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觀賞植物學花卉配置遵循什麼原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觀賞植物學花卉配置遵循什麼原則

發布時間: 2023-06-07 16:12:59

㈠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導語:同一植物,它們的花卉、果實、樹乾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觀賞效果。下面是,歡迎參考!

1.適應自然,合理利用空間

每個地區、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文變化規律,地形起伏有緩有急,水域變化有曲有直。綠化中的植物配置要充分做到人工與自然的結合,要與自然環境和人們的審美習慣相協調。植物配置時要兼顧遠近、高低和曲直,使植物的設置錯落有致,喬木、灌木、花草、果木、藤類和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一種層次感。同時,除了種植常綠類的樹木,還要有季節性植物,使植物四季景觀豐富多彩。

2.注重色彩配置

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生長習性和形態,提高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除了利用不同植被,還要運用植被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它們的花卉、果實、樹乾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觀賞效果。對植被的部位進行合理搭配,可以實現色彩的合理配置,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3.遵循植物習性配置植物

3.1喬木配置。綠化中的'綠地主要是應用喬木,合理利用喬木可以很好地劃分層次。利用叢植、群植等形式可以對空間進行分割,形成一種層次感。喬木的樹形、群狀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觀賞地點和路線上欣賞到各異的景象。

3.2灌木配置。園林中的喬木、草坪和水域是相互分離的,要想把它們連接起來使之成為和諧的一體,可以充分利用灌木。布置灌木時,要通過植物的姿態和季節變化等布置灌木的層次。

3.3花卉配置。花卉色彩艷麗、花香濃郁,是綠化中的主要裝飾植被。在布置花卉時,注意形狀的規范性是必要的,但是也應多採用自然栽種式提高自然情趣。

3.4攀援植被配置。以上植被對較低空間的綠化美化有良好的效果,但對於較高的空間卻難以到達。此時,攀援類植物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攀援植被生命力旺盛,葉茂花密,成活率大。它可以攀爬到較高的建築物體上,形成立體景觀。

4.遵循經濟性原則

不合理的園林綠化植物配置不僅不能起到好的綠化效果,而且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都很差,所以,植物配置要遵循當地實際和規律,種植易成活、好養護的植被。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綠化美化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成本,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

㈡ 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則有哪些

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則有,生態化原則,垂直化原則,鄉土化原則,生物多樣化原則,層次化原則,經濟化原則,適地適性化原則。

生物多樣性。在植物配置時,應該尊重自然中所具有的生物多樣性,提高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穩定性減少護養成本和化學葯劑的使用,盡量不要出現單個種群的成群形式,應該多種植物相互融合在一起來種植,要促進種群和植物之間的拮抗作用,使它們相互作用,相互生長。

經濟化原則,植物布局作為觀賞物,還應該充分發揮它的效果。以植被的效果來增加經濟效益。


㈢ 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配置和選種的原則

景觀設計同佯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四大原則。
一、統一的原則:也稱變化與統一或多佯與統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佯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於繁雜的色彩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平鋪直敘,沒有變化,又會單調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
運用重復的方法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一感。如街道綠帶中行道樹綠帶,用等距離配植同種。同齡喬木樹種,或在喬木下配植同種,同齡花灌木,這種精確的重復最具統一感。一座城市中樹種規劃時,分基調樹種、骨幹樹種和一般樹種。基調樹種種類少,但數量大,形成該城市的基調及特色,起到統一作用;而一般樹種,則種類多,每種量少,五彩繽紛,起到變化的作用。長江以南,盛產各種竹類,在竹園的景觀設計中,眾多的竹種均統一在相似的竹葉及竹竿的形狀及線條中,但是叢生竹與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釣魚慈竹或麻竹等與低矮的箐竹配植則高低錯落;龜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則節間形狀各異;粉單竹、白桿竹、紫竹、黃金間碧玉竹、碧玉間黃金竹、金竹、黃槽竹、菲白竹等則色彩多變。這些竹種經巧妙配植,很能說明統一中求變化的原則。
裸子植物區或俗稱松柏園的景觀保持冬天常綠的景觀是統一的一面。松屬植物都是松針、球果,但黑松針葉質地粗硬、濃綠,而華山松、喬松針葉質地細柔,淡綠;油松。黑松樹皮褐色粗糙,華山松樹皮灰綠細膩,白皮鬆干皮白色、斑駁,富有變化,美人松樹皮棕紅若美人皮膚。柏科中都具鱗葉,刺葉或鑽葉,但尖峭的台灣檜。塔柏。蜀檜、鉛筆柏;圓錐形的花柏、鳳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檜、千頭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檜體現出不同種的姿態萬干。
二、調和的原則:即協調和對比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產生協調感。相反地,用差異和變化可產生對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
當植物與建築物配植時要注意體量、重量等比例的協調。如廣州中山紀念堂主建築兩勞各用一棵冠徑達25m的、龐大的白蘭花與之相協調;南京中山陵兩側用高大的雪松與雄偉庄嚴的陵墓相協調;英國勃萊漢姆公園大橋兩端各用由九棵椴樹和九棵歐洲七葉樹組成似一棵完整大樹與之相協調,高大的主建築前用九棵大柏樹緊密地叢植在一起,成為外觀猶如一棵巨大的柏樹與之相協調。一些粗糙質地的建築牆面可用粗壯的紫藤等植物來美化,但對於質地細膩的磁磚、馬賽克及較精細的耐火磚牆,則應選擇纖細的攀緩植物來美化。南方一些與建築廊柱相鄰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類,竹竿與廊柱在線條上極為協調。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園及空間中的植物配植則要選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園藝變種。反之,龐大的立交橋附近的植物景觀宜採用大片色彩鮮艷的花灌木或花卉組成大色塊,方能與之在氣魄上相協調。
色彩構圖中紅、黃、藍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兩原色混合成的間色組成互補色,從而產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熱的對比色。它們並列時相互排斥,對比強烈,呈現跳躍新鮮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題,烘托氣氛。如紅色與綠色為互補色,黃色與紫色為互補色,藍色和橙色為互補色。我國造園藝術中常用萬綠叢中一點紅來進行強凋就是一例。英國謝菲爾德公園,路旁草地深處一珠紅楓,雄紅的色彩把遊人吸引過去欣賞,改變了遊人的路線,成為主題。幸樹金黃的秋色葉與濃綠的拷樹,在色彩上形成了鮮明的一明一暗的對比,見圖8。而遠處玉龍雪山尖峭的山峰與近處測柏的樹形非常協調出。這種處理手法在北歐及美國也常來用。上海西郊公園大草坪上一株櫸樹與一株銀杏相配植。秋季樓樹葉色紫紅,枝條細柔斜出,而銀杏秋葉金黃,枝條粗壯斜上,二者對比鮮明。浙江自然風景林中常以闊葉常綠樹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屬中葉片質地硬,且具光澤的照葉樹種,與紅、紫、黃三色均有的楓香。烏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強烈的對比感,致使秋色極為突出。公園的人口及主要景點常採用色彩對比進行強調。恰到好處地運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為之增色不少。黃色最為明亮,象徵太陽的光源。幽深濃密的風景林,使人產生神秘和膽怯感,不敢深入。如配植一株或一叢秋色或春色為黃色的喬木或灌木,諸如燁木、無患子、銀杏、黃刺玫、栗棠或金絲桃等,將其植於林中空地或林緣,即可使林中頓時明亮起來,而且在空間感中能起到小中見大的作用。紅色是熱烈、喜慶、奔放,為火和血的顏色。刺激性強,為好動的年輕人所偏愛。園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紅天的火焰花,開花似一片紅雲的鳳凰木都可應用。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有深遠、清涼、寧靜的感覺。紫色具有庄嚴和高貴的感受。園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藍紫丁香、紫花泡侗、陰綉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藍色的野生花卉急待開發利用。如烏頭、高山紫苑、摟斗菜、水苦蕒、大瓣鐵線蓮、大葉鐵線蓮、牛舌草、勿忘我、藍靛果忍冬、野葡萄、白擅等等。白色悠閑淡雅,為純潔的象徵,有柔和感,使鮮艷的色彩柔和。園林中常以白牆為紙,牆前配植姿色俱佳的植物為畫,效果奇佳。綠地中如有白色的教師雕像,則在周圍配以紫葉桃、紅葉李,在色彩上紅白相映,而桃李滿天下的主題也極為突組成,最受中老年人及性格內向的年輕人歡迎。園林中植物種類繁多,色彩繽紛,常用灰葉植物很能達到統一各種不同色彩的效果。
三、均衡的原則:這是植物配植時的一種布局方法。
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順眼。如色彩濃重、體量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簡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規則式均衡常用於規則式建築及庄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如門前兩旁配植對稱的兩株桂花;樓前配植等距離、左右對稱的南洋杉、龍爪槐等;陵墓前、主路兩側配植對稱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於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一條婉蜒曲折的園路兩旁,路右若種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則鄰近的左側須植以數量較多,單株體量較小,成叢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韻律和節奏的原則: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
杭州白堤上間棵桃樹間棵柳就是一例。雲棲竹徑,兩旁為參夭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楓香,則沿徑游賞時就會感到不單調,而有韻律感的變化。

㈣ 植物景觀配置詳解

植物景觀配置詳解

翻開世界造園史,不難發現園林是以花木起家的。盡管隨著歷史的推演,造園的素材不斷豐富和發展,但是造園可以無山無水,卻不能沒有植物。植物景觀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據發揮園林綜合功能的需要,在滿足植物生態習性及符合園林藝術審美要求的基礎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來,組成一個相對穩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創作出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植物作為生態環境的主體和重要的風景資源,用於園林創作,可以造成一個充滿生機的、幽美的綠色自然環境,為人們提供煥發精神的審美享受。

1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顏色、大小、形態、線條、質地和比例尺度等。根據這些基本要素的特徵,植物被各自區分為個體或歸並為類組。這些要素從來就不會彼此獨立,而是交互作用成為一個整體。另外,要素特徵的表述本身就與創作手法、創作原則密不可分。從植物要素特徵出發,利用一定的組織編排手法(重復、對比、對稱、變化等),將其組合成與自然或人造硬質環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滿足一定功能的整體植物景觀畫面,這幅畫面是隨時間與空間動態變換的。

1.1植物顏色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徵中,顏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標識之一。顏色可以改變真實物體的三維視覺大小,引導人們的視線,增加園林景觀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來源於植物的花、葉、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葉又有季節變化,持續時間短;干皮和枝條也有年齡變化,持續時間較長。一般來說,植物的花、果、葉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須要考慮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間季相變化一定要抓住。

1.2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維所佔據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徵中最直接最現實的空間特徵,它直接關系著園林景觀空間的占據與劃分,也關繫到園林景觀建造的時效與經濟性問題。植物大小是一個具有變化特性的要素。

1.3植物形狀與形態

植物形狀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帶給園林景觀豐富自然的形態,植物間也存在形態協調問題,有些植物跟別的植物很難搭配,適宜單獨配置,比如說垂柳,這與垂柳比較特殊的形態有關;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別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數松樹,草類等。植物在形態要素上不僅要協調,還要有變化,但變化最好是採用漸變方式,劇烈的變化,除非有足夠的空間間隔,否則會導致不協調。

1.4線條

關於幾何線條的形狀,與其作為一種植物要素特徵來解釋,還不如說是一種植物景觀配置的組織手法。

直線表現強烈的方向性、運動性,因此人們常用豎直或水平線狀的植物群植來引導人們的視線到一個有趣點。曲線使景觀帶有更多自然、溫和,飄逸的效果。不規則直線會使作品顯得精力十足。需要說明的是,直線更多地用於建築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1.5質地

質地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細表象和整體氣質的綜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視覺、葉、枝形態等要素的綜合表現。

一般來說,粗糙的質地易於察覺,能夠遠距離施加視覺影響,而細致的質地不宜遠距離察覺,因為它容易混入背景之中。

落葉植物質地隨季節而變,而常綠植物全年質地基本相似。質地過度一般會導致單調,可以通過變化獲得,但須避免過多的變化,變化最好採用漸變方式。

2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配置風格和特色由於造園時受不同的審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響,在具體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築等要素上,會體現和追求不同的審美效果,這樣就導致了園林風格與特色的區別,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觀配置風格和藝術特色。作為一幅人為的創作作品,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必須滿足一定的標准。植物景觀配置在形式上必須滿足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平衡、對比與調和、韻律與節奏和比例與尺度等原則,而在內容上則須滿足功能性、原則和主題與情節等原則。

2.1多樣與統一原則

多樣統一又常稱「統調」。最偉大的藝術是把最繁雜的多樣變成最高度的統一。多樣與統一是植物景觀形式美的基本構景原則。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線條、質感及相互結合等都應具有一定的變化,以顯示差異性,同時也要使他們之間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統一感,做到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

2.2對稱與平衡原則

對稱是規則性很強,易於得到平衡、穩定感的一種形式。任何創作都離不開對稱與平衡原則。在植物景觀配置中,對稱與平衡原則是景觀創作的精華。能帶來整體穩定感,並確定景觀脈絡的秩序性,從整體上界定作品的結構要求。

2.3對比與調和原則

對比和調和是一對矛盾的要素,應用恰當便具美感,應用失當便形成丑態。植物造景中通過色彩、形貌、線條、質感和體量、構圖等的對比能夠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激發出人們的美感體驗。

而調和則強調採用類似的色調和風格使整個景觀效果和諧。若缺乏對比,則構圖欠生動;若缺乏調和,又難達到靜謐安逸的效果,二者是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在植物景觀中二者的表現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色彩與形體對比最為醒目。如植物造景中常見的桃紅柳綠就是運用色彩的對比而增強了視覺美感。

2.4韻律與節奏原則

作品要活潑有趣,就必須有韻律與節奏。從頭至尾一成不變的作品將會非常單調沉悶。

在景觀設計中,植物有規律的變化會產生韻律感,可以避免單調。比如路邊連續較長的帶狀花壇,如果毫無變化就會使人感到十分單調,而如果將其形象連續不斷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壇相繼出現的情況,就會給人的視覺帶來富於變化的節奏韻律感。

韻律可以簡單地表現,稱為簡單韻律、交替韻律、漸變韻律等。如一種樹等距排列,一種喬木和一種灌木相間排列等都是如此;也可以較為復雜地表現,稱為起伏韻律。它是指由於地形的起伏、台階的變化造成植株的起伏感,或是模擬自然群落所做的配置造成林冠線的變化。如路旁用多種植物布置成高低起伏、疏密相見的具有復雜變化的構圖。

2.5比例與尺度原則

由於具有空間三維特性,植物要素之間以及植物要素與環境要素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才能形成美感。

與硬體景觀不同,植物景觀配置的相關空間比例不僅要考慮三維空間關系,還要考慮植物在時間上的三維變化。比如說,在上海的中小別墅里種植一些小規格的象香樟大喬木之類,是不適宜的,即或香樟現在的比例尺度沒有大的問題,但它將來會長得很大,會使樹體與別墅的空間比例嚴重失調。

有時植物景觀的比例尺度關系反映在類別的配置上。比如說,大樹適宜與硬質鋪裝、硬質覆蓋物、或良好的草坪、整齊的禾草、規格比較大且比較一致的灌木相配。

2.6功能性原則

功能性原則是衡量一個作品是否適用的最終標准。滿足不了功能,無論形式有多好,作品都是失敗的。功能性原則不僅要滿足環境美化這一中心要求,還要滿足客戶在時效性及經濟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2.7主題與情節原則

主題與情節原則並非植物景觀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具有主題和情節的作品不失為好的作品,它常能給作品增添文化因素,帶來更多趣味和緊湊的結構。

3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1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樹種進行栽植,其他樹種進行陪襯;疏即很自然的進行栽植,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盡量避免人工之態的顯現。園林綠化不同於普遍綠化,概括的說應是綠化加美化,各種植物的不同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

3.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變化

在植物造景過程中,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兼顧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樹種開花時,不要有其他樹種開花,而在其他季節要有其他樹種的開花托景。這樣豐富了植物景觀,使人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3.3圍合空間的合理應用

植物圍合空間可分為開放性空間(視線通透)、半開放性空間(有開闊視野,有封閉視線)、冠下空間(樹冠郁閉後的樹下空間)、封閉性空間(四周全被遮擋),豎向空間(視線向上)等幾種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組團綠地選用不同的空間圍合。如街道,人行道兩邊及城市廣場四周,可用封閉性空間,與外界的嘈雜聲,灰塵等環境隔離,鬧中取靜,形成一個寧靜和諧的活動遊憩場所。

3.4林緣線和林冠線處理要有變化、有韻律

林緣線是樹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線;林冠線是樹冠與天空交接的線。進行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到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通過里外錯落的種植,及對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應用,使林緣線,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幾種高矮不同的喬灌草,成塊或斷斷續續的穿插組合,前後栽種,互為背景,互相襯托,半隱半現,既加大了景深,又豐富了景觀在體量線條、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3.5應用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原理進行植物造景

人們對於景觀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過視覺來獲得的,設計者引導遊人視線成功與否決定了景觀的優劣。視線通透遠近等視線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對植物材料的選擇,喬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樹種起到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植物造景時,必須認真地去了解和掌握更多表現形式如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等,創造出適時、適地、有韻律地植物景觀,滿足觀賞者的視覺審美要求。

4協調與其他因素造景的關系

在園林綠地中,植物往往與建築、山石、水體、園路等園林要素搭配、組織,形成豐富的園林景觀。同時,植物造景要能充分體現出設計意圖,有主有次,以達到突出主景的目的。

4.1植物與建築的配置

植物與建築搭配造景時,主景是建築,植物不可喧賓奪主,要起到襯托建築的作用。由於建築在形體、風格、色彩等各方面不同,又因植物具有季相變化,配置時一定要恰到好處。植物的營造與植物配置之間是協調統一的,是融匯自然空間與建築空間最為靈活、生動的手段。一般來說,體形較大的建築,多用樹體高大、樹冠開闊的樹種進行配置;當建築物體形不大時,要選用姿態優美、色彩艷麗或具有芳香的樹種;在色彩方面,建築與植物的色彩對比越明顯越好,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4.2植物與山石的配置

植物與山體搭配造景時,要結合山體本身的立地條件和造景的需要選擇植物和配置方式,同時植物的配置還要有助於增加山體的氣勢和氣韻;當植物與山石組織創造山石小景時,不管要表現的景觀主體是山石還是植物,都需要根據山石本身的特徵和景觀周邊的具體環境,精心選擇植物的種類、形態、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形式,以便使山石和植物組織達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觀效果。

4.3植物與水體的配置

植物與水體組織造景時,要加強水體本身表現的藝術效果或氛圍。除了應用水生植物裝飾水體外,一般來說,水體周邊即駁岸附近的植物種植也非常重要。岸邊植物種植除滿足生態要求外,盡量選擇線條柔和的、色彩艷麗的樹種,以突出水體的柔和,打破水體的平面以及色彩的單調感;種植的植物距離水體要有遠近之分,同時要形成樹冠輪廓起伏變化的天際線來豐富水景。

4.4植物與園路的配置

園路兩邊的植物配置,要有助於強化園路的作用,如突出園路、組織游覽、連接景點、引導遊人等作用,適於邊走邊看。一般來說,主路較寬時,多選觀賞性較強的小喬木作為行道樹,樹下配置耐陰的花灌木;小路較窄而彎曲時,常採用花徑形式,種植開花的灌木和花卉,形成不同的觀賞效果;對於道路交叉口,視線的焦點往往要布置觀賞性較強的花卉或灌木作為主景,或是和小品搭配組景,起到吸引和引導遊人等作用,從而使遊人按照設計者安排好的最佳路徑游覽。

植物景觀是生長、發育著的有生命的景觀,能增添城市中的生氣,緩解因建築物密集而產生如同「水泥森林」的枯寂沉悶感;結合少量硬質景觀如鋪地、休息亭、雕塑等組成的城市綠地,成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能就近為市民提供休息活動的場所。


;

㈤ 園林植物配置時,必須遵守的形式美法則有哪些

1、對比和襯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

2、動勢和均衡

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3、起伏和韻律

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產生節奏韻律,避免布局呆板。

4、層次和背景

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

5、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變化統一。

(5)觀賞植物學花卉配置遵循什麼原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運用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造時,首先要透徹領會不同形式美的法則的特定表現功能和審美意義,明確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後再根據需要正確選擇適用的形式法則,從而構成適合需要的形式美。

形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隨著美的事物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發展,因此,在美的創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又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生搬硬套某一種形式美法則,而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形式美中體現創造性特點。

探討形式美的法則,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當你接觸任何一件有存在價值的事物時。

在西方自古希臘時代就有一些學者與藝術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則的理論,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在設計構圖的實踐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園林植物配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形式美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