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人商業保險怎麼買合適
一般個人購買商業保險有這幾類:人壽保險、重疾險、意外傷害保險、健康險。
商業保險配置技巧:
1、意外險保費低,可作為基礎險種配置
若是預算有限的話,用戶可以先配置意外險,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人生的風險無處不在,意外險可以給人們提供生命和安全保障,對遭遇重大變故的個人和家庭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其二,意外險保費低,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每年幾百元就可以購買,甚至幾十元就可以買到幾十萬乃至百萬保額的意外險,很劃算。
2、重疾險保障足,可作為主要險種配置
重疾險的保障責任十分充足,一般情況下一份好的重疾險可以給予被保人一生守護。加上重疾險採取的是確診即賠的理賠方式,所以重疾險可以作為主要險種配置。重疾險有個特徵,是越早投保保費越劃算,被承保可能性越大。所以建議重疾險要趁早買,買個較高保額,便可起到關鍵的保障作用了。
3、壽險責任明確,可作為家庭經濟主力配置
壽險是一類責任十分明確的險種,除了兩全壽險外,普通的壽險只保障死亡或全殘。該類保險適合給家庭經濟支柱投保,可以在特定的情況下轉嫁因為經濟支柱遭遇意外造成的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的風險。
4、醫療險可作為補充險種配置
醫療險,尤其是百萬醫療險可以作為重疾險的補充險種配置,如果預算不多的用戶,本身重疾險的保額不是很高,可以買一份百萬醫療險,百萬醫療險的保費價格並不高,且可以增強轉嫁大病風險的能力。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
『貳』 普通家庭應該如何配置保險呢
在中國,家庭人員買保險中,總感覺人情味太重: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那個人,往往都是先幫家人買,最後幫自己買。如果自己直接給自己購買一份保險,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人太自私,不顧家。
但從風險角度考慮,需要保險保障的人:大人--小孩--老人。
家庭的經濟支柱,是維持一個家庭基本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倒下了,輕則節衣縮食,縮減開支,重則家破。
我們應該怎樣為家庭人員配置保險?
優先原則:家庭收入最高者第一,其次小孩,最後老人。
種類原則:社保/農村合作醫療第一,商業第二。
類別分類:意外/醫療第一,養老第二,理財第三。
次方法只是宏觀的一個配置計劃,最終的分配,還是需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分配,至於都買保險的金額,也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不能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
不能感覺到明顯的經濟壓力;
購買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純收入的10%。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給優先給孩子購買,讓孩子未來有個保障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雖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孩子抵禦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出現了意外,這至少還是一個家。
無論從什麼角度,家庭收入最高者,才是最需要保險保障的人。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就是給家庭買保險。
『叄』 25歲女性,年薪6w,該怎麼配置保險
25歲女性 年薪6萬 該怎麼配置保險…
1 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行業 家庭 自身的需求
需要提醒的是社保是一定要有的 你說年薪6萬 應該是在單位 有些單位是沒有給上的 你要問清楚 國家要求單位是必須給上的 其次 在考慮補充適當的商業保險
2 25歲還年輕 但是意外險是不可少的 所謂人生處處有風險 意外險是屬於保障型的保險 保費不貴 保額很高 商業保險結合社保 更是完美
3 保險的本意就是保障 所以最適合的就是選擇保障型保險 醫療保險也是要有的 現在 社會 女性工作壓力山大 身體屬於高負荷狀態 每年有幾次小病也是正常的 所以醫療保險也是要有的
4 重大疾病保險 在此特別要提醒的是 因為女性獨特的生理結構 易發女性特定的重大疾病 比如 卵巢癌 乳腺癌 子宮癌 還有現在中國正處於高發展時期 大環境 飲食 水源污染嚴重 各種癌症高發 低齡化 所以重大疾病保險 很需要
5 現在 社會 壓力很大 女性還是需要財政獨立的
這個年紀也是需要考慮養老的時候了 但是 我不推薦 保險 現在起 可以把理財 放上日程了 多少都沒有關系 當時間遠去 你會發現你已經小有財富了
總結 意外 醫療 重大疾病 結合社保 雙管齊下 很完美了 理財嗎 真的是要考慮的 現在就要開始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玫瑰]
配置保險不只要看你的資產和收入。還要看你的身體狀況,家庭結構等,考慮的因素是很多的。一般來說保障型的保險是最先考慮的,當然所有商業保險投保的前提都要先給自己配置社保。
談到保險就不可避免的會和生老病死殘打交道。希望不要介意。假定你現在是單身貴族,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優先意外險、低端醫療險和重疾險,當然還有壽險。不是說資金有限就配置不齊這些保險。如果在不考慮所謂的大公司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單純的意外險卡單是很便宜的,每年幾十幾百就可以解決一個意外住院和因意外導致的傷殘的問題。而作為近幾年大賣特賣的低端醫療險更是重中之重,雖然這個產品有自己的缺點,但是優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解決因大病或意外醫療所導致的大額經濟支出,很多公司都涵蓋了社保外用葯,不限治療手段(前提是合同規定的)等等各種優點。而且像你這么年輕保費只需要幾百塊錢。至於重疾險建議可以選擇定期的消費型產品,這樣保費會降低很多,而保額會很高。這樣就解決了萬一發生大病不能繼續努力工作的經濟損失的問題。還有一個重點是壽險,可以選擇定期壽險,根據保額一年保費也就是幾百至幾千的費用。這樣可以滿足自己的孝心,萬一有貸款的話也可以用來還貸款。
保費配置最好是選擇可以滿足自己保額需求的產品。而且保險的配置也不是一下就補齊的,根據家庭結構的變化,經濟情況的變化都是要適時的調整和改變的。大體的方向和方案可以這么操作,關鍵還是要選對適合自己的產品。
首先不要配置理財型的保險,收益率非常低很不劃算;其次,可以配置些 健康 險、大病保險、意外險等,建議一年保險的錢不要投入太多,一年最多五千,最好在2000左右,要選保額大的;同時還可以從支付寶上保險服務裡面買些一年期費用低的保險。從而保險長期與短期想結合。
再配置保險的時候,還需要學習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之後比如開始定投指數基金等。過去15年是房產投資機會,一大批有眼光的人財務自由了,未來投資機會也在下一個核心資產——中國最好上市公司的股權。注意:投資有風險,一定要先學習,一定要先學習,一定要先學習,最大降低風險!
按保險不超過年收入10%—15%計算,保費支出在6000—9000范圍內。
首選消費型保險,一份百萬醫療險500元,五十萬保額消費型重疾險年交2700元,一份全面的意外險150元。在組合一份壽險,或存一點年金,不超過預算即可。
保險是聚天下之財助一時之難,保多少會不會相比於有沒有,顯然有一份保險更重要。恭喜你又保險意識,早早找到靠譜銷售投保吧。
你好!我是平安公司的一名保險業務員,2012年5月4日入職,工號,1020368186,25歲女性,算起來參加工作大概3至7年,我們先從三個維度聊這個話題,一是保費情況,按照通常慣例,年交保費不能超過年收入的20%,假如該女士全部拿來買保險,保費大概12000元,超過就會有斷交的風險;二是商業保險從緊急到緩慢的需求順序依次是意外、住院、重疾、養老、傳承;那我們先來看意外險,50萬保額大概每年的保費是1000元左右,包含身故和傷殘;二是住院,費用大概500元左右,保額往往有200萬,其中還包括自費葯、進口葯;三是重疾險,保費一年9000元,保額30萬;四是養老需求。
你好,我是化險為易,多年保險狗,專業解決保險難題!25歲女生,年薪6萬,該怎麼配置保險? 說實話畢業的年輕人,收入普遍不高,年薪6萬,條件有限,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優先配置社保和保障型保險,其他的收益險暫時千萬不要考慮。
看了一下前面朋友的回答,說什麼拿出年收入的10%-20%購買保險,理論是這樣的,但是請各位看清楚: 題主的年收入只有6W元! 如果按15%折中計算,那每年的保費也在9000元, 你們想讓這樣一位小妹妹每年花9000左右買保險? 拜託,別再紙上談兵了!
今天易哥就著這個問題好好的聊一下:
千萬不要聽什麼買保險需要花費年收入的10~20%,都是騙萌新的,話說年入的10%-20%用來配置保險,估計很多回答都是根據所謂的「家庭標准普爾圖」來做為依據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人家的標准普爾統計數據是中產家庭,再說一遍:中產家庭!!!什麼是中產?反正這位題主年入6W,絕對不是中產!所以,這個道理在這位小妹妹身上是絕對不合適的。
根據易哥的理解,可以拿出題主 每年可分配收入的10% 左右就可以配置到比較充足的保障了。
什麼是可分配收入?就是你的年收入,扣除完房貸,車貸,房租,教育費、生活費等,保證你在不影響你生活的前提下,剩餘的錢裡面,拿出10~20%用來購買保險,就可以滿足基本的保險需求。
保險固然重要,但是生存更重要。如果超出預算,那麼後期無力續保最終損失的還是自己。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社保, 題主有工作,基本上社保都是有的,社保裡面的醫療險,生育險和養老險,工傷險,對於女性朋友來說,都是很好的保障工具。雖然說,社保有很多不足,比如說:報銷比例偏低,有起付線封頂線,自費葯不報,等等這些情況,但是醫保是基礎,有了醫保,再去購買商業保險的話,價格和報銷比例也會有很大優勢;
第二就是商業醫療險 ,25歲女性,常見的百萬醫療險,每年也就是300塊錢左右,就可以保障,1萬到200萬左右的醫療費報銷問題。雖然百萬醫療有1萬的免賠額,但是重疾來臨的時候,大部分這個百萬醫療險是取消免賠額的,可以做到零免賠,而且辦醫療險裡面有醫療費墊付功能,也能夠大大的減輕我們的壓力。
第三是意外險 ,年輕人有沖勁,幹活積極性強,但是呢難免會收到意外傷害,比如說,上班扭腳了,或者騎車摔傷了,這些情況難免會出現。那一份意外險,也就是一年一百多塊錢,就可以保到50萬左右的意外傷害,還有相應的意外醫療。門診就可以報銷,很劃算。
第四是重疾險了 ,相對上面兩種商業險,重疾險的價格可能會貴一些,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定期或者一年期的重疾險,等以後經濟條件寬裕了,再選擇長期或者終身型的重疾險。25歲左右,一般的定期重疾險,大概每年2000元左右就可以保到30萬以上的額度。還有重疾險中包含了輕症、 中症等常見的高發病保障,達到合同標准即可賠付。具體需不需要就要看題主自己的經濟狀況來說了。
最後是壽險 ,但是在這里根據看您的情況來說,我就不建議配置了,等以後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了,條件好一些了再配置壽險。
以上的這些險種配置下來一年不會超過4000元,就可以基本滿足25歲女生的風險保障問題, 至於其他所謂收益型的,萬能險,年金險,分紅險的,千萬不要考慮,年輕人收入有限,應該在保障充足後努力提升自己的收入和知識。只有保障身體,才能再圖收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前提是青山不能塌!
收入的10%,配收入10倍左右保險。優先順序依次是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壽險。望採納
首先要確定你配置保險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然後再找到合適的匹配方案。
如果方便的話,可以視頻溝通或者1對1聊天。
你是獨一無二的,看別人的案例,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意義不大
這樣問是問不出的答案的,因為你提供的資料太少太少。
如果真有興趣,不如加我微信,我們做一次細致的需求分析。
如此之後,方有結果
①保費占年收入的10%-15%
②重疾保額做年支出的3-5倍
『肆』 剛結婚夫妻,各有社保,還要買什麼商業保險好
在解答問題之前,學姐先為大家送上這篇保險關鍵知識點,讓大家在投保時更好理解保險條款:
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這些關鍵知識點!
剛結婚的夫妻怎樣配置商業保險?學姐總結了這條保險配置公式: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1.重疾險
現如今,不少疾病都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所以新婚夫婦的疾病風險也是不能忽略的。而且,重大疾病所需巨額治療費用,往往是一般家庭難以承擔的,所以重疾險是新婚夫婦必須配置的險種之一。
配置了重疾險,如果被保人不幸罹患相關疾病,符合條件的話,保司則會賠付約定的保險金,減輕因患病而帶來的經濟壓力。
2.百萬醫療險
由於重疾險只保障合同中約定的疾病,所以新婚夫婦還需要配置百萬醫療險。百萬醫療險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為被保人按比例報銷就診花銷。其高保額低保費的高性價比特點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進行投保,新婚夫婦同樣適合入手哦!
3.意外險
意外險是每個年齡段人群都需要進行配置的,剛結婚的夫婦也不例外。意外總是猝不及防的,我們無法預料意外的發生,所以意外險越早配置越好。
4.定期壽險
一般來說,新婚夫婦已開始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贍養父母,未來甚至會撫養子女。試想,如果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新婚夫婦不幸身故,家庭經濟來源可能就會被切斷,而贍養父母等都需要資金支持,家庭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坍塌。
如果配置了定期壽險,符合條件的話,保司賠付的保險金則能夠幫助家庭度過經濟難關。配置定期壽險也可以說是夫妻二人為家庭所做的保障。
不清楚何為定期壽險?這篇文章還有更詳細的介紹哦:
定期壽險是什麼?適合哪些人買?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最後,提到夫妻一同配置保險,那麼夫妻互保定是不得不提的。夫妻互保其實就是丈夫和妻子同時給對方投保險,而這兩份保單都會附加投保人豁免。
篇幅限制,想了解更多關於夫妻互保的信息,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哦:
買保險還不懂夫妻互保?那你可虧大了!
望採納
全網同號:學霸說保險,歡迎搜索
『伍』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一家三口人,應該怎麼配置保險
開頭戳個重點:配置保險時,先給兩個大人買上,再考慮孩子的保障。
大人保障應該包含: 重疾險+意外險+百萬醫療險+定期壽險。
孩子需要: 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 。
重疾險: 疾病風險一旦發生,會產生一筆很大的醫療費用,因此 健康 險也是不可少的。從罹患大病,到治療休養,再到重返工作崗位,大概需要3到5年的時間,確診癌症等合同上約定的重疾,重疾險買50萬就賠50萬,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彌補收入損失,隨便我們怎麼花,可以確保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不會下降。
孩子的重疾理賠金,還能補償大人的誤工費。
醫療險 :大人買百萬醫療,因為它保費低,保額高。幾百塊就能保幾百萬,通常是自費1萬以上就能報銷,可以配合醫保,覆蓋巨額的醫療費。
給孩子買小額醫療險,平時感冒發燒什麼的經常要跑醫院,買個小額醫療險幾百塊住院費也能用的上,很實用!
意外險 :意外風險無處不在,一旦發生意外就會給家庭帶來不小的麻煩和損失,因此首要考慮意意外險。由於大人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要先完善大人的安全保障,再給孩子買合適的意外險。意外傷殘和身故可能導致整個家庭的收入永久下降,意外險能有效的幫助家庭度過經濟難關,一般保一年的意外險只要幾百塊。
另外,通常含有意外醫療的報銷,平時摔傷、磕著碰著、貓抓狗咬去醫院,也能報,孩子也適用。
定期壽險 :家庭經濟支柱必備,家庭主力一旦身故了,房貸車貸、孩子的撫養費、老人的贍養費頓時就落在了另一半頭上,如果購買了定期壽險,就能規避這個風險。
小孩子不需要壽險,他們沒有負擔家庭責任,如果不幸身故,對家庭來說,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擊,其實對家庭的經濟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人生各個階段,都面臨著重疾與意外的風險。如果恰至中年,已成家立業,還需多承擔一份家庭責任。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一家三口也可以配置基礎的保險方案,下面分為幾種情況來看:
情景一:三口之家,家庭一共月入3000假設遠先生已經成家,太太暫時並未工作,還有一個2歲的寶寶,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就是遠先生每個月3000的工資,且還有30萬的房貸。方案如下:
這樣的家庭是非常脆弱的,抗風險能力極差,一旦出事,極易崩塌。所以在極其有限的預算下, 首先考慮做好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基礎保障,保額剛好覆蓋風險,等到後續預算增加再及時補充。
如上圖,整個方案的年交保費4680元,不會給家庭造成太大的壓力。
遠先生作為家庭經濟支柱,我們為他配置了:
若是將來不幸患病,可以通過醫療險報銷醫療費用,另外通過重疾險再獲得30萬的保險金,彌補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及家庭支出;
若是不幸意外身故,意外險與壽險所獲賠的保險金,剛好可以覆蓋家庭面臨的債務,還可以給家人留下一筆錢,保障家人的生活。
遠太太雖不是經濟來源,但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撐,所以除了壽險,另外三個險種也盡量配齊了。
由於預算有限,重疾險換成了瑞泰瑞盈,費率對女性更為友好。30萬保額,只保重疾,選擇交到70歲,保到70歲,每年只需一千左右。
小蜜蜂超越版對於家庭主婦可投保的額度有限制,所以方案中的意外險換成了保障同樣優秀的大保鏢。
而2歲的寶寶,主要面臨的風險就是重疾和意外,所以給他配置了少兒重疾險中保障最全面的媽咪保貝,保30年,正好可以覆蓋孩子的成長期。以及一份一年期的意外險萌寶保。
情景二:雙收入家庭——四線城市「三口之家」上述方案中, 家庭年交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9.6%,一年所交保費9680元 ,可獲得以下保障:
丈夫和妻子,作為家庭經濟支柱,配置是一樣的:
如果夫妻雙方,有一方不幸罹患重疾 :50萬理賠金可以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還可以用來彌補未工作的收入損失,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等;另外,重疾的治療費用還可以通過醫療險來進行報銷。
如果夫妻雙方,有一方在60歲前不幸意外離世: 定壽會賠付50萬,由於這款產品是夫妻版,故剩下的保費不用交,保單依然有效;另外,意外險會賠付50萬,總共100萬留給家庭剩餘成員保障日常生活需求。
這個方案由於預算有限,所以還不能覆蓋70歲後的重疾風險,不過,正如遠慮君多次強調的,保險是個多次配置的過程,等事業和收入提升的時候,可以再配置一份保終身的重疾險。
孩子:不承擔家庭責任,故沒必要配置壽險
我們為 孩子配置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保到70歲, 這款產品的亮點是對於18種少兒特定疾病額外賠50萬,對5種少兒罕見疾病額外賠100萬,基本可以覆蓋孩子未來30年以內的重疾風險。
情景三:單收入家庭——三口之家上述方案中, 家庭年交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8.5%,一年所交保費8568元, 可獲得以下保障:
這個家庭中,丈夫作為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配置了 50萬的重疾險保到70歲+50萬的壽險保到60歲+200萬的1年期醫療險+50萬的1年期意外險。 一旦發生重疾或身故的風險,較高的保額足夠支撐家庭較長時間的家庭開銷。
妻子作為全職媽媽,雖然沒有收入,但是作為家庭重要運營支撐者,同樣 配置了50萬重疾、200 萬的醫療等保障 ,足夠抵禦一定的疾病風險。
兒子才3個月,時時刻刻都在媽媽的保護范圍之類,所以暫時沒必要配置意外險。但這個時期,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全面,所以給寶寶配置了 50萬的重疾和20萬的醫療保障 ,相比保終身的而言,性價比更高。
情景四:未成婚——三口之家這個方案是專門為獨生子女、尚未結婚、上有父母的家庭配置的,目前國內像這樣的三口之家非常普遍。這要歸結到 社會 原因:生活壓力大、結婚意願降低。
今年的4月30日,民政部發布「2019年1季度各省 社會 服務統計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人數281.5萬對,同比下降6.7%。
像上述方案中, 家庭年交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6.4%,一年所交保費6475元, 可獲得以下保障:
遠先生作為家庭的獨生子,承擔主要的家庭經濟責任,而父母已年老,且身體欠佳,故遠先生為標准配置「 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以防自己罹患大病,給已無賺錢能力的父母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
對父母而言,在55歲之後,由於年齡限制、身體有各種小毛病,導致很多險種不能投保。這里配置的是 300萬保額的防癌醫療險+50萬保額的意外險 ,總保費很低,但是可以防禦父母意外摔傷以及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為父母做好保障,也是為自己減輕負擔。
關於上述問題還有疑問,歡迎私信咨詢,有問必答~
之前我剛好回答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復制過來會不會減分啊?
-------------------------
首先保險分年齡段,不同年齡段購買的產品不一樣。我們大體分為兒童,青壯年,老人。
【首先兒童不需要購買壽險,只需要購買三種保險即可,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兒童生大病對家庭是個很大的負擔,特別是高發重疾比如白血病,所以重疾可以緩解除去醫保之外的家庭負擔。
百萬醫療險是實用於所有人群,它可以報銷你生病住院期間的大額支出。
意外險保障家庭不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擊倒。
兒童的三項費用加起來一年1000元左右,推薦某付寶,重疾可以保到50萬30年。】
【其次是成人,即家裡的爸爸媽媽,也是家裡的經濟頂樑柱,不能倒,萬一倒了就有壽險理賠來保障接下來幾年家庭的經濟開支;
所以成人保險應該在兒童三個險種的基礎上增加壽險,壽險金額盡可能高一點,30-50萬,太低了沒有保障的意義】
【老年人,都有社保卡或者農保卡,能保證基本的看病醫療;
老年人壽險基本上不出售給他們了,但還是需要幾個保險來保障,百萬醫療險、防癌險、老年人意外險有這三個險種基本上可以說是很全了,但這三個險種都是一年一消費】
最好是全家人一起買,實在預算有限,優先配置大人的保險。
保障規劃思路是梳理家庭財務狀況,分析風險責任,量化保障缺口,計算保費預算、家庭成員分配和各險種保額。
大人配置險種為: 壽險、重疾、醫療、意外 。
小孩配置險種為: 重疾、醫療、意外 。
根據家庭年收入情況,按保險黃金曲線比例進行計算,確定保費,再根據夫妻收入比例確定壽險保額分配比例。
壽險額度缺口=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費用+生活開支+老人贍養費用-家庭流動資產
重疾額度缺口=50萬-15萬+1-3年年收入
醫療險選擇百萬醫療,最好選擇6年保證續保產品
意外險50萬起
四大險種中,醫療和意外最容易選擇,一般各產品價格差異不大。主要考慮身體狀況來選擇產品。
壽險選擇定壽產品,不要考慮終身壽。
價格差異最大的就是重疾險。分為定期重疾、終身單次重疾、終身多次重疾。
優越性是多次大於單次,終身大於定期,但同樣的保費也是根據期限和次數遞增。
在家庭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選擇定期產品來降低保費,等以後經濟狀況好了再進行補充,保險本身就是一個根據家庭情況定期復檢、動態配置的過程。
1、先大人後小孩;
2、不買返還型保險;
3、保障充足、性價比高、重在當下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先解決看病的費用。三口都建議先配上社保。然後每人購買一份百萬醫療險。三個人的費用也就是1000元左右吧。然後夫妻二人可再配置一份定期壽險。保額50萬。2000元左右。
一家人配置保險能最大程度地減小家庭風險。到底怎麼配置呢?
建議不要搞得太復雜,以 健康 保障為主,少碰理財和返還,這樣遇到的坑,會少一大半!
大人的保障: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
孩子:以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為主。
重疾險
保險合同中會明示保哪些病,一旦符合理賠,就會賠付一筆錢。
買消費型不用買儲蓄型,如果預算不夠,不用含身故責任。
買重疾險保額很重要,至少 30 萬起步,最好50 萬。
產品推薦
成人重疾險:超級瑪麗 3 號、達爾文 3 號、鋼鐵戰士 1 號。
少兒重疾險:守衛者 3 號、晴天保保超越版。
百萬醫療險
意外、疾病住院了,可以報銷醫療費。
不要買捆綁類型的百萬醫療險,尤其是續保需要審核,沒有醫療墊付的,都別買。
買保證續保 20 年甚至更久的,增值服務好的。
百萬醫療險基本是人手必備,只要符合 健康 告知,一家都可以買上。
產品推薦
人保好醫保、眾安尊享 e 生、復星聯合超越保 2020 款。
意外險
意外引起的身故、傷殘、生病住院,都可以保。
買一年期的意外險就可以,別買長期帶返還和理財的。
如果一個意外險一年大幾千,你就趁早別買了,一般意外險幾百元就可以。
意外險保障責任: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意外住院津貼等。有這幾項保障責任就可以。
產品推薦
少兒意外險:小頑童、萌寶保
成人意外險:大護法、小米綜合意外險、亞太百萬人生。
壽險
被保人身故和傷殘,賠付一筆錢,適合經濟支柱買。
給夫妻雙方配齊就夠了,孩子沒有太大的必要購買。
建議選擇定期壽險,保到退休年紀,每年幾百元。
基本配置原則
大人>小孩,一定要先給大人買好之後,再給寶寶配,不然大人生了病發生意外,寶寶的保費都沒人交。
保障>理財,先把基礎保障做好再考慮其他性質的保險。
單買比捆綁便宜很多,而且還便於自己弄清楚不同的險種,以及各個保險產品保什麼。
最後和題主分享一個5000元的家庭方案,可以參考一下。適用家庭年收入 10萬 ,或者家庭年結余在 3萬左右 的家庭。一家人保費5000元,不足家庭年收入的10%,轉移掉重疾、意外兩大核心風險。
RT~針對樓主所提,合理的規劃原則是:
1.優先給家庭頂樑柱投保,即家庭收入最高者,比如爸爸。
2.根據爸爸的年收入進行測算重疾所需保額。比如10萬年收,則倒推重疾保額至少30萬。(收入損失=3~5年年收入)
3.同理推算媽媽重疾險保額。
4.預算有限,選擇高杠桿險種。比如短期意外險、定期壽險、消費型醫療險、重疾險。
根據以上原則規劃處家庭單總保費後,再根據實際進行保額的增減。
這樣的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未來根據收入增加再進行加保~
人生長河是行進的,意外和風險也是未知的。
最後祝樓主找到專業合適的保險師,做好家庭規劃~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首先保證社保的問題。其次根據現大人,後小孩,先家庭經濟支柱,然後其他的原則配置保險。配置,如果預算不足,長險方面,先考慮定期,在考慮終身,按將來是否返還,先考慮消費型的,然後再考慮返還型的。這么選擇,主要是價格便宜。
配置:
大人: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孩子: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醫療險首選百萬醫療險,後面情況允許了,在加普通醫療險。壽險考慮純壽險,不要那種復合的險種。先考慮定期,然後考慮終身,重疾險的配置出發點和壽險的同理。意外險,孩子配置普通意外險和意外醫療就可以,如果是成年了,加特定的意外險,提高身價。大人偏重特定意外險,同時也附加少量保額的意外醫療。
保額方面,壽險50萬,重疾險30萬,特定意外險100萬,如果年齡在30歲所有,一年的保費支出還是非常合理的。
很高興,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您認可保險的功用,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
不知道您的預算是多少?
我就拿最近給一家4口配置的保險方案來舉例吧。
四線小縣城,父親+母親+兒子5歲+女兒2歲。預算1.5萬。
兩位大人應該配置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兩位小朋友應該賠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壽險非常重要! ! 理應每個大人都持有一份定期壽險 ,價格幾百元就足夠了。
當家庭經濟支柱倒下時,壽險是最能體現保險作用的險種。
但是!如果您還是無產階級,無房無車無負債,不需要贍養父母,也不需要照顧子女,或者你無力負擔這么多,壽險是可以先不配置的。
當您收入提升,當您背了債務,買了房買了車,想父母老婆孩子過得好一些,您再配置壽險也可以的。
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定期消費型的產品。
降低保費,做高保額。甚至是做成單次賠付的重疾險。
但是,我依然堅持認為, 重大疾病高發年齡的40歲以後,甚至在70歲,80歲才會發病。因此終身保障的重疾險,意味著更有機會用得上
另外,現在醫學進步,重大疾病是有機會被治癒,比如冠狀動脈搭橋術,比如少兒白血病。只要及時就醫,這些疾病都能被治癒。但是治癒後卻不能再買保險了。
因此,從一開始就應該做好多次保障,為將來多准備些機會。
百萬醫療險已經是全民的福利保險了。
小小的幾百元,獲取幾百萬的高保額。
只要是國內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都能報銷。
進口葯,自費葯也能全額報銷。
在醫院里,底氣十足的跟醫生說:「給我用最好的葯,我有商業保險!」
每個險種都有自己的涵蓋范圍,一個險種解決一個問題。
不能因為,有了重疾和醫療,就放棄意外險。
因為人生風險,除了疾病,還有意外。
意外,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公平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每分鍾就有6人死於意外事故。
因此,我們配置意外險,轉移了意外風險。
現在國內人身險保險公司有87家,然後還有一些財產險等公司可以開發壽險業務,所以市面上險種有一兩千種(只多不少)。
題主不要急著看產品方案,因為方案隨隨便便就能出一些,但是關鍵看適不適合自己。
那應該怎麼配置保險呢?
1、買對需求
2、買全保障
3、買夠保額
4、買對人員
5、買對產品
題主需要了解的內容如下:
1、保險險種的分類:壽險、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年金險,這五大險種都有什麼作用。
2、學會計算家庭風險保額也就是身故保額、殘疾保額、重疾保額、醫療保額、養老金/教育金保額。
一般身故殘疾保額:包括未來10-20年個人收入、子女教育費用、父母贍養費用、房貸車貸等
重疾保額:包括疾病治療費用、3-5年的康復費、3-5年的家庭開支(3-5年的收入),如果是癌症考慮3-5年,如果是其他重疾會長期影響的,那得考慮時間更長。
3、確定完保額,就確定購買人員和保費預算。一般順序:主要經濟支柱>次要經濟支柱>老人>小孩
費用預算,看收入佔比和產品形態。
4、根據身體情況、個人需求來確定產品:產品分:
定期型、終身型;
消費型、儲蓄型或返本型;
大公司產品VS小公司產品;
性價比高VS高質量產品等等
最後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這要求題主具備一定的保險基礎知識,也就是上述原則,然後找到一個好的保險業務員,做好產品方案配置。
『陸』 新婚家庭應該如何配置保險
不管曾經浪跡天涯多瀟灑,一旦步入婚姻就意味著承諾和守護,不只是婚禮上宣宣誓那麼簡單,更是需要用一生去付諸行動。
這時候,作為保險界最會嘮嗑的萌物,小馬想告訴新人們:成家了,科學地規劃保險,是對家庭最理性、最真誠的守護之一喲!
今天小馬就來跟大家聊聊:新婚夫婦應該如何買保險?
新婚夫婦買保險前需考慮3個因素
01、考慮收入情況
對,充分考慮收入情況和購買力。婚後兩個人的收入總和有多少?一般建議將年收入10%以內作為保險購買預算。如果收入有限,實在不能全家都一起買,則優先為家庭支柱(家裡收入最高的那位)購買。
02、考慮負債情況
如果沒有買房/買車計劃,或婚後沒有房貸/車貸等大額負債,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暫時不買定期壽險。
但對於有房貸車貸家庭來說,定期壽險非常必要哦。因為定期壽險是「保死不保生」的保險,是身故者給家庭留下的財富。如果家庭支柱不幸身故,所賠付的錢還能夠用於償還貸款,家人便不用因為沒錢還貸而賣房賣車,也避免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03、考慮生育規劃
如果計劃婚後不久就孕育寶寶,可以在妻子懷孕前,提前為其購買相關的孕婦險種,覆蓋妊娠期和生育期間的意外。如果預算充足的話還可以選擇覆蓋生育費用的保險。在寶寶出生後,則可以先為寶寶配置社保,再考慮其他商業保險。
如果是丁克夫妻,希望長期享受二人世界,沒有孕育寶寶的想法,可能就要考慮年老後贍養的問題。小馬建議可以購買一些養老保險產品,提早為老年生活質量的保障做准備。
新婚夫婦的保險配置方案
01、先考慮家庭支柱,再考慮其他人
剛建立的小家庭經濟基礎可能還不夠穩固,一旦家中的經濟支柱遭遇意外或罹患重疾,對小家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總不能指望一輩子啃老吧。所以新婚夫妻在買保險時,應該首先給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那一方上保險。如果小倆口都是上班族,家庭的收入基本對半分,則建議倆人都配置好保險。
不少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要承擔起雙方父母的贍養責任。所以在完善自己的保障後,可考慮趁早為父母們配置重疾險和醫療險。重疾隨年齡增長而越來越高發,在父母還符合投保條件的時候一定要抓緊。
02、險種投保順序 & 保額建議
作為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夫妻雙方,買保險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
意外險
一般來說,投保意外險時,身故保額應設定為個人年收入的5-10倍,這樣即便被保險人出現意外,也能夠保障家庭成員在未來5-10年內生活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另外可根據個人工作性質強調不同的保障范圍,例如經常外出的商務人士應投保交通意外險。另外,需要重視是否帶有意外醫療責任。
醫療險
有社保的80後小夫婦選擇一份純消費型的短期醫療保障,兩人加起來每年僅需不到一千元就能獲得100萬元保額,用於解決日常住院社保目錄無法報銷的醫葯和住院費用。注意醫療險是不能重復理賠的,每人購買一份就足夠了。
重疾險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優先選擇一年期的重疾險,優點是性價比非常高,缺點是費用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提高。在此之外,再根據經濟實力的增長考慮搭配長期重疾險。
定期壽險
建議結合家庭的房貸和車貸來配置,保額至少要涵蓋貸款的總金額,保障時間要大於或等於還貸年限。
舉例:房子貸款100萬,分20年還清。定期壽險就應該至少選擇保額100萬,交費20年期的,用於承擔還貸期間的風險。
如果家庭收入非常高,哪怕是新婚,也可以增加終身壽險或其它理財險,配齊全套的險種是完全OK的。小馬在此就不一 一列舉啦。
『柒』 家庭怎麼合理配置保險
家庭配置保險的5個原則
先給大人買保險
與此相對的一個觀點就是“先給孩子買保險”,有這種想法並且這樣去做的人大有人在,據調查顯示,約有80-90%的家庭給孩子都買了保險,但是這些家庭中孩子的父母沒有買保險的佔了絕大多數。
父母往往這樣想,孩子沒有保護力,大人可以保護自己,所以給孩子上個保險;這些父母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父母才是孩子的保險!當大人在時,你怎麼給孩子呵護愛惜都不為過,可是孩子最大的風險就是父母出了意外,一旦真有這種情況,你想過你的孩子怎麼辦嗎?有多少孩子因為父母的突然離去而過著凄慘的童年呢……
當孩子突然之間失去了父母,她失去了所有的保障,因為在任何時候父母就是她的保障,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想到在兩人在的時候你能照顧好你的孩子,而當父母都不在的時候呢?所以給大人先上充足的壽險,是給家庭,給孩子的一份堅實的保障。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一:一定要先給大人買保險,因為大人是孩子的保險
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
在與許多人打交道時經常有人這樣說:“我不需要保險,我的妻子孩子最需要保險”。這是很多男人們的想法,當代理人跟他們談起保險時,他們手一揮說:“我不需要保險,我有錢,就是買保險的話也是給我老婆、孩子買。”
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群體,他們一般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者,是家庭生活的維持者,很多人有著不錯的工作或事業上小有成就,在他們看來,他們是一家之主,能掙錢,而老婆、孩子是最需要保護的,所以買保險理所當然地要先給老婆孩子買。甚至當說起具體的保險種類諸如醫療健康險時他們也說:“我公司里有醫療保險,老婆孩子們沒多少保險,他們最需要保險。”
其實他們是把家庭的兩個強弱關系混淆了。從收入上來說他們是“強者”,但是從家庭的角度來說他們卻是家庭風險的一個軟肋。道理很明顯,既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者,一旦發生風險對家庭的打擊最大,所以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其實是最需要保護的。當這個經濟支柱發生意外或者重大疾病的風險時,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會中斷,就會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家庭經濟崩潰。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保一家之經濟支柱就是在保一個家庭!而對於經濟支柱本身來說,你所承擔的責任就在於,你要給你的家人作好充分的准備,尤其是當你不能掙錢了的時候怎麼辦,而壽險就是給家人最好的一道生活安全屏障。如果把這個順序弄反了,你給所謂“最需要保險的人”所上的那些保險,在支柱出現風險後不僅沒有任何作用,還會成為家人沉重的負擔。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二:先給一家之經濟支柱買保險,保支柱就是保家庭!
先買意外險、健康險
很多人在與代理說起保險時都會問:“你那裡有什麼好保險?”通常他們所說的這種“好保險”指投資型的保險,而所說的那種“好”是指投資收益好的。這些人一般都有過投資的經歷,包括用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等種種投資方式,特別是當聽說有些投資型保險有穩定的收益時,飽受風險之苦的他們似乎對這種“新” 的投資理財方式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這正是分紅險在中國剛出現時就大受歡迎的原因。當很多人聽說保險也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時,頓時亮了眼睛,而把保險最原始的那種保障功能拋到九宵雲外去了。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情有獨鍾,再往下就是帶點儲蓄功能的教育險、養老險,而對健康型保險和壽險、意外險卻很少關注。
人生三大風險:意外、疾病和養老,最難預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險的保障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這兩類保險上。但是很多人感覺這兩種保險的保費很多時候是一去不返,或者回來得很少,算不上是投資,或者說“很不劃算”,所以最具保障意義的保險一直以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科學的保險規劃,應該先從意外、健康險做起,有了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再去考慮其它的險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任何的商業保險,買保險一般應按下面的順序:
意外(壽險)→健康險(含重大疾病、醫療險)→教育險→養老險→分紅→投連→萬能
我們現在時興講理財,理財實際上分三步,第一步就是做好風險的轉移,即保險保障,這是一個根基。做好了保險保障之後才去做其它的消費安排和投資理財,沒有保險保障的投資如同空中樓閣,經不起風吹雨打。所以在險種的選擇上,先意外、健康,再教育、養老等其它險,才是科學的理財。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三:從險種上來說,先意外,再健康、教育、養老其它可選險種!
先保險在買房
“我現在要攢錢買房,等我買了房、車以後再買保險。”這是很多30歲左右還沒有房的一族對保險代理人常說的一句話,類似的說法還有“我現在沒有閑錢買保險”,在他們看來,保險是有錢人消費的。
而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保險並不是要等到你的生活達到小康甚至更好以後才需要的,保險是轉移風險的一種很好的手段,而風險並不是在你生活好了以後才出現。
如今,房、車、保險已成為新時代我們生活的“三大件”,這其中又數保險最重要,科學地理財,保險是應該在房車之前買的,人所共知,車不上保險不能上路,那為什麼買房之前要買保險呢?
如果在貸款買房後還沒有保險,是一件很不科學、很危險的事。相信現在很多剛買房一族已經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在買房之前過的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在買房後壓力陡顯。為什麼?20年的房貸,意味著這二十年期間你的工作不能中斷,一旦由於意外、疾病中斷、工作中斷了收入,你的壓力將會更大。而誰也不能保證你在二十年期間不生病、不出任何意外。如果出現大的人身意外,比如身故或殘疾,收入永遠地中斷,那時如果沒有其它的辦法房子是要被收回的,那時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你的家庭。
一般來說,你將要還多少的房貸,在還貸期間內你就要有多少的壽險。比如你的房貸是30萬,那麼你需要至少30萬元的定期或終身壽險,以此來防範還貸期間的人身風險。如果同時能買上健康險將健康保障做好就更好了。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四:買房之前一定要先買保險,保護的是你也是你的家庭!
年輕也要買保險
根據對各大城市已購買保險者的統計顯示,目前買保險的人群主要為30-45歲年齡段的,他們或給自己,或給家庭成員購買保險。而20-3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包括還未獨立的在校大學生和已經走出社會工作時間不長的畢業生,他們選擇保險的則很少。他們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會得什麼病,而感覺意外又離自己很遙遠,其它的險如養老等等離自己就更遠了,所以不需要保險。
可是重大疾病已越來越年輕化。20多年前,當我們聽說身邊有誰得了癌症時都會無比地驚訝,可是現在要是聽說一個2歲的孩子得了惡性腫瘤,你一定不會太驚奇,如今空氣污染、食品污染、環境污染、學生壓力太大等等眾多的原因已成重大疾病年輕化的誘因。身處於這樣的環境,我們在做好防範、保健的基礎上,還要做好萬一的打算,你不要期望到哪一天所有的天空都藍了,所有的食品都安全了,生活沒有壓力了,你要做的一個准備就是萬一罹患大病醫葯費從哪裡來?
風險好像總是那麼無情。可是如果等風險到來時再想起保險已經晚了,保險是未雨綢繆的一種科學規劃。
作為年輕人或者他們的父母,應該及早地樹立起這種風險意識,綜合起來,年輕人有這樣幾條理由要買保險:
1、意外。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擔負著贍養父母的責任。
2、疾病。重大疾病險能化解關鍵時的大額醫療費風險。
3、科學規劃。可以預見,將來沒有保險寸步難行。那麼既然將來要上保險,不如現在上保險,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包括有收入和無收入的年輕人)。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保費增長,年輕時買保險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