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空曠的廣場上如何配置植物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空曠的廣場上如何配置植物

發布時間: 2023-02-09 03:17:57

1. 園林綠地植物配置原則有哪些

公園綠地的植物配置是休閑綠地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境等功能要求,而且還起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遊憩的要求。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植物生態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園區綠化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此外還應考慮到落果少、無飛絮、無刺、無毒、無刺激性的植物。
自然式園林中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配置,以充分發揮植物的自然姿態,並根據局部環境和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採用不同形式的種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門、主要道路、整形廣場、大型建築附近多採用規則式種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對稱的小型建築物附近則採用自然式種植。
園林植物的景色會隨季節而變化,可分區分段配置,使每個分區或地段突出一個季節植物景觀主題,在統一中求變化。但在重點地區,四季遊人集中的地方,應使四季皆有景可賞,即使在一個季節景觀為主的地段也應點綴些其他季節的植物。
人們欣賞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園林植物是極少的,或者說是沒有的。如鵝掌楸主要觀其葉形;桃花、紫荊主要春天賞其色;桂花主要秋天聞其香;成片的松樹形成「松濤」是聞其聲。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從春至秋,花開不斷,既可觀色賞形,又可聞香,但在北方冬天來臨時剪去枝條堆土防寒,就談不上觀賞了。若在背後襯以常綠樹,則可補冬季之枯燥。因此,在園林中配置園林植物,不僅要取得「綠」的效果,還要進一步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必須全面考慮植物在外形、賞色、聞味、聽聲(如松濤)等方面的特性進行仔細選擇、合理配置,才能創造出完美的園林意境。
喬灌結合,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相結合,適當地配置和點綴一些花卉、草皮。在樹種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植物種類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單調,更不能搭配雷同,要達到多樣統一。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有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要都避免等距、等高的的栽植,可採用孤植、對植、叢植等,適當運用對景、框景等造園手法,裝飾性綠地和開放性綠地相結合創造除千變萬化的景觀。
北方地區,由於冬季漫長,植物生長期短,選擇速生樹種會在短期內形成綠化效果。長壽樹種樹齡長,但生長緩慢,短期內不能形成綠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園林綠地中,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樹種是必要的。在公園的綠地中,應選擇長壽樹種。當然,速生樹種和長壽樹種相互結合地配置,應是園林綠化的方向。速生樹種有易老早衰的問題,可通過樹冠更新復壯和實生苗育種的辦法加以解決。在園林樹種選擇中,還要注意選擇根深、抗風力強、無毒、無臭、無飛絮、無花果污染的優良樹種,但是一個好的園林樹種的優點都是相對的。選擇的目的,就是不斷把具有優良性狀的樹種選出來,淘汰那些生長不良、抗性較差,綠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樹種。

2. 關於園林景觀中的植物如何配置

居住區綠化是直接為居民經常利用與享受的一種綠化系統。居住區的綠化規劃,不僅要體現當代人們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還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之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相適應,力求在一定時期內盡量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區綠地設計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在栽植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在種植設計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做到一條帶一個季相,或一片一個季相,或一個組團一個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3. 規則式、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分別有哪些

3.1、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種形式。 3.1.1、孤植單株樹孤立種植,孤植樹在園林中,一是作為園林中獨立的庇蔭樹,也作觀賞用。二是單純為了構圖藝術上需要。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常用於大片草坪上、花壇中心、小庭院的一角與山石相互成景之處。 3.1.2、叢植一個樹叢由三五株同種或異種樹木至八九株樹木不等距離的種植在一起成一整體,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求得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表現樹種的個體美。 3.1.3、群植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為主,具有「成林」。 3.1.4、帶植林帶組合原則與樹群一樣,以帶狀形式栽種數量很多的各種喬木、灌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3.2、規則式配植 3.2.1、行植:在規則式道路、廣場上或圍牆邊沿,呈單行或多行的,株距與行距相等的種植方法,叫作行植。 3.2.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網在交叉點種植樹木,株行距相等。 3.2.3、三角形種植:株行距按等邊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3.2.4、長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種變型,其特點為行距大於株距。 3.2.5、環植:按一定株距把樹木栽為圓環的一種方式,可有1 個圓環、半個圓環或多重圓環。 3.2.6、帶狀種植:用多行樹木種植或帶狀,構成防護林帶。一般採用大喬木與中、小喬木和灌木作帶狀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