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歷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 2023-05-16 09:02:29

『壹』 誰能說一說資料庫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資料庫技術是現代信息科學與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機數據處理與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資料庫技術研究和解決了計算機信息處理過程中大量數據有效地組織和存儲的問題,在資料庫系統中減少數據存儲冗餘、實現數據共享、保障數據安全以及高效地檢索數據和處理數據。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已成為信息社會中對大量數據進行組織與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及軟體技術,是網路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基礎。本章主要介紹資料庫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關系模型的基本概念、關系資料庫的設計理論及資料庫設計方法等內容,是學習和掌握現代資料庫技術的基礎。

1.1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到現在,資料庫技術已經發展了30多年。在這30多年的歷程中,人們在資料庫技術的理論研究和系統開發上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已經開始對新一代資料庫系統的深入研究。資料庫系統已經成為現代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1.1.1 資料庫技術與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當今使用頻率最高的名詞之一,它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工業、農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作為自己趕超世界潮流的標志枯斗之一。而資料庫技術則是信息技術中一個重要的支撐。沒有資料庫技術,人們在浩瀚的信息沒悉磨世界中將顯得手足無措。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計算機應用從科學研究部門擴展到企業管理及政府行政部門,人們對數據處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968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商品化的信息管理系統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從此,資料庫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在互聯網日益被人們接受的今天,Internet又使資料庫技術、知識、技能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放大。現在資料庫已經成為信息管理、辦公自動化、計陸謹算機輔助設計等應用的主要軟體工具之一,幫助人們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

1.1.2 資料庫技術的應用及特點
資料庫最初是在大公司或大機構中用作大規模事務處理的基礎。後來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資料庫技術被移植到PC機(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上,供單用戶個人資料庫應用。接著,由於PC機在工作組內連成網,資料庫技術就移植到工作組級。現在,資料庫正在Internet和內聯網中廣泛使用。

20世紀60年代中期,資料庫技術是用來解決文件處理系統問題的。當時的資料庫處理技術還很脆弱,常常發生應用不能提交的情況。20世紀70年代關系模型的誕生為資料庫專家提供了構造和處理資料庫的標准方法,推動了關系資料庫的發展和應用。1979年,Ashton-Tate公司引入了微機產品dBase Ⅱ,並稱之為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從此資料庫技術移植到了個人計算機上。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後期,終端用戶開始使用區域網技術將獨立的計算機連接成網路,終端之間共享資料庫,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多用戶數據處理,稱為客戶機/伺服器資料庫結構。現在,資料庫技術正在被用來同Internet技術相結合,以便在機構內聯網、部門區域網甚至WWW上發布資料庫數據。

1.1.3 資料庫技術發展歷史
數據模型是資料庫技術的核心和基礎,因此,對資料庫系統發展階段的劃分應該以數據模型的發展演變作為主要依據和標志。按照數據模型的發展演變過程,資料庫技術從開始到現在短短的30年中,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是網狀和層次資料庫系統,第二代是關系資料庫系統,第三代是以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為主要特徵的資料庫系統。資料庫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技術、並行計算技術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成為當代資料庫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徵。

1. 第一代資料庫系統
第一代資料庫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層次和網狀資料庫系統。層次資料庫系統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製出的層次模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IMS。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資料庫系統語言協會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屬的資料庫任務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報告,被稱為DBTG報告。DBTG報告確定並建立了網狀資料庫系統的許多概念、方法和技術,是網狀資料庫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資料庫系統的實現技術不斷成熟,開發了許多商品化的資料庫系統,它們都是基於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的。

可以說,層次資料庫是資料庫系統的先驅,而網狀資料庫則是資料庫概念、方法、技術的奠基者。

『貳』 資料庫的發展歷史分為哪幾個階段91

使用計算機後,隨著數據處理量的增長,產生了數據管理技術。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與計算機硬體(主要是外部存儲器)系統軟體及計算機應用的范圍有著密切的聯系。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資料庫階段和高級資料庫技術階段。——常識計算機篇。

『叄』 資料庫技術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

發展的三個階段:
1、 層次型和網狀型:
代表產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製的層次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IMS。
2、 關系型數據型庫:
目前大部分資料庫採用的是關系型資料庫。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員E.F.Codd提出了關系模型。其代表產品為sysem R和Inges。
3、 第三代資料庫將為更加豐富的數據模型和更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為特徵,以提供傳統資料庫系統難以支持的新應用。它必須支持面向對象,具有開放性,能夠在多個平台上使用。
管理技術的3個階段
1 人工管理
2 文件管理
3 資料庫系統

『肆』 資料庫的發展簡史

資料庫技術是本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門信息管理自動化的新興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發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數據處理越來越佔主導
地位,資料庫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產物。數據管理是資料庫的核心任務,內容包括對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儲存、檢索和維護。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資料庫技術也不斷地發展。從數據管理的角度看,資料庫技術到目前共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和資料庫系統階段。
A.人工管理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是指計算機誕生的初期(即20世紀50年代後期之前),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從硬體看,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從軟體看,沒有操作系統和管理數據的軟體,數據處理方式是批處理。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不保存
該時期的計算機主要應用於科學計算,一般不需要將數據長期保存,只是在計算某一課題 時將數據輸入,用完後不保存原始數據,也不保存計算結果。
2. 沒有對數據進行管理的軟體系統
程序員不僅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而且還要在程序中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數據的子程序隨著存儲的改變而改變,數據與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沒有文件的概念
數據的組織方式必須由程序員自行設計。
4. 一組數據對應於一個程序,數據是面向應用的
即使兩個程序用到相同的數據,也必須各自定義、各自組織,數據無法共享、無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參照,從而導致程序和程序之間有大量重復的數據。
B.文件系統階段
文件系統階段是指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而且還大量用於管理數據的階段(從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體方面,外存儲器有了磁碟、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在軟體方面,操作系統中已經有了專門用於管理數據的軟體,稱為文件系統。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需要長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復使用
由於計算機大量用於數據處理,經常對文件進行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所以數據需要長期保留,以便於反復操作。
2. 程序之間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操作系統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訪問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數據之間有了數據存取的介面,程序可以通過文件名和數據打交道,不必再尋找數據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數據有了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區別,但此時程序和數據之間的獨立性尚還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經多樣化
由於已經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文件也就不再局限於順序文件,還有了索引文件、鏈表文件等,因而,對文件的訪問可以是順序訪問,也可以是直接訪問。
4. 數據的存取基本上以記錄為單位

『伍』 資料庫的概述和發展歷史

數據模型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

因此,對資料庫技術發展階段的劃分應該以數據模型的發展演變作為主鋒喚正要依據和標志。

總體說來,資料庫技術從開始到現在一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是網狀、層次資料庫系統,第二代是關系資料庫系統,第三代是以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為主要特徵的資料庫系統。

第一代包括網狀和層次資料庫系統,是因為它們的數據模型雖然分別為層次和網狀模型,但實質上層次模型只是網狀模型的特例而已。

這二者都是格式化數據模型,都是在60年代後期研究和開發的,不論是體系結構、資料庫語言,還是數據的存儲管理,都具有共同特徵,所以它們應該劃分為一代。

第二代資料庫系統支持關系數據模型。

關系模型不僅具有簡單、清晰的優點,而且有關系代數作為語言模型,有關系數據理論作為理論基礎。

因此關系資料庫具有形式基礎好、數據獨立性強、資料庫語言非過程化等特點,這些特點是資料庫技術發展到了第二代的顯著標志。

雖然關系數據模型描述了現實世界數據的結構和一些重要的相互聯系,但是仍然不足以抓住和表達數據對象所具有的豐富而重要的語義,因而它屬於語法模型。

第三代資料庫系統的特徵是數據模型更加豐富,數據管理功能更為強大,能夠支持傳統資料庫難以支持的新的應用需求。

(一) 特點

資料庫管理系統將具有一定結構的數據組成一個 *** ,它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數據的結構化 資料庫中的數據並不是雜亂無章、毫不相乾的,它們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屬於同一 *** 的數據具有相似的特徵。

2. 數據的共享性 在一個單位的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重復信息。

使用資料庫的目的就是要統一管理這些信息,減少冗餘度,使各個部門共同享有相同的數據。

3. 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是指數據記錄和數據管理軟體之間的獨立。

數據及其結構應具有獨立性,而不應該去改變應用程序。

4. 數據的完整性 數據的完整性是指保證資料庫中數據的正確性。

可能造成數據不正確的原因很多,資料庫管理系統通過對數據性質進行檢查而管理它們。

5. 數據的靈活性 資料庫管理系統不是把數據簡單堆積,它在記錄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具有很多的管理功能,如輸入、輸出、查詢、編輯修鏈皮改等。

6. 數據的安全性 根據用戶的職責,不同級別的人對資料庫具有不同的許可權,資料庫管理系統應該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二) 功能

一個好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應具有很多功能,其中最基本銀悔的有以下3種:

1. 數據定義 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定義數據類型和數據存儲形式的功能。

每個記錄的每個欄位中的信息為一個數據。

因記錄的信息不同,其數據類型也應不同。

通過定義數據類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最簡單的要求是,完整性規則應保證不能在定義為數字的欄位中存放文本類型的數據。

2. 數據操作 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多種處理數據的方式。

例如,在一張表中查找信息或者在幾個相關的表或文件中進行復雜的查找;使用相應的命令更新一個欄位或多個記錄的內容;用一個命令對數據進行統計,甚至可以使用資料庫管理系統工具進行編程,以實現更加復雜的功能。

3. 數據控制 資料庫管理系統對數據提供一定的保護措施,從而保證在多個用戶共享數據時,只有被授權的用戶才能查看或修改數據。

『陸』 資料庫技術是從20世紀什麼年代後期開始發展的

資料庫技術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激和代初,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數據資源.資料庫技術主要研究如何存儲,使明沖盯用和管理數據. 數年來,資料庫技術判螞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已成為當今計算機領域發展迅速,應用廣泛的兩大領域.資料庫技術不僅應用於事務處理,並且進一步應用到情報檢索,人工智慧,專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領域

『柒』 資料庫技術的產生、發展的三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20世紀60年代中期,資料庫技術是用來解決文件處理系統問題的。當時的資料庫處理技術還很脆弱,常常發生應用不能提交的情況。

2、20世紀70年代關系模型的誕生為資料庫專家提供了構造和處理資料庫的標准方法,推動了關系資料庫的發展和應用。1979年,Ashton-Tate公司引入了微機產品dBase Ⅱ,並稱之為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從此資料庫技術移植到了個人計算機上。

3、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後期,終端用戶開始使用區域網技術將獨立的計算機連接成網路,終端之間共享資料庫,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多用戶數據處理,稱為客戶機/伺服器資料庫結構。

資料庫技術正在被用來同Internet技術相結合,以便在機構內聯網、部門區域網甚至WWW上發布資料庫數據。



(7)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在資料庫的發展歷史上,資料庫先後經歷了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等各個階段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快速的發展。

特別是關系型資料庫已經成為目前資料庫產品中最重要的一員,80年代以來,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新出的資料庫產品都支持關系型資料庫,即使一些非關系資料庫產品也幾乎都有支持關系資料庫的介面。這主要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可以比較好的解決管理和存儲關系型數據的問題。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關系型資料庫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這主要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半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需要用資料庫進行存儲管理,以此同時,分布式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也對資料庫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越來越多的非關系型資料庫就開始出現。

這類資料庫與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設計和數據結構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們更強調資料庫數據的高並發讀寫和存儲大數據,這類資料庫被稱為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 而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一些傳統領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捌』 資料庫開發工具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哪四個主要階段

一、資料庫技術的歷史和發展

資料庫技術是本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門信息管理自動化的新興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中的
一個重要分支。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發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數據處理越來越佔主導
地位,資料庫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產物。數據管理是資料庫的核心任務,內容包括對數據的分類、組織、
編碼、儲存、檢索和維護。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資料庫技術也不斷地發展。從數據
管理的角度看,資料庫技術到目前共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和資料庫系統階段。 A.人工管理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是指計算機誕生的初期(即20世紀50年代後期之前),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用
於科學計算。從硬體看,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從軟體看,沒有操作系統和管理
數據的軟體,數據處理方式是批處理。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不保存

該時期的計算機主要應用於科學計算,一般不需要將數據長期保存,只是在計算某一課題
時將數據輸入,用完後不保存原始數據,也不保存計算結果。

2. 沒有對數據進行管理的軟體系統

程序員不僅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而且還要在程序中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
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數據的子程序隨著存儲的改變而改變,數據與
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沒有文件的概念

數據的組織方式必須由程序員自行設計。

4. 一組數據對應於一個程序,數據是面向應用的

即使兩個程序用到相同的數據,也必須各自定義、各自組織,數據無法共享、無法相互利
用和互相參照,從而導致程序和程序之間有大量重復的數據。 B.文件系統階段 文件系統階段是指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而且還大量用於管理數據的階段(從50年代後
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體方面,外存儲器有了磁碟、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在軟體
方面,操作系統中已經有了專門用於管理數據的軟體,稱為文件系統。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需要長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復使用 由於計算機大量用於數據處理,經常對文件進行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所以數
據需要長期保留,以便於反復操作。 2. 程序之間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操作系統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訪問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數據之間有了數據存取的接
口,程序可以通過文件名和數據打交道,不必再尋找數據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數據有
了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區別,但此時程序和數據之間的獨立性尚還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經多樣化 由於已經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文件也就不再局限於順序文件,還有了索引文件、鏈
表文件等,因而,對文件的訪問可以是順序訪問,也可以是直接訪問。 4. 數據的存取基本上以記錄為單位 C.資料庫系統階段 資料庫系統階段是從60年代後期開始的。在這一階段中,資料庫中的數據不再是面向某個應
用或某個程序,而是面向整個企業(組織)或整個應用的。 資料庫系統階段的特點是: 1. 採用復雜的結構化的數據模型 資料庫系統不僅要描述數據本身,還要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是通過存取路徑來
實現的。 2. 較高的數據獨立性 數據和程序彼此獨立,數據存儲結構的變化盡量不影響用戶程序的使用。 3. 最低的冗餘度 資料庫系統中的重復數據被減少到最低程度,這樣,在有限的存儲空間內可以存放更多的
數據並減少存取時間。 4. 數據控制功能 資料庫系統具有數據的安全性,以防止數據的丟失和被非法使用;具有數據的完整性,以
保護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具有數據的並發控制,避免並發程序之間的相互干擾;具
有數據的恢復功能,在資料庫被破壞或數據不可靠時,系統有能力把資料庫恢復到最近某
個時刻的正確狀態。二、三代資料庫系統的發展 數據模型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按照數據模型發展的主線,資料庫技術的形成過程和發展可從
以下三個方面反映: A. 第一代資料庫系統 層次和網狀資料庫管理系統 層次和網狀資料庫的代表產品是IBM公司在1969年研製出的層次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
資料庫是資料庫系統的先驅,而網狀資料庫則是資料庫概念、方法、技術的奠基。 B. 第二代資料庫系統 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員E.F.Codd在題為《大型共享資料庫數據的關系模型》的論文中提
出了資料庫的關系模型,為關系資料庫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到了80年代,幾乎所有新開發
的資料庫系統都是關系型的。 真正使得關系資料庫技術實用化的關鍵人物是James Gray。Gray在解決如何保障數據的完整
性、安全性、並發性以及資料庫的故障恢復能力等重大技術問題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關系資料庫系統的出現,促進了資料庫的小型化和普及化,使得在微型機上配置資料庫系統成
為可能。 C. 新一代資料庫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目前已從多方面發展了現行的資料庫系統技術。我們可以從數據模型、新技術內容、應用領
域三個方面概括新一代資料庫系統的發展。 (1) 面向對象的方法和技術對資料庫發展的影響最為深遠 80年代,面向對象的方法和技術的出現,對計算機各個領域,包括程序設計語言、軟體工程、
信息系統設計以及計算機硬體設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給面臨新挑戰的資料庫技術帶
來了新的機遇和希望。資料庫研究人員借鑒和吸收了面向對象的方法和技術,提出了面向對
象的資料庫模型(簡稱對象模型)。當前有許多研究是建立在資料庫已有的成果和技術上的,
針對不同的應用,對傳統的DBMS,主要是RDBMS進行不同層次上的擴充,例如建立對象關
系(OR)模型和建立對象關系資料庫(ORDB)。 (2) 資料庫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有機結合 資料庫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當前資料庫發展的重要特徵。計算機領域中其他新興
技術的發展對資料庫技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傳統的資料庫技術和其他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互
相滲透,使資料庫中新的技術內容層出不窮。資料庫的許多概念、技術內容、應用領域,甚
至某些原理都有了重大的發展和變化。建立和實現了一系列新型的資料庫,如分布式資料庫、
並行資料庫、演繹資料庫、知識庫、多媒體庫、移動資料庫等,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料庫大家
族。 (3) 面向專門應用領域的資料庫技術的研究 為了適應資料庫應用多元化的要求,在傳統資料庫基礎上,結合各個專門應用領域的特點,
研究適合該應用領域的資料庫技術,如工程資料庫、統計資料庫、科學資料庫、空間資料庫、
地理資料庫、Web資料庫等,這是當前資料庫技術發展的又一重要特徵。 同時,資料庫系統結構也由主機/終端的集中式結構發展到網路環境的分布式結構,隨後又發
展成兩層、三層或多層客戶/伺服器結構以及Internet環境下的瀏覽器/伺服器和移動環境下的
動態結構。多種資料庫結構滿足了不同應用的需求,適應了不同的應用環境。

『玖』 資料庫的發展歷史分哪幾個階段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念咐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人仔辯純工灶彎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資料庫階段和高級資料庫技術階段。——常識計算機篇。

『拾』 資料庫的發展過程

一、搖籃和萌芽階段:首先使用"DataBase"一詞的是美國系統發展公司在為美國海軍基地在60年代研製數據中引用。

1963年,C·W·Bachman設計開發的IDS(IntegrateDataStore)系統開始投入運行,它可以為多個COBOL程序共享資料庫。

1968年,網狀資料庫系統TOTAL等開始出現;

1969年,IBM公司McGee等人開發的層次式資料庫系統的IMS系統發表,它可以讓多個程序共享資料庫。

1969年10月,CODASYL資料庫研製者提出了網路模型資料庫系統規范報告DBTG,使資料庫系統開始走向規范化和標准化。正因為如此,許多專家認為資料庫技術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資料庫技術的產生來源於社會的實際需要,而數據技術的實現必須有理論作為指導,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又不斷地促進資料庫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二、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大量商品化的關系資料庫系統問世並被廣泛的推廣使用,既有適應大型計算機系統的,也有適用與中、小型和微型計算機系統的。這一時期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也走向使用。

1970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所的E·F·Code發表了題為"大型共享資料庫的數據關系模型"論文,開創了資料庫的關系方法和關系規范化的理論枝旦研究。關系方碼搭鋒法由於其理論上的完美遲晌和結構上的簡單,對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奠定了關系數據理論的基石。

1971年,美國數據系統語言協會在正式發表的DBTG報告中,提出了三級抽象模式,即對應用程序所需的那部分數據結構描述的外模式,對整個客體系統數據結構描述的概念模式,對數據存儲結構描述的內模式,解決了數據獨立性的問題。

1974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所研製成功了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SystemR,並且投放到軟體市場。

1976年,美籍華人陳平山提出了資料庫邏輯設計的實際(體)聯系方法。

1978年,新奧爾良發表了DBDWD報告,他把資料庫系統的設計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需求分析、信息分析與定義、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

1980年,J·D·Ulman所著的《資料庫系統原理》一書正式出版。

1981年E·F·Code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的最高獎ACM圖林獎。

1984年,DavidMarer所著的《關系資料庫理論》一書,標志著資料庫在理論上的成熟。

三、成熟階段:80年代至今,資料庫理論和應用進入成熟發展時期易觀國際發布《IT產品和服務-2007年中國資料庫軟體市場數據監測》,考察了中國資料庫管理軟體市場。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2007年度整體規模達到21.72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5%。從廠商競爭格局來看,國際軟體巨頭占據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Oracle、IBM、Microsoft和Sybase牢牢占據國內資料庫軟體市場前四位,擁有93.8%的市場份額。國產資料庫的市場份額在本季度繼續提升,正在抓住國家提倡自主創新的機遇,以「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契機,滿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信息整合平台需求。2008年,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整體規模達到了28.25億元,比上個年度增長了30%,一方面,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大幅增加,以及中國政府對版權的高度重視。其中,Oracle占據了其中44%的市場份額,IBM占據了其中20%的份額、微軟占據了18%的份額,Sybase占據了10%,而國產資料庫因為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經占據了8%的市場份額,較2007年同比提升了25%。其中,達夢資料庫年銷售額為6600萬元,為國產資料庫中市場份額最大的。預計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在2009年達到31億元的市場規模,同時,國產資料庫在中國政府鼓勵自主創新的基礎下,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另外,包括Mysql等開源資料庫也占據了大量的政府及中小企事業用戶,同時,盜版資料庫更是占據了中國資料庫市場的較大份額,其數值不亞於整個商業資料庫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