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市最好用的5個技術指標
每個投資者應該知道的五個指標是:
1)相對強弱指數(RSI)
RSI被歸類為動量振盪器,用於測量定向價格變動的速度和幅度。動量是價格上漲或下跌的速度。RSI計算動量,因為較高收盤價與收盤價收盤價較高。具有更多或更強正變化的股票的RSI高於具有更多或更強負面變化的股票。
指標有一條上線,通常為70,下線為30,虛線中線為50.當價格快速上漲時,在某些時候它被視為超買(當RSI超過70時)。同樣,當價格下跌非常迅速時,在某些時候它被認為是超賣(當RSI超過30時),RSI水平是衡量股票近期交易強度的指標。RSI的斜率與趨勢變化的速度成正比。RSI行進的距離與移動的幅度成比例。
其實前面說的這么多,可以說基本都是有用的廢話,做投資最關鍵的還是要靠實際的技術體系+交易理念,而這些東西並不是我們看看文章就可以學會的,我們需要有老師能夠手把手的教你,愛死磕金融教育網的星雅龍老師和逍遙老師就可以滿足我們,他們有多年的實戰經驗和系統的在線教學經驗,可以有效的幫助你快速的掌握一門真正的交易技術,自己可以搜索。
2)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是技術分析中最古老,最有用的技術指標之一。移動以「平滑」的方式顯示趨勢,並且當與其他振盪器(如MACD和RSI)串聯使用時可以提供可靠的信號。
簡單移動平均線(SMA),指數移動平均線(EMA)和加權移動平均線(WMA)是三種類型的移動平均線。
對於股票,移動平均線的常見時間段為10天,21天,50天,100天和200天。最常用的移動平均線是簡單移動平均線(SMA)。單個SMA可用於識別趨勢,但我們發現雙重或三重移動平均值在組合在一起時更強大。
3)隨機指標
隨機指標是一個動量指標,顯示當前近期相對於高或低范圍的位置。持續接近該范圍頂部的收盤水平表明累積(買入壓力),而該區間底部附近的收盤水平表明分布(賣壓)。該指標背後的理論是,在向上趨勢的市場中,價格趨於收盤接近它們的高位,在向下趨勢的市場中,價格趨於接近其低位。
4)布林帶
BollingerBands是JohnBollinger在20世紀80年代初創建的技術交易工具。布林帶的目的是提供高和低的相對定義。根據定義,價格在較高頻段處較高而在較低頻段處較低。該定義有助於嚴格的模式識別,有助於將價格行為與指標的作用進行比較。布林帶由一組與證券價格相關的三條曲線組成。中間帶是中期趨勢的量度,通常是一個簡單的移動平均線,作為上帶和下帶的基礎。上頻帶和中頻帶之間的間隔由波動率確定,通常是用於平均值的相同數據的標准偏差。默認參數,20個周期和兩個標准差。
5)拋物線停止和反向或拋物線SAR
一種技術分析策略,使用稱為「SAR」或停止和反轉的追蹤止損和反向方法來確定良好的退出和進入點。該方法由J.WellsWilder開發。基本上,如果股票交易價低於拋物線SAR(PSAR),那麼應賣出。如果股票價格高於特區,則應購買(或保持長期)。
② 股票最好用的指標
1.MACD平滑異同平均線
2.OBV能量潮
3.RSI相對強弱指標。(注:RSI與以下的WR、KDJ並稱「短線三傑」)
4.W%R威廉指標
拓展資料:
一、含義
指標指衡量目標的單位或方法。股票指標是屬於統計學的范疇,依據一定的數理統計方法,運用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一切以數據來論證股票趨向、買賣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動量指標、相對強弱指數、隨機指數等等。由於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電腦軟體的支持,所以對於個人實盤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只作為一般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指標分析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職業外匯交易員非常倚重的匯率分析與預測工具。新興的電子現貨市場也有類似一些指標的運用,電子現貨之家中有所介紹。
二、基本信息
當前,證券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數不勝數。例如,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KD)、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心理線、乖離率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術指標,在股市應用中長盛不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技術指標還在不斷涌現。包括: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DMI趨向指標(趨向指標)DMA EXPMA(指數平均數)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BRAR CR VR(成交量變異率)OBV(能量潮)ASI(振動升降指標)EMV(簡易波動指標)WVAD(威廉變異離散量)SAR(停損點)CCI(順勢指標)ROC(變動率指標)BOLL(布林線)WR(威廉指標)KDJ(隨機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標)MIKE(麥克指標).
③ 做股票最重要是看什麼指標
1、PE
PE就是市盈率,這個指標非常重要,市盈率是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
市盈率是一種一維的測量尺度,如果脫離股票本身去談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答案不可能是絕對的。理論上市盈率低的股票適合投資,市盈率低的購買成本就低。
但是,市盈率高的股票有可能在另一側面上反映了該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換句話說優秀的成長股往往市盈率較高,因為投資的是未來,這個時候,我們如果再抱著低市盈率的原則,就容易陷入低市盈率陷阱。
因此,這里就延伸出一個更加重要的指標——PEG,這個是成長股判斷的重要指標。
但需要注意的一點,PEG僅適用於成長型公司。
2、PEG
PEG是一家公司的市盈率與其預期每股收益增長率之間的關系,我們稱為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是用某隻股票的預期市盈率,除以未來每股收益增長率的估計值計算而來的。
假設一家公司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並且其預期的市盈率是30,它的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就是30/30=1.0。假如增長率是更有吸引力的數值——60%,那麼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將會是30/60=0.5,而假如增長率相對而言表現較差,只有15%,那麼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將會是30/15=2。
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超過1的股票往往沒有吸引力,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大約等於1的股票值得考慮,而假如這一指標的數值遠低於1,那麼這類股票通常值得進行更細致的考察,以決定是否購買。
PEG指標解決了市盈率陷阱問題,通俗的講,就是利用未來的成長性是否能覆蓋高估值,如果增速非常快,當前的高估值顯然不是問題,不斷增長的利潤會拉低估值水平,因此PEG是成長股判斷的重要指標。
3、EPS
EPS是每股收益的意思。每股收益=利潤/總股數,代表了每單位資本額的獲利能力。每股收益突出了分攤到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數額,是股票市場上按市盈率定價的基礎。
如果一家公司的凈利潤很大,但每股收益卻很小,表明它的業績被過分稀釋,每股價格通常不高。但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每股收益越高越好,因為還要考慮每股的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