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時序資料庫單值是怎麼轉多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時序資料庫單值是怎麼轉多值

發布時間: 2022-12-09 18:13:49

Ⅰ 三角函數教案

三角函數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要充分揭示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此本節課我以建構主義的「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驗證解決方法」為主,主要採用觀察、啟發、類比、引導、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問題形象化,使教學目標體現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數學必修四,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其主要內容是三角函數誘導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節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和誘導公式(一)的基礎上,利用對稱思想發現任意角 與終邊的對稱關系,發現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之間關系,進而發現他們的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即發現、掌握、應用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要求。為此本節內容在三角函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體同學,本班學生水平處於中等偏下,但本班學生具有善於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採用發現的教學方法應該能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誘導公式的發現過程,掌握正弦、餘弦、正切的誘導公式;

(2)、能力訓練目標:能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值,以及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求值與化簡;

(3)、創新素質目標:通過對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提高三角恆等變形的能力和滲透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個性品質目標:通過誘導公式的學習和應用,感受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系規律,運用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誘導公式。

2、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三角函數值,化簡三角函數式。

六、教法學法以及預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方法, 如何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者苦心鑽研、認真探究。下面我從教法、學法、預期效果等三個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數學知識,更主要作用是為了訓練人的思維技能,提高人的思維品質。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以學生為主題,以發現為主線,盡力滲透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採用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共同探究、綜合應用等教學模式,還給學生「時間」、「空間」, 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盡力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味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很多課堂教學常常以高起點、大容量、快推進的做法,以便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接受知識需要時間消化,進而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如何能讓學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識,提高學習熱情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引導學生的學法為思考問題 共同探討 解決問題 簡單應用 重現探索過程 練習鞏固。讓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在獲取新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自主學習。

3、預期效果

本節課預期讓學生能正確理解誘導公式的發現、證明過程,掌握誘導公式,並能熟練應用誘導公式了解一些簡單的化簡問題。

七、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

1、復習銳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數值;

2、復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

3、問題: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嗎?引如新課。

設計意圖

自信的鼓勵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簡單易做的題加強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熱情,具體數據問題的出現,讓學生既有好像會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發掘潛力期待尋找機會證明我能行,從而思考解決的辦法。

(二)新知探究

1、 讓學生發現300角的終邊與2100角的終邊之間有什麼關系;

2、讓學生發現300角的終邊和2100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為 、 的坐標有什麼關系;

3、sin2100與sin300之間有什麼關系。

設計意圖

由特殊問題的引入,使學生容易了解,實現教學過程的平淡過度,為同學們探究發現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做好鋪墊。

(三)問題一般化

三角函數教案 篇2

目標:

1、 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表示法;

2、 能根據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計算一個銳角的各個三角函數的值;

3、 掌握 Rt △中的銳角三角函數的表示:

sinA= , cosA= , tanA=

4 、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取值范圍;

5 、通過經歷三角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及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銳角三角函數相關定義的理解及根據定義計算銳角三角函數的值。

教學難點: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鞋跟多高合適?

美國人體工程學研究人員卡特·克雷加文調查發現, 70 %以上的女性喜歡穿鞋跟高度為 6 至 7 厘米左右的高跟鞋。但專家認為穿 6 厘米以上的高跟鞋腿肚、背部等處的肌肉非常容易疲勞。

據研究,當高跟鞋的鞋底與地面的夾角為 11 度左右時,人腳的感覺最舒適。假設某成年人腳前掌到腳後跟長為 15 厘米,不難算出鞋跟在 3 厘米左右高度為最佳。

問:你知道專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顯然,高跟鞋的鞋底、鞋跟與地面圍城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回顧直角三角形的已學知識,引出課題。

二、探索新知:

1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實踐一:作一個 30 °的∠ A ,在角的邊上任意取一點 B ,作 BC ⊥ AC 於點 C 。

⑴計算,,的值,並將所得的結果與你同伴所得的結果進行比較。∠ A=30 °時學生 1 結果 學生 2 結果 學生 3 結果 學生 4 結果 ⑵將你所取的 AB 的值和你的同伴比較。

實踐二:作一個 50 °的∠ A ,在角的邊上任意取一點 B ,作 BC ⊥ AC 於點 C 。

( 1 )量出 AB , AC , BC 的長度(精確到 1mm )。

( 2 )計算BC / AB ,AC / AB,的值(結果保留 2 個有效數字),並將所得的結果與你同伴所得的結果進行比較。∠ A=50 °時 AB AC BC 學生 1 結果 學生 2 結果 學生 3 結果 學生 4 結果 ( 3 )將你所取的 AB 的值和你的同伴比較。

2 、經過實踐一和二進行猜測

猜測一:當∠ A 不變時,三個比值與 B 在 AM 邊上的位置有無關系?

猜測二:當∠ A 的大小改變時,相應的三個比值會改變嗎?

3、 用理論推理

如圖, B 、 B 1 是一邊上任意兩點,作 BC ⊥ AC 於點 C , B 1 C 1 ⊥ AC 1 於點 C 1 ,

判斷比值與,與,與是否相等,並說明理由。

4 、歸納總結得到新知:

⑴三個比值與 B 點在的邊 AM 上的位置無關;

⑵三個比值隨的變化而變化,但(0 °﹤∠α﹤90 ° )確定時,三個比值隨之確定;

比值,,都是銳角的函數

比值叫做的正弦, sinα =

比值叫做的餘弦, cos α=

比值叫做的正切, tanα =

( 3 )注意點: sin α, cos α, tan α都是一個完整的符號,單獨的 「 sin 」沒有意義,其中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寫。

強化讀法,寫法;分清各三角函數的自變數和應變數。

三、深化新知

1 、三角函數的定義

在 Rt △ ABC 中,如果銳角 A 確定,那麼∠ A 的對邊與斜邊的比、鄰邊與斜邊的比也隨之確定 ,則有

sinA =

cosA=

2 、提問:根據上面的三角函數定義,你知道正弦與餘弦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嗎?

(點撥)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於直角邊。

生:獨立思考,嘗試回答,交流結果。

明確: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范圍: 0 < sin α< 1 , 0 < cos α< 1。

四、鞏固新知

例 1. 如圖 , 在 Rt △ ABC 中 , ∠ C=90 °, AB=5,BC=3,

( 1 )求∠ A 的正弦、餘弦和正切 。

( 2 )求∠ B 的正弦、餘弦和正切。

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長度,再根據直角三角形中銳角三角函數值與三邊之間的關系求出各函數值。

提問:觀察以上計算結果 , 你發現了什麼 ?

明確: sinA=cosB , cosA=sinB , tanA · tanB=1

五、升華新知

例 2 . 如圖 : 在 Rt △ ABC, ∠ B=90 ° ,AC=200,sinA=0.6 ,求 BC 的長 。

由例 2 啟發學生解決情境創設中的問題。

六、課堂小結:談談今天的收獲

1 、內容總結

( 1 )在 Rt Δ ABC 中 , 設∠ C=90 ° ,∠α為 Rt Δ ABC 的一個銳角,則

∠α的正弦,∠α的餘弦,

∠α的正切

2 、方法歸納

在涉及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時,常藉助三角函數定義來解

四、布置作業

三角函數教案 篇3

教材: 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反正弦,反餘弦函數)

目的: 要求學生初步(了解)理解反正弦、反餘弦函數的意義,會由已知角的正弦值、餘弦值求出 范圍內的角,並能用反正弦,反餘弦的符號表示角或角的集合。

過程:

一、簡單理解反正弦,反餘弦函數的意義。

1在R上無反函數。

2在 上, x與y是一一對應的,且區間 比較簡單

在 上, 的反函數稱作反正弦函數,

記作 ,(奇函數)。

同理,由

在 上, 的反函數稱作反餘弦函數,

記作

二、已知三角函數求角

首先應弄清:已知角求三角函數值是單值的。

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是多值的。

例一、1、已知 ,求x

解: 在 上正弦函數是單調遞增的,且符合條件的角只有一個

(即 )

2、已知

解: , 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即( )。

3、已知

解: x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即 或 )

這里用到 是奇函數。

例二、1、已知 ,求

解:在 上餘弦函數 是單調遞減的,

且符合條件的角只有一個

2、已知 ,且 ,求x的值。

解: , x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3、已知 ,求x的值。

解:由上題: 。

介紹:∵

上題

例三、(見課本P74-P75)略。

三、小結:求角的多值性

法則:1、先決定角的象限。

2、如果函數值是正值,則先求出對應的銳角x;

如果函數值是負值,則先求出與其絕對值對應的銳角x,

3、由誘導公式,求出符合條件的其它象限的角。

四、作業:

P76-77 練習 3

習題4.11 1,2,3,4中有關部分。

三角函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並掌握正弦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周期性、(小)值、單調性、奇偶性;

(2)能熟練運用正弦函數的性質解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正弦函數在R上的圖像,讓學生探索出正弦函數的性質;講解例題,總結方法,鞏固練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索歸納能力;讓學生體驗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悅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矛盾」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經;培養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弦函數的性質。

難點:正弦函數的性質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在數學一中已經學過函數,並掌握了討論一個函數性質的幾個角度,你還記得有哪些嗎?在上一次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正弦函數的y=sinx在R上圖像,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圖像一起討論一下它具有哪些性質?

探究新知

讓學生一邊看投影,一邊仔細觀察正弦曲線的圖像,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正弦函數的定義域是什麼?

(2)正弦函數的值域是什麼?

(3)它的最值情況如何?

(4)它的正負值區間如何分?

(5)?(x)=0的解集是多少?

師生一起歸納得出:

1.定義域:y=sinx的定義域為R

2.值域:引導回憶單位圓中的正弦函數線,結論:|sinx|≤1(有界性)

再看正弦函數線(圖象)驗證上述結論,所以y=sinx的值域為[-1,1]

三角函數教案 篇5

一. 教學內容: 三角函數

二、高考要求

(一)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義、正確進行弧度與角度的換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會利用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表示正弦、餘弦、正切。

(二)掌握三角函數公式的運用(即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誘導公式、和差及倍角公式)

(三)能正確運用三角公式進行簡單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求值和恆等式證明。

(四)會用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畫出正弦函數、正切函數的圖線、並在此基礎上由誘導公式畫出餘弦函數的圖象、會用「五點法」畫出正弦函數、餘弦函數及Y=Asin(ωx φ)的簡圖、理解A、ω、 的物理意義。

三、熱點分析

1. 近幾年高考對三角變換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而對本章的內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強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對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考查上有所加強。

2. 對本章內容一般以選擇、填空題形式進行考查,且難度不大,從1993年至2002年考查的內容看,大致可分為四類問題

(1)與三角函數單調性有關的問題;

(2)與三角函數圖象有關的問題;

(3)應用同角變換和誘導公式,求三角函數值及化簡和等式證明的問題;

(4)與周期有關的問題

3. 基本的解題規律為:觀察差異(或角,或函數,或運算),尋找聯系(藉助於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綜合(由因導果或執果索因),實現轉化。解題規律:在三角函數求值問題中的解題思路,一般是運用基本公式,將未知角變換為已知角求解;在最值問題和周期問題中,解題思路是合理運用基本公式將表達式轉化為由一個三角函數表達的形式求解。

4. 立足課本、抓好基礎。從前面敘述可知,我們已經看到近幾年高考已逐步拋棄了對復雜三角變換和特殊技巧的考查,而重點轉移到對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考查,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來,所以在復習中首先要打好基礎。在考查利用三角公式進行恆等變形的同時,也直接考查了三角函數的性質及圖象的變換,可見高考在降低對三角函數恆等變形的要求下,加強了對三角函數性質和圖象的考查力度。

四、復習建議

本章內容由於公式多,且習題變換靈活等特點,建議同學們復習本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對現有公式自己推導一遍,通過公式推導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2)對公式要抓住其特點進行記憶。有的公式運用一些順口溜進行記憶。

(3)三角函數是中學階段研究的一類初等函數。故對三角函數的性質研究應結合一般函數研究方法進行對比學習。如定義域、值域、奇偶性、周期性、圖象變換等。通過與函數這一章的對比學習,加深對函數性質的理解。但又要注意其個性特點,如周期性,通過對三角函數周期性的復習,類比到一般函數的周期性,再結合函數特點的研究類比到抽象函數,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4)由於三角函數是我們研究數學的一門基礎工具,近幾年高考往往考查知識網路交匯處的知識,故學習本章時應注意本章知識與其它章節知識的聯系。如平面向量、參數方程、換元法、解三角形等。(2003年高考應用題源於此)

(5)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復習,如前所述本章試題都以選擇、填空題形式出現,因此復習中要重視選擇、填空題的一些特殊解題方法,如數形結合法、代入檢驗法、特殊值法,待定系數法、排除法等。另外對有些具體問題還需要掌握和運用一些基本結論。如:關於對稱問題,要利用y=sinx的對稱軸為x=kπ+(k∈Z),對稱中心為(kπ,0),(k∈Z)等基本結論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對稱軸與函數圖象的交點的縱坐標特徵。在求三角函數值的問題中,要學會用勾股數解題的方法,因為高考試題一般不能查表,給出的數都較特殊,因此主動發現和運用勾股數來解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強三角函數應用意識的訓練,1999年高考理科第20題實質是一個三角問題,由於考生對三角函數的概念認識膚淺,不能將以角為自變數的函數迅速與三角函數之間建立聯系,造成思維障礙,思路受阻。實際上,三角函數是以角為自變數的函數,也是以實數為自變數的函數,它產生於生產實踐,是客觀實際的抽象,同時又廣泛地應用於客觀實際,故應培養實踐第一的觀點。總之,三角部分的考查保持了內容穩定,難度穩定,題量穩定,題型穩定,考查的重點是三角函數的概念、性質和圖象,三角函數的求值問題以及三角變換的方法。

(7)變為主線、抓好訓練。變是本章的主題,在三角變換考查中,角的變換,三角函數名的變換,三角函數次數的變換,三角函數式表達形式的變換等比比皆是,在訓練中,強化「變」意識是關鍵,但題目不可太難,較特殊技巧的題目不做,立足課本,掌握課本中常見問題的解法,把課本中習題進行歸類,並進行分析比較,尋找解題規律。針對高考中的題目看,還要強化變角訓練,經常注意收集角間關系的觀察分析方法。另外如何把一個含有不同名或不同角的三角函數式化為只含有一個三角函數關系式的訓練也要加強,這也是高考的重點。同時應掌握三角函數與二次函數相結合的題目。

(8)在復習中,應立足基本公式,在解題時,注意在條件與結論之間建立聯系,在變形過程中不斷尋找差異,講究算理,才能立足基礎,發展能力,適應高考。

在本章內容中,高考試題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考查三角函數的性質及圖象變換,尤其是三角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周期。多數題型為選擇題或填空題;其次是三角函數式的恆等變形。如運用三角公式進行化簡、求值解決簡單的綜合題等。除在填空題和選擇題出現外,解答題的中檔題也經常出現這方面內容。

另外,還要注意利用三角函數解決一些應用問題。

資料庫的關系模型允許有多值屬性(一個屬性中可以有有多個值)嗎

這句話是不對的,資料庫中每一列的屬性都是不可再分的,所以說是不允許有多值的屬性的。可以認為是必須符合第一範式,屬性是不可能再分的。

關系模型的數據結構:以二維表的形式表示實體和實體之間聯系的數據模型。其是一張規范化的二維表,它由表名,表頭和表體三部分構成。

關系模型,分量。每一行對應的列的屬性值,即為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2)時序資料庫單值是怎麼轉多值擴展閱讀:

關系模型中常用的關系操作包括:

選擇(select)、投影(project)、連接(join)、除(Divide)、並(Union)、交(Intersection)、差(Difference)等查詢(Query)操作和增加(Insert)、刪除(Delete)、修改(Update)操作兩大部分。查詢的表達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關系模型允許定義三類完整性約束;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定義的完整性。其中實體完整性和參照完整性是關系模型必須滿足的完整性約束條件,體現了具體領域中的語義約束。

實體完整性規則,若屬性A是基本關系R的主屬性,則屬性A不能取空值。實體完整性規則規定基本關系的所有主屬性都不能取空值,而不僅是主碼整體不能取空值。

實體完整性規則是針對基本關系而言的。一個基本表通常對應現實世界的一個實體集。例如學生關系對應於學生的集合。

現實世界中的實體是可區分的,即它們具有某種唯一性標志。

相應地,關系模型中以主碼作為唯一性標志。

主碼中的屬性即主屬性不能取空值。所謂空值就是「不知道」或「無意義」的值。如果主屬性取空值,就說明存在某個不可標識的實體,即存在不可區分的實體。

參照完整性規則,若屬性(或屬性組)F是基本關系R的外碼,它對於基本關系S的主碼K相對應(基本關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關系),則對於R中的每個元組在F上的值必須為:或者取空值(F的每個屬性值均為空值);或者等於S中某個元組的主碼值。

Ⅲ 關於sql資料庫以及JAVA的一些問題,在線急等

1 付鍵 也就是FK formary key

www.cxrs.net/bbs 程序交流中心,這是專門為新手學習設立的論壇

二、SQL
Structur query language
結構化查詢語言,是操作關系型資料庫中的對象。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數據定義語言),用於建表或刪表操作,以及對表約束進行修改
create table , alter table , drop table 對表結構的增刪操作。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數據操作語言),向表中插入紀錄,修改紀錄
insert , update , delete , merge
transaction ,事務控制語言,由DML語句組成的,commit; ,rollback;
select 查詢語句
dcl 授權語句 grant

三、Oracle
DBMS 資料庫管理系統
有Oracle提供,還提供AS,應用伺服器
DBA 資料庫管理員

四、相關操作
1、sqlplus 訪問資料庫命令(本地訪問/遠程訪問),和資料庫建立連接的命令,是資料庫操作的環境
sqlplus 用戶名/密碼
2、show user 顯示當前用戶的用戶名
改變身份可以直接connect 用戶名/密碼 --- 這個是sqlplus命令
在sqlplus中可以使用 ! 可以在shell和sqlplus間切換,!shell命令 可以在sqlplus中使用shell命令。
實際上是sqlplus開了子進程來執行shell命令。
3、Oracle資料庫中的表分兩類:用戶表(用戶使用操作的表),系統表(資料庫系統維護的表,也叫數據字典)
對用戶表的DDL操作出發了對系統表的DML操作!

五、基本語法

1、select查詢語句

select table_name from user_tables;(查詢系統表)
以上的查詢語句就是查詢本用戶下所擁有的所有表的表名。

投影操作,只查看選擇的欄位的信息。
選擇操作,查看欄位中的特定某些信息。
聯接操作,多表查詢,通過表間連接,查尋出多表中的信息

(1)select table_name from user_tables;(查詢系統表)
以上的查詢語句就是查詢本用戶下所擁有的所有表的表名。

(2)sqlplus的buffer中會緩存最後一條sql語句,可以使用"/"來執行這最後一條sql語句,也可以使用
edit命令來編輯最後一條sql語句。
l命令(list)(sqlplus命令)可以顯示buffer中最後一條命令。

sqlplus命令可以縮寫

(3)desc [表名]
這是一條sqlplus命令,注意他不是sql語句,這條命令用於查看錶的結構。descript的縮寫
[欄位名] [欄位的類型],這是使用完desc命令後顯示的表結構。

(4)select [表的欄位名1],[表的欄位名2], ... from 表名;
select * from 表名; 查尋表中所有欄位的信息

(5)關鍵字不等拆分,sql語句,以及表名,欄位名是大小寫不敏感的。
sql語句要以";"結尾,來表示sql語句結束,如果不加";"系統不會執行此條sql語句,並提示。
在Oracle中字元顯示是左對齊,數值右對齊。

(6)在select 語句中可以使用數學表達式。
select [表達式(必須包含本表欄位名)],[...],.... from 表名;
運算的優先順序的先乘除後加減,同級自左向右運算,括弧改變優先順序。

(7)別名
select [欄位名或表達式] ["別名"],[...] ["..."],.... from 表名;
可以通過在欄位名或表達式後加空格"別名",可以給列,或者表達式結果其別名。
表達別名必須加雙引號。

(8)字元串拼接使用||符號
select 目標欄位名||" "||目標欄位名 from 表名;

注意:在Oracle中的字元串要用'..'包含
別名中需要使用空格,或是大小寫敏感時需要用".."包含。

練習:
自己寫一條SQL語句,執行的結果是select * from ...;
其中...是每張系統表的表名
即在每張系統表的表名前加「select * from」 ,後加「;」
select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from user_tables;

2、處理錯誤
(1)!oerr ora [錯誤號] ,系統可以顯示錯誤的原因和如何修改。如果命令錯誤輸入可以使用edit或ed來修改輸入錯誤。
實際上是在編輯緩存文件中的最後一條sql語句。
也可以使用 (change) c /錯誤欄位/正確欄位,來進行替換操作進行修改。
只有在Linux平台使用
! 相當於 host ,沒有斷連接,只是切換了一下,執行shell命令
(2)edit命令來編輯最後一條sql語句。

3、sqlplus設置
set pause on 回車響應,分屏顯示,只在本會話中有效
set pause off 關閉分屏顯示。
set pause "..." 設置分屏顯示的提示信息。
set pause on 先輸出提示信息,回車響應,分屏顯示
set head off 提頭輸出關閉
set feed off 結尾輸出關閉
set echo off 回寫關閉
spool 文件名.sql 寫入指定文件
spool off 關閉寫入。

4、sql腳本
也就是在文件中寫有sql語句的文件,可以在sqlplus中運行。
引入sql腳本
sqlplus 用戶名/密碼 @sql腳本 (注意:在用戶名密碼輸入結束後一定要加空格然後再寫@sql腳本)
在腳本中最後一行寫上「exit」,則運行完腳本以後,回到shell上

5、
Oracle中的空值 空值會當無窮大處理,其實空值根本就不會存儲,只是看作是無窮大。

Oracle中控制處理函數 NVL(欄位名,值),這個欄位中的空值替換為指定值,如果不為空,則會返回其原值。
例:select (salary*12)*(NVL(commission_pct,0)/100+1) salary,first_name from s_emp;

distinct關鍵字,去掉重復行(這個關鍵字會觸發排序操作)
例: select distinct dept_id,title from s_emp;
dept_id與title的聯合不唯一
注意:distinct,關鍵字之後會對from之前的欄位進行排重操作。

6、column命令 --- sqlplus命令
column命令 列格式的定義

column 目標列名 查看這個類是否定義了格式

column 目標列名 format a.. 設置列寬。
column last_name heading 'Employee|Name' FORMAT A15
設置題頭
這其中的'|'是換行符

column salary justify left format $99,990.00
定義數字顯示格式
注意:如果不滿足顯示的格式,就會把數據顯示為"#"

column salary justify left format $00,000.00
會出現$00,928.00 ,用0補齊

column 列名 clear (清除列格式定義)

注意:只有sqlplus命令才有簡寫,並且在使用sqlplus命令時結尾也不能加分號。

六、選擇操作
1、order by
排序子句 ASC(默認,升序) DESC(降序)
order by 目標列名(別名) 排序順序(不寫排序順序,會默認為升序排序)

例:select first_name from s_emp order by first_name;
select first_name from s_emp order by first_name desc;

注意:升序空值在結果的末尾,降序空值在結果的最前面。

2、where子句

where子句使用在 select ... from ... 後面,用來選擇所需(符合條件的)的記錄

where後面跟的是表達式 也就是 XXX=XXX, XXX between X and X ,XXX in(X,X,X)
like '...' 通配查詢

between ... and ... ,表示結果在這之間,between and是一個閉區間,
也就相當於... <= ... and ... >= ... 。
!=,<>,^=,這三個都標識不等於,<=,>=,=,這些運算符都可以使用。
... in (va1,val2,...) 判斷結果是否在這個枚舉中存在
like '...' 字元串通配查詢,'%'表示多個字元,'_',表示一個字元。
注意:轉義的用法:like 『S\_%』 escape 『\』
... and ... 表示只有兩個條件同時滿足
... or ... 表示條件只要滿足其中只一就可以
all ... 是要求都滿足條件。
not .....,則是可以與以上的條件產生反效果。
空值會對not in造成影響,也就是不等於任何值,但是空值例外。
... is null 使用來判斷值是否為空。

注意:Oracle中的字元串是嚴格區分大小寫的。

(1)注意數據類型,數字類型直接寫,字元用'......' ,預設格式的Date可以用'......',只有別名
才用" "包含。
(2)選擇合適的運算符

七、單行函數
1.字元函數

字元是大小寫敏感的
轉小寫 lower(欄位名) --- 其中的參數可以是一個字元串常量或是一個欄位名
轉大寫 upper(欄位名)
首字母大寫 initcap(欄位名)
字元串拼接 concat(欄位1, 欄位2)
截取子串 substr(欄位名, 起始位置,取字元個數)
al表,是專門用於函數測試和運算的,他只有一條記錄
字元串拼接 concat(...,....)
求指定子串 substr(...,起始位置,取字元個數)
可以使用"-"表示從右向左取,取的時候可以從左往友取。
例:select substr(first_name,-2,2) sub from s_emp;(取後兩個)
select substr(first_name,2,2) sub from s_emp;(取前兩個)

2,數值函數

四捨五入 round(數據,保留小數點後幾位)
可以用負數表示小數點前,0,表示小數點後第一位,也就是保留個位,-1表示個位(保留到十 位)。
例:select round(15.36,1) from al;
截取數字函數 trunc(數據,保留的位數(小數點後位數)) 截取個位之後補0
例:select trunc(123.456,1) from al;

3,日期函數

日期格式,
全日期格式 世紀信息,年月日,時分秒。
預設日期格式,日-月-年 dd-mon-rr
修改當前會話的日期格式,會按照指定的格式輸出日期
alter session set nls_date_format='yyyy mm dd hh24:mi:ss';

返回當前日期 sysdate
例:select sysdate from al;
select sysdate+1 from al; 獲得明天的日期,加1,單位是天

日期是格式敏感的
求兩個日期間相隔了多少個月 months_between(date1,date2)
加減指定數量的月份 add_months(date,月數),月數可以為負,負值就是減去相應的月數。
從date日期開始的第一個星期五 next_day(date,FriDay)
返回月末的日期 last_day(date)
截取日期 trunc(date,'年或月或日或時分秒')
例:select next_day(sysdate,2) from al;
例:select trunc(add_months(sysdate,1),'month') from al;
ROUND('25-MAY-95','MONTH') 01-JUN-95
ROUND('25-MAY-95 ','YEAR') 01-JAN-95
TRUNC('25-MAY-95 ','MONTH') 01-MAY-95
TRUNC('25-MAY-95 ','YEAR') 01-JAN-95

練習:
返回下個月的第一天的日期
select round(last_day(sysdate),'MONTH') from al;
select add_months(trunc(sysdate,'MONTH'),1);

4,不同數據類型間轉換函數

將日期轉成字元 tochar(date,'日期格式')
日期格式要用有效格式,格式大小寫敏感 'yyyy mm dd hh24:mi:ss',
'year'(全拼的年),'mm'(數字表示的月) 'month'(全拼的月),'day'(星期的全拼),'ddspth' (日期的全拼) 'yy mm dd'
例:select to_char(sysdate,'yyyy mm dd hh24:mi:ss')from al;

將字元轉換成數字 to_number('...')

將數字轉字元to_char(number,'fmt') fmt是數字格式

將字元串轉成日期 to_date('...','日期格式')
例:select to_char(to_date('2006 11 03','yyyy mm dd'),'dd-month-yy') from al;

1、等值連接

select [表別名1.欄位名1],[表別名2.欄位名2],...
from 表1 表別名1 ,表2 表別名2
where 表別名1.欄位名3=表別名2.欄位名4;
表連接時,當表與表之間有同名欄位時,可以加上表名或表的別名,加以區分,使用時要用
表名.欄位名或表別名.欄位名(列名)。當表的欄位名是唯一時,可以不用加上表名或表的別名。

注意:當為表起了別名,就不能再使用表名.欄位名。

例:select a.first_name,a.last_name,b.name
from s_emp a,s_dept b
where a.dept_id=b.id;

2、非等值連接

select [表別名1.欄位名1],[表別名2.欄位名2],...
from 表1 表別名1 ,表2 表別名2
where 表別名1.欄位名3 ..... 表別名2.欄位名4

....可以使比較運算符,也可以使其他的除了'='的運算符

例:select e.ename, d.grade,e.sal
from emp e,salgrade d
where e.sal between d.losal and d.hisal;

3、自連接

用別名把一張表中的數據分成兩部分,然後在使用條件過濾。
select [表別名1.欄位名1],[表別名2.欄位名2],...
from 表1 表別名1 ,表1 表別名2
where 表別名1.欄位名3=表別名2.欄位名4;

例:select a.first_name ename,b.first_name cname
from s_emp a,s_emp b
where a.manager_id=b.id;

以上所提到的表連接,都叫做內連接,嚴格匹配兩表的記錄。

4、外連接

會使用一方表中的所有記錄去和另一格表中的記錄按條件匹配,空值也會匹配,這個表中的所有記錄都會顯示,資料庫會模擬出記錄去和那些不匹配的記錄匹配。

例:select a.first_name enamei,a.id,b.first_name cname,b.id
from s_emp a,s_emp b
where a.manager_id=b.id(+);
即用a表中的數據去匹配b表的,若b表中有null,系統模擬紀錄與其匹配

注意:要把那一方的記錄全部都顯示出來,還有注意條件(+)跟在要全部選出的對端。

外連接的應用:
列出哪個部門沒有員工
select e.deptno,d.deptno
from emp e,dept d
where e.deptno(+)=d.deptno
and e.deptno is null;

三、組函數

group 組
group by 分組子句,按指定的分組規則分組 ,這個group by 子句可以跟在 select 語句後或是 having後面。
group by子句也會出發排序操作,會按分組欄位排序。

select [組函數或分組的欄位名] ,... from 表名 group by [欄位名1],[欄位名2],.....;

例:select avg(salary) from s_emp group by dept_id;

注意:組函數可以處理一組數據,返回一個值。
組函數會忽略空值。

avg(..),求平均值,sum(..),求和 這兩個函數的參數只能是number型的。

以下所提到的函數可以使用任意類型做參數。
count(..),用來統計記錄數,可以使用排重命令。count(...)默認使用的是all。
max(..),min(..)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count(*),統計表中記錄數。

例:select max(b.name),avg(a.salary), max(c.name)
from s_emp a,s_dept b,s_region c
where a.dept_id=b.id and b.region_id=c.id
group by b.dept_id;

注意:只要寫了group by子句,
*** select後就只能用group by後的欄位或者是組函數。 ***
where子句只能夠過濾記錄,放單行函數。

having子句可以過濾組函數結果或是分組的信息,且寫在group by子句後。

例:
select max(b.name),avg(a.salary), max(c.name)
from s_emp a,s_dept b,s_region c
where a.dept_id=b.id and b.region_id=c.id
group by b.id
having sum(a.salary)>4000;

column 也可以定義有別名的列的格式。
column "別名" 格式定義

注意:要先過濾掉不需要的記錄,然後再進行分組操作,提高效率。

四、子查詢

子查詢,就是可以嵌在任何的sql語句中的select語句。

在select語句中嵌套子查詢時,會先執行子查詢。一般的會將子查詢放在運算符的右邊。

注意:在使用子查詢時,要注意這個運算符是單行的(也就是只能是單值),還是多行運算符(范圍,多值,in)。
配合使用子查詢返回的結果必須符合運算符的用法。

例:
select first_name,title
from s_emp
where title=any(select title from s_emp
where last_name='Smith')
and upper(last_name)!='SMITH';

select first_name,title
from s_emp
where title in (select title from s_emp
where last_name='Smith')
and upper(last_name)!='SMITH';

五、將業務需求轉換成可操作的表

一: 需求分析
二: 畫E-R圖
三: 轉換成表關系
四: 割接(新老系統交接)
五:

E-R圖屬性:
* 為強制且非空屬性
o 可選屬性(可以有值也可以沒有)
#* 表示此屬性唯一且非空

實體關系:
mastbean maybean

數量關系: 多對一關系
一對多關系
一對一關系
多對多關系

第一範式,所有的屬性都必須是單值,也就是屬性只表示單一的意義。(記錄可以重復,沒有任何限制)
第二範式,屬性要求唯一且非空,(記錄不可重復,但是數據可能會出現冗餘)。
第三範式,非主屬性只能依賴於主屬性,不能依賴於其他非主屬性。(解決數據冗餘問題)

六、約束

約束是針對表中的欄位進行定義的。

primary key (主鍵約束 PK)保證實體的完整性,保證記錄的唯一
主鍵約束,唯一且非空,並且每一個表中只能有一個主鍵,有兩個欄位聯合作為主鍵,只有兩個欄位放在一起唯一標識記錄,叫做聯合主鍵。

foreign key (外建約束 FK)保證引用的完整性,
外鍵約束,外鍵的取值是受另外一張表中的主鍵或唯一值得約束,不能夠取其他值,只能夠引用主鍵會唯一鍵的值,被引用的表,叫做parent table(父表),引用方的表叫做child table(子表),要想創建子表,就要先創建父表,後創建子表,記錄的插入也是如此,先父表後子表,刪除記錄,要先刪除子表記錄,後刪除父表記錄,要修改記錄,如果要修改父表的記錄要保證沒有被子表引用。要刪表時,要先刪子表,後刪除父表。

unuque key(唯一鍵),值為唯一

index(索引)是資料庫特有的一類對象,view(示圖)
典型的一對多 class 對應多個學生。
student table class t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d | name | address| class_id| | id |class_desc|class_num|
|(PK)|______|________|___(FK)__| |(pk)|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一對一

student tabel shenfenzheng t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d | name | address| | s_id |shenfen_desc|shenfen_num|
|(PK)|______|________| |(PK,F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多對多

student tabel zhongjian table kecheng t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id | name | address| | s_id |shenfen_desc|shenfen_num| | kid | kechengname|
|(PK)|______|________| |(FK,F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K)|____________|
| | | | |聯合主鍵| | | | | |

引用對方表的主鍵,當作本身的主鍵,所以這個表的主鍵,既是主鍵又是外建

建表和其他相關操作

DDL語句

創建表:
create table 表名 ( 欄位名1 類型(數據長度)(default ...) 約束條件, 欄位名2 類型(數據長度) 約束條件 );

Oracle資料庫中的數據類型

varchar(長度),可變長字元串,char(長度) 定長
number(..,..),number 表示浮點數,或者是整數
long 大對象,clog 字元的大對象,相當於文本文件在表中只存放一個相當於只針對值
blog 二進制的大對象,也是以相當於指針的形式存放的。
primary key約束:
主鍵約束的定義:
第一種定義形式:
create table test(c number primary key ); 列級約束
第二種定義形式:
create table test(c number , primary key(c) ) ; 表級約束
create table test( c1 number constraints pkc1 primary key ); 此約束有名字: pkc1
create table test(c number , c2 number , primary key (c ,c1) ) ; 用表級約束可以實現聯合主鍵

foregin key (fk) 外鍵約束:
(先定義父表,再定義子表)
carete table parent(c1 number primary key );
create table child (c number primary key , c2 number references parent(c1));
或表級約束定義:
create table child( c number primary key , c2 number , foreign key(c2) references parent(c1));

如果兩個欄位都為唯一且非空,這時可以定義成UK+NOT NULL

(PK或UK)一對多(FK)
(PK+UK)一對一(FK) 或 (PK)一對一(PK)
多對對多關系,一般都通過一張中間表來分解成兩個一對多的表

建立表
create table[schema]table
schema: 一個用戶對應一個schema 不同用戶下的表不能互相查看

select count(*) from s_dept; <===> select count(*) from sd0611.s_dept;

一個表中只能存儲一個LONG類型
CLOB 存儲大的文本對象
BLOB 存儲大的二進制對象

create table test(c1 number primary key); 設置主鍵
create table test(c1 number constraints test_c1 primary key); 定義約束名,默認約束名為SYS_ 在列後面定義約束稱為列級約束
create table test(c1 number primary key(c1)); 所有列定義完後再定義約束稱為表級約束(能定義聯合主鍵)
cretae table test(c1 number,c2 number,priary key(c1,c2)); 定義聯合主鍵
create table child(c1 number primary key); 先要定義父表
create table child(c1 number primary key, c2 number references parent(c1)); 然後定義子表 references parent定義外鍵
create table child(c1 number primary key, c2 number references parent(c1) on delete cascate); on delete cascate為級聯刪除
create table child(c1 number primary key, c2 number references parent(c1) on delete set null); on delete set null刪除後將外鍵置空
create table child (c1 number primary key, c2 number,foreignkey(c2) references parent(c1));

二、約束

1、非空約束(not null)
這是一個列級約束
在建表時,在數據類型的後面加上 not null ,也就是在插入時不允許插入空值。
例:create table student(id number primary key,name varchar2(32) not null,address varchar2(32));

2、unique 唯一約束
唯一約束,是會忽略空值的,唯一約束,要求插入的記錄中的值是為一的。
例:create table student(id number,name varchar2(32),address varchar2(32),primary key (id),unique (address));
如果創建一個uk,系統自動建一個唯一索引

3、pk、uk
Oralce支持級聯刪除,不支持級聯更新

4、check約束
檢查約束,可以按照指定條件,檢查記錄的插入。check中不能使用尾列,不能使用函數,不能引用其他欄位。
例:create table sal (a1 number , check(a1>1000));

Ⅳ SPC第二講:控制圖刨根問底

主講人:羅平老師

記錄人:中質盟 阿瑞斯

1. 什麼是SPC?

       1.0版

統計(Statistical):用數據說話

過程(Process):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系列活動

       控制(Control):讓事物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發展

       通俗地理解,SPC就是運用數據,使一系列活動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發展,從而得到我們期望的結果。

        2.0版

統計工具: 控制圖 、 甄別 波動

異常波動: 消除 異常 原因 ,使過程 受控

過程: 維持 過程受控狀態,並持續 改進

       則更加專業的理解就是,SPC是運用控制圖甄別過程中的異常波動,從而找到並消除異常原因,使過程受控。通過SPC維持過程受控狀態,並持續改進。

       2. 公理 :沒有兩件事件是完全一樣的。

       3. 波動工程學概念

休哈特的理念:可控的波動,不可控的波動。

4.受控與預測

穩定狀態

臨界狀態

混亂邊緣

混亂狀態

5.均值極差圖

需要查表,考慮控制圖的 穩健性 。這是均值點的6Sigma。錯誤的方法會放大我們所需要的控制限。抽20組數,每組4個。會得到20個均值、20個極差。20個均值也能形成一個分布,即3個分布。

       單值情況下,用估算的Sigma,稱為 短期Sigma ,用n來查相應的D2。A2=3/(d2*sqrt(n))。

6.用子組監控過程

每一時刻抽取4個樣本,在1點鍾、2點鍾、3點鍾、4點鍾,用 均值 繪制極差。

       

       7. 三種分布

        總體分布 :總體就是某數量指標值x的全體,即一堆數,這一堆數有一個分布。

        抽樣分布 :抽樣無限次,可以得到無限個均值,可以通過樣本方差和總體方差計算得到。

        樣本分布 :樣本統計量的分布。

        1. 控制圖的現行誤區

       不少現行關於SPC的觀點都是矛盾的,包括有些專家都莫衷一是。像在控制圖上用2倍Sigma,或是設置一些前提。還有說CPK是長期的、而PPK是短期的,亦或反之。

       控制圖的計算公式不是隨意控制的,根據公式計算出控制限。發現均值兩個點超出了控制限。

        2. 正確和錯誤的控制圖方法

       方法一和方法二,用休哈特控制圖方法來做。這兩種方法,都不會因為有失控點參與,而導致其控制限沒有作用。

       方法三,LCLx=Xbarbar-3s/sqrt(n),比休哈特的方法,放大了90%。其結果是失控的點在界限內。這是種錯誤方法。

       方法四,控制限放大了455%。這也是種錯誤方法。

       可以用Excel自己試驗一下,就像單值的6Sigma和均值的6Sigma,一個很寬,一個較窄。所以最好用休哈特查表的方式,就是考慮到控制圖的穩健性。

       休哈特控制圖用k個子組的離散統計量,用來發現子組和子組之間的差別。而錯誤的方法用的單獨的統計量,已經默認分組了,那麼做控制圖意義何在呢?

       最多的往往是人工指定的控制限,更沒有理論基礎。但往往是錯誤的理論,其流傳度更甚於正確的。記得十多年前,南京瀚宇彩欣召集各家背板和鐵框部件供應商,要求按照原有尺寸公差的75%來進行管控。現在看來,當時提出該要求的質量或研發高層人員,並沒有理解控制圖的涵義,這是基於公差帶來的,根本不是基於統計來的。

       使用3倍Sigma作為控制限不僅僅是出於概率理論的考慮。

       翻譯並摘取要點如下:

       1)首先 避免 在沒有必要的問題上 浪費時間

       2)需要建立一個波動的 界限

       3)如果使用多個統計量,則每個統計量均要設置相應界限

       4)通常使用 對稱 的界限

       經驗顯示,t=3時,3Sigma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經濟界限。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要有一個平衡點,基於一定的理論來選擇一個期望值。

        經驗法則 ,對於同一類數據集,大約有60%~75%數據會分布於均值兩邊1倍Sigma,99%~100%的數據會分布於均值兩邊3倍Sigma。稱為謝比雪夫定律。經驗法則中未提到任何的正態分布。

       經驗法則1

        經驗法則2

        經驗法則3

       不管分布多扭曲,都會滿足經驗法則3.

        1. 現場要用最簡單的

       使用控制圖的人對此項非常感興趣,這往往是一個障礙。有時一看不是正態的,就不使用。使用假設檢驗的方法,或者用對數、畫函數等,方法甚至於比控制圖更復雜。如果是生產一線用到的統計方法,一定要是最簡單的。要在生產現場起作用的方法,要可以普及。越是復雜的東西,前提更多。

       糾偏參數是通過標准正態分布推導出來的,非正態分布的情形對於糾偏參數的影響不大。

        2. 休哈特模型和Donald Wheeler模型

       下圖的分布里,上邊三種是休哈特的模型,下邊三種是Donald Wheeler的模型。

       Donald Wheller用模擬器產生了兩千個數據,分別是子組大小等於2、4、10的。用休哈特方法估算Sigma,做相應控制限。當n=2時,非正態分布也落在控制限范圍內。隨機生成的數都是受控的。選擇多種極端的分布,以證明休哈特控制圖也能適用。我們自己可以選擇其他分布模型再作驗證。

      1)n=2時,均一分布100%做到,三角分布也是100%。

       2)n=4時,均一分布100%做到,三角分布也是100%。

       3)n=10時,均一分布是100%,三角分布也是100%。

        最終證明:

      SPC改進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除非是人、機、料、法、環都固定下來。畫控制圖既不是前提,也不是結論。

        傳說1: 必須正態分布才能使用控制圖

       你的經驗已經告訴你,沒有任何異常存在,那就是受控的。正態分布不是前提。這和自動收集數據與手工收集數據無關。

       

       傳說2:控制圖起作用是因為中心極限定理。

       雖然說中心定理應用很廣,但控制圖不是由其生成的。隨著樣本量大,均值會接近於正態。中心極限定理和控制圖有沖突,是應用控制圖的一個障礙。基於中心極限定理,則在實踐運用中,可能會去等數據量,連圖都畫不了。

       

       傳說3:觀測值必須是獨立的,自相關的數據不適用控制圖。

       我們一般按時序來抽樣,下一個時間點的抽樣也受上個時間的產品有關。今天下雨,則明天下雨的概率會大些。生產線上的產品都是有自相關的,用它作控制圖,發生了很多報警信息。在剔除了異常數據後,剩餘的數據在受控范圍內。

     

        傳說4:在畫控制圖前,數據必須是受控的。

       畫控制圖的目的就是為了看是否受控。

       以上出於交流,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一家之言了。如果在審核時,最好還是聽從審核老師的建議。

        基礎一:休哈特控制圖使用距中心線正負3倍Sigma作為控制限。

       經濟平衡支點,基於犯第1類錯誤和第2類錯誤的平衡點。如果天天報警,那就根本沒法兒正常生產。

       

       基礎二:計算3Sigma控制限必須使用子組離散度的均值統計量。

       Rbar, Sbar, 短期Sigma,不是S。

        基礎三:基於合理的分組

       分組組內盡量小,組間盡量大。

       

       基礎四:只有組織(企業)通過有效方式使用從控制圖里獲得的信息,才是有效的。

       戴明講,只有管理人員認可,才能往下推行統計技術。個人來參加培訓,來武裝自己,但拿到現場不一定能起作用。

本章小結:

        問題1: 子組大小一定要到30嗎?專家會回答:5個數也行。

       他就是想方設法讓你用這個方法。

        問題2: 預控制圖使用方法

      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自己去推論,預控制圖是基於公差去做的。一個分布,正常情況下有波動存在,這是自然現象。而公差線是主觀界限,如果數據證明你是偏的,都已經偏到這兒了,做預控制圖有什麼意義呢?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要自己來推斷什麼樣的方法是合理的。

Ⅳ 資料庫 名詞解釋:單值屬性和多值屬性

單值屬性,指—個實體只有一個值的屬性,例如:實體「書」的價格只有一個(如 ¥38.5)。對於具體的實體來說,大多數實體是單值屬性。

多值屬性,對於一個實體可以有多個值的屬性。例如:一張學生信息的表裡有一項關於興趣的屬性,一個學生可能有幾個興趣 ,如運動、電影、旅遊,學習等,這些學生可以只擁有「運動」的興趣,或者同時擁有「運動、電影、旅遊,學習」這四個興趣,所以興趣就是一個多值屬性。



(5)時序資料庫單值是怎麼轉多值擴展閱讀

屬性數據的錄入與編輯一般是在屬性數據處理模塊中進行的,文檔數據資料的錄入一般是通過鍵盤直接鍵入數據文件或屬性資料庫。也可以將另一個資料庫中的有關數據直接傳輸到屬性資料庫中。但為了建立屬性描述數據與幾何圖形的聯系,通常需要在圖形編輯系統中設計屬性數據的編輯功能。

主要是將一個實體的屬性數據直接連接到相應的幾何目標上,這項工作可在數字化及建立圖形拓撲關系的同時或之後,對照一個幾何目標直接輸人屬性數據,並可對數據進行修改、刪除、拷貝等編輯操作。

屬性數據的錄人隨著VGI的出現,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GIS平台上傳自己感興趣的數據,除了位置信息之外,還可以貢獻很多的屬性數據,其形式也表現的多種多樣,如照片、視頻、音頻等。

Ⅵ 實體集之間的聯系有哪三種類型

1、一對一聯系:指實體集E1中的一個實體最多隻與實體集E2中的一個實體相聯系。

例如:電影院的座位和觀眾實體之間的聯系

2、一對多聯系:表示實體集E1中的一個實體可與實體集E2中的多個實體相聯系。

例如:部門和職工兩個實體集之間的聯系

3、多對多聯系:表示實體集E1中的多個實體可與實體集E2中的多個實體相聯系。

例如:工程項目和職工兩個實體集之間的聯系

(6)時序資料庫單值是怎麼轉多值擴展閱讀:

實體不僅是有形的,而且是有形的。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思想與這種堅實的物質作比較。思想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有生命的、在成長的結構,盡管它沒有有形的物質感覺。

實體:客觀存在並能與其他事物相區別的事物被稱為實體。一個實體可能是一個具體的人、事物或事物,也可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或聯系。

實體表示資料庫中描述的真實世界的對象或概念。實體是客觀世界中能夠相互區別的事物。一個實體可以是一個人、一個物體或一個抽象概念。

當計算機網路研究開放系統上的信息交換時,實體被用來表示能夠發送或接收信息的任何硬體或軟體進程。

Ⅶ er模型是反映資料庫應用系統的什麼模型

er模型可以反映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關系模型。

從ER模型都關系模型的轉換是將抽象過得數據進一步的整理,轉換完成之後數據就可以以二維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將數據存入資料庫之後有利於。資料庫我們對數據的操作。

ER模型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方法,工具。關系模型是將ER模型轉換成DBMS世界的產物。它們的設計就是為了不斷滿足用戶的需要的體現。

(7)時序資料庫單值是怎麼轉多值擴展閱讀

ER模型組成分為實體和聯系,實體是對現實生活中的抽象,實體與實體之間的信息傳輸是通過聯系來實現的。屬性是實體與聯系共享的一個名片。屬性從分類上講有簡單屬性和復合屬性,有單值屬性和多值屬性,儲存屬性和派生屬性。

對ER模型的操作其實就是對ER模型元素的操作,就是對實體,聯系,屬性之間的操作,操作的目的是實現對用戶的需求的同時還要減少數據的冗餘。

Ⅷ 字典值檢驗是什麼

業務數據字典列大部分情況下為單值,如(1 男 或 2 女);
但有時候會出現多值的情況,如飲食習慣:如(1,嗜熱,2,嗜咸),並使用逗號分隔多值,如:(1,2);
當需要進行字典解析或轉換時,多值字典數據轉換比較麻煩,首先需要通過某個函數判定字典值是否在欄位中,
然後通過decode函數進行轉換,

Ⅸ 什麼是實體聯系圖

基本實體聯系圖- -

from:http://sts.zju.e.cn/software/RJ_CH1-3-1.html

圖1.9是大學教務管理問題中對教務處進行分析調查後得到的實體聯系圖,其中,學生檔 案是有關學生情況的集合,課程檔案是有關開設的課程情況集合,注冊記錄、選課單則分別是學生注冊和選課情況的集合。它用簡單的圖形方式描述了學生和課程等這些教學活動中的數據之間的關系。

圖1.9 大學教務處教務管理問題實體聯系圖

在實體聯系圖中,有實體、聯系和屬性三個基本成分,如圖1.10所示。

圖 1.10 實體聯系圖的基本成分

1)實體

實體是現實中存在的對象,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有物理上存在的,也有概念性的;例如,學生、課程,等等。它們的特徵是可以互相區別,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同一對象。凡是可以互相區別、又可以被人們識別的事、物、概念等統統可以被抽象為實體。數據流圖中的數據存貯就是一種實體。實體可以分為獨立實體和從屬實體或弱實體,獨立實體是不依賴於其它實體和聯系而可以獨立存在的實體,如圖1.9中的「學生檔案」、「課程檔案」等等,獨立實體常 常被直接簡稱為實體;從屬實體是這樣一類實體,其存在依賴於其它實體和聯系,在實體聯系圖中用帶圓角的矩形框表示,例如圖1.9中的「注冊記錄」是從屬實體,它的存在依賴於實體 「學生檔案」和聯系「注冊」,「選課單」也是從屬實體,它的存在依賴於實體「學生檔案」、「課程檔案」和聯系「選課」。

在以下述說中,為簡便起見,將圖1.9中的實體「學生檔案」和「課程檔案」直接稱為「 學生」和「課程」。

2)聯系

實體之間可能會有各種關系。例如,「學生」與「課程」之間有「選課」的關系。這種實體和實體之間的關系被抽象為聯系。在實體聯系圖中,聯系用聯結有關實體的菱形框表示,如圖1.9所示。聯系可以是一對一(1:1),一對多(1:N)或多對多(M:N)的,這一點在實體聯系圖中 也應說明。例如在大學教務管理問題中,「學生」與「課程」是多對多的「選課」聯系聯系。

3)屬性

實體一般具有若干特徵,這些特徵就稱為實體的屬性,例如圖1.9中的實體「學生」,具 有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和系別等特徵,這些就是它的屬性。

聯系也可以有屬性,例如學生選修某門課程學期,它既不是學生的屬性,也不是課程的屬性,因為它依賴於某個特定的學生,又依賴於某門特定的課程,所以它是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聯系「選課」的屬性。在圖1.9中,聯系「選課」的屬性被概括在從屬實體「選課單」中。聯系 具有屬性這一概念對於理解數據的語義是非常重要的。

在實體聯系圖中,還有如下關於屬性的幾個重要概念。

(1)主鍵

如果實體的某一屬性或某幾個屬性組成的屬性組的值能唯一地決定該實體其它所有屬性的值,也就是能唯一地標識該實體,而其任何真子集無此性質,則這個屬性或屬性組稱為實體鍵。如果一個實體有多個實體鍵存在,則可從其中選一個最常用到的作為實體的主鍵。例如實體「學生」的主鍵是學號,一個學生的學號確定了,那麼他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和系別等屬性也就確定了。在實體聯系圖中,常在作為主鍵的屬性或屬性組與相應實體的聯線上加一短垂線表 示。

(2)外鍵

如果實體的主鍵或屬性(組)的取值依賴於其它實體的主鍵,那麼該主鍵或屬性(組)稱為外鍵。例如,從屬實體「注冊記錄」的主鍵「學號」的取值依賴於實體「學生」的主鍵「學號」,「選課單」的主鍵「學號」和「課程號」的取值依賴於實體「學生」的主鍵「學號」和實體「課程」的主鍵「課程號」,這些主鍵和屬性就是外鍵。

(3)屬性域

屬性可以是單域的簡單屬性,也可以是多域的組合屬性。組合屬性由簡單屬性和其它組合屬性組成。組合屬性中允許包括其它組合屬性意味著屬性可以是一個層次結構,如圖1.11所示通訊地址就是一種具有層次結構的屬性。

圖1.11 通訊地址屬性

(4)屬性值

屬性可以是單值的,也可以是多值的。例如一個人所獲得的學位可能是多值的。當某個屬性對某個實體不適應或屬性值未知時,可用空缺符NULL表示。

在畫實體聯系圖時,為了使得圖形更加清晰、易讀易懂,可以將實體和實體的屬性分開來畫, 並且對實體進行編號,如圖1.12和圖1.13所示。

圖 1.12 實體聯系圖

圖 1.13 實體屬性圖

由於人們通常就是用實體、聯系和屬性這三個概念來理解和描述現實問題的,所以實體聯系圖非常接近人的思維方式。又因為實體聯系圖採用簡單的圖形來表達人們對現實的理解,所以不熟悉計算機技術的用戶也都能夠接受它,因此目前實體聯系圖已成為使用非常廣泛的資料庫結構概念建模的工具。

http://macrochen.blogdriver.com/macrochen/51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