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的配置主要看哪些
電腦配置主要看:
一、CPU
計算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性能決定,而CPU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其運行程序的速度上。影響運行速度的性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3、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
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4、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
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頻而得到高倍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一般除了工程樣板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少量的如Intel酷睿2核心的奔騰雙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鎖倍頻,而AMD之前都沒有鎖。二、顯卡
顯卡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現在一般是PCI-E插槽,此前還有AGP、PCI、ISA等插槽)。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個人計算機在讓它做什麼。
顯卡的主要晶元叫「顯示晶元」(Video chipset,也叫GPU或VPU,圖形處理器或視覺處理器),是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計算機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稱為「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
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目前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3D畫面運算和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或「3D加速卡」。PC上最早的顯卡是IBM在1981年推出的5150個人計算機上所搭載的MDA和CGA兩款2D加速卡。三、內存
內存作為電腦中重要的配件之一,內存容量的大小確實能夠直接關繫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因此,內存容量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尤其在目前WIN7操作系統已經開始取代XP之時,對於最新的WIN7操作系統,多數消費者都認為大容量能讓其內存評分得到提升。
內存的工作原理。從功能上理解,我們可以將內存看作是內存控制器與CPU之間的橋梁,內存也就相當於「倉庫」。
顯然,內存的容量決定「倉庫」的大小,而內存的速度決定「橋梁」的寬窄,兩者缺一不可,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道的「內存容量」與「內存速度」。四、硬碟
1、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一般情況下硬碟容量越大,單位位元組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碟略微例外。
2、轉速
轉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速。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3、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4、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硬碟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硬碟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5、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
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五、主板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在整個微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B. 電腦主機里有哪些配置每個都有些什麼作用
主機:主機從外觀看是一個整體,但打開機箱後,會發現它的內部由多種獨立的部件組合而成。
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
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其功能是執行算,邏輯運算,數據處理,傳四捨五入,輸入/輸出的控制電腦自動,協調地完成各種操作。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
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5)
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
(6)
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一般集成在主板上。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其作用是負責將CPU送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識別的模擬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
(8)
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
很少有了
(9)
網卡: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的重要設備之一。
(10)
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
現在很少有了。
(11)
光碟機:光碟機是用來讀取光碟中的設備。目前以DVD為主,容量約為4.7G。
C. 電腦配置都有哪些
一台台式機一般分為主機,顯示器和外設
主機包括:CPU 主板 內存 顯卡 硬碟 光碟機 音效卡 電源 散熱器 機箱這幾樣,不過現在一般音效卡都在主板上集成的,有的主板上也集成的有顯卡。
顯示器就不用我說了吧,你懂的。
如下圖:
外設包括:滑鼠 鍵盤 手寫板 列印機 掃描儀 移動硬碟,U盤等等。
D. 現在一般電腦的配置是什麼
硬碟容量和數據傳輸率是硬碟最主要的兩個指標。容量與盤面數、磁軌數、磁軌的位密度密切相關,這三項數值越大則容量越大,但盤面數的增加會使硬碟體積增厚,磁軌密度和位密度的提高則會引出更多的技術難題。
在數據傳輸率方面,計算機通過介面將數據交給硬碟的速度要比硬碟將數據記錄在碟片上的速度快許多,我們可以將前者稱為外部數據傳輸率,後者稱為內部數據傳輸率。 影響總體傳輸率的主要因素是後者,其牽涉到的因素主要有主軸電機轉速、位密度、尋道時間、管理程序水平等,但其中的某個因素則不一定與數據傳輸率成正比。
通常情況下,建議追求「性能至上」的用戶選擇7200rpm的高速硬碟,5400的硬碟則更適合普通的家用和一些辦公商業用戶。 處理器P4處理器與IntelPⅢ CPU處理器相比,體系結構的流水線深度增加了一倍,達到了20級,從而極大地提高了CPU的性能和頻率。
E. 一個完整的電腦配置需要哪些
主板(將以下的零件連接起來,使用方法是把下面的東西都插到上面去,「常見參數:主板蕊片組,插糟數量,支持的內存類型,支持的顯卡類型,cpu插糟類型),顯卡(有些顯卡可以集成在主板上面,作用是將運算結果轉變成顯示器能識別的信號,再通過顯示器顯示出來,讓人能看到,內部包含圖形運算,常見的參數有:核心類型,流處理器數量,顯存容量,顯存類型),CPU(用於運算,常見參數:製作工藝,主頻,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內存(數據的通道,常見參數:容量,頻率,類型),網卡(連接網路和電腦,一般是集成在主板上的),音效卡(將音頻數字轉成模擬信號,音頻的處理,一般是集成在主板上的,音頻工作者通常用獨立的音效卡),硬碟(數據存儲用的,常見參數:大小,容量,轉速,緩存容量,介面類型),電源(將家用電轉成合適的電壓,再分配到以上的各個組件,參數:功率),機箱(將以上的東西裝起來,機箱一般有三種大小,選取取決於主板大小,小機箱只能配小電源),光碟機(讀取光碟用的,分為CD、DVD、藍光。功能有隻讀,可寫,光雕等之分)。顯示器(購買時主要看解析度和品牌,其它的非專業人士不用理會),鍵盤,滑鼠,音響,話筒,攝像頭。有些是必須的,有些是可以不要的。
我是最先回答的,只是進行了修改就到了後面了。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F. 電腦配置是什麼
電腦配置:
指電腦的各個部件的性能弱,可從事的電腦工作也比較少。比如無法運行大型游戲和大型軟體、運行大型游戲或者軟體,電腦就會卡頓和死機等。都是電腦配置低的表現。
以下對電腦的配置和性能,做簡單說明:
1,雙核處理器+2G內存+集成顯卡+機械硬碟。性能滿足上網、看電影、聊天、辦公、玩象棋之類的小游戲;
2,四核處理器+4G內存+獨立顯卡+機械硬碟。性能上滿足上網、看電影、聊天、辦公、做圖、玩單機游戲或者網路游戲;
3,四核處理器+4~8G內存+中高端獨立顯卡+機械硬碟或者固態硬碟。性能上滿足上網、看電影、聊天、辦公、做圖、玩大型單機游戲或者大型網路游戲,;
4,六核處理器+8G以上額昵稱+高端獨立顯卡+機械硬碟或者固態硬碟。性能上滿足上網、看電影、聊天、辦公、做圖、玩大型發燒級單機游戲或者大型網路游戲。
提升電腦性能的方法:
1,電腦四大部件,那一部分性能低,拖了整體性能的後腿,則更換更強性能的部件即可,這就是電腦升級;
2,如果四大部件的性能都很低,則只能重新購買新電腦。
G. 電腦什麼配置好
這個需要看你用電腦的個人需求,如果是普通使用的話就一般配置就好,如果設計辦公需求大或者玩大型游戲的話,這個對配置要求就比較高。
電腦配置高的價格相對來說也貴一些,對於成本上想低一點的還是建議使用雲桌面的,隨開隨用的,只需要一個普通電腦就可以一秒變成超算機。
買電腦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等硬體的性能參數,電腦配置的好壞也取決於這些硬體性能參數。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以此類推。
4、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
5、硬碟: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H. 電腦有哪些配置都有些什麼用
電腦配置也存在適不適合?是的.無論是組裝機還是品牌機.都存在有各個部件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的情度如何的問題.正如不能用如今的P4配搭以前的EDO內存.PCI顯卡一般.只是本文將為大家更細致地分析現今電腦各部件配置的關系和規律.以方便大家分析自己所用的電腦的配置是否合理.同時讓准備購機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而在一台電腦中.速率的快慢.性能的優劣主要處決於CPU.主板.內存.顯卡和硬碟這五個主要部件.它們也是電腦組成的核心.其配置是否合理都將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性能.這是由於電腦的整體性符合[木桶效應"--最矮的木條決定整個桶的容量.因此有必要分析出電腦間的配置是否適合.本文就針對這五個主要部件的配置關系進行說明.
一.CPU與內存
我們知道.在一台電腦中主板是起著連接.支持的作用.顯卡相對來說則是獨立的.它們沒有太多配置速率的關系.只有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速率最為緊密.是一台電腦是否配置合理的重點.而在一台電腦中.是否能真正發揮.榨取CPU的全部性能.也主要取決於內存.因此.CPU與內存的速率和帶寬是否配合.直接影響兩者之間數據交換的速度.也就是說對電腦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知道.CPU和內存之間都有一個匯流排帶寬的關系.這個是它們兩者之間數據傳輸的能力和范圍.我們在配置電腦時.就應該盡量讓兩者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相等).其中.CPU和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我們可以從其基本的數據中計算出來(注:這些數據可以從說明書或網上查詢了解.也可以用如圖1所示的EVEREST等硬體測試軟體中得到).CPU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是[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方法是[匯流排寬度×一個時鍾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匯流排頻率".圖1使用專用軟體測出CPU.內存等部件的數據
例如外頻為133MHz的賽揚D系列CPU.其前端匯流排(FSB)是533MHz(具有4倍速).而匯流排帶寬則是4.2GB/s(533×64/8).單通道DDR400(200MHz外頻×2次數據交換)內存的匯流排帶寬則是3.2GB/s(400MHz×8個匯流排頻率).由此我們即可分析出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了.以及知道如果用533MHz FSB的CPU與單通道DDR400內存相配.則不能完全讓CPU發揮全部性能.這里採用雙通道的DDR266內存更加適合(匯流排帶寬剛好也是4.2GB/s).
不過.這里提示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CPU和內存之間的匯流排帶寬相乎.就忘記了其100:133的配置關系.例如不能用外頻為100MHz的CPU配置外頻為200MHz的DDR400內存.其實.CPU和內存之間匯流排帶寬的計算也過於理論化.很多時候配置的內存略低或略高一個檔次.與相同的CPU相配合也影響不大.具體還要視乎所用的CPU和內存的整體性能而定.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最好還是盡量讓CPU和內存之間配置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畢竟這是它們傳輸數據速率優異與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二.顯卡
在顯卡方面.其配置比較隨便和自由.這是因為現在顯卡中的GPU(顯卡圖形核心晶元)已經可以完全脫離CPU.而獨立負責運算圖形圖像的相關數據信息.而且顯卡中也有充足的顯存來讓GPU進行運算.因此在一台電腦中顯卡可以說是完全獨立的.在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不受CPU.內存的制約.有的文章介紹顯卡的結構時.將GPU形容為主機的CPU.顯存形容為內存.其他部件也比試主機各部件.正是說明顯卡在一台電腦中.無形中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個體.
然而.雖說顯卡具有獨立的特性.已經可以不受其他部件的制約.但是.這只是在其自身的運算能力方面而已.具體它還要有適當的CPU.內存和主板相配合.換句話說.雖然顯卡與CPU.內存和主板沒有直接的數據傳輸.運算速率的關系.卻避不開其間接的關系.畢竟它也是一台電腦的其中主要部件之一.例如CPU和內存的能力太差.即使顯卡再強也是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能力.或者顯卡的性能過低.拖累了整機的速度和性能.其中顯卡的顯存大小和速率多少.以及GPU的性能如何都會影響整機性能.顯卡介面傳輸速率與系統速率的相配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顯卡埠已經從80年代ISA介面的8.33MB/s速率.到90年代PCI介面的133MB/s速率.再到進入顯卡3D時代的AGP介面.經過AGP1X/2X/4X和8X階段的發展.將傳輸速率提升至2.1GB/S的高端速率了.然而從上面的[CPU和內存"中可以發現.現在的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已經遠遠超過了AGP 8X的2.1GB/s(66MHz×8次數據交換×32bit/8)的傳輸速率(現在匯流排帶寬達11.4GB/s的CPU也已經出現了).因此具有8GB/s傳輸速率(還可以更高)的PCI Express埠也隨著出現了.以解決顯卡與CPU.內存之間的數據連接速率的瓶頸.從中.我們即可知道.雖然顯卡具有自身數據運算的獨立性.但具體的數據交換之間也需要與系統速率相配合.其次.如果是主板集成的顯卡.更與內存有直接的關系了.內存的優劣與容量的大小.都將直接影響到顯卡的性能.
其中.怎樣的顯卡與怎樣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最適合(讓顯卡發揮全部性能)呢?這里其實也沒有規定的.具體應該視乎自己的需要.例如平時只用於辦公.上網的.只用市面上低端的顯卡即可.如果主要用於玩游戲等對顯卡要求較高的.則用高端一些.這是因為在一塊主板中已經大致規定使用怎樣的CPU.內存和顯卡相配合.例如沒有可以使用P4 CPU的主板還可以配用以前的EDO內存一般(配用SDRAM內存的主板也很少.現在市面上也沒有了).至於CPU和內存.只要在差不多的范圍即可.顯卡或低端些或高端些.只看自己具體的需要.
例如如果顯卡相對於CPU和內存要低端一些.不過是在顯示圖像方面的能力稍遜.但對於要求不高的用途.卻正是適當的.而如果顯卡偏高端些.在相同的CPU和內存的情況下.卻也大致能讓顯卡充分地發揮.只要不偏離太遠即可.例如用賽揚366和SDRAM 32MB內存的低端配置.去配128MB DDR顯存的GeForce4 Ti4600系列顯卡.或者用P4 CPU與DDR內存去配PCI顯卡.這樣將會浪費了顯卡或CPU.內存的性能.
三.主板與CPU.內存.顯卡
在一台主機中.主板是用於連接各部件的.主要起到連接.支持的作用.就如日常生活中的橋的作用一般.其中.對CPU與內存之間配置關系的支持尤為重要.例如.選擇了怎樣的CPU和內存.就要用適當的主板來配套.否則只支持某端.電腦就配置不成了.或為某端提供的性能不足.也限制浪費了另一端的性能.舉個例說.原本想用一個533MHz FSB的P4 CPU和雙通道DDR266的組合.但選用的主板卻不支持533匯流排的CPU或雙通道的內存.這樣就配置不成了.又或者想用800MHz FSB的P4配DDR400.但主板對內存卻只支持雙通道DDR333.這樣也就限制了內存的檔次了.
這些配置不當的主板(主晶元)在市面上也時有發現.因此用戶在配搭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別選用了不當的配置組合或配置不當的主板.其實.熟悉組裝電腦的朋友.往往都是准備購買哪些CPU.內存和主板一起想的.即便不清楚具體購買哪些廠商的部件.也已經大致規劃好購買的CPU.內存和主板的規格種類.清楚它們之間的性能關系.知道選用了某些CPU.就只能選一定范圍內的內存和主板.反之選用了某內存或主板後.也只能選用一定范圍內的CPU.例如清楚地挑選了用怎樣的CPU與內存相組合.然後再去配適當的主板(主晶元).
至於主板與顯卡的配置則可以很隨便.只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出低.中或高端的產品即可.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選用的CPU和內存都是高端產品.則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高端的顯卡.反之如果CPU和內存是低端的.也應該選用低端的顯卡.配件之間的高.中.低端成正比.以讓頗此之間能夠充分發揮之餘又不浪費性能.其實只要挑選了相應檔次的CPU和內存.也會相應支持適當范圍的顯卡的.主板的搭配基本可讓顯卡和CPU.內存之間不會相偏太遠.尤其是現在支持AGP 8X和PCI Express埠的主板(雖然還是有些差距.但只要記住保持配件之間檔次的正比.基本也就適合的了).
四.主板與硬碟各部件
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要是指主板南橋的南北橋傳輸速率.它負責包括硬碟.PCI.AGP.PCI Express.USB.IEEE1394和PS/2等設備的應用.就如硬碟.目前常見的最小都要100MB/s的傳輸速率.也即是說單就一個硬碟.就已經佔用了南北橋傳輸的100MB/s的資源了.如果再用多幾個PCI設備(每個PCI設備佔用133MB/s的資源).就要有相當高的傳輸速率才行.如果是早期Intel的南橋ICH5.僅有266MB/s的南北橋傳輸速率.是有瓶頸的可能的.不過.如今的主板南北橋傳輸速率都在800MB/s或以上了(Intel的ICH6達到了2GB/s).這種速率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如今南橋與電腦硬碟等各部件的需要了.
當然.隨著PCI Express的發展.以及千兆網等高端設備廣泛的應用和技術的日益更新.這些速率也是逐漸不夠.只是到那時南北橋的傳輸速率也許再會提升到另一個檔次.最後提示一點.其實在目前的電腦配置中.一台沒有瓶頸的電腦是不存在的.因為硬碟的傳輸速率僅有100MB/s.即使是即將普及的SATA硬碟也只有150MB/s.這一速率還是目前電腦的瓶頸.而且這一速率還是純理論上的.具體還要視乎硬碟的內部傳輸率.當然.從這個方面來看.配用SATA硬碟更適合一些.因此.如今的PC.硬碟是各部件配置速率之間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我們明白了電腦裡面各部件的配置關系.對於組裝電腦和選購品牌機都可加深了解.以充分合理的運用和配置好現有的計算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