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力資源如何有效配置
組織在進行吸引、留住和激勵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時,不可能面面俱到,投入過多的資源留住所有的人,而應根據人力資源的類別,有針對、分類別地進行;否則,組織花費過多的資源在次要的人力資源身上,只會浪費組織的資源,增加成本費用;同時削弱組織對關鍵人才的吸引力,無法留住關鍵人才,從而最終影響組織的競爭優勢。故此,組織應對內部的人力資源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類別的人力資源制定不定的管理政策,方能進行有效的激勵,盡可能保持和發揮組織的競爭優勢。
根據人力資源所掌握的技能的特性及其對組織的價值,可將組織中的人力資源作出如下分類:
A類:核心類人力資源
特點:掌握稀組織必須的稀缺性的技能,對組織具有高價值。
一個組織中的高層管理人員,關鍵的技術研發人員等,均屬於此類人員。由於掌握特殊的知識和技能,此類人力資源對於保持和提升組織的競爭優勢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對於此類人力資源,組織必須花最大努力去吸引、留住並激發其工作熱情。在具體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組織應在以下方面加以考慮:1、 在日常管理方式中,提供充分的尊重,認可其個性,強調個人參與;強調個人的創新和發揮;2、 在工作設計中,以授權為主,提供足夠的資源以便於其開展工作;3、 在招募中,更為關注內部的培訓和提升;4、 在開發中,主要著重在職培訓,提供人才梯隊及接任計劃;5、 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強調目標的設置及實現;6、 在薪酬政策中,對此類人力資源應實行高薪高福利政策,在薪酬中強調外部公平性,為知識、經驗、資歷付薪;對此類人力資源進行長遠的薪酬激勵。
B類:通用類人力資源
特點:具有直接與核心能力相關的高價值,掌握普通的知識和技能。
組織中的中層管理人員即屬於此類人員。對於此類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組織應在以下方面加以考慮:1、 在工作設計中,應進行清晰的職責定義,並進行適度的授權;2、 在日常作業中,應強調對規章和流程的遵守;強調信息的分享;3、 在績效管理過程中,關注業績的達成;4、 在薪酬設計中,強調外部公平性與內部公平性的統一;
C類:輔助類人力資源
特點:對組織的價值貢獻度低,工作過程中所需的技術或技能要求亦低。
公司中的保安人員、清潔人員等後勤類低端職位即屬於此類。對於此類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組織應在以下方面加以考慮:1、 此類崗位主要以操作性為主,對其日常管理需強調監督;2、 在工作過程中強調遵守紀律,服從流程,要求徹實的執行,而不須過多的自主創新;3、 在此類崗位的工作設計中應進行准確定義,並界定其職責范圍;4、 對此類人力資源進行招聘規劃時,可考慮進行適當的外包;5、 在績效管理中,強調對標準的執行和遵從;6、 在薪酬管理中,根據工作量的多少,考慮按工作時間或工作任務的多少付薪;7、 在培訓設計中,主要關注技能的培訓。
D、獨特類人力資源
特點:與公司的核心價值相關度較低,但其工作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較高。
一般公司內部的網路管理人員,即屬此類。對於此類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組織應在以下方面加以考慮:1、 在工作設計中,應給予充分的授權;2、 強調團隊的合作和協調;3、 在培訓與開發過程中,關注與組織目標的關聯度;4、 在績效管理中,強調對結果的考核;5、 在薪酬管理中,強調以團隊為基礎的激勵方式,為專業知識付薪。
② 怎樣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1)在招聘中
第一,在招聘中,招聘方法的選擇將直接關繫到能否有效地找到適合企業的人才
選擇招聘方法,需要先了解各種方法的特點、內容以及適用范圍。不同的方法有著不同的適用單位和職位對象。在選擇測評方法時,一定要非常熟悉各種招聘方法的內容和適用范圍。這樣才能根據所需選擇合適的招聘方法。
2)在用人過程中
一般說來,管理者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地把人才放到最合適的地方,這就需要公司的管理者在完成招聘的任務後,繼續進行考察。
管理者應該在新員工入職後一個月內密切留意其工作情況,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觀察期。觀察期內,主管應隨時與新員工交流工作心得,
給予工作技能指導,灌輸企業精神和發展願景。一般來說,通過觀察期的了解,我們基本上可以把員工根據其各自的特點進行分類。然後管理者可以針對員工的特點結合工作崗位特性來安排員工的具體工作並對其進行指導。
3)動態優化與配置
通過內、外部招聘手段引進人才進行合理有效配置的同時,還必須通過調配、晉升、降職、輪換、解僱等手段對人力資源進行動態的優化與配置,因為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崗位的任職資格勢必會有新的要求,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該崗位上工作的人,也可能變得不再適合這個工作崗位的要求或其能力已遠遠超出該崗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新進行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對崗位責任、崗位要求及現有人員的知識、技能、能力等進行重新的定位。因此,企業應跟蹤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工作分析文件,各級管理者對崗位與下屬應有全面、正確的了解,這樣才有可能使企業整體的人力資源達到優化配置。
③ 人力資源配置方案
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但是,對於如何實現科學合理的配置,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長期以來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才能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能級對應原則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企業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它們占據著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能級水平。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縱向上處於不同的能級位置。崗位人員的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能級水平與所處的層次和崗位的能級要求相對應。 2.優勢定位原則 人的發展受先天素質的影響,更受後天實踐的制約。後天形成的能力不僅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實踐的環境有關,因此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個性也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其總體的能級水準,同時也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及工作愛好。優勢定位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3.動態調節原則 動態原則是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崗位或崗位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崗位的適應也有一個實踐與認識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能級不對應,用非所長等情形時常發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職定終身,既會影響工作又不利於人的成長。能級對應,優勢定位只有在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中才能實現。 4.內部為主原則 一般來說,企業在使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時,總覺得人才不夠,抱怨本單位人才不足。其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人才,問題是「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因此,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開發機制,而沒有激勵機制,那麼本企業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緊張與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也並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當確實需要從外部招聘人才時,我們就不能「畫地為牢」,死死的扣住企業內部。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要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把不適應生產一線工作的年老體弱人員調整出來,把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崗位上去,使生產一線的職工隊伍始終保持精兵強將的態勢,以保證生產一線人員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使之既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又不浪費勞動力。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對可兼職作業的崗位要予以合並,以確保人力資源的舍理利用。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對上崗人員要實行三級動態管理。即:將上崗人員劃分為優秀、合格、臨時三種上崗身份,並根據每個上崗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定期實行三種身份相互轉換制度。讓每個上崗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也應打破大中專畢業生必須分配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的觀念,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上去工作。讓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彌補實踐中的缺陷,以促進相關崗位的技術進步。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每個崗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體能結構都符合優化配置原則,使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職工與精力充沛、體格健壯的年輕職工之間形成一種互補效應,以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的各項既定目標。
④ 人力資源配置的配置方法
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要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把不適應生產一線工作的年老體弱人員調整出來,把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崗位上去,使生產一線的職工隊伍始終保持精兵強將的態勢,以保證生產一線人員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使之既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又不浪費勞動力。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對可兼職作業的崗位要予以合並,以確保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對上崗人員要實行三級動態管理。即:將上崗人員劃分為優秀、合格、臨時三種上崗身份,並根據每個上崗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定期實行三種身份相互轉換制度。實施績效考核原則。讓每個上崗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也應打破大中專畢業生必須分配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的觀念,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上去工作。讓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彌補實踐中的缺陷,以促進相關崗位的技術進步。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每個崗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體能結構都符合優化配置原則,使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職工與精力充沛、體格健壯的年輕職工之間形成一種互補效應,以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的各項既定目標。
⑤ 如何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合理選取量化標的。量化標的即指選擇量化的「文本數據源」。由於人力資源信息往往是文本類型的,如崗位、職稱、性別、部門等,故在選取量化指標時往往需要優先考慮標的物的合理性。一般來講,我們選取的標的物是對帶分析問題最為直接的。如,在分析人力資源配置模型時,我們往往選擇各崗位、職級人員數量來進行分析。量化標的的選擇可能會影響整體分析結果。假設我們選擇了公司定編崗位、職級人員數量來進行分析的話,那結果可能會與按照實際人員數量分析出來的結果背道而馳。
對指標進行合理賦值量化。對文本數據的量化方法有很多種,如管理層打分、按平均晉升時間、平均工資、崗位貢獻度等。我們在對文本數據進行賦值量化時,需優先考慮其合理性,即量化標準是與標的物直接相關,並隨著標的物的變化而進行更新。其次,我們在進行標的物量化時還需要考慮獲取該指標的難易程度,同時盡量減少人工判斷。
⑥ 如何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狀況分析
人力資源結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力資源數量分析
人力資源規劃對人力資源數量的分析,其重點在於探求現有的人力資源數量是否與企業機構的業務量相匹配,也就是檢查現有的人力資源配量是否符合一個機構在一定業務量內的標准人力資源配置。在人力資源配置標準的方法運用上,通常有以下幾種:
1)動作時間研究。動作時間研究指對一項操作動作需要多少時間,這個時間包括正常作業、疲勞、延誤、工作環境配合、努力等因素。定出一個標准時間,再根據業務量多少,核算出人力的標准。
2)業務審查。業務審查是測定工作量與計算人力標準的方法,該方法又包括兩種:
A、最佳判斷法。該方法是通過運用各部門主管及人事、策劃部門人員的經驗,分析出各工作性質所需的工作時間,在判斷出人力標准量。
B、經驗法。該方法是根據完成某項生產、計劃或任務所消耗的人事紀錄,來研究分析每一部門的工作負荷,再利用統計學上的平均數、標准差等確定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人力標准。
3)工作抽樣。工作抽樣又稱工作抽查,是一種統計推論的方法。它是根據統計學的原理,以隨機抽樣的方法來測定一個部門在一定時間內,實際從事某項工作所佔規定時間的百分率,以此百分率來測定人力通用的效率。該方法運用於無法以動作時間衡量的工作。
4)相關與回歸分析法。相關與回歸分析法是利用統計學的相關與回歸原理來測量計算的,用於分析各單位的工作負荷與人力數量間的關系。
有了人力標準的資料,就可以分析計算現有的人數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應該加以調整,以消除忙閑不均的現象。
2、人員類別的分析
通過對企業人員類別分析,可現實一個機構業務的重心所在。它包括以下兩種方面的分析:
1)工作功能分析。一個機構內人員的工作能力功能很多,歸納起來有四種:業務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這四類人員的數量和配置代表了企業內部勞力市場的結構。有了這項人力結構分析的資料,就可研究各項功能影響該結構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處在何種產品或市場中,企業運用何種技能與工作方法,勞力市場的供應狀況如何等。
2)工作性質分析。按工作性質來分,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又可分為兩類:直接人員和間接人員。這兩類人員的配置,也隨企業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最近的研究發現,一些組織中的間接人員往往不合理的膨脹,該類人數的增加與組織業務量增長並無聯系,這種現象被稱為「帕金森定律」。
3、工作人員的素質
人員素質分析就是分析現有工作人員的受教育的程度及所受的培訓狀況。一般而言,受教育與培訓程度的高低可顯示工作知識和工作能力的高低,任何企業都希望能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以期望人員能對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但事實上,人員受教育程度與培訓程度的高低,應以滿足工作需要為前提。因而,為了達到適才適用的目的,人員素質必須和企業的工作現狀相匹配。管理層在提高人員素質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以人員創造工作,以工作發展人員,通過人與工作的發展,促進企業的壯大。
人員素質分析中受教育與培訓只是代表人員能力的一部分,一個企業及組織中,不難發現一部分人員的能力不足,而另外一部分人員則能力有餘,未能充分利用,即能力及素質與工作的需求不匹配。其解決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變更職務的工作內容。減少某一職務、職位的工作內容及責任,而轉由別的職務人員來承接。
2) 改變及強化現職人員。運用培訓或協助方式,來強化現職人員的工作能力。
3) 更動現職人員的職位。如果上述兩種方法仍無法達到期望時,表示現職人員不能勝任此職位,因此應予以調動。
以上三種解決方法究竟以選用何種為宜,事先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加強培訓能否是當事人有所進步。如果加強培訓可使能力不足的員工有所進步時,則沒有必要採取更動人員的措施。
2) 擔任該職位可能的時間長度。如果某員工任該職位已屆退休或輪調期滿或組織結構更迭,則可採用臨時性的調整。
3) 是否情況緊急,非立即改善不可。如果該職務比較重要。足以影響組織目標的實施,則必須採取組織措施;否則應盡量不用組織措施解決。
4) 是否影響組織士氣。將某員工調職,是否會影響其他員工的情緒,是員工失去安全感,而有損組織的穩定。
5) 有無適當的接替人選。如果短期內無法從內部或外部找到理想的接替人員,則應採取緩進的措施,以免損失更大。
6) 此職位與其它職位的相關性程度。如果此職位與上、下、平行多個其他職位的相關往來頻度很高,則不應採取太突然的措施,以避免影響其他職位的效率和工作進展。
4、年齡結構分析
分析員工的年齡結構,在總的方面可按年齡段進行,統計全公司人員的年齡分配情況,進而求出全公司的平均年齡。了解年齡結構,旨在了解下列情況。
1) 組織人員是否年輕化還是日趨老化。
2) 組織人員吸收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3) 組織人員工作的體能負荷。
4) 工作職位或職務的性質與年齡大小的可能的匹配要求。
5) 以上四項反應情況,均將影響組織內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組織效能。
企業的員工理想的年齡分配,應呈三角形金字塔為宜。頂端代表50歲以上的高齡員工;中間部位次多,代表35~50歲的中齡員工;而底部位人數最多,代表20~35歲的低齡員工。
5、職位結構分析
根據管理幅度原理,主管職位與非主管職位應有適當的比例。分析人力結構中主管職位與非主管職位,可以顯示組織中管理幅度的大小,以及部門與層次的多少。如果一個組織中,主管職位太多,可能表示下列不當的結果:
1) 組織結構不合理,管理控制幅度太狹窄,而且部門與層次太多。
2) 顯示工作程序繁雜,增加溝通協調的次數,浪費很多的時間,並容易導致誤會和曲解。
3) 由於本位主義,造成相互牽制,勢必降低工作效率。
4) 出現官僚作風,形成官樣文章。
⑦ 如何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一、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現狀
企業人力資源短缺與人力資源浪費並存
我國企業由於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企業發展所需人才引不進,現有人才留不住,人力資源普遍短缺。另外,由於有的領導者素質不高,在人力資源配置上不是考慮充分發揮人才的聰明才智.而是想方設法去卡住人才,使得人才學非所用或者用非所長,甚至被閑置,造成了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人員結構失衡,整體素質偏低
隨著企業業務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對員工的專業結構和整體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我國企業內部卻普遍存在著人員過多和企業經營發展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大量短缺的現象。目前,國有大型企業一方面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另一方面卻嚴重缺乏懂業務會管理的金融業綜合人才。人員結構失衡導致人力資源整體素質偏低。阻礙勞動力組合優勢的發揮。
人力資源的配置不夠優化
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是在不斷完善用人機制下,使人的才能與其崗位相匹配,充分發揮人的才能與潛力,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而在企業中,常常出現人/崗
「錯位」。一個在技術上很有造詣的專家被選拔出來擔任行政領導。一個高學歷的人從事銀行櫃員的工作。一個具有經營管理才能的人被安排到機關任職,等等。因人設崗而不是因事設崗,急功近利而缺少長期規劃,削弱了企業內部凝聚力,浪費了有限的人力資源,也阻礙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人力資源的開發動力不足
有的單位缺乏正確的激勵機制,「能者下,庸者上」的惡劣用人環境嚴重挫傷了人的積極性:有的單位忽視員工的教育培訓,甚至拒絕職工攻讀更高學歷的要求。結果不利於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究其原因,是由於有些企業產權不太明晰,技術創新和員工素質與企業收益的相關程度不大,這些企業往往不願意進行人力資源開發。
二、建立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管理制度
轉變觀念,加大人力資本投資
要加大企業資本投入,把企業發展規劃與人力資源開發與計劃配套,要把人才培養作為企業領導業績考核重要指標。對於高級管理人員,要實行繼續教育,使其掌握市場經濟理論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普通員工要實行在崗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塑造企業文化
對文化傳統的繼承,要建立在新的基礎之上,應根據時代的變化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對原有文化進行改造。由於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層次各個文化方面的影響,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它需要企業員工有正視自我否定痛苦的勇氣,需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需要有承受挫折和失敗的心理准備。營建企業文化,加強職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觀、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企業價值觀灌輸到職工思想行動中,轉化為員工價值觀,形成企業群體精神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無形力量。
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
合理配置的前提,是要對所設的崗位進行全面而細致的工作分析,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工作分析,可以檢驗崗位設置的合理性,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履職所必須具備的各種素質(教育背景、經驗和專業知識等等),為合理配置人員提供客觀依據。有了清晰的崗位描述,既能夠有的放矢地對具體人員的能力、品格和心理素質等進行考查和評價後「對號人座」,又能夠使履職人員明確自己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如果崗位的職位、任務、責任描述的線條較粗,沒有按工作分析的要求細化地表達,使得崗位職位不準確,崗位責任不明確,那麼就會存在「大材小用」、「小材大用」,有的員工工作吃不飽、有的卻力不從心;或員工對工作應該達到的要求模模糊糊、工作未能覆蓋所有要素而效率不高;或崗位間工作任務部分重疊、銜接不暢,某一事項多人管理,而有些隨機遇到的諸多事情卻無人問津等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人力資源部門不僅要通過深入調研做出工作分析,編制好崗位規范,因崗取人,還要定期對員工的工作業績、工作態度、職務能力和個性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核評價,以此了解員工對現任崗位的適應程度,同時檢驗企業在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方面的有效性。發現問題後要認真分析,主動調整和改進,努力使人事相宜、人盡其才。
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和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考核內容方法上可根據企業現狀採取適合的考核方法,如採用目標考核、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平穩計分卡等手段。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對各類員工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除了通過待遇留人外,企業對不同需要的員工還可採取信任激勵、職務激勵、知識激勵、情感激勵、目標激勵、榮譽激勵和行為激勵等,從而構建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
制定長遠的人力資源管理規劃
企業要想求得和諧化發展,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必須具有超前意識,有一個科學的預測和合理的長遠規劃是關鍵。在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中,既要著眼於近期培養、穩定和吸收高層次人才,還應著眼於長遠規劃,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確定重點培養對象。
對員工進行戰略性培訓
企業在新世紀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應建立全員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機制,應通過企業大學和虛擬培訓組織等新型企業培訓組織形式,將培訓提升到經營戰略層次上,為團隊提供培訓的戰略導向,讓員工個人在培訓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等,以最終達到應對來自市場競爭的各種壓力和挑戰的目的。
三、注意處理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關系
企業環境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企業環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作用。因此,我們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企業所處的環境,爭取更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外部條件。
⑧ 人力資源配置的如何實現
1、高效處理人力資源日常工作,緩解事務性工作壓力
人力資源從業者很少有不加班的,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的具體HR事務操作者,每天從事的都是繁瑣、單一重復、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隨著企業發展,人力資源部的工作量和壓力越來越大,服務滿意度也越來越差。因此,幫助人力資源操作者們優化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是提升HR效率,改善服務形象的關鍵措施。在信息系統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優化工作模式。
首先,夯實基礎人事管理。基礎人事很瑣碎,佔用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陷入這些繁瑣事務,很少有時間考慮戰略、規劃、計劃等事情。對員工的入職、調動、轉正;薪酬的計算與發放等事務性工作,通過批量操作,系統自動處理,可以切實提升HR工作效率,從中節省出更多時間。
其次,利用系統提供的預警提示功能,將具有時效性的工作提示出來,例如:試用到期提醒,簽定過兩次固定期限合同提醒,離職傾向預警等,可極大的減少人力資人力資源管理者在事務性工作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騰出大量時間去做人力資源規劃和咨詢等工作。
最後,發動全員參與。人力資源工作者經常會接到員工的電話咨詢,諸如工資為什麼少了?請假流程批到哪個環節了?業務經理可能會咨詢部門的人員資料信息,人工成本信息等等。一天接幾十個類似的電話,要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將一些自助服務的項目讓員工和業務部門自己去查詢,了解工資扣了哪些、部門人員狀況怎麼樣等,類似的簡單咨詢就不再佔用更多的時間。真正實現從「事務型人力資源管理」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成為企業高層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合作夥伴。
2、業務流程電子化,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規范化
人才進出對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需要什麼樣的人進來?在經濟環境不好時,又需要哪些人出去?企業假設要裁員,是不是看誰的年薪高就裁誰呢?不是這樣簡單。某個員工50萬的年薪確實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但是他可能創造了1億的價值。怎麼辦?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才進出機制,用機制來評估到底應該裁誰,什麼樣的人應該退出。
首先,需要完善任職資格體系。人才進出的依據在於怎樣衡量這個人和他所任職崗位能力的匹配度,即是否符合崗位任職資格。利用eHR系統的招聘業務平台,可有效地控制一些關鍵節點,如招聘需求的審批、應聘人員的人崗匹配,面試評估等功能,有效地進行人才的甄選,化解盲目進人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最後,規范合同用工管理。根據《勞動合同法》,對員工勞動合同進行規范、精細化管理非常重要。信息系統不但可以隨時記錄、監控員工的勞動合同狀態,還可以通過即時統計,幫助企業做好人才成本分析。
3、運用績效系統,讓績效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傳統的考核模式,由於缺乏計算機的輔助,考核成本巨大,管理者不得不選取簡單的考核模式,但簡單的考核模式勢必難以實現量化、多角度的衡量評價,過低的考核頻率必然帶來「近視效應」,「暈輪效應」等,再加上「老好人」等人為因素的干擾,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很難保證。這些令企業頭疼的問題通過使用eHR系統就可以迎刃而解。
運用eHR系統,可以在線完成績效考核的打分,自動計算考核結果,還可以就考核結果進行多角度的智能對比分析,幫助領導選拔優秀人才;通過員工自助平台,員工還可以在線查詢個人的績效考核結果,員工的每一次考核結果都會記錄在系統里,是優秀的,還是不能勝任的,通過系統一目瞭然,如有不同意見,還可以通過系統直接進行反饋,使員工及時了解自己的績效情況。此外,系統後台的各項參數設置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好人」「泄私憤」等人為因素的干擾,使考核結果更加公平與公正。
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實現過程管理。員工在執行績效目標時,上級管理者必須心中有數,要在過程當中做好控制。例如在過程中,員工有良好和不好的表現,可以隨時在系統裡面做記錄。員工表現不好,對工作產生了影響,上級需要對他進行指導,給出改進建議,在過程中幫助員工把握住方向。績效過程管理的數據記錄,對績效評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過程記錄,績效評估時,就會有充分的評估依據。
4、多角度分析應用、輔助決策、支持企業戰略
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決不是單純的功能應用,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力資源戰略的制定需要基於詳實、客觀、深度的分析基礎之上,因此,人力資源的各種分析是人力資源戰略決策的基礎。
對於總經理所代表的決策層來說,更多關心的是: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的全局把控、人力資源狀況的靜態結構分析、人力資源狀況的動態趨勢分析、人工成本的構成情況、人工成本的變動趨勢、人員崗位結構比率、人崗匹配率、關鍵人才到崗率/流失率、員工滿意度、人均產出/費用率等等。
綜上所述,eHR做為一種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和模型,能夠有效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服務,從整體上提升員工的滿意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通過eHR系統的建立,可以實現:1、將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外包給eHR系統,使人力資源工作者騰出時間從事更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性工作;2、通過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顯著降低員工管理成本的同時,極大的提高員工滿意度;3、充分挖掘企業計算機網路資源,向信息技術要效益,實現減人增效。
⑨ 如何才能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先進行崗位調查,進行分析再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