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箍筋怎麼配筋
1、當樓板跨度較小時,樓板配筋受鋼筋直徑、最小間距制約,樓板鋼筋採用HRB400鋼筋不能充分發揮強度,宜採用HPB300鋼筋;
2、當樓板跨度較大或跨厚比較大時,樓板配筋主要受承載力控制,與HPB300相比,HRB400鋼筋最小配筋率常數限值由0.20減小到0.15,且強度高,當釆用HRB400鋼筋可比採用HPB300鋼筋節約鋼筋20%左右。
綜合考慮結構安全、剛度以及配筋經濟等因素,新《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對現繞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規定:鋼筋混凝土單向板不大於30,雙向板不大於40;無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於35,無梁支承的無柱帽板不大於30。預應力板可適當增加;當板的荷載、跨度較大時宜適當減小。
箍筋加密區
1、柱箍筋加密范圍是:
底層柱(底層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頂面或無地下室情況的基礎頂面)的柱根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於該層柱凈高的1/3,以後的加密區范圍是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的直徑)、樓層柱凈高的1/6,及500mm三者數值中的最大者為加密范圍。
2、梁箍筋加密范圍:
加密范圍從柱邊開始,一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2倍的梁高,二、三、四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1.5倍的梁高,而且加密區間總長均要滿足大於500mm,如果不滿足大於500mm,按500mm長度進行加密。
『貳』 如何配置梁內的箍筋數量
假如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135度彎鉤,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箍筋公式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8d+23.8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彎鉤=23.8d=142.8(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
=2*(212+462)+142.8=1490.8(mm)
≈1491(mm)(抗震箍)
假如
加密區1米
非加密區4米
φ6@100/200
的箍筋
如何算量
解:箍筋根數公式=(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箍筋根數=(1000mm/100mm+1)×2+(4000m/200-1)+1=42個
『叄』 如何設置構造鋼筋
設置方法:
一般設計圖紙中構造柱配筋為4根三級或二級12的鋼筋,一級8間距200mm箍筋。對於填充牆當牆長大於5m時可在牆中設置構造柱,也可以沿門窗洞口設置。
構造鋼筋圖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照構造需要設置的鋼筋,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布作用。
『肆』 構造柱的箍筋要怎麼配
構造柱最小截面可採用 240mm×180mm,縱向鋼筋宜採用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適當加密;7度時超過六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4φ14,箍筋間距不應大於200mm。
框架結構或框剪結構的二次結構構造柱應該按照設計要求要求預留鋼筋。預留的方法就是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的位置預留,設計要求規格的插筋就可以了;
插筋埋人一次結構混凝土中的長度要滿足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外露長度要滿足構造柱鋼筋綁扎搭接長度要求;要求構造柱鋼筋需要錯開搭接接頭就按錯開搭接接頭的長度插筋。
(4)如何按構造配置梁箍筋擴展閱讀:
例一: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例二:抗震結構中箍筋長度的計算:設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護層厚度c,箍筋直徑d,鋼筋按外皮計算,彎鉤為135°,那麼。
箍筋長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難理解,讀者只要畫出草圖就可以分析出來,箍筋計算的關鍵是彎鉤及彎鉤平直段應該取多長才合適的問題。
『伍』 農村自己家建的房子圈樑、框架梁,配筋怎麼配最合適
想蓋房子,卻不知道怎麼辦,尤其是聽到那些「專業術語」,就更難了。磚混結構,箍筋直徑6-8mm,承重桿直徑16-18mm,有挑梁(陽台)的承重桿直徑22-25mm;張弦梁的應力桿直徑為12-14毫米。框架結構,所有箍筋均為8mm水平;應使用更多類型的鋼筋。正負0以下,張弦梁採用16mm二次,正負0以上,柱14-16mm二次,梁18-22mm二次,樓板12mm二次,剪力牆14-16mm二次,屋面10mm二次,陽台22-25mm二次。對於農村框架結構的自建房,框架梁的配筋率應大於2%,不大於2.5%,在此范圍內稱為合適的配筋梁。
農民省錢不容易,物盡其用就好。圈12或圈14完全可以滿足自建房的要求。外壁三個,內壁兩個,可以用6個圓形加強套每隔20cm扎牢。四角連接不可馬虎,最好彎曲90度左右,相互搭接牢固,長度20-30cm。其他部位的鋼筋搭接好,為了牢固,原則上不能低於70厘米,用頭時,最好錯開。我們相信,在科學的基礎上,也要看祖先的智慧。所以,根據你的傳統文化和實踐經驗,我們要靈活運用,把房子蓋牢,踏實生活,美觀實用。
『陸』 鋼筋混凝土梁的配筋怎麼配
梁中一般配製下面幾種鋼筋: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鋼筋、縱向構造鋼筋。
1.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一般不得少於兩根(當梁寬小於100mm時,可為一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於或等於C25時,保護層厚度為25mm。
2.箍筋
箍筋主要是承擔剪力的,直徑不小於6mm,箍筋直徑尚應不小於d/4(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大直徑)。
3.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稱彎起角)一般是45°;當梁高h>800mm時,彎起角為60°。
4.架立鋼筋
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並平行縱向受拉鋼筋,承擔因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產生的應力。
5.縱向構造鋼筋
當梁較高(hw≥450mm)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柒』 箍筋按構造要求配筋怎麼配
非抗震梁、柱的構造要求配箍,是條文直接規定箍筋直徑及間距的,見GB50010-2010;
抗震框架梁 其抗震構造要求配箍直接規定按抗震等級不同的加密區箍筋直徑及間距的.
見GB50011-2010.
抗震框架柱的抗震構造要求配箍是條文表裡按抗震等級、箍筋形式、柱軸壓比對加密區有不同的
配箍特徵值λv,按公式算出體積配箍率,再計算出來配直徑、間距的,非加密區不得少於一
半。見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捌』 框架梁的箍筋如何配置《規范》有何要求
按承載力計算不需要箍筋的梁,當截面高度大於300mm時,應沿梁全長設置構造箍筋;當截面高度h=150mm~300mm時,可僅在構件端部l0/4范圍內設置構造箍筋,l0為跨度。
但當在構件中部l0/2范圍內有集中荷載作用時,則應沿梁全長設置箍筋。當截面高度小於150mm時,可以不設置箍筋。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矩形箍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
——外包長度=h-2c;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箍筋
『玖』 主梁、次梁相交處,箍筋怎樣配置
從理論上講,當次梁寬度小於主梁箍筋肢距寬度的時候,只是在次梁便按照構造和計算配置相應的加強箍筋.當次梁寬度超過主梁箍筋肢距寬度時,主梁的箍筋應該正常配置,且在次梁便按照構造和計算配置相應的加強箍筋.
但一般當次梁在300寬以下時,都不在主梁內設置箍筋.只是在次梁外面設計加強和構造的加強箍筋.
『拾』 結構設計:梁中箍筋有哪些配置規定
按承載力計算不需要箍筋的梁,當截面高度大於300mm時,應沿梁全長設置構造箍筋;當截面高度h=150mm~300mm時,可僅在構件端部l0/4范圍內設置構造箍筋,l0為跨度。但當在構件中部l0/2范圍內有集中荷載作用時,則應沿梁全長設置箍筋。當截面高度小於150mm時,可以不設置箍筋。
截面高度大於800mm的梁,箍筋直徑不宜小於8mm;對截面高度不大於800mm的梁,不宜小於6mm。梁中配有計算需要的縱向受壓鋼筋時,箍筋直徑尚不應小於d/4,d為受壓鋼筋最大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