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建設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1-25 14:32:13

資料庫建設方面

在全面收集了研究區的地、物、化、遙以及所產出的礦床地質特徵資料的基礎上,完成研究區系統和詳細的工作區研究程度圖,詳細地勾勒了全區總的已經開展的工作狀況。

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關於資料庫和圖庫建設的任務,完成了西南三江中段礦產地質資料庫,該地質資料庫由地質圖資料庫、礦產地資料庫、地理底圖資料庫、物探資料庫(包括重力資料庫和航磁資料庫)、化探資料庫、遙感構造解譯資料庫六大子庫構成。資料庫建設的主要進展包括:①完成研究區457個礦床(點)資料收集(四川272個、西藏185個);②完成了研究區1:2.5萬圖幅-數據點區域化探數據(共2364個數據點)及藏東和川西地區1:20萬區域化探數據36個分幅的資料庫收集和建設,並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必要的數據處理和元素分布背景分析,取得滿意的效果;③建立了西南三江中段重力資料庫和重力場資料庫;④完成 Landsat TM 圖像處理,圖像波段組合採用 TM543(RGB)進行假彩色合成,同時進行必要的和詳細的線、環構造解譯;⑤以MapGIS為基礎平台,採用VB為開發工具實現二次開發,初步完成了一個針對本區各個子庫的管理系統,主要完成各個子庫的統一管理及瀏覽功能;⑥完成三江中段礦產地質資料庫成果文件的詳細分類。

② 分等資料庫建設

黑龍江省農用地等別調查與評定工作是國土資源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試點項目,工作開展較早,由於資金、資料等原因,當時在等別調查與評定工作中沒有採用地理信息系統等軟體。按照國土資源部預檢組提出的提高分等成果電子化程度的要求,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成立了以土地利用處處長吳迪為組長、省土地勘測利用技術中心主任李永清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積極協調相關處室收集資料,下發文件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配合,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分等資料庫建設。

黑龍江省於 2006 年 3 月份開始進行農用地分等成果電子化工作,歷時 8 個月,矢量化圖形412 幅,建庫共錄入屬性數據 7848 條,形成多幅圖件成果,包括分等因素指標區圖、分等單元自然質量分值圖、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圖、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圖、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經濟等別圖、標准樣地分布圖。

為了使大量的農用地等別調查與評定的各項數據得以完善地保存和應用,黑龍江省按照統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電子表格資料庫,內容包括分等單元原始屬性數據表、分等基本參數表、「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分等的基本參數表、土地利用系數表、土地經濟系數表、樣點產量-投入調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計算結果表、分等面積統計表、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等。並將以上各種數據統一存入軟盤,以便於保存和應用查找。黑龍江省在農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電子表格資料庫,表格統一採用Excel 格式。

在農用地分等資料庫中建立圖層,繪出標准樣地點,形成標准樣地空間屬性,錄入標准樣地特性條件,形成標准樣地的數據屬性,檢核、合並資料庫文件,建立標准樣地資料庫。

在資料庫建設過程中,根據《農用地分等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發布,2005 年 6 月)、《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確定了以黑龍江省省級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參照縣(市)級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中的耕地、宜農未利用土地范圍以及各縣(市)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經濟等別圖,疊加生成省級分等單元,賦予其屬性,建立省級單元與縣(市)級單元的追溯關系的建庫技術路線。目前,黑龍江省省級資料庫建設及其他成果電子化已經完成,省級成果 100% 電子化。同時,望奎縣、新林區、呼中區等部分縣(區)建立了縣(市)級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③ 資料庫建設數據流程

中國地熱資源資料庫建設工作必須按照其數據組成及屬性表規定的數據格式的具體要求,在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按照制定的數據卡片逐項填寫內容。並在建立健全檢查制度的基礎上,確保數據卡片的內容詳實、准確。再在 Access 系統中完成屬性數據的錄入,並進行校核。圖形的數字處理在 MapGIS 系統中完成 ( 圖 2-5) 。

圖 2-5 中國地熱資源資料庫建設數據流程

④ 資料庫的建立

(一)資料庫的結構和內容

省級分等資料庫結構分省、市、縣三級。分等資料庫具體結構和內容見表 3-18。

表 3-18 分等資料庫結構和內容表

(二)資料庫數據標准

1. 表格資料庫文件格式

表格資料庫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統一採用 DBF 格式。

2. 欄位內容及格式要求

1)某些關鍵欄位的填寫要求

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編號:省級行政代碼(2位)+地級市行政代碼(2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 單元流水編號(6 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 2260-91)執行。單元流水編號不足 6 位的前面補 0。

省級農用地分等單元編號:省級行政代碼(2位)+地級市行政代碼(2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 單元流水編號(3 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 2260-91)執行。單元流水編號不足 3 位的前面補 0。

面積:以公頃為單位的,小數點後保留 2 位;以畝為單位的,小數點後保留 1 位。

2)欄位格式要求

欄位格式要求詳見表 3-19 ~表 3-31。下列數據表格說明中,「C」表示字元型欄位,「N」表示數值型;冒號後面的數字表示欄位長度和小數點後的保留位數。如 C∶6 表示長度為 6 的字元型欄位;N∶10/2 表示長度為 10 的數值型欄位,其中小數點後保留 2 位。

表 3-19 ×× 縣農用地分等單元原始屬性數據表

表 3-20 ×× 縣農用地分等基本參數表 ( 只提供 Excel 格式 )

表 3-21 ×× 縣農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基本參數表

表 3-22 ×× 縣樣點產量-投入調查數據表

表 3-23 ×× 縣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匯總表

表 3-24 ×× 縣 ×× 指標區「指定作物 - 分等因素 - 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

表 3-25 ×× 縣 ×× 樣地適用區「指定作物 - 分等屬性 - 自然質量分」加(減)分規則表

表 3-26 ×× 縣農用地分等 ×× 作物計算結果表

表 3-27 ×× 縣農用地分等多作物綜合計算結果表

表 3-28 ×× 縣農用地分等結果鄉鎮 - 面積匯總表

表 3-29 ×× 縣農用地分等結果地類 - 面積匯總表

表3-30 ×× 縣(省)農用地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

表3-31 ×× 縣農用地分等單元綜合數據表(只提供Excel 格式)

(三)資料庫建設流程

省級分等資料庫建設分三步,首先形成縣級分等資料庫;然後在縣級分等資料庫基礎上,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和《福建省農用地(耕地)分等匯總工作技術方案》的技術要求,建立市級分等資料庫;最後在市級分等資料庫基礎上,再形成省級分等資料庫(圖 3-8)。

圖3-8 省級分等資料庫建設流程圖

圖3-9 農用地(耕地)分等市級資料庫建設流程圖

圖3-10 農用地(耕地)分等省級資料庫建設流程圖

1.縣級分等資料庫建設

根據《福建省農用地(耕地)分等工作方案》,在完成縣級農用地(耕地)分等工作後,按照上述(一)、(二)點要求,建立縣級分等資料庫。

2.市級分等資料庫建設

市級分等資料庫建設流程見圖3-9。

3.省級分等資料庫建設

省級分等資料庫建設流程見圖3-10。

⑤ 如何建立一個詳細的資料庫

安裝一個mysql,安裝完成後create database 資料庫名稱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就創建一個資料庫 了
查看資料庫 show databases;

⑥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如下:

1、安裝並打開MySQL WorkBench軟體以後,在軟體的左側邊欄有三個選項,分別是對應「連接資料庫」、「設計資料庫」、「遷移資料庫」的功能。這類選擇第二項,設計資料庫,點擊右邊的「+」號,創建models。

⑦ 資料庫建設

(一)數據准備

1.數據收集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數據包含影像數據和矢量數據兩種格式,影像數據主要包括: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TM與SPOT融合影像、TM與SAR融合影像、信息增強分類處理後的整幅影像或影像子區;矢量數據主要包括:航磁等值線影像、1∶25萬地形圖、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現以新疆瓦石峽地區、內蒙古阿龍山地區為例,具體情況如下:

(1)瓦石峽地區

TM衛星影像

SAR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航磁解譯地質圖

地質圖

遙感解譯影像單元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阿龍山地區

TM衛星影像

SPOT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地質圖

航磁解譯地質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數據預處理

1)影像數據處理,主要針對原始影像數據

(1)將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航磁等值線(.JPG)數據格式轉換為ERDAS的.IMG格式。

(2)對轉換後的IMG文件進行投影轉換。投影系採用6度分帶的橫軸墨卡托(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投影參數為:

Units:Meters

Scale Factor:1.0

Longitude Of Center:123 00 00

Latitude Of Center:0 00 00

False Easting:500 KM

False Northing:0 KM

Xshift:0

Yshift:0

橢球(spheroid)體採用克拉索夫(Krasovsky)橢球,參數為:

SemiMajor:6378245.0000 Meters

SemiMinor:6356863.0188 Meters

坐標系採用大地坐標,度量單位為米,這樣可以在GIS系統中方便的量算特徵的長度和面積。

(3)圖像坐標糾正

參照地形圖選擇同名點,對影像數據進行坐標精校正。同名點的選擇不少於12個。

2)矢量數據處理

工作主要針對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

(1)數據分層

根據圖面特徵信息內容和制圖要求,每幅矢量圖按特徵類型劃分為點、線、面(區)三個圖層。劃分的依據是遙感地質解譯圖件的信息不完全等同於其他地質調查圖件,它表現的內容主要是:從影像圖中判讀出的地層、岩石影像單元及構造界線,但各種地質特徵的單位、時代、分類、度量、結構、方向等的描述不是十分具體,因此在屬性定義上比較一致,對一個圖件不需要產生基於同一特徵類型的專題圖層,因此按矢量特徵類型劃分較為合理、簡便。

(2)圖件掃描矢量化

將地質、影像單元等圖件掃描成 TIF影像文件,按照分層要求,將每個圖件數字化為點、線、面三個圖層文件。處理的圖件和產生的矢量圖層文件見表3-1至3-7。

表3-1 矢量圖層表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方法和技術

c.面特徵:由於影像單元圖的面特徵描述有其特殊之處,有時遵照地層、岩石的分類方法國家標准,但絕大部分是按照影像顏色、紋理等劃分和稱謂,因此進行分類編碼十分困難,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以上編碼方法是在每種特徵類型組合最大值和預留一定的擴充餘地的基礎上編制的,編碼方案參照國標:GB958—89區域地質圖圖例(1∶5萬)

(6)屬性定義

說明:由於地質代號的組成方式極為復雜,使用了上下角標、希臘字元、拉丁字母等,而這些字元和格式在純文本的屬性欄位中是不能完全或准確表達的,因此在錄入時對地質代號進行了一些簡化。

例如:Pt2xh簡化為Pt2xh

簡化為An1—3

(二)建立資料庫

GIS空間資料庫有兩種存儲形式:一是基於文件索引的傳統空間資料庫管理體系;二是採用商用關系資料庫的解決方案,二者各有千秋。第一種結構是對應用的集成,而數據是鬆散的,雖不利於數據的集中管理,但對不同系統平台之間共享數據提供了很大方便,特別是數據較少的小型應用系統。這種結構的另外一個可取之處是方案簡單,工作量小,不需要資料庫方面的專業知識。第二種結構既是應用的集成,也是數據的集成,並且提供所有的RDBMS的數據和安全管理優勢,但它需要專用的空間數據引擎,對其他軟體使用數據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必須進行數據的導入導出和格式轉換,並且要求使用者對RDBMS有一定的操作和管理經驗。

由於本集成系統採用的是ARC/INFO和ERDAS軟體,它們之間只能達到文件方式的數據共享,雖然ARC/INFO 8提供了GeoDataBase這種關系資料庫管理模式,實現真正的空間數據集中管理和RDBMS所有的數據管理能力,但為了滿足兩個軟體之間數據的交互處理,本系統採用文件索引形式的資料庫。在數據完備的基礎上,建庫工作需以下兩個步驟:

(1)首先創建基於項目的不同格式、不同類型的目錄樹工作區,把所有數據文件分類保存在這個工作區中,工作區框架以瓦石峽幅數據為例(圖3-5)。

(2)然後在 ARC/INFO 的 ARCMAP中新建一個 MAP DOCUMENT(以下簡稱為文檔),添加所有數據文件到文檔中。文檔中每個數據文件都被稱為一個 LAYER(以下簡稱為層),每個矢量層可以有它自己的環境,文檔可以保存環境的變化。使用者只需打開這個文檔即可調用項目所有的數據文件,並且恢復到上一次工作時的狀態。

圖3-5 數據分層結構圖

在MAP DOCUMENT這種集成的數據環境下,使用者可以採用ARC/INFO 8的ARCEDITOR、ARCMAP參照影像圖層進行矢量化的解譯工作,對已形成的圖件直接進行圖形和屬性編輯,進行輔助解譯的空間分析,對各種圖件進行疊加比較,使用文字標簽或屬性欄位標注特徵,按照分類符號化特徵,製作專題圖,列印輸出圖件報表等,實現一系列與遙感解譯有關的功能和操作。

由於ARC/INFO提供的地質圖式圖例和符號不能滿足我國的地質成圖要求,因此制圖軟體採用地質行業較為通用的MAPGIS。通過ARCTOOLS工具將最終的解譯成果矢量地質圖轉換為ARC/INFO的標准交換格式E00,提交給MAPGIS形成繪圖文件,出版印刷。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流程見「成果圖件製作方法研究」一節。

⑧ 資料庫構建流程

構建相山地區地學空間資料庫是在對各類原始數據或圖件資料進行整理、編輯、處理的基礎上,將各類數據或圖形進行按空間位置整合的過程。其工作流程見圖 2.1。

圖2.1 相山地區多源地學空間資料庫構建流程

2.2.1 資料收集

相山地區有 40 多年的鈾礦勘查和研究歷史,積累了大量地質生產或科學研究資料。筆者收集的面上的資料包括原始的離散數據如航空放射性伽瑪能譜數據、航磁數據、山地重力測量數據、ETM 數據,而地面高精度磁測資料僅收集到文字報告和圖件。上述各類數據均可達到製作 1∶50000 圖件的要求。地質圖採用 1995 年核工業 270 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實施完成的 「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鈾礦找礦模式及攻深方法技術研究」項目的 1∶50000附圖; 採用的 1∶50000 地形圖的情況見表 2.1。

2.2.2 圖層劃分

GIS 資料庫既要存儲和管理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又要存儲和管理空間拓撲關系數據。數據層原理: 大多數 GIS 都是將數據按照邏輯類型分成不同的數據層進行組織,即按空間數據邏輯或專業屬性分為各種邏輯數據類型或專業數據層。相山地區數字化地質圖包括地理要素和地質要素兩大部分,共設置 9 個圖層,每一圖層 (包括點、線或多邊形) 自動創建與之相對應的屬性表。

表2.1 採用的地形圖情況一覽表

注: 坐標系均為 1954 年北京坐標系,1956 年黃海高程系,等高距為 10 m。

(1) 水系圖層 (L6XS01) : 包括雙線河流、單線河流、水庫或水塘。

(2) 交通及居民地圖層 (L6XS02) : 包括公路和主要自然村及名稱。

(3) 地形等高線圖層 (L6XS03) : 包括地形等高線及高程和山峰高程點。

(4) 蓋層圖層 (D6XS04) : 包括第四系 (Q) 和上白堊統南雄組 (K2n) 及其厚度和主要岩性。

(5) 火山岩系圖層 (L6XS05) : 包括下白堊統打鼓頂組 (K1d) 、鵝湖嶺組 (K1e) 及各種淺成- 超淺成侵入體 (次火山岩體) 的分布和主要岩性特徵。

(6) 基底圖層 (L6XS06) : 含下三疊統安源組 (T3a) 、震旦系 (Z) 、燕山早期花崗岩 (γ5) 、加里東期花崗岩 (γ3) 。

(7) 構造圖層 (L6XS07) : 相山地區褶皺構造不發育,構造圖層主要包括實測的和遙感影像解譯的線性斷裂或環形構造。

(8) 礦產圖層 (L6XS08) : 包括大、中、小型鈾礦床和礦點。

(9) 圖框及圖幅基本信息圖層 (L6XS09) : 數字化地質圖的總體描述,內容包括圖框、角點坐標、涉及的 1∶500000 標准圖幅編號、調查單位及出版年代等。

圖層名編碼結構如下:

相山鈾礦田多源地學信息示範應用

2.2.3 圖形輸入

圖形輸入或稱圖形數字化,是將圖形信息數據化,轉變成按一定數據結構及類型組成的數字化圖形。MapGIS 提供智能掃描矢量化和數字化兩種輸入方式。本次採用掃描矢量化輸入,按點、線參數表事先設定預設參數,分別將地形底圖和地質底圖掃描成柵格圖像的 TIF 文件,按照圖層劃分原則,在計算機內分層進行矢量化。線型、花紋、色標、符號等均按 《數字化地質圖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行業標准執行。

對於已建立的圖層,按點、線、多邊形分別編輯修改,結合地質圖、地形圖及相關地質報告,採集添加有關屬性數據,用以表示各圖層點、線、多邊形的特徵。拓撲處理前先將多邊形的地質界線校正到標准圖框內進行修改,去掉與當前圖層區域邊界無關的線或點。對於圖幅邊部不封閉的區域,採用圖框線作為多邊形的邊界線,使圖幅內的多邊形均成為封閉的多邊形。拓撲處理後進行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掛接。

在 MapGIS 實用服務子系統誤差校正模塊中,將數字化地圖校正到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中。圖形資料庫採用高斯-克呂格 (6 度帶) 投影系統,橢球參數: 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

MapGIS 數據文件交換功能使系統內部的矢量圖層很容易實現 Shape 和 Coverage 等文件格式的轉換。在圖形處理模塊將上述各圖層轉成 Shape 文件格式。

2.2.4 離散數據網格化

在收集的原始資料中,除 1∶50000 地形圖和地質圖之外,航空放射性伽瑪能譜數據(包括原始的和去條帶處理後的數據) 、航磁數據、山地重力測量數據都是離散的二維表格數據。用 GeoExpl 網格化。GeoExpl 數據處理與分析系統提供了多種網格化計算的數學方法,本次選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網格間距 15 m。重力和航磁數據網格化後,進行不同方向或不同深度的延拓處理。所有網格化數據均採用了與上述圖形數據相同的地圖投影和坐標系統。

2.2.5 網格化數據影像化

MapGIS 網格化文件格式為 grd,可直接被 Erdas Imagine 讀取,GeoExpl 網格化文件包括重磁處理反演後的網格化文件可轉換成 Surfer.grd 後,被 Erdas Imagine 讀取。然後將上述網格化數據一一轉成 img 影像數據格式。

2.2.6 DEM 生成

地形等高線 (L6XS03) 文件在 MapGIS 空間分析子系統 DEM 分析模塊中,生成 DEM柵格化文件: L6XS03.grd,再轉成 img 格式,文件名改為: XSDEM。

經過上述程序形成的各類矢量或柵格數據,在 ArcView 平台建立 「相山資料庫」工程文件,將上述各 Shape 圖形和 img 影像文件一一添加到該工程文件中。該工程文件即為相山地區矢量、柵格一體化地學空間資料庫。該資料庫,一可以對這類地學空間信息實現由 GIS 支持的圖層管理,二可以視需要不斷進行數字—圖形—圖像的轉換,三可以將多源地學信息進行疊合和融合,以實現多源地學信息的深化應用和分析,為實現相山地區鈾資源數字勘查奠定基礎。

⑨ 資料庫建設的工作內容

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1〕31號)的要求,各級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單位的工作內容明確如下:

(1)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落實《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組織實施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監督地勘單位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組織實施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質量的重點抽查,組織專家對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匯總成果的評審,並將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和清查工作報告上報國土資源部。

(2)省級技術支撐單位

各省(區、市)技術支撐單位負責協助本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根據本省(區、市)地質資料保管情況,細化《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指南》,使之適於本省(區、市)應用,為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做好技術支撐服務,指導地勘單位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核實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負責本省(區、市)地方坐標轉經緯度工作,匯總本省(區、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

(3)鑽孔資料保管單位

保管鑽孔資料的地勘單位清查本單位鑽孔基本信息,並將鑽孔基本信息錄入「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系統」。

(4)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負責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技術支撐服務,協助國土資源部實施全國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質量抽查工作,負責坐標轉經緯度的檢查工作,負責匯總全國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最終建立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

⑩ 怎樣建立一個簡單資料庫

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打開我們的access程序,打開方法是單擊開始——所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