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漢字構形學是誰創立的
漢字構形學是探討漢字祥攔的形體依一定的理據構成和演變的規律的學問。它探討的是包括個體字元的構成方式和漢字構形的總體系統中所包含的規律。這門學科的創始人是王寧,其《漢字構形學講座》一書構建了謹森胡漢字構形學的基礎理論。這門學科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王寧主編的「漢字構形史叢書」,包括鄭振峰《甲春嫌骨文字構形研究》,羅衛東《春秋金文構形系統研究》,趙學清《戰國東方五國文字研究》,陳淑梅《東漢碑隸構形系統研究》,《魏晉行書構形研究》、《隋唐碑誌楷書構形研究》、《宋代雕板楷書研究》、《雲居寺明刻石經文字構形研究》。
『貳』 中國推出幾個漢字編碼字元集
推出了6個符集。
『叄』 我國大陸地區使用的漢字字元集是
漢字字元集編碼查詢
輸入:
B0A1 A996
查詢
輸出:
輸入漢字查詢對應的編碼,或者輸入編碼查詢對應的漢字。一次最多查詢99個字或編碼:輸入漢字時連續輸入即可;輸入編碼時,每個舉侍編碼之間用空格分隔(也可以是逗號或分號)。
字元集編碼是指對多個字元(通常在幾十到幾萬個不等)進行整合封裝成正告吵一個文件所使用的編碼,外部程序通過這種編碼就可以從字元集文件中調用指定的字元。我們常見的計算機字體文件就使用了字元集編碼,通過輸入法輸入文字或者瀏覽網頁時都會通過指定的字元集編碼從字體文件中調用字元。
以下是常見的漢字字元集編碼:
GB2312編碼:1981年5月1日發布的簡體中文漢字編碼國家標准。GB2312對漢字採用雙位元組編碼,收錄7445個圖形字元,其中包括6763個漢字。
BIG5編碼:台灣地區繁體中文標准字元集,採用雙位元組編碼,共收錄13053個中文字,1984年實施。
GBK編碼:1995年12月發布的漢字編碼國家標准,是對GB2312編碼的擴充,對漢字採用雙位元組編碼。GBK字元集共收錄21003個漢字,包含國家標准GB13000-1中的全部中日韓漢字,和BIG5編碼中的所有漢字。
GB18030編碼:2000年3月17日發布的漢字編碼國家標准,是對GBK編碼的擴充,覆蓋中文、日文、朝鮮語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其中收錄27484個漢字。GB18030字元集採用單位元組、雙位元組和四友旦位元組三種方式對字元編碼。兼容GBK和GB2312字元集。
Unicode編碼:國際標准字元集,它將世界各種語言的每個字元定義一個唯一的編碼,以滿足跨語言、跨平台的文本信息轉換。
『肆』 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說說你對漢字的認識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手伍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鎮帶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中國大陸將漢字筆劃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簡,於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灣則一直使用繁體中文。
目前在使用漢語畢旅或的地區,大都使用兩種規范漢字,分別是繁體中文(繁體字)和簡體中文(簡體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目前漢字系統已經基本穩定,但漢字的規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繼續進行。
關於漢字編碼
為進行信息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漢字字元集標准。
① GB2313字元集,收入漢字6763個,符號715個,總計7478個字元,這是大陸普遍使用的簡體字元集。楷體-GB2313、仿宋-GB2313、華文行楷等市面上絕大多數字體支持顯示這個字元集,亦是大多數輸入法所採用的字元集。市面上絕大多數所謂的繁體字體,其實採用的是GB-2313字元集簡體字的編碼,用字體顯示為繁體字,而不是直接用GBK字元集中繁體字的編碼,錯誤百出。
② BIG-5字元集,收入13060個繁體漢字,808個符號,總計13868個字元,目前普遍使用於台灣、香港等地區。台灣教育部標准宋體楷體等港台大多數字體支持這個字元集的顯示。
③ GBK字元集,又稱大字元集(GB=GuóBiāo國標,K=擴展),包含以上兩種字元集漢字,收入21003個漢字,882個符號,共計21885個字元,包括了中日韓(CJK)統一漢字20902個、擴展A集(CJK Ext-A) 中的漢字52個。Windows 95\98簡體中文版就帶有這個GBK.txt文件。宋體、隸書、黑體、幼圓、華文中宋、華文細黑、華文楷體、標楷體(DFKai-SB)、Arial Unicode MS、MingLiU、PMingLiU等字體支持顯示這個字元集。微軟拼音輸入法2003、全拼、紫光拼音等輸入法,能夠錄入如鎔鎔炁夬喆嚞姤贇贇龑昳堃慜靕臹等GBK簡繁體漢字。
BIG-5 (繁體中文)與GB-2313 (簡體中文),編碼不相兼容,字元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中便產生亂碼。文本文字的簡體與繁體(文字及編碼)之間的轉換,可用BabelPad、TextPro或Convertz之類的轉碼軟體來解決。若是程序,Windows XP操作系統,可用Microsoft AppLocale Utility 1.0解決;Windows 2000的操作系統,大概只有用:中文之星、四通利方、南極星、金山快譯之類的轉碼軟體方能解決了。
④ GB18030字元集,包含GBK字元集、CJK Ext-A 全部6582個漢字,共計27533個漢字。宋體-18030、方正楷體(FZKai-Z03)、書同文楷體(MS Song)宋體(ht_cjk+)、香港華康標准宋體(DFSongStd)、華康香港標准楷體、CERG Chinese Font、韓國New Gulim,以及微軟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提供的宋黑楷仿宋等字體亦支持這個字元集的顯示。Windows 98支持這個字元集,以下的字元集則不支持。手寫輸入法逍遙筆4.0版支持GB18030字元集及方正超大字元集漢字的錄入。
⑤ 方正超大字元集,包含GB18030字元集、CJK Ext-B中的36862個漢字,共計64395個漢字。宋體-方正超大字元集支持這個字元集的顯示。Microsoft Office XP或2003簡體中文版就自帶有這個字體。Windows 2000的操作系統需安裝超大字元集支持包「Surrogate更新」。
⑥ ISO/IEC 10646 / Unicode字元集,這是全球可以共享的編碼字元集,兩者相互兼融,涵蓋了世界上主要語文的字元,其中包括簡繁體漢字,計有:CJK統一漢字20902個,CJK Ext-A 6582個,Ext-B 42711個,共計70195個漢字。SimSun-ExtB(宋體)、MingLiU-ExtB(細明體)能顯示全部Ext-B漢字。至今尚無單獨一款字體能夠顯示全部70195個漢字,但可用海峰五筆、新概念五筆、倉頡輸入法世紀版、新版的微軟新注音、倉頡輸入法 6.0 版(單碼功能)等輸入法錄入。Ext-C還有2萬多個漢字。詳情請參閱香港中文大學網站、馬來西亞倉頡之友網站、福建陳清鈺個人網站。
⑦ 漢字構形資料庫2.3版,內含楷書字形60082個、小篆11100個、楚系簡帛文字2627個、金文3459個、甲骨文177個、異體字12768組。可以安裝該程序,亦可以解壓後使用其中的字體文件,對於整理某些古代文獻十分有用。
如果超出了輸入法所支持的字元集,就不能錄入計算機。如果沒有相應字體的支持,則顯示為黑框、方框或空白。如果操作系統或應用軟體不支持該字元集,則顯示為問號(一個或兩個)。在網頁上亦存在同樣的情況。
關於Unicode
由於各國國家標准字集所收的漢字字數、常用字的差異,雖然象中國兩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類似,轉換後閱讀並不成問題,但是這種編碼轉換的混亂關系,對文字交流始終是一種障礙。因此相關國家的標准化組織和文字工作者經過共同努力,終於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韓(CJK)漢字的Unicode 漢字標准ISO 10646.1。 Unicode是完全雙位元組表示的多國文字編碼體系,編碼空間0x0000-0xFFFF。 ISO 10646.1漢字標准使用編碼0x4E00-9FA5,共包含20902個漢字。其中: 大陸(S)提出的漢字17124個,台灣(T)提出的漢字17258個; S與T的並集,即中國(C)提出的漢字為20158個。 日本(J)提出的漢字為12157個,中國未提出的690個(Ja); 韓國(K)提出的漢字為7477個,其中中國未提出的90個(Ka); Ja與Ka並集共744字。 支持Unicode編碼的相關電腦系統軟體,如Unix, 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於Unicode的ASCII碼是用雙位元組編碼(即一般電腦系統中的單位元組ASCII碼前加 0x00),同時其漢字編碼與各國的現有編碼也不兼容,造成現有的軟體和數據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軟體系統的用戶並不多,大多數只將它此作為一個國際語言編碼標准來使用。
『伍』 倉頡輸入法怎麼應用
倉頡輸入法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稱譽的台灣人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制。初期只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之精神,蔣緯國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1980年,與宏碁公司共同發表世上首部具有「中文操作系統、中文程式語言、中文套裝軟體」之中文電腦—天龍中文電腦。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操作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嵌。一些線上漢字字典也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1980年代初期,朱邦復在個人電腦上設計中文系統,以倉頡碼為其根本,收字數萬,效率甚高。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之中文化。現今大部分操作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為正體中文世界最普及的形碼輸入法。[1]。 朱邦復本來想根據其「漢字基因」理論,建立一套「銀升倉頡系統」,用倉頡碼統一處理漢字的形、音、義、碼、序、辨等六大問題。其中倉頡碼的原始目的是漢字檢索及排序,其取碼具有字首及字身的概念,以字首做為分類,字身做為補充,如此便可讓電腦「理解」漢字,進而達到組字、字義理解,甚至與人溝通的功能。 [編輯本段]創建人 倉頡輸入法24個基本字形由於本以漢字檢索為目的,倉頡取碼依據視覺辨識原理,能反映漢字的細微特徵,御握幾乎所有不同字形或異體字,都有不同的編碼,因此重碼率為當今中文輸入法最低者。倉頡輸入法亦為一般系統中支援字型檔最大者,幾乎所有系統可見的漢字,皆可用倉頡鋒拆老輸入法鍵入,因此也成為漢字文化工作者選用的主要輸入法。然而,當今主流電腦系統只提供倉頡輸入法,沒有採用整套倉頡系統,因此許多原先的設計理念,如倉頡內碼、字型產生器與極大字型檔等,都沒有實現。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目前最新的公開版本是第五代。待公開的第六代,為十萬字型檔設計,重碼率低。字型檔收錄歷代文獻用字,以倉頡碼作字型檔內碼。這版本現僅提供部份專家學者使用。 [編輯本段]軟體優勢倉頡輸入法的設計原意不單用來輸入,更是一個整合的中文系統。漢字以倉頡碼為內碼,使漢字的字序 分明,新字隨時添加,沒有大五碼和統一碼的收字不足,字序混亂的缺點。輸出方面,漢字字形產生器以倉頡碼為基本,自動產生字形。不需儲存每一個字的字形,大大減少所需記憶空間。(例如朱邦復於1989年推出用第五代倉頡的聚珍整合系統,提供符合漢字結構的字數百萬,有七萬為實際用字。)由於輸入輸出統一以倉頡處理,取碼可以與字形一致。現時以第六代倉頡(又稱蒼頡)為內核的中文系統,用來建構收錄中國歷代文獻的漢文史資料庫,倉頡系統的優點得到發揮。 [編輯本段]版本沿革1977年,朱邦復在台灣發表第一代倉頡,根據一萬二千字的《國語辭典》所設計。 1980年,發表第二代倉頡,僅將第一代倉頡略作調整。 1982年,發表第三代倉頡,是以《康熙字典》為范圍,選取其中四萬字,將第二代加以改良的結果。 1985年,在美國發表第四代倉頡。 1987年,返中國深圳科技園,任兩儀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發表聚珍大字型檔、第五代倉頡輸入法。第五代將正、簡體字統一處理,共收集了約六萬字,同時增加一些輔助字形及修正了少許的取碼。在朱邦復工作室網站上的《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一書中提供了第三代、第五代改碼字的對照表。 1990年,與台灣資策會合作開發微軟中文視窗系統3.0,採用倉頡系統的概念。後來朱邦復與微軟的合作關系破裂,之後Windows系統改采其他的漢字編碼系統,並自行更新第三代倉頡輸入法(修改了一些異體字及加入了部分香港字,但有錯碼),成為目前所見的主流版本。目前一般所稱的「三代倉頡」多指此版。 2002年,朱邦復在其論壇提及:「倉頡輸入法最後一版本——第六代已完成,並據之設計中文CPU」。因為朱邦復已不理輸入法之事,轉交沈紅蓮女士照料。第六代倉頡輸入法改名為「蒼頡檢字法」,至2008年止未曾公開,僅供與「朱邦復工作室」有工作關系之專家學者使用。 [編輯本段]支持配置 倉頡輸入法Microsoft Windows Windows 95/98/NT/ME/2000/XP等操作系統中內建的倉頡輸入法是第三代的修改版;Windows Vista/7內建的倉頡輸入法則兼容第三代和第五代(默認情況下,僅支援第三代;設定使用CNS11643國家標准中文交換碼字根後,可同時支援第三代和第五代)。 Macintosh Mac OS X 10.4內附的為第五代。 Linux SCIM同時提供第三代和第五代,部份如OXIM只提供第五代。 其他 電子辭典等平台,中文全字型檔、漢字構形資料庫等漢字資料庫檢索系統,皆採用第三代。而朱邦復推廣的漢文庫典,則採用第五代。 此外網路上還有許多自製的倉頡輸入法(見#從倉頡衍生的輸入法一節),三代和五代皆有,例如馬來西亞。倉頡之友所製作的倉頡第五代通用版、國際版與香港版等,採用了五代倉頡。 [編輯本段]倉頡字碼 倉頡輸入法分為五大類,共26個倉頡字母,括弧文字為相對鍵及讀音: 五行類:日(A)、月(B)、金(C)、木(D)、水(E)、火(F)、土(G) 筆劃類:竹(H,音斜)、戈(I,音點)、十(J,音交)、大(K,音叉)、中(L,音縱)、一(M,音橫)、弓(N,音勾) 人體類:人(O)、心(P)、手(Q)、口(R) 字型類:屍(S,音則)、廿(T,音並)、山(U,音仰)、女(V,音紐)、田(W,音方)、卜(Y) 復合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最多取首尾兩碼,包括:鬼(HI)、虍(YP)、斗(LN)、目(BU)、門(AN)、阝(NL)、幾(VI,不包括左下角的人)、隹(OG)、吂(YR) 特殊類:難(X),用於特定的筆劃,包括:臼(HX),卍(NX)等約十一種筆劃;重(Z)(在第三代中不再使用,被一些自製倉頡當作特殊鍵) 首24個倉頡字母還可再變化、衍生出「輔助字形」來辨別所有的中文字。例如:「叉」字拆解為「又+丶」,對應字母為 E+I,其中這個「又」就是「水」這個倉頡字母的輔助字形。 [編輯本段]取碼原則中文字根據「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等原則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碼拼出。鍵盤上A至Y鍵各代表一字碼(X鍵用於特殊字,Z鍵通常不用),例如A是「日」、N是「弓」。字碼分表代表不同的中文字字型結構。取碼分字首及字身,一個中文字最少用一碼輸入,最長則為五碼。更有一口訣: 獨體字:即不能成幾部份的,取碼:頭、二、三。業-廿金廿木-TCTD 合體字:又可分為: 可分成兩部份的:頭尾、頭二尾,例如:瑜-一土人一弓-MGOMN 可分成三部份的:頭尾、頭尾,尾(如字身一隻一個碼時,則字身二可取頭尾兩碼),例如:髓-月月卜大月-BBYKB 其他例子: 「理」字 -(分拆)-> 一+土+田+土 -(對應字母)-> M+G+W+G 「哈」字 -(分拆)-> 口+人+一+口 -(對應字母)-> R+O+M+R 倉頡五代多字詞取碼規則: (注:以下所指的 首/末,是其作為單字編碼中所取的首尾碼字母) 二字詞:首末+首末=4; 三字詞:首+首+首末=4; 四字詞:首+首+首+首末=5. 從倉頡衍生的輸入法簡易/速成輸入法: 簡易輸入法(DOS年代的稱呼),或稱速成輸入法(中文Windows的稱呼),又簡稱作簡易或速成,為倉頡輸入法之簡化版本。其拆字法與倉頡相同,但只取其倉頡碼的首尾兩碼,而不是每個字型的首尾兩碼,所以一個中文字最長只有兩碼。此取碼法比較簡單,所以較受初學者歡迎,但用者要從大量同碼字中選擇需要的字,令輸入速度相對變慢。不過一些人已將數字碼的部份亦死記下來,使輸入速度提升。另外,由於早期已預設在Windows作業系統內,不需另行安裝,是很多電腦內最常預設的輸入法之一,所以有不少使用者。 [編輯本段]倉頡字根口訣G 土旁土與士 F 火小三四滴 D 木寸少心力 S 屍首左右櫃,右側梯,左彎鉤 A 日曰日橫立 -------------------------- H 竹頭撇斤首 J 十寶玉不留 K 大病右爻頭 L 中豎衣(衤)聿首 聿yu M 一提工廠石無口 -------------------------- T 廿草昔首頭,業無眼,關下頭 R 口 E 水滂雨點又 W 田囗毋空腹 囗wei Q 手旁半少頭,夫失足,年無頭 -------------------------- Y 卜卞斗首走(辶) U 山上框漁叉 I 戈點廣縣底 O 人入捺,矢無大,左倒八 P 心勹七匕弋失喉 勹bao 弋yi -------------------------- N 弓乙左豎勾,斜月飛頭 B 月且然半下框爵 V 女折衣底右彎勾 C 金兒八米頭 X 難 [編輯本段]分類分為五大類,共26個倉頡字母,括弧文字為相對鍵及讀音: 五行類:日(A)、月(B)、金(C)、木(D)、水(E)、火(F)、土(G) 筆劃類:竹(H,音斜)、戈(I,音點)、十(J,音交)、大(K,音叉)、中(L,音縱)、一(M,音橫)、弓(N,音勾) 人體類:人(O)、心(P)、手(Q)、口(R) 字型類:屍(S,音則)、廿(T,音並)、山(U,音仰)、女(V,音紐)、田(W,音方)、卜(Y) 復合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最多取首尾兩碼,包括:鬼(HI)、虍(YP)、斗(LN)、目(BU)、門(AN)、阝(NL)、幾(VI,不包括左下角的人)、隹(OG)、吂(YR) 特殊類:難(X),用於特定的筆劃,包括:臼(HX),卍(NX)等約十一種筆劃;重(Z)(在第三代中不再使用,被一些自製倉頡當作特殊鍵) 首24個倉頡字母還可再變化、衍生出「輔助字形」來辨別所有的中文字。例如:「叉」字拆解為「又+丶」,對應字母為 E+I,其中這個「又」就是「水」這個倉頡字母的輔助字形。 [編輯本段]取碼原則 中文字根據「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等原則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碼拼出。鍵盤上A至Y鍵各代表一字碼(X鍵用於特殊字,Z鍵通常不用),例如A是「日」、N是「弓」。字碼分表代表不同的中文字字型結構。取碼分字首及字身,一個中文字最少用一碼輸入,最長則為五碼。更有一口訣: 獨體字:即不能成幾部份的,取碼:頭、二、三。業-廿金廿木-TCTD 合體字:又可分為: 可分成兩部份的:頭尾、頭二尾,例如:瑜-一土人一弓-MGOMN 可分成三部份的:頭尾、頭尾,尾(如字身一隻一個碼時,則字身二可取頭尾兩碼),例如:髓-月月卜大月-BBYKB 其他例子: 「理」字 -(分拆)-> 一+土+田+土 -(對應字母)-> M+G+W+G 「哈」字 -(分拆)-> 口+人+一+口 -(對應字母)-> R+O+M+R 倉頡五代多字詞取碼規則: (注:以下所指的 首/末,是其作為單字編碼中所取的首尾碼字母) 二字詞:首末+首末=4; 三字詞:首+首+首末=4; 四字詞:首+首+首+首末=5
『陸』 什麼是漢字的構字理據
從總體看,漢字並沒有發生性質的變化,它的基本構形特點一直是保留著的鄭圓.每一個漢字有它的構字意圖,構意被公認便成為造字理據,而隨著漢字的發展,它的構字理據發生改變.
一、造字理據的形成
據考察和推論,漢字正式起源大約
6000
年以前。漢字的存在切切實實被證實,從殷商
的甲骨文算起,距今也有
3600
年。幾個世紀以來,漢字的具體構喊答塌形方式發生了很多變化,
從不同的歷史時期,即使是一個字的形體,也大多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是,從總體看,漢
字的基本構形特點一直保留著。
漢字構形的最大特點是它要根據所表達的意義來構形,
因此,
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舉納義信息。
漢字形體中課分析的意義信息,
來自原初造字
時造字者的一種主觀造字意圖,我們稱作構意,也稱造意。造意一旦為使用的群眾所公認,
便成為一種可分析的客體,我們稱作造字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