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的定義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的定義

發布時間: 2022-01-12 21:29:15

㈠ 在資料庫中的定義

整體意思是創建一個表djxx,共列出了七列,hh char(18) 定義:列名hh,字元型,長度18 ;dj number(8,6) 定義:列名dj , 數值型,NUMBER(8,6)
精度8位,小數最大6位

㈡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就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就相當於外面的倉庫,夠直白吧

㈢ 資料庫的概念是什麼

表名:就是表的名稱,好比人要有姓名,在做增刪改查的時候要用到
表描述:一般說明此表是存放什麼樣的數據,做什麼用的
欄位名:列的名稱,在做增刪改查的操作要用到
欄位類型:該列使用的數據類型,比如年齡欄位,一般用int類型
主鍵:主定義一個表中起主要作用的數據項,這些數據項的數據在表中是唯一的,同時系統按主鍵為表建立索引。
外鍵:定義一個表中的某數據項的數據,要參照另一個表的主鍵數據。既沒有在另一個表的主鍵數據中出現的數據,不允許在這個表的外鍵數據項中出現。

㈣ 資料庫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資料庫,電腦系統中存取資料的地方。這些資料通常以某種相關性及順序性存放在磁碟、光碟或磁帶等儲存媒體上。由於資料集中管理,電腦的資源便可由使用者共享,而且資料的保密及處理的一致性更容易達成。

㈤ 資料庫的一些概念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數據:實際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
數據的特點:有一定的結構,有型與值之分,如整型、實型、字元型等。而數據的值給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資料庫:是數據的集合,具有統一的結構形式並存放於統一的存儲介質內,是多種應用數據的集成,並可被各個應用程序共享。
資料庫存放數據是按數據所提供的數據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與共享的特點。
資料庫管理系統:一種系統軟體,負責資料庫中的數據組織、數據操縱、數據維護、控制及保護和數據服務等,是資料庫的核心。
資料庫管理系統功能:
(1)數據模式定義:即為資料庫構建其數據框架;
(2)數據存取的物理構建:為數據模式的物理存取與構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與手段;
(3)數據操縱:為用戶使用資料庫的數據提供方便,如查詢、插入、修改、刪除等以及簡單的算術運算及統計;
(4)數據的完整性、安生性定義與檢查;
(5)資料庫的並發控制與故障恢復;
(6)數據的服務:如拷貝、轉存、重組、性能監測、分析等。
為完成以上六個功能,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以下的數據語言:
(1)數據定義語言:負責數據的模式定義與數據的物理存取構建;
(2)數據操縱語言:負責數據的操縱,如查詢與增、刪、改等;
(3)數據控制語言:負責數據完整性、安全性的定義與檢查以及並發控制、故障恢復等。
數據語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兩種結構形式:互動式命令(又稱自含型或自主型語言)宿主型語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語言中)。
資料庫管理員:對資料庫進行規劃、設計、維護、監視等的專業管理人員。
資料庫系統:由資料庫(數據)、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員(人員)、硬體平台(硬體)、軟體平台(軟體)五個部分構成的運行實體。
資料庫應用系統:由資料庫系統、應用軟體及應用界面三者組成。
文件系統階段:提供了簡單的數據共享與數據管理能力,但是它無法提供完整的、統一的、管理和數據共享的能力。
層次資料庫與網狀資料庫系統階段 :為統一與共享數據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系資料庫系統階段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特點:數據的集成性 、數據的高共享性與低冗餘性 、數據獨立性(物理獨立性與邏輯獨立性)、數據統一管理與控制。
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
(1)概念模式:資料庫系統中全局數據邏輯結構的描述,全體用戶公共數據視圖;
(2)外模式:也稱子模式與用戶模式。是用戶的數據視圖,也就是用戶所見到的數據模式;
(3)內模式:又稱物理模式,它給出了資料庫物理存儲結構與物理存取方法。
資料庫系統的兩級映射:
(1)概念模式到內模式的映射;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4.2 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的概念:是數據特徵的抽象,從抽象層次上描述了系統的靜態特徵、動態行為和約束條件,為資料庫系統的信息表與操作提供一個抽象的框架。描述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及數據約束。
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實體:現實世界中的事物;
(2)屬性:事物的特性;
(3)聯系:現實世界中事物間的關系。實體集的關系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聯系。
E-R模型三個基本概念之間的聯接關系:實體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單位,屬性有屬性域,每個實體可取屬性域內的值。一個實體的所有屬性值叫元組。
E-R模型的圖示法:(1)實體集表示法; (2)屬性表法; (3)聯系表示法。
層次模型的基本結構是樹形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1)每棵樹有且僅有一個無雙親結點,稱為根;
(2)樹中除根外所有結點有且僅有一個雙親。
從圖論上看,網狀模型是一個不加任何條件限制的無向圖。
關系模型採用二維表來表示,簡稱表,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組組成。一個二維表就是一個關系。
在二維表中凡能唯一標識元組的最小屬性稱為鍵或碼。從所有侯選健中選取一個作為用戶使用的鍵稱主鍵。表A中的某屬性是某表B的鍵,則稱該屬性集為A的外鍵或外碼。
關系中的數據約束:
(1)實體完整性約束:約束關系的主鍵中屬性值不能為空值;
(2)參照完全性約束:是關系之間的基本約束;
(3)用戶定義的完整性約束:它反映了具體應用中數據的語義要求。

4.3關系代數

關系資料庫系統的特點之一是它建立在數據理論的基礎之上,有很多數據理論可以表示關系模型的數據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關系代數與關系演算。
關系模型的基本運算:
(1)插入 (2)刪除 (3)修改 (4)查詢(包括投影、選擇、笛卡爾積運算)

4.4 資料庫設計與管理

資料庫設計是數據應用的核心。
資料庫設計的兩種方法:
(1)面向數據:以信息需求為主,兼顧處理需求;
(2)面向過程:以處理需求為主,兼顧信息需求。
資料庫的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階段、概念設計階段、邏輯設計階段、物理設計階段、編碼階段、測試階段、運行階段、進一步修改階段。
需求分析常用結構析方法和面向對象的方法。結構化分析(簡稱SA)方法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用數據流圖表達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對資料庫設計來講,數據字典是進行詳細的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所獲得的主要結果。
數據字典是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包括5個部分: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可以是數據項,也可以是數據結構)、數據存儲、處理過程。
資料庫概念設計的目的是分析數據內在語義關系。設計的方法有兩種
(1)集中式模式設計法(適用於小型或並不復雜的單位或部門);
(2)視圖集成設計法。
設計方法:E-R模型與視圖集成。
視圖設計一般有三種設計次序:自頂向下、由底向上、由內向外。
視圖集成的幾種沖突:命名沖突、概念沖突、域沖突、約束沖突。
關系視圖設計:關系視圖的設計又稱外模式設計。
關系視圖的主要作用:
(1)提供數據邏輯獨立性;
(2)能適應用戶對數據的不同需求;
(3)有一定數據保密功能。
資料庫的物理設計主要目標是對數據內部物理結構作調整並選擇合理的存取路徑,以提高資料庫訪問速度有效利用存儲空間。一般RDBMS中留給用戶參與物理設計的內容大致有索引設計、集成簇設計和分區設計。
資料庫管理的內容:
(1)資料庫的建立;
(2)資料庫的調整;
(3)資料庫的重組;
(4)資料庫安全性與完整性控制;
(5)資料庫的故障恢復;
(6)資料庫監控。

㈥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定義

資料庫系統DBS(Data Base System,簡稱DBS)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資料庫系統的個體含義是指一個具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和用它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它的學科含義是指研究、開發、建立、維護和應用資料庫系統所涉及的理論、方法、技術所構成的學科。在這一含義下,資料庫系統是軟體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常稱為資料庫領域。
資料庫系統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計算機的高速處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儲器提供了實現數據管理自動化的條件。
資料庫研究跨越於計算機應用、系統軟體和理論三個領域,其中應用促進新系統的研製開發,新系統帶來新的理論研究,而理論研究又對前兩個領域起著指導作用。資料庫系統的出現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里程牌,它使得計算機應用從以科學計算為主轉向以數據處理為主,並從而使計算機得以在各行各業乃至家庭普遍使用。在它之前的文件系統雖然也能處理持久數據,但是文件系統不提供對任意部分數據的快速訪問,而這對數據量不斷增大的應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實現對任意部分數據的快速訪問,就要研究許多優化技術。這些優化技術往往很復雜,是普通用戶難以實現的,所以就由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來完成,而提供給用戶的是簡單易用的資料庫語言。由於對資料庫的操作都由資料庫管理系統完成,所以資料庫就可以獨立於具體的應用程序而存在,從而資料庫又可以為多個用戶所共享。因此,數據的獨立性和共享性是資料庫系統的重要特徵。數據共享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為資料庫系統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資料庫系統的出現使得普通用戶能夠方便地將日常數據存入計算機並在需要的時候快速訪問它們,從而使計算機走出科研機構進入各行各業、進入家庭。
資料庫系統有大小之分,大型資料庫系統有SQL Server、Oracle、DB2等,中小型資料庫系統有Foxpro、Access、MySQL。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4個部分組成:
(1)資料庫(database,DB)是指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可共享的數據的集合。資料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學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具有較小的冗餘,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並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2)硬體:構成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物理設備,包括存儲所需的外部設備。硬體的配置應滿足整個資料庫系統的需要。
(3)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及應用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軟體,是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工作,解決如何科學地組織和存儲數據,如何高效獲取和維護數據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定義功能、數據操縱功能、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和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
(4)人員:主要有4類。第一類為系統分析員和資料庫設計人員:系統分析員負責應用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規范說明,他們和用戶及資料庫管理員一起確定系統的硬體配置,並參與資料庫系統的概要設計。資料庫設計人員負責資料庫中數據的確定、資料庫各級模式的設計。第二類為應用程序員,負責編寫使用資料庫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可對數據進行檢索、建立、刪除或修改。第三類為最終用戶,他們利用系統的介面或查詢語言訪問資料庫。第四類用戶是資料庫管理員(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負責資料庫的總體信息控制。DBA的具體職責包括:具體資料庫中的信息內容和結構,決定資料庫的存儲結構和存取策略,定義資料庫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約束條件,監控資料庫的使用和運行,負責資料庫的性能改進、資料庫的重組和重構,以提高系統的性能。 數據的結構化,數據的共享性好,數據的獨立性好,數據存儲粒度小,數據管理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友好的介面。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是數據模型,現有的資料庫系統均是基於某種數據模型的。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是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和用戶構成。DBMS是資料庫系統的基礎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