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國鑽孔資料庫建設現狀及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建議
劉向東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鑽孔資料是地質勘查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全國鑽孔資料庫是向社會提供鑽孔數據共享和公益性服務的重要基礎信息平台。本文分析了我國鑽孔資料保管和利用現狀,介紹了全國鑽孔資料庫建設以往工作程度,進行了現狀評估,總結了工作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 鑽孔;資料庫;建設;現狀;建議
一、引言
鑽孔資料是地質勘查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世界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地質鑽孔資料的信息化管理和利用,建立了多種類型的地質鑽孔資料庫,並向社會提供廣泛服務。
近年來,特別是國土資源大調查和數字國土工程項目開展以來,我國陸續開始建設鑽孔資料庫等一系列全國范圍的基礎地質資料庫。2010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3號),明確提出了開展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的工作任務,要求全面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構建公益性地質工作社會服務的新機制。
在2012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中,把建立國家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作為地質和礦產資源資料庫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出了建立地質鑽孔資料庫的目標任務和重要任務,旨在有效保護地質勘查工作成果,充分發揮地質資料內在價值,為地質基礎研究、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提供可靠依據,實現地質基礎信息的共享及信息社會化服務。
二、全國地質鑽孔資料保管和利用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由全國地質勘查行業,包括地礦、冶金、核工業、黃金武警、石油、煤炭、有色、建材、化工等部門上百萬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數十年,開展了全面的、不同尺度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獲取了大量翔實、可靠的地質勘查基礎資料。截至2011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鑽探總進尺超過4×108m,其中固體礦產鑽探總進尺約1.33×108m,水文地質鑽探總進尺約1.0×108m,約有3500×104m典型岩(礦)心得以保存。這些地質鑽孔資料是我國開展基礎地質研究、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礦產勘查開發、地下水資源開發、環境治理、地質災害防治以及國土整治、城市規劃與建設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數據源。這些重要基礎信息是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認識程度的標志和進一步工作的依據,也是國家自然資源調查實力的體現,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社會的公共財產。它們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及相關基礎地質研究有重要的重復使用價值。
但是,長期以來地質鑽孔數據資料分散保存在多個單位,由於缺少共享機制和有效途徑,所以資料利用率極低,造成許多單位一方面大量需要這些資料和數據,另一方面又無法得到或很難應用的尷尬局面,造成國家珍貴資料的嚴重浪費。另外,許多鑽孔數據(圖、表)分散在勘探報告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機構變動,對於資料的保存、利用、管理和服務十分不利。
數十年來,我國積累的地質鑽孔資料均是以紙介質形式存放,由於地質資料所用的紙張隨著保存年限的延長,會逐漸老化、褪色(過去的地質圖件大部分為曬藍圖紙,此現象就更顯嚴重),質地變脆,加之使用時來回折疊、磨損,文字和圖件逐漸變得模糊不清,造成信息丟失而無法使用。1979~1987年,原地質礦產部花費大量經費組織對全國瀕危地質資料進行修復工作,僅地質鑽孔資料修復就投資將近1000萬元人民幣。此後又有相當一部分資料由於老化、磨損而處於必須搶救的狀態(有的圖紙已脆得用手一拿就破)。如不採取有效的解決辦法,以後修復將越來越困難。
另外,地質鑽孔資料絕大部分分散保存在全國各地的基層地質勘查單位,互相保密,需要地質資料的單位難以通過正常渠道獲得地質資料,造成地質資料利用程度不高,嚴重影響地質礦產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這種狀況很難對地質鑽孔資料進行統一的管理,而機構改革和人員的變動,使這些地質信息資源面臨著損毀、散失的危險。目前熟悉情況的老專家,大多年事已高,一旦這些資料損毀、散失,將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因此,盡快採取措施,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搶救保護和統一管理這些地質鑽孔資料,並進行數字化建庫,顯得十分迫切和特別必要。
三、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以往工作程度與現狀評估
(一)以往工作程度
1.軟硬體資源和專業應用方面
早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就開始對地質鑽孔資料的應用開始試驗研究。1988年啟動了「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KPX)」項目。1991年初步研製出基於GIS平台上的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KPX1.0 版本),1993年升級為KPX2.0 版本,1997年進一步完善為KPX2.1版本,近年來正在向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3.0版本升級。該系統已在全國100多個重點礦區中得到應用,並取得了顯著效益。KPX具有野外數據自動採集、勘查數據系統管理、勘查圖件自動繪制和礦產儲量自動求算的礦產勘查全過程的GIS分析功能。
1998年,在「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KPX)」的基礎上,國家研製了固體礦產鑽孔數據采編系統(CHINAZK)。該系統是以固體礦產普查勘探原始地質編錄規范和工作流程為標准,以《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KPX)的勘查數據管理為基礎所研製的獨立礦產勘查數據采編系統。該系統與《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KPX2.1原始編錄子系統相比,增加了物探測井信息、鑽孔標本采樣等的采編管理。CHINAZK是專門針對鑽孔工程按標准化進行數據採集、編輯、入機、建立資料庫而設計的,包括鑽孔地質綜合編錄、勘查數據管理、鑽孔柱狀圖輸出、報表生成等。這個系統實現了鑽孔數據采編的「數字化」管理,具有中國特色,並從1999年開始在全國地勘項目中推廣使用。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完成10 個省(區)的約350 多個礦區、120 × 104m進尺的重要鑽孔岩心編錄資料的數據採集及資料庫建設。
2.相關標准規范制訂方面
為了便於全國各專業地質鑽孔數據的宏觀管理、數據交換、處理、共享和資料庫設計,國家於1994年相繼發布了地質鑽孔(井)基本數據文件、石油鑽井地質數據基本文件、水文地質鑽孔數據基本文件、煤田鑽孔地質數據基本文件和固體礦產地質鑽孔數據基本文件5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這些標准適用於建設全國或地區范圍宏觀管理用鑽孔(井)地質資料庫,以及建設石油、水文、煤田和固體礦產鑽孔(井)地質資料庫中的基本文件。制訂這些標準的目的在於從技術上確保實現各系統之間縱向和橫向的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
為使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建設在統一規范的框架內正常有序地開展,並確保該項工作的順利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制定了《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工作指南》,於2001年6月發布試用。該工作指南詳細規定了建立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的有關引用標准、數據採集原則、工作流程、編錄表格、數據內容、數據文件格式、詞典定義標准,以及質量保證要求。
(二)現狀評估
1.經驗總結
回顧近年來鑽孔資料庫的建設工作,取得了許多積極的成果,獲得了不少寶貴經驗,可以為後續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提供借鑒。
1)資料特點與實際應用很好結合的鑽孔資料庫建設標准,對鑽孔資料庫質量和未來應用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嚴格的質量保證措施、建庫過程的質量控制和科學的數據組織方式,是保證數據質量的關鍵。
3)領導重視、高素質和穩定的人才隊伍,是保證任務高質量完成的關鍵。
4)鑽孔資料庫建設周期和戰線不宜過長,要集中資金,重點突破。
5)鑽孔數據信息綜合工作要與數據採集建庫工作同步進行,保證數據綜合處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夠盡快反饋到數據採集工作中,從而有效規避一些錯誤陷阱,提高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
2.存在的問題
縱觀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歷程,經過多年的努力,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與目標相比,資料庫建設工作總體進展緩慢,全國性的鑽孔資料庫還未建成,還遠遠無法滿足社會對鑽孔資料的巨大需求。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全國不同行業部門制訂了不同的鑽孔數據格式標准,開發了多個鑽孔數據採集系統,存在數據格式不同、數據共享困難和工作指南不一致的問題。就以固體礦產鑽孔數據采編系統來說,該系統不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所有編錄的資料庫必須依託此軟體才能打開,不能實現和其他格式的資料庫進行數據交換。對於不同格式的數據追加還存在困難。另外,該系統是根據固體礦產鑽孔編錄規程來開發的,所以包含的鑽孔信息面較窄,不完全適用其他類型和行業的鑽孔資料庫建設需求。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工作指南還需要根據建庫實際需求進行修訂。鑽孔數據的篩選標准和原則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因此,要想建設涵蓋各行業的地質鑽孔資料庫,就必須開發一套適合各行業鑽孔資料庫建設需求的軟體,統一篩選標准和技術要求,指導規范全國統一開展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
四、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最新工作進展
(一)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研究
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為了有效解決以往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2009年起,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研究。試點研究的重點任務是在研究上,解決在全國范圍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中海量數據採集的工作模式、技術方案和組織方式。同時,圍繞鑽孔資料服務利用,試點研究從用戶需求、服務對象、服務方式,以及鑽孔資料庫建庫內容和屬性項設置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調研和討論。截至目前,試點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和進展:①初步編寫了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實施方案;②開展了地質鑽孔數據整理技術方法研究;③開展了地質鑽孔資料庫建庫工作方法研究;④編寫了地質鑽孔數據質量控制方法與評價要求;⑤編寫了地質鑽孔數據匯交與驗收要求;⑥提出了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工作指南修訂建議;⑦編寫了水文地質鑽孔資料庫建庫要求;⑧編寫了工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庫要求。另外,通過試點研究,取得了以下認識:避免鑽孔資料庫重復建設和錄入;由國土資源部門擴展到其他行業部門;由試點省擴展到全國;建立全國項目組和全國管理工作組。上述這些成果和認識為下一步深入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
為了進一步查清我國地質勘查單位保管的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基本掌握我國地質勘查單位保管的地質鑽孔類型、分布及數量,初步建立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國土資源部於2011年組織開展了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為指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做好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由國土資源部儲量司組織,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牽頭開發了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系統,編制了《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指南》,並於2011年7月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發布,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單位下載使用。其中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系統具有數據採集標准化、數據管理規范化、統計報表智能化、匯總報盤便捷化等顯著優點,極大地提高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證了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今年年初,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國土資源部的文件要求,陸續提交了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階段性成果總結報告。截至2011年12月,全國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165個單位進行了地質鑽孔基本清查工作,已查出有鑽探工作量的項目數27963個,已查出的地質鑽孔總數為618972個,其中信息完整的地質鑽孔數496734個,僅有部分信息的地質鑽孔數80649個。2012年8月向國土資源部提交了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報告。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為組織實施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提供了基礎。
五、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建議
2012年,在前期試點研究和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國土資源部決定在山東和浙江兩省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此次試點工作的重點任務是確定重要地質鑽孔的篩選標准和原則,明確不同類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的建庫標准和建庫內容,選擇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質鑽孔資料進行建庫試點,開發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軟體,研究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信息共享與服務機制,通過試點工作取得的經驗,形成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南,為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部署實施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提供依據。為扎實推進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提出工作建議如下:
(一)定位
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統一領導下,由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會同有關單位,繼續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通過試點明確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的定位,做好總體設計,制定實施方案,解決不同層次建庫的技術問題,建立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採集管理與服務平台。在全面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分階段向全國推廣,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完成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
通過開展廣泛的調研,分析已有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及試點研究成果資料,徵求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資料行政管理部門及地勘單位的意見和建議,確定建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的定位和方法,要使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成為一個動態的、隨時更新的資料庫,避免二次建庫。
由於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難度大,為解決一次性建庫困難大的難題,建議採取分層次、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地質鑽孔資料管理服務機制,為實現地質鑽孔資料開發利用和社會化服務奠定基礎。
(二)原則
1.分層次建設
建庫范圍是地質勘查單位保管的除油氣、放射性以外的區域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型以上項目)、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勘查等形成的地質鑽孔資料。將這些地質鑽孔信息分為5個層次進行數據採集、入庫,並根據鑽孔資料的實際保管狀況及鑽孔資料所達到的資料庫層次,建立各層次鑽孔資料庫。
(1)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
地質勘查單位以地質工作項目為單元,清查地質工作項目施工的鑽孔,逐個鑽孔清查。只清查鑽孔的最基本信息,不清查每個鑽孔的詳細原始編錄內容、測試數據等。對於地質項目工作中收集的鑽孔資料不予清查。基本信息資料庫在建庫中只需要在前期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的基礎上,補充採集新產生的或漏採的鑽孔基本信息,不必重復採集數據。
(2)地質鑽孔重要信息資料庫
採集入庫的鑽孔重要信息是在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庫基礎上,增加內容——包括鑽孔小結以及鑽孔柱狀圖、鑽孔剖面圖、鑽孔平面位置圖的掃描件。這一層次數據建庫重點是3張紙質圖件掃描,從存儲格式和視覺效果上考慮,建議轉化為PDF格式文件,按要求保存在資料庫中。
(3)地質鑽孔柱狀圖屬性資料庫
採集入庫的鑽孔柱狀圖信息是在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庫基礎上,增加的屬性數據,以鑽孔柱狀圖包含的信息為主,主要包括分層情況、地質描述、采樣情況和分析結果等。
(4)地質鑽孔基礎屬性信息資料庫
地質鑽孔基礎屬性資料庫建庫按地質工作類型分為固體礦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煤田地質4種類型,分別建設地質鑽孔屬性資料庫。基礎屬性信息建庫可參考行業標准DZ/T0122 -1994、DZ/T0123-1994、DZ/T0124-1994、DZ/T0125-1994、DZ/T0126-1994、《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工作指南(試用)》以及上海市工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經驗。
(5)重要地質鑽孔岩心資料庫
採集重要鑽孔岩心數據是在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庫和柱狀圖屬性資料庫基礎上,增加岩心屬性數據,主要包括取心長度、入庫岩心長度、入庫時間等屬性;增加岩心照片、岩心掃描圖像等掃描文件。這一層次建庫可與第三層次統籌考慮建庫,最終建立包含鑽孔岩心圖像的綜合柱狀圖屬性資料庫。
2.分步實施
第一步,將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好並盡快對外提供服務,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步,在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基礎上,建設包括鑽孔柱狀圖等信息的其他4個層次鑽孔資料庫;第三步,根據地質鑽孔信息的實際和服務需求,搭建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平台,向社會不同用戶提供服務。
(三)工作任務
1.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技術方案研究
為規范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的內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證資料庫建設質量,促進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的管理與共享,建議在試點工作之前盡快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技術方案研究,為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做好技術准備。技術方案可從資料庫建設頂層設計、准備工作、數據採集與處理、數據入庫、質量控制、資料庫成果要求、資料庫更新、資料庫管理與維護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後提出具體工作內容與技術方法。
2.重要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軟體和平台系統開發
依據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技術方案及相關標准,進行重要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軟體和平台系統開發。數據採集軟體和平台系統要通過全方位需求分析研究,在技術指標、標准體系、資料庫結構等方面具有系統性,並與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具有良好的銜接性和相關性;採用標準的數據交換格式,使成果數據正確匯交和共享;實現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之間的互聯互通;滿足國家對重要地質鑽孔數據的調查統計、數據更新和維護,以保證數據的現勢性。
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軟體應能夠滿足按地質勘查單位、按地質工作項目、按年度等匯交鑽孔資料,實現快捷數據更新維護、匯總與統計分析。實現地質勘查單位、省級地質資料管理部門、國家的三級資料庫維護。在全面整合匯總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的基礎上,建設全國地質鑽孔數據信息網,使鑽孔資料更好地發揮重復利用作用,拓展地質鑽孔信息公開的渠道及對外服務的窗口。網路平台是服務廣大地質工作人員及社會公眾的重要橋梁。根據網站建設和管理的要求,結合網站建設模式,按照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網頁建設的思路,搭建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服務平台,向社會提供地質鑽孔數據信息服務。
3.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管理與服務辦法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在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建議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新時期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與服務需求,並徵求領導和專家對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與服務的意見和建議,開展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管理服務辦法研究。
鑽孔資料庫管理可採取國家、省級二級管理。國家和省級地質資料管理部門負責鑽孔資料庫管理、維護和服務等。二級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尤其是地質勘查單位科研人員對於鑽孔數據信息的查詢利用服務需求。地質勘查單位負責管理本單位的鑽孔數據。鑽孔數據共享服務可採取會員制。所有匯交鑽孔數據的地質勘查單位即是會員,按照匯交鑽孔資料的數量和詳細程度進行會員分級。根據會員的等級,分為有權查詢瀏覽鑽孔數據而無權下載鑽孔數據、有權查詢瀏覽鑽孔數據提出申請可少量下載鑽孔數據等。沒有匯交鑽孔數據的地勘單位和個人如需查詢鑽孔數據信息需首先申請成為會員,並進行有償使用。國家一級主要負責全國地質鑽孔目錄信息的服務,省級負責本省鑽孔信息的服務。
六、結語
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直接影響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進程。因此,一定要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有關單位進行牽頭,試點省全力配合,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省級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分階段向全國推廣,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完成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
致謝:本文基於「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平台建設與試點應用」項目展開分析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項目負責人張立海研究員的悉心指導及項目組成員陳新宇、楊貴生、趙曉青、王斌等同志的幫助;王保良、劉鳳民、張業成等專家在審查本文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B. 關於檔案資料庫建設問題的探討
余虹劍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
摘要 數字化各種檔案的目的是要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這種服務需要一個由檔案網路體系、網站、資料庫、信息服務系統、檔案資源等組成的良好的服務平台做支撐。檔案資料庫建設就是為數字化了的檔案提供服務的資源平台。
關鍵詞 著錄 資料庫 規范 管理
1 標准化、規范化數據著錄
檔案資料庫屬於文獻資料庫,是檔案自動化的重要內容。檔案資料庫是以系統的方法編排的,並可通過電子方式單獨訪問的檔案數據的集合。[1]檔案資料庫建設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料庫的質量。庫中的數據條目必須標准、規范,達到有序、有效,庫管理本身是科學合理的,這樣的資料庫操作性一般較強、使用面也較廣。科學實用的檔案資料庫在建庫時,一般都會按照相應的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最終形成一個自身的標准,形成規范的檔案數字化利用平台。作為一個數字檔案館,應先建立館藏檔案的目錄資料庫,也是著錄資料庫,包括全宗級、案卷級、文件級目錄,並應注意它們之間的關系。另外,根據本單位的館藏特色開展檔案全文資料庫建設。檔案全文資料庫涵蓋面較廣,一般含有文本型、圖形圖像型和多媒體型。目錄資料庫與全文資料庫要實現結構化,促發式。檔案目錄資料庫是檔案資料庫的基本,它能提供便捷的查詢路徑,閱覽者可根據需要,通過一次輸入就能提取閱覽者希望查詢的結果。提供類似查詢前必須建立基礎信息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檔案題名、責任者、來源、頁碼、分類號、主題詞、摘要等,少數包含檔案全文。[2]這項工作對著錄的內容特徵如關鍵詞、題名、項目負責人等著錄不詳細、標准不統一、索引的檔案內容深度廣度不夠,在檢索時就會有誤差,出現檢索不準確、不全面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檔案利用率。可以說,著錄標引是否標准規范是影響資料庫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這項工作大體上決定著數據結構的合理性,這項工作能完成好是檢索系統查全、查準的前提。除檔案目錄資料庫外,檔案全文資料庫、多媒體檔案資料庫、Web資料庫的建設也必須遵守檔案著錄、標引等標準的原則要求。
2 建立資料庫
現階段根據有關部門的工作需要和計劃,按照內容不同,我們建立的資料庫分為成果資料庫和科技檔案資料庫,分別針對地質大調查形成的資料和單位各項目形成的資料、收集來的各項各類資料錄入數據條目。該資料庫更新到目前已收集的所有合格項目的資料和數據,針對這個資料庫還建立了目錄級資料庫共分兩級:第一級是項目大類共552條。第二級是各個項目詳細內容條目,截至擬稿更新到第一級第240條記錄的具體內容共5836條記錄。還有一大半有待繼續更新錄入。
3 保障數據安全是檔案信息資料庫的根本
檔案數據生成即必須長期甚至永久保存。該怎麼保證經過數字化後的檔案的原始性,防範這些數字內容不被篡改等,都是建設檔案資料庫時在安全方面應解決的問題。資料庫的參數設定、數據存儲方式和位置、數據傳輸途徑、使用等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都涉及檔案資料庫的安全。為防止數據丟失、損毀,避免保密信息流失等事故,又要保障海量信息數據的安全、完整,使日積月累產生和收集來的檔案數據能在日後長期得到利用,必須把更新檔案資料庫安全體系、合乎實際工作需求的管理制度作為資料庫建設的關鍵環節。制定既利於工作又能監管數據出入的防範措施,加強數據運行中的監控和管理,使資料庫從建設到利用各環節都萬無一失。檔案資料庫建設時,經常使用技術手段實現許可權控制,日常的數據備份必不可少。廣義上,許可權控制應設置讀寫控制、數據加密等方面,從實際工作需求出發,一般根據用戶類別、部門允許訪問范圍內(包括閱覽、下載等)的目錄和檔案數據對訪問和使用設置可訪問層度、控制和監督。防寫控制是使信息保真的手段,使得用戶只能讀取信息,而不能修改、復制,以防止信息被篡改。加密技術可以確保控制檔案內容的非公開性。為保證許可權控制的有效性,要在系統中配置使用記錄系統,全程跟蹤、自動記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檢測與維護,還要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引進新的安防技術。
4 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切實加強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
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管理體制是從管理制度上保證業務技術的規范、標准和硬軟體選用的統一性,使各層次、各專業辦公都納入統一的檔案信息自動化系統管理當中,實現集中統一的管理。使其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統,從而減少信息分割和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檔案信息化系統的管理體制,要在較強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條件下,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結合的模式。
5 結束語
本文闡述的只限於在檔案資料資料庫建設中遇到的極有限的實際工作問題。檔案資料庫建設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作為檔案管理部門在進行資料庫建設時,要有規劃地形成資料庫產品,一般需要做用戶需求分析、本館狀況分析、效益分析等。科學選題,合理規劃,循序漸進,杜絕短期行為的發生,形成良性循環,檔案資料庫建設才能有持久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孫淑梅.檔案管理與計算機[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7.
[2]洪漪編.檔案信息組織與檢索[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
C. 建立建設工程資料庫應做好的工作包括()。
【答案】:C,D,E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為建設工程資料庫的應用。建立建設工程資料庫譽畝,至少要做好的工作包括:①按照一定的標准對建設工程進行態虛分類;②對各類建設工程慶閉森所可能採用的結構體系進行統一分類;③數據既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又要能足以反映建設工程的基本情況和特徵。
D. 特色資料庫的建設方法
特色資料庫建設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的研究熱點。
特色資料庫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著規劃、論證、收集、整理、加工、分類、網頁建設與維護等環節,同時還包含一些技術問題。在這個系統工程建設中,首先應該從源頭開始嚴格把關,即在建庫之初的規劃、論證階段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全面了解特色資料庫建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可行性報告。
1、選題論證要嚴謹
目前特色資料庫建設中低水平重復建設、缺乏特色、更新緩慢等現象比較普遍。作為高校圖書館,應該劃定范圍,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建設既符合高校的辦學特點。者慶又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特色資料庫。因此開發特色資料庫首先要選好題,把好立項論證關,在對國內外資料庫信息資源分布狀況進行認真調查的基礎上,針對館藏特點、重點學科設置、用戶需求等因素,確定適當的主題范圍或文獻類型範圍。不要一味地求「大」、求「全」,而應該求「精」、求「特」,也就是說內容不要太雜。面不要太廣,要重點關注某一領域,盡可能地將該領域內的有價值的東西收錄進來,體現資料庫的專題性和獨特性。
2、數據源的收集要全面
數據是資料庫的核心,數據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資料庫的質量。因此,數據的收集是資料庫建設中十分重要的環節。要確保收集信息的完整性和權首緩握威性,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確定合理的收集范圍,包括學科範圍、時限范圍、地域范圍、文種范圍等。
(2)確定信息源的種類,包括圖書、期刊、會議錄、論文集、專利文獻、產品說明、科技報告及網上信息等;
(3)確定收錄哪棚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圖片、動畫、音樂及多媒體信息。
E. 經濟管理資料庫建設和信息系統開發的總體構想
一、經濟管理資料庫建設的總體目標
1.資料庫基本原理
(1)資料庫概念。資料庫是用來存儲信息或數據的機制。在資料庫中,用戶可以按照特定的方式存儲數據,一旦數據被存儲在資料庫中,用戶可以方便查詢這些信息,同時,用戶也可以設定一定條件來查詢所需要的信息。
在資料庫中,表是數據物理存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單位。用戶訪問資料庫時,通常是從表中查詢所需要的數據,資料庫可以由多張表組成,但這些表之間存在著一定關系。
(2)資料庫設計。在資料庫設計工作全面開展之前,設計人員必須花一些時間來理解數據所涉及到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工作的實體、數據以及規則,並且把這些業務屬性轉換為業務模型,這些工作就是資料庫設計過程,其包括3個基本階段:第一,需求信息的懼階段;第二,數據建模階段;第三,資料庫設計和規范化階段。
2.經濟管理資料庫建設的總體目標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經濟管理資料庫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預算(含績效)管理資料庫、財務信息資料庫、綜合統計資料庫,並進行數據跟蹤更新,見圖11-1。以這3個數據為基礎,根據工作需要建立綜合分析資料庫,為用戶提供基礎資料和數據。
圖11-1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經濟管理資料庫建設的總體目標
二、經濟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總體思路
1.管理信息系統
(1)概念。經濟管理信息系統是以數據為為中心,在實施方案階段,完成經濟管理數據處理、常規化的管理工作。它完成經濟管理大多數數據的收集、加工和存儲,是經濟管理的信息源,是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這與經濟管理工作中緊密相關,因此該類系統的開發受實際工作的管理模式、運作模式、管理過程和職能的影響。
(2)特徵。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特徵是人機系統特徵,主要反映在系統的人機分工及系統如何構建、運行和評價等方面。人機系統主要是要求系統在人與計算機之間應該有個合理的分工,能讓計算機完成的工作應盡量由計算機來完成,但某些不可預見因素的制約,可以讓有些信息處理由人工來完成。
管理系統的人機特點,影響著系統開發者和系統用戶的知識結構,「以計算中為基礎」要求系統的開發者必須具備計算機及其在信息處理中應用的知識,要求開發者應了解人作為系統組成部分的能力以及人作為信息使用者的各種行為。
(3)經濟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總體思路。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經濟管理信息系統是由若干個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具有自己本身的經濟管理功能,具體涉及經濟管理某方面,但它們之間又相互聯系,通過共同的數據結構模式,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
經濟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總體思路是確定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經濟管理的需求,把這些需求分解成若干個下一級需求,按照需求分別開發子系統,以預算管理信息系統、財務信息系統和綜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逐漸開發各種綜合分析系統群,見圖11-2。
圖11-2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經濟管理信息系統
三、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是使用戶通過可以完成各種工作,例如數據的處理、管理過程的實現等。
按經濟管理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多個管理子系統,且各種子系統所組成的要素不同,管理的重點也不同,因此系統的功能也不同。但每個子系統都專門為管理某方面而開發,其功能具有專屬性。
F. 建立建設工程資料庫至少應做好的工作有()。
【答案】:B,C,D
建立建設工程資料庫,至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按照一定的標准對建設工程進行分類。通常按使用功能分類較為直觀,也易於岩吵慎為人接受和記憶。
(2)對各類建設工程所可能采碰賀用的結構體系進行統一分類。
(3)數據既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又要能足以粗敬反映建設工程的基本情況和特徵。
G. 工作流程與建庫方法
松嫩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空間資料庫包括野外數據採集系統、數據錄入系統、資料庫信息應用系統、資料庫檢查驗收系統和綜合成果管理系統五個組成部分。系統具備了數據錄入、編輯、管理、瀏覽、查詢、質量控制等功能,同時可以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操作。
屬性資料庫的錄入是按照《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信息系統使用手冊》中的數據格式及要求在數據錄入系統中完成的。
空間資料庫的建設是按照《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料庫標准》的具體要求進行的,調查資料和收集資料的錄入是主要由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地質調查院完成,之後實施單位進行匯總、檢查。
一、工作流程
包括資料准備(圖形圖像資料、文字資料、專業數據資料的收集、圖件預處理、圖件的分層及清繪處理)、數據採集、屬性表編制、圖形數字化、屬性庫的錄入、圖形屬性掛接、圖形編輯修改、圖形誤差校正、圖形投影轉換、建立圖庫、質量檢查、成果匯交、文檔管理等工作(圖14—1)。
二、建庫方法
(一)資料准備
資料准備工作包括1∶25萬地理底圖的轉化及修編;資料的收集、篩選、分類、整理;熟悉資料庫信息系統和資料庫標准等。首先對工作區內以往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篩選,進行資料的可靠性、准確性及實用性分析,把內容完整、數據可靠、內容可用的資料分類挑選出來,作為准備入庫的資料。由於收集的原始資料時間跨度大,格式、資料內容與資料庫要求的格式不一致,在錄入之前必須對收集資料內容進行整理,有的還需要進行單位換算,提煉出所需資料。對實測資料有缺少項目等情況,及時與調查人員聯系,進行了必要補充。將整理好的收集資料及實測資料,按照技術要求進行統一編號,為了確保圖元編碼的唯一性,統一編號由17位數字組成,即:經度8位+緯度7位+識別碼2位。
(二)屬性數據的錄入與檢查
將整理、篩選出來的資料,分門別類地分配給不同的工作人員進行計算機錄入。由於所錄入資料的專業性較強、數據量大、內容參差不齊,錄入時需要隨時進行分析,因此入庫資料全部由專業人員完成,以保證入庫數據的質量和准確性。地下水資源調查的數據表是一對多個主從表結構關系,因此在數據錄入過程中,必須先輸入主表數據,再錄入從表數據。特別是野外水文地質點基礎表是所有此搜相關數據關聯的基礎,在輸入新的調查點資料之前,必須先輸入該表中的數據。為了保證錄入數據的質量,採取的保障措施是每錄入完一份資料馬上與原始資料對照檢查,避免時間過長容易忘記。
圖14—1 空間資料庫建設工作流程圖
1.水文地質鑽孔綜合表的錄入
按照資料庫提供的錄入表內容,主表水文地質鑽孔綜合表包括地層描述、井徑變化、井管結構、填礫止水、測井曲線和含水層劃分6個分表。
由於以往資料各家使用的鑽孔綜合成果表的內容表達方式不盡相同,與資料庫中給定的表格內容不是一一對應,特別是松嫩平原的含水層多,白堊系含水層劃分不明確,所以這部分資料內容錄入整理的工作量很大。在收集到的鑽孔資料中給出的位置坐標全部是大地坐標,首先要把大地坐標轉換成經緯度,然後進行統一編號,再進行錄入。由於鑽孔綜合成果表中內容多,資料庫表中所需的內容要到成果表中各項目中查找,查找起來需要很長時間森凳歷,並且有一些項目需要進行計算,如填礫厚度,需要用孔徑和井徑進行計算;鑽孔變徑描述、鑽孔井管結構、水文地質鑽孔填礫止水結構、地質鑽孔含水段厚度等是在柱狀圖中按比例尺量算的,然後按比例尺換成深度。含水層厚度的確定,在鑽孔綜合成果表中給出的含水層厚度是整個鑽孔揭穿的含水層總厚度,但資料庫需要分段填寫,這部分數據根據岩性描述確定出含水段的位置,計算含水層厚度,分段含水層的厚度之和與成果表中的含水層總厚度保持一致。在錄入過程中,鑽孔資料按原始數據100%錄入,不遺漏每一項數據(圖14—2、圖14—3)。
圖14—2 資料庫中鑽孔資料關聯表
圖14—3 資料庫中的鑽孔資料
2.抽水試驗成果表的錄入
收集的抽水試驗資料一般都在鑽孔綜合成果表中,沒有原始的抽水試驗記錄,在鑽孔綜合成果表中只有不同落程抽水試驗總的觀測時間、穩定時間、水位恢復時間、水位降深、涌水量及抽水試驗成果。為了避免在錄入完成綜合成果表後,漏錄抽水試驗成果表,在錄入過程中,對鑽孔資料首先錄入抽水試驗成果表,然後再錄入綜合成果表。對於本次獲得的實測資料,由於觀測記錄中涌水量單位為m3/d,資料庫中要求為L/s,必須先進行換算,然粗冊後再進行錄入,工作比較繁瑣,在轉換過程中容易出現數據錯誤,所以在錄入前先進行涌水量單位換算,然後再進行錄入和檢查。本次施工的鑽孔抽水試驗則依據原始抽水試驗記錄錄入。
3.水、土樣品採集記錄表的錄入
(1)野外水樣採集記錄表的錄入
野外采樣是按年度工作區分三年完成的,錄入工作也是按年度進行。地下水水質分析樣包括水質全分析、簡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樣和地表水樣。野外水樣採集記錄表與水質分析綜合成果數據表及同位素測試綜合成果數據表是一套相關聯表(圖14—4),首先錄入測試數據表,然後錄入野外水樣採集記錄表,再錄入水質分析綜合成果表和同位素測試數據。
(2)野外土壤樣品採集記錄表的錄入
該表包括土壤易溶鹽分析和土壤污染分析成果表,在錄入過程中先錄入野外土壤樣品採集記錄表中相關內容,然後錄入土壤易溶鹽分析調查表中的各項內容。
4.野外調查卡片的錄入
野外調查卡片隨著野外工作的開展按年度分期錄入,野外工作分三年進行,錄入過程也分三年進行。
(1)機民井調查記錄表的錄入
在野外調查過程中,不同地區分潛水和承壓水分別進行調查。在錄入中有時同一個點既調查了深層水、又調查了淺層水,同一個點,兩個不同的內容,這時就要特別注意,不能將第一個點替換掉,只能用統一編號來區分。調查點平面位置示意圖和地形地貌、含水層剖面圖採用灰度掃描,掃描精度為300 dpi,掃描後部分進行矢量化,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部分直接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圖14—5)。
圖14—4 資料庫中水樣採集記錄與水質分析綜合成果數據表
圖14—5 資料庫中機民井調查表
(2)土地鹽漬化野外調查表的錄入
在錄入該表格時,表中有「年內最高水位」和「年內最低水位」,由於在野外僅靠一次觀測沒辦法查明這兩項內容,所以該項內容錄入不全或不夠准確。表中的樣品採集情況一欄,欄位數少、取樣較多,有的時候各取樣深度不能全部錄入。
表中調查點平面示意圖,採用掃描精度為300 dpi,進行灰度掃描,掃描後進行矢量化,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圖14—6)。
(3)地表水點綜合調查數據表的錄入
地表水體調查點包括湖泊、河流等調查點,按照野外提供的表格直接進行錄入,地貌、地質剖面素描圖及調查點平原位置示意圖採用掃描精度為300 dpi,灰度掃描,掃描後部分進行矢量化,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部分直接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圖14—7)。
(4)地下水污染綜合調查表的錄入
該項工作只在黑龍江省做了少量調查,已全部錄入,調查點平面位置示意圖,採用精度為300 dpi,灰度掃描,將掃描圖直接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
(5)泉點野外調查記錄表、水源地綜合調查表、野外水文地質點調查表、野外水文地質調查路線表、土地荒漠化野外調查表的錄入。
這些表的數據整理及錄入均按照錄入表式填寫錄入,所涉及的剖面或平面示意圖採用精度為300 dpi,灰度掃描,將掃描圖直接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
圖14—6 資料庫中土地鹽漬化野外調查表
圖14—7 資料庫中地表水綜合調查表
5.地下水觀測井基本情況表的錄入
這部分內容按照資料庫中提供的表格逐項目錄入,主要錄入了地下水位人工監測數據記錄表、地下水位監測數據成果匯總表、地下水水溫監測原始記錄表,地下水位監測資料從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每5天監測一次,共監測2年。
6.地下水位統測野外記錄表的錄入
該表錄入的資料為2003年、2004年、2005年不同時期的統測資料,該表在錄入過程中,由於技術要求下達較晚,野外統測時,定位點坐標精度差,資料取得後,錄入人員將數據全部錄入資料庫中,待技術要求下達後,對統測點又重新進行野外定位,使得錄入資料全部重新錄入。
7.地下水位統測匯總表的錄入
該表由地下水位統測野外記錄表自動生成,共體現了2003~2005年3年4次統測資料,2003年豐水期1次、2004年枯、豐水期2次統測、2005年枯水期1次統測。在3年4次的統測中,有一部分統測井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在同一個井連續進行,只能換成其他點進行統測。有一些點坐標沒有改變,只是水位及標高改變,這一類點,在錄入過程中在井口標高和井深中都已經填寫上了新換點(圖14—8)。
8.試坑滲水試驗觀測記錄表的錄入
該表錄入了2003年和2004年資料,該項工作做得不多,資料較少,但作為第一手資料,比較寶貴。內容按資料庫中的表格要求錄入。試坑平面位置示意圖採用掃描精度為300 dpi,灰度掃描,掃描後進行矢量化,生成JPEG圖像插入錄入系統中(圖14—9)。
9.匯總與數據備份
由於資料庫錄入工作量大、內容多,必須由多人分工完成,因此要通過數據匯總將多台機器上的資料庫中的數據匯總到一個資料庫上。分頭錄入的資料一般每周匯總一次,匯總時由匯總人員對錄入的資料進行抽查,一般抽查率在20%~30%。為了避免數據丟失,在進行數據匯總前先將數據做一備份,以防萬一。
(三)圖形資料庫的建立
空間圖形資料庫的建立分為7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完成屬性庫的錄入工作。屬性數據錄入的完成是《地下水資源調查應用系統》中自動生成各類調查點圖層的前提。
圖14—8 資料庫中地下水位統測數據匯總表
圖14—9 資料庫中試坑滲水試驗綜合成果匯總表
第二階段:編繪1∶25萬地理底圖。根據技術要求,進行修編,涵蓋了主要交通干線、河流、居民地、省、市、縣界線、松嫩平原界線等。圖面清晰明了,滿足繪製成果圖件的要求。
第三階段:成果圖件矢量化。每張成果圖件均由編圖人員在噴繪的1∶50萬地理底圖上繪制,然後採用300 dpi掃描,形成柵格化文件,再由建庫人員利用Map GIS將圖像配准到已矢量化、修編好的地理底圖上,所有經緯網交叉點都作為控制點採集對象,保證了圖像配準的精度,最後完成數字化制圖。
第四階段:檢查、修改成果圖件,熟悉《地下水資源調查應用系統》和《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料庫標准》對地下水資源資料庫圖層的劃分及其屬性結構,做好圖形入庫的准備工作。
第五階段:從已有的成果圖件中提出資料庫中所需要的圖層,並賦予屬性。每個圖層文件都要在Map GIS中設置好投影參數,並且與成果圖件投影參數保持一致,均為蘭伯特等角圓錐平面直角坐標系。
第六階段:將屬性庫文件和成果圖件中提出的圖層文件導入《地下水資源調查應用系統》中。具體操作如下:①在該系統中增加一個新工作區,連接屬性資料庫文件,設置投影參數為蘭伯特等角圓錐1∶25萬平面直角坐標系;②導入已修編好的地理底圖;③根據系統中空間資料庫部分的目錄樹所列圖層和屬性庫中各類調查點的數據,依次生成點圖層,並且由系統自動掛接屬性文件;④將已編輯好的線、區圖層導入本系統;⑤更新地圖參數,系統會將各類圖層重新投影為新建工作區時所設的投影參數,保證了各類圖層在空間位置上相對一致性(圖14—10~圖14—13)。
圖14—10 資料庫中的地貌分區圖層
圖14—11 資料庫中潛水含水岩組岩性分區圖層
圖14—12 資料庫中潛水富水性分區圖層
圖14—13 資料庫中2004年豐水期水位埋深等值線圖
H. 河北省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資料庫建設及服務社會的幾點思路
段秀麗1 王慶民2
(1.河北省地質資料館;2.河北省地質調查院)
摘要 本文通過總結河北省武安-沙河鐵煤礦集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試點項目研究成果,概要介紹了項目各類地學資料庫建設及維護的工作內容,以及應用的標准。項目在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建設及集群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經驗,建立一套技術方法及工作流程。通過對各類資料庫內容及共性的研究,在各類資料數據空間及屬性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工作區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服務平台。通過功能的定製,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查詢、綜合利用、展示等。
項目的建設對河北省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提供了思路。為下一步更好地推進此項工作奠定了基礎。
利用集群化的信息資源提供多元、多層次產業化信息服務,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關鍵詞 集群化 產業化 資料庫維護 建設 全方位服務 思路
地質資料信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信息。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省地質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形成了上萬檔成果地質資料以及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但傳統的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方式大都是各單位分散管理,各部門各自為政,地區、行業之間缺乏暢通的數據共享渠道,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服務一般局限於某些特定的對象和行業,服務面窄,服務方式單一,服務內容簡單,服務效率較低,造成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如何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提升服務水平,成為廣大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就是:打破地域、行業的限制,將孤立、零散的地質信息數據收集到一起,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高地質資料的信息化數字化程度,把各種相關資料信息分類整合起來,建立信息間的聯系,從信息內部提煉出更有價值的新信息,並放到一個能被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充分利用。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就是:根據各個行業社會各層的需求,主動擴大信息社會服務的范圍,利用集群化的有利信息資源提供多元、多層次產業化信息服務,最大限度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意義重大,是地質工作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下面以河北省武安-沙河鐵煤礦集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試點項目成果為例,對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資料庫建設及產業化方面進行概括總結,並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
1 全面開展地質資料集群化資料庫建設與維護
1.1 建立基礎地理地質資料庫
基礎地理數據主要包括等高線、地物控制點、地貌分區、行政區、行政界線、居民地、城鎮區域、交通、水系、湖泊與水體等內容,為確保工作區內地物地貌的完整性,基礎地理資料庫的空間范圍覆蓋了整個工作區。基礎地理數據要求各圖層空間位置要精確,以便於數據的綜合利用,數據採用統一的空間數據基礎,坐標系類型為地理坐標系、橢球參數為西安80、坐標單位為「度」,空間數據精度為1:1萬。基礎地理數據來源主要是收集最新現勢數據,通過矢量化、投影變換、誤差校正、掛接屬性等數據處理手段,滿足資料庫建設要求。
基礎地質數據主要包括地層、岩性及岩相、侵入岩、脈岩、斷層、礦產等數據圖層,資料庫建設數據的來源以1:5萬、1:2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為主。基礎地質數據類型、空間數據基礎通過投影轉換等與地理數據保持一致。
1.2 建立元數據目錄資料庫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內容主要包括各行業領域、各類地質工作資料成果的基本信息和索引內容,數據項和表格內容以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為主,表格中各數據項的內容和結構主要參照《DA/T 23—2000 地質資料檔案著錄細則》中的規定。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數據表的劃分為:資料空間信息表、資料基本信息表、資料內容概要表、代碼信息表。其中資料空間信息表中的數據內容以及各數據項的劃分主要包括:資料標識碼、檔案編號、空間范圍、保管單位等4項內容。資料標識碼是工作區內各類地質資料的唯一標識碼;檔案編號主要是省地質資料館、各單位資料館中現存各檔資料的編號;空間范圍指各檔地質資料工作區范圍,單位為「度」,坐標系為西安80;保管單位指收集到的各類地質資料存放單位名稱。
1.3 建立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
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是在圖文掃描數字化的基礎之上,按照相關的技術要求對已有的電子文件進行系統整理,建立集存儲、管理、利用於一體的圖文資料庫,提高圖文地質資料綜合利用水平。
工作區圖文數字化資料收集內容,主要是收集有關煤鐵礦區的數字化成果資料,包括礦區地質工作的不同階段、不同性質、不同專業領域的數字化成果資料,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已有數字化成果和前期掃描的數字化成果。另外,還要收集整個工作區范圍內的區域地質、礦產、水文、工程、環境、物探、化探、遙感等有關專業的基礎性地質數字化成果資料。
已有電子資料處理,主要是指文件格式的標准統一和資料的分類。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中文件格式及資料分類標准參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2006〕210號)進行處理,圖文掃描的成果資料中文字部分資料需要按照要求轉換成PDF格式,其目錄要與原件中的內容一一對應;圖文地質資料分類依據主要包括資料類別、礦區名稱、工作程度,其中資料類別分為:區調類、礦產勘查類、水工環勘查類、物化遙勘查類、地質科學研究類、技術方法研究類、其他類,區域地質調查類資料工作程度劃分以比例尺為依據,礦產勘查工作程度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等。此外,文件目錄的組織、存貯及命名按照資料庫建設要求進行處理。
涉密資料屏蔽處理,主要是在前期開展的涉密清理工作基礎之上,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圖件和文字部分進行技術屏蔽,對於不同借閱人設置不同的訪問許可權。圖文資料與涉密清理資料庫掛接整合,主要針對工作區內的涉密資料進行處理,使地質資料管理既能夠滿足利用者的需求,又能夠確保資料的安全。
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主要包括:柵格文件、分類信息表、涉密信息表、涉密屏蔽柵格文件等內容。
1.4 專題資料庫更新維護
河北省現有地學專題資料庫主要包括:礦產地資料庫、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礦業權實地核查資料庫、礦產資源儲量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庫、地質鑽孔資料庫、區域化探資料庫、區域物探資料庫、水工環資料庫等。本次工作區涉及的各地學專題資料庫均按技術要求分類進行了數據整理、更新、維護工作。資料庫結構嚴格按照《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參考標准規范目錄》中相關規範文件標准執行。
2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資料庫全方位服務社會幾點思路
2.1 為各級管理部門服務產業化思路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與基礎地理數據信息整合,目錄資料庫中每檔地質資料的工作范圍與地理數據進行空間疊加,建立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實現目錄資料庫以空間方式檢索,便於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
礦業權實地核查資料庫與基礎地理數據信息整合,礦業權空間分布圖層與基礎地理圖層進行空間疊加,能夠直觀反應礦業權的空間分布,可以通過空間檢索查找相關礦業權屬性信息,能夠實現礦政管理信息化。
礦業權數據與儲量利用現狀調查數據信息整合,礦業權空間分布圖層與儲量核查中礦體、采空區等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可以反映出礦區資源的利用和分布情況,挖掘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為礦區的管理規劃提供依據。
2.2 為各行業地質工作者服務產業化思路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與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信息整合,資料庫之間通過關鍵欄位建立聯系,實現兩個資料庫之間的相互掛接,實現目錄檢索與資料的借閱利用一體化。
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與元數據目錄資料庫信息整合,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分為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兩部分,通過設置屬性數據表關鍵欄位與目錄資料庫掛接,實現以工作程度內容和空間范圍方式檢索地質資料,拓展地質資料服務的渠道。
鑽孔資料庫與基礎地理數據信息整合,鑽孔資料庫能夠反應各鑽孔的空間分布位置與鑽孔的屬性信息,鑽孔空間分布圖層與地理數據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實現鑽孔數據信息空間檢索。
鑽孔資料庫與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信息整合,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屬性信息關鍵欄位與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中鑽孔柱狀圖文件建立聯系,通過鑽孔位置的空間檢索,可以為資料借閱者提供詳細信息。
2.3 為科研部門服務產業化思路
礦產地資料庫與基礎地理地質數據信息整合,礦產地空間分布圖層與地理數據、地質數據進行空間疊加,可以直觀反應礦產地分布,也可以參考地質數據信息進行綜合研究分析。
水工環數據與區域化探數據信息整合,水文、環境、地質災害數據與區域化探數據中的等值線分布圖、元素異常圖空間疊加,能夠反映出元素含量值分布與水文、環境條件的規律,為進一步研究本地區水文、地質環境提供依據。
2.4 為社會公眾服務產業化思路
充分利用網路工具,尤其是移動網路工具,構建多功能網路服務環境,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操作、通俗易懂的應用服務功能,通過網路空間,提供地質、礦產、環境等方面的開放式應用服務。與地理、氣象、旅遊、農業、環保、水利等專業信息緊密結合,建立可快速定位、查詢一體的地質空間信息服務環境,通過地質與地理結合實時查詢當前或查詢位置的地質礦產信息內容及具體情況;地質環境與氣象信息結合,動態監測預測當地的地質環境影響;地質與旅遊結合,通過通俗的地質知識普及,包括二維、三維地圖展示,普及大眾感興趣的地球地質話題,使地質內容概念在大眾群體中得到傳播;地球化學信息與農業結合,可查詢土壤化學環境及質量狀況,為農業發展提供最新地球化學參考數據;地質礦產、地質環境、水文環境與環保、水利結合,動態展示地域環境、水利環境現狀,以及影響的深層因素,警示社會尊重生態,保護環境的迫切性等。充分利用通俗地質,拓展地質信息服務的大眾化途徑,以生動化、形象化的地質信息成果展示給社會公眾。
3 結語
通過系統功能的定製,充分與地理信息產業結合,通過定位服務和查詢,通俗地反映地域地質結構特點,礦產賦存情況,地球物理化學特性,礦產環境影響因素等系列內容。從而滿足社會各層次、各水平的公眾需求,為社會公眾提供各式特色的地質信息服務,地質信息得以廣泛為公眾接受利用。
I. 鑽孔資料庫建設現狀及下一步工作建議
劉向東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分析了鑽孔資料保管現狀,介紹了鑽孔資料庫建設進展情況,對前期工作進行了評估,提出了下一步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地質鑽孔 資料庫建設 現狀 對策建議
1 引言
鑽孔資料是地質勘查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世界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對鑽孔資料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了各類鑽孔資料庫,並提供廣泛服務。
在 2012 年 2 月發布的《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把建立國家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作為地質和礦產資源資料庫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出。建立地質鑽孔資料庫,旨在有效保護地質勘查工作成果,避免地質資料內在價值的流失,為地質基礎研究、資料綜合評價、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提供可靠依據,實現地質基礎信息的共享及信息社會化服務。
2 鑽孔資料保管現狀分析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由全國地勘行業,包括原地礦部、冶金、核工業、武警黃金、石油、煤炭、有色、建材、化工等部門上百萬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數十年,開展了全面的、不同尺度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獲取了大量翔實、可靠的地質勘查基礎資料。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鑽探總進尺超過 4 億米,其中固體礦產鑽探總進尺約 1.33 億米,水文地質鑽探總進尺約 1.0 億米,約有 3500 萬米典型岩礦心得以保存。這些地質鑽孔資料是我國開展基礎地質研究、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礦產勘查開發、地下水資源開發、環境治理、地質災害防治、國土整治、城市規劃與建設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數據源。這些重要基礎信息是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認識程度的標志和進一步工作的依據,也是國家自然資源調查實力的體現,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社會的公共財產。它們對國家經濟建設的宏觀決策、遠景規劃的制定,以及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及相關基礎地質研究,有重要的重復使用價值。
但是,長期以來,鑽孔資料全部以紙介質和實物形式存儲和保存,受資金的限制,數字化程度不高,利用率極低,造成許多單位一方面大量需要這些資料和數據,另一方面又無法得到或很難應用的尷尬局面,同時造成國家珍貴資料的嚴重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機構變動,對於鑽孔資料的保存、利用、管理和服務十分不利。因此,盡快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搶救保護、統一管理這些鑽孔資料,顯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3 鑽孔資料庫建設現狀評估
3.1 進展情況
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我國就開始對地質鑽孔資料的應用開展試驗研究。以《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KPX)的勘查數據管理為基礎,成功研製出固體礦產鑽孔數據采編系統(CHINAZK),並嘗試在全國地勘項目中推廣使用。1994 年,地質鑽孔(井)基本數據文件、石油鑽井地質數據基本文件、水文地質鑽孔數據基本文件、煤田鑽孔地質數據基本文件和固體礦產地質鑽孔數據基本文件 5 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發布,用於全國各專業地質鑽孔數據的宏觀管理、數據交換、處理、共享和資料庫建設。2001 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制定了《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工作指南》,專門用於指導固體礦產鑽孔資料庫建設。目前已完成 10 個省區的約 350 多個礦區、120 萬米進尺的重要鑽孔岩心編錄資料的數據採集及資料庫建設。2009 ~ 2010 年,國土資源部在山東、四川兩個省組織開展了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研究工作。通過試點工作,基本摸清了試點省的地質鑽孔資料保管現狀,初步建立了試點省鑽孔基礎信息庫和重要鑽孔資料庫。2011年,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據統計,有31個省(區、市)1165 個單位進行了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已查出有鑽探工作量的項目數 27963 個,已查出的鑽孔總數618972 個,其中信息完整的鑽孔數 496734 個,僅有部分信息的鑽孔數 80649 個。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的建立,為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奠定了基礎。
3.2 存在的問題
(1)經過多年的努力,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與目標相比,資料庫建設工作進度緩慢,全國性的鑽孔資料庫還未建成,還遠遠無法滿足社會對鑽孔資料的巨大需求。
(2)固體礦產鑽孔數據采編系統不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所有編錄的資料庫必須依託此軟體才能打開,不能實現與其他格式的資料庫進行數據交換。對於不同格式的數據追加還存在困難。該系統是根據固體礦產鑽孔編錄規程開發的,所以包含的鑽孔信息面較窄,不太適用其他類型和行業的鑽孔資料庫建設需求。因此,要想建設涵蓋各行業的地質鑽孔資料庫,就必須開發一套適合各行業鑽孔資料庫建設需求的軟體,統一標准和技術要求,全國統一開展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
(3)全國范圍的鑽孔資料庫沒建設起來,不是缺乏政策的支持,也不是缺少標准規范的指導,而是沒有定好位,一步到位是很難實現的。
4 下一步工作建議
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設,僅僅是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的第一步。2012 年,國土資源部啟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為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扎實推進,提出如下工作建議。
總體建議是: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統一領導下,由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組成牽頭項目組,採用分層次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開展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明確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的定位,做好總體設計,制定分步實施方案,解決不同層次建庫的技術問題,建立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採集管理與服務平台。在全面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分階段向全國推廣,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完成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
4.1 資料庫建設定位
由於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難度大,為解決一次性建庫困難大的難題,建議採取分層次、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地質鑽孔資料管理服務機制,為實現地質鑽孔資料開發利用和社會化服務奠定基礎。要使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成為一個動態的、隨時更新的資料庫,避免二次建庫。
( 1)分層次建設。將地質鑽孔信息分為 5 個層次進行數據採集、入庫,並根據鑽孔資料的實際保管狀況及鑽孔資料所達到的資料庫層次,建立各層次鑽孔資料庫。5 個層次是: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地質鑽孔重要信息庫、地質鑽孔柱狀圖屬性資料庫、地質鑽孔基礎信息屬性資料庫和重要地質鑽孔岩心資料庫。其中,基本信息資料庫是在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重要信息庫可在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庫基礎上,增加包括鑽孔小結以及鑽孔柱狀圖、鑽孔剖面圖、鑽孔平面布置圖的掃描件等內容;柱狀圖屬性資料庫主要以鑽孔柱狀圖包含的信息為主;基礎信息屬性資料庫可參照已有鑽孔資料庫建設標准、指南及上海等省級專業鑽孔資料庫建設經驗完成;岩心資料庫可將鑽孔岩心重要屬性數據增加進去。
(2 )分步實施。第一步,將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好並盡快對外提供服務,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步,在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基礎上,建設包括鑽孔柱狀圖等信息在內的其他 4 個層次鑽孔資料庫;第三步,是根據地質鑽孔信息的實際和服務需求,搭建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平台,向社會不同用戶提供服務。
4.2 技術規范研究
為規范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的內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證資料庫建設質量,促進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的管理與共享,建議在試點工作之前盡快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技術規范研究,為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做好技術准備。技術規范應從資料庫建設總體設計、准備工作、數據採集與處理、數據入庫、質量控制、資料庫成果要求、資料庫更新、資料庫管理與維護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4.3 數據採集軟體和平台系統開發
依據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技術規范及相關標准,進行重要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軟體和平台系統開發。數據採集軟體和平台系統,要通過全方位需求分析研究,在技術指標、標准體系、資料庫結構等方面具有系統性,並與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具有良好的銜接性和相關性。採用標準的數據交換格式,使成果數據正確匯交和共享。在確保鑽孔數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平台系統要能實現國家、省(區、市)兩級之間的互聯互通,滿足國家對重要地質鑽孔數據的調查統計、數據更新和維護,以保證數據的現勢性。
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軟體應能夠滿足按地質勘查單位、按地質工作項目、按年度等匯交鑽孔資料,能夠快捷地進行數據更新維護、匯總與統計分析。實現地勘單位、省級地質資料管理部門、國家的三級資料庫維護。在全面整合匯總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的基礎上,建設全國地質鑽孔數據信息網,使鑽孔資料更好地發揮重復利用作用,拓展地質鑽孔信息公開的渠道及對外宣傳的窗口。網路平台是服務廣大地質工作人員及社會公眾的重要橋梁。根據網站建設和管理的要求,結合網站建設模式,按照全國各省(區、市)分網頁建設的思路,搭建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服務平台,向社會提供地質鑽孔數據信息服務。
4.4 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管理與服務辦法研究
從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以來,我國在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的技術標准和工作流程,為今後開展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積累了工作經驗和奠定了良好基礎。建議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新時期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與服務需求,並徵求領導和專家對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與服務的意見和建議,開展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管理服務辦法研究。
鑽孔資料庫管理可採取國家、省級二級管理。國家和省級地質資料管理部門負責鑽孔資料庫管理、維護和服務等。二級管理能最大限度滿足用戶尤其是地勘單位科研人員對於鑽孔數據信息的查詢利用服務需求。地勘單位負責管理本單位的鑽孔數據。鑽孔數據共享服務可採取會員制。所有匯交鑽孔數據的地勘單位即是會員,按照匯交鑽孔資料的數量和詳細程度進行會員分級。根據會員的等級,分為有權查詢瀏覽鑽孔數據而無權下載鑽孔數據、有權查詢瀏覽鑽孔數據提出申請可少量下載鑽孔數據等。沒有匯交鑽孔數據的地勘單位和個人如需查詢鑽孔數據信息,需首先申請成為會員,並進行有償使用。國家一級主要負責全國地質鑽孔目錄數據信息的發布與服務,省級負責本省(區、市)鑽孔數據信息的服務。
5 結語
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鑽孔資料庫的建設進程。因此,一定要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有關單位協同工作,試點省全力配合,開展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省級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試點,分階段向全國推廣,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完成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