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既拍人像又拍風景鏡頭如何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既拍人像又拍風景鏡頭如何配置

發布時間: 2023-04-15 12:36:54

① 若用二枚鏡頭走天下,相機鏡頭該怎樣配

我是尼康粉,一名旅行風光攝影愛好者,說說我的經歷。

最一開始我買了一個騰龍18-400鏡頭半幅機用,那時候算初學,就帶著這個鏡頭走過雲南、西藏、四川還有江南很多地方,拍了許多張照片,不但滿足了旅行的愛好,也積累了不少的攝影經驗。經過近兩年的時間我把所有的照片按焦距進行分類,發現18焦段佔了30%多,100以上焦段佔了40%多,這下就總結出我攝影喜歡的焦段在哪個范圍了,我本來就喜歡風光攝影,從來不喜歡人像,所以在後來我就注重超廣角和長焦兩個焦段的拍攝,重點學習練習。再後來我把半幅機換成了全幅機身,買了適馬14/1.8Art和尼康70-200/2.8E兩個鏡頭,把18-400出了,當然半幅機身得留著做備機。以後出門基本就帶這兩個鏡頭。

我想說,作為一名業余攝影愛好者,沒必要在鏡頭上面面俱到,資金不允許,實力也不允許,而盡量在自己最喜歡的焦段上下工夫,這樣配鏡頭就有的放矢了,專門摸某一兩個焦段,做到精而專才能出好片。

我用D750。走天下哈,那就意味著啥情況都可能遇見,天氣啊場景啊視野啊內容啊等等等等。所以得皮實,抗造,壞了不心疼,畫質還得夠用。所以我帶24-120F4。因為他的自身素質的確能應付絕大多數場景。走天下,記錄嘛,天下就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得拍人哈...再拎個35定,足夠用了。其實其實只帶一個頭的話,我就只帶35了。沒有為什麼,我喜歡。我懶。

二枚鏡頭走天下,就比較容易選擇了。

我們就以大三元為例吧,這個最具代表性。14-24(16-35)、24-70、70-200,這三隻大三元鏡頭,涵蓋了從廣焦到長焦、常用的所有焦段(打鳥、拍月等望遠鏡頭不在此例),從題材上可以拍攝從風光、紀實、人文、人像、花卉等題材。如果是選擇二枚走天下,我們應該還要從廣焦到長焦進行比較:14-24(16-35)這只廣焦變焦鏡頭,是風光、紀實利器,走天下怎麼能少了風光和紀實呢?所以這是其一選;24-70和70-200這兩只頭相比較,24-70從廣焦來講,肯定不如14-24(16-35)更有優勢,而在長焦上,又不如70-200更好,這也許就是24-70被詬病為「不長不短」吧?!那麼70-200就是其二選了。

既然是二枚鏡頭,廣焦段就是不可能不考慮的,拍一些風光、紀實、人文等題材,用廣焦段會更出色、視野會更寬廣、縱深感會更強烈等。廣焦段也不一定是14-24(16-35),可以是20、28、35定,還可以是其它的廣焦鏡頭。

(D850+14-24 F11 1/200 ISO125 0EV)

(D850+14-24 F2.8 1/1600 ISO100 0EV)

(D850+14-24 F7.1 1/125 ISO100 0EV)

廣焦段,主要「負責「風光、紀實、人文、街拍等題材的拍攝。

走天下,肯定少不了一些人像、花卉等題材的拍攝,在這些題材,只有長焦鏡頭具有更淺的景深、更強的空間感。需要補充的是長焦其實拍風光也是不錯。

即使是中焦,拍風光、人文、人像,也是非常有優勢的。在中長焦的選擇上,不一定非得是70-200,像我,我是選擇80-200,因為我沒有70-200,哈哈。

最後給24-70平下反。選二枚鏡頭,24-70的優勢出不來了,如果是選一隻,那必須是24-70!所以不要小瞧了這只「萬金油」鏡頭,哈。

我是南方之南,歡迎關注。

這個靈魂之拷問,老鄭不是一次兩次自問自答了。既然你問了,我就按我的經驗回答。我是佳能卡口。

題主提到了要「 二枚鏡頭走天下 」,其實一旦要「走天下」了,一鏡就行了,想都不用想,24-105mm必須得帶上!這是主力鏡頭。

甭管你是否擁有24-70,走天下用的鏡頭,肯定是24-105更適用。24-70用於城市街拍是相當不錯的,但「走天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各種環境,各種突發,各種可能,此時,24-70太嬌貴。

題主仁慈,希望帶「二枚鏡頭走天下」,那麼除了剛才老鄭說的「 24-105mm 」必須得帶上外,再加上一枚「 50mm f/2.5微距 」定焦鏡頭。為啥呢?容我娓娓道來:

1、 題材更多樣 。旅行是繞不過 美食 ,拍 美食 ,遠遠的拍 美食 ,不夠誘人。拍 美食 ,還真需要近攝,甚至微距。這款「50mm f/2.5微距」實用性就很強!輕巧的小型微距鏡頭,適合拍攝放大倍率為0.5倍的近攝。不僅僅 美食 拉,還有什麼文藝小物件,拍拍人物寫真,f/2.5的大光圈可拍攝漂亮的背景虛化照片。

2、 輕便 。280克真的很輕,外出旅行,能輕盡量輕,相對於100mm微距來說。50mm的微距鏡頭有更加輕便的優勢,當然你走天下,還帶著70-200mm,我也很佩服。

3、 質素夠好 ,微距無弱旅。浮動對焦系統使影像在任何對焦距離下都可保持極其清晰明銳的效果。

以上三點優勢,老鄭個人經驗之談,50mm f/2.5微距這款鏡頭是我使用率非常高的一款鏡頭,如果我外出帶兩枚鏡頭,答案就是: 「24-105mm」和「50mm f/2.5微距」。

不過,遺憾的是,「50mm f/2.5微距」停產了,得去舊貨市場找找看了。我放幾張最近用50mm f/2.5微距拍的片子:

二枚鏡頭走天下!那肯定要比一鏡走天下可選擇的要多的多!且多種組合。

不過要確定走天下怎麼個走法,怎麼個拍法!去哪裡,拍什麼?高山大川,大海湖泊,沙漠草原,戈壁荒灘,風光人像,牛羊鳥獸!等等,至少要個側重或者比例。

1,變焦加變焦組合:兼顧風光人像,遠景,近色。可通過廣角加長焦組合。例如尼康14-24&70-200,佳能16-35,70-200。或者24-70加長焦組合。賓得也有此類鏡頭群。副廠騰龍,適馬,等廠家也有同規格鏡頭。

2,變焦加定焦:個人覺得24-70&85,105,135定其中一個是個非常不錯的組合。包括百微鏡頭也可以。24-70有廣角與35 50環境人像焦段。85以上可做適當遠距離拍攝。

3,定焦加定焦:個人認為尼康20 1.8g&85 105 135等定焦比較不錯,廣角風光,中長焦兼顧遠距離風景,人像,草原牛羊馬等動物。或者24 35定加中長焦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4,側重城市鄉村等人文,夜景,風光我覺得20 定加35定就足夠。35 1.4尼康,佳能,騰龍,適馬這些鏡頭素質都非常不錯。

5,如果習慣變焦,其實24-70也足夠應付大多場景。24-70加個百微鏡頭就很有拍點。

6,如果我自己選兩個鏡頭,定焦我會選擇35定加85,或者20&35,50在這幾者之間組合。變焦的話還是24-70為主。加個70-200(2.8 過重)F4規格或者100-400,70-300大變焦也是不錯的組合。定焦加變焦35&70-200或者20&70-200或其它大變焦。

最後,其實選擇哪哪種鏡頭,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的喜好!清楚自己側重什麼,包括對重量,體積的認可度。附上幾張尼康20 1.8g騰龍35 1.4定旅拍相片供參考!非喜勿噴!謝謝!

用兩支鏡頭旅行拍攝該如何配機身和鏡頭是原問題,沒說是用一個機身還是兩個機身?也沒說是用光學取景單反或者電子取景微單?感測器幅面大小和最大出片尺寸也沒寫。我按感測器面積大小和感測器結構不同來回答問題。

135全幅和APS-C幅面兩三千萬像素感測器相機,都能輸出長邊一米的(遠觀)展覽照片,或者可以近看的18/17/16英寸(長邊)高質量照片。

高像素三四五六千萬相機,用24-105mm/24-240mm佳能尼康索尼135全幅單反微單鏡頭拍攝,再裁切畫面可以等效更長焦距鏡頭的視角等效200-500mm不一。另一支鏡頭,可以用超廣角定焦或變焦鏡頭,也可以用佳索100-400mm和尼80-400mm/尼180-400mm和佳200-400mm內置TC1.4X增距鏡專業成像質量變焦鏡頭和300/400mm定焦鏡頭,要根據不同拍攝場景選用。

過去單反有佳能尼康28-300mm變焦鏡頭,按售價高低,成像質量有差別,但都能出17英寸A3+規格照片。現在各種幅面相機都有等效24mm廣角鏡頭焦距視角,非135全幅感測器相機的長焦套頭都已經有等效長焦鏡頭300mm視角。

電子取景微單的雙機身雙鏡頭,我認為性價比最高(前提是只拍照片)是尼康C幅Z50微單雙套頭16-50mm等效24-75mm/50-250mm等效75-375mm視角輕便手持快拍足夠走天下,可惜去非洲拍野生動物就不夠長焦,換成索尼C幅微單的70-350mm等效105-525mm視角和

E 16-55mm F2.8 G APS-C畫幅標准變焦G鏡頭 (SEL1655G),就適合去西北新疆西藏開闊地方拍風光和去非洲旅行拍攝。

光學取景單反我也用D610/D7500/D5300機身,全幅廣角定焦鏡頭35mmF2和70-300mm,或者適馬弗文X3的DP0q等效21mmF4完美超廣角3900萬像素定焦鏡頭一體機加騰龍18-400mm等效27-600mmF3.5-6.3重705克,尼康單反這兩種組合搭配都很輕便手持,性價比超高。

M4/3幅面奧林巴斯微單五軸防抖機身和鏡頭數量都有很多可供選擇,豐儉由人,輕便手持高性能,前幾年就有媒體報道是日本國內市場銷量第一,對比光學取景C幅和全幅單反,奧巴微單旗艦的技術性能也是領先的AFC18fps/AFS60fps連拍性能,還有半按快門提前高速連拍預緩存35張照片的專業抓拍技術,可以克服電子取景相機的顯示延遲技術缺陷。

我本人用的是尼康D850相機,分享我的觀點。

我覺得有兩種搭配方式,看你的拍攝需求主要是哪方面。如果是以風光照片為主我建議24-70mm+14-24mm廣角鏡頭,如果喜歡拍攝人像多過風光,建議24-70mm+85mm鏡頭。

24-70mm是我個人使用最多,也最推薦的鏡頭。這個焦段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拍攝需求,24端可以有一定寬廣度,拍一些大場景的風景照片也可以,70端可以壓縮場景,也可以拍一些局部的特寫。我拍攝以旅拍為主,所以24-70可以滿足我大部分在旅行中的拍攝需求,同時這款鏡頭的成像效果也不錯。

24-70mm鏡頭具備一定的寬廣度,一些需要較大場景的構圖時可以勝任。

同時70mm的部分可以部分壓縮畫面,讓我想拍的主體更突出。當然70mm算不上中長焦,壓縮的范圍有限。

很多旅行中的風光照片,需要一個廣角鏡頭讓照片更具沖擊力,這是24-70mm可能不夠滿足拍攝者的需要,所以這時我推薦的第二支鏡頭是個廣角鏡頭:14-24mm。我本人也用的是這一隻鏡頭,成像效果很好。

例如我在美國馬蹄灣,就需要一支廣角鏡頭才能將這個場景裝進去。

如果喜歡拍人像多過風景,在24-70mm之外可以配一支定焦人像鏡頭,給照片增加更多不同的感受。我本人用的是一支85mm人像鏡頭。

若用二枚鏡頭走天下,相機鏡頭該怎樣配?

鏡頭的選擇一直是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尤其在預算比較緊張的朋友來說,要把錢用在刀刃上最為好。

樓主想配兩個鏡頭,該怎樣配置呢?下面我來說說本人的看法。

這個搭配應當不錯的,就略欠缺了超廣角,但也是影響並不是很大,如果真要拍攝視野開闊的場景,可以用24-70拍接片,應當就沒啥問題了。

24-70,是個最為實用的中焦段鏡頭,可拍攝范圍也是比較廣的,從風光、人文、花卉、人像等都是可以用來拍攝的,開玩笑說,它就是個「萬金油」,成像與畫質也是值得信賴的,不管你是哪一款相機,各家都有出品這一款鏡頭,也是各大廠商的主力競爭產品。

70-200,這是一款長焦,可以用來拍攝風光遠景、山水層次、人物花卉等,也是一款很實用的鏡頭,和24-70一樣,也是各家的看家鏡頭,如果你是攝影發燒友,這款鏡頭你不能沒有。

如果以上兩款鏡頭組合,可以滿足當下基本的拍攝要求,上面也說了,如果要拍攝特大場景,我們可以用24-70拍攝接片。

總的來說,鏡頭的選擇還是得和自己拍攝風格與預算有相當大的關系。

最後祝你選擇到滿意的鏡頭,拍攝出優秀的作品。

兩枚鏡頭走天下

其實攝影內容只有兩種:一是拍人,二是拍景。

以目前的技術,民用鏡頭焦段覆蓋也只能是有限的,想要廣焦段就要舍棄大光圈。

最理想的其實就是兩個配置:

第一種:偏向廣角人像風景:

16-35 和28-70 f2,廣角中焦兼顧還有不錯的背景虛化。

第二種:喜歡長焦人像

24-70 2.8和70-200 2.8,有24mm小超廣可以兼顧風景,同時覆蓋50 85 105 135的焦段,200端還可以提供背景虛化的人像作品,風景也可以兼顧。

其實嚴格意義上的一鏡走天下是不存在的,如果可以最好有一個1mm-2000mm的鏡頭還不重,可惜技術達不到,因此需要考慮自己更需要什麼,是超廣拍風景還是更喜歡長焦虛化拍人像或者長焦風景。

最後還有一種便宜的配置:

apsc畫幅相機,用16-70配合30到50大光圈鏡頭,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

我一個35mm,一個135mm就可以走天下了。從來不喜歡用變焦。

② 人物風景攝影技巧_人像與風光如何結合

攝影首先是一門光的藝術,通過相機物理和化學反應將這門藝術固化成像,所以才能被人感知。其中有兩個參數跟物理有關,就是快門和光圈,另外一個參數ISO實際應該跟化學有關(這個得追回膠片時代)。如何把人像與風光融合在一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了解相機的三種參數
1.快門(Shutter):快門的速度單位是秒,正常顯示的數值為多少分之一秒。分母越大,快門則越快,反之亦然。

快門控制的是光線進入感光元件的時間,簡單理解就是它速度越快,感光元件反應越快,定格的瞬間也就越精準。慢速快門可以用於拍攝星軌、車水馬龍、絲絹般宏慎衡水流等,正常快門一般用於光線充足的時候拍攝沒特定藝術要求的照片,快速快門一般用於拍攝運動的場景。

慢速快門

正常快門

快速快門

2.光圈(Aperture):數值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光圈控制的是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數量,一般用F數值表示,數值越小,則光圈越大,進入的光線越多,反之亦然,它能夠影響照片的景深。景深的通俗說法就是虛化程度,打個比方,一個近視的人,睜大眼睛可以看清楚近的東西(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想看清楚遠的東西試試眯一下眼效果也不錯(光圈越小景深越深),這里的光圈大小就等同於人眼的閉合程度。光圈大適合拍前後虛化主體突出的照片,光圈小適合拍前後細節均保留清晰的照片。

大光圈,景深淺,虛化效果好

小光圈,景深深,前後景色清晰

超小光圈,景深極深,可以拍出星芒效果

3.ISO:這個簡單,只要記住,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畫質細膩噪點少;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畫質非常差,噪點很多。

正常光線下建議入門機的ISO盡量設置在800及以下;光線充足就用ISO100或者200;如果晚上光線實在太差了,你又想拍到東西,那也沒辦法ISO必須開的很高。

4、三者之間一般使用參數值

(1)正常光線下,白天戶外:一般ISO設置在100~400區間;快門一般都可以上到1/500秒,光線足夠可以大膽上到1/1000秒,如需拍絲綢般的感覺,建議增加濾鏡;光圈根據自己需要的虛化程度進行設置,正常拍攝人像設置在F5.6以內,如需拍攝景色,可設置在F6.7。

(2)陰天或者室內,光線不夠且沒閃光燈的情況下:一般ISO設置在400~800區間;快門在1/125秒~1/350秒區間;光圈盡量以大光圈為主,可設置在F5.6以內。

(3)室內,光線極度不充足,且不能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一般拉高ISO,半畫幅相機可設置在1600~3200區間,全畫幅相機3200~6400區間;快門設置在1/60秒~1/125秒區間;如需看清前後景物,光圈設置在F5.6,如不需要,則可以設置在F5.6以內。

三者的關系就是,光線充足,優先考慮ISO,ISO值越低相片質感更好;光線不充足,則適當拉高ISO,確保快門無需太慢(用腳架除外),照片能夠蔽做清晰拍到主體;光圈則看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而定。
人物風景攝影技巧
使畫面更有指向性

有的時候,我們拍攝的風光照主體並不是只包含一個“元素”,它是由幾個或者多個“元素”組成的。而餘下的這些元素,就是為“主體”來服務的。

注意:

人物必須有規律性,比如同樣的顏色、同樣的動作、同樣的方向等等,作為一個整體來輔助構圖,引導視線,切忌過散過亂。

更有 故事 性

與有人的畫面比起來,有的時候干凈的風光照反而顯得空洞。在風光照片上,在讓人欣賞風光美景的同時,也會讓人思考,這個人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他是誰?他在干什麼?可以說,人賦予了照片更多故事性,使得照片產生雙重內涵。

注意:

照片中人與景的風格必須統一,以景帶人,互為一體,人物所引發的故事聯想必須與景物有關。比如上圖,如果是一個遊客走過,那麼就會破壞畫面的意境。孝燃

豐富畫面元素

有的時候,在眼中看來美麗的風光呈現在照片里卻是單調的,比如我們拍攝大草原,茫茫一片翠綠之下,你是不是特別期盼著能飄來幾朵白雲點綴一下畫面?

注意:

人物是作為點綴加入畫面的,比例不可過大。他們可不具備故事性,但必須要視覺表現力(顏色、光影、動作)。

增加對比

大小是比出來,風光攝影也是如此。簡單的拍攝一副風光作品,畫面前的讀者很難感受到建築有多高,海洋有多遼闊。但是,如果將人作為參照物攝入畫面,對比就即刻顯現出來了。

注意:

要注意人和物的比例,兩者的差距越大,效果越好。

製造效果

很多時候,看似簡單無趣的風光照,會因為人的出現而展現出其不意的效果。

注意:

選擇和環境有關的人物,利用他們身上的元素可以更好的交代背景。

輔助構圖

風光攝影因為場景遼闊很容易失去焦點,所以導致整個畫面空曠但言而無物。如果在畫面中往往就可以改善很多。拍攝風景,尋找到風景中特殊的人,將他一起攝入鏡頭,那麼畫面就會變得有趣起來。在成為焦點後,人物既可以與風景相互補充,同時也可以成為焦點。

注意:

因為人物是作為焦點之一存在,因此在畫面中最好佔一定的比例。通常位置被安排在井字構圖的四個點上。

猜你喜歡:

1. 風光人像拍攝技法

2. 單反人像攝影小技巧

3. 藝術人像攝影技巧

4. 攝影技巧學習

5. 人像攝影5大技巧 新人必備

③ 出門旅遊相機只掛一隻鏡頭,拍風光和人像照,應該選那隻鏡頭

首先必須得承認24—70 f2.8是個很好的鏡頭頭,大三元、鏡皇,畫質確實能比24—105 f4好那麼一點。

但是,這個鏡頭雖然號稱「萬金油」,拿去 旅遊 可遠沒有24—105合適,畢竟 旅遊 不是去搞攝影創作,絕大多數人 旅遊 拍的照片主要是在於紀念意義,最多也不過用來在網上發個朋友圈、游記、QQ空間什麼的,對畫質沒有商業攝影那麼高的要求,說實話要不告訴你網上發的這照片是什麼鏡頭拍的,有幾個人能看出來其中的差異?

而且24—105的長焦端遠超24—70,適應的場景更加廣泛,除了拍人像之外,很多時候風景也是需要長焦的,到那時候恐怕只能看著只有70mm的「長焦端」望洋興嘆。

再說了,24—70 f2.8的價格比24—105 f4貴很多,如果只是 旅遊 拍照,完全沒必要多花那麼多錢!

旅行攝影,輕便為主。只帶一隻鏡頭,那就24-70,24-105,24-120這樣的焦段吧,經典的一鏡走天下。各個相機廠家都有這樣的焦段。如果預算多,就選F2.8的,其實F4的光圈也夠用。

就像我常用的D850和Z7,分別配置了一隻24-70 F2.8和24-70 F4的鏡頭。

分享幾張用這二部相機和鏡頭拍攝的照片:

總結一下,如果只帶一隻鏡頭,那就考慮一下我的建議吧。預祝在旅途中拍攝出精美的作品!

出門旅遊相機只掛一隻鏡頭,拍風光和人像照,應該選那隻鏡頭?
作為一名經常外出旅行采風的達人,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第一推薦,50或者85定焦鏡頭

大多數旅行,圖的就是輕巧和方便,畢竟,舟車勞蘆念正頓之後,你只希望盡一切可能減輕身體的負擔。在拍照手機盛行的今天,對於非極致風光攝影來說,你只需要准備一款主流的旗艦拍照手機,比如蘋果12,華為mate40等等,再搭配一款50或者85的人像定焦鏡頭。這樣一來,要虛化的時候你直接用相機,不需要虛化的時候,就讓手機來解決把。至於買光圈是1.2或者1.4或者1.8的,就看你的預算了。

2、第二推薦,搭配24-105f4.0或者24-120f4.0這樣的焦段

對於在旅行中主要拍風光,同時又可能想要約拍妹紙的用戶,圖的就是「一鏡走天下」,相較於24-70f2.8這樣的鏡頭,雖然光圈小一些,但焦距更長,人像的虛化效果也是可以的,真心比24-70的焦距更適合旅行。畢竟,風光攝影,對大光圈的要求並美那麼高,而對於人像虛化來說,焦距比光圈更直接

4、絕不推薦,類似於18-200或者18-135這種大變焦鏡頭,看似一鏡走天下很方便,但是相較於現如今的旗艦拍照手機,真的體現不出它的優勢來,要虛化沒虛化,要畫質可能也沒畫質(除非你能堅持用三腳架,用最佳光圈拍攝,還要在大屏幕上欣賞)

綜上,建議樓主搭配一款50或者85的定焦或者24-105一類的變焦鏡頭,真的輕松又方便,旅行嘛,愉快的拍攝才是王道。

根據長期使用的經驗任何一款鏡頭它的優點與缺點都是共存的,萬能的鏡頭跟本不存在,在使用中根據個人的喜好來挑選就是最好的。下面三張均是:7O一2OO所拍攝。

出門旅遊相機只掛一隻鏡頭,拍風光和人像照,應該選那隻鏡頭?

旅遊 ,本人覺得就是得圖一個輕巧,如果帶幾個鏡頭,無疑會造成我們的旅途中的不便與負擔,那麼 旅遊 外出,應該選哪只鏡頭呢?下面我們來共同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本人實際上外出常在機身上掛個35定焦,有些朋友會說這能拍啥,實際上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拍大場面風光,我會用接片,這個頭拍旅途人像也是相當不錯的,輕便,幾乎構不成負擔。

如果有24-70鏡頭,那麼外出用它,也是相當好的選擇,從風光到人像都是可以進行拍攝的,可以應付旅行中大都數場景的拍陪悔攝。

其實,本人最要推薦的是小三元鏡頭,尼康的24-120,佳能的24-105,這鏡頭比24-70輕巧不少,成像也是不錯的,外出焦段最為實用,是個很好的選擇。

以上就是本人的推薦,你外出旅行拿哪個鏡頭?
我就是劍高稿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出門 旅遊 就帶一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隻鏡頭又要拍攝風景又要拍攝人像,其實有很多選擇,但是畫質方面肯定會有缺失,只能選擇變焦鏡頭!

好的風景照片展現出的磅礴氣勢,是需要廣角鏡頭來進行拍攝,尼康14-24mmF2.8、16-35mmF4、24-70mmF2.8都是不錯的選擇!佳能16-35mmF2.8、17-40mmF4、16-35mmF4、24-70mmF2.8,或者神級鏡頭11-24mmF4!這些都是不錯的風景鏡頭!

從以上鏡頭當中可以選擇一些焦段用來拍攝人像,也就那麼幾枚可以選擇,16-35mm、17-40mm,光圈有2.8也有4。人像嘛,當然有大光圈最好了,F2.8的也只有16-35mmF2.8以及24-70了,尼康14-24mmF2.8、24-70mmF2.8。

外出旅行,從專業角度講,最好攜帶全畫幅單反相機,比如佳能5D3。鏡頭最好配置70-200、24-105、24-70、16-35等變焦鏡頭。如果攜帶一支鏡頭,最好是70-200焦段的,很適合拍攝風光,人像攝影也能滿足拍攝者的要求。

第一款是廣角鏡頭16mm-35mm變焦,第二款是標准變焦鏡頭24mm-70mm變焦,第三款是長焦變焦鏡頭70mm-200mm變焦,第四款是人像定焦鏡頭50mm定焦,這四款你會選擇哪一款呢?其實這個選擇題沒有特定的答案,只要某款鏡頭適合你的拍攝題材,那這款鏡頭就是你要帶出去的。

上面給出的四款鏡頭都是最常用的鏡頭,而且都是不錯的鏡頭。對照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你就可以選出最適合你的鏡頭帶出去旅行了。

1. 這款16mm-35mm的變焦廣角鏡頭,拍風光就靠16-35mm鏡頭。可謂廣角鏡頭裡面的經典之作,非常適合外出拍攝大場面的場景,視野會很開闊,拍出來的效果相當震撼,這款鏡頭適合拍攝具有開闊視野的風光題材作品,比如居高臨下拍攝群山,拍攝大草原,荒漠,大海等題材,效果非常棒。

佳能(Canon)EF 16-35mm f/2.8L III USM 廣角變焦鏡頭

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具有足夠廣的焦段與F2.8的大光圈,比起上代產品而言,更強大的畫質解析力與光學素質使其更容易滿足高像素機身的拍攝需求;同時,高水準的鏡身做工與配置也無愧於紅圈高端鏡頭的定位,可以應對多種不同氣候的考驗。相信對於每一個風光愛好者而言,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索尼(SONY)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全畫幅蔡司廣角變焦微單相機鏡頭 E卡口(SEL1635Z)

2. 這款24mm-70mm的變焦鏡頭它可謂是「掃街」利器,焦段覆蓋了從廣角到中長焦,對拍攝風景,人像,以及小景都有優異表現,缺點是沒有長焦功能,上能拍人像,下能拍風景,集合廣角、人像、中焦的鏡頭,焦段確實很方便,掛機拍攝無非也就是在風景與人像之間的拍攝吧!景別也比較給力,哪怕站同一位置不動,都可以拍出很多種構圖的照片!

索尼(SONY)FE 24-70mm F2.8 GM 全畫幅標准變焦G大師鏡頭 E卡口(SEL2470GM)

24-70mm是光圈要大,通過調節光圈可以拍出背景更加虛化的照片。用長焦的話,相同光圈下焦距越長虛化程度越大,而且焦距不同視角也不一樣,舉個簡易點的例子,在照片中人物所佔比例一樣的話,用不同的焦距人物背後的背景攝入范圍是不一樣的,長焦攝入的范圍更窄,更少,便於控制,便於突出人物。

尼康(Nikon) AF-S 24-70mm f/2.8G ED 鏡頭

24mm廣角起步,比不過24定,70mm中端比不過70-200的70mm,畫質達不到很好的預期!50mm以上焦段至70mm焦段,景別並沒有太大區別,既沒有切割機的感覺也沒有太給力的景深感!真的就剩下方便了!

佳能(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 標准變焦鏡頭

3. 這款70mm-200mm的變焦鏡頭是一款以拍攝人像為主,70-200的焦段是從70開始起步,雖說是拍攝人像的焦段,是不是也感覺有很大的局限性,沒錯,但是擁有出色的畫質以及強力的虛化效果會令人眼前一亮哦!特別是外景拍攝,距離離遠一些可以拍攝全身大景,靠近一些利用200端壓縮感拍攝特寫鏡頭,虛化效果確實很舒服!如果有心搭配一點前景,哪怕是樹葉、草地都能夠更加突出主體虛化環境!這是70-200最大的用處之一!如果出門掃街的話,70-200的優勢更加明顯了,環境無論多惡劣,基本上在2.8光圈以及大焦段的使用下都是非常美麗的背景!

佳能(Canon)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長焦照樣可以拍攝風景,這是70-200另一大優勢!畢竟提到風景拍攝,更多的是廣角端,70-200的風景不怎麼聽說吧!下面我就來給各位普及一下大長焦風景拍攝!廣角可以拍出更廣更磅礴的風景,長焦可以拍出更獨具一格的風景照片,

索尼(SONY)FE 70-200mm F2.8 GM OSS 全畫幅遠攝變焦G大師鏡頭 E卡口(SEL70200GM)

前虛後實,前實後虛了解一下!長焦拍風景,能夠拍出明明知道離得很遠,卻好像近在眼前,而且景深感極強,特別有味道的照片!非常值得用長焦拍攝風景嘗試一下!

尼康 (Nikon) AF-S 尼克爾 70-200mm f/2.8E FL ED VR 「大三元」大光圈遠攝變焦鏡頭 尼康鏡頭

4. 這款50mm的定焦鏡頭可是一款經典的人像鏡頭,它的成像效果跟人眼看到的效果最為接近,所以又稱之為標准鏡頭,50mm 1.8 50mm 1.4 50mm 1.2。

佳能(Canon)EF 50mm f/1.8 STM 標準定焦鏡頭

這三支鏡頭僅僅是光圈不一樣但價格相差甚遠(不僅僅是光圈做工和裡面鏡片用的也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是50mm你裝在相機上,焦段是沒區別的。為什麼大光圈會貴那麼多,

索尼(SONY)Planar T* FE 50mm F1.4 ZA全畫幅蔡司標準定焦微單相機鏡頭 E卡口(SEL50F14Z)人像 街拍 夜景

徠卡(LEICA) 徠卡(leica)鏡頭 萊卡相機鏡頭M系列專用 定焦鏡頭 標准焦段鏡頭 LUX-M 50mm F/1.4 ASPH 銀色

跳個反!

第一,我不太主張單反相機「一鏡走天下」。單反相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拆卸鏡頭,如果非要追求輕便快捷,其實沒必要帶單反,手機、微單、卡片機都很輕便,也能滿足大部分場景拍攝,如果你對畫質沒有太多的追求。

單反一定是對攝影有一定的追求,往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即便是不一定職業化,但一定想要拍出特殊光影效果。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拿個業余頭,跳一個沒必要的坑呢?

18-135也好,24-105、24-70也罷,變焦越短畫質越好。恆定光圈越大,價格也就越貴,道理就這么個道理,為什麼職業攝影家最後都用定焦頭,也是這個原因。

第三,如果你的攝影水平達到一定境界,有了明確的創作方向,確定的自己的風格後,真的可以只用一隻頭,因為你已經有明確的取捨,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了。

拍風光的帶廣角,拍人像的帶長焦,你甚至不需要變焦,帶個定焦頭就ok。但那已經是歷盡人間風光、閱人無數後的境界,至少我還沒達到這個境界。

第四,個人經驗,出遠門 旅遊 ,帶個16-35、70-200就夠用了,如果不打鳥、不拍大全景(也可以後期接圖),拍風光、拍人像己經非常充裕了。重量啦,多一個鏡頭遠沒你想的那麼重。

回到問題,如果你非要只帶一顆鏡頭去旅行,那就考慮好取捨。如果對畫質要求不高,27-70、27-105甚至是18-135都可以選。

如果對畫質也特殊要求,主拍風光用16-35廣角,主拍人像帶長焦70-200,其它的用手機做副機,彌補一下,又快又方便。

面面俱到,什麼都想要,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如果出門 旅遊 只帶一支鏡頭,兼顧風光、人文、人像,我會選24-105mm。

為什麼呢?

首先,焦段太合適了。 雖然24-105mm是佳能紅圈鏡頭中的狗頭,一般都用於全畫幅相機的套機鏡頭,但是不可否認,這支鏡頭確實太經典了,這個焦段非常實用。24mm最廣角端沒有太大畸變,拍攝廣角風光片雖沒有超廣震撼,但對於旅行來說是夠用了;最長的105mm端拍攝人像也是有一些虛化效果的,雖然最大光圈是f4,可以這個焦距也可以產生一些壓縮感;中間還包含經典的35mm、50mm、85mm焦距,都是非常實用的。旅行中不用再糾結能不能拍到想要的場景了,基本大部分都可以拍得到。

其次,恆定f4光圈對於旅行是夠用的。 為什麼這么說,因為旅行大部分時間是白天室外,最大f4的恆定光圈一般情況下是夠用的。它確實沒辦法和f2.8的牛變鏡頭比,更沒辦法和大光圈定焦頭比,但合適的焦距,夠用的光圈,就是 旅遊 鏡頭的特質。

第三,輕便。 這支鏡頭在全畫幅鏡頭中算輕便的。不要和半畫幅鏡頭比,也不要和m43比,全畫幅里有這樣焦段都鏡頭體積控制在這個程度確實很難得,重量也適合攜帶。

第四,帶防抖。 防抖級別不高,但是旅行中使用是絕對比沒防抖好多了。輕微的手震、晃動,這個is防抖還是有作用的。對於旅行中隨手拍很重要。

當然,這支鏡頭也有缺點,比如鏡頭內筒經常會自己滑動出來,沒有鎖止裝置,在使用時需要注意;直出色彩一般般,但用raw的話這個可以忽略;最大光圈有點肉,這個我個人沒有覺得,f4是可用的;畸變有些重,這個稍微後期矯正一下就可以了。

總之,對於旅行來說,24-105mm是完全合格的,也是非常合適的,如果我選擇一支旅行鏡頭,就是24-105mm。

④ 要拍風景和人像,分別買什麼鏡頭比較好

沒有固定的用法。

但是人像基本用特寫的手法,那麼中長焦鏡頭是最好的選擇,大光圈容易帶畝櫻燃來虛化的效果,更能突顯人物,所以在攝影鏡頭中85mm和135mm兩個經典定焦焦段成為人像特寫的鏡頭的代名詞。

推薦考慮85mm F 1.4(或便宜的85mm F 1.8)以頌枝及 135mm F 2在變焦鏡頭中可以考慮 70-200 mm F 2.8 經濟基礎良好的,可以考慮 200 F2.0 風景方面,大家都說需要廣角,一般來說是這樣,但廣角用不好反而不好,因為太多東西進入迅虛了相片,攝影是減法,所以一般風光攝影,需要「兩頭」,一是廣角鏡頭拍全景,如16-35mm F2.8(或16-35mm F4或 16-85mm等)另一種是長焦,用來特寫和壓縮距離,如70-400mm F4-5.6 100-400 F4-5.6等總的來說,

人像鏡頭推薦如下佳能:85mm F1.2 (或廉價的 85mm F1.8) 135mm F2 200mm F2.0尼康 :85mm F1.4 (或廉價的 85mm F1.8 ) 135mm F2索尼: 85 mm F1.4 Za 135 mm F1.8 Za 135 mm STF 200mm F2.8(美能達老版)以及三家的 70-200 F2.8風光 廣角端 佳能和索尼的 16-35 F2.8 尼康的 14-24 F2.8或 16-35 F4長焦索尼的 70-400 F4-5.6尼康的 70-300 F4.5-5.6 Vr佳能的 100-400 F4-5.6。

⑤ 佳能單反拍人像,旅行風景用什麼鏡頭比較好

10-17mm為超廣角-主要是拍攝風景,尤其是大場景,比如草原、沙漠、大海;

17-35mm廣角-風景、人文,拍到此一游照的主力焦段,尤其是適合旅行拍攝 ;

35-135mm中焦-人文喚襲、人像。這個焦段裡面85mm焦段尤其是被推崇為拍人像最佳的焦段,所以經常把85mm F1.8這樣的鏡頭叫做人像頭;

⑥ 5d4拍一個靜態景再合拍人像怎麼設置

使用相機拍攝不同的場景,需要使用不同的參數設置。

具體來說,在拍攝不同題材的景物時,需要對以下幾種拍攝參數進行針對性設置:

1,光圈。

一般來說,拍攝風景需要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遠近都清晰的和虛擾效果。……而拍攝人像時則需要使用大光圈,這樣可以獲得淺景深,拍出前景虛化、背景虛化效果,突出被拍攝主體。

2,快門。

快門的設置,首先要確保合適的曝光度。

在滿足曝光准確的前提下,用戶可以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拍片。

3,感光度。

感光度的設置原則,是盡量使用低感光度設置。……這樣可以獲得更純凈的畫質。

如果被拍攝景物亮度較低,可以適當提升感光度。

4,對焦模式和對焦點。

對焦模式的選擇,根據不同的拍攝題材,可以選擇單次伺服對焦,也可以選擇連續伺服對焦。

對焦點的選擇,一般用單點對焦,也可以選擇多點對焦。

5,測光模式和測光點。

測光模式的選擇,根據拍攝題材的不同,可以選擇全局測光,也可以選擇點測光。……要想提升技術水平最好是使用點測光,這樣可以拍出曝光度最准確的照片。

6,白平衡和色溫。

這兩個設置項一般來說使用默認設置即可。……如果需要調整,需要根據拍攝時的具體情況嘗試調整。

根據以上設置原則,在拍攝靜態景物和人像時,可以使用以下設置:

1,拍攝靜態景物。

拍攝靜態景物,可以使用光圈優先模式,使用小光圈、低感光度的參數設置來拍攝。

對焦和測光,可以使用多點對焦和全局測光。也可以使用單點對焦和點測光來拍攝。

2,拍攝人像喚旦。

拍攝人像時,應該用快門優先模式,使用大光圈(一般是全開光圈)拍攝。

感光度的設置,應該盡量使用低感光度。

對焦和測光模式,應該選擇單點對焦和點測光模式。

使用上述拍攝參數設置模譽敬式,可以很好地適應靜態景物和人像的拍攝,拍出畫質理想的靜態景物作品和人像作品。

⑦ 佳能5D2和24-105拍人物和風景要怎樣設置參數

1、無論人物風景首先是進行准確的曝光數碼相機有三個數值來控制曝光。
光圈快門iso數值。

2、iso盡量調低白天100夜間盡量不超過1600,因為iso越高成像效果越差但是需要感光性越好需要的進光量越少。

3、光圈相當於決定進光孔的大小F值越大光圈越小F值越小光圈越一畢橋般來說拍大場景的風景碼數旦偏向於小光圈(F值較大)可以保留更多的細節一般風景F8-F16不過大光圈也未嘗不可拍人的話大光圈小光圈皆可以。

4、快門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手持拍攝。盡量保持快門在1/60以上,這樣可遲擾以保證不會讓畫面抖掉
長曝光在拍攝水流和風景很常用,但是需要三腳架和ND濾鏡。通常在1S以上的快門。

5、一張照片一個主角。構圖時,一定要突出主體,背景盡量簡單統一,並且將照片的注意力放在拍攝對象上,避免被背景「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