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設計的存儲過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設計的存儲過程

發布時間: 2023-02-09 21:12:25

1. Java資料庫程序中的存儲過程設計

本文闡述了怎麼使用DBMS存儲過程 闡述了使用存儲過程的基本的和高級特性 比如返回ResultSet 本文假設你對DBMS和JDBC已經非常熟悉 也假設你能夠毫無障礙地閱讀其它語言寫成的代碼(即不是Java的語言) 但是 並不要求你有任何存儲過程的編程經歷

存儲過程是指保存在資料庫並在資料庫端執行的程序 你可以使用特殊的語法在Java類中調用存儲過程 在調用時 存儲過程的名稱及指定的參數通過JDBC連接發送給DBMS 執行存儲過程並通過連接(如果有)返回結果

使用存儲過程擁有和使用基於EJB或CORBA這樣的應用伺服器一樣的好處 區別是存儲過程可以從很多流行的DBMS中免費使用 而應用伺服器大都非常昂貴 這並不只是許可證費用的問題 使用應用伺服器所需要花費的管理 編寫代碼的費用 以及客戶程序所增加的復雜性 都可以通過DBMS中的存儲過程所整個地替代

你可以使用Java Python Perl或C編寫存儲過程 但是通常使用你的DBMS所指定的特定語言 Oracle使用PL/sql PostgreSQL使用pl/pgsql DB 使用Proceral SQL 這些語言都非常相似 在它們之間移植存儲過程並不比在Sun的EJB規范不同實現版本之間移植Session Bean困難 並且 存儲過程是為嵌入SQL所設計 這使得它們比Java或C等語言更加友好地方式表達資料庫的機制

因為存儲過程運行在DBMS自身 這可以幫助減少應用程序中的等待時間 不是在Java代碼中執行 個或 個SQL語句 而只需要在伺服器端執行 個存儲過程 網路上的數據往返次數的減少可以戲劇性地優化性能

使用存儲過程

簡單的老的JDBC通過CallableStatement類支持存儲過程的調用 該類實際上是PreparedStatement的一個子類 假設我們有一個poets資料庫 資料庫中有一個設置詩人逝世年齡的存儲過程 下面是對老酒鬼Dylan Thomas(old soak Dylan Thomas 不指定是否有關典故 文化 請批評指正 譯注)進行調用的詳細代碼

try{int age = ;String poetName = dylan thomas ;CallableStatement proc = connection prepareCall( { call set_death_age(? ?) } );proc setString( poetName);proc setInt( age);cs execute();}catch (SQLException e){// }

傳給prepareCall方法的字串是存儲過程調用的書寫規范 它指定了存儲過程的名稱 ?代表了你需要指定的參數

和JDBC集成是存儲過程的一個很大的便利 為了從應用中調用存儲過程 不需要存根(stub)類或者配置文件 除了你的DBMS的JDBC驅動程序外什麼也不需要

當這段代碼執行時 資料庫的存儲過程就被調用 我們沒有去獲取結果 因為該存儲過程並不返回結果 執行成功或失敗將通過例外得知 失敗可能意味著調用存儲過程時的失敗(比如提供的一個參數的類型不正確) 或者一個應用程序的失敗(比如拋出一個例外指示在poets資料庫中並不存在 Dylan Thomas )

結合SQL操作與存儲過程

映射Java對象到SQL表中的行相當簡單 但是通常需要執行幾個SQL語句 可能是一個SELECT查找ID 然後一個INSERT插入指定ID的數據 在高度規格化(符合更高的範式 譯注)的資料庫模式中 可能需要多個表的更新 因此需要更多的語句 Java代碼會很快地膨脹 每一個語句的網路開銷也迅速增加

將這些SQL語句轉移到一個存儲過程中將大大簡化代碼 僅涉及一次網路調用 所有關聯的SQL操作都可以在資料庫內部發生 並且 存儲過程語言 例如PL/SQL 允許使用SQL語法 這比Java代碼更加自然 下面是我們早期的存儲過程 使用Oracle的PL/SQL語言編寫

create procere set_death_age(poet VARCHAR poet_age NUMBER)poet_id NUMBER;beginSELECT id INTO poet_id FROM poets WHERE name = poet;INSERT INTO deaths (mort_id age) VALUES (poet_id poet_age);end set_death_age;

很獨特?不 我打賭你一定期待看到一個poets表上的UPDATE 這也暗示了使用存儲過程實現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情 set_death_age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個很爛的實現 我們應該在poets表中添加一列來存儲逝世年齡 Java代碼中並不關心資料庫模式是怎麼實現的 因為它僅調用存儲過程 我們以後可以改變資料庫模式以提高性能 但是我們不必修改我們代碼

下面是調用上面存儲過程的Java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setDeathAge(Poet dyingBard int age)throws SQLException{Connection con = null;CallableStatement proc = null;

try{con = connectionPool getConnection();proc = con prepareCall( { call set_death_age(? ?) } );proc setString( dyingBard getName());proc setInt( age);proc execute();}finally{try{proc close();}catch (SQLException e) {}con close();}}

為了確保可維護性 建議使用像這兒這樣的static方法 這也使得調用存儲過程的代碼集中在一個簡單的模版代碼中 如果你用到許多存儲過程 就會發現僅需要拷貝 粘貼就可以創建新的方法 因為代碼的模版化 甚至也可以通過腳本自動生產調用存儲過程的代碼

Functions

存儲過程可以有返回值 所以CallableStatement類有類似getResultSet這樣的方法來獲取返回值 當存儲過程返回一個值時 你必須使用registerOutParameter方法告訴JDBC驅動器該值的SQL類型是什麼 你也必須調整存儲過程調用來指示該過程返回一個值

下面接著上面的例子 這次我們查詢Dylan Thomas逝世時的年齡 這次的存儲過程使用PostgreSQL的pl/pgsql

create function snuffed_it_when (VARCHAR) returns integer declarepoet_id NUMBER;poet_age NUMBER;begin first get the id associated with the poet SELECT id INTO poet_id FROM poets WHERE name = $ ; get and return the age SELECT age INTO poet_age FROM deaths WHERE mort_id = poet_id;return age;end; language pl/pgsql ;

另外 注意pl/pgsql參數名通過Unix和DOS腳本的$n語法引用 同時 也注意嵌入的注釋 這是和Java代碼相比的另一個優越性 在Java中寫這樣的注釋當然是可以的 但是看起來很凌亂 並且和SQL語句脫節 必須嵌入到Java String中

下面是調用這個存儲過程的Java代碼

connection setAutoCommit(false);CallableStatement proc =connection prepareCall( { ? = call snuffed_it_when(?) } );proc registerOutParameter( Types INTEGER);proc setString( poetName);cs execute();int age = proc getInt( );

如果指定了錯誤的返回值類型會怎樣?那麼 當調用存儲過程時將拋出一個RuntimeException 正如你在ResultSet操作中使用了一個錯誤的類型所碰到的一樣

復雜的返回值

關於存儲過程的知識 很多人好像就熟悉我們所討論的這些 如果這是存儲過程的全部功能 那麼存儲過程就不是其它遠程執行機制的替換方案了 存儲過程的功能比這強大得多

當你執行一個SQL查詢時 DBMS創建一個叫做cursor(游標)的資料庫對象 用於在返回結果中迭代每一行 ResultSet是當前時間點的游標的一個表示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緩存或者特定資料庫的支持 你只能在ResultSet中向前移動

某些DBMS允許從存儲過程中返回遊標的一個引用 JDBC並不支持這個功能 但是Oracle PostgreSQL和DB 的JDBC驅動器都支持在ResultSet上打開到游標的指針(pointer)

設想列出所有沒有活到退休年齡的詩人 下面是完成這個功能的存儲過程 返回一個打開的游標 同樣也使用PostgreSQL的pl/pgsql語言

create procere list_early_deaths () return refcursor as declaretoesup refcursor;beginopen toesup forSELECT poets name deaths ageFROM poets deaths all entries in deaths are for poets but the table might bee generic WHERE poets id = deaths mort_idAND deaths age < ;return toesup;end; language plpgsql ;

下面是調用該存儲過程的Java方法 將結果輸出到PrintWriter

PrintWriter:

static void sendEarlyDeaths(PrintWriter out){Connection con = null;CallableStatement toesUp = null;try{con = ConnectionPool getConnection();

// PostgreSQL needs a transaction to do this con setAutoCommit(false);

// Setup the call CallableStatement toesUp= connection prepareCall( { ? = call list_early_deaths () } );toesUp registerOutParameter( Types OTHER);getResults execute();

ResultSet rs = (ResultSet) getResults getObject( );while (rs next()){String name = rs getString( );int age = rs getInt( );out println(name + was + age + years old );}rs close();}catch (SQLException e){// We should protect these calls toesUp close();con close();}}

因為JDBC並不直接支持從存儲過程中返回遊標 我們使用Types OTHER來指示存儲過程的返回類型 然後調用getObject()方法並對返回值進行強制類型轉換

這個調用存儲過程的Java方法是mapping的一個好例子 Mapping是對一個集上的操作進行抽象的方法 不是在這個過程上返回一個集 我們可以把操作傳送進去執行 本例中 操作就是把ResultSet列印到一個輸出流 這是一個值得舉例的很常用的例子 下面是調用同一個存儲過程的另外一個方法實現

public class ProcessPoetDeaths{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Death(String name int age);}

static void mapEarlyDeaths(ProcessPoetDeaths mapper){Connection con = null;CallableStatement toesUp = null;try{con = ConnectionPool getConnection();con setAutoCommit(false);

CallableStatement toesUp= connection prepareCall( { ? = call list_early_deaths () } );toesUp registerOutParameter( Types OTHER);getResults execute();

ResultSet rs = (ResultSet) getResults getObject( );while (rs next()){String name = rs getString( );int age = rs getInt( );mapper sendDeath(name age);}rs close();}catch (SQLException e){// We should protect these calls toesUp close();con close();}}

這允許在ResultSet數據上執行任意的處理 而不需要改變或者復制獲取ResultSet的方法

static void sendEarlyDeaths(final PrintWriter out){ProcessPoetDeaths myMapper = new ProcessPoetDeaths(){public void sendDeath(String name int age){out println(name + was + age + years old );}};mapEarlyDeaths(myMapper);}

這個方法使用ProcessPoetDeaths的一個匿名實例調用mapEarlyDeaths 該實例擁有sendDeath方法的一個實現 和我們上面的例子一樣的方式把結果寫入到輸出流 當然 這個技巧並不是存儲過程特有的 但是和存儲過程中返回的ResultSet結合使用 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

結論

存儲過程可以幫助你在代碼中分離邏輯 這基本上總是有益的 這個分離的好處有

快速創建應用 使用和應用一起改變和改善的資料庫模式

資料庫模式可以在以後改變而不影響Java對象 當我們完成應用後 可以重新設計更好的模式

存儲過程通過更好的SQL嵌入使得復雜的SQL更容易理解

編寫存儲過程比在Java中編寫嵌入的SQL擁有更好的工具——大部分編輯器都提供語法高亮!

存儲過程可以在任何SQL命令行中測試 這使得調試更加容易

並不是所有的資料庫都支持存儲過程 但是存在許多很棒的實現 包括免費/開源的和非免費的 所以移植並不是一個問題 Oracle PostgreSQL和DB 都有類似的存儲過程語言 並且有在線的社區很好地支持

存儲過程工具很多 有像TOAD或TORA這樣的編輯器 調試器和IDE 提供了編寫 維護PL/SQL或pl/pgsql的強大的環境

lishixin/Article/program/Java/hx/201311/25906

2. 什麼是存儲過程

定義:
將常用的或很復雜的工作,預先用SQL語句寫好並用一個指定的名稱存儲起來, 那麼以後要叫資料庫提供與已定義好的存儲過程的功能相同的服務時,只需調用execute,即可自動完成命令。
講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問:這么說存儲過程就是一堆SQL語句而已啊?
Microsoft公司為什麼還要添加這個技術呢?
那麼存儲過程與一般的SQL語句有什麼區別呢?
存儲過程的優點:
1.存儲過程只在創造時進行編譯,以後每次執行存儲過程都不需再重新編譯,而一般SQL語句每執行一次就編譯一次,所以使用存儲過程可提高資料庫執行速度。
2.當對資料庫進行復雜操作時(如對多個表進行Update,Insert,Query,Delete時),可將此復雜操作用存儲過程封裝起來與資料庫提供的事務處理結合一起使用。
3.存儲過程可以重復使用,可減少資料庫開發人員的工作量
4.安全性高,可設定只有某此用戶才具有對指定存儲過程的使用權
存儲過程的種類:
1.系統存儲過程:以sp_開頭,用來進行系統的各項設定.取得信息.相關管理工作,
如 sp_help就是取得指定對象的相關信息
2.擴展存儲過程 以XP_開頭,用來調用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
exec master..xp_cmdshell 'ping 10.8.16.1'
3.用戶自定義的存儲過程,這是我們所指的存儲過程
常用格式
Create procere procee_name
[@parameter data_type][output]
[with]{recompile|encryption}
as
sql_statement
解釋:
output:表示此參數是可傳回的
with {recompile|encryption}
recompile:表示每次執行此存儲過程時都重新編譯一次
encryption:所創建的存儲過程的內容會被加密
如:
表book的內容如下
編號 書名 價格
001 C語言入門 $30
002 PowerBuilder報表開發 $52
實例1:查詢表Book的內容的存儲過程
create proc query_book
as
select * from book
go
exec query_book
實例2:加入一筆記錄到表book,並查詢此表中所有書籍的總金額
Create proc insert_book
@param1 char(10),@param2 varchar(20),@param3 money,@param4 money output
with encryption ---------加密
as
insert book(編號,書名,價格) Values(@param1,@param2,@param3)
select @param4=sum(價格) from book
go
執行例子:
declare @total_price money
exec insert_book '003','Delphi 控制項開發指南',$100,@total_price
print '總金額為'+convert(varchar,@total_price)
go
存儲過程的3種傳回值:
1.以Return傳回整數
2.以output格式傳回參數
3.Recordset
傳回值的區別:
output和return都可在批次程式中用變數接收,而recordset則傳回到執行批次的客戶端中
實例3:設有兩個表為Proct,Order,其表內容如下:
Proct
產品編號 產品名稱 客戶訂數
001 鋼筆 30
002 毛筆 50
003 鉛筆 100
Order
產品編號 客戶名 客戶訂金
001 南山區 $30
002 羅湖區 $50
003 寶安區 $4
請實現按編號為連接條件,將兩個表連接成一個臨時表,該表只含編號.產品名.客戶名.訂金.總金額,
總金額=訂金*訂數,臨時表放在存儲過程中
代碼如下:
Create proc temp_sale
as
select a.產品編號,a.產品名稱,b.客戶名,b.客戶訂金,a.客戶訂數* b.客戶訂金 as總金額
into #temptable from Proct a inner join Order b on a.產品編號=b.產品編號
if @@error=0
print 'Good'
else
&n bsp; print 'Fail'
go

存儲過程介紹
一、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是利用SQL Server所提供的Tranact-SQL語言所編寫的程序。Tranact-SQL語言是SQL Server提供專為設計資料庫應用程序的語言,它是應用程序和SQL Server資料庫間的主要程序式設計界面。它好比Oracle資料庫系統中的Pro-SQL和Informix的資料庫系統能夠中的Informix-4GL語言一樣。這類語言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讓用戶可以設計出符合引用需求的程序:
1)、變數說明
2)、ANSI兼容的SQL命令(如Select,Update….)
3)、一般流程式控制制命令(if…else…、while….)
4)、內部函數

二、存儲過程的書寫格

CREATE PROCEDURE [擁有者.]存儲過程名[;程序編號]
[(參數#1,…參數#1024)]
[WITH
{RECOMPILE | ENCRYPTION | RECOMPILE, ENCRYPTION}
]
[FOR REPLICATION]
AS 程序行

其中存儲過程名不能超過128個字。每個存儲過程中最多設定1024個參數
(SQL Server 7.0以上版本),參數的使用方法如下:

@參數名 數據類型 [VARYING] [=內定值] [OUTPUT]

每個參數名前要有一個「@」符號,每一個存儲過程的參數僅為該程序內部使用,參數的類型除了IMAGE外,其他SQL Server所支持的數據類型都可使用。
[=內定值]相當於我們在建立資料庫時設定一個欄位的默認值,這里是為這個參數設定默認值。[OUTPUT]是用來指定該參數是既有輸入又有輸出值的,也就是在調用了這個存儲過程時,如果所指定的參數值是我們需要輸入的參數,同時也需要在結果中輸出的,則該項必須為OUTPUT,而如果只是做輸出參數用,可以用CURSOR,同時在使用該參數時,必須指定VARYING和OUTPUT這兩個語句。

例子:
CREATE PROCEDURE order_tot_amt @o_id int,@p_tot int output AS
SELECT @p_tot = sum(Unitprice*Quantity)
FROM orderdetails
WHERE ordered=@o_id

例子說明:
該例子是建立一個簡單的存儲過程order_tot_amt,這個存儲過程根據用戶輸入的定單ID號碼(@o_id),由定單明細表(orderdetails)中計算該定單銷售總額[單價(Unitprice)*數量(Quantity)],這一金額通過@p_tot這一參數輸出給調用這一存儲過程的程序

三、在SQL Server中執行存儲過程

在SQL Server的查詢分析器中,輸入以下代碼:
declare @tot_amt int
execute order_tot_amt 1,@tot_amt output
select @tot_amt

以上代碼是執行order_tot_amt這一存儲過程,以計算出定單編號為1的定單銷售金額,我們定義@tot_amt為輸出參數,用來承接我們所要的結果

sql語句執行的時候要先編譯,然後執行。存儲過程就是編譯好了的一些sql語句。用的時候直接就可以用了。

存儲過程是由流控制和SQL語句書寫的過程,這個過程經編譯和優化 後存儲在資料庫伺服器中,使用時只要調用即可。在ORACLE中,若干個 有聯系的過程可以組合在一起構成程序包。
使用存儲過程有以下的優點:
* 存儲過程的能力大大增強了SQL語言的功能和靈活性。存儲過程可 以用流控制語句編寫,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完成復雜的判斷和較復雜的 運算。
* 可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通過存儲過程可以使沒有許可權的用戶在控制之下間接地存取資料庫,從而保證數據的安全。
# 通過存儲過程可以使相關的動作在一起發生,從而可以維護資料庫的完整性。
* 再運行存儲過程前,資料庫已對其進行了語法和句法分析,並給出 了優化執行方案。這種已經編譯好的過程可極大地改善SQL語句的性能。 由於執行SQL語句的大部分工作已經完成,所以存儲過程能以極快的速度執 行。
* 可以降低網路的通信量。
* 使體現企業規則的運算程序放入資料庫伺服器中,以便:
# 集中控制。
# 當企業規則發生變化時在伺服器中改變存儲過程即可,無須修改 任何應用程序。企業規則的特點是要經常變化,如果把體現企業規則的運 算程序放入應用程序中,則當企業規則發生變化時,就需要修改應用程序 工作量非常之大(修改、發行和安裝應用程序)。如果把體現企業規則的 運算放入存儲過程中,則當企業規則發生變化時,只要修改存儲過程就可 以了,應用程序無須任何變化。

3. 請簡要的敘述一下資料庫的主要設計過程

一、資料庫設計過程

資料庫技術是信息資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資料庫設計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有效存儲數據,滿足用戶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

資料庫設計的各階段:

A、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現實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於機器和各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圖來描述。

C、在邏輯設計階段: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資料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資料庫邏輯模式。然後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D、在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設計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1.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結果得到數據字典描述的數據需求(和數據流圖描述的處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點:調查、收集與分析用戶在數據管理中的信息要求、處理要求、安全性與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調查組織機構情況、各部門的業務活動情況、協助用戶明確對新系統的各種要求、確定新系統的邊界。

常用的調查方法有: 跟班作業、開調查會、請專人介紹、詢問、設計調查表請用戶填寫、查閱記錄。

分析和表達用戶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類方法。自頂向下的結構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簡稱SA方法)從最上層的系統組織機構入手,採用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並把每一層用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描述。

數據流圖表達了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系統中的數據則藉助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簡稱DD)來描述。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圖表示。

概念模型用於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賴於某一個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轉換為計算機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數據模型。

概念模型特點:

(1) 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地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

(2) 應該簡單、清晰、易於用戶理解,是用戶與資料庫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

概念模型設計的一種常用方法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實體-聯系方法應用到語義數據模型中的一種語義模型化技術,用於建立系統信息模型。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從目的描述和范圍描述開始,確定建模目標,開發建模計劃,組織建模隊伍,收集源材料,制定約束和規范。收集源材料是這階段的重點。通過調查和觀察結果,業務流程,原有系統的輸入輸出,各種報表,收集原始數據,形成了基本數據資料表。

2.2 第一步——定義實體

實體集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和屬性集,可以從收集的源材料——基本數據資料表中直接或間接標識出大部分實體。根據源材料名字表中表示物的術語以及具有 「代碼」結尾的術語,如客戶代碼、代理商代碼、產品代碼等將其名詞部分代表的實體標識出來,從而初步找出潛在的實體,形成初步實體表。

2.3 第二步——定義聯系

IDEF1X模型中只允許二元聯系,n元聯系必須定義為n個二元聯系。根據實際的業務需求和規則,使用實體聯系矩陣來標識實體間的二元關系,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出連接關系的勢、關系名和說明,確定關系類型,是標識關系、非標識關系(強制的或可選的)還是非確定關系、分類關系。如果子實體的每個實例都需要通過和父實體的關系來標識,則為標識關系,否則為非標識關系。非標識關系中,如果每個子實體的實例都與而且只與一個父實體關聯,則為強制的,否則為非強制的。如果父實體與子實體代表的是同一現實對象,那麼它們為分類關系。

2.4 第三步——定義碼

通過引入交叉實體除去上一階段產生的非確定關系,然後從非交叉實體和獨立實體開始標識侯選碼屬性,以便唯一識別每個實體的實例,再從侯選碼中確定主碼。為了確定主碼和關系的有效性,通過非空規則和非多值規則來保證,即一個實體實例的一個屬性不能是空值,也不能在同一個時刻有一個以上的值。找出誤認的確定關系,將實體進一步分解,最後構造出IDEF1X模型的鍵基視圖(KB圖)。

2.5 第四步——定義屬性

從源數據表中抽取說明性的名詞開發出屬性表,確定屬性的所有者。定義非主碼屬性,檢查屬性的非空及非多值規則。此外,還要檢查完全依賴函數規則和非傳遞依賴規則,保證一個非主碼屬性必須依賴於主碼、整個主碼、僅僅是主碼。以此得到了至少符合關系理論第三範式的改進的IDEF1X模型的全屬性視圖。

2.6 第五步——定義其他對象和規則

定義屬性的數據類型、長度、精度、非空、預設值、約束規則等。定義觸發器、存儲過程、視圖、角色、同義詞、序列等對象信息。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例如關系模型),並對其進行優化。設計邏輯結構應該選擇最適於描述與表達相應概念結構的數據模型,然後選擇最合適的DBMS。

將E-R圖轉換為關系模型實際上就是要將實體、實體的屬性和實體之間的聯系轉化為關系模式,這種轉換一般遵循如下原則:一個實體型轉換為一個關系模式。實體的屬性就是關系的屬性。實體的碼就是關系的碼。

數據模型的優化,確定數據依賴,消除冗餘的聯系,確定各關系模式分別屬於第幾範式。確定是否要對它們進行合並或分解。一般來說將關系分解為3NF的標准,即:

表內的每一個值都只能被表達一次。

表內的每一行都應該被唯一的標識(有唯一鍵)。

表內不應該存儲依賴於其他鍵的非鍵信息。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4. 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設計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5. 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語言(例如C),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資料庫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用DDL定義資料庫結構、組織數據入庫 、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資料庫試運行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數據定義語言)用作開新數據表、設定欄位、刪除數據表、刪除欄位,管理所有有關資料庫結構的東西)

●Create (新增有關資料庫結構的東西,屬DDL)

●Drop (刪除有關資料庫結構的東西,屬DDL)

●Alter (更改結構,屬DDL)

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內容包括:資料庫的轉儲和恢復、資料庫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資料庫性能的監督、分析和改進、資料庫的重組織和重構造。

7. 建模工具的使用

為加快資料庫設計速度,目前有很多資料庫輔助工具(CASE工具),如Rational公司的Rational Rose,CA公司的Erwin和Bpwin,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以及Oracle公司的oracle Designer等。

ERwin主要用來建立資料庫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它能用圖形化的方式,描述出實體、聯系及實體的屬性。ERwin支持IDEF1X方法。通過使用 ERwin建模工具自動生成、更改和分析IDEF1X模型,不僅能得到優秀的業務功能和數據需求模型,而且可以實現從IDEF1X模型到資料庫物理設計的轉變。ERwin工具繪制的模型對應於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兩種。在邏輯模型中,IDEF1X工具箱可以方便地用圖形化的方式構建和繪制實體聯系及實體的屬性。在物理模型中,ERwin可以定義對應的表、列,並可針對各種資料庫管理系統自動轉換為適當的類型。

設計人員可根據需要選用相應的資料庫設計建模工具。例如需求分析完成之後,設計人員可以使用Erwin畫ER圖,將ER圖轉換為關系數據模型,生成資料庫結構;畫數據流圖,生成應用程序。

二、資料庫設計技巧

1. 設計資料庫之前(需求分析階段)

1) 理解客戶需求,包括用戶未來需求變化。

2) 了解企業業務類型,可以在開發階段節約大量的時間。

3) 重視輸入(要記錄的數據)、輸出(報表、查詢、視圖)。

4) 創建數據字典和ER 圖表

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簡稱DD)是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是關於資料庫中數據的描述,即元數據,不是數據本身。(至少應該包含每個欄位的數據類型和在每個表內的主外鍵)。

數據項描述: 數據項名,數據項含義說明,別名,數據類型,長度,取值范圍,取值含義,與其他數據項的邏輯關系

數據結構描述: 數據結構名,含義說明,組成:[數據項或數據結構]

數據流描述: 數據流名,說明,數據流來源,數據流去向, 組成:[數據結構],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數據存儲描述: 數據存儲名,說明,編號,流入的數據流,流出的數據流,組成:[數據結構],數據量,存取方式

處理過程描述: 處理過程名,說明,輸入:[數據流],輸出:[數據流],處理:[簡要說明]

ER 圖表和數據字典可以讓任何了解資料庫的人都明確如何從資料庫中獲得數據。ER圖對表明表之間關系很有用,而數據字典則說明了每個欄位的用途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別名。對SQL 表達式的文檔化來說這是完全必要的。

5) 定義標準的對象命名規范

資料庫各種對象的命名必須規范。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2. 表和欄位的設計(資料庫邏輯設計)

表設計原則

1) 標准化和規范化

數據的標准化有助於消除資料庫中的數據冗餘。標准化有好幾種形式,但Third Normal Form(3NF)通常被認為在性能、擴展性和數據完整性方面達到了最好平衡。簡單來說,遵守3NF 標準的資料庫的表設計原則是:「One Fact in One Place」即某個表只包括其本身基本的屬性,當不是它們本身所具有的屬性時需進行分解。表之間的關系通過外鍵相連接。它具有以下特點:有一組表專門存放通過鍵連接起來的關聯數據。

2) 數據驅動

採用數據驅動而非硬編碼的方式,許多策略變更和維護都會方便得多,大大增強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舉例,假如用戶界面要訪問外部數據源(文件、XML 文檔、其他資料庫等),不妨把相應的連接和路徑信息存儲在用戶界面支持的表裡。如果用戶界面執行工作流之類的任務(發送郵件、列印信箋、修改記錄狀態等),那麼產生工作流的數據也可以存放在資料庫里。角色許可權管理也可以通過數據驅動來完成。事實上,如果過程是數據驅動的,你就可以把相當大的責任推給用戶,由用戶來維護自己的工作流過程。

3) 考慮各種變化

在設計資料庫的時候考慮到哪些數據欄位將來可能會發生變更。

4) 表名、報表名和查詢名的命名規范

(採用前綴命名)檢查表名、報表名和查詢名之間的命名規范。你可能會很快就被這些不同的資料庫要素的名稱搞糊塗了。你可以統一地命名這些資料庫的不同組成部分,至少你應該在這些對象名字的開頭用 Table、Query 或者 Report 等前綴加以區別。如果採用了 Microsoft Access,你可以用 qry、rpt、tbl 和 mod 等符號來標識對象(比如 tbl_Employees)。用 sp_company 標識存儲過程,用 udf_ (或者類似的標記)標識自定義編寫的函數。

欄位設計原則:

1) 每個表中都應該添加的3 個有用的欄位。

dRecordCreationDate,在SQL Server 下默認為GETDATE()

sRecordCreator,在SQL Server 下默認為NOT NULL DEFAULT USER

nRecordVersion,記錄的版本標記;有助於准確說明記錄中出現null 數據或者丟失數據的原因

時效性數據應包括「最近更新日期/時間」欄位。時間標記對查找數據問題的原因、按日期重新處理/重載數據和清除舊數據特別有用。

2) 對地址和電話採用多個欄位

描述街道地址就短短一行記錄是不夠的。Address_Line1、Address_Line2 和Address_Line3 可以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還有,電話號碼和郵件地址最好擁有自己的數據表,其間具有自身的類型和標記類別。

3) 表內的列[欄位]的命名規則(採用前綴/後綴命名)、採用有意義的欄位名

對列[欄位]名應該採用標準的前綴和後綴。如鍵是數字類型:用 _N 後綴;字元類型:_C 後綴;日期類型:_D 後綴。再如,假如你的表裡有好多「money」欄位,你不妨給每個列[欄位]增加一個 _M 後綴。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假設有兩個表:

Customer 和 Order。Customer 表的前綴是 cu_,所以該表內的子段名如下:cu_name_id、cu_surname、cu_initials 和cu_address 等。Order 表的前綴是 or_,所以子段名是:

or_order_id、or_cust_name_id、or_quantity 和 or_description 等。

這樣從資料庫中選出全部數據的 SQL 語句可以寫成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Customer, Order Where cu_surname = "MYNAME" ;

and cu_name_id = or_cust_name_id and or_quantity = 1

在沒有這些前綴的情況下則寫成這個樣子(用別名來區分):

Select * From Customer, Order Where Customer.surname = "MYNAME" ;

and Customer.name_id = Order.cust_name_id and Order.quantity = 1

第 1 個 SQL 語句沒少鍵入多少字元。但如果查詢涉及到 5 個表乃至更多的列[欄位]你就知道這個技巧多有用了。

5) 選擇數字類型和文本類型的長度應盡量充足

假設客戶ID 為10 位數長。那你應該把資料庫表欄位的長度設為12 或者13 個字元長。但這額外占據的空間卻無需將來重構整個資料庫就可以實現資料庫規模的增長了。

6) 增加刪除標記欄位

在表中包含一個「刪除標記」欄位,這樣就可以把行標記為刪除。在關系資料庫里不要單獨刪除某一行;最好採用清除數據程序而且要仔細維護索引整體性。

7) 提防大小寫混用的對象名和特殊字元

採用全部大寫而且包含下劃符的名字具有更好的可讀性(CUSTOMER_DATA),絕對不要在對象名的字元之間留空格。

8) 小心保留詞

要保證你的欄位名沒有和保留詞、資料庫系統或者常用訪問方法沖突,比如,用 DESC 作為說明欄位名。後果可想而知!DESC 是 DESCENDING 縮寫後的保留詞。表裡的一個 SELECT * 語句倒是能用,但得到的卻是一大堆毫無用處的信息。

9) 保持欄位名和類型的一致性

在命名欄位並為其指定數據類型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一致性。假如欄位在表1中叫做「agreement_number」,就別在表2里把名字改成 「ref1」。假如數據類型在表1里是整數,那在表2里可就別變成字元型了。當然在表1(ABC)有處鍵ID,則為了可讀性,在表2做關聯時可以命名為 ABC_ID。

10) 避免使用觸發器

觸發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實現。在調試程序時觸發器可能成為干擾。假如你確實需要採用觸發器,你最好集中對它文檔化。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3. 選擇鍵和索引(資料庫邏輯設計)

參考:《SQL優化-索引》一文

4. 數據完整性設計(資料庫邏輯設計)

1) 完整性實現機制:

實體完整性:主鍵

參照完整性:

父表中刪除數據:級聯刪除;受限刪除;置空值

父表中插入數據:受限插入;遞歸插入

父表中更新數據:級聯更新;受限更新;置空值

DBMS對參照完整性可以有兩種方法實現:外鍵實現機制(約束規則)和觸發器實現機制用戶定義完整性:

NOT NULL;CHECK;觸發器

2) 用約束而非商務規則強制數據完整性

採用資料庫系統實現數據的完整性。這不但包括通過標准化實現的完整性而且還包括數據的功能性。不要依賴於商務層保證數據完整性;它不能保證表之間(外鍵) 的完整性所以不能強加於其他完整性規則之上。如果你在數據層確實採用了約束,你要保證有辦法把更新不能通過約束檢查的原因採用用戶理解的語言通知用戶界面。

3) 強制指示完整性

在有害數據進入資料庫之前將其剔除。激活資料庫系統的指示完整性特性。這樣可以保持數據的清潔而能迫使開發人員投入更多的時間處理錯誤條件。

4) 使用查找控制數據完整性

控制數據完整性的最佳方式就是限制用戶的選擇。只要有可能都應該提供給用戶一個清晰的價值列表供其選擇。這樣將減少鍵入代碼的錯誤和誤解同時提供數據的一致性。某些公共數據特別適合查找:國家代碼、狀態代碼等。

5) 採用視圖

為了在資料庫和應用程序代碼之間提供另一層抽象,可以為應用程序建立專門的視圖而不必非要應用程序直接訪問數據表。這樣做還等於在處理資料庫變更時給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6) 分布式數據系統

對分布式系統而言,在你決定是否在各個站點復制所有數據還是把數據保存在一個地方之前應該估計一下未來 5 年或者 10 年的數據量。當你把數據傳送到其他站點的時候,最好在資料庫欄位中設置一些標記,在目的站點收到你的數據之後更新你的標記。為了進行這種數據傳輸,請寫下你自己的批處理或者調度程序以特定時間間隔運行而不要讓用戶在每天的工作後傳輸數據。本地拷貝你的維護數據,比如計算常數和利息率等,設置版本號保證數據在每個站點都完全一致。

7) 關系

如果兩個實體之間存在多對一關系,而且還有可能轉化為多對多關系,那麼你最好一開始就設置成多對多關系。從現有的多對一關系轉變為多對多關系比一開始就是多對多關系要難得多。

8) 給數據保有和恢復制定計劃

考慮數據保存策略並包含在設計過程中,預先設計你的數據恢復過程。採用可以發布給用戶/開發人員的數據字典實現方便的數據識別同時保證對數據源文檔化。編寫在線更新來「更新查詢」供以後萬一數據丟失可以重新處理更新。

9) 用存儲過程讓系統做重活

提供一整套常規的存儲過程來訪問各組以便加快速度和簡化客戶程序代碼的開發。資料庫不只是一個存放數據的地方,它也是簡化編碼之地。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5. 其他設計技巧

1) 避免使用觸發器

觸發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實現。在調試程序時觸發器可能成為干擾。假如你確實需要採用觸發器,你最好集中對它文檔化。

2) 使用常用英語(或者其他任何語言)而不要使用編碼

在創建下拉菜單、列表、報表時最好按照英語名排序。假如需要編碼,可以在編碼旁附上用戶知道的英語。

3) 保存常用信息

讓一個表專門存放一般資料庫信息非常有用。在這個表裡存放資料庫當前版本、最近檢查/修復(對Access)、關聯設計文檔的名稱、客戶等信息。這樣可以實現一種簡單機制跟蹤資料庫,當客戶抱怨他們的資料庫沒有達到希望的要求而與你聯系時,這樣做對非客戶機/伺服器環境特別有用。

4) 包含版本機制

在資料庫中引入版本控制機制來確定使用中的資料庫的版本。時間一長,用戶的需求總是會改變的。最終可能會要求修改資料庫結構。把版本信息直接存放到資料庫中更為方便。

5) 編制文檔

對所有的快捷方式、命名規范、限制和函數都要編制文檔。

採用給表、列、觸發器等加註釋的 資料庫工具。對開發、支持和跟蹤修改非常有用。

對資料庫文檔化,或者在資料庫自身的內部或者單獨建立文檔。這樣,當過了一年多時間後再回過頭來做第2 個版本,犯錯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6) 測試、測試、反復測試

建立或者修訂資料庫之後,必須用用戶新輸入的數據測試數據欄位。最重要的是,讓用戶進行測試並且同用戶一道保證選擇的數據類型滿足商業要求。測試需要在把新資料庫投入實際服務之前完成。

7) 檢查設計

在開發期間檢查資料庫設計的常用技術是通過其所支持的應用程序原型檢查資料庫。換句話說,針對每一種最終表達數據的原型應用,保證你檢查了數據模型並且查看如何取出數據。

三、資料庫命名規范

1. 實體(表)的命名

1) 表以名詞或名詞短語命名,確定表名是採用復數還是單數形式,此外給表的別名定義簡單規則(比方說,如果表名是一個單詞,別名就取單詞的前4 個字母;如果表名是兩個單詞,就各取兩個單詞的前兩個字母組成4 個字母長的別名;如果表的名字由3 個單片語成,從頭兩個單詞中各取一個然後從最後一個單詞中再取出兩個字母,結果還是組成4 字母長的別名,其餘依次類推)

對工作用表來說,表名可以加上前綴WORK_ 後面附上採用該表的應用程序的名字。在命名過程當中,根據語義拼湊縮寫即可。注意:將欄位名稱會統一成大寫或者小寫中的一種,故中間加上下劃線。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舉例:

定義的縮寫 Sales: Sal 銷售;

Order: Ord 訂單;

Detail: Dtl 明細;

則銷售訂單明細表命名為:Sal_Ord_Dtl;

2) 如果表或者是欄位的名稱僅有一個單詞,那麼建議不使用縮寫,而是用完整的單詞。

舉例:

定義的縮寫 Material Ma 物品;

物品表名為:Material, 而不是 Ma.

但是欄位物品編碼則是:Ma_ID;而不是Material_ID

3) 所有的存儲值列表的表前面加上前綴Z

目的是將這些值列表類排序在資料庫最後。

4) 所有的冗餘類的命名(主要是累計表)前面加上前綴X

冗餘類是為了提高資料庫效率,非規范化資料庫的時候加入的欄位或者表

5) 關聯類通過用下劃線連接兩個基本類之後,再加前綴R的方式命名,後面按照字母順序羅列兩個表名或者表名的縮寫。

關聯表用於保存多對多關系。

如果被關聯的表名大於10個字母,必須將原來的表名的進行縮寫。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建議都使用縮寫。

舉例:表Object與自身存在多對多的關系,則保存多對多關系的表命名為:R_Object;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2. 屬性(列)的命名

1) 採用有意義的列名

表內的列要針對鍵採用一整套設計規則。每一個表都將有一個自動ID作為主健,邏輯上的主健作為第一組候選主健來定義;

A、如果是資料庫自動生成的編碼,統一命名為:ID

B、如果是自定義的邏輯上的編碼則用縮寫加「ID」的方法命名,即「XXXX_ID」

C、如果鍵是數字類型,你可以用_NO 作為後綴;

D、如果是字元類型則可以採用_CODE 後綴

E、對列名應該採用標準的前綴和後綴。

舉例:銷售訂單的編號欄位命名:Sal_Ord_ID;如果還存在一個資料庫生成的自動編號,則命名為:ID。

2) 所有的屬性加上有關類型的後綴

注意,如果還需要其它的後綴,都放在類型後綴之前。

注: 數據類型是文本的欄位,類型後綴TX可以不寫。有些類型比較明顯的欄位,可以不寫類型後綴。

3) 採用前綴命名

給每個表的列名都採用統一的前綴,那麼在編寫SQL表達式的時候會得到大大的簡化。這樣做也確實有缺點,比如破壞了自動表連接工具的作用,後者把公共列名同某些資料庫聯系起來。

3. 視圖的命名

1) 視圖以V作為前綴,其他命名規則和表的命名類似;

2) 命名應盡量體現各視圖的功能。

4. 觸發器的命名(盡量不使用)

觸發器以TR作為前綴,觸發器名為相應的表名加上後綴,Insert觸發器加'_I',Delete觸發器加'_D',Update觸發器加'_U',如:TR_Customer_I,TR_Customer_D,TR_Customer_U。

5. 存儲過程名

存儲過程應以'UP_'開頭,和系統的存儲過程區分,後續部分主要以動賓形式構成,並用下劃線分割各個組成部分。如增加代理商的帳戶的存儲過程為'UP_Ins_Agent_Account'。

6. 變數名

變數名採用小寫,若屬於片語形式,用下劃線分隔每個單詞,如@my_err_no。

7. 命名中其他注意事項

1) 以上命名都不得超過30個字元的系統限制。變數名的長度限制為29(不包括標識字元@)。

2) 數據對象、變數的命名都採用英文字元,禁止使用中文命名。絕對不要在對象名的字元之間留空格。

3) 小心保留詞,要保證你的欄位名沒有和保留詞、資料庫系統或者常用訪問方法沖突

4) 保持欄位名和類型的一致性,在命名欄位並為其指定數據類型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一致性。假如數據類型在一個表裡是整數,那在另一個表裡可就別變成字元型了。

4. 什麼是資料庫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Stored Procere)是在大型資料庫系統中,一組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語句集,它存儲在資料庫中,一次編譯後永久有效,用戶通過指定存儲過程的名字並給出參數(如果該存儲過程帶有參數)來執行它。存儲過程是資料庫中的一個重要對象。在數據量特別龐大的情況下利用存儲過程能達到倍速的效率提升。

這類語言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讓用戶可以設計出符合應用需求的程序:

1、變數說明

2、ANSI(美國國家標准化組織)兼容的SQL命令(如Select,Update….)

3、一般流程式控制制命令(if…else…、while….)

4、內部函數

(4)資料庫設計的存儲過程擴展閱讀:

種類

1、系統存儲過程

2、本地存儲過程

3、臨時存儲過程

4、遠程存儲過程

5、擴展存儲過程

5. 關於資料庫的存儲過程的設計

這樣的問題回答過多次了。樓上說的都有一些道理,但不是全部。sp當然有執行效率,安全性高一點的好處,但並不是主要的。我認為sp的主要好處,是可以將部分運算集中在資料庫伺服器上。
舉個例子。比方我有個功能,查詢某一篇新聞,查詢出這篇文章的上一篇,下一篇文章,並把本類文章相關的文章按點擊量取出來,同時給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加1,再同時把本類文章的訪問量加1。如果你不用存儲過程,你怎麼寫?用語句當然可以寫,要寫一大堆。更重要的是,你要先把本條文章的類別查詢出來,才能進行別的查詢。如果我用存儲過程,我就都寫存儲過程里了,一,減少了程序和資料庫之間的交互次數,自然也減少了連接數。此外,邏輯也靈活一些,比方那個我現在不想讓每次點擊都加一,我只要在存儲過程里把那條語句注釋起來就可以了。
存儲過程好處很多。當然憑個人愛好,很多不用存儲過程,程序一樣寫得很好。

6. 資料庫存儲過程怎麼編寫

第一步:點擊資料庫下的「可編程性」,選擇「存儲過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新建存儲過程」
第二步:在create PROCEDURE 後 輸入存儲過程的名字,緊跟著的就是定義存儲過程的參數,接下來就可以去編寫自己所需要組裝的存儲過程語句了
第三步: 編譯存儲過程,在工具欄上按下執行按鈕,如果沒有錯誤,就編寫成功了。
第四步:調用:在sqlserver的語句查詢框中,輸入exec 存儲過程名 參數,執行就可以了。

基本語法格式如下:中括弧帶的是可選項
create proc | procere pro_name
[{@參數數據類型} [=默認值] [output],
{@參數數據類型} [=默認值] [output],
....
]
as
begin
SQL_statements
--業務處理
end

7. 資料庫怎麼編寫存儲過程

SQL Server的語法:

create procere proc_name

(@para1 int)

as

sql-statement;

Mysql的語法:

create procere proc_name

(para1 int)

sql-statement;

上面的para1是參數,如果不需要可以省略括弧里的內容

sql-statement是你存儲過程要執行的語句,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說出來

8. 關於資料庫的存儲過程的設計

這樣的問題回答過多次了。樓上說的都有一些道理,但不是全部。sp當然有執行效率,安全性高一點的好處,但並不是主要的。我認為sp的主要好處,是可以將部分運算集中在資料庫伺服器上。

舉個例子。比方我有個功能,查詢某一篇新聞,查詢出這篇文章的上一篇,下一篇文章,並把本類文章相關的文章按點擊量取出來,同時給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加1,再同時把本類文章的訪問量加1。如果你不用存儲過程,你怎麼寫?用語句當然可以寫,要寫一大堆。更重要的是,你要先把本條文章的類別查詢出來,才能進行別的查詢。如果我用存儲過程,我就都寫存儲過程里了,一,減少了程序和資料庫之間的交互次數,自然也減少了連接數。此外,邏輯也靈活一些,比方那個我現在不想讓每次點擊都加一,我只要在存儲過程里把那條語句注釋起來就可以了。

存儲過程好處很多。當然憑個人愛好,很多不用存儲過程,程序一樣寫得很好。

9. 資料庫存儲過程設計

--第一題use master
go
--創建資料庫
if(db_id('studentDB')) is not null
drop database [studentDB]
create database [studentDB]
go
use [studentDB]
go
--創建學生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
[studentId]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stuName] varchar(50) not null
)
go
use [studentDB]
go
--創建課程表
create table [subject]
(
[subjectId]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subjectName] varchar(50) not null
)
go
use [studentDB]
go
--創建成績表(選課表)
create table [score]
(
[studentId] int,
[subjectId] int,
[score] int
)
go
--添加外鍵約束
--學生ID
alter table [score]
add constraint FK_score_student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 ([studentId])
go
--科目ID
alter table [score]
add constraint FK_score_subject
foreign key([subjectId])
references [subject] ([subjectId])
go
--插入測試數據
insert [student]
select '張三' union
select '李四' union
select '王五' union
select '高六' union
select '趙七'
go
insert [subject]
select '語文' union
select '數學' union
select '英語'
go
insert [score]
select 1,1,50 union
select 1,2,51 union
select 1,3,52 union
select 2,1,60 union
select 2,2,61 union
select 2,3,62 union
select 3,1,70 union
select 3,2,71 union
select 3,3,72 union
select 5,1,90 union
select 5,2,89 union
select 5,3,88
go
use [studentDB]
go
--創建返回學生選課情況的存儲過程
create procere [pro_GetStudentScore]
@stuName varchar(50)
as
select sco.[studentId],sub.[subjectName],sco.[score]
from [subject] sub,[score] sco
where sub.[subjectId]=sco.[subjectId]
and sco.[studentId]=(select [studentId] from [student] where [stuName] = @stuName)
go
exec [pro_GetStudentScore] '趙七'
--select * from [student]
--select * from [subject]
--select * from [score]

10. 資料庫中存儲過程有什麼作用

第一:存儲過程因為SQL語句已經預編繹過了,因此運行的速度比較快。
第二:存儲過程可以接受參數、輸出參數、返回單個或多個結果集以及返回值。可以向程序返回錯誤原因。
第三:存儲過程運行比較穩定,不會有太多的錯誤。只要一次成功,以後都會按這個程序運行。
第四:存儲過程主要是在伺服器上運行,減少對客戶機的壓力。
第五:存儲過程可以包含程序流、邏輯以及對資料庫的查詢。同時可以實體封裝和隱藏了數據邏輯。
第六:存儲過程可以在單個存儲過程中執行一系列 SQL 語句。
第七:存儲過程可以從自己的存儲過程內引用其它存儲過程,這可以簡化一系列復雜語句。

其實存儲過程還可以控制許可權,比如一個表不直接允許用戶直接訪問,但要求允許用戶訪問和修改其中一個或多個欄位,那就可以通過一個存儲過程來實現並允許該用戶使用該存儲過程。

還有,如果多條SQL語句執行過程中,過程環節返回了數據作為後面環節的輸入數據,如果直接通過SQL語句執行,勢必導致大量的數據通過網路返回到客戶機,並在客戶機運算;如果封裝在存儲過程中,則將運算放在伺服器進行,不但減少了客戶機的壓力,同時也減少了網路流量,提高了執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