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經濟學如何優化資源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經濟學如何優化資源配置

發布時間: 2023-05-15 00:20:31

『壹』 經濟知識:資源配置的方式

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 經濟知識 《資源配置的方式》,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經濟活動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學習經濟學的開始,我們要先了解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稀缺性問題,故產生了資源配置的方式。在現代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計劃配置方式和市場配置方式,即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

一、計劃配置

1.計劃配置方式的主體是政府。

2.通過計劃機制的作用過程實現資源配置的方式。

3.計劃機制指:計劃指標、經濟杠桿和經濟政策等計劃要素相互聯系和作用的制約關系及其調節功能。

4.計劃機制屬於事前調節,是用「看得見的手」來調節,該理論出自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二、市場配置

1.含義:市場配置方式是依靠市場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實質上是價值規律調節。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後調節,是用「看不見的手」來調節(該理論出自亞當斯密——《國富論》)。

2.市場配置的機制

(1)價格機制:反映商品市場上產品的供求同價格之間的有機聯系和運行。價格機制是商品市場中最重要的一種市場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基礎,是市場配置資源的核心機制。

(2)供求機制:反映價格與供求之間的內在聯系。其作用的發揮是以供求之間的不平衡為前提和出發點的。

(3)競爭機制:引起競爭的直接原因正是不同生產者在交換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差別。其作用的發揮是通過部門內部的競爭和部門之間的競爭來實現的。

(4)風險機制:反映的是經營利益與經營風險(虧損、破產)之間的相互關系。實行企業破產是風險機制的最高層次的作用形式,也是風險機制運行的最關鍵的條件。

3.市場調節的優缺點

『貳』 怎樣理解經濟學中的資源配置問題

資源配置即以前所說的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微觀經濟學從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最大化行為入手,來解決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因為如果每個經濟單位都實現了最大化,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也就實現了最優化。
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宏觀經濟學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研究現有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達到充分利用的途徑,以及如何實現增長等問題,如失業,通脹是資源利用的問題。
微觀經濟學把資源的充分利用作為既定的前提,但是30年代的大危機打破了這個神話。這樣,資源利用就被作為經濟學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宏觀經濟學所要解決的問題(資源配置是資源在社會經濟各部門的比例)。
供參考。

『叄』 如何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布局的活動。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布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實現方法: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布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在空間或不同部門間的最優配置;二是資源的時間配置,根據資源在不同時段上的最優分布特徵,實現資源開發利用最佳時段的控制與決策。

『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

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由於存在著公共品、壟斷、信息不對稱、經濟活動的外在性等情況,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還需要政府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二是財政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實現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如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項目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政府就可通過產業政策指導和集中性資金支持,防止規模不經濟的產生。

除了政府直接投資外,還可利用財政稅收政策引導企業投資方向,以及補貼等方式調節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

三是市場無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一般以稅收等形式籌措資金,以不損害市場機制和秩序為原則,提供公共商品。

(4)經濟學如何優化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

(1)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後期,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基本特點就是國家對整個經濟活動和經濟生活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國家指令性計劃是生產單位進行生產經營和經濟決策的推一依據。

在一定時期,這種計劃經濟體制曾獲得成功,但到50年代後期,它的弊端日益明顯,經濟結構失衡,政企職責不分,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不徹底改變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就不可能使我國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2)我國改革實踐選擇。20多年的改革實踐證明:要使社會主義經濟充滿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則必須從根本上破除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理論探索的科學結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探索,隨著認識的提高,理論探討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