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誰能幫我分析分析 北京未來哪裡發展最好 我現在住在廣外醫院旁邊的塔樓里 面積只有50多平米
環境對於個人發展的空間的確很重要,如果你有經濟基礎,當然北京的空間定會比廣州大,因為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知你是否能認同我的觀點。
② 北京醫保卡如何選擇醫院
四家醫院·一家選社區醫院(報銷比例最高)·從你住的地方選擇最近的社區醫院(咨詢小區鄰居在哪)··另外三家選三個大醫院··可選三甲級別的(三甲是最高等級)三零六醫院(你可網路地圖·這離你住地算是比較近的三甲大醫院·坐345慢車等公交到)···可選一個三甲安貞醫院(這是看血管和心臟病比較好的醫院·作為防備萬一用),最後一個可選三甲二炮總醫院(這醫院在小西天那邊··從居住地坐車也算比較近的一家醫院,在新街口豁口那邊)
本身A類醫院(幾乎涵蓋北北京所有三甲知名地方綜合大醫院··比如協和,中日友好,同仁,積水潭,宣武,天壇等··具體網路查詢2014北京A類醫院名單)和醫保類中醫醫院,醫保類專科醫院都是可持醫保卡隨便去的醫院。這些就不要填報了··不要重復佔用名額。
北京人力資源與社保保障局網站首頁下面有全市定點醫院查詢系統·你點擊後能查到所有醫保醫院的名單和醫保代碼··你可那裡確認和選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一座智能低碳的醫院是如何煉成的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已成為醫院完成醫療保障工作的關鍵能力之一。作為提供數字化底層支持的基礎設施,更需要與之俱進。在面對醫療新技術和新業態的雙重挑戰,北京同仁醫院攜手華為通過打造全快閃記憶體數據中心,發揮新型基礎設施的價值。在 探索 醫院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的同時,兼顧實現綠色節能低碳目標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強化信息化在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中的支撐作用,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ICT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
伴隨著醫院業務的快速發展,醫院對信息化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以數據為中心的視角和思維模式,驅動著醫療業務的新變革和新發展,這一點在智能醫療、智能管理、智能服務等方面都有所體現。
首先, 在智能醫療方面, 醫院信息化系統在滿足醫生基本業務需求的同時,將醫學知識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ICT技術相互結合,為醫生提供必要的醫療數據查閱、醫療知識提醒、臨床輔助決策等功能;其次, 在醫院運營管理方面, 管理層不僅需要看到各部門的靜態統計報表,更需要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地了解醫院的投入、產出、成本等實時指標,並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為醫院運營管理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更敏捷的反應,進而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最後, 在智能服務方面, 智能化醫院覆蓋從預約掛號、遠程醫療服務、移動支付、葯物配送,到基於人工智慧的 健康 管理、智能問診等全流程服務,未來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數據中心是醫院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基座,打造醫院新型數據中心,發揮新型基礎設施的價值,對建設新時代的智能化、綠色低碳醫院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同仁醫院)又是如何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同時做到節能降碳的呢?
同仁醫院始建於1886年,是以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大型綜合三甲醫院,設有68個臨床和醫技科室,一年門急診量達290萬人次。在智能化時代,同仁醫院期望充分發揮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新ICT技術在現代醫院建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智能服務」、「電子病歷」、「智能管理」的建設,構建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能醫院系統,實現由「數字化」醫院走向「智能化」醫院的願景目標,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體貼的醫療服務。
然而在建設智能化醫院的過程中,同仁醫院的基礎設施也面臨著醫療新技術和新業態帶來的雙重挑戰:
一方面,當前院區的信息系統架構老舊,可靠性較低,存在單一系統故障風險;存儲陣列採用傳統機械硬碟,已經嚴重影響了醫院核心業務系統的體驗,並拖累EMR(電子病歷)、移動App等新業務上線;與此同時,包括HIS(醫院信息系統)、PACS(醫學影像存貯與傳輸系統)等在內的30餘個系統已逐年上線,物理設備眾多,造成資源管理分散、資源利用率低、管理和維護復雜、運維成本逐年增加等問題。
另一方面,分級診療、醫療大數據、互聯網醫療等新的業務模式逐漸興起,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變化。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互聯網技術等新ICT技術在醫院中廣泛應用,醫療數據亟需快速整合、共享和進行大數據分析。
為了應對以上挑戰,實現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的進階,同仁醫院完成了智能醫院信息系統的頂層設計,其架構主要包括門戶、平台應用、資源、醫院信息平台、應用系統、智能化基礎設施等6個層面。基於該信息系統,同仁醫院實現了智能化的四個改變:
1.業務數據方面
服務半徑從院內醫護、科研擴大到院外患者;
2.應用訪問端方面
從醫護工作端擴大到全量患者應用;
3.架構網路方面
從傳統的內網院區架構擴展到開放的互聯網介面;
4.診療模式方面
從以前的門診診療切換到分級診療或AI輔助診療。
可以看出,數據存儲是承載智能醫院的底座,而數據中心是醫院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全快閃記憶體數據中心則是實現數據加速、智能運維、綠色低碳的保障,有效支撐了同仁醫院智能化之路。
在數字化走向智能化的過程中,同仁醫院在三個維度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性能提升
同仁醫院將HIS、PACS等老舊核心業務和數據全面向高端快閃記憶體存儲遷移,以提升智能生產系統的性能,解決了 歷史 遺留的線下業務性能瓶頸問題。對於互聯網訪問、掛號等新業務的雲資源池和資料庫,同仁醫院也將其全面載入到新的高端快閃記憶體存儲資源池上,快速實現新業務上線、擴容,支持線上業務的數據分流。通過提升整體智能生產系統的存儲性能,同仁醫院還大大縮短了患者門診掛號的時間,提高了醫院員工的工作效率。
在醫院智能化業務高速發展的時代,同仁醫院的存儲資源池可以彈性擴展,以滿足未來醫院業務上線需求。
數據保護
在當今大數據時代,除了對業務數據存儲進行全場景快閃記憶體加速,還需要將醫院數據進行全場景保護,以提升業務連續性和安全性。同仁醫院對數據保護的策略為核心數據全容災,重要數據熱備份。
根據這一策略,同仁醫院通過華為 OceanStor 全快閃記憶體來支撐HIS、PACS等核心業務的資料庫和虛擬化雙活容災,消除系統的單點故障風險,核心業務實現7x24小時穩定在線、業務零中斷。此外,通過全快閃記憶體的CDP連續數據保護和遠程復制,可以將重要數據存儲到備份設備,保證數據零丟失,並通過災備管理軟體 OceanStorBCManager 完成全局、全場景、全流程的災備管理和一鍵式演練,大大減輕了同仁醫院運維管理人員的負擔。
安全可靠
在提升數據中心整體安全可靠性上,基於華為全快閃記憶體數據中心目標架構,同仁醫院採用「核心數據全容災,重要數據熱備份」方案,醫院關鍵核心業務均採用存儲「雙活」配置: HIS系統採用華為OceanStorDorado 18000 全快閃記憶體雙活,PACS系統採用支持塊/文件雙活的華為 OceanStor18510F 全快閃記憶體加速雙活,資料庫和虛擬化採用了相同的 OceanStorDorado 18000 全快閃記憶體雙活,智能醫學教育系統則採用了華為 OceanStor5310F 雙活等產品。
存儲雙活意味著兩台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之間互為冗餘,即使單陣列出現故障,也能保證核心業務7x24小時穩定在線,做到業務零中斷,數據不丟失。對於醫院的重要數據,數據中心基於華為存儲實現了更為完備的數據備份保護策略,並使備份周期從原來的1天縮減到3秒,解除了同仁醫院的後顧之憂。
眾所周知,數據中心是耗能大戶,據數字能源產業智庫預測,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將從2020年的6700億度電,增長至2025年的9500億度電,約佔全球總用電量的3%。
智能醫院該如何建設高效且低碳的數據中心?
全快閃記憶體數據中心是低碳數據中心的開始。全快閃記憶體數據中心是指90%以上的存儲容量由固態硬碟提供的數據中心,且同時具備高密度、高可靠、低延遲、低能耗等特徵。在相同容量下,快閃記憶體檔相比機械硬碟的能耗降低70%,空間佔用節省50%。據相關測算,一塊快閃記憶體檔替代機械硬碟一年所減少的碳排量,相當於150棵樹所吸收的碳排量,以此估算,新建數據中心的能耗則將下降21%。
就同仁醫院的智能化建設而言,在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有溫度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通過全快閃記憶體數據中心打造智能化醫院的綠色底座,是醫療行業在「碳達峰」和「碳中和」實踐中卓有成效的 探索 。
未來,華為將繼續在智慧醫療領域不斷深耕,為智慧醫療打造可靠、穩定、智能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加速全智慧院區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醫院管理效能。
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黨委委員、信息中心主任 劉艷亭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營銷專家 張揚
④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學科設置
遵循大專科、大綜合的原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確定了36個醫療中心、49個醫療學科。其中重點發展的學科有:心血管中心、腫瘤血液中心、眼科中心、婦兒中心、神經科學中心、泌尿外科中心以及腎臟疾病中心。醫院將傳承和創新北大醫學部學科優勢,並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整合醫療資源,建立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學科特色的強勢專科中心。 醫療中心 學科名稱 醫療中心 學科名稱 心血管中心 心臟內科 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內科 心臟外科 消化外科 血管外科 醫學影像中心 放射科 腫瘤血液中心 腫瘤內科 超聲科 血液病科 核醫學科(影像診斷) 放射治療科 器官移植中心 器官移植 眼科中心 眼科 風濕免疫疾病中心 風濕免疫疾病科 婦兒中心 婦科 病理與臨床檢驗中心 臨床檢驗學 產科 輸血科 生殖醫學 臨床病理學 兒科 康復中心 康復醫學 乳腺疾病科 急救中心 急救醫學 神經科學中心 神經內科 心理行為醫學中心 心理行為醫學 神經外科 口腔醫學中心 口腔醫學 泌尿外科中心 泌尿外科 代謝內分泌科 代謝內分泌科 腎臟疾病中心 腎臟內科 感染疾病科 感染疾病科 骨運動醫學中心 創傷骨科 普通外科 普通外科 關節外科 整形外科 整形外科 脊柱外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骨腫瘤科 皮膚科 皮膚科 運動醫學 氧治療中心 氧治療科 危重症醫學中心 危重症醫學 國醫館 中醫科 核醫學中心 核醫學科 葯學部 臨床葯學 胸部疾病中心 呼吸內科 麻醉手術部 麻醉科 胸外科 營養部 臨床營養
⑤ 2018年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解讀
2018年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解讀
昨天,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近日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五個方面二十項具體任務,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方便就醫和降低就醫成本成為本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實施方案》還提出,到2017年,本市公立醫院初步實現五大目標,其中包括全面破除以葯補醫機制,探索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葯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葯店購葯的途徑;初步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公立醫院改革歷程
2010年
將門頭溝區醫院確定為本市第一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
2012年
出台《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在全國率先啟動大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
2013—2014年
市醫改辦聯合相關委辦局、試點醫院、專家團隊成立聯合調查評估組,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情況進行了系統評估,形成「1+6」評估報告(「1」是總報告,「6」是管辦分開、醫葯分開、法人治理運行機制、醫保調節機制、財政價格補償機制、創新醫療服務模式6個專題報告)。
2015—2016年初
在對前期改革試點評估基礎上,結合國家《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和新形勢、新要求,對公立醫院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了本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015—2017年重點任務安排。近期出台《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改革進入全面深化新階段。
□醫改
推進醫療機構和醫生信用體系建設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領導、保障、管理、監督四項責任內涵,推進全行業、屬地化管理。同時,將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下放公立醫院在人事、分配、運營等方面的自主權,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提高運營效率,推進建立公立醫院治理新體制。
在績效考核和行業評價方面,制定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行業評價標准,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財政補償與績效考核掛鉤,促進公立醫院提高服務效率。
同時,強化醫療服務監管職能,加強醫院信息公開,推進醫療機構和醫生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考核評價機制。
探索醫院法人治理機制,通過多種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加強對公立醫院收支預算管理,推進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取消葯品加成為價格調整騰空間
《實施方案》要求,取消葯品加成,實施陽光采購,為醫葯分開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騰出空間。
總結 北京友誼醫院等5家醫院的試點經驗,在全市公立醫院加快推進醫葯分開。統籌考慮各級醫院特點,制定有利於實現分級診療的醫事服務費價格政策,醫事服務費(即按照醫師職級確定患者在門診的診療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實施醫葯產品陽光采購,改革支付方式,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切實降低醫葯價格;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公立醫院補償渠道,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探索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葯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葯店購葯的途徑,破除以葯補醫機制。
《實施方案》明確,要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提高手術、護理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
政府將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更多向傳染病、精神病等承擔公益性任務較重的醫療機構予以傾斜,強化財政補助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同時,加強醫保基金收支預算和精細化管理,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為輔的復合型付費方式,在全市推行按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付費方式改革。
2016年,出台全市公立醫院醫葯分開實施方案,取消葯品加成(中葯飲片除外),建立公立醫院醫葯分開的運行新機制。2017年,改變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業務收入中技術勞務性收入的比重;以行政區為單位,力爭公立醫院葯佔比(不含中葯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葯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全市醫葯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構建基層首診等分診模式
在醫療服務體系改革方面,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資源整體利用效率。在制定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機構設置等相關規劃的同時,疏解中心城區醫療資源,提升市行政副中心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到2017年,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建立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的格局,引導在京醫療機構通過合作辦醫、專科協作、技術支持等形式,與津冀兩地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在醫療領域開展特許經營、委託管理等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推進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
在此次改革中,還提出北京將構建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標准化電子健康檔案和病歷資料庫,推進全市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通互認,推廣應用「互聯網+」,建立公立醫院改革數據監測平台。
探索協議工資、項目工資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創新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探索實行編制備案制和不納入編制管理。按照先試點、後推開的原則,探索實行工作人員額度管理。同步調整與編制管理相關的財政經費、養老保險、戶籍管理、出國交流、住房補貼等政策,推進醫務人員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
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醫院緊缺、高層次人才,可按規定經醫院考察後予以 招聘 ,公開招聘結果。實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按需設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按崗定酬、同工同酬,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根據醫療、教學、科研等不同崗位特點和需求,探索建立適合不同崗位特點的職稱評審體系。
2016年,重點落實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及工資調整政策,保障市屬、區屬公立醫院養老保險改革順利實施;在試點醫院探索實行工作人員額度管理。2017年,強化政策銜接,推進不同身份醫務人員相互流動;開展職稱制度改革試點。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逐步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各行業相協調、體現醫療特點的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著力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合理確定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強化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完善相關政策並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關鍵崗位以及支援基層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在工資總額下,對關鍵崗位、知名專家等可以採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收入分配方式。健全薪酬分配約束機制,加強對公立醫院薪酬分配的監督管理。
2016年,制定北京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年中和年底綜合考評工作機制;在國家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框架下,制定市屬、區屬公立醫院薪酬分配辦法,加強對公立醫院薪酬規范管理,嚴肅收入分配紀律;在市屬、區屬公立醫院開展醫院負責人年薪制試點,年薪由公共財政予以保障,與醫院收入水平脫鉤。2017年,逐步擴大醫院負責人年薪制試點。
□試點
5家醫院實施醫葯分開
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5家醫院實施了醫葯分開改革試點,成功實現了取消葯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與實施了醫事服務費之間的「平移轉換」。參與改革的醫院收入結構和激勵機製得到優化,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得到體現,醫生用葯行為更加合理。
醫保基金實施總額預付
面對醫療費用增長過快以及對醫保基金帶來的壓力,2011年在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4家醫院開展醫保基金總額預付試點,目前,總額預付已在本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部實行。實施總額預付後,醫院節約醫療成本的動力增強,醫保基金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率先實行按疾病分組付費(DRGs)。在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北醫三院等6家醫院開展108個病組DRGs試點,建立了全國唯一可實施的診斷分組標准和付費方法。
此外,門頭溝區醫院改革試點初見成效。門頭溝區醫院成立以該院為總醫院、區中醫醫院和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的區醫院集團,逐步搭建起城區、社區、山區三位一體的醫療服務網路,帶動了區域醫療衛生發展。創新三甲醫院帶二級醫院的合作機制。
□影響
分級診療後找專家看病更難嗎?
疑難病更容易掛到專家號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虎峰表示,當前百姓看病就醫過多集中在大醫院,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掛專家號難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治本之策,就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同時,建立分級診療體系,使醫療資源發揮最佳的效能。
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後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症穩定期患者等。這個工作目標不僅是分級診療的工作目標,也是醫改工作的重要內容。
「分級診療的目標就是方便群眾看病就醫,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便捷服務,不會造成找專家看病更難的問題。」王虎峰說,過去,由於缺乏分級診療,經常出現患者有病亂投醫的情況,既影響了診治,又浪費了醫療資源。在分級診療體系下,患者是否需要轉診,轉診到哪家醫院,找哪位專家合適,這些問題都會因為醫療機構之間建立起制度化的溝通機制迎刃而解,方便了患者就醫。
文件提出「構建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特別提出「嚴控醫院床位規模不合理擴張,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復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運行效率」。這對做好上下級醫院之間的分工合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是疑難病症能夠及時收治,目前大醫院的病種結構特徵不明顯,有相當部分的普通病人在大醫院就診。因此,如何將應該收的病人收下,應轉下去的病人能夠轉下,這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其次是實現向下轉診。這是分級診療中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這個環節必須要打通,否則分級診療就無法運轉起來。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研究制定適應分級診療的診療標准,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病種目錄,以病人的病情為依據,該上轉的上轉,該下轉的下轉,只有這樣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抓住根本,才會產生積極效果。
醫院管理專家左立安表示,分級診療推行後,各級醫院所需要解決的病情不一樣,使患者就診人群得以「分流」,這種狀態下,不會造成專家號難掛的問題。「相反,患有疑難病症的患者更容易掛到專家號,甚至患者本人不需要掛號,主治醫生就會幫忙聯系知名專家進行預約,這也與實行的知名專家團隊模式相契合。」
醫改後百姓看病成本能降低嗎?
處方合理用葯成本將大大減少
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文件提出要強化醫保基金收支預算,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等復合付費方式;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患者按人頭打包付費;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將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在價格政策方面,文件提出合理制定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對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選擇就醫機構形成有效的激勵引導;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王虎峰表示,這些配套政策應瞄準建設分級診療制度這個總目標,協同配套,形成合力。改變過去無序就醫的舊機制,逐步建立科學配置和使用醫療資源,有序就醫的新機制,使醫改不斷深入,促進我國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讓患者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中獲得實惠。
在全市公立醫院加快推進醫葯分開方面,醫院管理專家左立安表示,這意味著,困擾我國醫療行業多年的`以葯養醫問題,即將成為歷史。他說,我國現行醫療體系特點基本上是以葯養醫,在這個體系中,用葯成為了衡量診療工作最終價值的最大籌碼,這造就了我國醫院管理中有違醫療原則,丟失職業道德的行為屢屢上演,而醫葯分開這項制度的實施,很可能成為我國醫療改革的重要拐點。對於醫生而言,新制度有利於讓真正熱愛醫療工作的廣大醫生,不再糾結於用葯規范與用葯經濟之間的矛盾,踏踏實實做業務,對於患者而言,醫生的處方合理了,用葯成本將大大減少,醫療傷害也會隨之減少。因此,這將是一個醫患雙贏的結局。
患者就醫流程是否方便?
分診實行到位將節約看病時間
醫院管理專家左立安表示,分診等舉措如果實行到位的話,將會大大縮短看病的流程,節約患者的看病時間。
三級醫院將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後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症穩定期患者;縣級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症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康復醫院、護理院等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
「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在社區醫院就可以看,開展以上病種的分級診療試點後,將會減少三級醫院醫生的壓力,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疑難病症的問題以及搞科學研究。」左立安說。
□其他亮點
薪酬改革讓醫生無後顧之憂
對於醫務人員關心的薪酬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北京市將強化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完善相關政策並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關鍵崗位以及支援基層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在工資總額下,對關鍵崗位、知名專家等可以採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收入分配方式。
左立安表示,現在的知名專家從表面上看工資是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實際上,因為有灰色收入,所以真實收入遠遠大於實際工資水平。採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方式,可以讓醫生不再把精力放在跟看病無關的事情上,免除了醫生的後顧之憂,而且能讓醫生更有尊嚴更體面地生活,能夠促進醫生水平的提高。
通州規劃建設大型綜合醫院
左立安表示,「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區人口過度聚集,大醫院過度集中,醫院布局不合理,應當往郊區疏散。」左立安說,在通州區建設大型綜合醫院後,能夠緩解中心城區醫療資源的壓力,老百姓不用再跑那麼遠去看病,節約了時間成本,比如河北燕郊的老百姓看病,去通州會更方便,這也能讓優質的醫療資源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增量,從嚴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准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避免盲目擴張。通過疏解中心城區醫療資源、政府投資新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等方式,在通州區規劃建設大型綜合醫院、高水平婦兒醫院和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提升市行政副中心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
⑥ 孩子未來想在北京工作,是選擇中山大學醫學院還是首都醫科大學的臨床專業
理科生讀醫選醫科院,假如未來要在北京就業,可選范疇也是非常大的,大家先來掌握下列在我國醫科院的狀況。依照大夥兒以前的印像,醫科院是分隊伍的,因此在選醫科大學時一定一定要精準定位自身可以考入哪一種種類的醫科大,一般來說,在我國的醫科院分成下面四個等次。除開文憑多少,高校的層級也確定了未來工作的可挑選范疇,越發知名度大的高校。
綜合性以上要素,還需要看一下小孩對將來學習的一個整體規劃,喜愛哪個城市,上首都醫科大可以工作中,可以考博士,上廣東醫學院務必考科學研究,考博士等。北協和成立已超近百年,由此可見歷史時間之久遠。做為全國各地最大醫學臨床研究組織和最大臨床醫學組織,歷年出了中科院工程院院士30人、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23人。教學評估得了A級。
⑦ 北京已有237家醫院開展安檢,設置安檢有什麼必要性
據媒體報道,根據《北京市醫院禁止限制攜帶物品名錄》,截止2021年4月,北京已有237家醫院開展安檢。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醫院作為社會公共單位,它們不應該設置過於嚴格的安檢措施;但也有部分網民認為,近年來醫患案件頻頻發生,醫院採取此種措施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在當前設置安檢有何必要性?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宏觀層面:推動法治中國的建設在社會中有一些人,他們情緒焦躁易怒,當情緒上頭時,可能無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法律,而在醫院時若是與醫生產生了相應的矛盾,他們則可能想通過暴力行為來抒發自己的此種情緒,而在設置安檢之後,將有利於規范這些欲圖犯罪者的行為。
⑧ 三甲醫院的新戰場!有醫院一年多掙幾個億
6月16日,時代天使登陸港股。當天股價一度大漲180%,市值超過800億港元。
這家公司主營的隱形正畸產品,不僅是本土企業挑戰海外「霸主」的勝利,作為口腔科臨床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它也像信使,給很多醫生、科學家們送來了希望:
時代天使的核心產品「隱形牙套」的技術是源自時任首都醫科大學口腔學院院長的王邦康當時正在研發的無托槽隱形正畸技術,那是在2003年。
中國康復技術轉化與發展促進會負責人告訴八點健聞,最近兩年,因為科創板等制度的出現,創新項目上市的情況越來越多。他認為,中國臨床科研成果轉化已經進入了小的爆發期,至少也是爆發前夜。
在醫葯、醫療領域,從來不缺財富神話。行業預計,到2030年,中國僅創新葯市場的年銷售額就有2萬億元的增長空間。
然而,作為這一產業鏈的關鍵一環,臨床研究卻一直非常薄弱,特別是來自醫院的科研成果轉化,大多無緣在這項產業中分一杯羹。
大批來自醫院的科研成果像一座座沉睡的火山,沉默卻蘊含巨大能量。激活這些火山,讓那些優質項目得以更好地服務 社會 ,這便是政策層面希望實現的目標。
今年6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高水平醫院的概念。
這份未來公立醫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要求打造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醫院,其中「開展前沿醫學 科技 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是重要內容,目的是要帶動全國醫療水平「邁上新的大台階」。
對大三甲醫院而言,傳統的「規模即正義」的發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公立醫院的發展,必須走出靠擴規模,建巨無霸的老路,駛入依靠科研產出、成果轉化的高質量發展軌道。
除此外,近年來取消葯品加成、帶量采購降價等政策,已經打破了公立醫院的收入模式,在政府補償、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遲遲不到位的情況下,公立醫院也亟待一種新發展模式的出現。
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水平、醫療水平較發達的地方,早已在爭相推進研究型醫院、病房建設,如今更是將其列入今年的衛生工作重點。
科研和轉化儼然已成為了公立醫院的新戰場。
一根極細的針,刺破眼球,抽出0.1ml的眼內液(房水)——這個量也就是一滴水那麼多,卻可以同時檢測21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相比傳統檢測方法,這項眼內液檢測技術不僅更加靈敏,耗時也大幅縮短了80%左右,至16個小時。
這是北京朝陽醫院陶勇首創的眼內液檢測方法。作為發明者,他已握有至少10項專利,其中有兩項已實現轉化。
很多人知道陶勇是因為2020年初的那起惡性傷醫事件。實際上,除了是惡性事件的受害者,醫術精湛的眼科手術醫生,陶勇也是臨床科研以及成果轉化的拓荒者。
早在2015年,陶勇就曾與兩個朋友注冊了 科技 信息公司,目的是幫助年輕醫生、科學家做臨床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融資、知識產權保護,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園談判等服務。後來因為工作太忙,轉化公司無疾而終。
這次,在醫院科創中心的幫助下,陶勇以入股的形式創辦的第三方檢驗公司得以名正言順,沒有了後顧之憂。新的創新土壤中,成果轉化順利完成。
2019年11月,北京市通過了《北京促進 科技 成果轉化條例》,幾乎同一時期,上海的「科改25條」、《廣東省促進 科技 成果轉化條例》、浙江衛健委《加快衛生 健康 科技 創新推動成果轉化平台國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也相繼發布。
北京朝陽醫院的科創中心是2019年12月27日宣布成立的,成立的初衷,就是要讓醫生、科學家、企業研發團隊可以零距離交流,既促進臨床研發成果轉化,又能促進創新成果加速用於臨床。
中心成立大會上,時任北京市衛健委主任的雷海潮曾發表講話,並透露,北京市的衛健委、醫管中心,都成立了領導小組,按照要求,各市屬醫院的黨政主要負責人也要直接分管 科技 創新工作,搭建與企業合作交流的平台。
各種政策的鼓勵下,2019年後,公立醫院研究成果轉化幾乎進入了快車道,一批「活火山」獲得了噴發的機會。
2020年6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企業簽署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合同,涉及兩項專利,總金額2.5億元。
同年9月的一場簽約儀式上,北醫三院就有10項 科技 成果轉讓簽約,總金額超過4300萬元。覆蓋了運動醫學、生殖醫學、消化等8個科室。
也是同年,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轉化了26項專利技術。2021年5月,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的葛均波院士、心內科主任錢菊英發明的「一種大小可調節的血管內抓捕器及其調節方法」的專利使用權簽約轉化。
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將科研和成果轉化列入了長期發展規劃。前述中國康復技術轉化與發展促進會負責人認為,市場上不缺資金,只要是好的項目都有機會得到支持。
陶勇那項專利技術的第一次應用,是在10年前,當時他31歲,剛評上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出專家門診的時候,遇到了一個29歲的東北小伙兒。
小夥子剛完成骨髓移植術,骨瘦如柴、眼睛化膿。眼科的常規檢查顯示,他的視力並不算很差,只是黃斑區有一個很小的病灶。
黃斑區是視力管理中心,不能盲目用葯,然而,傳統手段很難確認病因,繼續觀察的話,病灶隨時可能擴大,破壞黃斑區,造成失明。
陶勇最終決定將實驗室的方法用到了這位患者身上,通過一根細針,第一時間就確定了病因,病變也很快消退了。
10年後,陶勇不幸在惡性傷醫事件中受重傷入院。在人生至暗時刻,這位患者發信息鼓勵他,還發來了自己在水面上蹦極的視頻。他告訴陶勇,因為怕失明後成為家人的負擔,當時的他幾乎已做好了跳樓的准備。
一項發明把跳樓的人變成了跳水的人。陶勇感到了臨床成果轉化的力量,也更加堅定了把研究成果轉化的工作堅持做下去的決心。
實際上,臨床成果轉化的意義遠不止產品上市,創造所謂的商業神話,更重要的是,讓患者、消費者享受到更加穩定、可復制、高質量的服務。
據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介紹,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基於醫生臨床實踐所做的「微創新」,更能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護士長針對化療患者口腔潰瘍問題發明的清洗工具;醫美醫生改造現有儀器,使其功率可調,使其服務更加標准化、均一化。
衛生主管部門、公立醫療機構對科研和成果轉化,也並不是無緣無故的愛。
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實際上在功能定位上與基層醫院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以提供診療服務為主。這使得越來越多患者湧向大醫院,醫療體系中兩極分化持續加重。
公立大醫院將一部分精力轉向科研和轉化,既有利於除此積弊,轉化後批量復制的成果,也將大幅提高基層服務能力。由此可見,發展科研和成果轉化,也是醫改促進分級診療等政策落地的一步大棋。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長期「重臨床、輕科研」「重論文、輕應用」,中國在葯械創新等領域遠遠落後於人,在很多領域受到歐美國家的卡制。業界認為,這也是國家大力發展科研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出爐,其中的「學科建設」方面,就有對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的考核內容。北京市衛健委還將臨床試驗和成果轉化作為臨床科研型醫務人員高級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而對公立醫院而言,除了考核需要,發展臨床科研與成果轉化,也是醫院從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
2017年10月份公立醫院葯品加成徹底取消,此後高值耗材加成取消;特別是2018年底以來國家組織帶量采購,對葯品進行「靈魂砍價」……這些改革措施,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以葯養醫」「以械養醫」的模式。而政府給出的補貼,醫療服務價格的提高又遲遲不能到位。
這些都迫使公立醫院去尋找新的增長路徑,臨床轉化的收益便是路徑之一。
在北京天壇醫院的研究型病房啟動之初,其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王擁軍接受媒體采訪就曾表示,醫院的轉變,第一是思想的轉變。國際上很多大型醫院,研究是一塊巨大的收入,有的醫院甚至遠遠超過醫療收入。天壇醫院面臨這個轉折點,就是要把研究投入變成研究產出。
未來,更多的公立醫院將面臨同樣的轉折。
臨床研究是優秀科創項目的源頭,在高質量發展的綱領下,研究型醫院、研究型病房建設也成為各省份的競爭領域。
前不久,在2020年第一批研究型病房升級改造的基礎上,北京市啟動第二批5到10個研究型病房的遴選和示範建設。按照要求,三級公立醫院將強化研究創新功能,2所醫院將開展創新型研究型醫院試點建設。
政策還支持首都醫科大學、「三城一區」建設研究型醫院,鼓勵和引導 社會 資本參與其中。高博醫療集團的研究型醫院已經在北京開工,旁邊就是昌平生命科學園,有眾多創新葯企入駐其中。
在提高公立醫院科研水平和臨床轉化能力這條賽道上,發達省市早已暗潮湧動。
相比北京,上海行動更早,野心也更大。根據上海衛健委2019年的一份文件,到2020年底,上海市會重點建設5家研究型醫院;到2030年,還要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研究型醫院,產出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上海九院、十院等多家醫院都有所行動。
同年,廣東也推出了「高水平醫院建設」的「登峰計劃」。而所謂「高水平醫院」中,醫學 科技 創新及轉化平台建設也是重要內容。廣東還給出了真金白銀的鼓勵,政策推行的3年中,計劃推出的22家醫院,每家都可以獲得3億元的資金支持。資金直接由省財政撥給項目醫院。還特別強調,原則上不得用於基建。
最新的省十四五衛生 健康 科教工作思路中,廣東也重點提到了鼓勵高水平醫院創建研究型醫院,設立臨床研究院區或病房;加強成果轉化,打通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各環節等內容。
這也意味著,中國公立醫院的全面升級。按照國家衛生 健康 委員會副主任李斌在國辦政策吹風會上所說,就是發展方式從規模發展,向提質增效轉型;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轉變。
研究型醫院並不是新鮮事物。
中國最早提出研究型醫院,是在200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科教處的姜昌斌等人在撰寫的《科教興院創辦研究型醫院》一文中,提到瑞金醫院作為綜合性教學醫院,一直把上海市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目標——建立亞洲一流的醫療中心,並參與國際競爭,當作自身發展目標,因此,始終把醫教研有機結合,並確定了創辦研究型醫院等目標。
什麼是研究型醫院?姜昌斌等人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上海衛生和 健康 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康琦告訴八點健聞,與其糾結制定研究型醫院統一的定義或標准,更應對其內涵或結果產出形成共識,即瞄準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通過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轉化產出創新的、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技術或方案,並能進一步推動行業進步或產業發展。研究型醫院是解決其他醫院不能解決的問題,是解決目前行業內尚不能解決的問題。至於醫院怎麼實現以上目標,應允許有不同的模式 探索 。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院管理研究室主任黃二丹則傾向於以收入來區分。他告訴八點健聞,研究型醫院至少要有20%的收入來自於科研項目或者是科研成果轉化收入。「大家都覺得這個詞體現了醫院的實力,但如果財務收支上沒有差別,就沒有體現研究型醫院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講,他認為我國大醫院還是以看病為主,距研究型醫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據黃二丹介紹,全國研究項目及其成果轉化收入較為突出的是華西醫院,研究收入可能接近三四億元,但相比其業務收入,佔比仍然很小,與國際一流醫院存在較大差距。要縮小這個差距,既需要大醫院聚焦功能定位,也需要政府完善運行機制,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南京應諾醫葯 科技 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鄭維義告訴八點健聞,雖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型醫院,全國只要有5個,中國「全球新」葯物研發的局面就會有很大的改觀。
醫院的臨床研究與轉化前途光明,過程卻免不了坎坷。
時代天使上市,引爆港股的那一天,華山醫院北院急重症醫學科科副主任馬可,正在為自己的專利該如何轉化而發愁。
2011年,馬可在急診和ICU工作,見過很多肢體出血、斷肢、大出血的情況,他認為現有止血帶的不足,以及錯誤使用止血帶帶來傷害的問題亟待改進。經過近10年的積累總結,自動充氣止血帶的思路逐漸成型。
2020,為抗擊新冠疫情,馬可長時間吃住在醫院,抗疫的同時,他總結了過去的工作經驗,一口氣申請了三四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還聯合專家寫了止血帶的專家共識。
對自己的研發工作,馬可信心滿滿,他甚至想好了止血帶等已有專利的後續改進思路,以及更多的新的研究方向。可是轉化卻是他的陌生領域,這讓他很是犯難。
臨床科研成果轉化難,馬可並非個案。
瑞金醫院的陳瑋、蔣薇薇等人,進行了一項抽樣調查,受訪對象為2017年至2019年,上海公立醫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的500多位負責人。
結果發現:研究成果不少,但是轉化數量較少的現象在公立醫院、科研院校仍然存在。
調查中,研究者發現,醫院的科研成果仍以論文為主,佔比超過了60%,發明專利佔比不到10%,只有8.94%。
即便是轉化的成果也有很多停留在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表層,深層次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仍較少;此外,還有轉化慢、資金利用率低等問題。
認知層面上,雖然政策層面有很多鼓勵措施,醫院也有一定積極性,卻只有約10%的受訪者,非常了解公立醫院及科研機構成果轉化政策及其配套措施。
據謝嘉生介紹,從市場層面看,臨床醫生的科研成果也很受歡迎,特別是一些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微創新」,以及基因編輯、免疫治療等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研究項目。但是現實是,醫生做成果轉化成功率不高,這同樣是行業共識。
究其原因,八點健聞總結各方觀點發現,有幾個關鍵關卡需要突破。
臨床轉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面臨很多風險。首要的風險就是法律風險。
馬可不止一次提到專利很多時候就是一張「窗戶紙」,不知道合作方會不會拿了自己的想法直接生產。有專家也表示,類似的糾紛案件很多。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發布的2019年十大經典案例中,就有廣東省人民醫院起訴企業未如約支付轉讓款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原定400萬元的專利轉讓款,公司只給了80萬元。
中國康復技術轉化與發展促進會負責人認為,相比醫院行為,醫生個人與企業簽約更加處於劣勢。「這裡面的違法的成本是不同」。近年來,該協會就憑借做好協調和組織工作的核心技術,作為官方機構,在轉化和協調各方關系方面,為很多醫生提供了幫助。「我們在紹興有一套機制在做這件事。」
醫生與企業合作開發產品也存在合法性焦慮。采訪中,有臨床醫生告訴八點健聞,行業里有「8分錢,搞得你難受半年」的說法,意思是投訴舉報者花8分錢買一張郵票,發一封舉報信,無論是否真的查實,被舉報者都要面臨接受調查、寫檢查等一系列程序。
團隊管理、市場分析、如何與投資人打交道等,也都是醫生面臨的問題。
陶勇也向八點健聞感慨,臨床轉化對醫生綜合能力的挑戰太大,包括多線程運作的能力、與投資人溝通的能力、與醫院領導溝通的能力,而且還需要醫生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他認為,國內還需要更加成熟的服務平台,來幫助醫生做轉化。
此外,作為體制內的醫生,臨床醫生對醫學轉化的決心,也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影響最終的成敗。謝嘉生曾向八點健聞介紹,有一個美籍華人帶回了非常被看好的三類醫療器械,但是就是因為創始人不夠堅決,最後融資遇到瓶頸,項目失敗。
從根本上講,長期專注給公立醫院排名的艾力彼創始人庄一強認為,臨床轉化是不可能靠醫生自己完成的,「肯定是要醫院來推動。」他告訴八點健聞,醫院如果有轉化中心,屬於達成結構指標。而這個轉化平台需要有專職人員運作,需要有應用型的實驗室供醫生使用。
而要實現這一點,機制上還需要更多的突破。
有行業人士告訴八點健聞,中國的公立醫院在財務上是「收支兩條線」。除了少部分醫院,如華西醫院,通過建立公司的形式,破解這一難題,大多數醫院仍然受制於此,沒法直接拿錢出來用於轉化。
而醫院資金的介入也會使專利權變得難以界定。
正如上海衛生和 健康 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康琦所說,研究型醫院、臨床成果轉化牽涉面甚廣。從醫葯創新領先的國家來看,需要 科技 創新戰略、醫療服務制度、醫療機構性質、研究人員定位發展、醫企合作、葯械審評審批、籌資支付等諸多支撐,可以說比傳統的醫療改革牽涉面還要廣。
在此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對研究型醫院、臨床成果轉化都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新醫改啟動12年以來,中國醫療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逐漸觸及公立醫院這一核心,醫改也到了關鍵時期。公立醫院這個「巨無霸」接下來的變身之旅,也將持續牽動所有人的神經。
陳廣晶 撰稿
李珊珊 責編
方澍晨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⑨ 北京未來兒童醫院離北京北站多遠
1小時10分鍾17.28公里步行1.6公里
快速公交4線2號線
10站6元楊庄東(BRT)站上車
北京未來兒童醫院起點
11分鍾
步行763米
導航
29分鍾
楊庄東(BRT)站上車快速公交4線
阜成門方向8站
阜成門站下車
8分鍾
步行528米
導航
4分鍾
阜成門站(D西南口)上車2號線
車公庄方向2站
西直門站下車
5分鍾
步行298米
導航
北京北站終點
僅做參考
⑩ 北京首家互聯網醫院來了!你認為互聯網醫院的前景如何
互聯網醫院可以免除異地就醫的困擾,可以讓更多患者在線問診,醫院也能節省成本,互聯網醫院前景非常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有病去醫院看病成為了難題,尤其是就醫的時候要考慮排隊的問題,還要考慮異地就醫的路途。因此互聯網醫院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人們可以通過在線問診解決問題,不需要去醫院,很多異地的患者也能夠通過互聯網醫院看病,為患者節省了時間。
一、互聯網醫院可以在線問診,患者看病更加方便。很多患者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都會去醫院就診,但是去醫院就需要在路上浪費不少時間,到了醫院以後還需要排隊,等到醫生看病只需要幾分鍾。患者的看病時間非常長,但是互聯網醫院節省了患者的時間,患者看病不需要去醫院,只需要預約時間,通過互聯網診斷讓患者看病更加方便。
互聯網醫院是大勢所趨,未來會有更多醫院放在互聯網上面,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就診。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