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里雲等雲伺服器怎樣保證數據安全
雲伺服器不能保證100%的數據安全,最重要的是企業自身要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將數據存儲在雲中要採用完善的加密措施,並制定相應方案,分析哪一類數據可以放在雲中,哪些不能放在雲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搭建站點和應用環境時,要安裝必要的監控軟體和殺毒軟體、防火牆設施,來保障雲中數據的安全;
為應對突然宕機、系統中毒或人為失誤導致的數據丟失,建議採用更為保險的雲快照服務,掛載搭檔回滾,靈活恢復所需,全方位保護您的數據安全;
正規的雲計算服務商會提供許多安全防禦方案,針對惡意軟體和流量攻擊,也有多種數據備份與恢復措施。
B. 對話阿里雲李飛飛:關於雲原生資料庫的五大預判
作者:王慧賢
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安全......如今,圍繞「數據」的話題越來越多,離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近。
從陌生到熟悉,數據不僅「出圈」,甚至已然站在了C位。去年,中央發布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明確表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後,數據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
步入信息化時代後,資料庫、操作系統與中間件作為計算機最基礎的三大軟體,支撐著企業的正常運行。
當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後,必然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企業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更重要的是,疫情加快了數字化轉型的腳步,更加速了企業的上雲速度。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時代的變革,總會帶來商業世界的變化。如何在雲原生架構下使用資料庫,成為企業的痛點和雲廠商的機會,亞馬遜AWS的CTO Werner Vogels曾多次強調:「資料庫是雲計算的終極之戰。」
在數智化時代,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雲原生資料庫和傳統資料庫相比,核心優勢是什麼?是否把資料庫搬上雲就是雲原生?基於這些問題,雷鋒網與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資料庫產品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展開一場對話。
國產雲原生資料庫,擺脫「切膚之痛」
如今,資料庫的商業世界,因為雲的出現與發展,分成了兩大派系。
一派是以Oracle為代表的傳統商用資料庫,一派是以國外AWS、國內阿里雲為代表的雲原生資料庫,去「IOE革命」下的產物。
其實,早期較為火熱的資料庫種類有三種,層次式資料庫、網路式資料庫和關系型資料庫。
在《浪潮之巔》一書中,作者吳軍寫下了這樣的觀點:「Oracle 的興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最早看到關系型資料庫的市場前景,並且在商業模式上優於 IBM。」
因此,在雲原生資料庫「入世」之前,資料庫的天下一直是Oracle的,國內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不得不採用Oracle+IBM小型機+EMC的模式來維持正常運營。
高昂的費用,使得對於資料庫需求較大的互聯網巨頭「忍無可忍」。
2009年,阿里巴巴的Oracle RAC 集群節點數達到了創記錄的20個。可由於Oracle並沒有彈性擴展的功能,只能按照峰值流量購買小型機和資料庫,導致阿里將業務上漲帶來的大部分利潤,都支付給了Oracle。
第二年,阿里便開始走上了去「IOE」之路,根據開源Mysql搭建了AliSQL,並順利經過了淘寶雙11的考驗,國產雲原生資料庫算是正式擺脫了「切膚之痛」,逐漸受到市場的真正認可。
另一邊,國外的AWS在2015年公布了基於雲計算的自研資料庫Amazon Aurora。Aurora是一個關系型資料庫,可以跨3個可用區域復制6份數據,其最大的特性就是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雲計算巨頭的入局,讓雲原生資料庫在國內外一步步成為主流。據Gartner預測,到了2021年,雲資料庫在整個資料庫市場中的佔比將首次達到50%,到2023年,75%的資料庫都要跑在雲平台之上。
關於雲原生資料庫,隨著逐步的出圈,也讓人們關心的焦點從「是啥?」轉變為「還能解決哪些問題?」
但雲原生資料庫存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無法打通多個數據系統的情況下,企業在數據加工和數據管理上就會「壓力較大」,甚至在數據安全方面還存在隱患。
傳統數據倉庫一般基於T+1數據集成構建離線數倉,以支撐企業各項分析與服務。傳統方案不但會影響線上業務穩定性,且難以支持企業的實時需求。
因此,在李飛飛看來,雲原生資料庫已經走到2.0階段。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上述存在的痛點。
9月26日,在阿里雲資料庫創新上雲峰會上,阿里雲發布了首個一站式敏捷數據倉庫解決方案。該方案結合一站式數據管理平台DMS及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簡稱:ADB),實現了庫倉一體的技術架構,提供在線數據實時入倉、T+1周期性快照、按需建倉等能力,數據延時低至秒級,持續賦能業務在線化,使企業的在線數據可以釋放出更大的價值。
相較於傳統方案,阿里雲一站式敏捷數據倉庫解決方案有4大核心優勢:
1、對業務側影響小,不會因為數據匯聚集中和實時加工影響業務側正常運行,CPU、內存佔用低於5%;
2、事務順序和數據准確性有保障,且處理鏈路短,支持在線數據實時處理落倉,效率更高。數據傳輸效率100m/s,數據延時在10秒內;
3、支持復雜實時數據加工、計算邏輯;
4、低代碼操作,能夠大大降低實時數倉的構建難度,提升構建效率的同時,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各類實時場景。
除了實時統計分析場景外,企業為滿足周期性數據分析需求,需建設周期性全量快照。
傳統數倉的周期性全量集成方案會對生產業務造成穩定性影響、全量集成時效性差、且無法滿足客戶針對任意時間點進行數據回溯的業務訴求。
針對T+1周期性集成場景,一站式敏捷數據倉庫解決方案支持基於拉鏈表的T+1全量數據快照,用戶通過簡單幾個步驟,即可按需生成各種周期的全量或增量快照。
此外,業務還可按需進行任意時間點的數據回溯,以快速解決數據異常問題。
談起未來資料庫的發展趨勢,李飛飛提到以下五點:
1、雲原生+分布式一定是資料庫的標配,分布式已經是必選項。分布式資料庫由多個相互連接的資料庫組合而成,面向用戶則是以單個資料庫的形態出現。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具備易用性、高擴展性、快速迭代、節約成本等特徵,從資源池化到彈性擴展,再到智能運維,再到離在線一體化,解決企業用戶的核心訴求。
2、AI for DB(database,指資料庫)和 DB for AI 將是主流趨勢。用AI將資料庫運維管控智能化,尤其在雲原生+分布式這個前提下更重要,因為資料庫不僅是內核的能力彈性高可用、可拓展性,更重要的是部署後應用和運維的復雜度要大大降低。在資料庫里,面對越來越多非結構化的數據,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3、數據的安全可信,在今天這個大環境下變得愈發重要,如何確保整個資料庫系統,在處理數據全鏈路過程中提供加密能力、多方安全計算能力、隱私保護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趨勢。
4、多模數據處理能力將越來越重要。比如,新型資料庫多模態的處理能力,在新能源 汽車 企業打標簽、智能電池化預測等應用場景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一份數據,多個數據處理引擎:實現倉庫一體、倉庫聯動、倉庫打通,數據之間無縫流轉。
以上判斷,也從側面反映出阿里雲資料庫的走向,這點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業界最關心的,還有開源。
近半年,國內很多廠商相繼提出開源戰略,背後緣由顯而易見,為了打造生態。就在今年的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花名行癲)將2021年阿里雲的發展關鍵詞歸納為:做好服務、做深基礎、做厚中台、做強生態。
做好服務與生態,成為如今廠商們不約而同的目標,而開源,就是最好的選擇。
當雷鋒網問到:「未來,阿里雲資料庫會不會把所有能力都開源?」這一問題時,李飛飛給到的回答是:「不會。」
之所以有這樣的回答,是因為對於開源,他有著一些判斷和看法。
李飛飛表示,這些部分,本就是阿里雲資料庫的商業化版本。
事實上,業界大多數的資料庫廠商都不會針對自身的核心能力開源,如TiDB的核心管控組件、TiFlash。
與像MongoDB,、Cassandra、CouchDB這些以開源起家的資料庫廠商不同,開源只是阿里雲資料庫的戰略,不是阿里雲資料庫的命脈。
前幾年,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面向開源時,國產資料庫首先需要解決信任以及開源知識產權等問題。「開源會讓廠商更加認真思考版權還有專利的問題,事實上,選擇開源後,對於資料庫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飛飛認為,開源只是一種選擇,資料庫開源成功並不代表著商業化就能夠成功,不開源也不能代表廠商不先進。
更准確的說,開源只是一種有效手段。
最終,阿里雲資料庫希望客戶能夠通過開源版本把阿里雲資料庫產品技術快速用起來,並能夠參與到技術產品的迭代過程中,在一些高階能力上,借鑒團隊專業能力和阿里雲的服務能力,成為良好的商業合作夥伴,這是李飛飛以及阿里雲資料庫對於開源的一些基本思考。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C. 阿里雲、雲機器被滲透了怎麼辦有什麼好的辦法
最近很多阿里雲機器以及雲主機被滲透資料庫進行勒索。那麼我們要怎麼保證我們的業務上線之後不被有心人利用呢?(阿里雲伺服器怎麼防止被滲透)
滲透測試,是為了證明網路防禦按照預期計劃正常運行而提供的一種機制。不妨假設,你的公司定期更新安全策略和程序,時時給系統打補丁,並採用了漏洞掃描器等工具,以確保所有補丁都已打上。如果你早已做到了這些,為什麼還要請外方進行審查或滲透測試呢?因為,滲透測試能夠獨立地檢查你的網路策略,換句話說,就是給你的系統安了一雙眼睛。而且,進行這類測試的,都是尋找網路系統安全漏洞的專業人士。
那麼雲伺服器如何防止被暴力破解,保護數據不被惡意滲透呢?
通常是分為幾個層面進行測試的,如下:
一、內網掃描:掃描伺服器代碼漏洞等。
二、外網掃描:掃描目前市場已知漏洞等。
三、 社會 工程學掃描:排除人為的安全隱患因素。
滲透人員在不同的位置(比如從內網、從外網等位置)利用各種手段對某個特定網路進行測試,以期發現和挖掘系統中存在的漏洞,然後輸出滲透測試報告,並提交給網路所有者。網路所有者根據滲透人員提供的滲透測試報告,可以清晰知曉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
滲透測試還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滲透測試是一個漸進的並且逐步深入的過程;二是滲透測試是選擇不影響業務系統正常運行的攻擊方法進行的測試。
小蟻網路提供專業的滲透測試服務,可模擬黑客攻擊對業務系統進行安全性測試,比黑客更早發現導致企業數據泄露、資產受損、數據被篡改的漏洞,並協助企業進行修復。
小蟻網路,作為業內資深的專業雲安全服務提供商,致力於為廣大互聯網企業用戶和傳統行業的企業用戶提供「雲伺服器、高防IP、高防cdn、香港伺服器、大禹抗D 游戲 盾」等雲雲安全服務以及客戶app綜合解決方案,具有「安全穩定、簡單易用、服務可用性高、性價比高」等特點與優勢,專為個人客戶上雲打造定製,能夠滿足用戶豐富、多元化的應用場景需求。
做了專業的滲透測試之後,我們還要針對我們的app以及網站做專業的入侵防護檢測系統(https://www.bgpddos.com/a/ruqinfangyuxitong/),小蟻衛士入侵防禦系統以下簡稱「小蟻衛士NGIPS」, 它是一種新型應用安全保護技術,它將保護程序像疫苗一樣注入到應用程序中,應用程序融為一體,能實時檢測和阻斷安全攻擊,使應用程序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當應用程序遭受到實際攻擊傷害,就可以自動對其進行防禦,而不需要進行人工干預。
小蟻衛士入侵防禦系統融合了小蟻網路在攻防技術領域的先進技術及研究成果,使其在精確阻斷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以對漏洞攻擊、蠕蟲病毒、間諜軟體、木馬後門、溢出攻擊、資料庫攻擊、高級威脅攻擊、暴力破解等多種深層攻擊行為進行防禦。入侵防禦系統不但能發現攻擊,而且能自動化、實時的執行防禦策略,有效保障信息系統安全。
入侵防禦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政府、金融、能源、電信等各行業領域,並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希望大家每一個產品都能夠在夢想的搖籃之中萌芽,這里是 小蟻君為您分享。
官網:www.xy3000.com
D. 阿里雲資料庫,跟自己在伺服器安裝的有什麼區別有人說安裝很簡單,那為什麼要花錢買
其實使用雲資料庫的好處,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省時、省力、省心。
有人說安裝一個資料庫很簡單,為什麼要花錢消乎培去買雲資料庫呢?比如Mysql,本身就是免費的,我何不自己安裝呢?那麼我們從這幾點看看成本:
硬體伺服器:自己安裝資料庫的話,也得有伺服器安裝吧,就算隨便找個PC安裝,PC也是錢吶;這些都需要自購。
機房、網路:安裝好的資料庫放吶?肯定得有個機房吧。頃前包括網路,都需要自己來搭建。
如果說上面幾點,一般的公司都具備條件,那麼再往下看:
DBA:資料庫搭建好了得有人管,一個優秀DBA的工資可不低喲。
各種監控:資料庫的性能怎麼樣,壓力大不大,都需要有監控系統時刻盯著。
資料庫的高可用:單台資料庫可以運行了,那麼得考慮資料庫的高可用了,只部署一台肯定是不夠的,至少得來個主備,更高級一些的都需要幾地幾中心的容災。
資料庫的擴容:業務量上去了,資料庫容量不夠用了,資源得加上。
操作系統、資料庫補丁或升級:這也是少不了的。
顯而易見,雲資料庫有著自動化、標准化、智能化這些優勢,可以完美的解決上面這些痛點。
但是雲資料庫和傳統的資料庫相比,也有著自己的劣勢:
隱私問題:數據畢竟是放在人家的伺服器上面的,那麼一定就會有著隱私泄露的風險。
安全問拿唯題:同上,所以很多雲數據都是支持全量和增量備份的。
所以有實力的公司都會搭建自己的私有雲,相比公有雲來說,成本會更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E. crm資料庫存在阿里雲伺服器安全嗎,會不會數據被crm庫公司採集
安全,不會。
1、crm資料庫存在阿里雲伺服器是很安全的,採用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系統,每份數據多個副本,單份損壞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目的就是保證crm數據安全。在無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下,雲伺服器數據可靠性可達99.999%。
2、數據不會被crm庫公司採集,因為crm資料庫存在阿里雲伺服器上,只有阿里雲伺服器有採集信息的許可權,crm庫公司是沒有採集許可權的。
F. 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
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
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P2P行業已成為黑客們新的「掘金地」,如何提昇平台安全能力成為全行業面臨的難題。下面是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
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1
P2P網路借貸平台在2014年繼續高歌猛進。但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以來發生問題的平台就超過200家。在這些熱門「死法」中,技術風險異常扎眼。
顯然,P2P行業已成為黑客們新的「掘金地」,如何提昇平台安全能力成為全行業面臨的難題。
1月13日,阿里雲宣布金融雲微金融專區正式上線,將面向P2P、小貸、典當、擔保、眾籌等小微金融企業提供定製化的雲計算服務,其中金融級的安全保障成為最大「賣點」。
據悉,目前已有近50家小微金融客戶啟動了向阿里金融雲微金融專區的遷移工作。截至2014年11月底,國內P2P平台已超過1540家,其中有數百家活躍在阿里雲平台上。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已有近165家P2P平台由於黑客攻擊造成系統癱瘓、數據被惡意篡改、資金被洗劫一空等。
同時,由於行業的特殊性,P2P平台在遭遇攻擊、網站無法打開時,往往引發投資人對平台跑路的恐慌,產生集中擠兌,間接導致平台「死亡」。
平安董事局主席馬明哲曾表示,P2P網貸平台其技術要求不亞於銀行,甚至比銀行還要高。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P2P網貸平台無論在架構、資料庫、安全防範方面,應對黑客的攻擊能力幾乎為零。
「安全是所有客戶的第一個問題。阿里雲基於十年積累的攻防技術研發了雲盾產品,為客戶提供了基於雲端的'DDOS防護、主機入侵防護、安全體檢、資料庫防火牆等一整套雲安全服務。」
阿里雲金融事業部總監徐敏介紹,金融雲微金融專區在數據安全、數據加密、數據使用和審計方面更加嚴格。
此前證券、基金、銀行等大型金融客戶專享的同城災備,將向小微金融企業開放。通過同城災備服務,客戶數據將自動在同城異地機房進行備份,若一處機房出現故障,備份機房可分鍾級切換。
此外,微金融雲專區還為小微金融企業提供V PN和專線接入服務。與使用公眾網路相比,V PN專線服務更利於小微金融企業數據傳輸的安全和系統管控的順暢。
跑路事件不斷為P2P行業籠罩一層陰影,如何增加公眾信任度成為眾多平台的困惑。
據了解,阿里雲金融雲微金融專區採用了雲端數據備份技術,具備固定的數據保全機制,使用該服務的P2P平台數據都將完整地予以保存,符合監管部門對於安全性的要求。
「阿里雲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推動行業的陽光化和規范運營。」徐敏表示,此前經常曝出的P2P平台惡意刪除客戶數據的行為將因此受到嚴格管控,確保用戶的數據安全。這也為規范運營的網貸平台提供了一份信用背書。
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2
微金融專區簡介
金融雲—微金融專區是阿里雲為微金融行業量身定製的雲計算服務。針對微金融的行業特點,提供高可用、高級別、低成本、穩定的雲計算服務,讓微金融企業輕松應對業務增長,沒有後顧之憂。
說明微金融行業包括P2P、小貸、眾籌等行業。阿里雲微金融專區目前已暫停新服務申請,已在用的服務仍繼續提供微金融服務。
金融雲與微金融專區的對比
金融雲是專門為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行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雲平台;微金融雲是金融雲專門為P2P、小貸、眾籌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一個子品牌;
兩者都提供同城雙活的災備能力;金融雲還可選異地災備,即兩地三中心;
金融雲有華東1、華東2、華南1、華北2四個地域;微金融只有華東1一個地域;
價格: 金融雲相比微金融高30%左右。
微金融專區增值服務
專享高規格物理集群。
同城雙活災備模式,保障應用7X24小時運行,高安全級別的物理集群。
微金融專區客戶尊享5Gbps防DDoS特高安全清洗等級。
安全團隊會時刻對客戶暴露在公網的埠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安全風險,將第一時間通知客戶進行修補。
專業的售後工程師團隊提供7X24小時不間斷的技術服務,超快響應速度,高效處理客戶需求。
阿里雲上線微金融專區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3
9月18日消息,在阿里巴巴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推出數字普惠金融平台。
阿里雲表示,該平台可以幫助銀行像接入電源插排一樣,快速進行業務元素、技術元素的對接,有效把控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面臨的風險,進一步解決「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問題。
普惠金融主要是指銀行面向小微企業提供的信貸服務,但長久以來,銀行在開展小微業務時常常面臨不少挑戰,小微企業經營穩定性及抗風險能力弱、又缺乏有效抵質押物,風險不可控;
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小,而銀行投入成本高,導致銀行不願貸;小微企業沒有規范的財務報表,導致銀行在信審環節無從入手,導致銀行不會貸。
阿里雲表示,其推出的數字普惠金融平台,能夠協助銀行打造四個能力,即金融服務場景化能力、徵信數據化能力,風控模型化能力、業務線上化能力,像電源插排一樣,幫助銀行實現普惠服務的「即插即用」。
阿里雲智能新金融事業部首席架構師張翅表示:「銀行業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推動業務朝著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
阿里雲數字普惠金融平台希望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業務側的數字化能力,讓普惠金融更簡單,更可控,更高效。」
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顯示,阿里雲位居中國金融雲市場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雲金融行業客戶覆蓋60%保險企業,50%證券公司,以及上百家銀行客戶,其中包括6大國有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商行以及近一半省級農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