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確配置主裝電腦(主版,CPU,內存都怎麼配)
分類: 電腦/網路 >> 硬體
問題描述:
我朋友是賣電腦的,有來賣的我就幫他配置,可是有的主板和CPU還有內存必須結合配,具體告訴我下怎麼個配法。什麼主板可以裝賽揚或奔騰處理器,應該配置什麼內存。
還有解釋下華碩主版(也就是這些術語)
要明確的
主板主晶元組:Intel 945P CPU_種類:Core 2 Duo/Core2 Extreme/奔騰4/賽揚D/PentiumD CPU_插槽:LGA 775 匯流排頻率(MHz):FSB 1066MHz 內存類型:DDRII 顯卡插槽:PCI-E 16X 主板板型:ATX板型
(內存DDR2的主版是不是裝DDR的不行,ATX什麼意思,都解釋下)
最好說的能讓我差不多能來顧客配電腦我就能裝出來個,希望說的全面些,自己說一些在給我找些大網站的一些相關資料(怎麼配電腦的資料),謝謝````感覺非常滿意的加你分```
解析:
我朋友是賣電腦的,有來賣的我就幫他配置,可是有的主板和CPU還有內存必須結合配,具體告訴我下怎麼個配法。什麼主板可以裝賽揚或奔騰處理器,應該配置什麼內存。
還有解釋下華碩主版(也就是這些術語)
要明確的
主板主晶元組:Intel 945P
晶元組其實關繫到主板咖型號,945P就系支持DDR咖.支持新755針腳,
945PL就支持DDR2,呢個問題講解太多了,我給些例子吧
865PE,S 478/LGA775支持FSB800,支持雙通道DDR400/333/266 AGP8X (AGP 3.0) 顯卡介面標准,在南橋方面配備ICH5晶元,一般帶有兩個Serial ATA介面,8個USB 2.0高速埠
915 LGA775 DDR/DDR2 AGP/PCI-E 支持FSB800 PCIE
945 LGA775 DDR2 533/667 支持FSB1066 PCI-E x16 4*SATA2 8*USB2.0 ICH7/R/DH HD audio 千兆網卡
CPU_種類:Core 2 Duo/Core2 Extreme/奔騰4/賽揚D/ PentiumD
這個和你解釋的就不多了,CORE2 / Core2 Extreme簡稱扣肉,PentiumD 簡稱PD 是755針腳的,
奔騰4/賽揚D這一類是478針
關於755和478的技術介紹在下面有講解
-------------------------------------------------------------------
匯流排頻率(MHz):FSB 1066MHz
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BIOS可看作是一個記憶電腦相關設定的軟體,可以通過它調整相關設定。BIOS存儲於板卡上一塊晶元中,這塊晶元的名字叫COMS RAM。但就像ATA與IDE一樣,大多人都將它們混為一談。因為主板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性能、穩定、功能與擴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板的選購看似簡單,其實要注意的東西很多。選購時當留意產品的晶元組、做工用料、功能介面甚至使用簡便性,這就要求對主板具備透徹的認識,才能選擇到滿意的產品。關於主板與南北橋茄灶等參數的詳細介紹,請留意本站上的相關文章. 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顫辯扮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匯流排的種類很多,前端匯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計算機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由CPU和北橋晶元共同決定的。 CPU就是通過前端匯流排(FSB)連接到北橋晶元,進而通過北橋晶元和內存、顯卡交換數據。前端匯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灶友匯流排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匯流排,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晶元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 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IC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前。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由此可見FSB和外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參考資料:bbs.cpcw/archiver/?tid-810997
-------------------------------------------------------------
CPU_插槽:(新)LGA 775 (舊)LGA 478
性能上沒什麼區別,只是CPU架構不同.LGA775是新型介面,478現在基本淘汰了.CPU性能主要取決主頻,二級緩存,還有就是前端匯流排頻率.當然,整機的性能那就還與內存主板還顯卡等配件有關.
沒有,只是核心的差別,支持SSE3指令集,硬體防病毒
新P4實際使用性能甚至不如老P4(因為它的超長流水線)
LGA775.大功率,外加支持DDR2
區別很大啦~~呵呵~~
兩者介面不同,流水線不同,晶體管不同,相應配套主板晶元不同
Socket 775又稱為Socket T,是目前應用於Intel LGA775封裝的CPU所對應的處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裝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Socket 775插槽與目前廣泛採用的Socket 478插槽明顯不同,非常復雜,沒有Socket 478插槽那樣的CPU針腳插孔,取而代之的是775根有彈性的觸須狀針腳(其實是非常纖細的彎曲的彈性金屬絲),通過與CPU底部對應的觸點相接觸而獲得信號。因為觸點有775個,比以前的Socket 478的478pin增加不少,封裝的尺寸也有所增大,為37.5mm×37.5mm。另外,與以前的Socket 478/423/370等插槽採用工程塑料製造不同,Socket 775插槽為全金屬製造,原因在於這種新的CPU的固定方式對插槽的強度有較高的要求,並且新的prescott核心的CPU的功率增加很多,CPU的表面溫度也提高不少,金屬材質的插槽比較耐得住高溫。在插槽的蓋子上還卡著一塊保護蓋。
Socket 775插槽由於其內部的觸針非常柔軟和纖薄,如果在安裝的時候用力不當就非常容易造成觸針的損壞;其針腳實在是太容易變形了,相鄰的針腳很容易搭在一起,而短路有時候會引起燒毀設備的可怕後果;此外,過多地拆卸CPU也將導致觸針失去彈性進而造成硬體方面的徹底損壞,這是其目前的最大缺點
----------------------------------------------------------
顯卡插槽:PCI-E 16X
PCI-E 16X新的PCI Express匯流排的技術:
PCI-E 16X是全雙工介面,可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數據,而AGP介面只是半雙工的,數據上下行操作無法同時進行,AGP匯流排只能提供266MB/S的上行能力,相比之下PCI-E 16X就能充分顯示其4GB/S上下行能力的優勢
現在一些風頭正勁的顯卡就是PCI-E 16X的
但是目前主流還是AGP 8X顯卡,從顯示子系統帶寬來看,AGP 8X能提供的帶寬為2.1G/S。而PCI-E顯卡基本上都是PCI-E 16X的介面,帶寬為8G/S,與AGP 8X不同,PCI-E 16X包括兩條專用的通道,一條可由顯卡單獨到北橋,而另一條則可由北橋單獨到顯卡,每條單獨的通道均將擁有4Gb/s的數據帶寬可充分避免因帶寬所帶來的性能瓶頸問題。
------------------------------------------------------------
DDR和DDR2的結構和頻率不一樣
與DDR相比,DDR2最主要的改進是在內存模塊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提供相當於DDR內存兩倍的帶寬。這主要是通過在每個設備上高效率使用兩個DRAM核心來實現的。作為對比,在每個設備上DDR內存只能夠使用一個DRAM核心。技術上講,DDR2內存上仍然只有一個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並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處理4個數據而不是兩個數據。
DDR2與DDR的區別示意圖
與雙倍速運行的數據緩沖相結合,DDR2內存實現了在每個時鍾周期處理多達4bit的數據,比傳統DDR內存可以處理的2bit數據高了一倍。DDR2內存另一個改進之處在於,它採用FBGA封裝方式替代了傳統的TSOP方式。
然而,盡管DDR2內存採用的D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樣,但是我們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內存,因為DDR2的物理規格和DDR是不兼容的。首先是介面不一樣,DDR2的針腳數量為240針,而DDR內存為184針;其次,DDR2內存的VDIMM電壓為1.8V,也和DDR內存的2.5V不同。
DDR2的定義: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電子設備工程聯合委員會)進行開發的新生代內存技術標准,它與上一代DDR內存技術標准最大的不同就是,雖然同是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DDR2內存卻擁有兩倍於上一代DDR內存預讀取能力(即:4bit數據讀預取)。換句話說,DDR2內存每個時鍾能夠以4倍外部匯流排的速度讀/寫數據,並且能夠以內部控制匯流排4倍的速度運行。
此外,由於DDR2標准規定所有DDR2內存均採用FBGA封裝形式,而不同於目前廣泛應用的TSOP/TSOP-II封裝形式,FBGA封裝可以提供了更為良好的電氣性能與散熱性,為DDR2內存的穩定工作與未來頻率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回想起DDR的發展歷程,從第一代應用到個人電腦的DDR200經過DDR266、DDR333到今天的雙通道DDR400技術,第一代DDR的發展也走到了技術的極限,已經很難通過常規辦法提高內存的工作速度;隨著Intel最新處理器技術的發展,前端匯流排對內存帶寬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擁有更高更穩定運行頻率的DDR2內存將是大勢所趨。
DDR2與DDR的區別:
在了解DDR2內存諸多新技術前,先讓我們看一組DDR和DDR2技術對比的數據。
1、延遲問題: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頻率下,DDR2的實際工作頻率是DDR的兩倍。這得益於DDR2內存擁有兩倍於標准DDR內存的4BIT預讀取能力。換句話說,雖然DDR2和DDR一樣,都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DDR2擁有兩倍於DDR的預讀取系統命令數據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同樣100MHz的工作頻率下,DDR的實際頻率為200MHz,而DDR2則可以達到400MHz。
這樣也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在同等工作頻率的DDR和DDR2內存中,後者的內存延時要慢於前者。舉例來說,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遲,而後者具有高一倍的帶寬。實際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帶寬,它們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頻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頻率是100MHz,也就是說DDR2-400的延遲要高於DDR400。
2、封裝和發熱量:
DDR2內存技術最大的突破點其實不在於用戶們所認為的兩倍於DDR的傳輸能力,而是在採用更低發熱量、更低功耗的情況下,DDR2可以獲得更快的頻率提升,突破標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內存通常採用TSOP晶元封裝形式,這種封裝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當頻率更高時,它過長的管腳就會產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電容,這會影響它的穩定性和頻率提升的難度。這也就是DDR的核心頻率很難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內存均採用FBGA封裝形式。不同於目前廣泛應用的TSOP封裝形式,FBGA封裝提供了更好的電氣性能與散熱性,為DDR2內存的穩定工作與未來頻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內存採用1.8V電壓,相對於DDR標準的2.5V,降低了不少,從而提供了明顯的更小的功耗與更小的發熱量,這一點的變化是意義重大的。
DDR2採用的新技術:
除了以上所說的區別外,DDR2還引入了三項新的技術,它們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謂的離線驅動調整,DDR II通過OCD可以提高信號的完整性。DDR II通過調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電阻值使兩者電壓相等。使用OCD通過減少DQ-DQS的傾斜來提高信號的完整性;通過控制電壓來提高信號品質。
ODT:ODT是內建核心的終結電阻器。我們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為了防止數據線終端反射信號需要大量的終結電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製造成本。實際上,不同的內存模組對終結電路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終結電阻的大小決定了數據線的信號比和反射率,終結電阻小則數據線信號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較低;終結電阻高,則數據線的信噪比高,但是信號反射也會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終結電阻並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內存模組,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號品質。DDR2可以根據自已的特點內建合適的終結電阻,這樣可以保證最佳的信號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還得到了最佳的信號品質,這是DDR不能比擬的。
Post CAS:它是為了提高DDR II內存的利用效率而設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號(讀寫/命令)能夠 *** 到RAS信號後面的一個時鍾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遲(Additive Latency)後面保持有效。原來的tRCD(RAS到CAS和延遲)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進行設置。由於CAS信號放在了RAS信號後面一個時鍾周期,因此ACT和CAS信號永遠也不會產生碰撞沖突。
總的來說,DDR2採用了諸多的新技術,改善了DDR的諸多不足,雖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遲慢能諸多不足,但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這些問題終將得到解決。
-----------------------------------------------------------------
ATX結構 (我們行業人簡稱"大板" 不是ATX結構的,我們叫"小板"或者"縮水板")
ATX乃ATeXternal的縮寫,是由Intel公司首創以提升微機主板整體性能的新技術。與以前的Baby/MiniAT主板相比,ATX板的優點簡述於下。後面將對AT主板和ATX主板進行較詳細比較。
(1)ATX的主板看上去像是旋轉了90度的Baby AT,但它卻使輸入/輸出介面及其連接器可直接做在主板上。
(2)在ATX主板中,CPU和內存插槽均遠離擴展槽,所有擴展槽都可以插全長的擴展卡,內存的插拔也很方便。此外,因CPU靠近電源,電源風扇也可給CPU散熱。
(3)在ATX主板上,軟硬碟連接器正好位於軟硬碟支架附近,因此只需較短的連線就可連接它們。並在主板上集成了串並口和PS/2滑鼠鍵盤介面。
(4)ATX主板還對整機的電源做了改進,使其更節省能源。新的ATX電源提供3V電壓,以適應新的CPU需要。
另外,ATX主板上還可提供Soft Power(軟電源開關)功能,即由主板控制電源開關,這樣可實現遙控開機和Win95自動關機等功能。但ATX主板需用專門的ATX機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主板廠家為方便用戶使用和升級,在BABY-AT主板上做了普通和ATX兩種電源介面,使用戶不必使用ATX機箱,在普通機箱上加上ATX電源即可享有ATX電源的功能。
㈡ cpu與主板如何配置
1.看平台,英特爾cpu就只能搭配因特爾燃搜主板,AMD也如此
2.看兼容,要想搭配好cpu和主板,兼容必不可少
3.看主板能否激發cpu的性能,cpu低了,主板高了,這就浪費了,cpu高了,主板又低了,就不能發揮cpu的滾純全部性能。
純手寫,下面自重大段咐
㈢ 主板和CPU搭配有什麼要求
首先肯定要選擇與主板能匹配的CPU,確認好CPU的型號以及插槽,以及上面提到的,什麼型號的CPU配什麼樣的主板,例如是Intel酷睿i5-7500的CPU,插槽類型為LGA1151,製作工藝為14nm,那麼你可以去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尋找LGA1151介面的主板,這樣你就可以確定你需要的主板了。一般情況下,不管是主板還CPU,你都可以根據信息去相應的官網查找與其對應的配件信息,注重CPU的介面類型就可以了。AMD主板也是一樣道理。
在Intel的CPU中,有很多名字後面都是帶K的,這個K代表的意思是超頻,為租粗什麼要超頻呢?CPU有一項重要的參數數值,那就是CPU的主頻,主頻越高,運算能力越好,處理信息的速度就越快,說白了就是快。追求性能的玩家都弊盯鎮會選擇帶K的處理器。
要根據自己應有的預算進行選購,不要聽著別人說什麼什麼好就去買什麼,其實在其他配則蔽件平庸的情況下,不一定可以發揮出最高的性能,多去實體店試一下同等配置機器之後你會有很強烈的實際感受,然後經驗累積,這樣你就可以配出一台屬於自己專屬的DIY電腦啦。
㈣ 主板和CPU跟電源要怎麼搭配才算合理
主板和CPU跟電源要怎麼搭配才算合理?這得看你配的是新電腦還是老電腦,如果你的電腦是幾幾年的產品,不同年代的產品,它的規格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最後硬碟建議換了,換成固態硬碟,或者新的機械硬碟。不然如果硬碟有問題,裡面資料沒了或者處理速度回很慢的。
㈤ 裝機如何選擇匹配cpu主板
我們在自己組裝電腦要如何選擇與自己電腦匹配的CPU主板,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有關CPU怎麼樣匹配主板,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選擇CPU
CPU的選擇對於DIY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選好了 CPU才能選到一個適用的平台。
本人覺得購買電腦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明確自己購買電腦的最主要用途和目的。總的原則是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求高端,因為CPU的升級換代實在是太快了,CPU這種東西是最不保值增值的,幾乎天天都在降價。
1. 辦公上網型
適合辦公打字用戶、不喜歡玩大型游戲的MM、老年人和一些開電腦打字復印店追求低成本的用戶。使用電腦的主要用途是上網和做一些簡單的辦公打字。這部份用戶一般不會維修,不追求高性能,要的是低價和喜歡安靜。
P4賽揚1.7—2.4G和AMD的Sempron2200+---2800+系列應該是這類用戶合適的選擇。畢竟發熱量低,安全又穩定嘛,成本也比較低。本人比較推薦賽楊4的2.0---2.4G,AMD的2600+和2800+,性價比較高。
2.學生用機
對於大多數學生不說,由於裝機資金較緊,又要追求高性能虛檔,還喜歡玩超頻。這部份用戶應把有限的資金主要花到CPU和顯卡上。賽揚D系列和AMD新閃龍系列具有良好的超頻能力和很高的性價比,是這部份用戶明智的選擇。在這個檔次,最好的選擇是賽楊D320、 AMD的新閃龍2600+、2800+。
3. 綜合型
大多數人使用電腦屬於綜合型的,既用於辦公上網,也用於看電影玩游戲。現在主流的CPU都能滿足方面要求。這類用戶對CPU的選擇主要看預算和主要用途。一般預算在5000---6000元的,選用賽楊D或AMD閃龍系列有利於整機性能的綜合平衡。預算在6000-----10000元的,選P4C 、E系列或AMD754介面的64位2800+--3000+ 或939介面的3000+---3200+,
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在用途上側重家庭影院、視頻處理的,選用P4系列比較適合;而側重遊戲性能的用戶,應該選擇AMD的CPU。在這個檔次,個人比較看好賽楊D320(2.4G)、P4 2.4C、 2.8---3.0C或E,AMD的閃龍2600+----2800+,64位754介面的2800+,64位939介面的3000+
4.游戲型
電腦娛樂游戲是絕大多數男生購買電腦的原動力,千萬不要騙自己,說什麼用來學習PS,什麼OFFICE,這其實都是假的^_^ 在用電腦的過程中你一定會潛移默化的熟悉掌握甚至於精通。這類用戶大多數對電腦都比較熟悉,追求的是高性能。散銀對於資金不是很充足的游戲用戶,最好的選擇當然是AMD64位(754介面)的2800+了,其不足千元的價格和強勁的超頻能力吸引了不少年青人的視線。對於有充足資金的用戶當然是選擇939介面的3000+了或P4 EE了,一個字:爽;二個字:強、爽。值得注意的是,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又細分為高端的Athlon64FX和Athlon64兩種,前者採用0.13微米工藝製造(Sledgehammer核心),二級緩存高達1MB,性能自然更為出色,共有FX51、53和55三種,價格相當昂貴。後者針腳數雖然不變,但採用0.09微米工藝,只是頻率普遍略低。Athlon64的二級緩存一般為512KB,性能略低但價格還能被家庭用戶接受,是游戲玩家升級的首選CPU之一。
我們都知道,內存的多少對系統的速度有很大的影響,增加內存成為系統升級的首選,很多用戶都想為自己的愛機增加內存。內存容量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大部份人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啊!裝機需要多大的內存呢?下面介紹一個定量測量你的電腦需要多少內存的方法,以保證你愛機的內存達到夠用好用的標准,而且不產生不必要的浪費。
大家喜歡將CPU比作差掘亂電腦的大腦或心臟,那麼電腦主板就可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現在的CPU種類繁多,什麼370、423、462、478、774、775、939、940等等,對初次裝機的新手來說好似密碼一樣,其實它們是CPU的針腳介面類型;同一介面類型又分為不同的系列和頻率,如此繁多的CPU該如何與主板搭配呢?決定選用什麼平台,使用哪款CPU後,主板的選擇就是重中之重了。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不能買夠快的CPU和夠勁的顯卡,那麼最起碼也要有一塊使用穩定的主板,讓你不會經常碰到煩心的兼容性問題。
一、首先介紹IntelSocket478介面的P4、賽楊D、賽楊4CPU適用的主板
Socket478介面的P4、賽楊D、賽楊4是 Intel經典的CPU,但隨著925/915平台的逐步普及,這種介面的主板正在變成午後的太陽-----雖然還很熱,但畢竟是在走下坡路了。與其配套晶元組主要包括Intel的875P、865P/PE/G/GV、848P和845PE/GE,此外還有VIA推出的PT880/PT800等晶元組。G代表有內建繪圖晶元、V表示無法外接獨立圖形晶元或顯卡來加以升級、P象徵效能。
875P最大的特點是支持800MHz前端匯流排、雙通道內存技術和超線程技術,此外,875晶元組具備的PAT技術能夠優化信號在北橋和內存之間的傳輸效率,而且該功能能夠在各種外頻下工作,對提高系統效能有一定的幫助。875P晶元組的南橋通常選用ICH5R,支持2路SATA介面和2路PATA介面,還可以組建SATA RAID模式,此外還
支持8個USB2.0高速埠和CSA高速千兆網卡連接,而ICH5南橋則不具備組建RAID的功能。
與875P相比,865P/PE除了不提供對PAT技術的支持,其他方面則與875基本相同,南橋可以搭配ICH5R或ICH5,價格要便宜些。總體而言,875P、865P/PE還是目前裝機的主流產品,打算選購Socket478介面的P4與P4E的朋友可以考慮採用這三款晶元組的主板,其中865P/PE相對較便宜,價格在450---1400元都有。875P稍稍貴一些(大概比865P/PE貴150元左右)。
848P是繼875P、865P/PE主板之後發布的低端主板,它被Intel用來鎖定低端Socket478 P4與Socket478賽楊D,能夠很好的支持Prescott核心的P4E和賽楊D,除了不支持雙通道內存技術外,其他方面與865P/PE基本相同,價格更便宜,適合與賽楊4D搭配。
至於845PE,則是845系列的最後一個版本,主板廠商經過改良同樣提供了對賽楊D的支持,但是前端匯流排最高只能達到533MHz,僅支持單通道DDR266的內存,不過價格更有優勢,目前主要與C4進行搭配。
奔騰4(2.4G以上,800FSB) 賽楊D -----875P,865PE,865G,848P,PT800
奔騰4、C4-D(2G以上,533或者400FSB)-----848P,845PE,845E,PT800
奔騰4(2G以下)賽揚4 ----845E,845D,845GE,845G,845GV、845GL,P4X400,P4M266,P4X266E
二、支持775介面的主板
Socket 775又稱為Socket T,是目前應用於Intel LGA775封裝的CPU所對應的處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裝的Pentium 45XX、Pentium 4 6XX系列、Celeron D等CPU。支持LGA775 P4的主板主要有Intel的915P/925X/875P/865P等晶元組,其中以925X/915P為主。
Intel將LGA775介面作為其未來CPU平台發展的方向,目前Intel的高端主板是925晶元組,它是接替前一代875P的產品。925晶元組可以細分為925X和925XE,前者只支持到800MHz前端匯流排而後者高達1066MHz。
先看看桌面平台中高端的925X晶元組。925X晶元組支持PCI ExpressX16顯示匯流排,雙向帶寬高達8GB/s,是以往單向帶寬僅為2GB/s的AGP8X顯示匯流排的4倍,雖然目前對3D加速的作用還不明顯,但為今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並提供了更廣泛的擴展空間。其次,925X支持雙通道的DDR2內存,頻率高達533MHz,同樣能夠提供8.5GB/s的匯流排帶寬來與前端匯流排匹配,此外,925X的南橋已經升級為ICH6R,支持更多的SATA介面和SATA RAID模式,最新的Intel High Definition Audio標准能夠實現高品質7.1聲道環繞輸出和192KHz的音頻采樣,8個USB2.0高速介面完全能夠滿足人們對數字多媒體生活的追求。
至於925XE晶元組,它主要將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正式提高到1066MHz,能與CPU建立高達8.5GB/s的快速通道,用來配合更高端的P4EE。
915晶元組則對內存的支持上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可以使用目前最熱門的DDR400內存,因此更適合家庭用戶使用。它包括
915G、915GV與915P晶元組, 915晶元組從規格來看幾乎與925X/XE相當,它們的區別僅體現在內存的優化方面,925X在內存方面增加了ECC校驗與降低內存延遲功能,在性能上比915P稍好些。在這三款915晶元組中,915P最適合渴望擁有當前硬體最高性能,未來2年內不用升級但價格又不會太高的家庭用戶。由於915G內置顯示輸出,並提供對DX9.0標準的支持,它能夠滿足一般家庭的游戲和多媒體需要,配775介面的新賽楊D比較合適;而GV則取消了外接顯卡的功能,一般不推薦作DIY裝機使用。
還有一些經過“變種”的875P和865P晶元組,這兩款Intel的主板晶元組原本只支持Socket478介面的P4,但經過改良後同樣也能支持LGA775介面的P4E。它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可以讓用戶在不升級顯卡的情況下輕松擁有LGA775介面的P4E,缺點則是穩定性問題值得考慮,同時升級空間也不大。
三、與AMD CPU搭配的常規主板
(一) K7平台:Socket462介面的Barton,Athlon XP,Athlon,Duron,Sempron
這種介面伴隨我們已經走過了多個年頭,那些我們熟悉的Athlon、AthlonXP和Duron、Sempron都採用了這種介面,即使在今天從兼容性和速度的角度上看,這類CPU仍然能夠給我們服務一到兩年而沒多大問題。其搭配的主板晶元主要有NForce 2全系列,KT880,KT600,KT400/A ,KT400,KM400,KT333,KM266
具體為:
Barton,Athlon XP,Athlon,Duron,Sempron ---NForce 2全系列,KT880,KT600,KT400/A
Duron ----KT400,KM400,KT333,KM266
(二)K8、K9平台
1、K8平台:AMD Socket754介面的Athlon64和Socket 754的新閃龍用主板
Socket 754介面的Athlon64的最大區別是只支持單通道內存技術,目前多採用0.13微米工藝進行生產,其中2800+、3000+和3200+採用的是二級緩存為512KB的Newcastle核心,雖然Socket754介面的Athlon 64從性能上看與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有少許差距,但價格上卻完全能被DIYer接受。
2、K9平台(非官方的稱呼):AMD Socket939介面Athlon64
Athlon64一共提供了Socket939、940、754三個介面。其中Socket939介面的的Athlon 64目前最熱門,其性能表現異常出色,具有64位處理功能且支持雙通道內存技術。
3、AMD面向伺服器的Socket940介面Athlon64
Socket940介面的Athlon64面世時間最長,其針腳數為940,雖然與Socket939相比只多了一根,但兩者介面並不兼容,這種CPU主要面向伺服器,並且價格高昂。
4、適合Socket939/754介面的nForce3/ nForce4和K8T800、K8T890晶元組主板
Athlon64將內存控制器集成到CPU內部後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中之一就是主板的北橋功能減少從而有機會與南橋進行合並,主板成本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其次,相同的主板晶元組能夠支持不同介面的CPU,
比如nVIDIA推出的nForce3晶元組既能支持Socket939也支持Socket754介面的Athlon64,是否支持雙通道技術完全交給CPU來負責。
在Athlon64平台中,我們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最近剛剛上市的nForce4晶元組,其最大的特點是提供了對PCI-E顯卡的支持,與Intel平台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nForce4主板晶元組細分為nForce4 Ultra、nForce4 SLI和nForce4三種,其中nForce4 Ultra支持1GHz的Hyper Transport匯流排與CPU實現更高速連接,並支持用戶通過改變匯流排頻率來超頻。支持Socket939的Athlon64。此外,還內建了千兆網路連接和硬體防火牆功能,支持多種功能的SATA RAID模式,USB2.0介面數提升到了10個。nForce4 SLI則在Ultra的基礎上多提供了兩個PCI-EX16介面,通過特殊的轉換來實現雙顯卡協同工作的SLI模式,進一步提高了顯卡的3D加速能力。nForce4 SLI可以支持Socket939的Athlon64。nForce4則只支持800MHz的Hyper Transport匯流排,而且不允許用戶通過改變此匯流排來超頻,因此只適合與Socket754的Athlon64進行搭配。
nForce3晶元組推出的時間要早一些,雖然其不支持PCI-E顯卡,但在速度和穩定性方面還是有著明顯的優勢,該晶元組細分為nForce3 150、nForce3 250、250Gb和250Ultra四種。nForce3 150屬於nForce3系列首作,它並不成功,上市不久就慘被淘汰,大家選購時要注意。
nForce3 250系列支持800MHz Hyper Transport匯流排;內建SATA控制器直接支持兩個SATA介面並保留兩個SATA MAC可供與外置PHY配合實現另兩個SATA。主板廠商主要用它來支持Socket754介面的Athlon64。
nForce3 250GB版本新增加了內建千兆乙太網MAC並具備硬體防火牆功能;提供的USB2.0介面數目提升到8個。主板廠商主要用它來支持Socket754/939介面的Athlon64和Socket 754的新閃龍。
nForce3 250Ultra在上述產品的基礎上再次改良,把Hyper transport匯流排速度提高到了1GHz。主板廠商主要用它來支持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
在AMD平台,除了nVIDIA以外,我們還有另一個選擇---—VIA。在支持Socket754/939 Athlon64方面,VIA主推K8T800、K8T800Pro和K8T890芯組。K8T800適合於754介面的K8平台;K8T800Pro能夠支持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而且在K8T800的800MHz Hyper transport匯流排的基礎上增加到1GB,價格與nVIDIA的同類產品基本相當。
K8T890是VIA第一款支持PCI Express的K8晶元組。分為三個型號: K8T890、K8T890PRO及K8M890。其中K8T890屬於標准版,支持Athlon 64/Sempron/Opteron處理器,支持1GHz的Hypertransport技術,提供一條PCI-EX16顯卡插槽,四條PCI-E×1插槽。
K8T890PRO支持Athlon 64/Sempron/Opteron處理器,支持1GHz的Hypertransport技術, DualGFX Express,北、南晶元同樣採用Ultra V-Link技術。 K8T890PRO晶元組採用最新的VT8251南橋,最大可以提供一條PCI CE X16顯卡插槽,1條兼容PCI-EX16顯卡的PCI CE X4插槽,二條PCI-E×1插槽,同時搭載Vinyl 音頻晶元和Velocity千兆乙太網卡。
K8M890屬於K8T890標准版的整合版本。其也支持Athlon 64/Sempron/Opteron處理器,支持1GHz的Hypertransport技術,與VT8237南橋搭配,提供一條PCI-E X16顯卡插槽、2條PCI-E X1插槽。其最大特點是整合了一款支持DX9的DeltaChrome IGP圖形核心,支持DuoView顯示技術,具有DVI/TV-out介面。
現在大部分的板子上都集成了音效卡、網卡,就算是比較高檔的板子也有。音效卡,我覺得用集成的就行,現在好一點兒的板子都可以支持到6.0或以上,不是專業用戶夠用了。集成的網卡有好用的,也有不好用的。筆者的華碩主板集成的網卡就很好用,與獨立網卡在速度上感覺不出什麼差別;而另一台磐正865PE晶元的主板集成的網卡,經測試下載速度比獨立網卡慢了一倍!!!這些細節都是選購主板時需要注意的。
至於集成顯卡,在高檔的板子上是不會出現的。如果希望游戲玩的爽,顯卡是一定要獨立的。集成顯卡的板子一般只適合初級用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選不能升級顯卡的GV系列小板,免得以後升級不便。
總的來說,選一塊好的板卡首先要看他的擴充性,具體說來AGP、PCI、USB、IDE、IEEE 1394等等。第二看做工,著重看他的北橋晶元組 電解容及供電線路和布局,還有全局的排列,各個跳線做工是否精細。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提供的質保。
㈥ CPU和主板如何搭配什麼樣的CPU配什麼樣的主板有詳細的信息嗎
有兩種選擇,CPU有兩種,一個是Intel(主要有賽揚、奔騰、酷睿),一個是AMD的(閃龍、速龍,羿龍),所使用的主板不同,兩種CPU對應的主板不能相互喚橘通用,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系列的CPU,還要注意其針腳數是否一樣。
英特爾的CPU,主板的晶元組有Intel系列的,VIA(威盛)SIS系列等等。這里說的晶元組指的是主板野岩上的核心晶元,而主板的品牌就多地說不過來了,購買的時候要分清是哪一家公司採用的哪一種晶元組出廠的主板。比如「華碩公司的i865pe主板」意思就是說華碩公司採用Intel865pe晶元組作的主板。雖說晶元組都是一樣的,可是OEM公司的不同對主板性能的影響實在很大。
主板和CPU最大的匹配原則就是是否相互支持,這裡麵包括幾個內容,舉例說:
1、前端匯流排帶寬(FSB),如果CPU的FSB是800M,主板的FSB只有533M,那麼CPU的性能就被限制了,如果反過來,則給CPU升級留了空間。
2、主板是否支持雙核心,如果CPU市雙內核的,而主板不支持雙內核,CPU就又浪費了不少。
3、主板是否支持雙信道內和脊團存。
4、主板是否支持DDR2內存。
㈦ 電腦主板和cpu如何搭配
主板晶元組和CPU搭配,具體三種情況:
1、根據處理器選擇主板,確定CPU型號以及插槽類型,例如Intel酷睿i5-7500的CPU是Intel酷睿七代處理器,插槽類型為LGA1151,同時製作工藝為14nm,是Intel今年初發布的七代處理器中的一款。
確定CPU之後,尋找擁有LGA1151介面的主板,這樣就能確定你的CPU需要什麼樣的主板支持了。
2、根據主板選擇處理器,確定主板插槽型號,進行反向操作。AMD主板和Intel主板同理纖跡仔,到主板廠商官網或者網路,輸入主板具體型號,根據主板插槽類型選擇對應的處理器。
例如A320M主板介面類型為AM4,根據主板插槽介面選擇兼容支持AMDAM4 插槽 A 系列 APU (Bristol Ridge) 與銳龍AMDRyzen 處理器。
3、根據針腳數和前端匯流排確立彼此。不同一時代產品針腳不一樣,AMD現在是940針,州爛INTEL現在是775針;較早前AMD是754針和939針,INTEL是478針。
又再下來是前端匯流排。這個說起來篇幅較長,好在現在的主流產品都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7)主板和cpu如何配置擴展閱讀
處理器和主板之間是必須要依靠某個介面相互連接後才能正常工作的。而在處理器和主板之間起這個連接橋梁作用的,就是處理器底部密密麻麻分布著的那些短短小小的針腳。針腳主要作用一是為處理器提供電量,二是傳遞信號,比如與北橋晶元、內存或系統之間傳遞數據。
無論是針腳式還是觸點式,當前的處理器介面都是屬於針腳范疇,對應到主板上就有相應的插槽類型。但是由於處理器介面類型不同,在插孔數、體積、形狀都有變化毀汪,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不過隨著CPU技術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CPU針腳以實現更豐富的功能以及更高的性能,例如集成雙通道內存控制器所需要的針腳數量就要比只集成單通道內存控制器所需要的針腳數要多得多,因此總的來說CPU針腳數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基本上可以認為針腳多的CPU其架構也越先進。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例如AMD在移動平台上用來取代Socket 754的Socket S1其針腳數反而從754根減少到了638根。
㈧ 組裝電腦處理器如何搭配主板
這個需要看主板和cpu的針腳信號搭配,打個比方,i3 9100f,這個是九代的cpu 只能用九代的嫌模源主板,如h310,b360,當然,可以碼察上魔芹態改主板,b250等等,然後是十代cpu,就只能用十代主板,就比如i3 10100f,只能用h410主板,或者b460m主板
㈨ 電腦CPU怎麼搭配主板
導語:大部分新手裝機對主板這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疑惑,比如CPU要根據主板選擇嗎?電腦CPU怎麼搭配主板?本次在這里就為大家介紹下,一起來看看。
CPU要根據主板選擇嗎?
由於CPU是安裝到主板上的,因此CPU介面必須與主板一致,才能安裝,這也就是CPU主板兼容問題。因此,CPU是需要根據主板來選擇的,兩者必須保證介面一致,也胡尺就是兼容,這是CPU主板搭配的基本原則。
目前CPU品牌主要分為Intel和AMD兩大陣營,首先Intel和AMD處理器對應搭配不同的主板,互不兼容。如果你買的是Intel的CPU,而選的是AMD主板,就會鬧笑話,因為根本用不了,介面不同,無法安裝CPU。同樣的,AMD的CPU也不可以使用Intel主板。
此外,即便是Intel和AMD的處理器,自家不同代的CPU,往往由於介面的變化,導卜做吵致同品牌不同代CPU,所搭配的主板也是不一樣的`。對於DIY初級用戶來說,首先需要知道CPU與主板要兼容,介面必須一致,至於cpu怎麼配主板,下面我們具體來舉例說明。
電腦CPU怎麼搭配主板?
首先以Intel酷睿i3 7100為例,關注DIY硬體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是Intel七代酷睿CPU,適合搭配Intel的200系列主板,而200系列主板,主要有B250、H270、Z270等型號。型侍也就是i3 7100可以兼容B250、H270、Z270三種型號主板,鑒於i3定位中端主流,最佳均衡搭配主流B250主板。
再以AMD銳龍5 1400未來,關注電腦硬體的朋友都知道,它是AMD今年推出的全新銳龍5系列中端處理器,適合搭配AMD的300系列主板,而300系列主板主要有X370、B350、A320三種型號可選,也就是R5 1400搭配X370/B350/A320主板都兼容,使用上都沒有問題,但從均衡角度來看,中端R5 1400最佳搭配的主流級的B350主板。
值得一提的是,Intel的200系列和AMD 300系列各自包含了不同型號的,這個如何選呢?其實點贊的高中低端主板基本上只存在功能上與超頻支持的差異,如何選擇,主要看CPU檔次,是否支持超頻,然後選擇對於的高、中、低主板即可。
㈩ 自己配置電腦如何選擇主板CPU顯卡的最佳搭配
CPU、顯卡性叢伍鏈能平衡,是配置搭配的關鍵,否則木桶短板原理,配置的主機性能是根橘隱據最低的那個短板決定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