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
由於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在其正常運轉中,市場機制在龐大的市場中通過需求與供給的相互作用及靈敏的價格反應自如地支配經濟運行,即自由、靈活、有效、合理地決定著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
市場配置資源指的是經濟運行過程中,市場機制根據市場需求與供給的變動引起價格變動從而實現對資源進行分配,組合及再分配與再組合的過程。
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價值規律就象一隻「看不見的手」,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
(1)旅遊消費為什麼可以有效配置資源擴展閱讀
優點:
①在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的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③由於各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不同,導致優勝劣汰,使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集中。
❷ 論述市場為什麼能進行資源配置
由於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在其正常運轉中,市場機制在龐大的市場中通過需求與供給的相互作用及靈敏的價格反應自如地支配經濟運行,即自由、靈活、有效、合理地決定著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經濟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商品與商品經濟、市場與市場發展的產物。早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市場的出現,但是,該市場是以產品的消費為特徵的消費品市場,它不是一個包括要素市場在內的完整的市場體制,也沒有形成以市場機制運行為中心的市場經濟制度,因此無力決定資源配置方式。只是到了工業經濟成長時代,產業逐步成長、市場不僅有了產品市場,而且出現了要素市場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等。這些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構成了完整、龐大與統一的市場體系,在此基礎上,市場機制的活動(或運行)通過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包括各種要素價格),競爭機制、信用機制、利率機制和工資機制共同作用。其中由競爭機制引起供求機制發生作用,決定資源合理配置方向;價格機制決定資源配置於諸產業、諸地區、諸企業的流量及在產業內部進行資源組合;競爭機制則決定已配置資源的使用效率,即競爭機制促使有效利用資源,生產出最優最大最具有效應、最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慾望的產品,勞務或科技產品。信用機制規范市場運行規則並規范經濟運行秩序;利率機制決定市場主體的經營風險和資源使用效率;工資機制決定勞動者生產積極性。
因此說,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或工業化經濟的發展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歷史前提,市場經濟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地位是從該時期確立的。
在市場機制運行過程中,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是通過市場價格信號變動最終實現的,價格信號的變動是價格機制對供求機制的變動,即資源流向及潛在流向、資源需求量與潛在供給量的變動的靈敏反應,是供求機制與競爭機製作用的結果。同時,價格機制的運作直接決定資源配置於不同產業(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並決定這些產業、地區、企業的資源實際配置量,即決定資源配置的合理組織及其合理流量。
合理的資源流量配置,加劇了不同產業、地區、企業間的生產競爭,即供求與價格機制的運行結果加劇了競爭運行強度,促進有效利用已配置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產出率,優質率,改善產業、地區、企業的競爭環境、競爭地位、提高競爭能力與優勢,改變資源再分配的流向,流量與資源利用效率。
通俗地講,在某一資源配置環境中,某些產業部門(或地區。或企業)由於處於較有利的競爭優勢,在市場運行機制中贏得了有利的資源流向及合理的資源配置量,並在競爭中又取得了資源的最優利用與最優產出,無疑在下一輪資源再配置中將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但是如果它在取得了合理的資源配置後,不能在競爭機製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配置優勢,有效使用資源,將會受到市場機制的懲罰,相反,如果在上一輪資源配置分配競爭中處於劣勢的產業(或地區、或企業)依靠市場機制,總結經驗教訓、大力引進科技、改善生產環境、生產技術、改變產品結構與產業結構,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配置的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益,增強了其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認同力,使其產品在市場中獲得滿意的競爭價格或市場價格。這樣,無形中提高了產業部門的競爭力,在一下輪資源配置的競爭取向中,必定使原有資源配置方向即供求機制運行發生偏好位移,使後者超過前者,出現了資源配置流向,流量的重新定位。總之,供求機製作用決定了資源配置流向選擇;價格機制運行決定了資源配置流量;競爭機制決定資源利用率,反過來,競爭關系的展開,調整了供求關系,形成了新的資源配置格局,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運
❸ 說一說,現代旅遊業對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1)旅遊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2011年的十一中秋黃金周,7天的旅遊收入就達3008億元,有力的帶動了民航、鐵路交通、城市計程車、餐飲和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它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世界城市化的發展史證明,凡是現代化國際性程度高的發達旅遊城市,其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所佔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均在60,以上,甚至高達百分之七八十。
隨著旅遊經濟活動的不斷發展,旅遊業的發展必將不斷地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化,最終要使社會的資源重新分配,導致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旅遊業能廣泛帶動其它相關行業和部門的發展,如食品加工業、建築業、農業,還能優化土地、勞動力、資金和物資等各種資源的配置。當資源的組合和積累到一定的規模時,不但產業總量擴張,而且還會引起不同產業間結構的演變和重組。
(3)增加就業機會旅遊業在提供就業方面的優勢在於: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當部分的服務項目不是僅憑現代化手段,更需要相當的人力資本投入。另一方面,旅遊業是一種跨行業、跨地域的現代系統經濟,綜合性、整體性都極強,涉及到社會許多相關產業,包括交通、建築、通訊、貿易、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相關產業。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旅遊業將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緩解社會矛盾的主要產業之一。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勞動力和資源的流動性都很強。旅遊業作為勞動力安置的行業,為城市經濟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4) 增進國際交流,拓寬世界視野
旅遊業的政治作用可使經濟技術合作的成果得以鞏固。現代旅遊業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總是和政治因素相聯系的。尤其是國際碧鍵會議旅遊、商務旅遊等,都可成為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合作的媒介,交流各種經濟信息,為企業界和投資公司進行投資和合作提供決策依據。同時,旅遊業是一種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在一定意義上,一次旅遊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文化交流,通過發展旅遊業,各國人民之間的彼此了解,並有力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軟環境效應可以克服各國意識形態間的障礙,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於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世界經濟一手吵體化和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5) 促進招商引資,利於國際接軌
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與貿易創匯相比,旅遊創匯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不需要進行多環節的長距離運輸。接待一位外國旅遊者的創匯,大體相當於出口4台電視機,而且是即時買賣,現匯收入,換匯成本比較低。另外,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的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於低成本地學習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更新觀念,促進本地區擴大開放及與國際的接軌。(3)旅遊消費為什麼可以有效配置資源擴展閱讀
1.有助於推動科學,技術,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現代商務旅遊,專業旅遊和會議旅悔薯巧游的發展,起著傳播知識和交流科學技術的作用。從遊客產生地分析,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產生的遊客多,通過這樣的交流,一方面,傳統文化可以得到繼承和發展;另一方面,地區可以獲得先進文化注入,信息渠道得以拓展,經營管理理念可以得到更新,從而進一步適應當前時常發展的需要。2.有助於促進目的地地區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為適應旅遊業的發展,幾帶地區的基礎設施會不斷改進,旅遊資源及環境會得到修整和完善,為遊客服務的生活設施也會響應增加,從客觀上能夠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有利於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旅遊業的運行現狀看,旅遊業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總潮流,與發展綠色產業相適應,而且旅遊業還是一種朝陽產業,正呈現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正因為如此,很多地方政府盲目的認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綠色工業」,甚至有些地方盲目地把旅遊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參考資料
❹ 旅遊消費的作用有哪些
旅遊消費可以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的背景。旅遊消費早已成為「擴內需,保增長逗隱仿」的重要渠道,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戰略。推動旅遊攜咐業的發展,以此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提升中國的旅山纖游文化競爭力、綜合實力以及國際競爭力。
❺ 旅遊消費的作用是什麼
1.旅遊消費的性質
(一)旅遊消費的概念
指人們在旅行游覽過程中,通過購買旅遊產品來滿足個人發展和享受需要的行為和活動。
(二)旅遊消費的性質
它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一種較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屬於個人消費的范疇。因此,旅遊消費具有如下三種基本性質:1、精神性:2、高層次性:3、個人性:
2.旅遊消費的特點
(一)綜合性:
1、從消費對象看;
2、從消費內容看;
3、從消費層次看;
4、從消費效用看。
(二)勞務性
旅遊消費中,服務消費佔主導地位。服務又稱勞務,它貫穿於旅遊活動的始終(主要包括導游服務、翻譯服務、交通服務、住宿服務等等)。
(三)時空統一性
旅遊消局歲費與旅遊產品的生產(服務)、交換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即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離性。(四)不可重復性
物質產品可以一次購買,反復消費。旅遊產品只能一次購買,一次消費。這是由旅遊產品的不可轉移性和不可儲存性決定的。
(五)伸縮性(富有彈性)
1、旅遊消費是具有無限性的消費。
2、旅遊消費是高層次性的消費。
3、旅遊消費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極為敏感多變。
(六)互補性和替代性
旅遊消費的綜合性使得構成旅遊消費坦臘純對象的各個部分具有互補的性質和可替代的性質。
3.旅遊消費在旅遊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旅遊消費是旅遊經濟運行的源動力
1、從國民經濟運行整體看,消費是生產的目的,而生產決定交換和分配,因而消費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源動力。
2、同理,旅遊消費也是旅遊經濟運行的源動力。
三.旅遊消費在旅遊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遊消費是旅遊需求得以滿足和實現的必要條件
旅遊需求有現實與潛在之分。要想使後者轉變為前者,一方面要在生產、交換環節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當條件具備時,關鍵就在於人們是否願意和能夠立即採取旅遊行為(即參與旅遊消費)。
三.旅遊消費在旅遊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旅遊消費是旅遊產品價值和旅遊企業收入實現的過程
1、商品價值的實現,就是耗費在商品中的個別勞動被承認為社會勞動的過程。只有產品賣出去了,這一過程才算初步完成。並在消費過程中才算真正完成。
2、同理,旅遊產品的消費也是旅遊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從企業角度而言,同時也是旅遊企業收入實現的過程。
(四)旅遊消費對旅遊產品開發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
1、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對生產具有很大反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作用)。消費讓咐需求的方向、規模和水平直接決定或引導生產的方向、速度和規模。
2、同理,旅遊消費對旅遊生產的重要環節——產品開發具有很大反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作用)。旅遊消費是旅遊產品的最終檢驗者,是旅遊產品開發的引導者。
❻ 旅遊消費的作用是什麼
(1)
旅遊最直接最具特色的是其消費的特徵。從供求角度來看,旅遊業表現為在供需上是一種不對稱的偏斜結構,即旅遊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對需求的拓展和組織,其根本特徵是一個以市場為中介,對旅遊需求和供給要素進行再組織的過程。因此對於旅遊經濟特徵的把握不能從一般產業的供需等式中尋找,而要在供需不對稱的偏斜結構中去尋找,從市場需求的作用過程來認知旅遊業。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巨大的旅遊消費,這從歷年旅遊收入的統計數據就可得以證明。因此有必要對旅遊消費的作用進行重新認識。
一、重新認識旅遊消費的作用
目前各級政府對發展旅遊業給予極大的關注,對發展旅遊業並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寄予厚望,許多省市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來培植,而且在有的省市已取得顯著成效,如雲南、海南、西安、桂林等地,因此應站在產業的高度來評價旅遊消費的作用。
1.旅遊消費的發展有利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旅遊業不僅直接對第三產業中金融業、保險業、服務業和通訊業等的發展產生極大的作用,而且作為先導產業,還能間接影響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
2.旅遊業是關聯度較大,發展帶動作用較強的產業。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測算,在工業發達國家,旅遊消費支出每增加一沒液個單位,工業產值可擴大2.71倍,國民收入可以擴大1.36倍,就業可以擴大0.79倍,投資可以擴大0.25倍。在發展中國家其作用相對更高一些,分別可以擴大3.7倍氏察敏、2.7倍、0.9倍、0.9倍。1998年我國旅遊收入3438.60 億元,照此測算,其中旅遊業對工業產值和國民收入的間接貢獻達9312.6億元和4676.5億元。
3.增加就業機會和促進社會安定。一般說來,旅遊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旅遊業比發展其他行業更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隨著旅遊業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更多的從業人員將加盟旅遊業。一些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旅遊業安排就業的平均成本要比其他經濟部門低36.3%,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 就可增加有關聯的間接就業人數5個以上。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發展旅遊消費,大大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和促進社會安定。
4.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別。旅遊活動衍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的流動,使地區間的經濟發展趨於一種動態的平衡,有利於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距。
二、經濟增長為旅遊消費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旅遊消費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增長的推動。這是由於生產決定消費,生產力水平決定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而經濟增長作為一國生產能力的增長,或者實際產量的增加,就其本身來說,實際上就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問題,一般地說,經濟增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旅遊消費的發展創造條件。
1.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的高低與旅遊消費具有密切的關系。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當人均GNP超過300美元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旅遊慾望,當人均GNP超過1000美元時, 就會產生洲內跨國旅遊的慾望,當人均GNP超過3000美元時,就會產生洲際旅遊的慾望。二戰後, 一些西方國家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均GNP迅速增加, 居民手中可支配收入逐漸增多。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迅速增長,同時也不斷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這就為旅遊消費創造了前提條件,我國近幾年國內旅遊、東南亞、港澳等區域性國際旅遊方興未艾,正是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良好表徵。
2.增加居民的閑暇時間。隨著經濟的增長,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公務時間縮短,家務勞動減輕,娛樂、休閑等閑暇時間延長,每周五工作制不僅在許多發達國家,而且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成為現實,帶薪休假制度亦在許多國家推行,為家庭旅遊消費提供了可能,並且受到越來越多的家庭青睞。
3.促進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交通與通訊手段的日益完善,地球空間相對縮小,世界各地間的距離相對縮短。海、陸、空交通運輸條件的極大改善大大縮短了旅行時間,使旅殲枝行成本下降,旅遊消費質量提高。近幾十年來,通訊技術發展迅速,現在,運用現代通訊手段,幾乎世界上所有地區都可以進行直接的、可視的、便捷的聯系,這進一步為旅遊消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改變居民的消費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結構中的耐用消費品基本上呈飽和狀態,物質享受基本上得到滿足,相應的精神文明消費在消費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必然逐漸上升。旅遊消費作為精神生活和生活享受的組成部分,作為增加知識的源泉,也就隨著人們的消費結構的改變而得以迅速發展。
正因為經濟增長為旅遊消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旅遊消費在近幾十年內得到迅速的發展。據統計,1960年國際旅遊市場僅有6900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僅有68.67億美元,經過36年的發展,到1996 年國際旅遊人數達到5.92億人次,世界旅遊收入達到4231億美元。
三、提高旅遊消費質量,促進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和政策探討
1.塑造和完善旅遊消費體系和保障體系,營造寬松的旅遊消費環境。旅遊消費體系應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不應相互割裂。旅遊消費的各個環節之間應該合理配置,形成一個具有完善功能和有機聯系的系統。這個體系從旅遊投資體系的建設、旅遊信息傳輸體系的完善、旅遊咨詢體系的健全、旅遊保障體系的建立應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有機聯系的整體,這樣旅遊消費體系和保障體系才能發展和完善,進而才能促進旅遊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2.對旅遊消費主體而言,決定旅遊消費的兩個基本要素是「一是有錢,二是有閑」。目前對國內市場來說,耐用消費品已趨於飽和狀態,人們的旅遊動機和需求日益旺盛,這就要合理地引導人們的消費方向,旅遊消費就是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應出台相應措施鼓勵人們進行旅遊消費,如大連市出台的旅遊信貸,就是一項很好的措施。關於有閑,就要制定相應的休假制度,如作為激勵機制,通過獎勵旅遊等措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增長員工的見識等。
3.對旅遊消費客體而言,即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均是旅遊消費的客休所在,這些環節為旅遊者提供相應的服務,每個環節的服務總量均受制於旅遊客流量,因此對一地旅遊消費客體而言,其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間應有一個合理的「量」的比例關系。就每個環節內部系統而言,也存在一個內部檔次結構和「量」的比例關系。一地的旅遊業能否健康發展,上述「量」的比例關系是否合理,發展是否協調至關重要。政府的宏觀調控管理就應體現在這些方面。一方面通過研究當地的優勢和不足,掌握大量的市場信息,通過信息的發布和咨詢,引導投資的取向,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和限制措施,對各環節的發展進行相應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