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伺服器怎麼做RAID
1、首先伺服器開機,出現下圖界面按F10。
組成部分:
RAID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磁碟陣列作為獨立系統在主機外直連或通過網路與主機相連。磁碟陣列有多個埠可以被不同主機或不同埠連接。一個主機連接陣列的不同埠可提升傳輸速度。
『貳』 五盤位NAS如何搭配硬碟
3個 3.5 吋盤位,配置 RAID10。剩下的兩個 2.5 吋盤位配置長壽命 SSD 用作 I/O cache。
配置注意事項:
一不要用RAID,你這種輕量化應用單盤性能足夠,考慮安全性,對重要資料異盤備份即可,這樣可以大幅降低硬碟負載和費用開支;
二不要追求全部插滿,有多少資料上多少硬碟,盤位資源是寶貴的,留下空盤位,可以在未來通過加大容量硬碟擴容;
三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但硬碟也不能太小,建議2T起,但不能太大,弄個十多T的盤,出了問題很頭疼;
四不要找事加SSD加速,如果你不不以此作為影音編輯等儲存用的話。況且我估計你的區域網不大可能是萬兆級的,千兆級單盤機械硬碟就能跑滿。
『叄』 如何搭建配置raid10磁碟陣列求教程
raid10的創建過程:
RAID 10 可以被稱為1 + 0或0 +1。它將做鏡像+條帶兩個工作。在 RAID 10 中首先做鏡像然後做條帶。
在 RAID 01 上首先做條帶,然後做鏡像。RAID 10 比 01 好。
1. 先做兩個raid1 . 分別為md1 和md11.
2. 再用這兩個raid1,做成開一個raid0. 即OK!
參考以下步驟:
1. 添加4塊一樣大小的硬碟並查看。 ls /dev/sd* | grep sd[b-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2. 給四塊硬碟分區,每一塊都給出全部的空間。
fdisk /dev/sdb -t fd w
fdisk /dev/sdc -t fd w
fdisk /dev/sdd -t fd w
fdisk /dev/sde -t fd w
3. 創建兩個raid1。
mdadm -C -v /dev/md1 -l 1 -n 2 /dev/sd[b-c]1
mdadm -C -v /dev/md11 -l 1 -n 2 /dev/sd[d-e]1
4. 創建raid0
mdadm -C -v /dev/md10 -l 0 -n 2 /dev/md1 /dev/md11
5. 查看raid0的狀態。
cat /proc/mdstat .
6. 格式化 掛載
mkfs -t xfs -f /dev/md10
創建掛載點: /raid10
掛載: /dev/md10 /raid10
檢測掛載是否成功。 df -h | grep /raid10
7, 設置開機自動掛載:
umount /raid10
在/etc/fstab 最後添加這樣一行:
/dev/md10 /raid10 xfs defaults 0 0
mount -av
8. 生成配置文件。
mdadm -Dsv >/etc/mdadm.conf
『肆』 家用NAS中使用哪一種硬體RAID方案比較好
你就買兩塊硬碟要麼raid0要麼raid1。沒得選啊。
如果你的數據不重要就raid0,重要就raid1。
我建議是不要組raid了,游戲電影等不重要的數據放在一個盤,視頻照片等重要數據放在另外一個盤。此外對重要數據在其他機器或者移動硬碟上也做備份。
至於性能,紅盤本身性能不差,先不考慮寬頻傳輸速率,因為根本達不到硬碟或者內網速率。
千兆有線內網的理論傳輸速率是100M/S,實際速率理想狀況時大約只能達到60M-70M。這個和硬碟穩定傳輸速率接近。無線千兆網肯定達不到硬碟傳輸速率。
所以家庭NAS使用raid個人認為意義不大。
『伍』 NAS如何做Raid1
在硬碟管理處有RAID的選項,選擇RAID1就行
『陸』 nas可以raid0
題主想問的是nas可以raid0嗎?可以。有兩個或更多磁碟時,可以選擇RAID0。此模式支持使用所有磁碟容量,但無任何磁碟故障保護能力。RAID0的讀/寫性能最佳,但通常不建議使用。使用此配置時,應制定適當的數據備份計劃。
『柒』 我的鐵威馬NAS組的是RAID 1,我想更為單盤或JBOD,要怎麼操作
如果你希望將鐵威馬NAS中的RAID 1變更為單盤或者JBOD,你可以參照以下操作。
1. 備份硬碟中的數據,因為改變陣列模式硬碟中的數據會被清除;
2. 刪除卷;
3. 刪除存儲池;
4. 創建存儲池,模式選擇單盤或JBOD;
5. 在新創建的存儲池上創建卷;
6. 完成;
『捌』 我的鐵威馬NAS一定得配置RAID 嗎
不需要的。鐵威馬NAS中你可以把硬碟配置成Single Disk或者JBOD模式。
『玖』 玩NAS太累,入手奧睿科五盤位硬碟櫃一步到位:7種RAID+80TB
對不少有一定資歷的DIY玩家來說,隨著電腦不斷升級,手裡也積攢了不少SATA介面的3.5寸機械硬碟。加上現在也處於數據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手機、電腦、相機、攝像機都存儲了不少精彩的照片、視頻、音樂、 游戲 、文件等資料,由於手機或電腦內部存儲空間有限,時間長了會造成存儲吃緊,這時你需要更大的存儲介質來存放這些珍貴的數據。對雲盤來說,雖然方便,但也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不少朋友使用NAS或者硬碟櫃來存儲資料。
關於NAS的文章,網上已經有不少,而我手裡有好幾塊閑置的老SATA介面機械硬碟,裝NAS有點大材小用,因此入手了一款奧睿科9558RU3 5盤位外置3.5寸硬碟陣列櫃(為了閱讀方便以下簡稱:奧睿科9558RU3),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使用體驗。
首先從外觀上來說,奧睿科9558RU3有黑色和銀色兩種外殼,我這款是黑色款。產品尺寸264x146x199.5mm,整體重量大概4.1Kg,外殼採用鋁合金材質輔以磨砂處理,視覺和手感十分不錯,擺在桌面上也有高級感。
正面是五盤位硬碟槽,每個硬碟槽在旁邊都有數字編號,同時也有一枚LED狀態燈便於用戶知曉當前工作狀態,整體無異味無毛刺,邊緣過度圓潤,視覺方面還是不錯的。同時硬碟槽也設計了規整的散熱孔,配合後面的風扇,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風道,保證長時間穩定使用。
附件方面,除了硬碟櫃本體外,還有一本說明書、100-240V電源線、數據線、保修卡、2把鑰匙。
鑰匙有一定的防盜作用,不過擱在家裡使用,也不必擔心硬碟被盜。如果你一時找不到鑰匙,也可以使用六角螺絲刀來開倉。
鎖體部分採用了金屬材質,開鎖手感略緊,可以保證長久的使用壽命。打開蓋子後,可以看到蓋子內部的貼紙貼著插入硬碟的方向,這點還是蠻細心的。
內部的SATA的插槽做工規整,硬碟彈出設計可以在打開蓋子時,自動把插槽裡面的硬碟頂出來,對於常規厚盤來說沒問題,薄盤的話就需要用手摳出來了,不過操作也沒什麼難度。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奧睿科9558RU3僅支持3.5英寸硬碟,若是你使用筆記本硬碟,則需要購買官方的轉換支架。
底部是產品信息銘牌和四枚防滑硅膠墊,可以保證奧睿科9558RU3在光滑的桌面上不晃動。
奧睿科9558RU3的後部是12cm靜音風扇,這個風扇運行時噪音不到40分貝,總體來說還是很安靜的,夜深人靜時也不會吵到家人休息。
下部分集成了電源介面、電源開關、RAID模式切換鍵、SET鍵和USB3.0介面,奧睿科9558RU3集成了其中RAID模式:RAID0、RAID1、RAID3、RAID5、RAID10、BIG、Normal,涵蓋了大家數據備份的所有模式,同時在說明書和貼紙上也標識了對應RAID模式的撥鈕順序,用戶通過4個RAID模式撥鈕,能夠實現不同RAID模式切換。
說完了外觀介紹,下來拆機給大家看看內部結構,使用螺絲刀擰下後部所有螺絲後,即可拆出外殼。
大家可以看到硬碟架採用了全金屬結構,在抗震和穩定性方面表現不錯。硬碟架後部則是電源部分,電源支持100V-240V寬電壓,150W反激PFC雙路電源輸出,能夠持續穩定為主板和SATA介面電源供電。數據傳輸介面沒有採用流行的TYPE-C介面,而是採用了更為成熟穩定的USB3.0 TYPE-B介面,傳輸速度速度理論上可以達到5 Gbps,因此不會成為瓶頸,畢竟硬碟櫃在使用方面穩定性還是第一位的。
硬碟彈出結構特寫:
奧睿科9558RU3的電路板採用了常見的移動硬碟盒主控晶元:JMS567。
據相關資料顯示,JMS567由JMicron智微 科技 出品,屬於一款高性能低功耗USB 3.0--SATA 3.0轉換器,能夠實現理論最大5.0Gbps的傳輸速度,當然這枚晶元不支持TYPE-C,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奧睿科9558RU3沒有採用TYPE-C介面了。
JMS567後方還有一顆JMB394晶元,屬於磁碟陣列控制晶元。JMB394硬體支持SSD、HDD、RAID,支持RAID0、RAID1、RAID3、RAID5、RAID1+0等常見的磁碟陣列模式,最大支持5盤位的陣列,同時奧睿科9558RU3還支持UASP加速模式,能夠讓數據傳輸更快。
從拆解圖也可以看到奧睿科9558RU3後期維護清灰也沒什麼難度,小白用戶也能輕松搞定。
外殼我用秤稱了一下,凈重約1.73Kg,著實不輕了,不含硬碟4.1Kg的總重量滿載5塊HDD也不會晃動和松動,更利於硬碟櫃長時間穩定運行。
奧睿科9558RU3採用了五盤位設計,可以同時放進五塊硬碟,單盤最大支持16TB,最多可以擁有80TB的容量,這對 游戲 玩家、影像創作者等專業用戶和家庭用戶來說,這么大的容量也足夠存放很多數據了。假設你每年有10多TB的數據產生量,裝滿80TB的容量也足夠使用六七年了。
我現在手裡有四塊HDD,西數一塊厚盤,剩餘都是希捷薄盤,容量最大500GB,最少150GB,這些硬碟都是以前玩剩下的,由於最近西安疫情的原因,不方便購買大容量硬碟,下來就搭配它們和大家說說使用體驗。
關於RAID磁碟陣列,網上有很多相關教程和操作,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RAID方式。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組RAID的時候最好使用空白盤,因為任何陣列都會格式化硬碟,所以使用舊硬碟有數據的話,記得千萬要備份好重要資料,不然哭都來不及。
格式化硬碟後,奧睿科9558RU3識別出了這四塊硬碟,先使用Normal模式(Normal模式就是把所有硬碟當作外接硬碟使用,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大號的硬碟盒。這個模式沒有速度加成,也沒有數據恢復功能)配合CrystalDiskMark測試一塊500GB硬碟的速度,可以看到讀寫均為138MB/s,作為以前的老硬碟,這樣的速度也在情理之中。當然現在的大容量機械硬碟速度可以達到190+MB/s,因此入手奧睿科9558RU3的朋友,最好購買10TB以上的硬碟,這樣可以最大化利用硬碟容量。畢竟一個10TB比五個2TB省空間。
傳輸文件速度140MB/s。
組RAID可以利用後面的RAID按鍵,也可以使用ORICO HW RAID Manager進行設置。用戶可以自行去奧睿科官網下載,下載安裝完畢後,就可以使用軟體對硬碟進行查看容量和狀態,組RAID等操作了,十分方便。
高級設置的選項也很豐富,用戶可以設置電子郵件通知和事件、建立/刪除RAID組、升級產品固件、對RAID組進行設定等。
下來組成RAID 0模式,而RAID0模式則是為了性能而生,正常情況下讀寫速度會翻倍,從100MB/s提升到200MB/s的標准,但是因為Normal下西數紅盤的讀寫速度已經接近200MB/s,受制於帶寬限制,所以性能提升大概在10%左右,實際拷貝文件速度也會維持在210MB/s左右。
RAID 0組成後,容量為595GB,作為性能模式,可見讀寫速度都翻倍了,讀速243MB/s,寫速231MB/s,拷貝文件速度接近200MB/s,相比Normal模式,RAID 0模式對讀寫速度的提升很大。
下來建立一個RAID 5,簡單來說,RAID 5也是現在安全性和磁碟容量使用率最均衡的磁碟陣列模式了,哪怕有1塊硬碟產生故障也不會影響整體數據安全,同時傳輸速度有保證,而且(N-1)/N的硬碟使用率大家也可以接受。
RAID 5模式下,讀速215MB/s,寫速216MB/s,讀寫速度均衡,拷貝文件速度也很穩定,維持在193MB/s。日常使用基本感覺不到震動和噪音,功耗基本也就10來多W,總體來說還是很省電的。
奧睿科9558RU3的5硬碟槽最大支持80TB容量擴展,適用面比較廣泛,大家也看到它採用了免工具安裝硬碟的方式,使用簡單快捷,而且倉門加鎖後也能保證硬碟安全。軟硬兩種方式支持多種常用RAID模式,把原本高深的RAID簡單化,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
相比NAS的復雜設置,硬碟櫃投資和上手難度更低,如果想遠程訪問數據,也可以將奧睿科9558RU3硬碟櫃連接到帶USB的智能路由器上做個簡易NAS。配合智能插座,用戶可以在不需要讀取數據的時候,在路由器上彈出硬碟後遠程關閉電源,節省能源。
如果要說點不足的話,就是奧睿科9558RU3如果能夠兼容2.5寸硬碟,用起來也會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