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健康大視野網上查不到,怎麼辦
《健康大視野》(半月刊)創刊於1993年6月,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的國家級醫學專業性綜合學術期刊。已被《中國知網》、慶昌納《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中迅悉國學術期刊綜合平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等收錄。譽沒主要欄目:。 《健康大視野》是中國第一本為我國520萬醫務工作者量身打造的綜合性月刊,是衛生部主管的國家級醫療綜合性刊物,她全方位反映醫務人員的工作、生活、情感,報道醫療領域重大事,傳遞國際國內醫療信息,關注醫療健康熱點,為醫務人員提供及時、實用的各種信息。 《健康大視野》主要讀者對象:1.各級各類醫療單位醫務人員;2.和醫療相關的其他人群;3.關注和熱愛醫療衛生事業的群體。
⑵ 為啥只能華醫網學分
根據相關規定,遠程繼續教育最多可授予10分。
每個地區是不一樣的,每張學分卡的設置都是根據當地規定設置多少的,您最好問下單位要求您學旁仔多少
拓展資料:
華醫網是北京華醫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8年推出的一個醫學教育平台,也是衛生部批準的遠程繼續醫學教育試點單位。華醫網提供面向醫生的專業培訓、網上互動、健康教育、醫生資料庫營銷等一站式服務。
中國基層醫務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使得大量患者湧向城市大醫院,造成非常嚴重的老百姓"看病難"問題。華醫網匯集全國上千名頂級專家,研發新型IPTV互動教學模式,開發出5000多學時的各學科多媒體課件,已經培訓200餘萬名醫務人員,使這些醫務人員所服務的超過6億居民受益,為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做出貢獻。
華醫網為配合國家實現"人人享有醫療保障"的目敗啟行標,成功研發出健康教育系統、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公共衛生管理平台、HIS系統、電子病歷系統、醫療知識庫系統等,很多產品已在全國廣泛應用,華醫知識庫系統已通過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的評審鑒定。
華醫網基於200餘萬醫生資料庫,依託鄉醫教育平台、CME教育平台、科教管理平台等,為醫葯企業提供面向醫生的專業培訓、網上互動、醫生資料庫營銷等非人力低成本覆蓋一站式服察嘩務。
教育—卡通又叫醫通卡,是用來記錄您的學分用的,並根據當地衛生局制定的達標標准來衡量您是否達標。
您所說的是上華醫網學習後,申請證書需要綁定的學習卡,學習卡是需要購買的,是單純的付費卡。
⑶ 大家覺得好的牙醫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一、牙醫的收入背景
在美國的文化觀里:如果你體重超標,就代表你自控能力差。如果你牙列擁擠,滿口結石,意味著你的成長環境和自身素質都不高。
這就導致了牙醫這個職業,在美國的待遇高的嚇人。
美國的牙醫,是按時間收費的,平均收費為53美元一個小時,如此高昂的看牙費用,導致牙醫的工資比某些企業的CEO還要高,全美牙醫平均年薪是$196270。(數據來源於網路)
在美國牙醫並不被當做醫生,而是和健身教練一樣,作為一個保養健康的咨詢師。雖然我們將這個職業稱之為牙醫。但是牙醫的英文,並不是Teeth doctor,而是Dentist。美國人的觀念里,並不是等到牙疼了才去看牙醫,而是通過看牙醫的行為,對牙齒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保養。
在中國,攔喊牙醫診所雖然也以商業化的形式出現了悉衡鏈,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將牙齒的問題看作健康問題,而沒有將保養牙齒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這就導致了中國的牙醫診所的經營狀況都不太好,牙醫的人均年收入在60000元到80000元之間。
二、牙醫的工作內容
世人都說醫生苦苦,苦雖苦但畢竟每個醫生心中有著一個濟世救人的願望。同樣是縱橫醫療行業數十載的牙醫們和所有臨床醫生一樣,拿著辛酸苦楚的薪水進行著日復一如、年復一年的臨床操作。當大家羨慕牙醫是一個高薪光鮮的工睜孫作時,又有誰能看到他們起早摸黑的樣子。
一項以美國勞工部統計職業信息的資料庫為基礎的數據研究,運用O*NET測量法分析資料庫中974種職業對工人健康的影響,並對健康危害最大的職業進行了排列,牙科醫生名列前茅,成為最高危的職業。
泌尿系結石
在門診量大的診所,口腔醫生們根本沒有時間去喝水、上廁所。而泌尿系結石是與飲水量有著密切關系的疾病,因此在口腔醫務人員中高發。
精神壓力大
對醫務人員健康最大的威脅是精神的困擾。除了工作本身的壓力外,醫患矛盾緊張這一特殊的社會環境,給醫生增加了額外的精神壓力。不少年長的醫生都有失眠的困擾。女性的更年期提前,男性性功能下降,而精神方面的問題都是早衰的表現。
⑷ 2019年北京新醫改方案醫務人員不納入編制管理
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京政發〔2016〕10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本市是國家第一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在 總結 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實施方案》提出了下一階段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改革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力爭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一、《實施方案》是頂層設計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 意見 》(國辦發〔2015〕38號)要求,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和主體作用,切實落實政府辦醫責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並發揮其關鍵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調整優化醫療服務體系格局,率先建段蘆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 制度 和現代醫院管理 制度 ,推動全市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重點推進「2323」綜合改革:即持續推進醫葯分開、繼續深化管辦分開,著力在醫保調控機制、價格調節機制、財政投入機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持續推握敬帶進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發揮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支撐作用。
二、《實施方案》確立五大目標
到2017年,本市公立醫院初步實現五大目標:
1.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初步建立。以葯補醫機制全面破除,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差別化財政投入政策進一步完善。醫葯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衛生總費用增幅與本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相協調。
2.分級診療制度扎實推進。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就醫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的比重逐步降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初步構建。
3.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確立雛形。編制人事制度更加合理,用人機制更加靈活,收入分配機制的激勵作用更加積極有效,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得到合理體現。
4.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屬地化、全行業的首都醫療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和監管制度更加健全,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辦醫規范有序。
5.醫患滿意度有效提升。醫療行為更加規范,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公平可及,就醫環境更加安全有序。就醫費用負擔保持合理水平,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保持在20%左右。患者和醫務人員對公立醫院的滿意度逐步提升。
三、《實施方案》提出五個方面二十項具體任務
(一)在治理體制上:多維度構建公立醫院治理新體制。
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下放公立醫院在人事、分配、運營等方面的自主權,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提高運營效率,推進建立公立醫院治理新體制。強調政府職能的轉變,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領導、保障、管理、監督四項責任內涵稿模,推進全行業、屬地化管理;強化績效考核和行業評價,制定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行業評價標准,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財政補償與績效考核掛鉤,促進公立醫院提高服務效率;強調完善多方監管機制,強化醫療服務監管職能,加強醫院信息公開,推進醫療機構和醫生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考核評價機制;探索醫院法人治理機制,通過多種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加強對公立醫院收支預算管理,推進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二)在運行機制上:在破除以葯補醫機制上打出組合拳,推進建立運行新機制。
重點是推進結構調整、利益機制轉變,構建公益性導向的運行新機制。「騰空間、調結構」:取消葯品加成,實施陽光采購,為醫葯分開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騰出空間。推進三改協同:協同推進醫葯分開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葯品陽光采購改革。破除「以葯補醫」機制,出台全市公立醫院醫葯分開實施方案,完成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的陽光采購,啟動中成葯陽光采購和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更多向傳染病、精神病等承擔公益性任務較重的醫療機構予以傾斜,強化財政補助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完善醫葯價格調節機制,理順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提高手術、護理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建立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多方參與的價格形成機制;強化醫保支付調控機制,加強醫保基金收支預算和精細化管理,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為輔的復合型付費方式,在全市推行按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付費方式改革,發揮各類醫療保險的調控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
(三)在人事薪酬制度上:創新編制管理,完善薪酬分配 辦法 和動態調整機制。
讓醫務人員逐漸流動起來,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探索實行醫務人員不納入編制管理,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完善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合理確定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工資分配重點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等人員傾斜,探索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
(四)在醫療服務體繫上: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促進有序就醫。
優化公立醫院布局和結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重點在於建立有序就診秩序,提高資源整體利用效率,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和就醫格局。建立醫療資源分布合理的服務體系,制定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機構設置等相關規劃,疏解中心城區醫療資源,提升市行政副中心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建立醫療服務分工協作的格局,推動公立醫院與基層同步改革,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建立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的格局,引導在京醫療機構通過合作辦醫、專科協作、技術支持等形式,與津冀兩地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建立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有序競爭的格局,在醫療領域開展特許經營、委託管理等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推進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
(五)發揮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三大支撐作用。
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中,要突出首都特點和資源優勢。完善人才培養制度,推動人才培養向社會化培養模式的轉變,加強骨幹醫生隊伍建設和短缺人才的培養,完善中西醫差異化的人才培養和評價制度,探索實施護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強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培訓;完善學科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鞏固本市重點學科、專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建立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機制,建設「首都轉化醫學中心」;加快推進首都醫療信息化建設,構建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標准化電子健康檔案和病歷資料庫,推進全市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通互認,推廣應用「互聯網+」,建立公立醫院改革數據監測平台。
《實施方案》印發後,各部門將對照要求進行任務分解,細化年度安排。市政府將強化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對改革的監測分析、考核評估、督導落實,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成效。
四、本次改革的主要特點
1.堅持政策聯動,打組合拳。推進醫療、醫保、醫葯改革協同聯動。
2.堅持分類改革,實施差異化政策。明確城市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其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診療等方面的骨幹作用。從實際出發,對不同區域、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公立醫院,在醫保支付、價格調整、財政投入、績效考評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的改革政策。
3.抓重點、抓關鍵,堅持重點突破。著力在醫葯分開、價格改革、醫保支付、分級診療、人事薪酬等重點改革領域取得突破,建立符合首都實際的體制機制。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並發揮其關鍵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
4.推動本市行政區域內公立醫院同步改革。本市行政區域內所有三級、二級、一級公立醫院均納入改革范圍。規劃准入、行業監管、價格、醫保、醫葯分開、葯品流通采購、第三方評價等方面改革政策適用於所有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財政投入、人事薪酬、績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政策適用於市屬、區屬公立醫院,國家部委、軍隊、武警部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在京舉辦的醫院可參照執行,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要求,由其主管部門制定具體 細則 並保障政策落實。
鏈接1:本市公立醫院改革歷程
新醫改以來,本市持續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2010年至2012年。2010年,將門頭溝區醫院確定為本市第一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鳳凰醫療集團開展重組-運營-移交(ROT)改革。2011年,成立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開啟本市「管辦分開」的探索。2012年,出台《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在全國率先啟動大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
2013年至。2013年開始,按照市領導的要求,市醫改辦聯合相關委辦局、試點醫院、專家團隊成立聯合調查評估組,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情況進行了系統評估,總結了試點經驗與成效,分析了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具體建議,並形成了政府和第三方雙「1+6」評估 報告 (「1」是總 報告 ,「6」是管辦分開、醫葯分開、法人治理運行機制、醫保調節機制、財政價格補償機制、創新醫療服務模式6個專題報告)。
至初。開始,在對前期改革試點評估基礎上,結合國家《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和新形勢、新要求,對公立醫院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了本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015-2017年重點任務安排。近期,又出台了《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京政發〔2016〕10號)對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改革進入全面深化新階段。
本市公立醫院改革前期主要舉措
一、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突破,管辦分開組織框架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了管辦分開的組織架構。2010年,成立首都醫葯衛生協調委員會,加強了與中央部委、軍隊和武警系統的溝通聯動,推進全行業、屬地化管理。2011年,成立市醫院管理局,初步實現了對市屬醫院的「管辦分開」。
「管行業」與「辦醫院」職能分別得到強化。管辦分開後,市衛生計生委出台了《北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2-)》,積極研究制定《北京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加強了對本市醫療相關技術、人員和機構准入的管理,在全市屬地醫院開展行業評價並向社會發布,行業管理職能得到了加強。市醫管局對市屬公立醫院統一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市屬醫院人才培養和管理制度,建立了基於公益性的醫院績效考核制度,研究起草了市屬醫院下屬企業監督管理辦法、總會計師管理辦法和考核辦法、總葯師崗位職責和遴選辦法,「辦醫院」職能不斷加強。
法人治理運行機制開展試點。2012年7月,在友誼醫院與朝陽醫院建立了醫院理事會,理事會負責決策、院長負責執行、監事會負責的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初步形成。多元的理事構成,特別是外部理事的參與,使醫院決策更具公益性、透明性和科學性。幾年來,兩家試點醫院建立和完善了公立醫院決策機制、執行機制、監督機制、用人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等「五項機制」。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與人事分配製度得以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
二、破除「以葯補醫」機制,推進醫保調節、價格調控、財政投入聯動機制建立
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5家醫院實施了醫葯分開改革試點,成功實現了取消葯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與實施了醫事服務費之間的「平移轉換」。參與改革的醫院收入結構和激勵機製得到優化,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得到體現,醫生用葯行為更加合理。
醫保付費方式組合發力。總額預付發揮約束激勵機制。面對醫療費用增長過快以及對醫保基金帶來的壓力,2011年在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4家醫院開展醫保基金總額預付試點,目前,總額預付已在本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部實行。實施總額預付後,醫院節約醫療成本的動力增強,醫保基金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率先實行按疾病分組付費(DRGs)。在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北醫三院等6家醫院開展108個病組DRGs試點,建立了全國唯一可實施的診斷分組標准和付費方法。
建立新型財政補償機制。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保障責任,重點保障醫院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合理減輕醫院運營資金壓力。改變按人頭補助基本經費的補償方式,建立與服務量和績效考核掛鉤的新型財政補償機制。市財政加強對公立醫院綜合預算的管理,探索建立分類補償機制,將財政資金更多向承擔公益性任務較重的醫療機構傾斜。
三、探索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充分調動醫院內部積極性
創新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方式,出台了《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事業單位管理加快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的 通知 》(京辦發〔2015〕9號),探索醫務人員不再納入編制管理。建立完善公立醫院績效管理體系,科學核定、調控市屬醫院工資總額,探索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收入水平確定機制。
四、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提升患者滿意度
醫院通過設立「門診服務中心」、統一整合預約掛號平台、開展大型檢查分時段預約等創新服務,就醫環境得到改善,就醫流程得到優化。實現多渠道預約掛號後,市屬醫院總體預約掛號率達到67%,方便了患者就醫。開展優質護理、績效管理、醫院評審等工作,帶來了醫療質量的提高、醫療行為的規范和醫療風險的降低,醫院管理更加精細化。
五、統籌推進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信息化建設
人才培養上,建立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制度和社會化培養模式,深入推進助理全科醫師和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初步建立了符合衛生行業特點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搭建了連續統一的醫學人才終身教育體系。學科發展上,面向全行業啟動實施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加大先進適宜技術向基層推廣力度。信息化建設上,組織實施了電子病歷共享工程,積極推進行業衛生網站考評,不斷推進本市醫療機構院內信息協同共享,在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5家醫院成功試點運行了信息化支撐的醫葯分開及績效評價,應用「互聯網+」新技術推進實施健康惠民服務。
六、多種途徑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新模式
門頭溝區醫院改革試點初見成效。通過引進鳳凰醫療管理集團進行ROT改革,成立以門頭溝區醫院為總醫院、區中醫醫院和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的區醫院集團,逐步搭建起城區、社區、山區三位一體的醫療服務網路,帶動了區域醫療衛生發展。創新三甲醫院帶二級醫院的合作機制。各區根據自身情況,廣泛開展與城市大醫院的聯姻合作,廣安門中醫院託管大興區中醫院、東直門中醫院與通州中醫院「一院兩區、管辦分開」改革起步較早,近年來又實施了北京兒童醫院託管順義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醫院託管順義區、延慶中醫院,北大醫院託管密雲醫院等改革。推進醫聯體建設,形成「以三級醫院為核心、聯合區域內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的區域服務模式。
七、延慶密雲公立醫院改革
延慶作為第一批國家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於12月,在延慶醫院實施了以「醫葯分開」為核心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葯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2月,在延慶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實施「醫葯分開」改革。截至目前,延慶三所公立醫院改革運轉平穩,改革後患者到基層就診趨勢和就醫體驗優質服務效果上升;醫生合理用葯和規范治療意識提升;醫院公益性、普通門診比例和收入結構合理性得到提升。初步實現了葯品加成平移轉換的改革預期,實現了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改革預期,實現了政府對醫院補助未增加,醫院收益不減少,群眾負擔有減輕的改革預期。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3號),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延慶進一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密雲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
⑸ 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將全省互認,醫療機構將會迎來哪些變化
城市公立醫院的改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葯品零差率銷售,降低大型設備檢查費用,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目的是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價值,一般不增加老百姓的就醫負擔。但是,不同的患者在這次改革中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這個患者是以葯物治療為主的慢性病患者,用葯比例比較高,那麼這個患者整個治療過程的總費用就會下降。
眾所周知,深圳的醫院健康數據非常龐大。現在要想交換和共享醫院的海量數據,建設全市的電子病歷資料庫,就必須有一個“超級大腦”來存儲和管理海量數據。這個“超級大腦”位於深圳超級計算中心。為打通醫院間的信息孤島,深圳投資數千萬元增加主雲伺服器,並完者侍成了醫院千兆光纖改造,為全市醫院健康數據傳輸搭建了一條“高速公路”。截至目前,市超算中心已提供30台雲主伺服器,完成了2個數據中心與16家市屬醫院、市電子政務資源中心、市超算中心之間的光纖化改造,實現了千兆以上的網路帶寬。
⑹ 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解讀
《指導意見》指出,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關繫到既定醫改目標的有效實現、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有效落實和衛生計生事業的科學發展。當前,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進入「全面統籌、快速推進、重點突破」的新階段。
《指導意見》提出,按照「制度先行、統籌設計、強化應用、互聯共享、業務協同」的原則,在保證原有衛生信息化和人口計生信息化工作連續性的基礎上,全面統籌建設以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為基礎,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葯品管理、綜合管理六大業務應用為重點,國家、省、地市和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為樞紐,居民健康卡為載體,信息標准和安全體系為保障,互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關鍵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
《指導意見》確定了近期幾項重點工程,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統領國家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以區域信息化示範項目擴大區域平台覆蓋面,以四級平台建設統籌實現六大業務應用和共享三大資料庫信息,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推進衛生計生服務惠及於民,加大遠程醫療工作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提高服務可及性,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快速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設。
《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建設目標,最終全面建成全行業實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方便群眾獲得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衛生計生科學管理水平。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快速發展時期。目前,部分地區通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實現了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跨區域業務協同。全國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網路全面建成,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和管理能力。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遠程醫療系統初具規模,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居民健康卡應用穩步推進,成為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務的重要載體。覆蓋13億人口的全員人口信息資源庫,為人口計劃生育服務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撐。信息標准和安全體系建設日益健全,150餘項標准和安全規范初步滿足當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需求。對於提高衛生計生服務和管理水平,改善人民群眾就醫感受,信息化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但也存在著薄弱環節,特別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方面,亟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實施,加快推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做了總體部署,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就人口健康信息化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通過一系列涉及信息消費、健康服務業、養老服務業、寬頻中國等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規劃和部署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原有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先後到十餘省份進行調研,多次組織有關領域專家進行研討,在保證原有衛生信息化和人口計生信息化工作連續性的基礎上,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化頂層設計的思路,制定形成《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設原則、總體框架、重點任務以及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更加有效地支撐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生育政策和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 全員人口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相關信息,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信息等。目前,全國已經基本建立了國家和省兩級全員人口信息庫,覆蓋了全國13億人口信息,支撐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六級計劃生育服務應用。
電子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健康保護、健康促進等)過程的規范、科學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多渠道信息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決策需要的信息資源。目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19個省份已建立全省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
電子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使用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生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圖形、數據、影像等數字化信息,並能實現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醫療記錄,是病歷的一種記錄形式。目前,全國已有37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共享。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6省份建立全省電子病歷資料庫。
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和電子病歷資料庫三大資料庫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通過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提供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和電子病歷資料庫的基礎信息,電子健康檔案記錄個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電子病歷是電子健康檔案的重要信息來源。三大資料庫通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實時動態更新,確保三大資料庫個案基本信息的一致性、准確性、完整性,支撐業務協同。 人口健康信息化要建設標准統一、融合開放、有機對接、分級管理、安全可靠的國家、省、地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進衛生計生機構上下聯動,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信息實時動態更新、整合共享,保證跨區域、跨業務領域業務協同。
地市、縣級平台承載區域內多種衛生計生業務應用,是區域內各類信息系統互連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礎和樞紐,為省級平台提供區域內人口健康信息。省級平台形成全省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索引庫,對上是國家人口健康信息資源的重要支撐,是國家平台信息匯總、統計分析和綜合決策的數據來源,對下調度省內各級平台,聯通業務系統,滿足跨區域業務協同需求。國家平台統籌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綜合監督、計劃生育、中醫葯管理、新農合和應急指揮等功能,形成多主題資料庫,突出信息整合和大數據應用,支撐國家人口健康管理和決策。
目前,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南、重慶等10省份已建成省級信息平台,實現部分人口健康信息實時採集與共享交換,支持跨區域業務協同,服務綜合管理與科學決策。部分地市和縣區建立區域信息平台,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業務協同。 六大業務應用是滿足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葯品管理、綜合管理等業務需求,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依託於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公共衛生業務應用建設重點在於建設完善疾病防控、婦幼健康、綜合監督、食品安全、血液管理、健康教育等信息系統,實現分級管理,提高業務能力,推動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計劃生育業務應用建設重點在於建設國家和省兩級全員人口管理信息系統,支持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六級應用,實現轄區內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
醫療服務業務應用建設重點在於加強以(中西醫)電子病歷為核心醫院信息化建設,優化醫療服務流程,並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聯,實現醫院內和醫院間信息共享,以遠程醫療推進大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上下聯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醫療保障業務應用建設重點在於加快完善新農合信息系統,實現省級與國家級新農合系統對接,實現跨區域即時結報,促進醫療醫保醫葯信息共享,提高新農合基金監管水平和使用效率。目前,北京、上海、安徽、江蘇、河南、浙江、內蒙古、吉林、海南等9省份的省級新農合信息系統與國家新農合系統實現聯通和信息共享,上海、安徽、江蘇、河南四省份實現省內跨區域即時結報。
葯品管理業務應用建設重點在於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葯品供應保障信息系統,支持基本葯物監測和管理,支持葯品、醫療器械招標采購、配送和使用管理,加強葯品電子監管系統在醫療衛生機構中的應用。
綜合管理業務應用建設重點在於提高人口健康信息的綜合分析利用能力,實現對各項業務工作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的精細化管理,有效支撐科學決策和政策規劃。 居民健康卡具有居民身份識別、基本健康信息存儲、跨區域跨機構就醫和金融功能,目的是逐步統一不同醫療機構的就診卡、免疫預防接種證、新農合證等,方便居民預約掛號、疫苗接種、共享檢查檢驗結果,方便居民獲得連續、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服務於全人群生命全過程。
居民健康卡作為群眾享受各項衛生計生服務的載體,對於改變人民群眾的就醫模式和優化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模式,構建便捷、連續、可查、互信、共享的醫療服務流程,提高精細化服務水平,提高跨機構、跨區域診療時效和質量,改善群眾就醫感受,促進醫療衛生業務協同以及向健康服務業延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逐步解決看病就醫問題、適應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充分發揮居民健康卡的健康管理和便民惠民功能,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出台《居民健康卡管理辦法》,制訂相關技術規范。目前,河南、內蒙古、遼寧、廣東、江蘇等15個省份以及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等大型醫院開展居民健康卡發放與應用工作。實現了多卡合一,跨機構、跨區域就醫一卡通,費用實時結算,動態記錄和共享醫療衛生服務信息,滿足緊急情況下醫療救治、異地共享信息和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 按照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積極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切實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隱患發現能力、應急處置能力, 做到信息安全保障與信息化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國家衛生計生委本級重要信息系統已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相關標准規范要求,完成定級備案、安全建設整改和等級測評,且每年都開展等級測評及相關安全整改工作,做到動態安全。全國范圍內重要人口健康信息系統已基本完成定級備案工作,各地區域信息平台以及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積極開展等級保護建設。
按照國家《電子簽名法》和國家密碼管理有關規定,國家衛生計生委積極推進以CA電子認證技術為基礎的網路信任體系建設,建立身份真實可靠、業務數據完整可信、用戶行為規范可控和責任明確的網路信任體系,確保業務安全有效運行。目前,全國已有22家第三方電子認證機構通過國家衛生計生委電子認證監管平台的符合性測試,遵循統一的證書格式標准、介面標准,實現全行業跨地域、跨信息系統的一證通用、互認互信。
在人口健康信息化中,明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是人口健康信息的主管部門,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中醫葯機構等)為人口健康信息的責任單位,明確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不對外提供,明確主管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的人口健康信息不得在境外存儲,注重落實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妥善做好隱私保護工作,實現信息共享與隱私保護同步發展。 為加快構建人口健康信息化總體框架,當前要扎實做好幾項重點工程建設,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全面系統快速推進。
1.關於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與金人工程。
按照《「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建設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重點是統籌中醫葯管理、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新農合等業務,建設國家級信息平台,聯通各省級平台,促進各地區域平台建設,統籌實現六大業務協同應用,共享三大資料庫信息,實現信息整合和大數據應用,形成全行業實用、共享、安全的信息網路,提高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
按照《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設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金人工程」),以出生登記信息和全員人口信息為主線,主要服務於計劃生育工作,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支撐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六級應用。
總體上,以統籌推進兩項工程為契機,統籌業務需求,加快國家和區域信息平台建設,促進軟硬體匹配、信息整合和大數據應用。
2.關於居民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進一步加快居民健康卡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完善居民健康卡基礎環境建設。繼續堅持以大型醫院和新農合參合農民、新生兒、職業病高危人群、無償獻血者等四類人群為重點,發揮好人口信息庫的作用,免費為群眾制發卡。推動大型醫院將居民健康卡作為精細化管理和便民惠民的切入點,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持卡就醫的方便、快捷和實惠。以推進金融IC卡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為契機,促進金融IC卡載入健康應用(居民健康卡)。繼續堅持在保持主要功能、標准規范、密鑰體系、管理主體都不變的前提下,將居民健康卡與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務卡「多卡合一」,方便群眾「一卡多用」。
3.關於遠程醫療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實施遠程醫療信息惠民工程。2010年以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支持中西部地區遠程醫療系統建設,目前已有800多家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提高服務可及性,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通過建設國家遠程醫療服務監管系統和省級遠程醫療服務信息系統,構建全國統一標准、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安全實用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充分利用雲服務、視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探索創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建立完善遠程醫療運營監管機制。
4.關於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示範。
選擇部分地市,示範推廣上海市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工作經驗,依託居民健康卡和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卡,以衛生計生協同服務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資源集約化、流程科學化、服務規范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推進醫療機構上下聯動,建立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新機制;促進區域內信息共享及醫療與公共衛生的業務協同,建立防治結合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構建以內部管理、外部監管、績效考核、政府補償等內容的區域衛生綜合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對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管、評估與考核能力和水平。
5.關於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信息化。
2003年以來,我國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建成覆蓋國家、省和地市三級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在各類衛生應急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將在現有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基礎上,擴大衛生應急指揮系統的覆蓋面,向縣級延伸,提升各級衛生應急信息化裝備水平,提高衛生應急信息監測和分析、研判能力,實現預警評估、輔助決策、現場指揮、異地會商、隊伍和物資的有效管理與調度,加強移動應急指揮平台建設,利用多種通訊手段構建衛生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完善應急指揮管理流程,不斷建設完善國家、省、地市、縣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反應靈敏的衛生應急指揮體系。
6.關於中醫葯信息化。
中醫葯信息化是人口健康信息化的重要構成。通過多年建設,中醫葯信息化取得了一些進展。建立中醫醫療質量監測中心,初步實現了中醫醫療質量監測資料庫上報的網路化;不斷完善和更新各類中醫葯信息資料庫,初步建成中醫葯資料庫共享平台;基本建立中醫葯電子資源共享平台,充分發揮著中醫葯網路宣傳和教育作用。建成區域、院際等信息共享網路,開展電話網路預約掛號、遠程醫療會診等網路服務。部分中醫醫院建立了具有中醫葯特色的信息系統,注重信息共享和交換。積極研製中醫相關信息標准,研發中醫臨床術語資料庫、中醫疾病診療資料庫、中葯基礎信息資料庫、民族醫葯資料庫等一批中醫葯資料庫。
下一步,加強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電子病歷和中西醫結合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推廣應用中醫葯標准規范,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提升中醫辨證論治水平。依託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中醫葯與衛生計生業務協同、信息共享,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中醫葯資源基礎數據服務和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實現對中醫醫療質量的信息化監測和管理。構建民族醫葯醫療機構資源庫,促進民族醫葯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民族醫葯事業發展。 為確保如期實現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需要全面統籌,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設在規劃與信息司,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職責。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人口健康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發揮專家在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戰略、政策規劃、重大項目等方面的作用,提供專業咨詢和決策參考。各地可參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組織模式,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明確職責,著力構建權責統一、分工合理、上下聯動、保障有力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格局。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的作用,鼓勵並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針對性的開展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訓,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逐步形成穩定、可持續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管理與保障制度。
完善資金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會同當地發展改革、財政、信息化管理等有關部門,保證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投入,重點保障各項重大工程建設和系統運維經費投入,確保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⑺ 成電醫星數字健康軟體怎麼在病程中直接加入檢驗報告
1)符合衛生部標准要求,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部病歷信息組織、應用和存儲。
(2)以病人為中心,組織結構化,輸入自由化,資料庫化、多媒體化、智能專家化,與醫囑、護理、檢查(PACS)、檢驗(LIS)、手術麻醉、輸血及基礎HIS構成一體化的電子病歷系統。實現醫院管理業務資料庫與電子病歷系統之間的信息拍喚共享。
(3)與門急診醫生工作站、門急診院護士工作站、住院院醫生工作站、住院護士工作站、電子病歷質量監控管理系統、手術麻醉管理系統、輸血管理系統、LIS、PACS、醫技科室報告系統等軟體系統無縫結合,構成的全面的一體化的電子病歷系統。
(4)安全保密控制符合衛生部的要求,能滿足單個病歷及批量病歷訪問授權的許可權管理方法;具有對電子病歷的各種操作及操作者追蹤記錄的追蹤機制。
(5)實現專科病歷的通用化描述及採集。能滿足不同專科、專業對電子病歷不同需要。
(6)可根據醫療業務需要,自定義定製病歷內容和結構。實現全自定義的多媒體病歷文書設計。可以通過一套電子病歷軟體系統,通用化的滿足任何科室、任何專業的醫生電子病歷的業務要求。
(7)具有多媒體信息處理和記錄功能,滿足醫療、科研、舉證的需要。
(8)與電子病歷質量監控系統無縫結合,實現對病歷質量的的智能化和過程化監控管理。符合衛生部電子病歷規范和病歷書寫規范的要求。在醫生寫病歷的同時,動態審查病歷書寫質量,把質量問題控制在發生之前;可建立標准化的病歷、醫囑、檢查、檢驗、治療方案,避免遺漏,實現病歷的標准化管理;對病歷質量自動進行審核,提高審核的效率;可以實現對電子病歷內容(文書、醫囑、護理、檢查、檢驗、手術麻醉、輸血)病歷內容的邏輯智能監控。可以依據衛生部《病歷書寫規范》要求,實現病歷書寫的時限監控;可以實現電子病歷的三級監控:院級、科室、醫生的監控;把病歷質量管理由原來的事後控制,提高到過程質量控制;把原來的簡單的病歷書寫質量控制,提高到真正的醫療質量控制。
(9)滿足臨床醫務人員的專業習慣要求,實現數字化紙張模式的電子病歷,電子病歷的界面、錄入方式和專業要求等方面都能全面滿足醫生、護士的專業工作和習慣,方便操作人員,增加醫務人員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
(10)系統應採用多維資料庫進行數據處理設計,達到對硬體的要求低,充分滿足電子病歷大信息量,大用戶量,長期快速運行的需要。保證電子病歷信息至少5年在線。解決電子病歷快速運行,對硬體要求高問題,降低了電子病歷使用的成本。
(11)實現設計、存儲結構化,保證輸入自由化,不幹擾醫生臨床醫療思維,不改變醫生專業習慣,完全滿足臨床各醫療專業要求,包括中醫電子病歷的要求。
(12)電子病歷模板支持完成病歷信息的組織結構化和輸入自由化。模板的結構粒度,可以任意大小。格式可任意設置。
(13)在電子病歷病歷結構模板的基礎上,每個醫院、每個科室、每個專業的醫生都可以自由化輸入病歷內容,也可以選擇性的輸入病歷內容,輸入文字、圖形、聲音、視頻等多媒體病歷內容,形成結構化、個性化的病歷;還可以對每個疾病建立病例模板,作為襲敏凱相同疾病病歷復制錄入的模板,提高工作效率。
(14)電子病歷結構模板支持自定義設計,可以由醫院管理人員或醫務人員自定義設計電子病歷信息的界面、輸入輸出樣式,與資料庫的關系。更好的滿足臨床的需要。增強電子病歷的醫學專業性,實現電子病歷全文任意檢索。
(15)對於電子病歷的復制,具有限制性管理控制功能。符合拿族衛生部電子病歷規范對病歷復制管理的要求。具有復制智能化功能,通過與資料庫的動態鏈接,動態改變病歷內容的功能,如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信息動態改變;具有通過對模板結構元素的約束規則,限制可以復制的內容的功能,如個人史每個病人是不同的,不允許復制等。解決電子病歷復制後,修改不到位產生的問題。解決電子病歷復制中可能存在的「病歷內容雷同」、「張冠李戴」、「前後、上下、左右、男女不分」、「千篇一律」等問題。
(16)支持對電子病歷文檔進行後台智能化解析技術,可以增加智能化引擎,實現自動的智能化的從電子病歷中提取關鍵詞。使電子病歷用臨床自然語言輸入,把復雜的解析過程交給計算機後台完成。為電子病歷實現智能化臨床診斷決策、治療決策、預後決策輔助提供技術基礎。可以升級到高端電子病歷的水平。
(17)支持區域化電子病歷管理。實現與區域電子病歷數據中心的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
(18)門診電子病歷的主要功能:實現門診醫生對門診病人的病史記錄、處方、檢查、檢驗、治療、處置、手術、收入院等全部醫療過程的信息處理、存儲和查詢;提供多種對病人的處理方式,方便病人就診。支持一卡通、門診掛號,醫生掛號,預約掛號,支持醫技科室對病人的靈活處理;支持醫生使用門診電子病歷系統刷卡,保存、查詢病人處方、診斷、病歷等臨床信息;可同時方便的接診和處理多個病人。採用多種病歷模板,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提供對門診病人當前和既往門診各種信息(病歷)的查詢、統計功能;可列印門診病人病歷、處方和檢查檢驗單,及診斷證明;與門診收費、門診葯房、醫技科室(PACS、LIS)聯網實現門診費用自動核算,醫療信息自動傳遞,醫學圖像和檢查檢驗報告的共享查閱;與合理用葯、合理輸液審查系統、臨床輔助診斷治療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臨床診斷數據查詢系統聯網,實現用葯(輸液)的在線審核,預防醫療事故,提供輔助診斷治療依據和數據;支持區域健康檔案,門診診療可調閱區域健康檔案,門診就診信息進入區域健康檔案。
(19)住院電子病歷的主要功能:實現住院醫生對住院病人的住院病歷,診斷,治療,處方和醫療醫囑、病程記錄、會診、轉科、手術、出院和病案首頁生成等全部醫療過程的信息處理,存儲和查詢,實現住院電子病歷。支持按專科、按病區、按醫生等建立多級多個病歷文書模板、病例模板和詞庫,可按固定模式和自定義模式自動生成各種檢查、檢驗申請單。縮短病歷和各種檢查檢驗單的書寫時間,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支持醫生對各種醫囑的開、停、作廢操作,自動審核醫囑的完整性。與合理用葯、合理輸液系統聯網,在線審核用葯和、合理輸液;與護士工作站系統聯網,動態地將醫囑自動傳輸到護理部門執行;與臨床輔助診療系統聯網,為醫生提供各種疾病的鑒別和診斷及醫囑(護理、用葯)的參考模板,減少醫療差錯。提供住院病歷,檢查檢驗申請單、報告單、診斷證明、出院證明等醫療文件的列印功能。提供當前和既往住院病人住院信息(病歷)的在線查詢統計功能。與住院收費管理系統,住院葯房系統,醫學圖象系統,檢驗系統聯網,實現自動計費,醫學圖象和檢查檢驗報告的共享和查詢。支持區域健康檔案,住院診療可調閱區域健康檔案,住院就診信息進入區域健康檔案。
(20)護理電子病歷的主要功能:自動生成住院病人一覽表,可方便地瀏覽病區住院病人基本情況。對病人進行管理;與住院電子病歷系統聯網,自動接收醫囑信息;長期、臨時醫囑審核、執行,支持醫囑與護理項目關聯和自動執行。列印醫囑單和各種醫囑相關表單;與葯房、醫技科室、手術室系統聯網,將執行的醫囑信息傳輸到相應的執行部門。實現對病人護理信息的管理,支持建立臨時、長期護理項目的建立和執行;支持電子體溫單管理,數據錄入後,自動生成體溫單。支持電子護理文書管理,護理信息錄入後,自動生成護理文書。與住院收費系統聯網,自動記錄醫囑、護理費用,實現護理統計報表。
(21)手術、麻醉電子病歷主要功能:與門診、住院電子病歷系統聯網,實現門診和住院手術病人的電子病歷信息管理;全程跟蹤、記錄手術申請(預約)、審批、手術室和麻醉科對手術進行安排等相關信息。對手術器械、紗布的配置、准備、使用、清點情況完整記錄。、完成麻醉記錄、手術記錄;並提供錄入、列印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輸血治療同意書、術前討論記錄單、術前總結、麻醉科會診記錄、麻醉方案和輸血申請單、輸血記錄單等功能。對術後病人記錄跟蹤隨訪信息進行管理記錄。提供對手術、麻醉相關信息的多條件查詢及統計。提供器械模板、葯品模板、醫療項目模板管理,提高手術、麻醉醫師工作效率。與醫生工作站系統聯網,手術麻醉信息自動進入電子病歷。
⑻ 醫療健康數據包括哪些
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1.轄區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接受服務時,由醫務人員負責為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並根據其主要健康問題和服務提供情況填寫相應記錄。同時為服務對象填寫並發放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2.通過入戶服務(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組織醫務人員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並根據其主要健康問題和服務提供情況填寫相應記錄。3.已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的地區應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通過上述方式為個人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並發放國家統一標准如沖的醫療保健卡渣缺殲。4.將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填寫的健康檔案相關記錄表單,裝入居民健康檔案袋統一存放。農村地區可以家庭為單位集中存放保管。居民電子扮純健康檔案的數據存放在電子健康檔案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