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產品的內容設計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產品的內容設計

發布時間: 2023-05-05 06:14:14

① 空間資料庫的設計有哪些步驟和內容

資料庫應用系統塌拿的開發是一裂衫舉項軟體工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規劃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設計
4.
邏輯設計
5.物理設計
6.程序編制及調試
7.運行及維肆碧護。

② 網站的資料庫如何設計(怎麼設計資料庫)

什談凱么是好的資料庫設計?

一些原則可為資料庫設計過程提供指導。第一個原則是,重復信息(也稱為冗餘數據)很糟糕,因為重復信息會浪費空間,並會增加出錯和不一致的可能性。第二個原則是,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如果資料庫中包含不正確的信息,任何從資料庫中提取信息的報表也將包含不正確的信息。因此,基於這些報表所做的任何決策都將提供錯誤信息。

所以,良好的資料庫設計應該是這樣的:

將信息劃分到基於主題的表中,以減少冗餘數據。

向Aess提供根據需要聯接表中信息時所需的信息。

可幫助支持和確保信息的准確性和完整性。

可滿足數據處理和報表需求。

設計過程

設計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確定資料庫的用途:這可幫助進行其他含畝喚步驟的准備工作。

查找和組織所需的信息:收集可能希望在資料庫中記錄的各種信息,如產品名稱和訂單號。

劃分到表中的信息:將信息項劃分到主要的實體或主題中,如「產品」或「訂單」。每個主題即構成一個表。

關閉信息項目導入的列確定希望在每個表中存儲哪些信息。每個項將成為一個欄位,並作為列顯示在表中。例如,「雇員」表中可能包含「姓氏」和「聘用日期」等欄位。

指定為主鍵:選擇每個表的主鍵。主鍵是一個用於唯一標識每個行的列。例如,主鍵可以為「產品ID」或「訂單ID」。

設置表關系:查看每個表,並確定各個表中的數據耐或如何彼此關聯。根據需要,將欄位添加到表中或創建新表,以便清楚地表達這些關系。

優化您的設計:分析設計中是否存在錯誤。創建表並添加幾條示例數據記錄。確定是否可以從表中獲得期望的結果。根據需要對設計進行調整。

應用規范化規則:應用數據規范化規則,以確定表的結構是否正確。根據需要對表進行調整。

③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

資料庫設計(Database Design)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在資料庫領域內鄭盯,常常把使用資料庫的各類系統統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

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是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逐步明確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數據需求和圍繞這些數據的業務處理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通過自頂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統,分析的結果採用數據流程圖(DFD)進行圖形化的描述。

④ 具體的資料庫設計與實現過程

大致的講主要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然後設計資料庫的E-R模型,然後將E-R模型圖轉換為各種表,並對其進行資料庫設計範式(範式因不同書籍有不同)的審核,然後進行資料庫的實施,然後運行維護。

一句話來講就是將用戶的需求變成帶有各種關系的表,以及其它的資料庫結構,然後供編程使用

具體如下:

按照規范設計的方法,考慮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開發全過程,將資料庫設計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設計。

(3)邏輯設計。

(4)物理設計。

(5)資料庫實施。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

5.1.1需求分析階段

進行資料庫設計首先必須准確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需求。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作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與准確,決定了在其上構建「資料庫大廈」的速度與質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可能會導致整個資料庫重新設計,因此,務必引起高度重視。

5.1.2概念模型設計階段

在概念設計階段,設計人員僅從用戶角度看待數據及其處理要求和約束,產生一個反映用戶觀點的概念模式,也稱為「組織模式」。概念模式能充分反映現實世界中實體間的聯系,又是各種基本數據模型的共同基礎,易於向關系模型轉換。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1)資料庫設計各階段的任務相對單一化,設計復雜程度得到降低,便於組織管理。

(2)概念模式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也獨立於存儲安排,因而比邏輯設計得到的模式更為穩定。

(3)概念模式不含具體的DBMS所附加的技術細節,更容易為用戶所理解,因而能准確地反映用戶的信息需求蠢兆信。

概念模型設計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如採用基於E-R模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該階段即將所設計的對象抽象出E-R模型;如採用用戶視圖法,則應設計出不同的用戶視圖。

5.1.3邏輯模型設計階段

邏輯模型設計階段的任務是將概念模型設計階段得到的基本E-R圖,轉換為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如採用基於E-R模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該階段就是將所設計的E-R模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如採用用戶視圖法,則應進行表的規范化,列出所有的關鍵字以及用數據結構圖描述表集合中的約束與聯系,匯總各用戶視圖的設計結果,將所有的用戶視圖合成一個復雜的資料庫系統。

5.1.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資料庫的物理結構主要指資料庫的存儲記錄格式、存儲記錄安排和存取方法。顯然,資料庫的物理設計完全依賴於給定的硬體環境和資料庫產品。在關系模型系統中,物理設計比較簡單一些,因為文件形式是單記錄類型文件,僅包含索引機制、空間大小、塊的大小等內容。

物理設計可分五步完成,前三步涉及到物理結構設計,後兩步涉及到約束和具體的程序設計:

(1)存儲記錄結構設計:包括記錄的猜型組成、數據項的類型、長度,以及邏輯記錄到存儲記錄的映射。

(2)確定數據存放位置:可以把經常同時被訪問的數據組合在一起,「記錄聚簇(cluster)」技帶輪術能滿足這個要求。

(3)存取方法的設計:存取路徑分為主存取路徑及輔存取路徑,前者用於主鍵檢索,後者用於輔助鍵檢索。

(4)完整性和安全性考慮:設計者應在完整性、安全性、有效性和效率方面進行分析,作出權衡。

(5)程序設計:在邏輯資料庫結構確定後,應用程序設計就應當隨之開始。物理數據獨立性的目的是消除由於物理結構的改變而引起對應用程序的修改。當物理獨立性未得到保證時,可能會引發對程序的修改。

資料庫物理設計是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1.5資料庫實施階段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在計算機系統上建立起實際資料庫結構、裝入數據、測試和試運行的過程稱為資料庫的實施階段。實施階段主要有三項工作。

(1)建立實際資料庫結構。對描述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結果的程序即「源模式」,經DBMS編譯成目標模式並執行後,便建立了實際的資料庫結構。

(2)裝入試驗數據對應用程序進行調試。試驗數據可以是實際數據,也可由手工生成或用隨機數發生器生成。應使測試數據盡可能覆蓋現實世界的各種情況。

(3)裝入實際數據,進入試運行狀態。測量系統的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設計目標。如果不符,則返回到前面,修改資料庫的物理模型設計甚至邏輯模型設計。

5.1.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系統正式運行,標志著資料庫設計與應用開發工作的結束和維護階段的開始。運行維護階段的主要任務有四項:

(1)維護資料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檢查系統安全性是否受到侵犯,及時調整授權和密碼,實施系統轉儲與備份,發生故障後及時恢復。

(2)監測並改善資料庫運行性能:對資料庫的存儲空間狀況及響應時間進行分析評價,結合用戶反應確定改進措施。

(3)根據用戶要求對資料庫現有功能進行擴充。

(4)及時改正運行中發現的系統錯誤。

⑤ 資料庫設計的內容原則及其方法

資料庫三範式詳解

資料庫三範式

1NF-第一範式

每個欄位都缺纖不可再衫源分。

2NF-第二範式

所有欄位都完全依賴而不是部分依賴於聯合主鍵。

3NF-第三範式

不存在非主鍵欄位對主鍵欄位的傳遞依賴。

雖然三範式是這樣寫,但是現實中不一定都要遵從3範式,而且第三範式基本伏塌仿上很少用到,至於資料庫設計的方法就多種多樣咯,主要是根據需求來看的

⑥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庫設計包括六個主要步驟: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施:組織數據入庫、編制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行維護:系統投入運行,長期的維護工作。

⑦ 資料庫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包含哪些內容

資料庫邏輯設計是整個設計的洞顫前半段,包括所需的實體和關系納肆敗,實體規范化等工作。設計的後半段則是資料庫物理設計,包括選擇資料庫產品,確定資料庫實體屬性(欄位)、數據類型、長度、精度確定、dbms頁面雹察大小等。

⑧ 產品資料庫設計

如圖

⑨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內容: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2、概念設計

內容: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邏輯設計

內容: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4、物理設計

內容:根據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於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存儲結構(包括文件類型、索引結構和數據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

5、驗證設計

內容:收集數據並具體建立一個資料庫,運行一些典型的應用任務來驗證資料庫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一般,一個大型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循環反復。當設計的某步發現問題時,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進行修改。

6、運行與維護設計

內容:在資料庫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除了關系型資料庫已有一套較完整的數據範式理論可用來部分地指導資料庫設計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資料庫設計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實現資料庫設計的自動化或互動式的半自動化設計。

(9)資料庫產品的內容設計擴展閱讀:

重要性

1、有利於資源節約

對計算機軟體資料庫設計加以重視不僅可減少軟體後期的維修,達到節約人力與物力的目的,同時還有利於軟體功能的高效發揮。

2、有利於軟體運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資料庫設計可滿足不同計算機軟體系統對於運行速度的需求,而且還可充分發揮並實現系統功能。計算機軟體性能提高後,系統發出的運行指令在為用戶提供信息時也將更加快速有效,軟體運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於軟體故障的減少

加強資料庫設計可有效減少軟體故障的發生幾率,推動計算機軟體功能的實現。

⑩ (20)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______。

A.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

分析:

資料庫設計的設計內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概念設計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者一個學校等),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應避開資料庫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細節,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示出來。

以擴充的實體—(E-R模型)聯系模型方法為例,第一步先明確現實世界各部門所含的各種實體及其屬性、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對信息的制約條件等,從而給出各部門內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資料庫中稱為用戶的局部視圖)。

第二步再將前面得到的多個用戶的局部視圖集成為一個全局視圖,即用戶要描述的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

邏輯設計

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10)資料庫產品的內容設計擴展閱讀:

數據結構設計形成過程:

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

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於機器特點,獨立於各個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

邏輯設計階段:首先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資料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資料庫邏輯模式;然後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建立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參考資料來源:資料庫設計-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