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買車選高配好還是低配好
買車買鳳尾不買雞頭,意思就是優先買高功率版本低配。
因為許多車輛配置純屬無用,甚至養車時還更費錢。
下面就講幾個實用配置,供大家參考。
1.中控大屏,自從 社會 通信進入通信時代, 汽車 也開始了車機互聯智能時代。智能咱倒是不需要,但是一塊中控大屏確實很有用。因為有大屏且足夠大,開車時可以直接導航投屏,這樣開車更直觀一些。
2.倒車影像,雖然說倒車影像參考價值不大,但是有了這項配置,你就可以在車內觀察到車輛正後方障礙物或者行人。倒車影像的參考線還是不要相信,倒車帶轉向時還是看左右後視鏡最准確。
3.無鑰匙進入,這個功能非常實用!絕對不是花架子。無鑰匙進入可以在開車門時不用掏鑰匙,且離車自動落鎖,直接可以增加安全指數。
只要把車買到這個配置級別,就足夠用了,因為這三項配置還有一堆輔助配置,也都是實用的。比如說中控大屏,一般都帶有倒車影像和倒車雷達,如果是買SUV還會有前雷達和影像可以選擇。無鑰匙進入一般都帶有一點啟動和自動啟停、電子手剎和制動保持。
但是車型配置里許多配置是真的沒用,買這些配置純屬不差錢。
1.全景天窗,沒錯,現在中國市場的主流車型都帶個小天窗,如果開車抽煙那個小天窗是特別好用的。但是全景天窗就太扯淡了,夏天熱、冬天涼,能打開的也只有一般面積,跟小天窗差不多少。維修保養還更貴,砸壞了大幾千的價格也是不便宜。
2.與座椅相關的所有配置,包括真皮座椅、座椅通風加熱、座椅按摩、電調座椅。除了超豪華車型,一般家用車我還是建議織布座椅。因為皮座椅不論是真皮仿皮,也是夏天熱、冬天涼,為了愛護它還得買個套子,這樣一來甭管啥皮都成了擺設,反倒不好用。多功能座椅那些配置還特別容易壞,若是非常喜歡,可以選個低配座椅再去加裝,價格未必就比買配置貴。
3.電折耳後視鏡,就是離車落鎖自動收回的電折耳後視鏡。完全就是有錢沒地方花,下車鎖車時推一把就省下這筆錢了,而且這種後視鏡一旦損壞,總成價格可不便宜。後視鏡在刮蹭事故中損壞幾率很大,何必整個沒大用的東西來糟踐錢呢?
4.原車導航,這就是一個坑!就是在車上裝一個內存卡,完了導航還不一定多准,更新還得去4S店。現在咱們沒人不會手機吧!網路高德連carplay、carlife不比它強嗎?
總之,買車的原則就是三大件一定要穩定夠好!配置那些東西,你喜歡什麼都可以往上後加裝。現在 汽車 美容機構那麼多,搞定個什麼星空頂、氛圍燈亂七八糟的東西還不是分分鍾的事?
以咱們合資品牌一汽大眾生產的邁騰為例,分為1.4T、2.0T低功率和2.0T高功率三個動力等級,選1.4T那就是喜歡它的後排空間,需要思考的就是兩個2.0T高低功率的區別。相對來說,高功率版本保值率要更好一些,雖然說也好不到哪去,但是畢竟高功率,想賣車的時候都願意要。而且動力更好的車,開出去駕駛感受也更好。一般我推薦買邁騰要麼1.4最低,要麼2.0高功率最低。再比如本田思域,1.0T三缸的出現就是個笑話,敢買的也真的只是愛這台車但實在等不起1.5T的產能和加價。反過來1.5T不論是自動手動都推薦最低配,因為思域這車買回來都喜歡拿來改,改裝的最大樂趣就是親力親為,自己一點一點看著自己的車從無到有,從簡陋到豐富,這是一種官改沒法給的樂趣。
說到思域,近期兩廂版本的思域上線了!在我看來,兩廂思域的銷量未必能好到哪去,因為它不是之前限量發售的SI版本。相同的1.5T,買來一台更小的思域,除了一大堆套件以外沒有任何卵用。當然,如果你就執念FK8,需要一台模樣相近的可以考慮,但是據我觀察這車起售價應該不低於16萬,真的是沒有任何意義。
只要不傻都知道,肯定是低配。同一個型號的車型。高配和低配,在框架上在外觀上,在三大件上基本是一樣的,區別都是一些電子配置。說實在的,當你車上配置少了後,你的車的故障率還會降低很多。有些人喜歡被忽悠的買高配,說我就是享受生活的,問題是你買高配這趟車,你已經可以買更高一個級別的車了,對吧?比如你現在,你要買卡羅拉高配,問題是卡羅拉高配的錢已經可以買凱美瑞了,凱美瑞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比卡羅拉要強。所以個人認為買高配的都是些信球,要不大家去看看某車托之家裡面,有一個欄目叫頂配風采,大家知道什麼意思嗎?頂配風采,說明買的人太少太少了。有一些必須必要的配置,自己可以後期添加。個人認為最多最多買到中配,超過中配,不如在高一個級別的車。另外就是賣車的時候,你高配中配有什麼區別嗎?大家價格差不多呀,但是你當初買的時候可比人家花了好幾萬塊錢,甚至10萬塊錢。你賣車的時候只分兩種,一個是外觀,一個是手動擋,自動擋區別就這么點兒。所以個人認為自動擋最低配,是性價比最高的,也是廠家利潤點最少的。
很多人在選定了已經喜歡的車型後,會在車輛的配置方面猶豫不決,就像題主問到的那樣,不知道到底是高配還是低配好,就怕買了回去就後悔了!高配和低配中間還有個中配,真正怎麼選,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同時看看配置有哪些不同,不要多花了錢,結果有很多配置是根本用不上的!
中配車會在低配車的基礎上加上不少實用配置,並且在同級別車型基本配置相同的基礎上會多幾個差異化配置,以提升競爭力。
高配車就是在中配的基礎上加上大量的舒適性、智能化的功能,兼顧到了實用和享受兩者,而且很多新出的高 科技 產品都會先應用到高配車以刺激銷售。
一款車如果只有一個排量,那麼它高配車和低配車的發動機都是一樣的。
一款車如果有兩種排量選擇,那麼這款車就會有兩種不同的發動機,不同排量的發動機會有各自的高配車型和低配車型。
有的廠家會再細化一下,就是排量大的車型比排量小的車型的配置更高些,比如2.0排量的低配車比1.8排量的低配車配置更高些,同樣高配車型也是一樣的道理。
大家在展廳一對比就感覺的到高低配車型之間內飾質感的差距,而且現在是越拉越大,畢竟如果不拉大點距離,都去買低配了!
最常見也是最直觀的就是低配車用紡織座椅,高配車用真皮座椅。
有的車輛高低配即使用一種材質,比如同樣用塑料或者真皮,那麼也會在原材料方面給到你明顯的差別。
也有些車輛會通過裝飾方式以區分高低配,高配車就叫精裝修,低配就給你一個毛胚房的感覺。
同一款車不管高低配車型在方向盤轉向性能設計上都是一致的。低配車就是一般的轉向功能,其他的都沒有。
高配車首先會通過材質去體現高低配不同,比如用上真皮材料,讓駕駛人員的手感更高。
高配車一般都是多功能方向盤,在方向盤會上加一些功能性按鍵,比如可以控制導航、車載電話、車載音響、定速巡航等。
低配車就是基本的普通手動空調,也就是滿足一下基本需求。
高配車配置了智能化的自動空調系統,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對車內溫度、濕度、清潔度、風量和風向等進行智能化自動調節。
低配車在舒適度方面就沒什麼說了,反正以後也可以加裝,看中什麼加就可以了。
高配車就不同了,可以說在舒適度方面能想到的都幫車主想到了,反正就是怎麼舒適怎麼配,解決消費者的後顧之憂。比如自動升降座椅、座椅加熱功能、通風按摩座椅、高品質音響、定速巡航、胎壓顯示、空調後排出風口、防炫目後視鏡、全景天窗、兒童座椅介面、無鑰匙進入、無鑰匙啟動等等。
低配車在前面也說了,主副駕駛位置的安全氣囊與高配車是一樣的。主要差在安全氣囊數量和一些輔助裝置方面。
高配車在安全氣囊數量方面,高配車把能出危險的細節都考慮進去了。比如前排膝部安全氣囊、後排安全氣囊、後排側安全氣囊等。
另外在安全智能化配置方面高配車也是把能用到的都會放上去,比如ESP、ABS、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DL電子差速鎖系統等,所以說高配車在安全系數方面提高了很多,也發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在二手車市場上高配車與低配車的價格沒有多大差別的。因為二手車的價格一般只和車輛三大件的性能相關,與你的配置沒有多大關系,所以在賣車的時候就有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買車時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高配雖然很省心,但價格高,而且很多不是實用的功能!個人覺得如果有中配選擇是最合適我們普通家用的,畢竟該有的功能都有了,至於舒適性的那樣配置,我們在後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裝,而且價格便宜了不少。
買車選高配、或低配,重點在於您的預算是多少、這很重要,預算充足、頂配車型最劃算(性價比最高,文中會解釋為什麼頂配車型性價比高);如果預算不足、或預算吃緊,那麼就需要理性消費!這時候已經不是好與不好的問題了,因為預算不足而買低配車、並不是因為低配車好,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所以購車選什麼樣的配置、要看預算,預算充足選頂配(或高配),預算不足而買低配、談好壞有意義么,預算是硬道理!至於為什麼說高配、頂配性價比更高?這其實是審視角度的問題,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將某款車的丐版後期改裝到頂配的水準,車子、與後期改裝費用加到一起肯定比頂配的價格更貴,所以對於不差錢的朋友而言、高配或頂配是最完美的選擇,不過高配、頂配車型也存在短板!
高配、頂配車型的劣勢雖然高配、頂配車型性價比最高,不過配置雖然超多、但很多配置 實用度超低 ,雖然這些配置入手成本很低、但為不實用的配置買單也能算是不理性消費(所以對於預算足的朋友而言不算啥事、心理還舒服,而對於預算不足的朋友而言選擇高配沒必要)!其次高配、頂配車子貶值幅度更大,因為當您賣車時、價格都是以低配車型做參考數據,即便是頂配、往往也多賣不了幾個錢!當然這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買車子就要做好貶值的准備對吧?
預算並不充足時,該買什麼樣的配置?當預算充足時、高配是最合理的選擇;而當預算不足、或一半時,鄙人也不建議買低配、或丐版,因為 很多實用的配置都沒有 (高配則是多了一些不實用的配置),所以建議買中配的版本,多一些實在、少一些花哨!對於這有限的預算,盡可能選擇那些後期難以改裝的車輛配置;比如ESP、比如安全氣囊等等,這些配置後期改裝難度太大、性能與原廠配置也不能比,所以這些配置是首選;比如說ESP、雖然也有後期加裝的,但實際上ESP只有原廠能玩得轉!
至於那些實用度低、後期升級容易的配置,完全可以不選;比如座椅通風、加熱、胎壓顯示等等,這類配置後期自行加裝即可、而且自行升級後的品質並不比原廠的差,所以這部分配置並不是優先順序在購車時可以先放棄、後期自行加裝即可;這就是預算一般時、對車輛配置的選擇方式,配置只選安全相關、最實用的一些;為什麼不建議買低配、丐版?因為咱們國內市場的低配車型,實用配置低不說、安全相關的配置也很少,比如有些車型的低配版本氣囊少、甚至連ESP都不配備,所以雖然價格看上去很低、但一點都不劃算!
買車時,買高配車還是低配車?老司機建議買低配車,看完就明白!現如今 社會 發展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而且我們國家的 汽車 保有量也是在不斷的增加之中,其實從這一點也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得出來,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也是在不斷的提升當中,而且 汽車 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經濟條件好了之後也都會買上一輛 汽車 ,給出行帶來更大的方便,而且騎車也是分為高端車和低配車的,可是也有一些人,他們條件好了之後也都會買上一輛豪車,這樣也就覺得更有面子,但是對於那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來說,他們在買車的時候也並不是會打腫臉充胖子,而是說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出發,選擇一輛比較適合自己的車子才是最合適的。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也有很多人他們在買車的時候也都是比較糾結的,畢竟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之後, 汽車 已經並不算得上是一個奢侈品了,有一些人他們買車的時候是為了使用,有些人在買車的時候是比較看重性價比,甚至有些人會糾結 汽車 的配置,覺得買上一輛高配置的 汽車 ,開起來會更加風光一些,但是在買車的時候到底買高配車好還是買低配車好呢,老司機就給出了建議,最好買低配車,因為很多人買過高配車之後都後悔了。
第1個方面,首先你的預算不是特別的充足,也就是說我們只想買1萬輛10萬塊錢左右的車,但是這個時候你最好不要選擇低配車,因為在這個價格區間里邊,高配車和低配車開起來幾乎也是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就算是有區別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他們的價格是比較相似的,所以說在配置上面也是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而且在10萬塊錢左右的車廂里邊,高配版的車型開起來也會更加舒適一些。
《老十三說車》為您解答。選擇中配車型,安全性和配置上也是最走量的車型。
安全第一,不能加裝的安全配置一定帶上。相對於美國訂單式的 汽車 服務。中國的 汽車 服務還是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
在美國你可以買到8個氣囊,不帶天窗的車型。在那裡稀缺的配置都是由你自己進行勾選。如果你注重安全性就在安全性上多花些錢。甚至可以選出收音機鐵輪轂,卻配備8個安全氣囊,自適應巡航,無鑰匙啟動,無鑰匙進入的 汽車 。
而在中國屬於廠家出廠後,你來選擇配置的階段。你想要什麼配置,必須要根據廠家出的車型來買。比如你感覺天窗你日後行車用不到,而又想選有8個氣囊的車型。那肯定沒法做的。因為只要是中高配的車型,都會給你帶上天窗的。先說你不想要也不行。所以在中國就有了低配,中配和高配的說法。
說了這么多了,我說一下。車上的哪些配置可以自行更換?比較便宜。
1.收音機
在低配車型上大多數都是配的收音機,而不是導航。像這種東西,汽配城幾百塊錢到一兩千塊錢就可以搞定了,而且還是安卓程序的大屏導航。
2.鑰匙啟動。
這個所配置的就是無鑰匙啟動。我的車本來也是這種插鑰匙啟動的,後來改成了無鑰匙啟動用起車來確實很方便,家裝的價格也在1500~3500之間。我的無鑰匙啟動和無鑰匙進入用了三年多了,沒有出一點問題,只要是在附件廠選質量好的配件就沒有問題的。
3.輪轂。
雖然鋁合金輪轂具有更好的散熱性。而且鋁合金輪轂看起來造型更加的多變,更加的好看。但是鐵輪轂也有它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比鋁合金輪轂更加的結實。你可以看一下很多美國片或者歐洲片,他們的警車都是鐵輪轂。換不換的話就在自己了。
4.安全氣囊。
這種東西一般在低配車型上只給你配兩個主副駕駛的安全氣囊。如果想要側氣囊,頭部氣囊或者膝部氣囊。這些後期幾乎是無法加裝的,如果比較在意這一些建議買車的時候提前選裝有這些的車型。
5.剎車系統 。
無非就是手剎和電子駐剎或者腳剎。電子駐剎的車使用起來更加的方便。而且對車內空間利用少。後期也是無法加裝的。
6車身穩定系統 。
現在的車越來越多的都會配標車身穩定系統。因為如果標配了車身沒那個系統,車輛就會大大減少側滑甚至側翻的概率。在歐洲早就已經和防爆式系統一樣,要標配在車上了。如果沒有車身穩定系統的話,建議選車的系統選有車身穩定系統的版本。
總結
買車時一定要看好安全配置。例如車身穩定系統,主動剎車系統,6個甚至是更多的安全氣囊等。這些後期很難加裝,即使加裝了安全性也會有大大折扣。
像一些舒適性的配置。如感應後備箱,無鑰匙進入,無鑰匙啟動。8個音響。多功能方向盤等。都是可以後期加裝的。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首先 汽車 不只有高,低配之分,還有中配,具體買哪種配置的車合適,這個可根據自己的錢袋子是否飽滿做出合適的選擇並不難。
一款車低配車型,往往指的是手動擋,車內的電子設備比較簡潔,包括座椅的用料,有無天窗等等……一句話價格便宜, 汽車 用料,配置上肯定會有所節儉,不然 汽車 廠商還賺什麼錢,但是滿足大家日常用車需求還是沒問題的。
中配車型,在價格上比低配車型要多花幾千甚至過萬元,但是你不難發現錢多花了, 汽車 各方面的配置提高了,這個就不多說了,你買車時可以仔細對比一下。
高配車型就是,不管你日常開車用到,用不到的配置都會有,當然價格也會更高,畢竟級別不一樣,配置不一樣,給你的駕駛感受也不一樣。
我個人買車的經驗就是高配不選,因為多花錢不說,好多配置用不上,像自動啟停功能,第一年還好使,第二年就如同沒有一樣,跟 汽車 電瓶有關;平時跑市區路口多,等個紅綠燈幾十秒的時間, 汽車 頻繁自動啟停,省不省油不知道,反而覺得很麻煩。 汽車 自帶導航功能從來沒用過,還沒有一部手機導航方便,藍牙連接,而且數據實時更新。
低配不選,比起純手動擋的 汽車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手自一體的 汽車 ,雖然可能在日後保養方面會多花點錢,多花點油錢,但是開車時會讓自己省心不少,而且長時間開車,不會讓自己感覺太累。
所以買車我會選擇中配車型,多花幾千塊錢,日常用車的配置幾乎上都能滿足,何樂而不為。
雞頭還是鳳尾?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有些車的高配車型多少加點錢甚至不加錢就可以買到品牌更高檔次的車。對於買頂配車型的人,會有很多人說花這么錢,不如買什麼什麼車了。並且從二手車角度來說,頂配車型的保值率相對會低一點,賣車的時候損失會多點。還有一些配置是雞肋配置,除安全配置外,甚至一些配置都沒怎麼使用過。
鑒於種種原因,很多人會建議別人買車的時候不買頂配。但是生活中還是會碰見好多買頂配車型車主。和車主聊過之後,你會發現會有各種原因。碰上優惠活動力度比較大買頂配車型優惠的多、喜歡頂配車型中的某中配置、不喜歡太張揚的、對品牌沒什麼追求只考慮配置多的、買很高檔次品牌的預算不夠……
曾經和一位買頂配吉利博瑞車主聊過,他說當時好多人都在背後說他,說他花這么多錢買輛頂配國產車都能買輛合資B級車。可是他不後悔,特別在使用過程中,沒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前幾天他准備賣車的時候給他報價格,這種情況可能還有點失落!還有一位買的國產頂配車型,最近也打算再購買一輛車,他還是准備購買頂配車型。
車輛消費已越來越普及,現車 汽車 不僅僅擔當使用工具,更面對個性化需求。個人認為,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還是從自身的需求和實際情況考慮。個人建議,如考慮家庭使用買中低配能滿足使用需求即可。追求個性化需求,從預算資金方面考慮。
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請包涵!
我是老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今從大城市到小縣城,滿大街都是 小車在跑,SUV、轎車以及新能源的,唰唰的從你眼前一晃而過
對於拿到駕照的新手們,買車 是當務之急。
市場上的小車品牌及車型眾多,就跟手機 一樣,同一個系列也有幾種配置。
自動檔車 型還分了青春版,動力版,旗艦版,豪華版,標准版等(手動擋類別較少)
@嘉人視界 覺得,看中了一個車型,還是選高配版好(非最豪華型)。
讓大家拿捏不穩的就是價錢 問題!其實這中間的差價能帶來了很多人性化的配置(如胎壓監測、自動泊車、上坡輔助等),也給行車安全提供輔助。
對於開車開習慣的老司機來說,換車就跟換手機 相似,各有各的玩法。
高配的車型能帶來駕乘上的舒適體驗,對於跑長途來說尤為重要,這不正是大家買車所追求的嗎 ?
如此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是買車 選高配勝過標配哦
買車時除了糾結品牌車型,在具體的車型上選擇低配還是高配也讓人十分頭疼。有些車主覺得買車時主要買的還是三大件(底盤,發動機和變速箱),其他的功能無關緊要,即便是有這個配置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毫不猶豫買低配。相反,有的人覺得買車就是圖一享受,如果不是經濟過於拮據,那肯定高配給人帶的感覺會更好一些,就算買低配了以後覺得功能不足額外加裝還需要各種拆拆裝裝,實在過於麻煩了。
其實以上兩種車主都還算拿得定主意,不至於太糾結,怕就怕車主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猶豫再三最後還後悔。那麼低配和高配,在不考慮車主個人愛好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下,哪一個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呢?
一輛車不管是高配還是低配,發動機和變速箱基本都是一樣的。大家都知道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一件商品的銷量越大,每件商品的均攤成本就越小, 汽車 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款車的銷量越高,均攤到發動機和變速箱上的成本越小。而高端車型上的配置,由於買的人相對較少,成本就很難均攤下來,所以如果買高配車,算在單輛車的成本也是比較大的,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的話,買中低配車明顯是明智之選。
二手車的保值率一輛低配賣20萬的車,在發動機的排量和變速箱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高配可能要賣到23萬以上。當然這樣的差價只針對新車,放到二手車市場上管你三七二十一,全部通通打折扣。你在買車時大概率會發現,多出來的3萬塊配置放在二手車上,車商只能多出三千塊。不過話分兩頭,賣二手車如此,買二手車亦如此,所以買二手高配車相對而言是更劃算的。
多出的配置用處可能不大每個 汽車 品牌在一款新車上市時,都會對高配上的新功能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很多消費者也一時被沖昏了頭腦,開開心心買了頂配車回家。但是在後期的使用中會發現,很多功能其實相當雞肋,且不說一年用不到幾次,甚至很有可能某些功能直到你賣車時也沒用到過。這時候,我們在高配車上多花出的錢,其實就是浪費掉了。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買車還是中低配是更具性價比的,廠家賣車也是要追求利潤的,而高配置的利潤更大,所以在廠家必須做足宣傳,希望消費者都去買高配車。其實現在大部分配置都可以後期加裝,如果你覺得你的車上沒有沒有哪個配置導致車子在使用中不夠方便,後期額外加裝單個功能,也比原廠生產線上就裝好的便宜不少。
但是考慮到一些主被動安全性配置,高配車上比較齊全而且後期很難加裝,即便是加裝了也很難起到跟原廠車一樣的保障果,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高配車更明智。所以總結一下如何選擇配置的幾個要素:1.安全配置差距太大選高配 2.只是功能配置有區別的情況下選中低配 3.不差錢上頂配。
B. 高配,中配,低配,買車究竟選哪個配置最經濟
不管你買什麼車,安全性能必須要到位,如果買國產汽車,當然要買高配的,它的價位又不高,買的安心開的放心,大部分年輕人都喜歡自動擋,這也要看經濟條件,有些人說,自動擋費油,買得起車就能開的起油,如果你想買個低配,側面和頭部沒有安全氣囊,沒有車身穩定系統,如果跑高速長途,沒有胎壓檢測都很危險,安全無法保障,這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所以買車要慎重,如果買了高配,事故率降低50%,高配和低配相差三萬左右,現在國產汽車相當不錯,不差於合資車,請朋友們慢慢思考吧!
C. 高配A級車與低配B級車,到底哪個性價比更高
高配A級車性價比更高。A級車,即緊湊型車,車身在4.3米至4.79米,軸距一般在2.35米至2.79米,排量一般在1.4升至2.0升,因為能夠滿足一般家庭的多種用車需求,而被遲謹改眾多消費者認可,成為車市主流。
主要優勢:
A級車長度小於B級車小於C級車。A級車的軸距在2.3米至2.45米之間,而B級車在軸距一般2.6米至2.85米,C級車軸距約在2.8米至碼判3米之間。
A級車價格低於晌戚B級車低於C級車。其中C級車的價位最高,一般都在30萬元以上,C級車屬於一種豪華的車型,配置相對於低級別車輛更加的豐富。
D. 買車選高配好還是低配好高配和低配的區別是什麼
買車選高配好,高配和低配在發動機、內飾、方向盤配置功能、空調智能化、行車舒適度以及安全性能等多個方面都有明顯區別。
買車的時候還是選高配的比較好,因為高配車買了以後,根本不用考慮再加裝其他的相關設備,上面的配置是應有盡有,可以盡情享受高配車的安全性能,比低配車一歇,它的操控性和舒適性都比低配車更好,人們選擇購買高配車,能更好的享受駕車樂趣,也會有更好的駕車體驗。
四、空調智能化區別
高配車和低配車在空調智能化上的區別也很明顯,低配車只有普通的手動空調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而高配車所配置的空調則是智能化的自動空調系統,它會根據車主的喜好對車內溫度濕度和清潔度等進行智能化的自動調節。高配車和低配車的行車舒適度也有明顯區別,低配車的行車舒適度比較差,高配車的行車舒適度會特別好,多會配有胎壓顯示定速巡航,自動升降座椅以及座椅加熱和通風按摩座椅等裝置,能讓車主享受到智能化的樂趣。
E. 汽車相差5萬買低配還是高配
我建議選擇低配,因為大臘銀部分車型的輪脊宴低配和中配就差天窗,導航,皮座椅,和高配就差氣囊,電子功能等,低配車上的實用性配置都是有的,不影響駕駛和使用,而且還省錢;每一野皮款車的高配和低一配價格相差幅度也不一樣配置高,價格一定貴,而且配置越豐富價格一定會越高,成本上升,消費者就要去買單。
F. 買車選低配還是高配的好
放眼當今的汽車世界,你可能在車外出差看不到同一輛車,但你可以在車內對比一下,但你經常會發現車內有很多錢。同一款車也分高低配置,那麼是好配還是高配?然後,和大家分享一下邊肖的觀點。
首先來說說低配車型的優勢:實用配置:買車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出行,所以買車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出行而不是走路。高配車的功能很多,不可否認有些是有用的,但很大一部分其實是裝飾根本沒有實際用途,而低配車的功能雖然不多,但很實用。性價比:根據市場上的車價來看,高價車一般比低價車貴2-3萬,而額外配置其實沒滾信配那麼貴,所以低價車性價比高。接下來說說高配車型的優勢:功能多:高配車型會配置很多功能,比如ESP、變道輔助、主動剎車等。這坦嘩些功能還是很不錯的,可以幫助司機在開車的時候更安全。良好的駕駛體驗大指:高配車的功能多了很多,駕駛體驗也不一樣。高配車的駕駛體驗比低配車好,但是不能太依賴輔助設備。如果價格低於20萬,選擇高配置更劃算。如果價格在40萬以上,可以選擇低配,因為40萬以上都是好車,高配低配的配置也不會差多少。
百萬購車補貼
G. 別人推銷買車如何選擇配置呢
方法/步驟:選擇低配理由分步閱讀
1
/3
配置實用
買車的目的就是為了出行方便,所以買車最大的用途就是代步,高配車配置了很多功能,不能否認有些是有用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功能其實就是擺設根本沒有實際的用途,而低配的功能雖然不多但是都很實用。
2
/3
貶值少
懂車的都知道,汽車的貶值其實是很快的,尤其是前兩三年貶值會非常快,而如果當二手車處理的話是不分高配和低配的,所以高配的貶值更多。
3
/3
性價比高
按照市場上的汽車價格一般高配的車要比低配貴兩到三萬,而多出來的配置其實價格並沒有那麼高,所以低配的性價比高。
方法/步驟2:選擇高配理由
1
/2
功能多
高配中會配置很多功能,像ESP,變道輔助,主動剎車等,這些功能還是很好的,能幫助駕駛員在駕駛的時候更安全。
2
/2
駕駛體驗好
對於高配車來說多了很多的功能,駕駛體驗也是不一樣的,高配車的駕駛體驗要比低配車好點,但是也不能過分的依賴輔助裝置。
方法/步驟3:如何選擇
1
/2
首先肯定是看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很寬裕當然是買高配車更好,如果對性價比看的很重。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車輛的價格,如果價格是在20萬之內,選擇高配是比較劃算的,價格如果在40萬之上可以選擇低配,因為40萬以上都屬於不錯的車了。
H. 買車是買高配還是低配
放眼如今的汽車天下,在車外或許看不出差別的同一款車,可對比內部,卻往往發現車內大有乾坤。眾所周知,同一款車型,都有時尚型、舒適型、運動型以及豪華型等等,簡而言之就是低配、中配和高配,關於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東西究竟該如何去挑選,才能讓我們買到性價比最高的車子,下面就來說說這個讓人無限糾結的問題。
低配車要等
低配車型也就是所謂的乞丐版車型,對於廠商來說,更像是一款「戰略」車型,是出於定價的考慮,它的存在是為了在定價時拉低售價區間,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由於配置較低,因此利潤相對較少,導致低配車型的產量寥寥無幾,經銷商店裡幾乎沒有現車,如果你要選擇低配車型,通常需要面對漫長的等待。
當擁有了一輛低配車後,車友們想把愛車裝配的更漂亮的話,萬能的淘寶,以及充滿了各種改車店的大中國,低價格高配置再也不是問題,隨心改裝,從車廂到鑰匙,從電子導航到座墊,只有你想不到。淘寶價性價爆棚,自己動手總比別人動手來的更滿足和實惠。
高配車貶值快
為什麼說高配版車更不具有性價比?其一,除了更高的售價外,其後期的保養、維修費用都相應的比低配車型更高。其二,以往一款車可以做到10年一換代,5年一改款;但隨著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現在要想保持更高的競爭力,市場的車型基本在5年一換代,2-3年一改款。這種趨勢加速了車型的更新迭代速度,同時高配車相比低配車而言,市場的保有量就小,二手車貶值也就更快。
買車高低配建議:
15萬以下買頂配
要是你要買的車型不超過15萬,若選擇入門級配置的,那車上肯定是減配到不能再減配,不配置ESP、倒車影像、側氣簾等配置不說,就連車內飾材料質量和內飾裝配工藝也是很差的。另外,這個價格範圍內的低配車發動機以低功率發動機為主,卻多數不符合主流的手動變速箱,簡配不說,而且行駛舒適性也相當差的。只有頂配車的配置才會多一些,且內飾質量會好一點,才能看得上眼。
20萬—30萬之間中配夠用
20萬到30萬的車,這些車上基本的配置都是有的,不過低配的質量肯定差點,配置也不夠多。中配的車要比低配好一些,多一些功能,在內飾做工等方面都要好很多,開這種車出去絕對不會掉面子。至於高配車,配置增添了很多,但是有些都是多餘的,並不實用,所以中配最好。
30萬以上的車都可以
30萬左右的車子建議選低配,當然低配並不等於乞丐版。一般而言,30萬左右的車子配置不會差太多,即使沒有自己想要的某項配置也可以加裝。如果選擇高配,多花的錢也無非是滿足虛榮心而已,況且豪車的保值率相對較低,以後出手也不太劃算。
高配上那些沒用的`配置:
真皮座椅一般是高配的配置
真皮座椅給人以高貴、大氣的感覺;缺點么就是冬冷夏熱;現在外面的汽車裝潢公司一般都有給汽車座椅包真皮的服務,如果不買高配,也可以去外面自己找公司包。
中控大屏
一般高配車才有,中配都不一定有,也有人花幾千改裝換大屏。但是開導航的同時聽音樂會卡是個問題,而且車載導航升級也是個麻煩事,現在手機導航免費,升級也不要錢。中控大屏的意義就不大了。
天窗
很多朋友買車時,都把天窗看作是相當華麗的一項配置,夢想著買車之後和心愛的人一起坐在車里看星星,可是,買車之後真正用到天窗的時候能有多少呢?打開之後忘記關的又有多少?況且空氣質量這么差,難道你想戴著口罩開天窗?最重要的是,天窗導軌需要定期清理保養,否則下雨時漏水可就違背買它時的初衷了!
自動空調
絕大多人會以為,空調溫度調的越低越耗油,殊不知,影響油耗的不是溫度,而是風量。據我觀察,點擊多部汽車的空調auto鍵,就開始呼呼吹,也不管往哪吹,噪音大、且耗油,所以我現在一上車就把空調調成手動的,1檔風、最低溫,調節好吹風角度,舒適無比。空調分區倒是有一定作用,但前提是溫差得大。
救命的必備配置,多花錢也得要:
車身穩定系統
ESP被稱為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它是眾多主動安全配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防止車輛出現打滑失控提供了保障。ESP整合了ABS和TSC能防止車輪在制動及啟動時打滑,並且增加了橫擺力矩控制—防側滑功能,從而避免事故發生。在緊急操控,如快速轉向、反向轉向、緊急變道、緊急避讓等危急情況下,ESP能夠幫助駕駛者保持對車輛的操控,以保證車輛行駛的穩定性。
倒車雷達
如果要我評論汽車最實用的配置之一,我覺得非這個配置莫屬了。本來我想把倒車影像列為雞肋配置之一,但是考慮到部分女同胞駕駛水平、雨夜天氣後視鏡難看清、以及上次雅閣倒車壓死小孩的新聞,所以放棄了;但是,我實在想不通倒車雷達這項成本很低、卻實用至極的配置,為什麼各大廠商不能做到標配,如果能標配前雷達更是再好不過。
I. 汽車配置怎麼選擇
在選擇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選擇家用車的配置如今,新車層出不窮,為汽車安裝的配置更是眼花繚亂。許多潛在的車主在面對這些額外的配置時不知所措。家用車需要哪些配置?首先,要從實際出發進行選擇。大致選擇了某款車後,重點關注中配置或者低配置車型更劃算。比如一輛車有標准、舒適、豪華、旗艦車型,就要考慮選擇舒適或者豪華的車型,注重舒適性。因為,最低配置型號通常是廠商用來「坦白」價格低的,它的配置確實有一些。
「寒酸」;配置最高的車對廠商來說利潤最高,配置過高的部分會抬高價格,不如用這筆錢去選擇其他級別更高或者檔次更高的車。其次要參考同類車的標准配置,同時重點關注這款車的安全配置,比如主被動安全配置、操控配置、安全性能等等。
2.如何看待汽車配置汽車配置分為三類:安全配置、舒適配置和方便安全配置。安全配置一般是指提高車輛安全性能的設備,可分為主動安全配置和被動安全配置。主動安全配置,簡單來說就是指那些能夠防患於未然的安全裝置,如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BD制動力控制系統、ESP電子穩定系統等。被動安全裝置是指事故發生後被動保護駕乘人員或車身的裝置,如安全帶、安全氣囊、防撞架等。舒適性配置,顧名思義,是指能夠提高駕乘人員舒適性、減少操作動作或降低操作難度的設備,如自動變速箱、自動雨刷、自動雙溫空調節等。一般來說,車輛的配置水平取決於級別,級別越高,配置越豐富。
3.理性看待配置一直以來,盲目追求高配置,是國內汽車消費,特別是高級車消費的一大特性。造成消費者追求高配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愛面子,很多人覺得如果配置低了,說起來會沒面子,在選車時往往比的也是誰的配置高,「性價比」實際上變成了「配置比」。比如,增加一個電動天窗顯得車的檔次提高了,但往往要多花上萬元,而天窗的實際利用價值卻很有限。
消費者陷入配置和性價比假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廠商的「無心」誤導。如今很多廠商往往把藍牙、導航、轉向大燈、座椅記憶、巡航控制、行車電腦等「高科技」作為炫耀的資本,從而得出「性價比高」的結論。各種配置看似豪華,但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實際使用率很低,甚至只是一個豪華的顯示器。所以,面對眼花繚亂的配置,准車主要仔細對比哪些更實用,哪些可有可無,哪些純粹是裝飾。
4.豪華汽車上曾有紅木內飾的華麗配置。買車的時候,9B銷售人員也極力推薦車內的內飾檔次更高
J. 汽車的低配和高配到底有多大差距
車輛的成本主要在,車身,發動機,變速箱,懸掛,和車內的座椅內飾。
配置這些東西其實成本不高,這些配置的賣價大概是小天窗3000,大天窗5000,仿皮座椅4000,真皮座椅6000,真皮方向盤1000,多功能方向盤1000,鋁合金輪圈1500,安全氣囊一個1000,方向盤高低可調500,座椅高低可調1000,LED大燈3000,電動座椅1500,腰部支撐500,霧燈500, LED日行燈1000,後排空調出風口500,自動空調2000,後雨刷500,中控大屏2000,導航1000,定速巡航1000,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5000,前排座椅加熱1500,座椅通風1500,反光鏡電動折疊1000。以上這些廠家的進價也就是1/10。
如果我們買車高配和低配差一萬塊錢,配置的話能送到一萬七八買還是合適的,如果高配低配差一萬塊錢送的東西也是一萬塊錢,那就有點不合適,有些主力車型比低配貴一萬,會送三四萬元的配置,這樣的主力車型就合適。
同樣發動機合資品牌發動機0.1升賣價大概1500塊錢,自主品牌0.1升,賣價1000塊錢,合資品牌渦輪增壓0.1升2000多塊錢,自主品牌渦輪增壓0.1升1500塊錢左右,多連桿後懸掛比扭力梁後懸掛貴三四千,大家可以按照這個價格比對一下就知道買高配合適,還是低配合適。
汽車的低配和高配到底有多大差距?我們買車時,銷售人員一般會介紹車型,同一款車可能有好幾款車型,配置差異很大。大致分為低配版、中配版、高配版、次頂配和頂配版等等,消費者很難弄清楚。
這種情況下,買低配還是高配,究竟怎麼選擇?
我認為:配置不一樣,往往體現在價格上,選擇的原則是不就低也不就高,買中配最合適,根據自己的需要,配置以安全和實用為參考依據。
低配就是經營手段1.有價無市的象徵意義。一般是指某款車的低配車型,就是常說的乞丐版。車型有價格,而且價格比較低,但是不會生產出來面向消費者。
除非訂單式生產,但生產周期1—3個月,消費者覺得配置低、周期長也不願等待。
高配只是錦上添花1.配置高不一定實用。任何同一款車型,核心的三大件基本上是一樣的(除了發動機高低功率版本)。
高配車上,有些配置是真的不實用,比如高配車上的不可開啟天幕,說是天窗又不是,也不能打開。
另外,配備天窗的車型一般都是高配,可帶天窗的車型,車頂的結實堅固程度確實不如沒有天窗的車型。
2.配置高價格一定貴。配置越豐富,價格就一定高,配置決定了車型的指導價。每增加一個配置,成本就會上升,消費者選擇 就要買單。
配置就好像套餐一樣,你選擇了什麼的配置,就會有不同的價格相對應,要的越多,付費就越多,這是成正比的。
出現多個配置,本意是給消費者選擇參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有些配置就是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買車選擇配置的依據2.實用性強為主。在開車的實際過程中,有些配置其實用處不大,不能體現出太大的價值,可有可無。
就像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手機一樣,手機功能也是花樣繁多,但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打電話和信息交流,其他的功能似乎用到的少之又少,屈指可數。
3.中配更合適。據統計,買中配車型的消費者是最多的,因為既能滿足配置需要,又能兼顧價格。舍棄了多餘的配置,車輛價格就自然兼顧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結語汽車 低配,讓人感覺很廉價,沒有質感; 汽車 高配,讓人感覺有些驚艷,價格也水漲船高。
選擇低配還是高配,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經濟條件來決定。
另外,確實需要,也可以進行加裝,加裝的費用也沒有原廠配置費用高。
我是聊車說車品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們常見的中端車低端車型(乞丐版和旗艦版),他們的低配和高配一般差距主要體現在 發動機 、 變速箱 、 多媒體、主被動安全設備 等配置上。 汽車 三大件中的 底盤 一般都會存在於整個車系中,廠商不敢隨意拿去做為高配或者低配的區別,因為底盤直接出自於車輛生產平台,而 生產平台光研發就要花費上億美刀 ,還不算整條平台產線的眾多設備投入,如果廠商把底盤作為高配低配車型來劃分,就會涉及到車型的設計和變更,投入成本巨大,所以 汽車 底盤一般不會用作車系的高低配置區分標准。
一、發動機的區別通常情況下,一個車系低配和高配主要體現在發動機的區別上 ,就算是同型號同排量的發動機,也會有 高功版 和 底功版 的區別,高配車型匹配高功率版本發動機,低配車型則給你上低功率版本的發動機,這么做除了兼顧不同駕駛者對 汽車 動力輸出的要求,也可以讓車企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美其名曰「量身定製」。例如基於 MQB平台 的大眾 EA211 1.4T 發動機 ,它就有高低兩種功率版本,具體到 高爾夫 的車型中,就有 230CSTA 和 280CSSA 的區別,底功版和高功版最大功率分別是 96kw 和 110kw ,最大扭矩分別是 225nm 和 250nm ,不清楚這些梗的會分分鍾被套路。
二、變速箱的區別變速箱放在低配和高配車型中主要體現在 手動檔 和 自動檔 的匹配上,這是一般車企的劃分依據,但有些車企劃分得更細致,還多出個中配車型,就算是 自動檔 ,在變速箱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中低版本匹配的是 CVT變速箱 ,而高配版(旗艦版)車型則匹配 AT手自一體變速箱 ,所以在選購上,廣大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自動檔盡量不要選擇CVT無極變速箱的車型,而要盡可能的選擇AT手自一體變速箱的車型,因為這直接涉及到大扭矩輸出的極限。 比如 吉利星越 這款車型,自動檔就分別匹配了 DCT雙離合變速箱 和 AT手自一體變速箱 ,在這里我也建議大家盡量選購AT手自一體變速箱的車型,因為相對於 DCT 雙離合變速箱來說, AT 變速箱雖然結構更復雜但是穩定性更可靠。
三、多媒體配置的區別這個區別一看就懂,也是廣大消費者最容易明白和最關心的地方,因為大部分買車的人就知道 汽車 只 分手動和自動 ,所以在他們看來,高配車型 有導航 、 有大尺寸中控屏 、 有CD/MP3播放功能 ,其它他們一概不管,所以說在多媒體沒配置上咱也只能看自己荷包厚度尺寸進行選擇了,但 預算有限的話也可以前期先選擇低配車型,後期再花點錢加裝多媒體中控屏、做個隔音改裝音響等 ,如果是自己購買設備材料的話,只需要花點工時費就可以搞定了,比買中配車型劃算得多。
四、主被動安全配置的區別簡單的說就是被動 安全氣囊 配置、 自動駕駛 輔助功能、 主動剎車 等配置,很少有車型能夠做到在主被動安全配置上實現全系標配除了 紅旗HS5 (真心覺得厚道)。比如新晉紅人 長安CS75plus ,高配旗艦版分別配置了5大安全氣囊、 主動剎車 、 並線輔助 、 ACC自適應巡航 、 交通標志牌識別 、 車道偏離預警 、 自動泊車入位 等陣容豪華的先進配置,而低配版只能望洋興嘆了。
五、其他區別有些豪華車型的高低配車型甚至有 可變懸架軟硬調節 (空氣懸架)、 全時四驅 、 適時四驅 、 座椅加熱和座椅按摩 等區別,當然這些都直接跟銷售價格掛鉤的。
綜合來說,買車主要看三大件,因為 汽車 三大件就相當於建房子的地基,三大件過硬,就是一輛車性能質量的保障,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購車預算去看其他配置。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你!
怎麼說呢, 汽車 的高配和低配,在同一款車上來說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配置了,通俗一點說就像你買煎餅果子,普通的也就是低配的就一個生菜和醬,好一點的也就是高配就會有火腿腸啊,或者兩個雞蛋!
再有就是一款車會有動力的區分,就拿通用的別克昂科威來說吧,低配一般都是1.5的動力,也就是別克的20T
通常像這種中型SUV都會配備兩驅和四驅的驅動系統,但一般情況下低配肯定不會是四驅。也有一些SUV他的低配也會是四驅版本的,這是因為他這款車全系標配四驅。但也會有區別,會分為全是四驅和分時四驅,也就是我們說的智能四驅。還有就是像老款的沃爾沃XC60他是全系標配全是四驅的車型,所以他的高低配區別就是在配置上了!
咱們接著分析昂科威這款車的高配,是2.0的動力,也就是通用說的28T
這款車頂配就是一個智能四驅的驅動系統和2.0排量的發動機動力系統,再加上低配上沒有的很多配置,主動安全系統,車道偏離預警,座椅加熱,通風,HUD抬頭顯示系統,等等等等的豪華配置!
總結一下,宗上所贅述,高低配的車型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配置上和動力方面!如果你還覺得不太明白,還在糾結要怎麼選擇高配和低配的話。這么給你說吧,一般在市區里通勤用或者偶爾開車出去遠一點的話,還想兼顧經濟性,也從來不想和別人飆飆車,平穩起步,我覺得1.4到1.8的排量就足夠用了,最適合的就是1.6的黃金排量了!那你說你很在意動力,也很在意紅綠燈路口的一觸即發的那種感覺,平時經常跑長途,或者說你是一個見車就想超的激進分子那麼2.0以上的動力才會是你的選擇!
還有人問我說我要買帶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呢還是不買帶渦輪的呢?我想說還是因人而異。渦輪增壓的最大意義就是渦輪介入的時候一定程度的增加車輛的動力裝置,怎麼說呢,可有可無吧,而且帶有渦輪的車輛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個動力黑區,就是渦輪遲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需要急加速的時候,希望渦輪很快介入車輛時,他會有一個反應時間,和一個特定的速度區間才能工作和介入,這樣就會有一個遲滯的感覺。這種感覺或長或短,不好評說,也是因車而異的!
再有就是配置上的區別吧!有人說買低配車型,回來後我自己安裝那些高 科技 配置,比原廠下來要省很多錢呢!我說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你知道一輛車在組裝到完工,車上的各種配置都會經過層層測試才會投入使用,你後期再加裝好多配置,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就像升級個燈光,或者改變一下線路,加裝一些配置,這都會和整車的線路發生關系,一個不小心,有可能就會使整車的線路癱瘓,致使整車返廠大修!所以我說,除非你找到一個很靠譜的師傅來為你加裝或改裝,這樣確實很省錢,也很靠譜!不然千萬別自己亂動車內的線路!再說的白一點,你自己改裝出問題的車輛,四兒子店是不會給你質保的,這個在你購車合同上都會明確規定和要求的!所以如果你有這個預算,還是選擇你確實需要的配置的車型吧,一步到位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被邀請回答。
說到 汽車 ,現在基本上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 汽車 ,有些還有好幾輛。
據統計目前國內 汽車 保有量2.7億輛,預計到2022年 汽車 保有量要突破4億輛。
OK,那麼我們討論買車是低配好,還是高配好!
其實這個定義怎麼說呢!一般品牌車輛的三大件、外形上高低配是一樣的。(發動機分高低功率)。但是要說到 汽車 的駕駛樂趣的話,建議還是高配置好。舉個簡單例子,你比如中控大屏、360度全景、全景天窗、LED大燈、電動尾門、氛圍燈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選配的。以及座椅通風加熱、方向盤加熱、座椅皮質顏色、 汽車 輪轂等。都是可以選配,低配的就很普通。
那麼我們還有一個參考因素,比如車主是一個女孩子,那麼可能就需要選裝一些配置,比如360度全景、比如方向盤加熱、座椅通風加熱等。這樣冬天開車不冷,而且倒車、停車也有輔助。這是這個維度。
當然如果說技術很牛,也可以忽略不計。畢竟高配車型和低配車型的售價還是差很多的。
市場上其實還有標配、低配、中配、高配的區分,實際上是一種營銷手段,通過不同的配置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那麼高配和低配有區別嗎?答案是當然有!不然誰還買高配車?高配和低配在 汽車 的核心性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同一類型的車,高配與低配區別就在於車內部配置有高有低,以及高新技術應用的多少。
發動機方面
如果這輛 汽車 只有一個排量,那麼它高配車和低配車的發動機都是一樣的;如果這輛 汽車 有兩種排量,那麼它會有兩種不同的發動機,這兩種不同的發動機分別都有自身的高配車型和低配車型。
當然也有一些品牌的 汽車 ,同一款車型會兩個排量,排量大的那一款車型的低配車會比排量小的車型的低配車配置更高些,高配車配置也會比低配車配置更高一些。
內飾方面
高低配車型之間內飾質感的差距現在是越來越明顯,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低配車用紡織座椅,高配車真皮座椅是最常見的。
甚至有些車型高低配上使用的其他內飾材料都不一樣,不單純是真皮和塑料的差別。就算是同樣用塑料,塑料之間也是有差別的。而有的車型高低配的內飾選材保持一致,但低配車會在內飾的細節位置上簡化一些裝飾。
方向盤
通常情況下同一款車的方向盤設計都是一致的,區別在於高配車一般都是真皮材質,同時會有一些功能性按鍵比如可以控制導航、車載電話、 汽車 音響、定速巡航等。低配車一般就只有轉向作用。
空調系統
高配車配置的是自動空調系統可以根據駕乘人員的要求,對車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清潔度、風量和風向等進行自動調節。低配車就是普通的手動空調。
舒適度
高配車可以說在舒適度方面想盡一切辦法了,比如電動座椅,座椅加熱、通風座椅、按摩座椅,品牌音響,定速巡航,空調後排出風口,天窗,無鑰匙進入,無鑰匙啟動等。
安全方面
低配車和高配車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別在安全氣囊個數,如高配車有前排膝部氣囊,後排氣囊,後排側氣簾,或者ESP裝置等,另外是否有ABS剎車系統、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DL電子差速鎖系統等,所以說安全性方面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其他方面區別:大燈,抬頭顯示,自動泊車,並線輔助,偏離輔助等等。
至於買車應該選擇高配還是低配,更多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出發,不應刻意追求一個「高」字!
高配置車型的配置要比低配置車型的配置多,並且價格也更貴。
一般的高配置車型的配置要比低配置車型高,但是有些低配置車型也可以加錢選裝高配置車型上才有的配置。
車友們在買車時,不要盲目追求高配車型或頂配車型,要仔細對比一下低配,中配,高配車型之間的差別,選擇自己能用到的配置就好了。
很多車友買車時就喜歡買頂配車型,買回家用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頂配車型有的配置自己能用到的很少,就算有些配置能用到,但是一年之中也用不了幾次。所以這種車友是沒有必要選擇頂配車型的,多花錢多買了配置最後自己還用不到。
隨著 汽車 工業的發展,一般配置的車型配置都不是很低了,很多品牌旗下的中等配置車型都有天窗,後視鏡加熱,座椅加熱,中控屏幕,倒車影像,定速巡航,一鍵啟動等配置,這些配置就足夠日常使用了。
在買車時,一定要去4s店內看車試駕,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車子的動力水平,隔音表現,舒適性等。
所謂的低配和高配實際上就是車企為了拉開消費檔次、匹配市場的一種行為,具體區別:
如何選擇:實際上我們是永遠算計不過車企!我的建議是,對於發動機、變速箱這些涉及到 汽車 基本動力且後期無法加裝的配置來說,建議優先選擇,而對於那些後期可以加裝的,非功能性配置,實際上可以果斷放棄!,當然,如果不差錢,那麼就不糾結,直接任性來個頂配!
選配置其實是一個和廠商博弈的過程,你猜哪種車型廠商的利潤最大?
不用問,一定是 高配車型 。也就是說你買高配車型會讓廠商賺更多的錢,相對而言性價比也越低。可是買最低配,也就是所謂的 丐版 真好嗎?有時候廠商為了拉低車輛的起售價,弄一個很差的車型,倒是能開,但是差到了一定程度,幾乎已經完全是另外一款車了,其實 也不值得購買 。畢竟車輛配置和舒適度,功能甚至是車輛動力系統都息息相關,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合適的才是王道。
一般來說,我們選車時,都 會從最低配開始看 ,在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下,價格越低越好,因為其他配置都不是必備的,相對來說性價比就比較低了。另外估算相對而言, 次低配和次頂配都是比較值得購買的車型 。
另外, 注意差價和它相差的配置 ,這樣也可以評估值不值得升配。
我們拿吉利博越舉例,這款車賣得不錯,而且配置檔次也拉的比較開,最低配8萬多,最高配已經超過了15萬了,幾乎相差快一倍了。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可能會看得眼花繚亂。
第一:排量選擇:
在售博越有三種排量選擇,1.5T,1.8T,2.0L,T是渦輪增壓,L是自然吸氣,簡單說小排量油耗低,大排量動力足。而渦輪增壓彷彿是高壓鍋,能裝更多空氣,相當於排量更大了,一般1.5T的動力和2.0L差不多,甚至還要更大一些。
那麼到底選擇大排量還是小排量?講什麼扭矩、功率沒用,建議你去 試試 。油門踩到底,感受一下車輛的動力,如果 覺得車起步、提速還是慢,那就去買大排量 ,要是覺得夠了,可以考慮小排量。如果是新手的話,建議找個信得過的老司機幫你試車,排量方面聽聽他的意見,因為你對速度和動力不敏感。
第二:變速箱:
首先是手動還是自動擋,個人建議, 只要沒有特殊的駕駛需求,還是自動擋更舒服一些 。什麼叫特殊駕駛需求?你的目的是用車還是開車?其實不用猶豫,你看我回答看到這里一定是新手,新手選擇自動擋沒毛病。多說一句,自動擋左腳是閑著的,油門剎車都用右腳踩,我發現竟然真有人不知道。
而自動擋有CVT(無級變速)、AT(手自一體)和DCT(雙離合)三種,AMT不解釋了,那算不用踩離合的手動擋。三種自動擋如何選擇?AT的技術更加成熟穩定,但價格最高,但建議 選擇AT,且六檔以上。其次考慮CVT,然後是濕式雙離合,最後是乾式雙離合 。如果沒有AT車型,去查該車的故障率和口碑,迴避故障率高的變速箱。
這兩項確定了,基本上再在其中選擇,至少你買的是「同一款車」了。然後我們看配置
第三:必備配置:
首先是ESP ,現在大部分車型都全系標配ESP,不過也有廠商黑心,連這么重要的省。這是幹嘛用的?這叫「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簡單說就是你急打輪防翻車的。極其重要!
安全氣囊 :最起碼主副駕駛的安全氣囊要有,最好有頭部氣囊,其餘越多越好。這是保命的。就和系安全帶一個道理,你系一萬次未必有用,但是用上一次就救你的命,請問你有幾條命?
胎壓監測 :看似雞肋,其實也涉及到安全性,這個不能算必備吧,但是很重要,至少要有個胎壓報警。如果實在沒有,必須養成好習慣,上車之間先轉一圈,看看四個輪子,上高速之前更要仔細檢查。
其實到這里我們已經可以做選擇了,拿吉利博越來說,10.08萬元的兩驅標准型是可以選的。因為最基本的配置已經有了,甚至作為國產車,本身配置就不低,完全滿足日常使用。但是別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其實我們也可以適當加一些配置,提升一個車型,有時候為了舒適度花點錢也是值得的。比他高一級別的舒適性價格差了9000塊,我們看看這9000元都花在哪了?是否值得。
首先是手剎和電子手剎的區別,還有輪轂也有不同,當然電子手剎更好,更方便,但是差別沒那麼大,不值得為此來升配。
之後是 輔助性配置 ,舒適性增加了倒車影像、定速巡航、駕駛模式切換和自動駐車。倒車影像和自動駐車對於老司機來說沒用的,不過也因人而異,定速巡航倒是可以在高速上解放右腳,不過也不是必須的,因人而異吧。畢竟9000塊的差價,是車價的十一分之一。
車頂行李架:看個人需求,如果准備買了長途自駕游,還是有點用的。
無鑰匙啟動,無鑰匙進入:這就有點香了。畢竟很方便。
多功能方向盤,又增加了一個調節方向,能夠增加舒適度,屬於錦上添花,砝碼也在一點點傾斜。
後面還有中控屏的升級,車聯網系統,OTA升級,包括溫度的分區控制。感覺這9000元也沒有白花。
當然,最終如何選擇還要看個人情況,這9000塊花也有理,不花也有理。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些無用的雞肋配置 ,大部分新人都可能踩的坑。
第一,天窗 :天窗看起來透亮,實則一無是處,而且破壞車身剛性。為了個全景天窗多花幾千塊錢很不值,要知道這可能是一台冰箱的價錢。
第二,真皮座椅: 冬天涼,夏天粘肉,一點用都沒有,包括真皮方向盤也是如此。所謂的營造檔次感也只是面子工程而已,更誘人弄個真皮座椅還加坐墊,裹得嚴嚴實實。
第三,自動泊車: 老司機肯定不用,新司機練練也不用了。那東西第一不靠譜,而且使用限制也大,無須追求。
第四,後排電視: 玩手機不香嗎?
第五,大燈自動清洗 :我車上就有,三年就試過一次。
第六,發動機自動啟停: 沒有比有還好。作用就是等紅燈自動關發動機能夠省點油,但是起步慢,而且萬一在水裡淹了熄火,它再給你重啟一下,發動機就壞了。
最後總結:說配置能差多少,看博越,最低配和最高配之間幾乎差了一輛車了。小到座椅、方向盤的調節方式,大到發動機排量,變速箱結構,幾乎可以說是一樣的外表,不同的內核。我們選車的時候,最高配和最低配往往都是不值得購買的(不絕對),大多數時候,用這種從低配一點點升級的方式,或許可以找到適合你,性價比最高的車。
我們一樣一樣來說。先說最直觀的,也就是外觀。其實同一車型的車身結構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大體上看低配和高配車型的差別並不算大。但是在前後保險杠上一般會有比價大的差別。另外,不少車型的低配版本是沒有霧燈的,且大燈一般為鹵素光源,而在高配車型上一般會採用氙氣大燈、LED大燈甚至是激光大燈。
外觀上另一處差異比較大的就要數輪轂和輪胎了。對於一般的家用轎車來說,低配車型用15英寸輪轂,高配車型用到17英寸都是很常見的。另外,低配車型輪胎的寬度也會窄不少,除了視覺效果打折扣以外,在抓地力上的表現也會略遜一籌。
機械方面,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差異就不用多說了,這也是低高配車型上最為主要的差異,並且是無法通過後期自行加裝所能改變的。比如低配車型的排量更小,或者低配車型採用自然吸氣發動機而高配車型採用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低配車型採用手動變速箱而高配車型採用自動變速箱。另外,近些年部分車型開始流行起了一個趨勢,那就是低配車型和高配版本採用不同的懸架,低配用扭力梁而高配用多連桿。
最後就是車內的各種配置了,包括中控台的用料、座椅材質、座椅功能、座椅的調節方式、多媒體系統、天窗的有無、車輛的主動安全系統和被動安全系統,比如有沒有ABS、ESP,有沒有安全氣囊、有幾個氣囊等等。
所以低配車和高配車在配置方面的差距真的會很大,建議大家在買車時多加比較,看看哪些配置才是自己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