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與應用論文
淺談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與應用論文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網路技術手段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中的廣泛滲透,不僅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還極大的提升了人們工作與學習效率,為社會各領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資料庫是伴隨著計算機信息化網路技術發展的,而其又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核心所在,資料庫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上發揮舉足輕重作用的同時,一方面也為社會的進步作出突出貢獻。本文將就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進行詳細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闡述計算機資料庫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 計算機資料庫;管理應用
21世紀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在社會生活等各領域的廣泛滲透,人們的生活觀念及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計算機核心技術之一的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不僅使人們生活更加輕松便捷,資料庫技術在人們工作學習中的應用,還極大的提升了人們的工作與學習效率,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計算機資料庫的主要定義是其是為了達成相關目標而組織在一起並存儲在計算機中的一系列數據。而資料庫技術則是指研究資料庫的相關管理、設計及結構的一系列方法與手段,以達到對數據的有效分析及處理等,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相關理論知識及技術等。計算機資料庫的主要特徵有資料庫中所有數據信息都存在一定的相互間的聯系,同時各數據信息間有保持一定的相對獨立性,此外,資料庫採用DBMS來對數據進行控制及管理。資料庫技術主要經過以下三個發展歷程數據的手動管理時段、通過採用文件系統對數據進行管理時段以及資料庫形成系統時段,每個階段資料庫技術的特點都不同,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下文將就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進行詳細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闡述計算機資料庫的應用情況。
一、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
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種管理技術。
1.存取管理技術
資料庫的存取管理技術主要有包括以下技術:一是用戶認證技術。對於計算機網路來說,用戶的一切信息資料都是採用一系列且具有一定組合的數據來表達,因而用戶只存在數據身份而不存在其現實身份,相應的在相關授權方面,計算機網路也是對用戶實行數據身份形式的授權模式。該技術可以採用用戶設置的相關密碼及口令來實施計算機對用戶的鑒別,此外,當前還有一種採用生物特徵的方式來對用戶進行鑒別。用戶認證技術能夠有效的防止沒有經過認證授權的用戶,訪問、使用及修改資料庫的許可權;二是控制訪問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對用戶的一些權力進行一定限制,既可以限制駭客非法入侵資料庫及訪問相關資源,又能夠對合法用戶的某些權力進行限制,如不允許其訪問受保護的文件及訪問目錄等資源。該技術對主客體的訪問許可權作了相關規定和限制,對用戶的相關訪問要求作出相應控制,其中主體主要指的是用戶,客體指的是文件等資料庫資源。在控制策略方面主要有防火牆控制、許可權控制等。
2.恢復和備份技術
由於當前計算機網路情況十分復雜,計算機資料庫的安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因此當計算機資料庫因某種原因出現故障時,事先做好對資料庫信息資源的備份並對其進行恢復就顯得尤為必要。系統一旦出現故障,其資料庫信息資源便會受到一定破壞甚至丟失,當前應對數據丟失問題的主要對策有對數據進行備份,經過備份的數據信息能夠非常簡便的對其進行恢復。當前的資料庫備份手段包括動態、靜態及邏輯備份等。而資料庫的恢復手段則包括資料庫備份及通過在線日誌來進行恢復等。用戶應根據計算機系統故障原因及自身情況選擇最優的資料庫備份和恢復手段,以減少或避免因數據丟失造成的巨大損害。
3.加密技術
隨著信息化網路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其在為人們創造巨大效益的同時,也無形中加大對其依賴性,這也導致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的'不斷發生,木馬、病毒等危害計算機安全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尤其是當前人們將大量重要的數據信息存儲於計算機資料庫中,部分人出於各種目的,抓住用戶網路安全意識薄弱及網路技術缺乏的弱點,通過計算機漏洞採用非法手段入侵用戶計算機系統,通過盜取用戶密碼的方式,非法訪問用戶數據信息並對其進行篡改,極大的威脅到了用戶的數據信息安全。而通過採用數據加密技術則能有效的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對資料庫中的重要信息實施加密,不僅能有效杜絕駭客入侵,還能在系統因某種原因崩潰時,相關數據信息依然不受影響,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的安全[1]。
二、計算機資料庫的應用情況
1.多媒體中的廣泛應用
計算機資料庫在多媒體領域的廣泛運用主要指的是將多媒體的數字化相關技術及數據壓縮等技術與資料庫技術整合起來,實現資料庫技術在多媒體領域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資料庫技術就是在資料庫技術不斷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出現,其主要應用領域有圖書館、博物館及電子商務中。該技術通過將聲像等數據信息有機整合起來,形成巨大的多媒體信息資源資料庫,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傳統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容量,進而能高效的進行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大量演示。資料庫技術在多媒體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多媒體領域的技術水平及服務質量,還為多媒體領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巨大推動力。
2.信息管理中的廣泛應用
隨著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信息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並取得了良好效果,資料庫技術不僅提升了信息資源的容量,還極大的保障了信息資源的安全及穩定性,提升了用戶信息管理水平。當前資料庫按照應用領域不同可分為統計資料庫、生態環境資料庫及海河流域資料庫等;按照傳統模式分類,則可分為網狀、關系及層次型三種模式。資料庫技術在信息資源管理中運用,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運用領域的拓展。以往的信息管理只包括單一農業或工業,現今資料庫技術在信息資源管理中的運用後,其管理范圍拓展到能涵蓋工、農及服務業,這極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二是資料庫技術的巨大進步,使得其在信息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應用范圍更廣泛,運用效果更加良好;三是資料庫的安全性得到極大提高。資料庫的加密技術極大的提升了信息資源的安全性,通過採用用戶賬號及加密等手段,能夠有效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在提升信息管理效率的同時,也能極大的減少甚至避免數據信息風險,從而實現信息管理的安全穩定[2]。
3.在文獻管理中的廣泛應用
其主要可用於以下幾方面:一是資料庫技術可有效的運用與文獻檔案的檢索和存儲中。可以通過將文獻資源錄入光碟的形式,實現大量資源的有效存儲,而且其還具備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及容量巨大、攜帶方便等特點。如其還可以用於教育教學中,如將大量的教學素材及資源通過壓縮成光碟的形式,這可以極大的提升教學工作的效率;二是用於計算機C語言文獻資源的檢索及瀏覽。可以通過建立計算機C語言的相關理論知識及文獻研究資料的資料庫信息系統,對其數據信息進行細致分類,引進先進的檢索系統,這有助於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如教師可以根據資料庫檢索有用資源進行教學設計,這能極大的提升教學的效果。此外,還可以根據資料庫的信息資源開展科研活動[3]。
三、結語
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能給人們工作、學習及生活帶來極大效益,還能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率,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因此,加強對計算機資料庫管理與應用的研究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曾令思.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與應用[J].電子製作,2014,(06):58-59.
[2]陸根美.淺談計算機資料庫的管理技術及其應用[J].電子世界,2014,(10):335-336.
[3]江紹虎,潘瀾月.淺談計算機資料庫的應用與管理[J].科技資訊,2012,(19):25-26.
;B. 資料庫系統原理論文
庫存管理資料庫系統原理與應用
【摘 要】庫存管理系統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統(MIS),其開發主要包括後台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兩個方面。對於前者要求建立起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強.數據安全性好的庫。而對於後者則要求應用程序功能完備,易使用等特點。
經過分析如此情況,我們使用微軟公司的VisualBasic開發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種面向對象的開發工具,尤其是ADO,是能方便而簡潔操縱資料庫的智能化對象,短期內就可以開發出用戶滿意的可行系統。
關鍵字: 庫存管理 ADO 面相對象 庫存ABC分析
第一章 概述
1.1 庫存管理的必要性
大多數庫存管理理論認為,庫存是物理上和邏輯上庫房庫位的所有有形和無形物料極其價值的總和,具體包括成品、原材料、在製品、在途品、生產前物料、備品備件等。雖然持有一些庫存是必要的,過量的庫存卻非但沒有用處而且佔用了資金。佔用的資金對於公司發展、新產品開發等都是非常需要的;減少資金佔用還可以大大減少來自銀行貸款的利息和風險。對那些采購量特別大、采購件市場價格有波動的物料庫存,加強庫存管理效果更為明顯。因此,平衡公司庫存投資與其它資金需求至關重要。
1.2 庫存分類
企業怎樣管理庫存,是庫存管理的最大難點和挑戰。因此,通過MRPII物料主計劃模塊和采購模塊建立計劃與控制系統以有效地實施庫存管理和采購補償成為題中應有之義。通過調查,我們得知任何庫存均可分為如下三類:
A類物品:高值──價值占庫存總值70-80%的相對少數物品。通常為物品的15-20%。
B類物品:中值──總值占庫存總值的15-20%。物品數居中,通常占物品的30-40%。
C類物品:低值──庫存總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佔5-10%。是物品的大多數,通常佔60-70%。
顯然,A類物品是關鍵;如果我們把精力集中於A類物品,使其庫存壓縮10-50%,就是總庫存的相當可觀的一筆壓縮。
關於ABC分類方法有幾條基本法則:
a. 控制的程度:
對A類物品嚴加控制,包括做完備、准確的記錄,高層監督和經常評審,從供應商按大合同訂單頻繁交貨,對車間緊密跟蹤以壓縮提前期。
對B類物品做正常控制,包括良好的記錄與常規的關注。
對C類物品盡可能使用簡便的控制,諸如定期目視檢查庫存實物、簡要記錄或以簡便標志法表明補充存貨已經訂貨,採用大庫存量與訂貨量以避免缺貨,安排車間日程計劃時給以低優先順序。
b.優先順序
在一切活動中給A類物品以高優先順序以壓縮其提前期與庫存。
對B類物品予以正常處理,僅在關鍵時給以高優先順序。
予C類物品以最低優先順序。
c.訂貨過程
對A類物品提供及時、准確的采購信息和狀態查詢。計算機數據需要人工加以核對,進行階段性盤點,以及頻繁的評審以壓縮庫存。
對B類物品,按一定周期或當發生重大變化時評審一次庫存數據和訂貨點,MRPII操作按例行公事處理。
對C類物品可以盤點處理或訂貨點計算。訂貨往往不用MRPII作計劃。可以憑業務人員的經驗加以控制。
由上可以看出庫存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庫存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需要庫存商品提供給用戶,企業的經營需要庫存保證各種葯品的供應以進行葯品的銷售,庫存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庫存管理系統是計算機管理系統的中心。因為,所有企業的經營活動都離不開物流的活動。
1.3 庫存管理的目標
庫存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對倉庫所有入出庫活動的管理和控制及對庫存數據有效的統計和分析,以保證企業生產中暢通的物流,使決策人員及早發現問題,採取相應措施,調整庫存結構,縮短儲備周期,加速資金周轉,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佔用,同時,通過周期性的倉庫盤點,及時補救管理中的漏洞,使庫存管理系統實時地反映企業中各個倉庫的現時情況,為各類管理人員從不同側面提供所需信息,以便協調企業經營收到更大效益,庫存管理系統是協調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其數據的准確性、方便的查詢、有效的分析是整個計算機管理系統順利運行的關鍵。
第二章 開發背景
企業的庫存物資管理往往是很復雜、很繁瑣的。由於所掌握的物資種類眾多,訂貨、管理、發放的渠道各有差異,各個企業之間的管理體制不盡相同,各類統計報表繁多,因此倉庫的庫存管理必須編制一套庫存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計算機化操作,而且必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
根據當前的企業管理體制,一般的庫存管理系統,總是根據所掌握的物資類別,相應分成幾個科室來進行物資的計劃,訂貨,核銷托收,驗收入庫,根據企業各個部門的需求來發送物資設備,並隨時按期進行庫存檔點,作台帳,根據企業領導和自身管理的需要按月、季度、年度進行統計分析,產生相應報表。為了加強關鍵物資、設備的管理,要定期掌握其儲備,消耗情況,根據計劃定額和實際纖毫定額的比較,進行定額管理,使得資金使用合理,物資設備的儲備最佳。
一個完整的企業物資供應管理系統應包括采購計劃管理,合同收託管理、倉庫庫存管理、定額管理、統計管理、財務管理等模塊。其中倉庫的庫存管理是整個物資供應管理系統的核心。因此有必要開發一套獨立的庫存管理系統來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而所使用的這套庫存管理系統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核心,此系統必須可以用來控制合理的庫存費用、適時適量的庫存數量,使企業生產活動效率最大化。通過對這些情況的仔細調查,我開發了下面的倉庫庫存管理系統。
第三章 系統分析
本系統採用了結構化生命周期法,結構化生命周期法是最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分為四個步驟,即系統調研分析、資料庫設計實現、界面設計實現和系統功能設計實現。其中系統調研分析階段是最基礎、也是最容易被開發人員忽視的環節。
3.1進行資料收集
在整個系統分析階段,我在圖書館認真查看了很多關於倉庫庫存管理方面的書籍,收集到了相應的入庫單、領料單、台賬、物料卡、報表等資料。
入庫單是入庫單位在把相應的零部件送人倉庫時必須填寫的單據;領料單是領料人員從倉庫中領取零部件時必須填寫的單據(即出庫);零部件台賬(相當於本系統中的操作日誌)實際是一個流水賬,用於記錄每天發生的入庫、出庫信息;物料卡(在本系統中用現有庫存信息來表示)的作用是記錄某一種零部件的數量變化,以便庫管員盤查;報表是倉庫向有關領導和部門定期提交的零部件庫存匯總信息。收集到的入庫單、領料單、零部件庫存台賬、零部件物料卡等單據和報表的實物樣式在此略去,有興趣者請參考有關類似企業的樣本即可。
3.2繪制業務流程圖
3.3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分析就是在用戶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方案,完成相應的需求分析報告。在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方案過程中,包括確定應用程序的結構、系統開發環境和系統的功能模塊。用戶需求調研結束之後,應該立即進行用戶需求分析。
3.3.1應用程序結構確定
從用戶應用角度來看,可把應用程序系統的組成部分分成數據存儲層、業務處理層和界面表示層等3個層次,而應用程序結構可歸納為:集中式應用程序結構、單用戶應用程序結構、多層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瀏覽器/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等5種類型。
本庫存管理系統就採用了當前最流行的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即C/S結構),此時,客戶機提出請求,伺服器對客戶機的請求作出回應。通過對服務功能的分布實現了分工服務。數據存儲層放在伺服器上,業務處理層和界面表示層放在客戶機上,因此又被稱為「靈敏的客戶機」結構。許多操作可以在本地的客戶機上執行,只是當需要數據時,才向伺服器發出請求。並使應用程序的處理更接近用戶,使整個系統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以並行地處理應用程序的請求、減少了數據傳輸量、降低了伺服器的負荷。由於條件所限,將此系統所有程序都置於一台計算機上,以便調試運行。
3.3.2確定系統開發環境
由於大多數公司內部使用的計算機平台都是基於Windows環境的。為了降低系統成本,應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的資源、兼容現有的環境,可確定使用下面的開發環境:
★網路操作系統:Windows2000;★資料庫伺服器:MicrosoftAccessr2000;
★伺服器平台:Windows2000;★客戶機平台:Windows95/98/NT/2000;
★前端開發工具:visualBasic6.0(企業版);★數據訪問對象:ADO(本系統使用ADO控制項,簡化編程)。
3.3.3確定系統的功能模塊
通過分析確定庫存系統將包含6個主要功能模塊,即系統模塊、入庫業務管理模塊、出庫業務管理模塊、退料業務管理模塊(還庫業務管理模塊)、盤點業務管理模塊(報表輸出)、需求管理模塊。對於每一個功能模塊,都包含了數據錄入、編輯、查詢、統計、列印、應急、幫助等功能。
第四章 系統設計
4. 1總體設計
4.1.1系統目標設計
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是實現企業物資設備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從而達到企業倉庫庫存管理效率的目的。
4.1.2開發設計思想
庫存管理的物資主要是企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各種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進貨時經檢查合同確認為有效托收後,進行驗收入庫,填寫入庫單,進行入庫登記。企業各個部門根據所需要的物資設備總額和部門生產活動需要提出物資需求申請。計劃員根據整個企業的需求開出物資設備出庫單,倉庫管理員根據出庫單核對發放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有些設備使用完畢需要及時歸還入庫,填寫還庫單。根據需要按照月、季、年進行統計分析,產生相應報表。
倉庫庫存管理的特點是信息處理量比較大。所管理的物資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種類繁多,而且由於入庫單、出庫單、需求單等單據發生量特別大,關聯信息多,查詢和統計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上實現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信息的重復傳遞;單據、報表種類繁多,各個部門規格不統等問題。
在本系統的設計過程中,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滿足計算機管理的需要,我們採取了下面的一些原則:
統一各種原始單據的格式,統一帳目和報表的格式。
刪除不必要的管理冗餘,實現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程序代碼標准化,軟體統一化,確保軟體的可維護性和實用性。
界面盡量簡單化,做到實用、方便,盡量滿足企業中不同層次員工的需要。
建立操作日誌,系統自動記錄所進行的各種操作。
4.1.3系統功能分析
本系統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庫存管理的各種信息的輸入,包括入庫、出庫、還庫、需求信息的輸入等。
庫存管理的各種信息的查詢、修改和維護。
設備采購報表的生成。
在材料庫存中加入所允許的最大庫存合最小庫存欄位,對所有庫存物資實現監控和報警。
企業各個部門的物資需求管理。
操作日誌的管理
庫存管理系統的使用幫助。
4.2詳細設計
4.2.1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系統模塊
a. 包括報表的列印及設置,操作日誌的管理。
b. 管理員可以通過管理界面添加或刪除用戶,添加新管理員或刪除原有管理員,驗證用戶的合法性,阻止非法用戶登錄。
c. 管理員或其他用戶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碼。
(2) 入庫模塊
包括填寫入庫單,更新,刪除入庫記錄,查看現有庫存信息,入庫記錄的查詢及列印
(3) 出庫模塊
包括填寫出庫單,更新,刪除出庫記錄,查看現有庫存信息,出庫記錄的查詢及列印
(4) 還庫模塊
包括填寫還庫單,更新,刪除還庫記錄,還庫記錄的查詢及列印
(5) 需求模塊
包括填寫需求計劃表,更新,刪除采購計劃信息,查看現有采購信息,采購信息的查詢及列印,以及預測短期內的需求計劃。
4.2.2資料庫設計
資料庫需求分析
通過對企業倉庫管理內容和數據流程分析,設計的數據項合數據結構如下:
設備代碼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設備號、設備名稱。
現有庫存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現有設備、現有數目、最大庫存、最小庫存等。
設備使用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使用的設備、使用部門。數目。使用時間、出庫時狀態等。
設備采購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采購的設備、采購員、供應商、采購數目、采購時間等。
設備歸還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歸還設備、歸還部門、歸還數目、歸還時間、經手人等。
設備需求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需求的部門、需求設備、需求數目、需求時間等。
有了上面的數據結構、數據項和數據流程,就可以進行下面的資料庫設計。
資料庫概念結構設計
這一設計階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各種實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後面的邏輯結構設計打下基礎。根據上面的設計規劃出的實體有庫存實體、出庫實體、入庫實體、采購實體、還庫實體、需求實體。 資料庫邏輯結構設計
在上面的實體以及實體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形成各個表格之間的關系。
4.3 代碼設計
任何庫存均可分為如下三類:
A類物品:高值──價值占庫存總值70-80%的相對少數物品。通常為物品的15-20%。
B類物品:中值──總值占庫存總值的15-20%。物品數居中,通常占物品的30-40%。
C類物品:低值──庫存總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佔5-10%。是物品的大多數,通常佔60-70%。
4.4 輸入輸出設計
本系統界面標准Windows形式,鍵盤輸入(也可以用條形碼讀取),人機交互,容易使用。輸入輸出的設計考慮美觀實用和通俗易懂,圖文並茂。
4.5系統安全性設計
系統資料庫中包含多個二維表,所以在系統與資料庫的連接上,並沒有把資料庫和系統的連接直接寫入代碼,而是通過對伺服器端進行系統設置,使資料庫名及路徑不可見,並通過ACCESS的資料庫安全設置,保證了資料庫的安全性。系統根據用戶身份不同賦予不同許可權,用戶用密碼登陸,同樣也保證了系統數據的安全性。
第五章 系統實施
5.1、開發工具簡介
本系統的前端開發工具,我選擇了Visual Basic6.0,後台資料庫採用Access2000。
5.1.1 VB簡介
Visual意為「可視化的」,指的是一種開發圖形用戶界面的方法,所以Visual Basic是基於Basic的可視化的程序設計語言。在Visual Basic中,一方面繼承了Basic所具有的程序設計語言簡單易用的特點,另一方面在其編程系統中採用了面向對象、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用一種巧妙的方法把Windows的編程復雜性封裝起來,提供了一種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程序設計方法。
5.1.2 VB功能特點
具有面向對象的可視化設計工具
在VB中,應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OOP),把程序和數據封裝起來視為一 個對象,每個對象都是可視的。程序員在設計時只需用現有工具根據界面設計要求,直接在屏幕上「畫」出窗口、菜單、按鈕、滾動條等不同類型的對象,並為每個對象設置屬性。程序員的編程工作僅限於編寫相關對象要完成的功能程序,因而程序設計的效率可大大提高。
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
事件驅動是非常適合圖形用戶界面的編程方式。在圖形用戶界面的應用程序中,是由用戶的動作即事件掌握著程序運行的流向,每個事件都能驅動一段程序的運行。程序員只要編寫響應用戶動作的代碼,而各個動作之間不一定有聯系。
提供了易學易用的應用程序集成開發環境
在VB集成開發環境中,用戶可設計界面、編寫代碼、調試程序,直至把應用程序編譯成可執行文件在Windows中運行,使用戶在友好的開發環境中工作。
結構化的程序設計語言
VB具有豐富的數據類型和結構化程序結構,作為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它還有如下一些特點:
強大的數值和字元串處理功能
豐富的圖形指令,可方便地繪制各種圖形
提供靜態和動態數組,有利於簡化內存的管理
過程可遞歸調用,使程序更為簡練
支持隨機文件和順序文件的訪問
提供了一個可供應用程序調用的包含多種類型的圖標庫
具有完善的運行出錯處理
支持多種資料庫系統的訪問
利用數據控制項可訪問的資料庫系統有:Microsoft Access、Btrieve、DBASE、Microsfot FoxPro和Paradox等,也可以訪問Microsoft Excel、Lotus1-2-3等多種電子表格。
支持動態數據交換(DDE)、動態鏈接庫(DLL)和對象的鏈接與嵌入(OLE)技術
完備的HELP聯機幫助功能
與Windows環境下的軟體一樣,在VB中,利用幫助菜單和F1功能鍵,用戶可以隨時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幫助信息。VB幫助窗口中顯示了有關的示例代碼,通過復制、粘貼操作可獲取大量的示例代碼,為用戶的學習和使用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VB程序設計的概念就是面向對象的概念,對象就是數據(DATA)和代碼(CODE)互相結合的綜合體。Windows上面的每一個圖標,包括窗口本身都是對象,如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對象處於停頓狀態。當存在外來事件時,程序段執行,它的執 行是由外來事件決定的。因此是「事件」驅動的。
編寫VB程序較為簡單,首先將各個對象放在空白窗體上,然後將程序代碼分別添加給對象或圖標,將它們組合起來就可以隨意運行了。
在VB中,窗體實際上是一個對象,VB的窗體含有許多內嵌特性,這使得用戶界面部分的建立像是從一個目錄中挑選一個個合適的控制項,而不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建立控制項。這種開發者能親眼看到的程序設計過程就是「可視化程序設計」(Visual Programming)
5.1.3 VB中的基本概念
對象:面向對象編程(OOP)的提法大家一定也很耳熟,雖然Visual Basic並不是完全的面向對象編程,但也利用了對象編程技術。對象簡單地說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各種窗口、按鈕、文本框甚至列印機等。
屬性:如同電視有黑白、彩色之分一樣,作為對象的Windows中的窗口也是有大有小,文本框的位置不可能完全一樣,菜單要顯示出不同的功能,這些都是由對象的屬性決定的。不同對象的屬性可能不同。屬性一般決定了對象的位置、大小、顯示等情況。
方法:就是對象能夠做的事,如列印機對象就有列印(Print)方法、窗口對象支持隱藏(Hide)方法、很多對象支持移動(Move)方法等。
事件:就是對象對用戶各種操作的反映情況。如用戶用滑鼠按一下按鈕,就會觸發按鈕的「按」(Click)事件。
控制項:控制項就是Visual Basic提供的編程用的模塊,與對象有直接的聯系,如同積木的木塊,使用這樣的控制項,就可以像拼圖或堆積木一樣「搭」、「拼」你的程序界面。Visual Basic中使用控制項,簡化了Windows中的窗口、按鈕等對象的編程設計。每個控制項都有各自的屬性、事件及方法。只需修改這些特徵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編程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利用成千上萬的各種擴充的控制項來快速構造幾乎能滿足你任何要求的程序。例如,如果你不滿意Windows簡陋的媒體播放器,你就可以使用VB的多媒體控制項在1小時以內設計一個完全自己風格的能夠播放CD、VCD的多媒體播放器,而功能完全與之相當。
5.1.4 Access2000資料庫簡介
作為Microsoft的office套件產品之一,access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桌面資料庫系統。Access與許多優秀的關系資料庫一樣,可以讓你很容易地連接相關的信息而且還對其他的資料庫系統有所補充。它能操作其它來源的資料,包括許多流行的PC資料庫程序(如dBASE,Paradox,Microsoft FoxPro)和伺服器、小型機及大型機上的許多sql資料庫。Access還完全支持Microsoft的OLE技術。
Access還提供windows操作系統的高級應用程序開發系統。Access與其它資料庫開發系統之間相當顯著的區別就是:您不用寫一行代碼,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開發出一個功能強大而且相當專業的資料庫應用程序,並且這一愉快的過程是完全可視的!如果您能給它加上簡短的VBA代碼,那麼您的程序決不比專業程序員潛心開發的程序差。
Access的總體結構
Access將所有有名字的東西都成為對象(object),在Access 2000中,最重要的對象有表,查詢,窗體,報表,宏和模塊。
表 用戶定義的存儲資料的對象。每一個表都包含有關某個主體的信息。表包括存儲不同種類資料的欄位(列),而記錄(行)則收集特定主體實例的所有信息。
查詢 為來自一個或多個表的資料提供定製視圖的對象。在Access中,可以利用圖形化的實例查詢機制(QBE)或通過SQL語句來建立查詢。你可以在查詢中選擇、更新、插入或刪除資料,也可以用查詢來建立新表。
窗體 窗體是主要的人機介面。大量的操作(幾乎所有)都要通過窗體完成。窗體通過運行宏(macro)或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nns(VBA)過程,來響應大量的事件。Access 2000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同時也是相當方便的向導)來建立標準的Windows窗體。
報表 為格式化、計算、列印選定資料而設計的對象。它是衡量一個優秀的資料庫的重要標准(有時甚至是唯一的標准)。
宏 為了響應已定義的事件,需要讓Access去執行一個或多個操作,而宏就是對這些操作的結構化的定義對象。它可以讓你像堆積木一樣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程序,而無須寫大量的代碼。
模塊 包括用VBA編碼的定製過程的一個對象。模塊提供了獨立的動作流以捕獲錯誤,而宏做不到。模塊能直接響應窗體或報表事件,也可以從應用程序的任何地方被調用。
5.2 系統實現
5.2.1.系統管理模塊實現
5..2.3入庫模塊的實現
5..2.4 出庫模塊實現
5.2.5設備采購模塊實現,程序略
5.2.7設備代碼模塊實現
5.2.9 操作日誌模塊實現
第六章 系統使用說明
參考文獻:
1. 資料庫系統原理教程 王珊 陳紅 清華大學出版社
2. 管理信息系統 王虎 張俊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3. Visual Basic 資料庫開發 E.Winemiller,J.Roff B.Heyman,R.Groom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4. PowerBuilder 8.0資料庫系統開發實例導航 何旭洪 余建英 人民郵電出版社
5. VB6從入門道精通 『美』Gary cornell 著 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6.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s David L.Anderson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7.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aymond Mcleod,Jc George Schell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C. 資料庫應用論文
資料庫設計應用論文包括六個主要步驟: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施:組織數據入庫、編制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行維護:系統投入運行,長期的維護工作。
D. 資料庫應用論文
資料庫設計應用論文包括六個主要步驟: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施:組織數據入庫、編制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行維護:系統投入運行,長期的維護工作。
E. 資料庫技術論文
資料庫技術已成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資料庫技術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資料庫技術論文篇一
資料庫加密技術分析
摘 要:從信息產業的形成、壯大到信息社會的到來,特別是以微電子革命為代表的個人計算機的迅猛發展和以網路為特徵的新一輪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社會的信息化已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關鍵詞:資料庫;加密;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資料庫技術的最初應用領域主要是信息管理領域,如政府部門、工商企業、圖書情報、交通運輸、銀行金融、科研教育等各行各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處理。事實上,只要有數據需要管理,就可以使用資料庫。
1資料庫的特點
數據結構化是資料庫和文件系統的本質區別。數據結構化是按照一定的數據棋型來組織和存放數據.也就是採用復雜的數據模型表示數據結構。數據模型不僅描述數據本身以特點,還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這種結構化的數據反映了數據之間的自然聯系,是實現對另據的集中控制和減少數據冗餘的前提和保證。
由於資料庫是從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總體應用來全盤考慮井集成教據結構的.所以數拒庫中的數據不再是面向個別應用而是面向系統的。各個不同的應用系統所需的數據只是翅體模型的一個子集。資料庫設計的基礎是數據模型。在進行教據庫設計時,要站在全局需耍的角度抽象和組織數據,要完整地、准確地描述數據自身和數據之間聯系的情況,建立話合總體需耍的數據棋型。資料庫系統是以資料庫為荃礎的,各種應用程序應建立在數據陣之上。資料庫系統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它的設計方法,即系統設計時應先設計資料庫,再設計功能程序.而不能像文件系統那樣,先設計程序,再考慮程序需要的數據。
1.1有較高的數據獨立性
資料庫中的數據不是孤立的,數據與數據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說,在資料庫個不僅要能夠表水數據本身,還要能夠表水數據與數據之間的聯系。例如布銀行的儲蓄資料庫中,有儲戶信息和賬戶情息,儲戶信息和賬戶信息聯的。 資料庫能夠根據石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方法組織數據,比如順序組織方法、索引組織方法、倒排索引組織力法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或應用程序訪問數據烽的效率。閉於有資料庫技術之前。數據文件都是獨立的,所以任何數據文件都必須含有滿足某一應用的全部數據。而在資料庫中數據是被所有應用共享的。在設計資料庫時,從全局應劇小發,可以使資料庫中包含為整個應用服務的全部數據,然後通過模式定義可以靈活組合數據滿足每一個應用。數據形具有較高的數據獨僅件數據獨立性是指數據的組織和存儲方法與應蝴程序互不依賴、彼此獨立的特性。在資料庫技術之前,數據文件的織糾方式和應用程序是密切相關的。當改企數據結構時相應的應用程序也必須隕之修改,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應用程斤的開發代價和維護代價。而資料庫技術以使數據的組織和存儲方法與應用程序巨不依賴,從而人大降低應用程序的開發代價和維護代價。
1.2數據冗餘度小、數據共享度高
數據冗餘度小是指存儲在資料庫中的皿復數據少。在非資料庫系統中,每個應用程序有它自己的數據文件,從而造成存儲數據的大盆宜復。由於在資料庫系統方式下.教據不再是面向某個應用,而是面向整個系統,這就使得資料庫中的數據冗餘度小.從而避免了由於數據大扭冗餘帶來的數據沖突問題。
據庫系統通過數據模型和數據控制機制提高數據的共享性。數據共享度高會提高數據的利用率,使得數據更有價值,能夠更容易、更方使地使用。
2資料庫加密方法
從所面臨的安全與保密威脅方面來看,資料庫系統應該重點對付以下威脅: 非授權訪問、假冒合法用廣、數據完整性受破壞系統的正常運行、病毒、通信線路被竊聽等。而威脅網路安全的因素:計算機系統的脆弱性、協議安全的脆弱性、資料庫管理系統安全的脆弱性、人為的因素、各種外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數據欺騙:非法篡改數據或輸人假數據;特洛伊木馬術:非法裝人秘密指令或程序,由計算機執行犯罪活動;義大利香腸術:利用計算機從金融銀行信息系統上一點點竊取存款,如竊取賬戶的利息尾數,積少成多;邏輯炸彈:輸人犯罪指令,以便在指定的時間或條件下刪除數據文卷,或者破壞系統功能;線路截收:從系統通信線路上截取信息;陷阱術:利用程序中用於調試或修改、增加程序功能而特設的斷點,插人犯罪指令或在硬體中相應的地方增設某種供犯罪用的裝置,總之是利用軟體和硬體的某些斷點或介面插入犯罪指令或裝置;寄生術:用某種方式緊跟有特權的用戶進人系統,或者在系統中裝人“寄生蟲”;超級沖殺:用共享程序突破系統防護,進行非法存取或破壞數據及系統功能;非同步攻擊:將犯罪指令混雜在正常作業程序中,以獲取數據文件.電腦病毒:將具有破壞系統功能和系統服務與破壞或刪除數據文卷的犯罪程序裝人系統某個功能程序中,讓系統在運行期間將犯罪程序自動拷貝給其他系統,這就好像傳染性病毒一樣四處蔓延。
2.1資料庫加密技術探索
密碼學是一門古老而深奧的學科,對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因為長期以來它只在很小的范圍內(如軍事、外交、悄報等部門)使用。計算機密碼學是研究計算機信息加密、解密及其變換的科學.是數學和計算機的交叉學科,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密碼學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並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數據加密技術主要分為傳輸加密和存儲加密,而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進行加密,常用的有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種方式。
(1)鏈路加密,是傳輸數據僅在物理層前的數據鏈路層進行加密,不考慮信源和信宿。它用於保護通信節點間的數據,接收方是傳送路徑上的各台節點機,信息在每台節點機內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進行,直至到達目的地。
(2)節點加密,是在節點處採用一個與節點機相連的密碼裝置。密文在該裝置中被解密並被重新加密,明文不通過節點機,避免了鏈路加密節點處易受攻擊鉑缺點。
結語
數據加密技術是最基本的安全技術,被譽為信息安全的核心,最初主要用於保證數據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保密性。它通過變換和置換等各種方法將被保護信息置換成密文,然後再進行信息的存儲或傳輸,即使加密信息在存儲或者傳輸過程為非授權人員所獲得,也可以保證這些信息不為其認知.從而達到保護信息的目的。該方法的保密性直接取決於所採用的密碼演算法和密鑰長度。
參考文獻
[1]錢雪忠.資料庫原理及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升.資料庫系統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資料庫技術論文
F. 網路資料庫安全論文範文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資料庫系統在網路環境下的面臨著一系列威脅如病毒感染、黑客攻擊等。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網路資料庫安全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網路資料庫安全論文範文篇1
淺論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安全
【摘 要】文章闡述了網路資料庫的安全因素,並且對網路資料庫的安全防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資料庫;網路環境;分析;安全
經過目前網路環境下,網路信息安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而計算機資料庫的安全問題,又是其核心和關鍵問題,它直接關繫到網路信息管理系統的整體的安全性。所以,為了保證網路信息系統高效、穩定、安全的運行,科學、合理的防範措施是網路資料庫技術研究的重點內容。
一、網路資料庫的模型構建
網路資料庫的基礎是後台資料庫,其訪問控制功能是由前台程序所提供。查詢、存儲等操作的信息集合是由瀏覽器完成的,資料庫在網路環境下,其特點是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同時能夠實現訪問控制和最小冗餘度,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圖1是網路資料庫的構建模型圖如下
該模型是在網路技術結合資料庫技術的基礎上構建的,具體是由三層結構組成,包括資料庫伺服器、應用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瀏覽器等。整個系統和用戶連接的介面,是通用的瀏覽器軟體。作為第一層的客戶端,瀏覽器的功能是為用戶提供信息的輸入,將代碼轉化為網頁,提供交互功能,同時處理所提出的各種請求。而第二層的WEB伺服器是作為後台,通過對相應的進程進行啟動,來響應各種請求,同時生成代碼處理各種結果,若數據的存取也在客戶端請求的范圍內,則資料庫伺服器必須配合WEB伺服器,才能對這一請求共同進行完成。第三層資料庫伺服器對資料庫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不同的SQL伺服器發出的請求起到協調的功能。
二、分析網路資料庫安全性
1、分析數據安全性
網路資料庫是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能會對資料庫中數據的安全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由於很多重要的數據保存在資料庫伺服器上,例如一些賬務數據、金融數據、還有一些工程數據、技術數據、涉及到規劃和戰略發展的決策性數據等等,屬於機密信息,嚴禁非法訪問,對外必須嚴格保密的數據等。而針對企業和公司,內部資源的籌劃、對外交易的進行、日常業務的運作等等,必須依賴網路資料庫進行,所以數據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2、分析系統的安全性
網路資料庫是否安全,直接決定了伺服器主機和區域網的安全性能,資料庫系統配置的“可從埠定址的”,表示只要具備數據的使用許可權及適合的查詢工具,都可直接連接資料庫及伺服器埠,而針對操作系統的安全檢測,可巧妙避開。而多數資料庫還具有公開的密碼和默認號,而這種默認賬號的許可權非常高,既可訪問資料庫的各級資源,同時還可按照指令對操作系統進行操作,甚至還能開啟後門,對監聽程序進行存放,進而獲得相關口令,對整個區域網進行控制,產生較嚴重的危害性。
3、分析影響資料庫的安全因素
資料庫伺服器是網路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裡面有大量敏感的和重要的信息存在,所以資料庫的安全性對保存的數據的安全性有著直接的影響。網路資料庫不僅有著較大的處理量,較集中的數據信息,同時數據有著非常頻繁的更新,用戶訪問量也非常巨大。所以,對網路數據安全帶來威脅的影響因素有:
(1)用戶沒有執行正確的訪問操作,造成資料庫發生錯誤;
(2)人為對資料庫進行破壞,造成資料庫不能恢復正常;
(3)非法訪問機密信息,而表面又不留任何痕跡;
(4)通過網路,用戶對資料庫進行訪問時,會受到各種搭線竊聽技術的攻擊;
(5)用戶採取非法手段,對信息資源進行竊取;
(6)在未被授權的情況下,對資料庫進行修改,造成數據失真現象嚴重;
面對以上種種威脅,只進行網路保護還根本不夠,由於和其他系統在結構上有著本質的區別,資料庫中所含有的各種數據敏感級別和重要程度不同,同時還具有共享功能,為擁有各種特權的用戶提供服務,所以它對安全性的要求更廣,也更為嚴格,不僅僅需要對聯機網路、外部設備等實行物理保護,為防止敏感數據被盜用,同時對非法訪問進行預防,還必須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實現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對網路資料庫實行安全防範的措施
目前所採取的各種防範策略中,往往還不全面和具體,無法真正實現資料庫的安全保障。所以在網路環境下,針對資料庫的安全問題,應從日常的維護和開發,系統的設計等整體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建立各種安全機制,形成整體的安全策略。
1、研發信息管理人員應轉變設計觀念
首先研發信息管理系統的人員,必須轉變觀念,改變以往的只對信息管理系統功能進行重視的錯誤看法,綜合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徹底評估所要開發的系統和軟體,從後台資料庫系統及前台開發工具,以及軟體和硬體的實施環境等方面,查找信息系統中潛在的安全隱患,避免因為硬體環境及開發工具的不合適,造成資料庫的泄密,進而使整個系統出現不穩定現象。
2、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應綜合考慮資料庫安全性
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必須對資料庫的安全性進行全面的考慮,具體涵蓋以下兩點內容:
1)外圍層的安全
主要包括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系統安全,而來自病毒的侵犯是最主要的威脅,所以為了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做出保證,必須規避外層中病毒的擴散和隱藏及入侵,採用綜合治理方法,將防、殺、管結合在一起,對網路資料庫系統的虛擬專用網進行構築,採用技術,使網路路由的傳輸安全性和接入安全性得到保障,利用防火牆技術,實現網段間隔離及網間隔離,既避免系統遭受非法入侵,同時也使網路邊界安全得到保障。
同時,網路資料庫外圍安全重點是在WEB伺服器及操作系統上,既要進行物理保護,同時還應進行應用伺服器的保護,通過加密等方式,預防在傳輸過程中,數據被篡改或監聽。因為該層對資料庫自身的加密並為涉及,所以不能直接進行文件的加密,也無法使用密鑰管理。同時由於主要是以WEB瀏覽器服務輸出進行該層的運行程序,所以在ASP等具體應用軟體上,更要實現其安全性能。
2)核心層安全
在整個網路資料庫系統中,應用軟體和資料庫是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若濫用、非法復制、竊取、篡改、丟失軟體和數據,將會對系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嚴重的會危害到社會安全。所以,我們必須進行控制用戶訪問許可權,從資料庫的加密、恢復和備份、數據分級控制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安全防範,使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得到保障。數據分級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可對資料庫實行信息流控制。採用加密控制,通過加密資料庫文件,提供幾種不同速度和安全強度的加解密演算法,為用戶提供合理的設置。
四、結語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不斷更新換代,各種建立在Internet及計算機上的信息管理系統已經成為重要的手段,支撐和完成各種事物的運作。在網路環境下,開發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必須重點考慮安全問題,這樣才能為整個資料庫伺服器的數據安全提供保障,以實現一種預期的效益,更好的為廣大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徐莉.春梅.網路資料庫的安全漏洞及解決方法[J].福建電腦,2007(12).
[2]錢菁.網路資料庫安全機制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12).
網路資料庫安全論文範文篇2
淺談網路資料庫安全策略
摘 要: 主要對現今網路環境中資料庫所面臨的安全威脅進行詳盡論述,並由此全面地分析提高網路資料庫安全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網路;資料庫;安全對策
隨著網路在21世紀社會當中的普及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地 參與進來,並且將企業的核心逐漸的轉向互聯網,在地理區域內分散的部門和公司以及廠商對於資料庫的應用需求明顯呈現出過旺的趨勢,在資料庫的管理系統當中逐漸的從單機有力的擴展到了整個網路環境,針對數據的收集和儲存以及處理與後期的傳播方式都從集中性邁向了全面分布式模式。企業在使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時候,尤為重視的是資料庫信息的安全性。
1 網路資料庫安全機制
網路資料庫的基礎是計算機的後台資料庫,在加上前台程序所以提供的訪問控制,對於數據的儲存和查詢以及信息之間的集合操作都可以通過有效的瀏覽器進行逐步完成。當前信息處理網路環境當中,有效的將大量數據信息進行多用戶的共享是資料庫存在的最大特點,然而與此同時對於數據的完整性以及一致性都有著有效的保障,有力的實現了最小程度的訪問控制。
網路資料庫所採用的兩個典型的模式是B/S模式和C/S模式。C/S所採用的模式主要分為三層結構:① 首先是客戶機;② 應用伺服器;③ 資料庫伺服器,主要表現形式的是由客戶機將數據傳輸到應用伺服器,然後再次傳輸到資料庫的伺服器當中。B/S所採用的模式其主要也是分為三層結構:① 首先是瀏覽器;② Web伺服器;③ 資料庫伺服器,主要表現形式如上所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兩種網路資料庫模式在結構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共同點,它們全部都涉及到了網路和系統軟體以及應用軟體。
2 各層安全機制詳述
2.1 網路系統安全機制
如果資料庫受到了外部惡意的信息的攻擊侵入,首先是從網路系統開始進行攻擊入侵,由此我們可以判斷資料庫安全的第一道保護屏障就是網路系統的正常安全。我們僅站在技術角度而言,可以將其大致的分成其防入侵檢測以及協作式入侵檢測技術等。下面我們分別闡述:
首先,計算機系統當中都安裝有防火牆,防火牆的廣泛運用儼然成為了現今一種最基本的防範措施。防火牆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對可信任的網路以及不可信任的網路之間的訪問渠道進行有效的監控,針對內部網路和外部網路建立一道有效的防護措施屏障,將外部網路當中的非法訪問進行有效的攔截並且將內部信息進行有效的阻止防止信息外流。防火牆對於外部的入侵具有強有力的防範控制,但是對於網路內部產生的非法操作卻無法進行阻攔和加以有效控制。
其次,關於入侵檢測,是近幾年逐漸發展壯大的一種有力的防範技術,它主要採用了統計技術和規則技術以及網路通信技術與人工智慧等技術和方法進行有效的綜合在一起的防範技術,入侵檢測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對網路和計算機系統進行有效的監控,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映出是否有被入侵或者濫用的情況。
最後,針對協作式入侵檢測技術,對於以往獨立的入侵檢測系統的不足點和諸多方面的缺陷,協作式入侵檢測技術都有著極好的彌補,其系統當中IDS是基於一種統一的規范,入侵檢測組件之間的信息都有效的自動進行交換。而且通過信息的自動交換可以對入侵信息進行有效的檢查,並且還能夠有效的在不同的網路環境當中進行運用。
2.2 伺服器操作系統安全機制
目前,市場上計算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Windows NT以及Unix操作系統,其所具有的安全級別一般的處於C1、C2級。主要的安全技術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① 操作系統安全策略。主要是在本地計算機的安全設置上進行配置,主要保障的安全策略包括密碼策略和賬戶鎖定策略以及審核策略和IP安全策略等一系列的安全選項,其具體運用可以體現在用戶的賬戶以及口令和訪問許可權等諸多方面。
② 安全管理策略。主要是網路管理員對系統安全管理所採取的方法和策略。因為,操作系統和網路環境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採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也都存在著各不相同的方法,但是主要核心依舊是有力的保障伺服器的安全以及對各類用戶的許可權進行分配。
③ 數據安全策略。這點主要具有以下幾點體現:數據的加密技術和對數據進行備份以及數據儲存當中的安全性等。由此可以採用的技術有很多,其中主要有:認證、IPSec ,SSL ,TLS,等技術。
2.3 資料庫管理系統安全機制
資料庫系統在操作系統當中都是以文件的形式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入侵資料庫的人員可以對操作系統當中的漏洞及其資料庫當中的文件進行直接盜取,還可以利用OS工具進行違法操作和對資料庫文件內容進行篡改。所存在的這種隱患資料庫用戶一般很難以察覺,針對這種漏洞進行分析被認為是BZ級別的安全技術措施。資料庫的層次安全技術,主要針對當前兩個層次已經被破壞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解決,保障資料庫安全性。那麼對於資料庫的管理系統就必須要求有一套較為強有力的安全機制。
2.4 客戶端應用程序安全機制
網路資料庫安全性的重要方面是客戶端應用程序。具有強有力和實現比較快捷方便是其主要的特點,而且還能夠根據需求的變化很容易做出相對應的更改。客戶端的應用程序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用戶的合法登陸以及身份的驗證,而且還能夠對數據進行直接的設置。想要應用系統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首先就必須在應用程序上進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另外,針對客戶應用程序的編寫也具有著較大的靈活性,與此同時還有很多的技巧性,可以有效全面的實現管理的靈活和安全。
3 使用DBMS安全機制防範網路攻擊
有很多大型的DBMS對於資料庫的安全防範技術的提供相對來講都是非常完善的,而且針對提高資料庫的安全性也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
3.1 系統的認證和授權
認證是驗證系統中請求服務的人或應用程序身份的過程;授權是將一個通過身份認證的身份映射已經授予資料庫用戶的許可的過程,該過程限制用戶在資料庫內部允許發生的行為。對SQL Server資料庫伺服器進行許可權設置時,應該為DPeb程序單獨設立一個受限的登錄,指定其只能訪問特定的資料庫,並為該特定資料庫添加一個用戶,使之與該受限的登錄相連,並嚴格設定該用戶的資料庫許可權。
3.2 數據的備份與恢復
通過數據備份可以在系統發生故障的時候,管理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數據進行恢復,保持原先所處理的狀態,對於數據的一個完整性和一致性有著強有力的保障。通常對於資料庫的備份一般都是採取以下幾種形式備份形式:其一靜態備份;其二動態備份;其三邏輯備份等。然而對於資料庫的恢復,可以採取磁碟鏡像和資料庫備份文件以及資料庫在線日誌等諸多方式進行有效的恢復。
3.3 全面有效的加強審查
通過有效的審查,用戶可以將資料庫當中所進行的所有操作都能夠得以有效的自動記錄,然後將所記錄的信息全部保存在審查的日誌當中,對於審查進行全面加強利用可以有效的跟蹤信息,將資料庫現有狀況的一系列事件都進行充分的重現。因此,就可以有效的找出非法存取數據的人員以及存取信息的時間和內容等線索,這樣就方便有效的追查有關責任,與此同時關於系統安全方面的弱點和漏洞審查也可以有效的進行發現。
4 總結
現代社會正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階段,網路信息技術也有著空前的發展。然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高速發展,其網路資料庫的安全性更是當今不斷發展的主要問題,隨著現代網路入侵系統手段的不斷提高,其所採用的安全技術也在不斷的進一步提升。只有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的分析和研究,總結經驗進而全面有效的處理出現的一系列的新問題。總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的安全防範是新時期一個永久性的重要問題,只有全面的通過科學合理的安全防範手段以及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才能夠更好的將系統的安全可靠性進行有效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周世忠,淺談網路資料庫安全研究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05).
[2]戴雪蕾,基於SQL SERVER的網路資料庫安全管理[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09(04).
[3]梁建民,網路資料庫的安全因素分析和預防措施探討[J].光碟技術,2008(09).
猜你喜歡:
1. 網路資料庫安全論文
2. 關於安全教育論文範文
3. 數字圖書館論文參考範文
4. 優秀畢業論文範文
5. 技術類論文範文
G. 資料庫管理系統論文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論文
鍵盤論文網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的他們,效率非常高,很快就給我了
你看下吧
H. 那位大哥大家行行好個我弄篇《資料庫系統原理論文》啊 小弟在這謝過了!!
UML網上售樓資料庫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摘要] 本文設計和實現了一個B/S架構的網上售樓系統。本系統採用UML建模,Web伺服器軟體是IIS5.5,開發工具是ASP,後台資料庫系統是SQL Server 2000,網頁設計軟體是Macromedia Dreamweaver。
[關鍵詞] 網上售樓 UML ASP
網上售樓系統是一個B2C的電子商務流程,售樓本身業務繁多,涉及金額數量大,根據售樓的實際特點,網上售樓系統在售樓業務完成以後,可以為用戶提供支付信息,將會員所要支付的款項收錄在支付信息中,為後續服務提供依據。
一、系統分析與設計
1.系統用例分析與設計。用例是獲取系統功能需求的一種技術,是從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系統行為。一個用例就是參與者與系統的一次交互,它表達了系統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務。因此,在識別出參與者的基礎上,可確定在網上售樓系統中,有訪客、會員、管理員三個參與者,訪客可以瀏覽樓盤信息、注冊成為會員。會員可以登錄系統、管理個人信息、訂購房屋、退訂房屋、查詢訂單、查詢退單、查詢支付信息、在留言板上留言。管理員可以管理管理員專欄、管理樓盤房屋信息、管理公告信息、管理會員信息、處理訂單、處理退單、管理支付信息、管理留言板。
在分析階段我們分析了訪客用例、會員用例和管理員用例,而在設計階段,所描述的會員和管理員的用例圖是編寫程序代碼、實現系統功能的依據。下面僅以角色許可權最大的管理員為例說明(如圖1)。
圖1 管理員用例圖
說明:管理員登錄系統後台,主要實現幾個大的功能模塊,包括管理會員信息、管理管理員信息、管理留言板、管理公告、管理訂、退、支付單等 。在每個大模塊中,又包含具體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增、刪、改、查的操作。
2.系統類圖分析設計與資料庫邏輯設計。類圖描述系統所包含的類、類的內部結構及類之間的關系,表示的是系統中各個對象及其間各種靜態關系。這種靜態關系主要有兩種:關聯和子類型。
類圖分為分析階段的類圖和設計階段的類圖,本系統需要九個類:「會員」、「管理員」、「訂單」、「退單」、「留言」、「公告」、「支付清單」、「樓盤信息」、「房屋信息」(如圖2)。
說明:在對象模型向關系模型的轉化中需將業務邏輯類進行轉化,即將每個業務邏輯類映射為一個數據實體,在資料庫中用一個或多個數據表表示;類屬性映射為數據表的欄位。本系統涉及的資料庫表有:「會員表」、「管理員表」、「訂單表」、「退單表」、「留言表」、「公告表」、「支付清單表」、「樓盤信息表」、「房屋信息表」。3.系統順序圖分析與設計。順序圖顯示了對象之間的動態合作關系,強調對象之間消息發送的時間順序,同時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順序圖分為分析階段的順序圖和設計階段的順序圖。
設計階段的順序圖是對分析階段在內容上的補充和完善,在系統分析和設計中描述了管理員基本信息管理順序圖、留言順序圖、訪客注冊成為會員順序圖、管理員處理退單順序圖、會員提交訂單順序圖。無法一一描述,僅以訪客注冊會員為例。訪客注冊會員順序圖描述為:兩個參與者,即訪客和管理員。訪客進入售樓系統後可以注冊成為會員。訪客要先填寫並提交注冊信息,當還有必填內容沒有填時,則會出現注冊失敗,系統會自動提示所要填的信息,此時,訪客修改補充並提交,系統將顯示注冊成功。之後,管理員將審核會員信息,如果符合標准,則改變會員狀態,由「未審核」轉變為「已審核」,只有在已審核狀態下的會員才能登錄系統(如圖3)。
二、系統實現
1.系統體系結構。本系統採用B/S架構,B /S模式把處理功能全部移植到了伺服器端,用戶的請求通過瀏覽器發出,無論是使用和資料庫維護上都比傳統模式更加經濟方便. 而且使維護任務層次化:管理員負責伺服器硬體日常管理和維護,系統維護人員負責後台資料庫數據更新維護。
2.系統開發工具。本系統採用採用ASP開發WEB應用程序。ASP (Active server pages動態伺服器主頁的簡稱) 內含於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中,是一套微軟開發的伺服器端腳本環境。通過ASP ,可以結合HTML網頁、ASP 指令和ActiveX 元件,建立動態、交互且高效的WEB 伺服器應用程序,所有的程序都將在伺服器端執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腳本程序。當程序執行完畢後,伺服器僅將執行的結果返回給客戶瀏覽器,這樣也就減輕了客戶端瀏覽器的負擔,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後台資料庫系統是SQL Server 2000,網頁設計軟體是Macromedia Dreamweaver。
3.主要界面的實現。本系統分為前台和後台兩個部分。前台主要的界面有:前台首頁、樓盤信息頁、房屋信息明細頁、公告首頁、公告內容頁、注冊頁、留言頁、會員修改個人信息頁、提交訂單頁、查看訂單頁、提交退單頁、查看退單頁、支付信息明細頁等;後台主要的界面有:審核會員頁、發布公告頁、公告保存頁、管理留言板頁、查看會員信息頁、刪除會員信息頁、修改會員信息頁、查看訂單並受理頁、訂單生成支付信息頁、訂單生成支付信息明細頁、管理員查看支付信息明細頁等。
三、總結
本文結合使用了UML 和ASP, 設計並實現了網上售樓系統。採用UML 建模語言進行分析,具有靈活、高效的特點,為進行可視化系統的開發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I. 求SQL資料庫論文
ORACLE中SQL查詢優化研究
摘 要 資料庫性能問題一直是決策者及技術人員共同關注的焦點,影響資料庫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SQL查詢語句的低效率。論文首先分析了導致SQL查詢語句性能低下的四個常見原因以及SQL調優的一般步驟,然後分別針對如何降低I/O操作、在查詢語句中如何避免對查詢結果的高成本操作以及在多表連接時如何提高查詢效率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ORACLE;SQL;優化;連接
1 引言
隨著網路應用不斷發展,系統性能已越來越引起決策者的重視。影響系統性能的因素很多,低效的SQL語句就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論文首先分析導致SQL性能低下的常見原因,然後分析SQL調優應遵循的一般步驟,最後從如何降低I/O、避免對查詢結果的高成本操作和多表連接中如何提高SQL性能進行了研究。鑒於目前ORACLE在資料庫市場上的主導地位,論文將只針對ORACLE進行討論。
2 影響SQL性能的原因
影響SQL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初始化參數設置不合理、導入了不準確的系統及模式統計數據從而影響優化程序(CBO)的正確判斷等,這些往往和DBA密切相關。純粹從SQL語句出發,筆者認為影響SQL性能不外乎以下四個重要原因:
(1)在大記錄集上進行高成本操作,如使用了引起排序的謂詞等。
(2)過多的I/O操作(含物理I/O與邏輯I/O),最典型的就是未建立恰當的索引,導致對查詢表進行全表掃描。
(3)處理了太多的無用記錄,如在多表連接時過濾條件位置不當導致中間結果集包含了太多的無用記錄。
(4)未充分利用資料庫提供的功能,如查詢的並行化處理等。
第(4)個原因處理起來相對簡單。論文將針對前三個原因論述如何提高SQL查詢語句的性能。
3 SQL優化的一般步驟
SQL優化一般需經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應用措施、測試性能幾個步驟,如圖1所示。「發現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因此在SQL調優過程中,定位問題SQL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可藉助於ORACLE自帶的性能優化工具如STATSPACK、TKPROF、AUTOTRACE等輔助用戶進行,同時還應該重視動態性能視圖如V$SQL、V$MYSTAT、V$SYSSTAT等的研究。
圖1 SQL優化的一般步驟
4 SQL語句的優化
4.1 優化排序操作
排序的成本十分高昂,當在查詢語句中使用了引起結果集排序的謂詞時,SQL性能必然受到影響。
4.1.1 排序過程分析
當待排序數據集不是太大時,伺服器在內存(排序區)完成排序操作,如果排序需要更多的內存空間,伺服器將進行如下處理:
(1) 將數據分成多個小的集合,對每一集合進行排序。
(2) 伺服器向磁碟申請臨時空間,將排好序的中間結果寫入臨時段,再對另外的集合進行排序。
(3) 在所有的集合均排好序後,伺服器再將它們進行合並得到最終的結果,如果排序區尺寸太小,合並無法一次完成時,將分多次進行。
從上述分析可知,排序是一種十分昂貴的操作,它消耗大量的CPU時間和內存,觸發磁碟分頁和交換操作,因此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該在SQL語句中盡量避免排序操作。
4.1.2 SQL中引起排序的操作
SQL查詢語句中引起排序的操作大致有:ORDER BY 和GROUP BY 從句;DISTINCT修飾符;UNION、INTERSECT、MINUS集合操作符;多表連接時的排序合並連接(SORT MERGE JOIN)等。
4.1.3 如何避免排序
1)建立恰當的索引
對經常進行排序和連接操作的欄位建立索引。在建立索引後,當伺服器向這些欄位發出排序請求時,將直接引用索引而不進行排序操作;當進行等值連接查詢操作時,若建立連接的欄位未建立索引,伺服器進行的是排序合並連接(SORT MERGE JOIN),連接操作的過程如下:
對進行連接的兩個或多個表分別進行全掃描;
對每一個表中的行集分別進行全排序;
合並排序結果。
如果建立連接的欄位已建立索引,伺服器進行嵌套循環連接(NESTED LOOP JOINS),該連接方式不需要任何排序,其過程如下:
對驅動表進行全表掃描;
對返回的每一行利用連接欄位值實施索引惟一掃描;
利用從索引掃描中返回的ROWID值在從表中定位記錄;
合並主、從表中的匹配記錄。
因此,建立索引可避免多數排序操作。
2)用UNIION ALL替換UNION
UNION在進行表鏈接後會篩選掉重復的記錄,所以在表鏈接後會對所產生的結果集進行排序運算,刪除重復的記錄再返回結果。大部分應用中是不會產生重復記錄的,最常見的是過程表與歷史表UNION 。因此,採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為UNION ALL操作只是簡單的將兩個結果合並後就返回。
4.2 優化I/O
過多的I/O操作會佔用CPU時間、消耗大量內存和佔用過多的栓鎖,因此有必要對SQL的I/O進行優化。優化I/O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用索引掃描代替全表掃描。
4.2.1 應用基於函數的索引
基於函數的索引(FUNCTION BASED INDEX,簡記為FBI)提供了索引計算列並在查詢中使用這些索引的能力。FBI的實質是對查詢所需中間結果進行預處理。如果一個FBI與查詢語句中的內嵌函數完全匹配,CBO在生成查詢計劃時,將自動啟用索引范圍掃描(INDEX RANGE SCAN)替換全表掃描(FULL TABLE SCAN)。考察下面的代碼段並用AUTOTRACE觀察創建FBI前後執行計劃的變化。
select * from emp where upper(ename)=』SCOTT』
創建FBI前,很明顯是全表掃描。
Execution Plan
……
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LOYEES' (Cost=2 Card=1 Bytes=22)
idle>CREATE INDEX EMP_UPPER_FIRST_NAME ON EMPLOYEES(UPPER(FIRST_NAME));
索引已創建。
再次運行相同查詢,
Execution Plan
……
1 0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EMPLOYEES' (Cost=1 Card=1 Bytes=22)
2 1 INDEX (RANGE SCAN) OF 'EMP_UPPER_FIRST_NAME' (NON-UNIQUE) (Cost=1 Card=1)
這一簡單的例子充分說明了FBI在SQL查詢優化中的作用。FBI所用的函數可以是用戶自己創建的函數,該函數越復雜,基於該函數創建FBI對SQL查詢性能的優化作用越明顯。
4.2.2 應用物化視圖和查詢重寫
物化視圖是一個預計算結果集,其中通常包含聚集與多表連接等復雜操作。資料庫自動維護物化視圖,且隨用戶的要求進行刷新。查詢重寫機制就是用資料庫中的替代對象(如物化視圖)將用戶提交的查詢重寫為完全不同但功能等價的查詢。查詢重寫對用戶透明,用戶完全按常規編寫訪問資料庫的查詢語句,優化程序(CBO)自動決定是否對用戶提交的查詢進行重寫。查詢重寫是提高查詢性能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數據倉庫環境中針對匯總、多表連接以及其它高成本的操作方面。
下面以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來演示物化視圖和查詢重寫在優化SQL查詢性能方面的作用。
select dept.deptno,dept.dname,count(*)
from emp,dept
where emp.deptno=dept.deptno
group by dept.deptno,dept.dname
查詢計劃及主要統計數據如下:
執行計劃:
-----------------------------------------
……
2 1 HASH JOIN (Cost=5 Card=14 Bytes=224)
3 2 TABLE ACCESS (FULL) OF 'DEPT' (Cost=2 Card=4 Bytes=52)
4 2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Cost=2 Card=14 Bytes=42)
主要統計數據:
-----------------------------------------
305 recursive calls
46 consistent gets
創建物化視圖EMP_DEPT:
create materialized view emp_dept build immediate
refresh on demand
enable query rewrite
as
select dept.deptno,dept.dname,count(*)
from emp,dept
where emp.deptno=dept.deptno
group by dept.deptno,dept.dname
/
再次執行查詢,執行計劃及主要統計數據如下:
執行計劃:
-------------------------------------
……
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_DEPT' (Cost=2 Card=327 Bytes=11445)
主要統計數據:
------------------------------------
79 recursive calls
28 consistent gets
可見,在建立物化視圖之前,首先執行兩個表的全表掃描,然後進行HASH連接,再進行分組排序和選擇操作;而建立物化視圖後,CBO自動將上述復雜操作轉換為對物化視圖EMP_DEPT的全掃描,相關的統計數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遞歸調用(RECURSIVE CALLS)由305降到79,邏輯I/O(CONSISTENT GETS)由46降為28。
4.2.3 將頻繁訪問的小表讀入CACHE
邏輯I/O總是快於物理I/O。如果資料庫中存在被應用程序頻繁訪問的小表,可將這些表強行讀入KEEP池,從而避免物理I/O的發生。
4.3 多表連接優化
最能體現查詢復雜性的就是多表連接,多表連接操作往往要耗費大量的CPU時間和內存,因此多表連接查詢性能優化往往是SQL優化的重點與難點。
4.3.1 消除外部連接
通過消除外部連接,不僅使得到的查詢更易於讀取,而且性能也經常可以得到改善。一般的思路是,有以下形式的查詢:
SELECT …,OUTER_JOINED_TABLE.COLUMN
FROM SOME_TABLE,OUTER_JOINED_TO_TABLE
WHERE …=OUTER_JOINED_TO_TABLE(+)
可轉換為如下形式的查詢:
SELECT …,(SELECT COLUMN FROM OUTER_ JOINED_TO_TABLE WHERE …)FROM SOME_TABLE;
4.3.2 謂詞前推,優化中間結果
多表連接的性能低下多數是因為連接操作與過濾操作的次序不合理,大多數用戶在編寫多表連接查詢時,總是先進行連接操作再應用過濾條件,這導致伺服器做了太多的無用功。針對這類問題,其優化思路就是盡可能將過濾謂詞前推,使不符合條件的記錄提前被篩選掉,只對符合條件的少數記錄進行連接處理,這樣可成倍的提高SQL查詢效能。
標准連接查詢如下:
Select a.prod_name,sum(b.sale_quant),
sum(c.sale_quant),sum(d.sale_quant)
From proct a,tele_sale b,online_sale c,store_sale d
Where a.prod_id=b.prod_id and a.prod_id=c.prod_id
and a.prod_id=d.prod_id And a.order_date>sysdate-90
Group by a.prod_id;
啟用內嵌視圖,且將條件a.order_date>sysdate-90前移,優化後代碼如下:
Select a.prod_name,b.tele_sale_sum,c.online_sale_sum,d.store_sale_sum From proct a,
(select sum(sal_quant) tele_sale_sum from proct,tele_sale
Where proct.order_date>sysdate-90 and proct.prod_id =tele_sale.prod_id) b,
(select sum(sal_quant) online_sale_sum
from proct,tele_sale
Where proct.order_date>sysdate-90 and proct.prod_id =online_sale.prod_id) c,
(select sum(sal_quant) store_sale_sum
from proct,store_sale
Where proct.order_date>sysdate-90 and proct.prod_id =store_sale.prod_id) d,
Where a.prod_id=b.prod_id and
a.prod_id=c.prod_id and a.prod_id=d.prod_id;
5 結束語
SQL語言在資料庫應用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整個信息系統的可用性。論文從影響SQL性能的最主要的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優化SQL查詢的I/O、避免高成本的排序操作和優化多表連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理解SQL語句所解決的問題比SQL調優本身更重要,因此SQL調優需要系統分析人員、開發人員和資料庫管理員密切協作。
參考文獻
[1]Thomas Kyte.Effective Oracle by Design:Design and Build High-performance Oracle Application[M],The McGral- Hill Companies,Inc,2003
[2]Kevin Loney,George Koch,Oracle 9i:The Complete Reference[M],The McGral-Hill Companies,Inc,2002
[3] Oracle9i SQL Reference release 2(9.2)[OL/M],2002.10. http://www.oracle.com/technology/
[4] Oracle9i Data Warehousing Guide release 2(9.2) [OL/M],2002.03. http://www.oracle.com/technology/
[5]Alexey Danchenkov,Donald Burleson,Oracle Tuning:The Definitive Reference[OL/M],Rampant Techpress,2006.
[6] Oracle9i Database Concepts release 2(9.2) [OL/M],2002.08. http://www.oracle.com/technology/
[7] Oracle9i supplied plsql packages and types reference release 2(9.2) [OL/M],2002.12. http://www.oracle.com/ technology/
J. 資料庫論文,急!!!!!!
這個也可以作為論文?
這都是基礎知識呀,教材里都有的。
在計算機硬體、軟體發展的基礎上,在應用需求的推動下,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人工管理階段
1、背景
應用背景:科學計算
硬體背景:無直接存取存儲設備
軟體背景:沒有操作系統
處理方式:批處理
2、特點
數據的管理者:人
數據面向的對象:某一應用程序
數據的共享程度:無共享,冗餘度極大
數據的獨立性:不獨立,完全依賴於程序
數據的結構化:無結構
數據控制能力:應用程序自己控制
二、文件系統階段
1、背景
應用背景:科學計算、管理
硬體背景:磁碟、磁鼓
軟體背景:有文件系統
處理方式:聯機實時處理 批處理
2、特點
數據的管理者:文件系統
數據面向的對象:某一應用程序
數據的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餘度大
數據的獨立性:獨立性差
數據的結構化:記錄內有結構,整體無結構
數據控制能力:應用程序自己控制
三、資料庫系統階段
1、背景
應用背景:大規模管理
硬體背景:大容量磁碟
軟體背景:有資料庫管理系統
處理方式:聯機實時處理, 分布處理批處理
2、特點
數據的管理者:資料庫管理系統
數據面向的對象:整個應用系統
數據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冗餘度小
數據的獨立性:具有高度的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
數據的結構化:整體結構化,用數據模型描述
數據控制能力: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數據安全性、完整性、並發控制和恢復能力
四、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1、數據結構化
2、數據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易於擴充
3、數據獨立性高
4、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數據結構化
數據結構化是資料庫與文件系統的根本區別。在描述數據時不僅要描述數據本身,還要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
數據的共享性
資料庫系統從整體角度看待和描述數據,數據不再面向某個應用而是面向整個系統。
數據冗餘度
指同一數據重復存儲時的重復程度。
數據的一致性
指同一數據不同拷貝的值一樣(採用人工管理或文件系統管理時,由於數據被重復存儲,當不同的應用使用和修改不同的拷貝時就易造成數據的不一致)。
物理獨立性
當數據的存儲結構(或物理結構)改變時,通過對映象的相應改變可以保持數據的邏輯構可以不變,從而應用程序也不必改變。
邏輯獨立性
當數據的總體邏輯結構改變時,通過對映象的相應改變可以保持數據的局部邏輯結構不變,應用程序是依據數據的局部邏輯結構編寫的,所以應用程序不必修改。
數據的安全性(Security)
數據的安全性是指保護數據,防止不合法使用數據造成數據的泄密和破壞,使每個用戶只能按規定,對某些數據以某些方式進行訪問和處理。
數據的完整性(Integrity)
數據的完整性指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即將數據控制在有效的范圍內,或要求數據之間滿足一定的關系。
並發(Concurrency)控制
當多個用戶的並發進程同時存取、修改資料庫時,可能會發生相互干擾而得到錯誤的結果並使得資料庫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因此必須對多用戶的並發操作加以控制和協調。
資料庫恢復(Recovery)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故障、軟體故障、操作員的失誤以及故意的破壞也會影響資料庫中數據的正確性,甚至造成資料庫部分或全部數據的丟失。DBMS必須具有將資料庫從錯誤狀態恢復到某一已知的正確狀態(亦稱為完整狀態或一致狀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