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簡要的敘述一下資料庫的主要設計過程
一、資料庫設計過程
資料庫技術是信息資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資料庫設計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有效存儲數據,滿足用戶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
資料庫設計的各階段:
A、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現實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於機器和各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圖來描述。
C、在邏輯設計階段: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資料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資料庫邏輯模式。然後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D、在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設計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1.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結果得到數據字典描述的數據需求(和數據流圖描述的處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點:調查、收集與分析用戶在數據管理中的信息要求、處理要求、安全性與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調查組織機構情況、各部門的業務活動情況、協助用戶明確對新系統的各種要求、確定新系統的邊界。
常用的調查方法有: 跟班作業、開調查會、請專人介紹、詢問、設計調查表請用戶填寫、查閱記錄。
分析和表達用戶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類方法。自頂向下的結構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簡稱SA方法)從最上層的系統組織機構入手,採用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並把每一層用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描述。
數據流圖表達了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系統中的數據則藉助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簡稱DD)來描述。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圖表示。
概念模型用於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賴於某一個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轉換為計算機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數據模型。
概念模型特點:
(1) 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地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
(2) 應該簡單、清晰、易於用戶理解,是用戶與資料庫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
概念模型設計的一種常用方法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實體-聯系方法應用到語義數據模型中的一種語義模型化技術,用於建立系統信息模型。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從目的描述和范圍描述開始,確定建模目標,開發建模計劃,組織建模隊伍,收集源材料,制定約束和規范。收集源材料是這階段的重點。通過調查和觀察結果,業務流程,原有系統的輸入輸出,各種報表,收集原始數據,形成了基本數據資料表。
2.2 第一步——定義實體
實體集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和屬性集,可以從收集的源材料——基本數據資料表中直接或間接標識出大部分實體。根據源材料名字表中表示物的術語以及具有 「代碼」結尾的術語,如客戶代碼、代理商代碼、產品代碼等將其名詞部分代表的實體標識出來,從而初步找出潛在的實體,形成初步實體表。
2.3 第二步——定義聯系
IDEF1X模型中只允許二元聯系,n元聯系必須定義為n個二元聯系。根據實際的業務需求和規則,使用實體聯系矩陣來標識實體間的二元關系,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出連接關系的勢、關系名和說明,確定關系類型,是標識關系、非標識關系(強制的或可選的)還是非確定關系、分類關系。如果子實體的每個實例都需要通過和父實體的關系來標識,則為標識關系,否則為非標識關系。非標識關系中,如果每個子實體的實例都與而且只與一個父實體關聯,則為強制的,否則為非強制的。如果父實體與子實體代表的是同一現實對象,那麼它們為分類關系。
2.4 第三步——定義碼
通過引入交叉實體除去上一階段產生的非確定關系,然後從非交叉實體和獨立實體開始標識侯選碼屬性,以便唯一識別每個實體的實例,再從侯選碼中確定主碼。為了確定主碼和關系的有效性,通過非空規則和非多值規則來保證,即一個實體實例的一個屬性不能是空值,也不能在同一個時刻有一個以上的值。找出誤認的確定關系,將實體進一步分解,最後構造出IDEF1X模型的鍵基視圖(KB圖)。
2.5 第四步——定義屬性
從源數據表中抽取說明性的名詞開發出屬性表,確定屬性的所有者。定義非主碼屬性,檢查屬性的非空及非多值規則。此外,還要檢查完全依賴函數規則和非傳遞依賴規則,保證一個非主碼屬性必須依賴於主碼、整個主碼、僅僅是主碼。以此得到了至少符合關系理論第三範式的改進的IDEF1X模型的全屬性視圖。
2.6 第五步——定義其他對象和規則
定義屬性的數據類型、長度、精度、非空、預設值、約束規則等。定義觸發器、存儲過程、視圖、角色、同義詞、序列等對象信息。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例如關系模型),並對其進行優化。設計邏輯結構應該選擇最適於描述與表達相應概念結構的數據模型,然後選擇最合適的DBMS。
將E-R圖轉換為關系模型實際上就是要將實體、實體的屬性和實體之間的聯系轉化為關系模式,這種轉換一般遵循如下原則:一個實體型轉換為一個關系模式。實體的屬性就是關系的屬性。實體的碼就是關系的碼。
數據模型的優化,確定數據依賴,消除冗餘的聯系,確定各關系模式分別屬於第幾範式。確定是否要對它們進行合並或分解。一般來說將關系分解為3NF的標准,即:
表內的每一個值都只能被表達一次。
表內的每一行都應該被唯一的標識(有唯一鍵)。
表內不應該存儲依賴於其他鍵的非鍵信息。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4. 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設計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5. 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語言(例如C),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資料庫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用DDL定義資料庫結構、組織數據入庫 、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資料庫試運行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數據定義語言)用作開新數據表、設定欄位、刪除數據表、刪除欄位,管理所有有關資料庫結構的東西)
●Create (新增有關資料庫結構的東西,屬DDL)
●Drop (刪除有關資料庫結構的東西,屬DDL)
●Alter (更改結構,屬DDL)
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內容包括:資料庫的轉儲和恢復、資料庫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資料庫性能的監督、分析和改進、資料庫的重組織和重構造。
7. 建模工具的使用
為加快資料庫設計速度,目前有很多資料庫輔助工具(CASE工具),如Rational公司的Rational Rose,CA公司的Erwin和Bpwin,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以及Oracle公司的oracle Designer等。
ERwin主要用來建立資料庫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它能用圖形化的方式,描述出實體、聯系及實體的屬性。ERwin支持IDEF1X方法。通過使用 ERwin建模工具自動生成、更改和分析IDEF1X模型,不僅能得到優秀的業務功能和數據需求模型,而且可以實現從IDEF1X模型到資料庫物理設計的轉變。ERwin工具繪制的模型對應於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兩種。在邏輯模型中,IDEF1X工具箱可以方便地用圖形化的方式構建和繪制實體聯系及實體的屬性。在物理模型中,ERwin可以定義對應的表、列,並可針對各種資料庫管理系統自動轉換為適當的類型。
設計人員可根據需要選用相應的資料庫設計建模工具。例如需求分析完成之後,設計人員可以使用Erwin畫ER圖,將ER圖轉換為關系數據模型,生成資料庫結構;畫數據流圖,生成應用程序。
二、資料庫設計技巧
1. 設計資料庫之前(需求分析階段)
1) 理解客戶需求,包括用戶未來需求變化。
2) 了解企業業務類型,可以在開發階段節約大量的時間。
3) 重視輸入(要記錄的數據)、輸出(報表、查詢、視圖)。
4) 創建數據字典和ER 圖表
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簡稱DD)是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是關於資料庫中數據的描述,即元數據,不是數據本身。(至少應該包含每個欄位的數據類型和在每個表內的主外鍵)。
數據項描述: 數據項名,數據項含義說明,別名,數據類型,長度,取值范圍,取值含義,與其他數據項的邏輯關系
數據結構描述: 數據結構名,含義說明,組成:[數據項或數據結構]
數據流描述: 數據流名,說明,數據流來源,數據流去向, 組成:[數據結構],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數據存儲描述: 數據存儲名,說明,編號,流入的數據流,流出的數據流,組成:[數據結構],數據量,存取方式
處理過程描述: 處理過程名,說明,輸入:[數據流],輸出:[數據流],處理:[簡要說明]
ER 圖表和數據字典可以讓任何了解資料庫的人都明確如何從資料庫中獲得數據。ER圖對表明表之間關系很有用,而數據字典則說明了每個欄位的用途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別名。對SQL 表達式的文檔化來說這是完全必要的。
5) 定義標準的對象命名規范
資料庫各種對象的命名必須規范。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2. 表和欄位的設計(資料庫邏輯設計)
表設計原則
1) 標准化和規范化
數據的標准化有助於消除資料庫中的數據冗餘。標准化有好幾種形式,但Third Normal Form(3NF)通常被認為在性能、擴展性和數據完整性方面達到了最好平衡。簡單來說,遵守3NF 標準的資料庫的表設計原則是:「One Fact in One Place」即某個表只包括其本身基本的屬性,當不是它們本身所具有的屬性時需進行分解。表之間的關系通過外鍵相連接。它具有以下特點:有一組表專門存放通過鍵連接起來的關聯數據。
2) 數據驅動
採用數據驅動而非硬編碼的方式,許多策略變更和維護都會方便得多,大大增強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舉例,假如用戶界面要訪問外部數據源(文件、XML 文檔、其他資料庫等),不妨把相應的連接和路徑信息存儲在用戶界面支持的表裡。如果用戶界面執行工作流之類的任務(發送郵件、列印信箋、修改記錄狀態等),那麼產生工作流的數據也可以存放在資料庫里。角色許可權管理也可以通過數據驅動來完成。事實上,如果過程是數據驅動的,你就可以把相當大的責任推給用戶,由用戶來維護自己的工作流過程。
3) 考慮各種變化
在設計資料庫的時候考慮到哪些數據欄位將來可能會發生變更。
4) 表名、報表名和查詢名的命名規范
(採用前綴命名)檢查表名、報表名和查詢名之間的命名規范。你可能會很快就被這些不同的資料庫要素的名稱搞糊塗了。你可以統一地命名這些資料庫的不同組成部分,至少你應該在這些對象名字的開頭用 Table、Query 或者 Report 等前綴加以區別。如果採用了 Microsoft Access,你可以用 qry、rpt、tbl 和 mod 等符號來標識對象(比如 tbl_Employees)。用 sp_company 標識存儲過程,用 udf_ (或者類似的標記)標識自定義編寫的函數。
欄位設計原則:
1) 每個表中都應該添加的3 個有用的欄位。
dRecordCreationDate,在SQL Server 下默認為GETDATE()
sRecordCreator,在SQL Server 下默認為NOT NULL DEFAULT USER
nRecordVersion,記錄的版本標記;有助於准確說明記錄中出現null 數據或者丟失數據的原因
時效性數據應包括「最近更新日期/時間」欄位。時間標記對查找數據問題的原因、按日期重新處理/重載數據和清除舊數據特別有用。
2) 對地址和電話採用多個欄位
描述街道地址就短短一行記錄是不夠的。Address_Line1、Address_Line2 和Address_Line3 可以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還有,電話號碼和郵件地址最好擁有自己的數據表,其間具有自身的類型和標記類別。
3) 表內的列[欄位]的命名規則(採用前綴/後綴命名)、採用有意義的欄位名
對列[欄位]名應該採用標準的前綴和後綴。如鍵是數字類型:用 _N 後綴;字元類型:_C 後綴;日期類型:_D 後綴。再如,假如你的表裡有好多「money」欄位,你不妨給每個列[欄位]增加一個 _M 後綴。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假設有兩個表:
Customer 和 Order。Customer 表的前綴是 cu_,所以該表內的子段名如下:cu_name_id、cu_surname、cu_initials 和cu_address 等。Order 表的前綴是 or_,所以子段名是:
or_order_id、or_cust_name_id、or_quantity 和 or_description 等。
這樣從資料庫中選出全部數據的 SQL 語句可以寫成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Customer, Order Where cu_surname = "MYNAME" ;
and cu_name_id = or_cust_name_id and or_quantity = 1
在沒有這些前綴的情況下則寫成這個樣子(用別名來區分):
Select * From Customer, Order Where Customer.surname = "MYNAME" ;
and Customer.name_id = Order.cust_name_id and Order.quantity = 1
第 1 個 SQL 語句沒少鍵入多少字元。但如果查詢涉及到 5 個表乃至更多的列[欄位]你就知道這個技巧多有用了。
5) 選擇數字類型和文本類型的長度應盡量充足
假設客戶ID 為10 位數長。那你應該把資料庫表欄位的長度設為12 或者13 個字元長。但這額外占據的空間卻無需將來重構整個資料庫就可以實現資料庫規模的增長了。
6) 增加刪除標記欄位
在表中包含一個「刪除標記」欄位,這樣就可以把行標記為刪除。在關系資料庫里不要單獨刪除某一行;最好採用清除數據程序而且要仔細維護索引整體性。
7) 提防大小寫混用的對象名和特殊字元
採用全部大寫而且包含下劃符的名字具有更好的可讀性(CUSTOMER_DATA),絕對不要在對象名的字元之間留空格。
8) 小心保留詞
要保證你的欄位名沒有和保留詞、資料庫系統或者常用訪問方法沖突,比如,用 DESC 作為說明欄位名。後果可想而知!DESC 是 DESCENDING 縮寫後的保留詞。表裡的一個 SELECT * 語句倒是能用,但得到的卻是一大堆毫無用處的信息。
9) 保持欄位名和類型的一致性
在命名欄位並為其指定數據類型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一致性。假如欄位在表1中叫做「agreement_number」,就別在表2里把名字改成 「ref1」。假如數據類型在表1里是整數,那在表2里可就別變成字元型了。當然在表1(ABC)有處鍵ID,則為了可讀性,在表2做關聯時可以命名為 ABC_ID。
10) 避免使用觸發器
觸發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實現。在調試程序時觸發器可能成為干擾。假如你確實需要採用觸發器,你最好集中對它文檔化。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3. 選擇鍵和索引(資料庫邏輯設計)
參考:《SQL優化-索引》一文
4. 數據完整性設計(資料庫邏輯設計)
1) 完整性實現機制:
實體完整性:主鍵
參照完整性:
父表中刪除數據:級聯刪除;受限刪除;置空值
父表中插入數據:受限插入;遞歸插入
父表中更新數據:級聯更新;受限更新;置空值
DBMS對參照完整性可以有兩種方法實現:外鍵實現機制(約束規則)和觸發器實現機制用戶定義完整性:
NOT NULL;CHECK;觸發器
2) 用約束而非商務規則強制數據完整性
採用資料庫系統實現數據的完整性。這不但包括通過標准化實現的完整性而且還包括數據的功能性。不要依賴於商務層保證數據完整性;它不能保證表之間(外鍵) 的完整性所以不能強加於其他完整性規則之上。如果你在數據層確實採用了約束,你要保證有辦法把更新不能通過約束檢查的原因採用用戶理解的語言通知用戶界面。
3) 強制指示完整性
在有害數據進入資料庫之前將其剔除。激活資料庫系統的指示完整性特性。這樣可以保持數據的清潔而能迫使開發人員投入更多的時間處理錯誤條件。
4) 使用查找控制數據完整性
控制數據完整性的最佳方式就是限制用戶的選擇。只要有可能都應該提供給用戶一個清晰的價值列表供其選擇。這樣將減少鍵入代碼的錯誤和誤解同時提供數據的一致性。某些公共數據特別適合查找:國家代碼、狀態代碼等。
5) 採用視圖
為了在資料庫和應用程序代碼之間提供另一層抽象,可以為應用程序建立專門的視圖而不必非要應用程序直接訪問數據表。這樣做還等於在處理資料庫變更時給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6) 分布式數據系統
對分布式系統而言,在你決定是否在各個站點復制所有數據還是把數據保存在一個地方之前應該估計一下未來 5 年或者 10 年的數據量。當你把數據傳送到其他站點的時候,最好在資料庫欄位中設置一些標記,在目的站點收到你的數據之後更新你的標記。為了進行這種數據傳輸,請寫下你自己的批處理或者調度程序以特定時間間隔運行而不要讓用戶在每天的工作後傳輸數據。本地拷貝你的維護數據,比如計算常數和利息率等,設置版本號保證數據在每個站點都完全一致。
7) 關系
如果兩個實體之間存在多對一關系,而且還有可能轉化為多對多關系,那麼你最好一開始就設置成多對多關系。從現有的多對一關系轉變為多對多關系比一開始就是多對多關系要難得多。
8) 給數據保有和恢復制定計劃
考慮數據保存策略並包含在設計過程中,預先設計你的數據恢復過程。採用可以發布給用戶/開發人員的數據字典實現方便的數據識別同時保證對數據源文檔化。編寫在線更新來「更新查詢」供以後萬一數據丟失可以重新處理更新。
9) 用存儲過程讓系統做重活
提供一整套常規的存儲過程來訪問各組以便加快速度和簡化客戶程序代碼的開發。資料庫不只是一個存放數據的地方,它也是簡化編碼之地。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5. 其他設計技巧
1) 避免使用觸發器
觸發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實現。在調試程序時觸發器可能成為干擾。假如你確實需要採用觸發器,你最好集中對它文檔化。
2) 使用常用英語(或者其他任何語言)而不要使用編碼
在創建下拉菜單、列表、報表時最好按照英語名排序。假如需要編碼,可以在編碼旁附上用戶知道的英語。
3) 保存常用信息
讓一個表專門存放一般資料庫信息非常有用。在這個表裡存放資料庫當前版本、最近檢查/修復(對Access)、關聯設計文檔的名稱、客戶等信息。這樣可以實現一種簡單機制跟蹤資料庫,當客戶抱怨他們的資料庫沒有達到希望的要求而與你聯系時,這樣做對非客戶機/伺服器環境特別有用。
4) 包含版本機制
在資料庫中引入版本控制機制來確定使用中的資料庫的版本。時間一長,用戶的需求總是會改變的。最終可能會要求修改資料庫結構。把版本信息直接存放到資料庫中更為方便。
5) 編制文檔
對所有的快捷方式、命名規范、限制和函數都要編制文檔。
採用給表、列、觸發器等加註釋的 資料庫工具。對開發、支持和跟蹤修改非常有用。
對資料庫文檔化,或者在資料庫自身的內部或者單獨建立文檔。這樣,當過了一年多時間後再回過頭來做第2 個版本,犯錯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6) 測試、測試、反復測試
建立或者修訂資料庫之後,必須用用戶新輸入的數據測試數據欄位。最重要的是,讓用戶進行測試並且同用戶一道保證選擇的數據類型滿足商業要求。測試需要在把新資料庫投入實際服務之前完成。
7) 檢查設計
在開發期間檢查資料庫設計的常用技術是通過其所支持的應用程序原型檢查資料庫。換句話說,針對每一種最終表達數據的原型應用,保證你檢查了數據模型並且查看如何取出數據。
三、資料庫命名規范
1. 實體(表)的命名
1) 表以名詞或名詞短語命名,確定表名是採用復數還是單數形式,此外給表的別名定義簡單規則(比方說,如果表名是一個單詞,別名就取單詞的前4 個字母;如果表名是兩個單詞,就各取兩個單詞的前兩個字母組成4 個字母長的別名;如果表的名字由3 個單片語成,從頭兩個單詞中各取一個然後從最後一個單詞中再取出兩個字母,結果還是組成4 字母長的別名,其餘依次類推)
對工作用表來說,表名可以加上前綴WORK_ 後面附上採用該表的應用程序的名字。在命名過程當中,根據語義拼湊縮寫即可。注意:將欄位名稱會統一成大寫或者小寫中的一種,故中間加上下劃線。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舉例:
定義的縮寫 Sales: Sal 銷售;
Order: Ord 訂單;
Detail: Dtl 明細;
則銷售訂單明細表命名為:Sal_Ord_Dtl;
2) 如果表或者是欄位的名稱僅有一個單詞,那麼建議不使用縮寫,而是用完整的單詞。
舉例:
定義的縮寫 Material Ma 物品;
物品表名為:Material, 而不是 Ma.
但是欄位物品編碼則是:Ma_ID;而不是Material_ID
3) 所有的存儲值列表的表前面加上前綴Z
目的是將這些值列表類排序在資料庫最後。
4) 所有的冗餘類的命名(主要是累計表)前面加上前綴X
冗餘類是為了提高資料庫效率,非規范化資料庫的時候加入的欄位或者表
5) 關聯類通過用下劃線連接兩個基本類之後,再加前綴R的方式命名,後面按照字母順序羅列兩個表名或者表名的縮寫。
關聯表用於保存多對多關系。
如果被關聯的表名大於10個字母,必須將原來的表名的進行縮寫。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建議都使用縮寫。
舉例:表Object與自身存在多對多的關系,則保存多對多關系的表命名為:R_Object;
作者: 小靈, 出處:論壇, 責任編輯: 李書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詳細解析了資料庫設計過程、設計技巧以及總結了資料庫命名規范……
2. 屬性(列)的命名
1) 採用有意義的列名
表內的列要針對鍵採用一整套設計規則。每一個表都將有一個自動ID作為主健,邏輯上的主健作為第一組候選主健來定義;
A、如果是資料庫自動生成的編碼,統一命名為:ID
B、如果是自定義的邏輯上的編碼則用縮寫加「ID」的方法命名,即「XXXX_ID」
C、如果鍵是數字類型,你可以用_NO 作為後綴;
D、如果是字元類型則可以採用_CODE 後綴
E、對列名應該採用標準的前綴和後綴。
舉例:銷售訂單的編號欄位命名:Sal_Ord_ID;如果還存在一個資料庫生成的自動編號,則命名為:ID。
2) 所有的屬性加上有關類型的後綴
注意,如果還需要其它的後綴,都放在類型後綴之前。
注: 數據類型是文本的欄位,類型後綴TX可以不寫。有些類型比較明顯的欄位,可以不寫類型後綴。
3) 採用前綴命名
給每個表的列名都採用統一的前綴,那麼在編寫SQL表達式的時候會得到大大的簡化。這樣做也確實有缺點,比如破壞了自動表連接工具的作用,後者把公共列名同某些資料庫聯系起來。
3. 視圖的命名
1) 視圖以V作為前綴,其他命名規則和表的命名類似;
2) 命名應盡量體現各視圖的功能。
4. 觸發器的命名(盡量不使用)
觸發器以TR作為前綴,觸發器名為相應的表名加上後綴,Insert觸發器加'_I',Delete觸發器加'_D',Update觸發器加'_U',如:TR_Customer_I,TR_Customer_D,TR_Customer_U。
5. 存儲過程名
存儲過程應以'UP_'開頭,和系統的存儲過程區分,後續部分主要以動賓形式構成,並用下劃線分割各個組成部分。如增加代理商的帳戶的存儲過程為'UP_Ins_Agent_Account'。
6. 變數名
變數名採用小寫,若屬於片語形式,用下劃線分隔每個單詞,如@my_err_no。
7. 命名中其他注意事項
1) 以上命名都不得超過30個字元的系統限制。變數名的長度限制為29(不包括標識字元@)。
2) 數據對象、變數的命名都採用英文字元,禁止使用中文命名。絕對不要在對象名的字元之間留空格。
3) 小心保留詞,要保證你的欄位名沒有和保留詞、資料庫系統或者常用訪問方法沖突
4) 保持欄位名和類型的一致性,在命名欄位並為其指定數據類型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一致性。假如數據類型在一個表裡是整數,那在另一個表裡可就別變成字元型了。
㈡ 資料庫怎樣創建一個唯一聚集索引
在 Microsoft SQL Server 資料庫中,您可以創建聚集索引。在聚集索引中,表中行的物理順序與索引鍵值的邏輯(索引)順序相同。一個表只能包含一個聚集索引。
創建聚集索引
在對象資源管理器中,右鍵單擊要為其創建聚集索引的表,然後單擊「設計」。
此時,將在表設計器中打開該表。
在表設計器菜單上,單擊「索引/鍵」。
在「索引/鍵」對話框中,單擊「添加」。
從「選定的主/唯一鍵或索引」列表中選擇新創建的索引。
在網格中,選擇「創建為聚集的」,然後從該屬性右側的下拉列表中選擇「是」。
保存表時將在資料庫中創建該索引。
㈢ 如何編寫資料庫
不知你這句話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只能估摸著回答了.
資料庫本身是一種軟體,一種對數據進行系統管理的軟體.寫這種軟體的人多半都是大型軟體公司在很多人的參與之下,寫成的,一個人或者一般計算機水平的人,要寫這樣的軟體,只能是蛤蟆想吃天鵝蛋.
向資料庫寫數據,要比寫資料庫簡單,但也要一些功夫,首先你得選用一種資料庫軟體,現在流行的有幾種,桌面資料庫:ACCESS,可以作伺服器的大型資料庫容量為TB級的:SQL SERVER,還有一種超大型的是奧月科,中文意思是甲骨文,安裝文件就是10G.當然還有其它的.
有資料庫後,接下就是在資料庫軟體中建立一個你所需要的資料庫.
建立好資料庫後,接下來就是建立數據表,建表的規則很多,它與一般的紙張表格類似,但又有區別,數據表要求一事一表,也就數據表的列盡可能少,不要搞的很多.
表建立完之後,就可以直接向表中填寫數據了,但這種方法一般都沒有人用,都是用專門的應用程序來讀寫數據表中的數據.至於這些應用程序用什麼語言來寫,與資料庫無關.現在流行的程序開發工具都可以用來編寫資料庫操作程序.
㈣ 如何用VB建立資料庫
但即便如此,資料庫應用程序的開發仍然算得上是VB編程中的難點,這是因為你不僅要熟悉VB中關於資料庫編程方面的知識(當然這是十分簡單的)還要了解資料庫的知識。所以我們先介紹一下資料庫的基本知識,算是學習資料庫編程前的熱身運動吧! 一、熱身運動 首先需要聲明是,我們這里介紹的資料庫知識都是指的關系資料庫。所謂關系資料庫就是將數據表示為表的集合,通過建立簡單表之間的關系來定義結構的一種資料庫。 不管表在資料庫文件中的物理存儲方式如何,它都可以看作一組行和列,與電子表格的行和列類似。在關系資料庫中,行被稱為記錄,而列則被稱為欄位。下面是一個客戶表的例子。 表1 客戶表 客戶號 姓名 地址 城市 街道 郵編 1723 Doe John 1234 Ff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4 3391 Smith Mary 9876 Myrtle Lavee Bosten MA 6078 3765 Blasel Mortimer 2296j River Road peoria IL 7011 此表中每一行是一個記錄,它包含了特定客戶的所有信息,而每個記錄則包含了相同類型和數量的欄位:客戶號、姓名等等。 表 是一種按行與列排列的相關信息的邏輯組,類似於工作單表。 欄位 資料庫表中的每一列稱作一個欄位。表是由其包含的各種欄位定義的,每個欄位描述了它所含有的數據。創建一個資料庫時,須為每個欄位分配一個數據類型、最大長度和其它屬性。欄位可包含各種字元、數字甚至圖形。 記錄 各個客戶有關的信息存放在表的行,被稱為記錄。一般來說,資料庫表創建時任意兩個記錄都不能相同。 鍵 鍵就是表中的某個欄位(或多個欄位),它(們)為快速檢索而被索引。鍵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非唯一的,取決於它(們)是否允許重復。唯一鍵可以指定為主鍵,用來唯一標識表的每行。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客戶標識號 (客戶號) 是表的主鍵,因為客戶號唯一地標識了一個客戶。 關系 資料庫可以由多個表組成,表與表之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相互關聯。例如,客戶資料庫還可以有一個包含某個客戶的所有定單的表。它只用「客戶號」欄位來引用該定單的客戶,而不在定單表中的每項重復所有客戶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2 定貨表 定貨 客戶號 日期 內容 數量 14764 3391 2/23/94 27 $22.95 14932 3391 3/17/94 46 $9.57 15108 8765 2/15/96 27 $22.95 在這個表中,客戶號欄位引用了客戶表中的 客戶號欄位,從而把定單和客戶聯系起來了。可以看到,客戶 3391 (Mary Smith) 在 94 年 2 月 23 日訂購了 27 項,在 94 年 3 月 17 日訂購了 46 項。用來建立關系的鍵叫做外部鍵,因為它與「外部」表(客戶表)的主鍵關聯。 一對多和多對多關系 上表中的關系類型叫做一對多關系,因為一個客戶可以發出多個定單,而某個特定的定單只能是一個客戶所發。也可以建立多對多的關系。例如,列出所有可以銷售的項(存貨)的盤存表: 表3 盤存表 內容 描述 供應商 費用 盤存 27 Straw Hat Garden Supply Co. $14.00 50 46 Garden gloves Garden Supply Co. $4.50 75 102 hanging floral instries $6.00 137 從盤存表中,可以看到在客戶和存貨項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系。也就是說,一個客戶可以訂購多個存貨項,而一個存貨項又能夠被多個客戶訂購。多對多關系是通過兩個獨立的一對多關系來定義的,公共的「多」表包含了兩個其它表的外部鍵。在該例中,定貨s 表與 盤存 表(通過 「內容」)與 Customer 表(通過 客戶號)都相關聯。
㈤ 如何創建資料庫
什麼是SQL呢 SQL就是專門用來做資料庫的一門語言 和C語言差不多 (當然功能不緊緊是做數據了 編程啊 都可以..... 這里就不多說了)z這道題用ACCESS 就可以完成了
1 首先 用Access 2000(資料庫 )做一個資料庫 打開設計器創建表 在點菜單 另存為 名為班級名+自己名字英文簡寫 最後點保存啦 (每完成系統都是有提示的啦) 第一問 解決
2 打開設計器 上面做的表下面下
創建數據表 名字都是在最後完成時做的 先不用管 然後在輸入sID,sName,sSex,sAge,sClass 注意根據後面的要求填寫欄位 及數據類型 以及
在做其他的問題了將T_Student表的sID欄位設置為標識列,種子為1,增量為2。
為T_Student表的sSex(性別)欄位設置其默認值為「男」。
為T_Student表的sAge(年齡)欄位設置檢查約束,規定年齡在0到30歲之間。
為T_KC表的cName(課程名稱)欄位設置唯一性約束。,規定課程名稱不得重復。
生成一個規則t_rule,限制數據的取值范圍在(0---100)之間,然後將這個規則綁定到T_CJ表的cj(成績)欄位。
為T_KC表的cName欄位創建索引。
最後
當然主鍵當然是SID了 一定要標好哦~~·先不管作業其他要求
在依次做其他2個表;
T_KC(cID,cName,sBianhao,sXuefen)
T_CJ(sID,cID,cj) 注意主鍵是SID
3. 做好了三個表後退出設計器
在打開以一個個表 在按要求輸入(在每個表中添加3-5條記錄。)
好了 基本就完成了
當然用SQL 也能完成 這些問題 並且要快 但涉及到TQL語言 編程問題 很難說清楚 就不一一解釋了···
㈥ 如何用VB建立資料庫
1、首先點擊打開主菜單欄中的「外接程序」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