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管發酵法
大腸埃希氏菌多管發酵法 (multiple tube fermentaion technique for escherichia coli) 是指多管發酵法總大腸菌群陽性,在含有熒光底物的培養基上44.5℃培養24h 產生 β-葡萄糖醛酶 (β-glucuronidase) ,分解熒光底物釋放出熒光產物,使培養基在紫外光下產生特徵性熒光的細菌,以此來檢測水中大腸埃希氏菌的方法。
裝置
紫外光燈 6W、波長 366nm 的紫外燈,用於觀測熒光反應。
培養箱 (36 ±1) ℃。
平皿 直徑為 9cm。
試管。
分度吸管 1mL,10mL。
錐形瓶。
小倒管。
金屬接種環。
冰箱 0~4℃。
培養基與試劑
EC-MUG 培養基
成分: 胰蛋白腖 20.0g、乳糖5.0g、3 號膽鹽或混合膽鹽1.5g、磷酸氫二鉀4.0g、磷酸二氫鉀 1.5g、氯化鈉 5.0g、4-甲基傘形酮-β-D 葡萄糖醛酸苷 (MUG) 0.05g。
製法: 將乾燥成分加入水中,充分混勻,加熱溶解,在 366nm 紫外光下檢查無自發熒光後分裝於試管中,68.95kPa (115℃) 高壓滅菌 20min,最終 pH 為 6.9 ±0.2。
檢驗步驟
1) 接種。將總大腸菌群多管發酵法初發酵產酸或產氣的管進行大腸埃希氏菌檢測。用燒灼滅菌的金屬接種環或無菌棉簽將上述試管中液體接種到 EC-MUG 管中。
2) 培養。將已接種的 EC-MUG 管在培養箱或恆溫水浴中 (44.5 ± 0.5) ℃ 培養 (24 ±2) h。如使用恆溫水浴,在接種後 30min 內進行培養,使水浴的液面超過 EC-MUG 管的液面。
結果觀察與報告
將培養後的 EC-MUG 管在暗處用波長為 366nm 功率為 6W 的紫外光燈照射,如果有藍色熒光產生則表示水樣中含有埃希氏菌。
計算 EC-MUG 陽性管數,查對應的最可能數 (MPN) 表得出大腸埃希菌的最可能數,結果以 MPN/100mL 報告。
『貳』 什麼是EC培養基
EC E.Coli
用於糞大腸菌群、大腸桿菌的測定
成份:
胰蛋白腖或示腖 20.0g
乳糖 5.0g
膽鹽混合物或3號膽鹽 1.5g
磷酸氫二鉀(K2HPO4·3H2O) 4.0g
磷酸二氫鉀(KH2PO4) 1.5g
氯化鈉(NaCl) 5.0g
蒸餾水 1000mL
製法:
將上述成份加熱溶解,分裝於內裝倒管的試管中,同上滅菌後pH值應為6.9。此培養基用前不宜置入冰箱,以防檢測時出現假陽性。
『叄』 MUG培養基是什麼啊
MMO-MUG培養基主要用於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的同時檢測。目前我國對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進行衛生學評價,檢測的指標為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或糞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以這些指標作為糞便污染的指示菌。固定底物技術酶底物法是比較快速簡便的檢測方法,該方法使用的培養基為MMO-MUG培養基。
一、原理:固定底物技術酶底物法採用大腸菌群細菌能產生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分解ONPG使培養液呈黃色,以及大腸埃希氏菌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解MUG使培養液在波長366nm紫外光下產生熒光的原理,來判斷水樣中是否含有大腸菌群及大腸埃希氏菌。
二、方法步驟:1、定性試驗。2、10管法。3、51孔定量盤法。
三、結果: 若水樣顏色變成黃色,則表示該水樣含有總大腸菌群。若培養液在波長366nm紫外光下產生熒光,則表示該水樣含有大腸埃希氏菌。
四、注意事項及影響試驗結果的一些因素:
1、如果樣品有背景顏色,請做一個空白實驗,與結果相比。
2、檢測所需水樣為100mL。若水樣污染嚴重,可對水樣進行稀釋。如果樣品被稀釋,則在讀取MPN表時乘以相應的稀釋倍數。
3、使用不含緩沖液的水,不含氧化劑的水進行樣品稀釋。
4、 如果樣品中含有過多的氯,則在加入MMO-MUG培養基時會顯藍光,此時樣品應被終止檢測。
『肆』 MUG營養瓊脂培養基
測定生活飲用水大腸埃希氏菌,所使用的培養基實際上是不加瓊脂的,名稱是EC-MUG培養基。
大腸埃希氏桿菌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於4-甲基傘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簡稱MUG)的β糖醛酸苷鍵,使其水解,釋放的4-甲基傘形酮在366nm紫外燈下產生藍白色熒光。
『伍』 MUG是一種培養基嗎
MUG即4-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簡稱MUG)
MUG-蛋白腖培養基簡稱MUG培養基,配方如下:
腖 10.0g 磷酸二氫鉀(無水) 0.9g
硫酸錳 0.5mg 磷酸氫二鈉(無水) 6.2g
硫酸鋅 0.5mg 亞硫酸鈉 40mg
硫酸鎂 0.1g 去氧膽酸鈉 1.0g
氯化鈉 5.0g MUG 75mg
氯化鈣 50mg 水 1000ml
除 MUG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溫溶解,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3±0.1,加入MUG,溶解,每管分裝5ml,滅菌。
MUG培養基主要用於檢驗大腸埃希菌,實驗證明:96%的大腸埃希菌含β-葡糖苷酸酶(GUD),約10%的沙門菌屬一些菌種也含有此酶。MUG被GUD水解,產生熒光,由於熒光反應的敏感度較顏色反應強千萬倍,易於觀察,沒有主觀性,因而用MUG鑒定大腸埃希菌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食品、飲品、污水等的檢測。
用4-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MUG)和靛基質試驗檢查大腸埃希菌的檢驗步驟為:增菌培養後,轉種MUG-蛋白腖培養基中培養,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從混合菌中分離單個菌,如MUG、Indole試驗為陽性或陰性即可報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