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理醫院護理人員的法律法規有那些
《護士法》、〈護士條例〉、〈護士守則
『貳』 護理部主任怎麼安排護理人員配置與使用
護理部主任工作職責:
1,負責擬定、修改完善護理規章制度,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崗位職責,護理工作質量標准,建立健全維護患者應有權利的告知文本及護理應急預案,並檢查、監督落實;
2,針對全院護理人員工作、思想、學習情況,加強護士職業道德素質教育,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標准;
3.與人事部門共同做好護理人員的考核、任免、晉升、獎懲工作,對全院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調配;
4,了解科室護士工作能力水平,檢查護理質量並指導其工作;定期召開護士會議,分析講評護理質量,制定持續改進措施。
5,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抓好基礎理論、專科理論及各項護理技能培訓及考核;
『叄』 護理人員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種
醫院護理人員配置應該遵循的原則: 合理測算人員編制原則,合理分流轉崗人員原則。
為避免不同護理崗位忙閑不均的現象,對於護理崗位人員超編、護士服務態度差、科室不再聘任的人員,科室提出申請報護理部,重新調整護理崗位,原則上珍惜。
護理人員,為「護士」與「護理師」的統稱,在港澳俗稱「姑娘」,是指經由護理學校訓練畢業,通過專業考試領有執照,並分有護理師及護士二種執照的考試。
在醫療院所執行照護的工作人員,他們並不局限於醫院工作,其工作范圍很大包括診所、工廠等等。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有所不同,由於護理人員是健康照護業的從業要角,工作內容事涉及受照顧者的權益,所以都會有相關法規。
『肆』 病人目前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及依據是什麼
目前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及依據是什麼?病人目前存在的主要護理是不能大小便失禁,是不能fashion,希望大家應該知道保護病人。
『伍』 人員配備的原則是什麼
人員配備原則:經濟效益原則、任人唯賢原則、因事擇人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組織人員配備計劃的擬定要以組織需要為依據,以保證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前提;它既不是盲目地擴大職工隊伍,更不是單純為了解決職工就業,而是為了保證組織效益的提高。
2、任人唯賢原則
在人事選聘方面,大公無私,實事求是地發現人才,愛護人才,本著求賢若渴的精神,重視和使用確有真才實學的人。這是組織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功的關鍵。
3、因事擇人原則
因事擇人就是員工的選聘應以職位的空缺和實際工作的需要為出發點,以職位對人員的實際要求為標准,選拔、錄用各類人員。
適當配備:
如果一個背景中的成員數量低於最小維持量(無論執行者還是次要執行者),則其中的部分乃至全部成員必須承擔過多的角色責任,這樣才能維持行為背景的存在。
這種情況被定義為人員不足,反之則被稱為超員,若是成員數量介於最小維持量與容量之前的話,則稱為「人員配備適當」。
另外,威克又將「人員配備適當」背景分為兩種情況:人員稀少和人員豐富。由此不難看出,從人員不足,到人員稀少、人員適當、人員豐富,以及超員,其實就是一個在人數上遞增的連續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員配置
『陸』 請問:我國綜合醫院對醫療、護理、醫技人員的配備比例如何規定的謝謝
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准(試行草案)
醫院分級管理標準是我國醫院實現標准化管理的客觀依據。實施醫院分級管理,可加強醫療衛生服務的宏觀管理和醫院微觀管理的雙重機制,完善各級醫院功能,健全、鞏固三級醫療預防體系,更好地發揮整體效應,達到充分合理利用有限衛生資源,促進科技發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更好的為人民健康服務。同時還可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院分級管理是醫院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
《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准》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現代科學管理的理論指導,總結我國三級醫療衛生網建設和創建「文明醫院」活動的經驗,由衛生部醫政司組織十一省、市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等單位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起草的。現將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1.各級醫院基本標准:本標準是各級醫院都必須達到的標准,也是醫院開業資格的認定標准。基本標准單獨考核評定,與分等標准考核打分分開。如達不到「基本標准」的要求,不予通過,定為不合格醫院,新申請開業的醫院則不予批准。
2.各級醫院分等標准:根據任務和功能的不同,把醫院分為三級,即一級醫院、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還根據各級醫院的技術水平、質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並參照必要的設施條件,分別劃分為甲、乙、丙等,三級醫院增設特等。
3.評審判定標准:在數學模型評分辦法建立前暫採取千分制辦法評定。在評審中,合格醫院按所得總分的分數段來評定等次。
甲等:分等標准考核須達900分以上(含900分)。
乙等:分等標准考核須達750分至899分。
丙等:分等標准考核在749分以下。(含749分)
三級特等醫院除達到三級甲等醫院的標准外,還必須達到醫院所必備的條件。
4 .醫院評審申請書:是醫院向評審委員會申請的必備手續,也是評審委員會認定醫院評審資格的主要依據。要求各醫院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逐項填寫、申報。
5.標準的其他有關附件:是標準的具體指標,要求和考核檢查要點等的說明。
這次所形成的《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准》還很不完善,只能作為草案在全國試行。希望各地在試行中對本標准提出修訂意見,使之逐步完善。
衛生院、基層醫院(一級醫院)標准
一級醫院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10萬)的社區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在我國實施初級衛生保健,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障」全球目標的基層醫療機構。
一級醫院基本標准
本標準是審定一級醫院資格的必備條件,達到本標准合格線才能參加等級評審。
基本標准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一、醫院規模
應具有與一級醫院功能、任務及管理要求相適應的醫院規模。
1.病床數不得少於20張。如果不足上述限度,必須做出合理解釋。
2.病房每床單元必備設施達到規定要求(見附件六)。
3.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4.病床與醫院正式職工人數之比為:1∶1-1.4。
5.衛生技術人員佔全院職工總數之比為80-85%(非衛生技術人員,不得從事醫療、醫技和護理技術工作。)
二、醫院功能與任務
一級醫院應承擔本社區的各項醫療衛生服務和一定的衛生行政管理工作。
(一)預防保健
1.做好社區衛生防疫工作,包括計劃免疫、傳染病、寄生蟲和地方病防治,在上級衛生防疫部門指導下,實施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2.積極開展婦幼保健工作,開展婦女、嬰幼兒多發病的普查普治,開展婚、育、產系統保健,推廣科學接生等工作。
3.做好計劃生育手術和技術指導工作。
4.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針對危害社區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衛生知識,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體健康水平。
(二)醫療服務
1.完成社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門診、住院(含家庭病床)診治任務,進行急、重、危病人的維持生命體征的救護,並組織轉診。
2.向群眾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術,院內醫務人員必須掌握有效的徒手心肺復甦術。
3.根據條件開展社區康復醫療、精神衛生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三)衛生行政管理
1.在當地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依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協助制定和實施社區的初級衛生規劃。
2.配合有關部門動員組織群眾開展愛國衛生活動,逐步改善社區衛生狀況。
3.貫徹執行國家各種衛生法規,對社區內有關行業實行監督管理。
4.負責村級衛生組織和個體開業醫生的管理和技術指導,培訓鄉村醫生、衛生員和接生員。
三、醫院管理
醫院應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有相應的制度、措施、監督、考核與評價。有人分工負責行政管理。業務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必備制度
根據1982年衛生部發布的《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有關規定,結合醫院實際,必須認真制訂和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主要包括:
1.醫院工作制度。除一般醫院工作制度,應包括婦幼保健、衛生防疫、家庭病床工作制度,指導鄉村醫生等工作制度。
2.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3.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4.職工繼續教育制度。
(二)信息管理
1.按衛生部《衛生統計工作制度(試行)》的規定配合綜合信息管理專(兼)職人員。
2.對信息及時收集、儲存、分析、反饋與利用,且有成效。
3.有圖書管理制度,訂有適量的醫學圖書和期刊。
(三)財務管理
1.設有財務機構或專職財會人員。
2.會計憑證、帳薄、報表符合會計制度。
3.建立會計檔案和管理制度。
4.會計監督審計制度健全,嚴格遵守財經、物價紀律,不準亂收費。
(四)設備管理
1 .設專人或兼職人員對全院設備進行管理。
2.有醫療設備保管、使用、保養、定期維修制度,保證醫療工作的需要。
3.對重要設備建立的檔案。
(五)總務管理
1.一般物資實行定額管理,有健全的采購、驗收、入庫、發放、報廢等制度。
2.主動、及時為全院服務,保證水、電、被服、膳食供應,各種設施及時維修。
(六)建築管理
1.醫院建築符合衛生學要求,對舊建築有維修制度,對不合理建築有改造計劃。
2.不得使用危房,尤其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四、質量管理
(一)有專(兼)職人員負責全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逐級質量保證體系。
(二)有全院質量管理方案,並認真落實。
(三)院內感染的控制:
1.控制感染組織應符合1988年衛生部《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的規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
3.建立嚴格消毒隔離和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與無菌操作規定。
4.有院內感染控制教育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和進行正確的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法。
6.有特殊區域(如手術室、治療室、供應室、分娩室等)的保治措施。
7.消毒供應室應達到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准(試行)》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
1.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制定有關思想工作和醫德醫風建設的計劃,並組織實施。
2.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和相應的工作制度。
3.認真貫徹執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開展和堅持崗位前教育制度。
4.建立群眾監督制度。
5.根據調查,患者、社區或合同單位對醫院的滿意度達到規定。
6.有健全的廉潔行醫措施。
六、醫院安全
1.建立健全醫院安全保衛管理制度,並有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
2.制訂平時的和緊急情況下的安全管理方案,並定期檢查。
3.有對高壓力系統、手術室、放射室、配電室等高危設備與區域的特殊安全管理措施。
4.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
5.有劇毒、麻醉、精神葯品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6.照明系統發生意外情況時,有安全的替代光源,保證應急的需要。
七、醫院環境
1 .重視醫院清潔衛生,有保潔制度及措施,有專人負責。
2.門診、病房等醫療區禁止吸煙。
3.重視院內綠化,有與醫院佔地相適應的綠化面積(包括室內外花木種植、立體綠化)。
4.對污物、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後符合衛生學標准。
5.門診噪音不高於50分貝,病房、手術室噪音不高於38分貝。
6.手術室一般照明為100米燭,工作面積綜合照明2000-3000米燭。
一級醫院分等標准
本標準是一級醫院建設和發展的標准,也是其水平和質量的評價依據。
一、科室設置
科室設置應與一級醫院的功能、任務和社區實際需要適應。
1.臨床科學:應設置內科、外科 ,婦產科、急診室。有條件的設兒科、五宮科、中醫科,家庭病床科(組)等。
2.醫技科室:應設置葯劑室(含調配室)、化驗室(檢驗中心有統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術室、處置室、供應室、病案統計室、圖書室等。
3.行政科室:設置院辦公室(負責醫療、護理、人事、秘書、保衛、財務、後勤工作等)。
4.預防保健(科)室:設置衛生防疫室、婦幼保健室(含計劃生育技術指導)。
二、人員配備
要達到基本要求中病床與人員的比例。其中各類人員的比例如下表:
各 種 人 員
行政工勤人員%
衛生技術人員%
其 中 各 類 衛 生 技 術 人 員
中西醫師(士)%
護理%
檢驗%
放射%
葯劑%
其它%
15-20
80-85
38
38
4
4
8
8
其中分工從事預防保健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的25%以上。
三、技術水平
技術建設要從實際出發,能開展社區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護服務。基本要求:
(一)醫療
1.急診醫療:
對社區內急診病例能24小時應診(包括出診)。
2.內、兒科:
正確處理常見病,並能對疑難病症進行恰當處理與轉診。
能對循環、泌尿、呼吸系統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診斷並進行維持生命的搶救處理。
掌握當地傳染病的治療和消毒隔離技術。
3.外科、婦產科:
能對外科急腹症做出臨床診斷和及時、正確的處理。
能開展一般上腹部手術。
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縫合、包紮、骨折固定等處理。
能完成生理產科、部分常見病病理產科的處理及剖腹產手術。
4.五官科:
能診斷治療本科常見病及部分急症。
開展防盲、防齲、防聾工作。
5.中醫科:
能辯證施治內、外、婦、兒科的常見病與部分疑難雜症。
開展針灸、按摩等。
6.護理
熟練掌握各種疾病的護理,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級護理,正確書寫五種護理表格(體溫單、醫囑單、醫囑記錄、護士交班、護理記錄)。
7.醫技科室:
能開展心電圖、超聲波檢查。
能開展血、尿、便常規檢驗和部分生化檢驗。
(檢驗中心化地區,有關安排要有合同)
能開展透視、攝片、一般胃腸道造影等檢查。
(二)預防保健
1.能開展計劃免疫、疫情處理,對「兩管五改」進行技術指導。
2.能開展圍產期保健、兒童系統保健,掌握計劃生育四項技術。
3.能開展社區慢性非傳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衛生和社區康復醫療。
(三)教學
1.能對鄉村醫生、衛生員和接生員進行培訓。
2.能接受衛校學生部分臨床學習。
四、醫院管理
1.院長應熟悉一級醫院的管理,經過醫院管理專業短期培訓。
2.醫院有長遠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步驟。
3.醫院職工對院領導工作滿意度≥80%。
4.社區、合同單位和病人對醫院滿意度≥80%。
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種傳染病發病情況,建立健全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登記合格率≥95%,漏報率≤0.5%。
做好醫院統計工作,配備統計人員掌握社區人口、生命、疾病(多發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動態資料,及時分析和提出對策;按規定及時准確完成各種衛生統計報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逐步按國際疾病分類(ICD)進行管理,要求門診有病歷,住院書寫完整病歷;按標准書寫,甲級病歷≥80%,杜絕丙級病歷。
五、主要科室基本設備詳見(附件七)。
六、各項統計指標
1.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85%
2.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95%
3.門診轉診率≤20%
4.單病種治癒好轉率:與同級醫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5.單病種病死率:與同級醫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6.單病種重危病人搶救成功率:與同級醫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7.住院病人轉院率≤3%
8.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85%
9.昏迷、癱瘓病人褥瘡發生次數:0
10.院內感染率≤3%
11.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1%
12.一人一針一管執行率100%
13.常規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
14.病床使用率≥60%
15.年病床周轉次數≥32次
16.平均住院日6天
17.門診處方合格率≥98%
18.門診病歷書寫合格率≥90%
19.住院病歷書寫合格率≥98%
20.甲級X光片率≥40%
21.護理五種表格書寫合格率≥85%
22.二級以上醫療責任事故發生次數 0
23.設備利用率≥80%
24.特殊診斷設備檢查陽性率≥20%(主要指B超)
25.0~7歲兒童建卡率 農村≥98% 城市≥100%
26.麻疹活疫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27.脊髓灰質炎活疫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28.白百破疫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29.卡介苗接種率 農村≥90% 城市≥95%
30.四苗全程覆蓋率 農村≥85% 城市≥92.5%
31.婦女病查治率 農村≥60% 城市≥90%
32.圍產兒死亡率 農村≤20% 城市≤90%
33.產前檢查率 農村≥80% 城市≥95%
34.新法接生率≥95%
35. 產後訪視率農村≥70% 城市≥80%
36.衛生技術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8.基礎護理合格率≥80%
39.一級護理合格率≥80%
一級醫院分等判定標准
醫院應對其建設、管理、技術水平、工作質量、文明服務、成本效益等定期進行自我評價,並制定改進措施。地(市)醫院評審委員會對醫院質量按本標准進行院外評價。根據評審結果將一級醫院分為甲、乙、丙三個等次。
一、一級甲等醫院
醫院建設成績顯著,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醫院基本設施等結合水平,經考核達到900分及以上。
二、一級乙等醫院
醫院建設成績尚好,其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醫院基本設施等綜合水平經考核檢查達750-899分。
三、一級丙等醫院
醫院建設有一定成績,基本標准考核合格,但與分等標准要求尚有較大差距。經綜合考核檢查在749分以下(含749分)。丙等醫院應有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發展規劃。
二級醫院標准
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其半徑人口一般在10萬以上)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的衛生機構,是三級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中間層次。
二級醫院基本標准
本標準是審定二級醫院資格的必備條件,達到本標准合格線者才能參加等級評審。
一、醫院規模
應具有與二級醫院任務、功能、技術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適應的醫院規模。
1.病床不少於100張。
2.每床單元必備設施達到規定的要求(見附件六)。
3.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凈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門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
6.病床與醫院正式職工人數之比為1∶1.3-1.5。
7.必須配備具有國家認定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佔全院職工總數不少於75%。
二、醫院功能與任務
(一)醫療衛生服務
對社區能提供全面、連續的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
1.承擔地區(地、市、縣)內的常見病、多發病和較疑難病症診治任務;搶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轉診。
2.開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擔災害事故的現場急救,迅速組織配套的急救隊伍接收成批病員進行院內急救。
3.開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區的疾病動態。參與社區內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工作。
(二)與醫療相結合開展教學、科研工作
1.能承擔基層醫療單位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和本院職工的在職教育。
2.能承擔中等衛生學校臨床教學及中等以上醫學衛生學校學生的臨床實習任務。
3.能承擔省或市級科研項目。
(三)指導基層
與有關部門協作指導地區內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做好社區治療、預防保健、康復和精神衛生等工作。與一級醫院建立經常性的業務關系,開展雙向轉診,幫助開展新技術,解決疑難問題和培訓衛生技術及管理人員。
三、醫院管理
醫院應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人員、制度、措施、實施方案及其考核與評價辦法。
(一)組織管理
必備的有:
1.行政管理組織
2.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管理組織
3.護理管理組織
4.財務管理組織
5.總務保障組織
6.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管理組織
7.必備委員會
(二)制度管理
根據1982年衛生部發布的《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的要求和關規定,結合醫院實際,必須認真制訂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並有相應的教育、執行、監督、檢查、考評和獎懲辦法。必備制度應包括:
1.醫院工作制度
2.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3.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4.職工繼續教育制度
(三)行政管理
1.有健全的行政管理組織,有一名院領導分管行政工作。
2.有遠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季度安排和完成計劃的進度、指標、措施、步 驟、以及檢查總結。
3 .醫院有各項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必備的制度有:各項會議制度、院總值班制度、醫療行政查房制度、文書檔案管理制度。
4.有群眾來信來房登記、參觀訪問、醫院大事記錄。
5.院領導要經常深入科室、社區了解情況、徵求意見,改進工作。
(四)醫療管理
1.有健全的醫療管理組織,人員配備合理,有相應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分管醫療工作。
2.制訂切實可行的全院醫療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有健全的醫療工作制度 ,切實可行的技術操作規程和醫療護理質量標准。
4.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活動,對醫療、護理、醫技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評價,並提出改進意見。必備的質量管理組織有: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葯事管理委員會、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
5.加強業務人員的技術培訓、考核,建立衛生技術人員業務技術檔案。
6.非國家認定資格的技術人員,不得直接從事醫療醫技和護理技術工作。
(五)護理管理
按《護理管理標准及評審辦法》的有關要求管理。
(六)教學、科研管理
教學:
1.有健全的教學管理組織,有一名院領導分工負責教學管理工作。
2.有切實可行的教學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有健全的教學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有監督、有檢查、有評價。
4.有相應的教學設施與設備。
5.衛生部認定的「教學醫院」,按衛生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工作暫行規定》(待發)進行管理。
科研:
1.有專(兼)職人員負責科研管理並有相應的工作制度。
2.建立科技人員、科研成果檔案。
3.有鼓勵開展醫學和管理科研辦法。
(七)信息管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組織和有關工作制度。
2.應設立圖書館(室),並且有足夠數量的醫學圖書和期刊。
3.有處理醫療、管理和圖書情報信息的專職管理人員。
4.院內各部門提供的信息應真實、完整、准確,並及時分析、反饋與利用。
(八)計量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醫院必須加強計量工作管理。
1.有負責計量管理工作的部門或人員。
2.建立有關計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計量管理辦法。
(2)計量人員崗位責任制。
(3)計量器具周期檢定製度。
3.採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4.在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均應進行周期檢查。
(九)財務管理
1.設有財務機構,人員編制合理,職責范圍明確,並有健全的崗位責任制度和工作制度。
2.設有專(兼)職收費管理人員,嚴格執行醫療收費標准,實行明碼標價,接受群眾監督。
3.會計憑證、帳簿、報表符合會計制度。
4.建立會計檔案和管理制度。
5.有健全的財會監督制度,對違反財經、物價紀律現象應及時嚴肅處理。
(十)審計管理
1.設有與財務機構相平行的審計機構或者職級相應的審計人員,人員編制合理,並具有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
2.對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實行經常性審計監督。
3.對資金財產的安全、完整以及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進行監督檢查。
4.經常檢查、評估資金、財產的使用效益並提出改進建議。
5.無重大損失浪費、貪污盜竊和嚴重違反財經法規事件。
(十一)設備管理
1.有健全的管理組織,實行計劃管理。
2.萬元以上大型精密儀器購置要有適宜性和可行性論證,進貨要驗收,使用有專人保管。
3.醫療設備有定期的保養、維修與更新制度,保證醫療工作需要。
(十二)總務管理
1.有健全的總務管理機構、崗位職責和工作制度。
2.一般物資實行定額管理,有健全的采購、驗收、入庫、發放、報廢等制度。
3.主動、及時為全國各科室特別是臨床科室服務,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證三通(水通、電通、氣通),不發生兩漏(漏水、漏電),做到兩滿意(職工、病人滿意)。
4.有意外情況下的供電措施,確保臨時照明。
5.救護車配有基本設備、葯品,隨叫隨到,保證醫療、搶救和轉送病人的需要。
(十三)建築管理
1.醫院的新建、改建和擴建,要經過可行性論證,適應總體發展規劃,資料保存完整。
2.新醫院選址、布局、設計要合理,符合建築規范及衛生學要求。
3.醫院各部分(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急診科(室)的建築布局、人物流向合理。室內採光、色彩設計符合衛生學的要求)。
4.醫院舊建築有維修計劃及預算,並認真執行。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四、質量管理
(一)醫院應有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
(二)有院、科兩級質量管理組織。
(三)質量管理的重點是:醫療、護理、醫技、教學、科研和病案質量等。
(四)有質量教育、監督、檢查和評價制度及改進方案。
(五)院內感染控制
1.控制感染組織應符合1988年衛生部下發的《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的規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與評價。
3.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和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傳染病房的設置應符合衛生學要求。
4.有院內感染控制的在職教育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和進行正確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
6.有特殊區域(如手術室、消毒供應室、產房、嬰兒室、新生兒病房、治療室等)的保潔監控措施。
7.現場檢驗要達到規定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
1.具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和相應的工作制度。
2.制定有關思想政治工作和醫德醫風建設的計劃,並組織實施。
3.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做好全院職工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組織學習,進行研究分析總結。
4.認真貫徹執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有醫德教育措施。嚴格實行崗前教育制度。
『柒』 醫院護理人員配置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監護室床位和護理人員比為1:2.3
手術床和護理人員比為1:2.3
原則上二級以上醫院實際床位數與護理人員數之比應高於:1:0.6,普通病房實際床位數與護理人員數之比應高於1:0.4
監護室實際床位數與護理人員數之比應為:1.3:4,
兒科病房可以適當增加護理人員.病房實際床位數與琺旦粹稈誄飛達時憚江護理人員數之比應高於2:1
監護室床位和護理人員比為1:2.3
手術床和護理人員比為1:2.3
『捌』 衛生部護理崗位是如何設定的
工作任務
(一)科學設置護理崗位。
1.按照科學管理、按需設崗、保障患者安全和臨床護理質量的原則合理設置護理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建立崗位責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2.醫院護理崗位設置分為護理管理崗位、臨床護理崗位和其他護理崗位。護理管理崗位是從事醫院護理管理工作的崗位,臨床護理崗位是護士為患者提供直接護理服務的崗位,其他護理崗位是護士為患者提供非直接護理服務的崗位。護理管理崗位和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應當佔全院護士總數的95%以上。
3.根據崗位職責,結合工作性質、工作任務、責任輕重和技術難度等要素,明確崗位所需護士的任職條件。護士的經驗能力、技術水平、學歷、專業技術職稱應當與崗位的任職條件相匹配,實現護士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
(二)合理配置護士數量。
1.按照護理崗位的職責要求合理配置護士,不同崗位的護士數量和能力素質應當滿足工作需要,特別是臨床護理崗位要結合崗位的工作量、技術難度、專業要求和工作風險等,合理配置、動態調整,以保障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
2.病房護士的配備應當遵循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的要求,普通病房實際護床比不低於0.4:1,每名護士平均負責的患者不超過8個,重症監護病房護患比為2.5-3:1,新生兒監護病房護患比為1.5-1.8:1。門(急)診、手術室等部門應當根據門(急)診量、治療量、手術量等綜合因素合理配置護士。
3.根據不同專科特點、護理工作量實行科學的排班制度。需要24小時持續性工作的臨床護理崗位應當科學安排人員班次;護理工作量較大、危重患者較多時,應當增加護士的數量;護士排班兼顧臨床需要和護士意願,體現對患者的連續、全程、人性化護理。
4.醫院應當制定護士人力緊急調配預案,建立機動護士人力資源庫,及時補充臨床護理崗位護士的缺失,確保突發事件以及特殊情況下臨床護理人力的應急調配。
(三)完善績效考核制度。
1.醫院應當建立並實施護士定期考核制度,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日常工作和表現為重點,包括護士的工作業績考核、職業道德評定和業務水平測試。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收入分配、獎勵、評先評優、職稱評聘和職務晉升掛鉤。
2.工作業績考核主要包括護士完成崗位工作的質量、數量、技術水平以及患者滿意度等情況;職業道德評定主要包括護士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隱私,注重溝通,體現人文關懷,維護患者權益的情況,其中護理管理崗位還應當包括掌握相關政策理論、管理能力、德才兼備的情況;業務水平測試主要包括護士規范執業,正確執行臨床護理實踐指南和護理技術規范,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護士的個人收入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以護理服務質量、數量、技術風險和患者滿意度為主要依據,注重臨床表現和工作業績,並向工作量大、技術性難度高的臨床護理崗位傾斜,形成有激勵、有約束的內部競爭機制,體現同工同酬、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4.完善護士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標准,更加註重工作業績、技術能力,更加註重醫德醫風,更加註重群眾滿意度。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放寬職稱晉升的外語要求,不對論文、科研作硬性規定。
(四)加強護士崗位培訓。
1.建立並完善護士培訓制度。根據本醫院護士的實際業務水平、崗位工作需要以及職業生涯發展,制定、實施本醫院護士在職培訓計劃,加強護士的繼續教育,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和應用。護士培訓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突出專業內涵,注重實踐能力,提高人文素養,適應臨床護理發展的需要。
2.加強新護士培訓。實行崗前培訓和崗位規范化培訓制度。崗前培訓應當包括相關法律法規、醫院規章制度、服務理念、醫德醫風以及醫患溝通等內容;崗位規范化培訓應當包括崗位職責與素質要求、診療護理規范和標准、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要求及臨床護理技術等,以臨床科室帶教式為主,在醫院內科、外科等大科系進行輪轉培訓,提高護士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3.加強專科護理培訓。根據臨床專科護理發展和專科護理崗位的需要,按照衛生部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開展對護士的專科護理培訓,重點加強重症監護、急診急救、血液凈化、腫瘤等專業領域的骨幹培養,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4.加強護理管理培訓。從事護理管理崗位的人員,應當按照要求參加管理培訓,包括現代管理理論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護士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績效考核、護理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護理業務技術管理等,提高護理管理者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和管理素質。
(五)保障合同制護士權益。
1.醫院應當根據核定的人員編制標准,落實護士編制。醫院不得隨意減少編制內護士職數,不得隨意增加編外聘用合同制護士。
2.醫院落實國家有關工資、獎金、崗位津貼、福利待遇及職稱晉升等規定,保證聘用的合同制護士與編制內護士享有同等待遇;合同制護士同樣享有參加繼續教育權利。
3.醫院應當根據服務規模、床位數量和床位使用率等因素,動態調整護士配置數量並落實護士編制,保證醫療護理質量。
『玖』 護士人員配置問題
醫院病房護士與床位比04:1,不知道是不是你想知道的答案。
『拾』 人員配備的條件是什麼
一、企業計劃是人員配備的基礎
在計劃過程中所制訂的企業計劃是人員配備的基礎。在計劃工作中。要 根據預測結果和企業的戰略識別企業的機會,並確定企業的目標。要擬定、 評價並挑選可選擇的行動方案。例如,對 X 系列產品的市場是良好的這一點 已經確定,而新產品系列所佔的具體市場份額假如為 5%,則是合適的,其 基礎和前提是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 6%,可選擇的產品系列也要以此數據 為基礎。產品系列 X 被認為最有希望成功。因為企業所面臨的是一個不確定 的外界環境,因而,要制訂應變計劃。簡言之,企業計劃是人員配備的主要考慮方面。歸根結蒂,計劃要由人來執行。
二,組織計劃是確定人員配備需要量的關鍵
必須做出組織安排以貫徹計劃。例如,為開發產品系列 X,要求對必要 的活動安排加以確定、分類和組合。此外,計劃要包括必要的授權,以使主 管人員有權管理為完成產品系列 X 而進行的開發、生產、分配和推銷活動。 最後,還要規定上下級和同級之間的職權關系和溝通渠道。為保證這些計劃 的每一步都能勝利完成,必須使組織的各機構配備並維持有才能的主管人 員,這正是人員配備的目的。
在這里出現了組織計劃和人員配備計劃期限應該多長的問題。一般來 說,這取決企業的靈活性及承擔任務的原則。這個原則,在以後還要談到,所涉及的時間長度取決於當前決定承擔的任務在付諸實施時需要的時間。例 如,如果企業准備培養自己的主管人員(許多企業均如此),長期的計劃是必要的。而另一方面,遵循公開競爭策略的公司在計劃方面就靈活多了,一 旦需要主管人員時,他們可以從外界招聘。靈活性也與企業的規模有關。大 型的公司有許多職應可供選擇,主管人員可以被安排在最需要的部門。但即 使具有這樣的優越性,也不能否定有必要制定長期人力資源計劃。
三、所需主管人員的數量取決於各種因素
企業所需主管人員的數目不僅取決於規模大小,也取決於組織結構的復雜程度以及它本身的擴展計劃和主管人員流動的比率。主管人員和職工人數之間的比例並沒有可循的規律。但是,有可能通過增大或縮減授權范圍來改 變組織結構。從而使企業主管人員的數目可以不因規模的大小而增加或減 少。
可根據過去的經驗及對未來的預期確定主管人員的年任命率。從分析中 也揭示出下列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退休年齡、生病,降級、離休造成的空缺 以及其他企業對有才能的青年管理人員穩定性需要。這些人雖受過本公司的 訓練,但留不住。
盡管這里強調了判定主管人員需要量的重要性,然而,明確「數量」僅
僅解決了問題的一部分。每個管理職位所要求的資格尤其需要明確,以使最 能勝任的人員被選拔。在下一章「主管人員的選拔」中,將對職務要求問題 進行深入的探討。
四、決定可得到的主管人員數量:主管人才的儲備
對於所有經營性企業或非盈利性企業,共同的一點是,要儲備一定的原 材料或物品以維持企業的運轉。但是企業儲備一部分可用人才,特別是主管 人員,就很不尋常了。盡管事實上這些有才能的主管人員對於確保企業的成 功極其重要。可以同一種儲備圖來管理企業內潛在的管理人才。這是一張列有企業全部主管職位的簡單的組織圖,上面標明每個在職人員提升的可能 性。
圖 15—2 是一張普通的人才儲備圖。據此控制者可對每個職員在各職位
的處境一目瞭然。可以看出,這個控制者的繼承人可能是總會計處的主任。而這個人下面也有可提升的接班人。再後有一名下屬在一年之後可被提升。 但再往下是一名沒有提升潛力的人員及兩名新僱用的職員。
成本會計主任代表一種最常見的情況,稱職,卻不可能被提升。而且這 個人還妨礙了一名可以立即提升的下屬。而本部門的其他人員都沒有提升的 可能性。總之,這個部門的人員配備情況令人不能滿意。
預算與分析處主任需要在提升之前大力培養,而且下面沒有可立即提升 的接班人。更麻煩的是,剩下的那兩名下屬沒有什麼培養前途。
發包定價處隱藏著一些問題。主任沒有可能提升,而下屬培養前途遠大。
五、根據人才儲備圖採取行動
可依據人才儲備圖擬定一項既著眼於長期又重視短期的行動計劃。短期的行動計劃可包括:替換不能令人滿意的主管人員;培訓接班人,以備提升 到更高的職位;調換主管人員以拓寬他們的經驗,特別是做好准備以適應今 後的提升;或者把可以立即提升的多餘人員調入其他主管人員空缺的部門任 職。
就長期來說,年齡對效率的高低作用重大。有些人們認為,主管人員最有作為的年齡在 40 歲到60 歲之間。如果這真實的話,那麼為了公司將來的 利益,它的主管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年齡就要在 40 歲以上,而且要有不同的年齡層次。如果他們的年齡不在這個年齡段散布的話,那麼可能10 年之內高層主管人員均超過了 60 歲。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可以明智而又 果斷地從年齡合適的那一類人員中提拔人才。長短期計劃要相互結合。例如, 顯然不能在短期內確走一位其年齡與頂頭上司一樣的候選人,因為他們將同 時變老。如果指定一位其年齡超過現任的主管人員的人作為接班人,同時立 即開始培訓年輕的第三者作為最終接班人,顯然要好得多。這樣,即可以用 一個年齡大的人來滿足短期內對訓練有素的主管人員的需要,又可以為長期 的需要培訓人員。
主管人員儲備圖沒有回答可以提升指的是什麼?提醒可以提升一個人是 不夠的,應有進行實際提升的明文規定。如果按專業的需要提升一個人,只 能等待機會,否則他只能呆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如果一個人被作為生產控制 經理的人選,而這時剛好工藝工程師或車間主任的職務有空缺,這個人能否 提升?在圖 15—2 的例子中,總會計處的 J•R•斯密能否提升為預算與分析 處主任呢?
這些提升過程中常碰到的困難,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對於企業的高層主
管人員來說,堅持把那些具有潛力的年輕人在工作的早期階段就給予機會在同一管理層的各部門內工作以拓寬他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在接任較高管 理職務之前,早期的廣泛經驗是必需的。從實踐的觀點看,低層管理人員可以在本部門內獲得這些經驗,但下能作為部門之間的經驗基礎。這種做法可 維持部門內人員配備的完整性,並能提供其他部門出現空缺時的主管人員候 選人。至於高層管理部門的人選,要考慮進行跨部門的培訓,下一章將予以 闡述。
大型企業常碰到的另一個困難問題是可提升的人選被其上司隱藏起來。
顯然這些主管人員不願意有能力的下屬被別人挖走。但是,必須維護公司的 利益。這就需要高層主管人員慎重地,經常性地注意主管人員的儲備。
六、儲備圖促使人們關注人員配備工作
主管人員通過對人員配備需求的系統考查來充分注意這個常令人忽視的問題。儲備圖可使主管人員清楚在一個既定的時間內對所需要的潛在主管人員做好具體的准備,並把有可能過剩的人員疏導到其他部門去,而下致於使他們感到前途無望而離開企業。
通過這種做法,主管人員可以更好地維護其下屬的利益。這樣,下屬就 能夠明了他們的前途及他們提高的需要,並決定留在公司是否能滿足自己的興趣;或者是離開公司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現在可以由上級主管人員誠 實地答復他們。上級有責任對下級直言相告。主管人員應該認識到,對下級 事業發展前途和能力的重視會給企業帶來好處;而對企業有利的東西則不一 定是個人所想住的東西。
七、影響人員配備的環境因素
人員配備過程會受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外界的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社會風氣(比如對待工作的態度)、有關人員配備的法令和條例、經濟條件以及外界對主管人員的 供給與需求等,這些因素都影響人員配備。
但也存在一些內部因素影響人員配備工作,例如,組織目標、任務、技 術、組織結構、職員特點、企業對所需主管人員的供給與需求、報酬體制以 及各種政策、規定等。有些組織結構嚴密,而另一些則很鬆散。有一些職務, 比如銷售經理的職務,在人際關系方面的技巧就是很重要的。而這種技能對 於在實驗室中相對獨立地進行科學研究的專家來說就下重要了。所以,有效 的人員配備取決於對諸多內外環境因素的認識,但要側重於與人員配備有關 的那些影響因素上。
一、影響人員配備工作的外部環境影響人員配備的外部環境因素可以歸結為:教育、社會文化、法律政治 及經濟等限定條件。例如高技術的運用要求廣博而精深的教育。同樣地,在我們這個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主管人員,一般不會盲目地接受命令,他們希望積極參與決策過程。此外現在及未來,主管人員必須更加面向公 眾,滿足他們的要求,並要有高的道德標准。法律和政治要求企業遵循各級政府發布的法令和指令。經濟的環境,包括競爭環境,決定對主管人員的供給和需求。最後,還必須開闊視野,不僅要看到當前的環境,還要認識到由於通訊技術的發達及跨國公司影響的存在而造成的對世界范圍的影響。在不遠的將
來,由許多不同國家的主管人員組成跨國公司的最高主管機構的領導班子將 不再稀奇。因而影響人員配備的外部環境的概念已經拓寬,對許多公司而言,它已經具有世界性了。
二、影響人員配備工作的內部環境
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內部因素包括安置從公司內外招聘的主管人員,職責與權力的確定以及為克服反抗改革的阻力,取得高層主管人員的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