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話阿里雲李飛飛:關於雲原生資料庫的五大預判
作者:王慧賢
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安全......如今,圍繞「數據」的話題越來越多,離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近。
從陌生到熟悉,數據不僅「出圈」,甚至已然站在了C位。去年,中央發布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明確表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後,數據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
步入信息化時代後,資料庫、操作系統與中間件作為計算機最基礎的三大軟體,支撐著企業的正常運行。
當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後,必然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企業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更重要的是,疫情加快了數字化轉型的腳步,更加速了企業的上雲速度。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時代的變革,總會帶來商業世界的變化。如何在雲原生架構下使用資料庫,成為企業的痛點和雲廠商的機會,亞馬遜AWS的CTO Werner Vogels曾多次強調:「資料庫是雲計算的終極之戰。」
在數智化時代,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雲原生資料庫和傳統資料庫相比,核心優勢是什麼?是否把資料庫搬上雲就是雲原生?基於這些問題,雷鋒網與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資料庫產品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展開一場對話。
國產雲原生資料庫,擺脫「切膚之痛」
如今,資料庫的商業世界,因為雲的出現與發展,分成了兩大派系。
一派是以Oracle為代表的傳統商用資料庫,一派是以國外AWS、國內阿里雲為代表的雲原生資料庫,去「IOE革命」下的產物。
其實,早期較為火熱的資料庫種類有三種,層次式資料庫、網路式資料庫和關系型資料庫。
在《浪潮之巔》一書中,作者吳軍寫下了這樣的觀點:「Oracle 的興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最早看到關系型資料庫的市場前景,並且在商業模式上優於 IBM。」
因此,在雲原生資料庫「入世」之前,資料庫的天下一直是Oracle的,國內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不得不採用Oracle+IBM小型機+EMC的模式來維持正常運營。
高昂的費用,使得對於資料庫需求較大的互聯網巨頭「忍無可忍」。
2009年,阿里巴巴的Oracle RAC 集群節點數達到了創記錄的20個。可由於Oracle並沒有彈性擴展的功能,只能按照峰值流量購買小型機和資料庫,導致阿里將業務上漲帶來的大部分利潤,都支付給了Oracle。
第二年,阿里便開始走上了去「IOE」之路,根據開源Mysql搭建了AliSQL,並順利經過了淘寶雙11的考驗,國產雲原生資料庫算是正式擺脫了「切膚之痛」,逐漸受到市場的真正認可。
另一邊,國外的AWS在2015年公布了基於雲計算的自研資料庫Amazon Aurora。Aurora是一個關系型資料庫,可以跨3個可用區域復制6份數據,其最大的特性就是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雲計算巨頭的入局,讓雲原生資料庫在國內外一步步成為主流。據Gartner預測,到了2021年,雲資料庫在整個資料庫市場中的佔比將首次達到50%,到2023年,75%的資料庫都要跑在雲平台之上。
關於雲原生資料庫,隨著逐步的出圈,也讓人們關心的焦點從「是啥?」轉變為「還能解決哪些問題?」
但雲原生資料庫存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無法打通多個數據系統的情況下,企業在數據加工和數據管理上就會「壓力較大」,甚至在數據安全方面還存在隱患。
傳統數據倉庫一般基於T+1數據集成構建離線數倉,以支撐企業各項分析與服務。傳統方案不但會影響線上業務穩定性,且難以支持企業的實時需求。
因此,在李飛飛看來,雲原生資料庫已經走到2.0階段。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上述存在的痛點。
9月26日,在阿里雲資料庫創新上雲峰會上,阿里雲發布了首個一站式敏捷數據倉庫解決方案。該方案結合一站式數據管理平台DMS及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簡稱:ADB),實現了庫倉一體的技術架構,提供在線數據實時入倉、T+1周期性快照、按需建倉等能力,數據延時低至秒級,持續賦能業務在線化,使企業的在線數據可以釋放出更大的價值。
相較於傳統方案,阿里雲一站式敏捷數據倉庫解決方案有4大核心優勢:
1、對業務側影響小,不會因為數據匯聚集中和實時加工影響業務側正常運行,CPU、內存佔用低於5%;
2、事務順序和數據准確性有保障,且處理鏈路短,支持在線數據實時處理落倉,效率更高。數據傳輸效率100m/s,數據延時在10秒內;
3、支持復雜實時數據加工、計算邏輯;
4、低代碼操作,能夠大大降低實時數倉的構建難度,提升構建效率的同時,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各類實時場景。
除了實時統計分析場景外,企業為滿足周期性數據分析需求,需建設周期性全量快照。
傳統數倉的周期性全量集成方案會對生產業務造成穩定性影響、全量集成時效性差、且無法滿足客戶針對任意時間點進行數據回溯的業務訴求。
針對T+1周期性集成場景,一站式敏捷數據倉庫解決方案支持基於拉鏈表的T+1全量數據快照,用戶通過簡單幾個步驟,即可按需生成各種周期的全量或增量快照。
此外,業務還可按需進行任意時間點的數據回溯,以快速解決數據異常問題。
談起未來資料庫的發展趨勢,李飛飛提到以下五點:
1、雲原生+分布式一定是資料庫的標配,分布式已經是必選項。分布式資料庫由多個相互連接的資料庫組合而成,面向用戶則是以單個資料庫的形態出現。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具備易用性、高擴展性、快速迭代、節約成本等特徵,從資源池化到彈性擴展,再到智能運維,再到離在線一體化,解決企業用戶的核心訴求。
2、AI for DB(database,指資料庫)和 DB for AI 將是主流趨勢。用AI將資料庫運維管控智能化,尤其在雲原生+分布式這個前提下更重要,因為資料庫不僅是內核的能力彈性高可用、可拓展性,更重要的是部署後應用和運維的復雜度要大大降低。在資料庫里,面對越來越多非結構化的數據,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3、數據的安全可信,在今天這個大環境下變得愈發重要,如何確保整個資料庫系統,在處理數據全鏈路過程中提供加密能力、多方安全計算能力、隱私保護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趨勢。
4、多模數據處理能力將越來越重要。比如,新型資料庫多模態的處理能力,在新能源 汽車 企業打標簽、智能電池化預測等應用場景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一份數據,多個數據處理引擎:實現倉庫一體、倉庫聯動、倉庫打通,數據之間無縫流轉。
以上判斷,也從側面反映出阿里雲資料庫的走向,這點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業界最關心的,還有開源。
近半年,國內很多廠商相繼提出開源戰略,背後緣由顯而易見,為了打造生態。就在今年的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花名行癲)將2021年阿里雲的發展關鍵詞歸納為:做好服務、做深基礎、做厚中台、做強生態。
做好服務與生態,成為如今廠商們不約而同的目標,而開源,就是最好的選擇。
當雷鋒網問到:「未來,阿里雲資料庫會不會把所有能力都開源?」這一問題時,李飛飛給到的回答是:「不會。」
之所以有這樣的回答,是因為對於開源,他有著一些判斷和看法。
李飛飛表示,這些部分,本就是阿里雲資料庫的商業化版本。
事實上,業界大多數的資料庫廠商都不會針對自身的核心能力開源,如TiDB的核心管控組件、TiFlash。
與像MongoDB,、Cassandra、CouchDB這些以開源起家的資料庫廠商不同,開源只是阿里雲資料庫的戰略,不是阿里雲資料庫的命脈。
前幾年,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面向開源時,國產資料庫首先需要解決信任以及開源知識產權等問題。「開源會讓廠商更加認真思考版權還有專利的問題,事實上,選擇開源後,對於資料庫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飛飛認為,開源只是一種選擇,資料庫開源成功並不代表著商業化就能夠成功,不開源也不能代表廠商不先進。
更准確的說,開源只是一種有效手段。
最終,阿里雲資料庫希望客戶能夠通過開源版本把阿里雲資料庫產品技術快速用起來,並能夠參與到技術產品的迭代過程中,在一些高階能力上,借鑒團隊專業能力和阿里雲的服務能力,成為良好的商業合作夥伴,這是李飛飛以及阿里雲資料庫對於開源的一些基本思考。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貳』 阿里雲與華為雲兩者比較的話,你們覺得哪個占優勢
平心而論,阿里雲目前市場佔有量已經超過了其他雲服務廠商的總和,這就足夠說明哪家公司更好了,下面稍作分析
雲計算方面,毫無疑問,阿里是具有很大先天優勢的,2006年亞馬遜AWS成立,阿里就已經洞悉到了雲計算的潛力,於是在2009年的時候,阿里就成立了阿里雲團隊,在王堅博士的帶領下開始做雲計算。可以說在大家都還不知道雲計算是什麼的時候,阿里雲就已經開始了,而且也很早的開始了商業應用,而華為雲要晚了幾年
華為的優勢在通信網路和底層計算,但是在AI領域,華為卻做了從晶元,到開發平台,再到運算元集和開發工具的全棧全場景AI設施
而且在這么多年的雙十一應用中,足以體現阿里雲在大規模流量沖擊時的穩定性
所以,我推薦使用阿里雲,更推薦使用阿里雲的速美建站服務:鏈接見評論區
『叄』 阿里雲的 RDS 好用不為什麼不用 ECS
RDS是雲版的關系型資料庫。。兼容MySQL和MSSQL Server。。。。而ECS是雲伺服器,是最基礎的服務。。。兩者並不沖突。
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在ECS里安裝MySQL和MSSQL Server資料庫,而不選擇RDS,事實上大多數用戶也沒有單獨使用RDS的,這樣更節省成本 。
你這個問題,我這樣回答可能更合適:單獨使用RDS 比在ECS里裝MySQL和MSSQL Server的優勢在哪裡?
1、資料庫伺服器和WEB伺服器分離,保障安全性,減少單點故障;將WEB和資料庫全裝一台伺服器上本身就是一種不太安全的做法;
2、RDS是經過阿里雲優化過的產品,穩定性、安全性、性能都比自己在ECS里安裝要高;同時可以簡化很多運維工作。
『肆』 阿里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優勢是很便宜就可以做一個網站。
建議用:阿里雲虛擬主機-基礎型(1024M 主機,100M SQL資料庫,共享1000M帶寬),能備案,年費:130。
希望可以幫到你,在線上。
『伍』 與自建資料庫相比,阿里雲RDS的優勢是
無需用戶自己考慮高可用、備份恢復等問題,而且阿里針對開源的資料庫做了部分優化。
另外提供一些諸如監控、告警、備份、恢復、調優的手段。
就是減輕用戶在業務無關方面的花銷,花小錢省下力氣聚焦在自己的業務上。
『陸』 阿里雲和其他雲平台的區別優勢和缺點
我用了阿里雲
阿里雲的oss雲存儲,感覺很好用,把很多圖片,放在上面,在頁面上顯示的時候直接取阿里雲的地址就可以。域名備案,阿里雲也很方便, 個人感覺還有一個好的是,阿里雲的雲伺服器可以自己選擇 windows或者 linux系統,這樣選擇linux就可以更多接觸linux練習。
在網路雲搭建了一個小例子,網路雲提供的確實雲引擎, 把代碼放在網路雲上,不用自己配置伺服器什麼的直接就可以用, 還可以生成移動端站點。
『柒』 再不懂時序就OUT啦!阿里雲資料庫InfluxDB正式商業化
阿里雲資料庫 InfluxDB® 版已於近日正式啟動商業化 。 雲資料庫 InfluxDB® 是基於當前最流行的開源資料庫 InfluxDB 提供的在線資料庫服務,相比較開源具有免運維,穩定可靠,可彈性伸縮的優勢,廣泛應用於互聯網基礎資源監控,容器監控,業務運營監控分析,物聯網設備遠程實時監控,工業安全生產監控,生產質量評估和故障回溯。提供時序數據自動化採集,壓縮存儲,類SQL查詢,多維聚合計算和數據可視化分析能力。點擊關注,InfluxDB 商業化活動
時序數據和企業業務密切相關,不可或缺。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一套高效的運維系統保證實時發現應用和業務問題,通過監控,故障告警的手段,進行故障定位,保證在線業務的穩定,減少不可用時常。業務運營人員依賴運營系統,保證有充足的數據進行業務分析判斷,便於更准確的做出業務決策。物聯網企業和工業企業都需要能夠實時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控,實時判故障預警,故障定位,故障回溯以及業務。以上業務場景都需要時序數據作為「數據證據」來表示指標「變化」過程,進而達到告警,診斷,修復和預測的業務目的。
時序數據很簡單,構成具有三個要素,主體,時間戳,和指標數據。比如: xxx公司(主體)2019年8月26日上午10時,11時, 12時(時間戳)的股價分別是:160 USD,165 USD,180 USD(指標值)。概括來說,區別於關系資料庫關心的是「最終結果」。時序數據表示的是資產或者過程是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的,體現的是「變化」的過程價值。
時序數據主要應用在:運維監控,運營分析,設備監控,BI分析,工業安全生產監控場景。這些場景上,產生的核心數據是時序數據,業務特徵表現在 寫多讀少 ,無事務性要求,數據分析強關聯時間維度,且實時性要求高。
時序資料庫針對時序數據業務特徵進行針對性的數據存儲結構設計,以及存儲方式的優化,在監控等時序業務場景下數據的寫入,讀取,分析能力相比較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如 MySQL ,具有百倍的性能提升。
從數據存儲架構上看,關系資料庫通常按照行來記錄一條時間記錄數據,且順序記錄之間無主體關聯性,單個主體的記錄數據隨機分散在多行,如果是分布式資料庫甚至分布在多個分分庫上,記錄之間也沒有時間順序組織數據,連續時間戳的數據,分散在不連續的存儲上,這樣就造成按照主體和時間維度的數據寫入和存儲的效率大大降低。
而時序資料庫按照主體為維度進行數據存儲和索引,完全按照業務使用場景組織數據,相同主體指標數據組織在一起,並且按照時間為度進行分片存儲,只需要獲取主體信息和時間分片信息就可以順序進行寫入和讀取操作。單次IO請求磁碟尋道的時間和獲取數據量比關系資料庫尋道的效率和獲取數據量都要高,查詢的時間區間越大,查詢主體越多,數據越多,效率差異越大,整體性能比關系資料庫要高出十倍甚至百倍。
雲InfluxDB® 相比較開源InfluxDB 優勢明顯。 雲InfluxDB 提供雲服務的方式,有行業頂級的專家支持服務,具有 免安裝,免運維,穩定性高,數據高可靠的優勢。使用雲存儲的方案,數據多副本存儲,數據可靠性達到99.9999% 。
自建快速遷移上雲
雲 InfluxDB 提供了快速遷雲的工具,只需動動滑鼠就可以完成自建InfluxDB 到 雲 InfluxDB 的遷移。
類SQL 開發友好,快速上手
阿里雲 InfluxDB 完全兼容開源 InfluxDB ,面向開發友好, 為了方便傳統關系資料庫開發者能夠快速適應Influx DB開發, 提供給了類 SQL的查詢語言 InfluxQL,在提供強大的時序分析能力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沿用了SQL的開發模式,使得學習成本大大降低。
集成數據採集,搭建監控更簡單
阿里雲資料庫 InfluxDB 繼承了 Influx DB 良好的開源生態,具有完整的數據採集,存儲和數據可視化監控告警體系 TICK Stack 支撐。 同時相比較開源產品,提供了產品化的數據採集服務,只需在控制台進行幾步簡單操作,「0」 代碼完成各類監控源的監控數據自動採集。
雲InfluxDB® 金融高可用版即將推出
服務的高可靠和數據一致性對金融類企業至關重要,開源的InfluxDB 沒有提供高可靠的HA 版本,阿里雲InfluxDB 針對金融,保險,銀行,涉及數據和服務高可靠的研發了 HA高可用版本, 目前正在商業化上線的過程中,不久就可上線提供服務。
雲InfluxDB® 商業化限時優惠
『捌』 阿里雲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阿里雲致力於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普惠科技。
阿里雲服務著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大型企業客戶,以及微博、知乎、錘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12306春運購票等極富挑戰的應用場景中,阿里雲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紀錄。
阿里雲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節能的綠色數據中心,利用清潔計算為萬物互聯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動力,目前開服的區域包括中國(華北、華東、華南、香港)、新加坡、美國(美東、美西)、歐洲、中東、澳大利亞、日本。
(8)阿里雲資料庫優勢擴展閱讀:
阿里雲主要產品:
1、彈性計算:
雲伺服器ECS:可彈性擴展、安全、穩定、易用的計算服務
塊存儲:可彈性擴展、高性能、高可靠的塊級隨機存儲
專有網路VPC:幫您輕松構建邏輯隔離的專有網路
負載均衡:對多台雲伺服器進行流量分發的負載均衡服務
彈性伸縮:自動調整彈性計算資源的管理服務
資源編排:批量創建、管理、配置雲計算資源
容器服務:應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Docker服務
高性能計算HPC:加速深度學習、渲染和科學計算的GPU物理機
批量計算:簡單易用的大規模並行批處理計算服務
E-MapRece:基於Hadoop/Spark的大數據處理分析服務
2、資料庫:
雲資料庫RDS:完全兼容MySQL,SQLServer,PostgreSQL
雲資料庫MongoDB版:三節點副本集保證高可用
雲資料庫Redis版:兼容開源Redis協議的Key-Value類型
雲資料庫Memcache版:在線緩存服務,為熱點數據的訪問提供高速響應
PB級雲資料庫PetaData:支持PB級海量數據存儲的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
雲資料庫HybridDB:基於GreenplumDatabase的MPP數據倉庫
雲資料庫OceanBase:金融級高可靠、高性能、分布式自研資料庫
數據傳輸:比GoldenGate更易用,阿里異地多活基礎架構
數據管理:比phpMyadmin更強大,比Navicat更易用
3、存儲:
對象存儲OSS:海量、安全和高可靠的雲存儲服務
文件存儲:無限擴展、多共享、標准文件協議的文件存儲服務
歸檔存儲:海量數據的長期歸檔、備份服務
塊存儲:可彈性擴展、高性能、高可靠的塊級隨機存儲
表格存儲:高並發、低延時、無限容量的Nosql數據存儲服務
4、網路:
CDN:跨運營商、跨地域全網覆蓋的網路加速服務
專有網路VPC:幫您輕松構建邏輯隔離的專有網路
高速通道:高速穩定的VPC互聯和專線接入服務
NAT網關:支持NAT轉發、共享帶寬的VPC網關
2018年6月20日,阿里雲宣布聯合三大運營商全面對外提供IPv6服務。
5、大數據:
MaxCompute:原名ODPS,是一種快速、完全託管的TB/PB級數據倉庫解決方案。
QuickBI:高效數據分析與展現平台,通過對數據源的連接,和數據集的創建,對數據進行即席的分析與查詢。並通過電子表格或儀錶板功能,以拖拽的方式進行數據的可視化呈現。
大數據開發套件:提供可視化開發界面、離線任務調度運維、快速數據集成、多人協同工作等功能,擁有強大的OpenAPI為數據應用開發者提供良好的再創作生態
DataV數據可視化:專精於業務數據與地理信息融合的大數據可視化,通過圖形界面輕松搭建專業的可視化應用,滿足您日常業務監控、調度、會展演示等多場景使用需求
關系網路分析:基於關系網路的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針對數據情報偵察場景賦能,如打擊虛假交易,審理保險騙賠,案件還原研判等
推薦引擎:推薦服務框架,用於實時預測用戶對物品偏好,支持A/BTest效果對比
公眾趨勢分析:利用語義分析、情感演算法和機器學習,分析公眾對品牌形象、熱點事件和公共政策的認知趨勢
企業圖譜:提供企業多維度信息查詢,方便企業構建基於企業畫像及企業關系網路的風險控制、市場監測等企業級服務
數據集成:穩定高效、彈性伸縮的數據同步平台,為阿里雲各個雲產品提供離線(批量)數據進出通道
分析型資料庫:在毫秒級針對千億級數據進行即時的多維分析透視和業務探索
流計算:流式大數據分析平台,提供給用戶在雲上進行流式數據實時化分析工具
6、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基於阿里雲分布式計算引擎的一款機器學習演算法平台,用戶通過拖拉拽的方式可視化的操作組件來進行試驗,平台提供了豐富的組件,包括數據預處理、特徵工程、演算法組件、預測與評估
語音識別與合成:基於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為企業在多種實際應用場景下,賦予產品「能聽、會說、懂你」式的智能人機交互體驗
人臉識別:提供圖像和視頻幀中人臉分析的在線服務,包括人臉檢測、人臉特徵提取、人臉年齡估計和性別識別、人臉關鍵點定位等獨立服務模塊
印刷文字識別:將圖片中的文字識別出來,包括身份證文字識別、門店招牌識別、行駛證識別、駕駛證識別、名片識別等證件類文字識別場景
7、雲安全:
伺服器安全(安騎士):由輕量級Agent和雲端組成,集檢測、修復、防禦為一體,提供網站後門查殺、通用Web軟體0day漏洞修復、安全基線巡檢、主機訪問控制等功能,保障伺服器安全
DDoS高防IP:雲盾DDoS高防IP是針對互聯網伺服器(包括非阿里雲主機)在遭受大流量的DDoS攻擊後導致服務不可用的情況下,推出的付費增值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配置高防IP,將攻擊流量引流到高防IP,確保源站的穩定可靠
Web應用防火牆:網站必備的一款安全防護產品。通過分析網站的訪問請求、過濾異常攻擊,保護網站業務可用及資產數據安全
加密服務:滿足雲上數據加密,密鑰管理、加解密運算需求的數據安全解決方案
CA證書服務:雲上簽發Symantec、CFCA、GeoTrustSSL數字證書,部署簡單,輕松實現全站HTTPS化,防監聽、防劫持,呈現給用戶可信的網站訪問
數據風控:凝聚阿里多年業務風控經驗,專業、實時對抗垃圾注冊、刷庫撞庫、活動作弊、論壇灌水等嚴重威脅互聯網業務安全的風險
綠網:智能識別文本、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的內容違規風險,如涉黃,暴恐,涉政等,省去90%人力成本
安全管家:基於阿里雲多年安全實踐經驗為雲上用戶提供的全方位安全技術和咨詢服務,為雲上用戶建立和持續優化雲安全防禦體系,保障用戶業務安全
雲盾混合雲:在用戶自有IDC、專有雲、公共雲、混合雲等多種業務環境為用戶建設涵蓋網路安全、應用安全、主機安全、安全態勢感知的全方位互聯網安全攻防體系
態勢感知:安全大數據分析平台,通過機器學習和結合全網威脅情報,發現傳統防禦軟體無法覆蓋的網路威脅,溯源攻擊手段、並且提供可行動的解決方案
先知:全球頂尖白帽子和安全公司幫你找漏洞,最私密的安全眾測平台。全面體檢,提早發現業務漏洞及風險,按效果付費
移動安全:為移動APP提供安全漏洞、惡意代碼、仿冒應用等檢測服務,並可對應用進行安全增強,提高反破解和反逆向能力。
8、互聯網中間件:
企業級分布式應用服務EDAS:以應用為中心的中間件PaaS平台、
消息隊列MQ:ApacheRocketMQ商業版企業級非同步通信中間件
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服務DRDS:水平拆分/讀寫分離的在線分布式資料庫服務
雲服務匯流排CSB:企業級互聯網能力開放平台
業務實施監控服務ARMS:端到端一體化實時監控解決方案產品
9、分析:
E-MapRece:基於Hadoop/Spark的大數據處理分析服務
雲資料庫HybirdDB:基於GreenplumDatabase的MPP數據倉庫
高性能計算HPC:加速深度學習、渲染和科學計算的GPU物理機
大數據計算服務MaxCompute:TB/PB級數據倉庫解決方案
分析型資料庫:海量數據實時高並發在線分析
開放搜索:結構化數據搜索託管服務
QuickBI:通過對數據源的連接,對數據進行即席分析和可視化呈現。
『玖』 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金山雲相比,到底誰厲害
1月30日晚間,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阿里雲營收規模為213.6億元,4年間增長約20倍,飛速發展的阿里雲已是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圍內,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Alibaba Cloud)占據了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阿里雲更是一騎絕塵,其市場份額相當於第二名到第九名的總和。
轉型2B的關鍵
數據顯示,阿里雲在近2年保持營收高速增長,2018年4個季度的營收分別達到43.85億、46.98億、56.67億和66.11億元,全年總營收213.6億元,相比2017年,全年營收111.7億元增長91.3%。
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啟動組織架構調整,將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整合全集團技術團隊,將集團中台和達摩院的技術與阿里雲技術結合,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基礎設施。
這一次調整釋放阿里巴巴繼續強化2B業務的信號。
事實上,阿里是從2B業務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務中小企業的外貿生意,後來才有2C業務淘寶天貓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結合的路線,2B業務除了阿里雲還有阿里媽媽、阿里釘釘等。
但就現階段而言,阿里雲是阿里的王牌,未來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據統計,40%的中國500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中國 科技 類公司都在使用阿里雲,數字經濟正在阿里雲上得到快速發展。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雲計算將顛覆原有IT產業格局。
目前來看,阿里在B端優勢明顯,業內流行一種觀點,互聯網下半場的重心是由C端轉向B端。
根據這種觀點,阿里顯然已經領跑互聯網下半場。
國際化的排頭兵
馬雲曾經說過,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國人創辦,但屬於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國際戰略是阿里發展的重心。
而阿里雲是阿里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環,扮演排頭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與 娛樂 ,創業業務及其他。
電商是阿里發家的核心業務,在國內優勢明顯,但在國際上的擴張並不理想。
歐美電商市場是亞馬遜的天下,日本則有樂天,阿里只能在東南亞以及拉美等地區尋求機會,然而這些市場體量較小,不足以支撐阿里全球擴張的野心。
阿里的移動支付同樣難以在國際上擴張,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有著完善的信用卡體系,何況他們有自己的移動支付,某種程度上,支付寶的成功借鑒了PayPal的經驗。
而雲計算則不同,目前全球雲服務市場呈現出「3A競爭格局」,即以亞馬遜、微軟和阿里為首的第一集團壟斷了超7成的市場份額。
阿里在雲服務方面和亞馬遜以及微軟在同一水平上,強如谷歌和IBM都稍遜阿里一籌。
雲計算為阿里帶來了彎道超車的契機,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打敗當地巨頭,並非不可能。
題主提到的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金山雲都是當下國內比較有名氣的雲,如果非要說誰最厲害,我覺得應該是阿里雲。
首先,從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數據來看,阿里雲穩居全球公有雲IaaS市場前三,並且增長速度最快,而且優勢還在不斷擴大。在國內,根據IDC的數據,阿里雲也占據了47.6%的市場份額,這體量其他雲也望塵莫及。
其次,前陣子Gartner又公布了2018年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阿里雲作為中國唯一廠商進入遠見者象限,在嚴苛的評選條件下,我國 科技 企業強勢多次進入該榜單,阿里雲的實力不容小覷。
至於其他雲,除了在實力上與阿里雲相差甚遠,一直默默無聞之外還各有「硬傷」。
幾家雲廠商相比之下,還是阿里雲更厲害。
目前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亞馬遜AWS占據統治地位,而且是獨一檔的存在。
而在國內雲計算市場,阿里雲占據行業第一、獨立統治第一陣營,緊隨其後的是騰訊雲、金山雲、電信雲占據行業第二陣營,再往後份額就是網路雲、華為雲、以及七牛雲、網易雲、Ucloud等等這些組成的行業第三陣營。
那麼阿里雲到底是有哪些優勢呢?大家都知道,做雲計算最早的是亞馬遜,早在2006年亞馬遜已經開始布局雲計算了,而緊隨其後的就是2009年阿里巴巴在王堅博士帶領下就開始了雲計算業務。
用阿里雲副總裁的話說,中國的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雲,一種是自主可控飛天雲。
能說出這樣的話還是需要底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雲的飛天操作系統,飛天是阿里雲自主研發的大規模雲計算操作系統,能夠將全球數百萬台的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計算機,為這個 社會 提供強大的算力。
全新一代的飛天2.0,具有秒級啟動ECI到雲端超算集群的全覆蓋,對計算和AI能力進行協同控制,實現全球可達到網路以及全方位的IPv6的支持,隨時隨地實現連接,兼容市面上幾乎90%以上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飛天2.0支撐起了阿里雲遍布全球各地的基礎設施,針對於億萬個端進行適配,其中阿里雲飛天的設計理念是AI是大腦、IoT是神經網路、而計算是心臟,總體來說就是萬物智能。
阿里巴巴做雲計算是有先天優勢的,電子商務公司本來就是雲計算的最好試驗田。
天貓雙十一,阿里雲最好的試驗田,要知道且不說別的,就只說天貓雙十一的峰值,今年就達到了45.1萬筆/秒,這個就算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個很高的成就。經過十年的雙十一歷練,阿里雲已經獲得了最好的鍛煉,可以說是一步步實戰中積累起來的。
除此之外,在阿里雲順利走向市場以後,國內基本上除了巨頭企業,大部分都是阿里雲的客戶,這些客戶裡麵包括了餓了么、菜鳥網路、優酷等眾多企業,而且現在這些企業還融入到阿里的生態中,可以說戰績輝煌。
因此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目前阿里雲在國內依然擁有絕對的行業領先優勢,不過目前騰訊雲、金山雲、網路雲在後面追趕也很快,份額提升得很快,也不能算完全占據統治地位,只能說目前阿里雲依然是國內雲計算龍頭老大。
這幾家雲廠商比較來看,阿里雲應當是最厲害的,那麼我就從這個方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先來說阿里雲吧,阿里雲的實踐場景是非常豐富的。最初,阿里雲的技術應用在了螞蟻小貸中,後來,阿里雲的很多新技術也都最先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實踐。
有人認為,阿里的技術實力越來越強是因為其電商的溢出效應。
畢竟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電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而淘寶和支付寶所需的大規模調度、消息處理、分布式資料庫等都需要雲計算的支撐。尤其是每年雙11、雙12不斷突破記錄的流量高峰,都要求阿里雲不斷提升技術能力。
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全面。因為除了阿里巴巴集團內的場景,阿里雲還有大量行業標桿企業的實踐,比如國稅總局、海關總署、新浪微博等等。
就拿新浪微博來說吧,大家都知道,春節期間新浪微博的流量非常大。 在阿里雲的支持下,微博搭建起了一個社交媒體雲混合架構,結合實時數據對預估峰值進行動態調整,不僅減少了1400台伺服器的購買,還支撐了用戶182億次閱讀量和8億次紅包領取。
反觀其它雲, 華為作為一家老牌通信企業,主要經營的是通訊設備,最了解的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這些運營商的需求,對於企業的互聯網技術需求了解並不多;騰訊則是做社交起家,缺少ToB的基因;金山是做軟體開發的,都沒雲計算的技術和實踐提供更多助力, 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幾家雲都缺少應對互聯網場景技術的經驗。
再來看服務的客戶,我從華為雲的官網查了一下,看到只有拓維信息、鄭大信息幾個案例;騰訊雲的客戶大多集中在 游戲 和社交產品;金山雲的客戶數量不夠多,也缺乏說服力。
這樣比較下來,大家應該心裡都有底了,所以我說阿里雲最厲害。
個人排序:華為雲 -->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
從技術積累、市場份額、營收等因素來看,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都屬於第一梯隊,金山雲在第二梯隊,阿里雲在四者中領先優勢明顯!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發布的2018年Q1全球主要雲廠商排名來看,AWS、微軟、谷歌、阿里雲和IBM分列前五;而在亞太地區,前五名分別是AWS、阿里巴巴、微軟、谷歌和騰訊。
阿里雲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確定「雲計算」和「大數據」戰略,決定自主研發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操作系統「飛天」。
2009年9月,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及人工智慧 科技 公司。
2016年10月,杭州聯手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人工智慧ET幫助治理交通。
2017年12月20日,阿里雲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布局產業AI。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2017年11月1日IDC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阿里雲位列中國雲計算第一。
北京時間2018年2月1日晚間, 阿里巴巴集團公布 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底)財報,阿里雲連續第 11 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該季度內同比增長 104% 達到 35.99 億元。2017全年阿里雲累計收入約112億元,是國內首家百億規模的雲計算服務商。
騰訊雲 2010 年02 月,騰訊開放平台接入首批應用,騰訊雲正式對外提供雲服務(包括CDN 等)。
騰訊雲包括雲伺服器、雲存儲、雲資料庫和彈性web引擎等基礎雲服務;騰訊雲分析(MTA)、騰訊雲推送(信鴿)等騰訊整體大數據能力;以及 QQ互聯、QQ空間、微雲、微社區等雲端鏈接社交體系。
2017年11月1日IDC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騰訊雲位列中國雲計算第二。
在2018年9月份的騰訊架構調整中,全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成立,這意味著騰訊將全面發力B端市場。
2018年11月14日晚間,騰訊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經審核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805.95億元(117.16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24%。期內盈利為人民幣234.05億元(34.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報告稱,騰訊雲財務數據首次被公開,前三季雲服務的收入近60億人民幣,第三季度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一倍。
華為雲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貫徹華為公司「雲、管、端」的戰略方針,依託於華為公司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雲計算研發實力,面向互聯網增值服務運營商、大中小型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廣大企事業用戶提供包括雲主機、雲託管、雲存儲等基礎雲服務、超算、內容分發與加速、視頻託管與發布、企業IT、雲電腦、雲會議、 游戲 託管、應用託管等服務和解決方案。
2017年3月起,華為專門成立了Cloud BU,全力構建並提供可信、開放、全球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的公有雲。
截至2017年9月,華為共發布了13大類共85個雲服務,除服務於國內企業,還服務於歐洲、美洲等全球多個區域的眾多企業。
華為雲數據中心:華為全球建立480個數據中心,其中有160個雲數據中心。
作為國內公有雲第一梯隊,華為雲增長勢頭迅猛;在2018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稱雲服務已經成為華為整體業務的底座與基礎,;華為還宣布將於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線提供雲服務,這也是全球首個在非洲用本地數據中心提供服務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
金山雲創立於2012年的北京金山雲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山雲),是金山集團旗下雲計算企業,於2017年躋身於中國公有雲市場三甲。
2017年11月1日IDC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金山雲位列中國雲計算三甲。
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金山雲已完成D系列7.2億美元融資,估值達23.73億美元。
1.從市場份額的角度(2017):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
預計2018年,華為雲有可能會上升到第三位。
2.從估值角度:阿里雲〉 騰訊雲 〉金山雲。
(華為不上市,華為雲也難以評估)
3.論綜合技術實力來看: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金山雲。(僅個人看法)
先排除金山雲
現在是阿里,騰訊,華為
三年後阿里,華為,騰訊
五年後華為,阿里,騰訊
我有使用過騰訊雲和阿里雲,對於華為雲和金山雲來說,我並沒有使用過,所以我沒有辦法評判他們誰更加的厲害一些。
目前來說我的主力伺服器全部放在阿里雲上,騰訊的雲服務我現在曾經使用過,但是我後來放棄了。
相對來說,阿里雲的服務的話,各個方面都非常的周全,提供的各種工具也相當的多,在進行伺服器維護的各個功能上都是比較完善的,所以我個人使用還是比較方便的。
騰訊雲相比阿里雲的話會有一些缺失,並且在價格上還不一定更加便宜,所以我在使用了一台騰訊雲的伺服器之後,我就放棄使用騰訊雲的伺服器了。
目前我個人有十幾台伺服器,全部是使用了阿里雲的雲伺服器,從穩定性到數據備份以及各個方面來說都讓我相當的滿意。
所以我個人會推薦大家使用阿里雲的雲服務。
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金山雲相比,可以很肯定的說,阿里雲是從技術、規模等方面最強的,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世界前三。在中國,阿里雲占公有雲市場43%的份額,而保包括騰訊雲在內的其他公司佔比之和加起來才相當於阿里雲的份額。在世界,近5年來,阿里雲增速高達12倍,甚至超越了排在第一的亞馬遜AWS。
過去10年,阿里雲主要做了三件事:一、開創中國雲時代;二、研發了中國的雲操作系統和城市AI平台(飛天:中國電子學會 科技 進步獎,城市大腦:國家AI開放創新平台);三、雲普惠各行各業數百萬客戶。
阿里雲有以下五大優勢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網,互聯網成為世界新的基礎設施。飛天希望解決人類計算的規模、效率和安全問題。飛天的革命性在於將雲計算的三個方向整合起來:提供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計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計算能力。
飛天系統的整體技術架構圖 飛天系統的服務能力飛天2.0可滿足百億級設備的計算需求,覆蓋從物聯網場景隨時啟動的輕計算到超級計算能力。飛天2.0相比上一代操作系統的升級包括秒級啟動ECI、雲上超算集群的全場景覆蓋、雲邊端一體的協同計算和AI能力、支持IPv6等多個方面。
飛天2.0支撐了阿里雲遍布全球的基礎設施,針對億萬個端進行廣泛適配,可覆蓋最後一公里的計算。計算是心臟,AI是大腦,IoT是神經網路,這是我們對萬物智能時代的構想,也是飛天2.0的設計理念。
飛天2.0系統在物聯網方面的連接能力顯著升級,其兼容市面上90%物聯網通信方案。在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基於飛天平台的杭州城市大腦升級到2.0,覆蓋杭州市共420平方公里,接管了1300個信號燈路口、接入4500路視頻,處理數以百億計信息的實時分析。
阿里雲業務目前已成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創收渠道之一,阿里2019財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財報顯示,公司雲計算業務營收達到46.98億元,同比猛增93%。
總結目前阿里雲已經在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 汽車 、家庭等多個場景推出ET大腦等「產 業AI」方案和相關人工智慧產品,例如基於CPU、GPU、FPGA等異構計算平台,面向開 發者的機器學習PAI平台,以及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覺識別等130多款細分產品。
從以上闡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足可以看出阿里雲無論從技術、服務能力、規模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在我看來,國內雲服務競爭力來看,主要在BAT,全球主要集中亞馬遜和微軟。今天剛好有一篇關於雲服務的內容,在此分享,大家一起來探討,在我看來,雲服務的核心是在於物聯網。
以下是《萬物互聯將至!BAT激戰雲端,以此搶奪物聯網賽道》部分內容:
互聯網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物聯網,所帶來的信息 科技 席捲全球,作為未來發展重要方向,承載了世界夢想,被視作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但要發展物聯網,貫穿所有智能設備所需要各平台成為產業發展基礎,才能使的物聯網得以實現。
雲計算作為物聯網重要基礎設施,是物聯網產業發展基石,在這條賽道上聚集了亞馬遜、微軟、谷歌和BAT與華為等重量級玩家,但對於雲服務商來說,豐富的雲應用是深入市場核心,因這些一線巨頭的入場,2019年物聯網將更值得期待。
全球 科技 巨頭爭奪雲服務市場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發展得益於Sigfox、LoRa和NB-IoT為LPWAN低功耗廣域網無線技術發展增速迅猛,2017至2023年期間,LPWAN連接復合年增長率為109%,到2023年,僅連接方面支出將會超過45億美元。
圖表來自IoT Analytics
物聯網連接規模日益擴大,在這個大連接時代,勢必產生海量數據,繼而需要雲平台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利用數據有望創造更多的全新的商業機遇。至此,基於海量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提供軟體和平台相結合的廠商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業的物聯網雲平台運營而生,繼而激活數據價值。
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雲服務打通雲端邊並結合AI能力,助推物聯網應用至各行業,同時,各巨頭相繼進入,行業競爭格局也將更加殘酷,在平台層最終比拼的是應用能力,覆蓋醫療、教育、交通和製造等豐富應用的雲平台是爭奪物聯網這一張船票的核心。
亞馬遜
作為全球雲服務市場領頭羊的亞馬遜,亞馬遜和微軟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且最具規模的雲服務商,豐富的應用促使基於他們的雲平台構建的物聯網應用無處不在,在醫療方向,藉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過強大的人工智慧工具和服務來促進患者護理的改善。
微軟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部署物聯網,微軟以雲服務+人工智慧構件生態,已經廣泛應用互聯網服務、智能硬體和工業製造等各行各業,Azure IoT等服務幫助製造商實施工業4.0,包括ABB、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工業巨擘都在利用Azure開發自己的物聯網平台。
BAT搶奪物聯網賽道騰訊雲今年戰略重大尤為堅定,積極推進雲服務戰略,不過在這一市場,阿里雲深耕行業多年,網路雲快速發展,騰訊雲在這一場爭奪戰中還面臨諸多考驗。
網路
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將在物聯網時代再次激戰,網路雲以ABC+IoT+智能邊緣促進物聯網應用落地,早在2016年,網路雲就提出ABC三位一體戰略,現在則正以ABC+IoT+智能邊緣促進物聯網在各垂直領域展開大規模應用。
網路雲ABC+IoT解決方案走在了行業趨勢前端,經過多年積極 探索 和發展,網路雲ABC已升級3.0版本,ABC3.0就是希望智能無處不在,數據真正發揮其價值。網路雲作為網路AI能力、網路資源、行業解決方案的對外服務輸出窗口,已助力更多企業合作夥伴向智能化和AI化升級。
在產業應用落地方面,網路雲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產業提供了更易用的解決方案,在15個細分行業的全面布局,生態版圖已經覆蓋金融、鋼鐵、家居、 汽車 等領域,大力推進網路雲ABC能力在各產業落地。
阿里
阿里雲作為阿里巴巴旗下雲計算企業,阿里雲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19財年上半年營收突破百億,在全球市場與亞馬遜和微軟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如今阿里雲在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再次提升,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將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幾年在實施的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雲結合,向全 社會 開放。
在過去幾年中,阿里雲依託雲+AI+IoT能力先後眾多大企業提供服務,希望在5年內要連接100億物聯網設備,至此看到了阿里雲在各行業應用案例落地,通過雲+AI+IoT三駕馬車能力賦能全行業變革。
騰訊
就在今年9月30日,騰訊對組織機構進行了大調整,積極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提升雲服務戰略,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整合騰訊雲、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幫助醫療、教育、交通和製造業等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事實上,早在2014年,騰訊就在積極 探索 並推進萬物互聯發展,以連接一切搭建生態助力物聯網發展,微信向萬物互聯延伸,憑借龐大用戶和小程序攻城略地,微信早已超出社交屬性,伴隨平台屬性越來越強,承載了騰訊對物聯網的憧憬。
與此同時,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後,通過整合自身技術和生態資源,騰訊雲正構築全鏈路的開發者服務體系,幫助人工智慧、物聯網、小程序、雲原生領域開發者快速成長,助推產業互聯網升級,這是騰訊雲副總裁王龍在首屆騰訊雲+社區開發者大會透露的信息。
如今,小程序生態的快速發展,另外,騰訊雲將依託騰訊20年豐富的技術和生態資源,一如既往地秉持開放和連接戰略,聚焦新趨勢、新技術和新應用,全方位助力打造產業互聯網,做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助手。
最後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雲計算作為基礎平台的價值在於能夠提供新零售、新製造、新能源和新交通等行業的解決方案。並在邊緣智能和AI技術加持下,物聯網將會以更加快的速度應用至各個垂直行業,賦能產業快速提升應用與服務的技術水平,而巨頭們以雲平台搭建龐大物聯網生態也加速全 社會 數字轉型。
『拾』 阿里雲和騰訊雲哪個更好更穩定
【阿里雲】
在國內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服務種類都名列前茅,核心產品為彈性計算,提供了雲伺服器、專有網路、容器服務、彈性伸縮、負載均衡等業務,包含企業上雲的每一種選擇。
騰訊雲
【騰訊優勢】
騰訊較強的是在CDN方面,騰訊雲依託自身的業務,提供出全球1000多個加速節點,保障業務的穩定可靠。同時在安全方面,騰訊安全7大聯合實驗室也提供了包含WAF、內容過濾、數據加密、DDoS 防護、主機安全等多款安全產品。
【阿里騰訊對比分析】
和阿里相同的是,在彈性計算方面,騰訊也是做了大量的投入來研發和實踐,給用戶帶來了非常好的體驗。在大數據方面,騰訊雲發展出了大數據基礎服務、數據應用和AI三大體系,技術產品豐富,給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總結】
總體來說,資料庫和存儲方面,阿里雲的對象存儲、文件存儲、歸檔存儲、塊存儲和表格存儲等多種存儲模式是較好的選擇。在CDN、網路安全和雲伺服器方面,就可以首選騰訊雲。
雲計算的興起是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一直以來人們熟知的亞馬遜雲Aws、Azure(中國)、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和網路雲,都是較為知名的「大廠」,具體選擇哪方面的產品,你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從PaaS、IaaS和SaaS三個方面提供產品和服務,來敲定適合自己的雲服務。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