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這6大方面都是的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如下:
1、數據定義。DBMS提供數據定義語言DDL,供用戶定義資料庫的三級模式結構、兩級映像以及完整性約束和保密限制等約束。
2、數據操作。DBMS提供數據操作語言DML,供用戶實現對數據的追加、刪除、更新、查詢等操作。
3、資料庫的運行管理。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運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戶環境下的並發控制、安全性檢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檢查和執行、運行日誌的組織管理、事務的管理和自動恢復。
4、數據組織,存儲與管理。DBMS要分類組織、存儲和管理各種數據,包括數據字典、用戶數據、存取路徑等,需確定以何種文件結構和存取方式在存儲級上組織這些數據。
5、資料庫的保護。資料庫中的數據是信息社會的戰略資源,所以數據的保護至關重要。
6、資料庫的維護。這一部分包括資料庫的數據載入、轉換、轉儲、資料庫的重組合重構以及性能監控等功能。
『貳』 職場必備技能,話題資料庫有哪些
其實簡單來說,人際互動能力就是「你能否交到朋友」以及「是否聊得起來」。進入職場幾年後,或許你愈來愈有感觸,好像讓互動順暢得多費點心力才行。若轉換工作到新環境,更可能不知如何與同事聊天,開啟話題並建立關系。
你知道愈多信息,愈能在聊天中信手拈來,話題不斷。但記得要用對方也有興趣的主題,才能創造或延續對話,以免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的獨角戲。
臨場硬掰很難順暢延續(因為不是實際發生過),扯謊更是沒有必要。參加活動聚會、社團社群、學習進修,都是讓你擴充話題資料庫的方法。勇於踏出舒適圈冒險、接觸新鮮人事物,以實際行動來獲取經驗吧!「靠聊天拉近關系」的關鍵不是背罐頭話梗或網路笑話,你親身的獨特經驗,將是最有效的工具!
『叄』 資料庫的功能
相山地區地學空間資料庫為矢量、柵格一體化資料庫,能實現大量空間信息的管理、更新、查詢、提取、顯示、分析、評價。
2.4.1 數據管理和更新
在對各種圖件、數據分類的基礎上,使各種數據建立在統一的坐標系統環境中,實現對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分層管理,地圖數據的存儲與檢索非常靈活。對於各種新獲得的地學數據,能夠實時地添加到資料庫中,實現對資料庫的更新。
2.4.2 數據查詢和信息提取
用戶根據需要可選擇經緯查詢、日期查詢、標識查詢和條件查詢等不同方式進行操作。圖幅檢索提供了空間條件檢索、庫類檢索、圖形屬性檢索以及綜合條件檢索,用戶可將所需要的分層、分類存放的圖形及屬性數據,按不同的層號或類別從圖庫中提取出來,也可以通過指定相應的圖幅,合並生成新的圖件從圖庫中提取出來。
2.4.3 多源數據的疊合 (復合) 、融合和可視化
由於採用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並存的結構,兩種數據結構的信息可以有效、方便地互相轉換和准確套合,即資料庫中的基礎地理、地質、航放、重磁、遙感等數據或圖層,可進行各種專題圖件的疊合 (復合) 、融合和可視化。
2.4.4 三維影像地質圖製作
利用數字地質圖、遙感影像圖和數字地形圖等可以通過計算機處理製作三維影像地質圖,可以從三維的角度再現相山地區地質環境及其特徵,有利於我們從立體角度直觀、形象地理解地質數據,更深入地挖掘地質信息的內涵。
2.4.5 鈾資源潛力的分析、評價和預測
提取各種數據進行組合,分析其相互關系,實現對成礦條件和保礦條件的分析評價,比如通過區分相山地區的成礦構造和新構造,研究它們對相山地區鈾資源勘查的意義,從而達到對鈾資源遠景預測的目的。
『肆』 簡述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
按功能劃分,資料庫管理系統大致可分為6個部分:
1、模式翻譯:提供數據定義語言。用它書寫的資料庫模式被翻譯為內部表示。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完整性約束和物理儲存結構保存在內部的數據字典中。資料庫的各種數據操作(如查找、修改、插入和刪除等)和資料庫的維護管理都是以資料庫模式為依據的。
2、應用程序的編譯:把包含著訪問資料庫語句的應用程序,編譯成在dbms支持下可運行的目標程序。
3、互動式查詢:提供易使用的互動式查詢語言,如SQL.DBMS負責執行查詢命令,並將查詢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4、數據的組織與存取:提供數據在外圍儲存設備上的物理組織與存取方法。
5、事務運行管理:提供事務運行管理及運行日誌,事務運行的安全性監控和數據完整性檢查,事務的並發控制及系統恢復等功能。
6、資料庫的維護:為資料庫管理員提供軟體支持,包括數據安全控制、完整性保障、資料庫備份、資料庫重組以及性能監控等維護工具。
(4)話題功能資料庫擴展閱讀:
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進行數據信息的長期存儲和管理。而這一特點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術人員在增強信息存管率時應當對用戶的身份進行細致識別,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最終減少惡意訪問、黑客攻擊等問題,真正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
在計算機網路應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信息丟失、系統崩潰等現象,致使數據信息損壞,無法正常調用。
而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就是數據的集合存儲,在這一存儲的過程中,管理系統會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數據存儲,並建立較為復雜的數據結構關系。這樣既能實現數據的單獨處理,也能實現數據結合的使用、處理,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數據恢復。
『伍』 資料庫都有什麼功能
在大學的計算機教科書中,資料庫是被這樣解釋的:資料庫是計算機應用系統中的一種專門管理數據資源的系統。數據有多種形式,如文字、數碼、符號、圖形、圖像以及聲音等。數據是所有計算機系統所要處理的對象。人們所熟知的一種處理辦法是製作文件,即將處理過程編成程序文件,將所涉及的數據按程序要求組織成數據文件,用程序文件來調用。數據文件與程序文件保持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在計算機應用迅速發展的情況下,這種文件式方法便顯出不足。比如,它使得數據通用性差,不便於移植,在不同文件中存儲大量重復信息、浪費存儲空間、更新不便等。
『陸』 資料庫系統的功能
1?數據獨立性也就是數據能獨立於應用程序之外,我們修正數據不需修改相應的應用程序,這也是資料庫系統的一個重要目標。
2?數據安全性能防止無關人員得到他不應該知道的數據,這是由用戶自己負責的。
3?數據完整性指數據的正確性、客觀性和真實性。因為破壞數據完整性的因素很多,所以應盡可能減少這類情況的發生。
4?數據一致性指同一事物的數據,不管出現在何時何處都是一致的。
5?數據共享是資料庫系統的主要功能特色之一。它指多個應用程序可以使用同一數據文件;多個用戶可存取同一數據;可為社會開放,成為社會的一種信息資源。
6?控制冗餘它對於節省空間和減少開銷及防止數據不一致有重要的作用。
7?集中管理指不僅對文件的結構、數據的裝入和文件的各種操作要集中管理,而且對文件的內容、數據的類型、長度、大小等都要檢查。
8?並發控制因資料庫系統實現了多個用戶共享數據,所以就可能在同一時刻多個用戶要存取數據,這時就需要對這種並發操作施行控制。
9?故障恢復當資料庫系統運行時出現故障,如何盡快將它恢復正常,就是數據系統的故障恢復功能。
『柒』 談談與資料庫設計步驟相關的話題( 1 ) 同學們已學習完「項目一-需求分析」模
設計一個資料庫需要我們耐心收集和分析數據,仔細理清數據間的關系,消除對資料庫應用不利的隱患等等。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們必須按步驟認真完成。一個資料庫的設計好壞將直接影響將來基於該資料庫的應用。
另外,資料庫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它總是與具體的應用相關的,為具體的應用而建立的。因此在設計資料庫之前我們必須明確應用的目的,在設計資料庫的時候也應時刻考慮用戶需求,資料庫與具體應用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資料庫的設計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確定建立資料庫的目的和收集數據;
建立概念模型;
建立數據模型;
實施與維護資料庫;
1.確定建立資料庫的目的和收集數據
資料庫設計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是確定建立資料庫的目的和收集數據。通常,我們也把確定建立資料庫的目的稱為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務就是通過詳細調查要處理的對象來明確用戶的各種需求。並且通過調查、收集和分析信息,以了解在資料庫中需要存儲哪些數據,要完成什麼樣的數據處理功能。這一過程是資料庫設計的起點,它將直接影響到後面各個階段的設計,並影響到設計結果是否合理和實用。
確定目的之後就需要根據目的收集有用的數據。在著手收集數據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調查用戶的實際需求,然後分析與表達這些需求。調查用戶需求的方法有很多,如查閱記錄、訪談、開調查會、設計調查表請用戶填寫或回答相關問題等。其中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訪談,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設計合理的調查表來與用戶直接交流。通過充分交流,可以了解他們平時是如何使用資料庫的,以及對當前信息的要求,進而設計滿足用戶需求的欄位,並根據設計的欄位收集數據。
2.建立概念模型
確定建立資料庫的目的以及完成數據收集後,就進入資料庫設計過程的第二階段——建立概念模型。這一階段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設計時,一般先根據應用的需求,畫出能反映每個應用需求的E-R圖,其中包括確定實體、屬性和聯系的類型。然後優化初始的E-R圖,消除冗餘和可能存在的矛盾。概念模型是對用戶需求的客觀反映,並不涉及具體的計算機軟、硬體環境。因此,在這一階段中我們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表達出用戶對信息的需求,而不考慮具體實現問題。
3.建立數據模型
完成上一階段後,我們得到了一個與具體計算機軟、硬體無關的概念模型。接著我們就可以著手建立資料庫模型了,這是資料庫設計過程的第三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們要將概念模型中得到的E-R圖轉換成具體的數據模型。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數據模型一般分為層次、網狀、關系和面向對象模型等。目前比較常用的是關系數據模型,我們通常將E-R圖轉換成關系數據模型,實際上就是要將實體、實體的屬性和實體之間的聯系轉換為關系模式。
4.實施與維護資料庫
最後一個階段是實施與維護資料庫。完成數據模型的建立後,我們就必須對欄位進行命名,確定欄位的類型和寬度,並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或資料庫語言創建資料庫結構、輸入數據和運行等,因此資料庫的實施是資料庫設計過程的「最終實現」。如果資料庫運行很成功,則表明資料庫設計任務基本結束,以後的重點就是資料庫的維護工作,包括做好備份工作、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調整、改善資料庫性能等。
資料庫的設計在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設計出合理的資料庫,才能為建立在資料庫上的應用提供方便。不過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從來都不會有真正的結束,因為隨著用戶需求和具體應用的變化和擴大,資料庫的結構也可能會隨之變化。
資料庫基本的功能:
信息瀏覽和查詢;
信息的修改、添加和刪除;
信息的統計、匯總等。
設計資料庫時要注意保留以下內容:
設計文檔、內容操作說明,實例資料庫、幫助及過程性文件(如下載的資源、工作日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