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培養基怎麼配置
(1)配製母液。把培養基m的必需元素按原配方量的50倍/100倍或1000倍稱量後製成一種濃溶液,這種濃溶液叫母液在配製培養基時按比例分別量取母液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即可母液配好後貼上標簽,放在0~4℃的冰箱中可使用半年到1年,這樣傲可節省許多時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的或溶解後產生沉澱的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m配製母液要用重蒸餾水葯物要使用分析純或等級較高的化學純葯物的稱量和葯液的定容都要准確。
母液①:硫酸鎂18.5克.硝酸銨82.5克.硝酸鉀95.0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5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20毫升母液
母液②:氯化鈣22.0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③:磷酸二氫鉀8.5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④;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克硫酸亞鐵2.78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⑤:硼酸620毫克,硫酸錳2230毫克,硫酸鋅860毫克,硫酸銅2.5毫克,碘化鉀83毫克,鉬酸鈉25毫克,氯化鈷2.5毫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信,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⑥:肌醇5克,甘氨酸100毫克,煙酸25毫克,鹽酸吡哆醇25毫克,鹽酸硫胺素5毫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2)配製培養基。配製每1000毫升培養基.稱取6~10克瓊:脂作凝固劑,具體按配方要求稱量,放在水浴鍋上慢慢溶解,先在量筒內放入一定量的水,按照母液順序和規定量,量取母液,當母液加完後,根據需要每升培養基再加入生長調節物質如吲哚乙酸或萘乙酸等,細胞分裂素類0.04~10毫克,細胞分裂素應用最多的是6-苄基腺嘌呤,加完後倒入已熔化的瓊脂中,每1000毫升培養基加入蔗糖30克或根據要求確定,定容到所需的體積,繼續加溫,直到瓊脂完全熔解,用鹽酸或氫氧化鈉對培養基的pH進行調節,多數培養基的pH在5.4~6.0,MS培養基的pH為5.7。
將配好的培養基趁熱倒入培養容器中,培養基占容器體積的1/4~1/3不要將培養基沾到容器壁上,否則容易被雜菌感染,然後及時加蓋,進行高壓滅菌,滅菌時要按高壓滅菌鍋的操作規程使用.在121℃、壓力111千帕下維持15~20分鍾,溫度和時間都要嚴格控制,到時間後立即切斷電源,當高壓鍋內壓力降到常壓後,開啟放氣閥,打開鍋蓋,取出滅菌好的培養基,放在接種室中培養3天,沒被感染後才能用來組織培養
❷ 怎麼樣配置培養基
培養基有很多種,你要配製哪一種呢?
你要查清楚,你要配的培養基的成分有那些,然後把要用的東西找到。在配製之前你要把裝培養基的容器准備好,是用試管、平皿還是三角瓶。之後看要配的是固體培養基還是液體培養基,覺得是否放瓊脂或明膠。之後找來一個大燒杯,依次把要放的物質放入,要是配的是固體培養基要把加入瓊脂或明膠的培養基放在電爐上加熱,待瓊脂或明膠完全溶解後趁熱迅速分裝。之後把分裝好的培養基封口,之後選擇是干滅還是濕滅,等滅菌之後,配製培養基的工作就完成了。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1目的
1.1了解並掌握培養基的配製、分裝方法
1.2掌握各種實驗室滅菌方法及技術。
2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稱量紙、牛角匙、精密pH試紙、量筒、刻度搪瓷杯、試管、三角瓶、漏斗、分裝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養皿及培養皿盒、玻璃棒、燒杯、試管架、鐵絲筐、剪刀、酒精燈、棉花、線繩、牛皮紙或報紙、紗布、乳膠管、電爐、滅菌鍋、乾燥箱。
3.2葯品試劑
蛋白腖、牛肉膏、NaCl、K2HPO4、瓊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麥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計、磷酸銨、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稱葯品→溶解→調pH值→融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5步驟
5.1培養基的制備
5.1.1稱量葯品
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准確稱取各種葯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約占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葯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5.1.3調節pH
根據培養基對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調至所需pH。測定pH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5.1.4溶化瓊脂
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瓊脂。瓊脂加入後,置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融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1.5過濾分裝
先將過濾裝置安裝好(圖3-1)。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需在漏斗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 引起污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其裝量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5.1.6包紮標記
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制備組別和姓名、日期等。
5.1.7滅菌
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份。培養基經滅菌後,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圖3-2),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5.1.8倒平板
將需倒平板的培養基,於水浴鍋中冷卻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滅菌方法
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本實驗主要介紹物理方法的一種,即加熱滅菌。
加熱滅菌包括濕熱和乾熱滅菌兩種。通過加熱使菌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殺菌目的。蛋白質的凝固變性與其自身含水量有關,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溫度越低。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因為在濕熱情況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易於凝固;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可增加滅菌效力。
5.2.1.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用途廣,效率高,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的沸點隨著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設計的。當蒸汽壓力達到1.05kg/cm2時,水蒸氣的溫度升高到121℃,經15~30min,可全部殺死鍋內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養基、玻璃器皿以及傳染性標本和工作服等都可應用此法滅菌(圖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加水
打開滅菌鍋蓋,向鍋內加水到水位線。立式消毒鍋最好用已煮開過的水,以便減少水垢在鍋內的積存。注意水要加夠,防止滅菌過程中干鍋。
裝料、加蓋
滅菌材料放好後,關閉滅菌器蓋,採用對角式均勻擰緊鍋蓋上的螺旋,使蒸汽鍋密閉,勿使漏氣。
排氣
打開排氣口(也叫放氣閥)。用電爐加熱,待水煮沸後,水蒸氣和空氣一起從排氣孔排出,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維持5min,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凈。
升壓、保壓和降壓
當鍋內冷空氣排凈時,即可關閉排氣閥,壓力開始上升。當壓力上升至所需壓力時,控制電壓以維持恆溫,並開始計算滅菌時間,待時間達到要求(一般培養基和器皿滅菌控制在121℃,2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降至接近「0」時,打開放氣閥。注意不能過早過急地排氣,否則會由於瓶內壓力下降的速度比鍋內慢而造成瓶內液體沖出容器之外。
滅菌後的培養基空白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放於37℃培養箱中培養,經24h培養無菌生長,可保存備用;斜面培養基取出後,立即擺成斜面後空白培養;半固體的培養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後,空白培養。
5.2.2乾熱滅菌法
通過使用乾熱空氣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叫乾熱滅菌。一般是把待滅菌的物品包裝就緒後,放入電烘箱中烘烤,即加熱至160~170℃維持1~2h。
乾熱滅菌法常用於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的滅菌。凡帶有膠皮的物品,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等都不能用此法滅菌。
5.2.2.1滅菌前的准備
玻璃器皿等在滅菌前必須經正確包裹和加塞,以保證玻璃器皿於滅菌後不被外界雜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紮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紙包紮或裝在金屬平皿筒內;三角瓶在棉塞與瓶口外再包以厚紙,用棉繩以活結扎緊,以防滅菌後瓶口被外部雜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別針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輕輕捅入管口,松緊必須適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纖維統一通過火焰燒去,滅菌時將吸管裝入金屬管筒內進行滅菌,也可用紙條斜著從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頭端的紙卷捏扁並擰幾下,再將包好的吸管集中滅菌。
5.2.2.2乾燥箱滅菌
將包紮好的物品放入乾燥烘箱內,注意不要擺放太密,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不得使器皿與烘箱的內層底板直接接觸。將烘箱的溫度升至160~170℃並恆溫1~2h,注意勿使溫度過高,超過170℃,器皿外包裹的紙張、棉花會被烤焦燃燒。如果是為了烤乾玻璃器皿,溫度為120℃持續30分鍾即可。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否則玻璃器皿會因驟冷而爆裂。
用此法滅菌時,絕不能用油、蠟紙包紮物品。
5.2.2.3火焰滅菌
直接用火焰灼燒滅菌,迅速徹底。對於接種環,接種針或其它金屬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燒至紅熱進行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或三角瓶口,也採用通過火焰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6結果
6.1記錄各種不同物品所用的滅菌方法及滅菌條件(溫度、壓力等)。
6.2試述高壓蒸汽滅菌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註:(一)培養基的配製
培養基按組成成分及對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為天然培養基、半組合培養基和組合培養基三類,從物理性質上又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兩類,培養基的種類不同,配製方法也有差異,限於時間,本次實驗僅配製馬鈴薯瓊脂培養基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1�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PSA)
這是植病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基(簡稱PSA),主要用於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和培養,有時也用於植物病原細菌。
成分:馬鈴薯200克�
蔗 糖 10~20克�
瓊 脂 17~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切塊,加水煮沸半小時,用雙層紗布濾去薯塊,補足水量,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後,乘熱用雙層紗布過濾分裝,塞好棉塞高壓滅菌。
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略帶酸性,培養真菌無需調節pH,培養細菌則調節pH至中性,此培養基留作下次實驗分離培養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調節pH。
5人分作一組,1、2組各作此培養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裝試管,每管約10毫升,滅菌後擺成斜面;其餘300毫升,分裝在3個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裝100毫升左右,滅菌後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實驗使用。
2�肉汁腖培養基(BPA)
這種培養基主要用於細菌的分離和培養
成分:牛肉浸膏 3克
蛋白腖 5~10克
蔗糖 10克
酵母浸膏 1克
瓊脂 17~20克
加水至 1000毫升
方法:先將瓊脂加熱熔化於大部水中,再將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開加入,調節pH至7,趁熱用雙層紗布過濾,分裝,塞棉塞高壓滅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稱重,稱重時用小燒杯盛裝,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稱好杯和棒的重量後,再開始沾取浸膏稱重,稱後將杯和棒上粘著的浸膏洗凈於鍋中。
調節培養基pH至中性的方法如下:配成1N的HCl和NaOH,並另分別稀釋配成1/20 N的HCl和NaOH。取培養基2毫升,加蒸餾水7.5毫升,加指示劑溴百里酚藍指示劑5滴,這時如培養基的測樣呈黃色則用有刻度吸管加入1/20 N的NaOH若呈藍色則加入1/2O N的HCl,使培養基最後呈草綠色即調節到中性,此刻所加酸或鹼的毫升數的25倍即等於在1000毫升培養基中所需要加入lN 的NaOH或HCl的毫升數(注意這次是作500毫升培養基),加蒸餾水稀釋的目的防止調節過程中培養基凝固。
調節pH至中性的簡便方法是用石蕊示紙。也可以用多孔白色瓷板,在孔中加少量培養基和溴百里酚藍或其它指示劑1—2滴,根據顏色反應,在所配的培養液中加入少量lN的NaOH或HCl,然後再取樣測定,如此反復多次,達到所需求的反應為止。
5人分為一組,3、4兩組各作此培養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裝試管,每管約100毫升,滅菌後擺成斜面,其餘300毫升分裝在3個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裝100毫升左右,滅菌後妥善存放,留待下次實驗使用。
此外,1、2、3、4各組均制備15管試管裝和2瓶三角瓶裝的無菌水。
(二)培養基的滅菌
為了得到某種病原物的純培養,配好的培養基必須經過滅菌才能使用,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完全殺死器物表面及其內部的所有微生物,滅菌與消毒的概念不同,消毒則是指消滅器物或植物組織表面的某些微生物(能常稱雜菌),而不是消滅所有的微生物。
滅菌的方法很多,植病實驗室常用的有乾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兩種方法,一般培養皿、吸管等玻璃儀器用乾熱滅菌法進行滅菌。而培養基和實驗用的土壤,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進行滅菌,具體滅菌方法和步驟如下:
1�乾熱滅菌法
(1)將培養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凈乾燥後,用舊報紙包好,或裝入特製的鐵筒中(每個吸管用紙包好後裝入鐵筒),包紙時應將吸取的一端放在取時先折開的一端,以便取用時手勿觸及要求滅菌的一端。
(2)將包裝好的玻璃儀器擺入電熱烘箱中,彼此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氣。
(3)關緊箱門,打開排氣孔接上電源。
(4)待箱內空氣排出到一定程度時,閉上排氣孔,繼續加熱至一定溫度後,用定溫固定溫度,滅菌溫度一般165℃—175℃保持1小時即可。
(5)待自然降溫冷卻後(60℃以下)才能開門取出玻璃器皿,避免由於溫度突然下降而引起玻璃器皿碎裂。
2�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又稱濕熱滅菌,它的原理是利用高壓來提高蒸汽的溫度,達到滅菌的目的,其操作步驟如下:
(1)關好排水閥門放入清水至標度為止,注意水量一定要加足,否則容易造成事故。
(2)將要滅菌的培養基、滅菌水等裝入鐵絲籠中,並用牛皮紙蓋好後放入滅菌鍋中,關上器蓋,旋緊螺旋時,先將每個螺旋旋轉到一定程度(不要太緊),然後再旋緊相對的兩個螺旋,以達到平衡旋緊,否則易造成漏氣,達不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3)通電加溫,同時打開排氣活門,排盡鍋內的空氣,即活門沖出的全部是蒸氣時則表示徹底,此時可關閉排氣活門,如果過早關閉活門,排氣不徹底,也達不到徹底滅菌的目的。通常當壓力表指針升至5磅時,打開排氣活門放氣,降至零點,再關閉活門。
(4)壓力表的指針上升時,鍋內溫度也逐漸升高,當壓力表指針升至15磅時,蒸氣溫度相當於120℃—121℃(等於一個大氣壓),此時開始計算滅菌時間,控制熱源,使處於15磅壓力保持30分鍾,即能達到完全滅菌的目的,然後停止加溫。
(5)稍微打開一點排氣活門,使鍋內蒸氣緩慢排除,然後逐漸開大活門,氣壓徐徐下降,注意勿使排氣過快,否則會使鍋內的培養基沸騰而沖脫或沾濕棉花塞,但排氣太慢又使培養基在鍋內,受高溫處理時間過長,這樣對培養基也是不利的。一般從排氣到打開鍋蓋以10分鍾左右為好。
(6)當壓力表指針降到零、鍋內蒸氣完全排盡時,打開鍋蓋取出培養基,如需制備固體斜面培養基時,則應趁熱將試管斜放在桌上,上面蓋上報紙以免落灰塵,冷卻後便可收起。� (7)最後將高壓滅菌器內的剩餘水排出。
(8)抽取上述滅菌的培養基,放入25℃溫箱中,48小時後不見雜菌生出,便證明培養基已達到滅菌目的,可以使用。
此外,有些培養基在經高壓滅菌後,其營養成分容易分解而失去使用價值,此時可採用間歇蒸氣滅菌法,即將放入高壓滅菌器內,加熱至100℃,保持1小時,每天滅菌一次,連續進行三次,即可達到滅菌的目的,又不至使營養物質分解。
❸ 配製培養基的步驟
1、配製溶液
向容器內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養基的配方,稱取各種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後補足所需水分。對蛋白腖、肉膏等物質,需加熱溶解,加熱過程所蒸發的水分,應在全部原料溶解後加水補足。
配製固體培養基時,先將上述已配好的液體培養基煮沸,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並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
2、調節pH值
用pH試紙(或pH電位計、氫離子濃度比色計)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配方要求的pH值為止。
3、過濾
用濾紙、紗布或棉花趁熱將已配好的培養基過濾。用紗布過濾時,最好折疊成六層,用濾紙過濾時,可將濾紙折疊成瓦棱形,鋪在漏鬥上過濾。
4、分裝
已過濾的培養基應進行分裝。如果要製作斜面培養基,須將培養基分裝於試管中。如果要製作平板培養基或液體、半固體培養基,則須將培養基分裝於錐形瓶內。
分裝時,一手捏松彈簧夾,使培養基流出,另一隻手握住幾支試管或錐形瓶,依次接取培養基。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引起雜菌污染。
裝入試管的培養基量,視試管和錐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製作斜面培養基時,每隻15×150毫米的試管,約裝3~4毫升(1/4~1/3試管高度),如製作深層培養基,每隻20×220毫米的試管約裝12~15毫升。每隻錐形瓶裝入的培養基,一般以其容積的一半為宜。
5、加棉塞
分裝完畢後,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過濾空氣,避免污染。棉塞應採用普通新鮮、乾燥的棉花製作,不要用脫脂棉,以免因脫脂棉吸水使棉塞無法使用。
製作棉塞時,要根據棉塞大小將棉花鋪展成適當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塊,鋪在左手拇指與食指圈成的圓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時左手食指與姆指稍稍緊握,就會形成1個長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後,應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應緊貼內壁不留縫隙,以防空氣中微生物沿皺折侵入。棉塞不要過緊過松,塞好後,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為合適。棉塞的2/3應在管內或瓶內,上端露出少許棉花便於拔取。塞好棉塞的試管和錐形瓶應蓋上厚紙用繩捆札,准備滅菌。
6、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
培養基滅菌後,如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須趁培養基未凝固時進行。
(1)製作斜面培養基。在實驗台上放1支長0.5~1米左右的木條,厚度為1厘米左右。將試管頭部枕在木條上,使管內培養基自然傾斜,凝固後即成斜面培養基。
(2)製作平板培養基。將剛剛滅過菌的盛有培養基的錐形瓶和培養皿放在實驗台上,點燃酒精燈,右手托起錐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將瓶口在酒精燈上稍加灼燒,左手打開培養皿蓋,右手迅速將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每皿約倒入10毫升,以鋪滿皿底為度。
鋪放培養基後放置15分鍾左右,待培養基凝固後,再5個培養皿一疊,倒置過來,平放在恆溫箱里,24小時後檢查,如培養基未長雜菌,即可用來培養微生物。
❹ DMEM/F12培養液配製
DMEM/F12培養基說明書
產品代號:MD207-050
一.【組成成分】
成分 mg/L 成分 mg/L 成分 mg/L
無水氯化鈣 116.6 L-亮氨酸 59.05 亞油酸 0.042
五水硫酸銅 0.0013 L-賴氨酸鹽酸鹽 91.25 硫辛酸 0.105
九水硝酸鐵 0.05 L-蛋氨酸 17.24 酚紅 8.1
七水硫酸亞鐵 0.417 L-苯丙氨酸 35.48 1,4-丁二胺二鹽酸鹽 0.081
氯化鉀 311.8 L-絲氨酸 26.25 丙酮酸鈉 55
氯化鎂 28.64 L-蘇氨酸 53.45 維生素H 0.0035
無水硫酸鎂 48.84 L-丙氨酸 4.45 D-泛酸鈣 2.24
氯化鈉 6999.5 L-天門冬醯胺 7.5 氯化膽鹼 8.98
無水磷酸二氫鈉 54.35 L-天門冬氨酸 6.65 葉酸 2.65
磷酸氫二鈉 71.02 L-半胱氨酸鹽酸鹽 17.56 i-肌醇 12.6
七水硫酸鋅 0.432 L-谷氨酸 7.35 煙醯胺 2.02
L-精氨酸鹽酸鹽 147.5 L-脯氨酸 17.25 鹽酸吡哆醛 2
L-胱氨酸鹽酸鹽 31.29 L-色氨酸 9.02 鹽酸吡哆醇 0.031
L-谷氨醯胺 365 L-酪氨酸 38.4 核黃素 0.219
甘氨酸 18.75 L-纈氨酸 52.85 鹽酸硫胺 2.17
L-組氨酸鹽酸鹽 31.48 D-葡萄糖 3151 胸苷 0.365
L-異亮氨酸 54.47 次黃嘌呤 2 維生素B12 0.68
二.【產品指標】
外觀 粉紅色固體粉末
溶解性 完全溶解,溶液澄明。
pH值
①加NaHCO3 6.60~7.20
②不加NaHCO3 5.50~6.10
水分(%) ≤5.0
滲透壓(mOsm/kgH2O)
①加NaHCO3 274~302
②不加NaHCO3 238~263
細菌內毒素(EU/ml) ≤10
微生物檢查(CFU/g) ≤1000
細胞生長試驗 細胞形態 與標准細胞形態相似
細胞數量 加10%小牛血清培養4天,細胞密度從104細胞/ml增加到105細胞/ml。
三.【配製方法】
⑴ 將一袋培養基全部倒入一容器中,用少量注射用水將袋內殘留培養基洗下,並入容器。加註射用水(水溫20℃~30℃)到950毫升,輕微攪拌溶解。
⑵ 加入2.438克碳酸氫鈉。
⑶ 輕微攪拌溶解,加註射用水至1升。
⑷ 用1mol / L 氫氧化鈉溶液或 1mol / L鹽酸溶液調pH至所需值。
⑸ 用0.2μm濾膜正壓過濾除菌。
⑹ 溶液應在2℃-8℃下避光保存。
四.【貯藏】 2℃-8℃冷藏,乾燥、密封、避光貯藏。
❺ 馬鈴薯培養基的製作過程
(1)稱量和熬煮
按培養基配方逐一稱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1000ml,在加熱器上加熱至沸騰,維持20-30min,用可用2層紗布趁熱在量杯上過濾,濾渣棄取。濾液補充水分到1000ml。
(2)加熱溶解
把濾液放入鍋中,加入葡萄糖20g,瓊脂15~20g(提前搞碎),然後放在石棉網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不斷攪拌,以防瓊脂糊底或溢出,待瓊脂完全溶解後,再補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裝
按實訓要求,將配製的培養基分裝入試管或500ml三角瓶內。分裝時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養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分裝量:固體培養基約為試管高度的1/5,滅菌後製成斜面,分裝入三角瓶內以不超過其容積的一半為宜;半固體培養基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滅菌後垂直待凝。
(4)加棉塞
培養基分裝完畢後,在試管口或三角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試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培養基內造成污染,並保證有良好的通氣性能。
(5)包紮
加塞後,將全部試管用麻繩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層牛皮紙,以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潤濕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線繩或橡皮筋紮好,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組別、配製日期。
(5)bmdm培養液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防止污染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確認工作細胞庫是否被污染,確認毒種工作種子批是否被污染,確認所用培養基及其添加成分(如小牛血清、NaHCO3等)是否被污染,均可用細菌、真菌及支原體無菌試驗來確認並排除。同時要對無菌試驗培養基的靈敏度進行驗證。實際生產中,可以從配製好的培養液中取少量加入營養瓊脂於恆溫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即可觀察有無污染。
其它:高壓滅菌設備、過濾除菌設備均應進行驗證,確保滅菌和除菌效果;前者應在投產前及其後的每6個月進行驗證,後者應在每次除菌前、後進行驗證工作(至少應在除菌後進行一次)。
另外,應將有毒區與無毒區嚴格分開,並有各自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及孵室,有毒區對無毒區應保持相對負壓,防止病毒對培養細胞(尤其是細胞庫)的污染。
❻ 酵母菌培養液是怎麼配製的
YPD 或YEPD,: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 Medium(1L),又叫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培養基,加入瓊脂的又叫酵母膏腖葡萄糖(YPD)瓊脂培養基,用於酵母菌的培養
配方:1% Yeast Extract(酵母膏) ,2% Peptone(蛋白腖) ,2% Dextrose (glucose)(葡萄糖),若制固體培養基,加入2%瓊脂粉
配製方法:
1 溶解10gYeast Extract(酵母膏), 20gPeptone(蛋白腖)於900ml水中,如制平板加入20g瓊脂粉
2 高壓 121度 20min
3 加入100ml 20gDextrose (glucose)(葡萄糖),(葡萄糖溶液滅菌後加入)
(6)bmdm培養液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酵母(saccharomyce) 是基因克隆實驗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體細胞,培養酵母菌和培養大腸桿菌一樣方便。酵母克隆載體的種類也很多。酵母菌也有質粒存在,這種2pm 長的質粒稱為2um 質粒,約6 300bp。這種質粒至少有一段時間存在於細胞核內染色體以外,利用2pm 質粒和大腸桿菌中的質粒可以構建成能穿梭於細菌與酵母菌細胞之間的穿梭質粒。酵母克隆載體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構建的。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並非系統演化分類的單元。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單細胞微生物,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於整個自然界,是一種典型的異養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夠存活,是一種天然發酵劑。
一般泛指能發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可用於釀造生產,也可為致病菌——遺傳工程和細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酵母菌是人類文明史中被應用得最早的微生物。目前已知有1000多種酵母,根據酵母菌產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擔孢子)的能力,可將酵母分成三類:形成孢子的株系屬於子囊菌和擔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過出芽生殖來繁殖的稱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類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