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組織機構慢慢的在不同的伺服器和地點部署SQLServer資料庫——為各種應用和目的——開始考慮通過SQLServer集群的方式來合並。
將SQLServer實例和資料庫合並到一個中心的地點可以減低成本,尤其是維護和軟硬體許可證。此外,在合並之後,可以減低所需機器的數量,這些機器就可以用於備用。
當尋找一個備用,比如高可用性的環境,企橡納業常常決定部署Microsoft的集群架構。我常常被問到小的集群(由較少的節點組成)SQLServer實例和作為中心解決方案的大的集群哪一種更好。在我們比較了這兩個集群架構之後,我讓你們自己做決定。
什麼是Microsoft集群伺服器
MSCS是一個WindowsServer企業版中的內建功能。這個軟體支持兩個或者更多伺服器節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集群」,來獲得更高的可用性和對數據和應用更簡便的管理。MSCS可以自動的檢查到伺服器或者應用的失效,並從中恢復。你也可以使用它來(手動)移動伺服器之間的負載來平衡利用率以及無需停機時間來調度計劃中的維護任務。
這種集群設計使用軟體「心跳」來檢測應用或者伺服器的失效。在伺服器失效的事件中,它會自動將資源(比如磁碟和IP地址)的所有權從失效的伺服器轉移到活動的伺服器。注意還有方法可以保持心跳連接的更高的可用性,比如站點全面失效的情況下。
MSCS不要求在客戶計算機上安裝任何特殊軟體,因此用戶在災難恢復的經歷依賴於客戶-伺服器應用中客戶一方的本質。客戶的重新連接常常是透明的,因為MSCS在相同的IP地址上重啟應用、文件共享等等。進一步,為了災難恢復,集群的節點可以處於分離的、遙遠的地點。
在集群伺服器上的SQLServer
SQLServer2000可以配置為最多4個節點的集群,而SQLServer2005可以配置為最多8個節點的集群。當一個SQLServer實例被配置為集群之後,它的磁碟資源、IP地址和服務就形成了集群組來實現災難恢復。
SQLServer2000允許在一個集群上安裝16個實例。根據在線幫助,「SQLServer2005在一個伺服器或者處理器上可以支持最多50個SQLServer實例,」但是,「只能使用25個硬碟驅動器符,因此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實例,那麼需要預先規劃。」
注意SQLServer實例的災難恢復階段是指SQLServer服務開始所需要的時間,這可能從幾秒鍾到幾分鍾。如果你需要更高的可用性,考慮使用其神拆他的方法,比如logshipping和資料庫鏡像。
單個的大的SQLServer集群還是小的集群
下面是大的、由更多的節點組成的集群的優點:
◆更高的可用新(更多的節點來災難恢復)。
◆更多的負載游如棗均衡選擇(更多的節點)。
◆更低廉的維護成本。
◆增長的敏捷性。多達4個或者8個節點,依賴於SQL版本。
◆增強的管理性和簡化環境(需要管理的少了)。
◆更少的停機時間(災難恢復更多的選擇)。
◆災難恢復性能不受集群中的節點數目影響。
下面是單個大的集群的缺點:
◆集群節點數目有限(如果需要第9個節點怎麼辦)。
◆在集群中SQL實例數目有限。
◆沒有對失效的防護——如果磁碟陣列失效了,就不會發生災難恢復。
◆使用災難恢復集群,無法在資料庫級別或者資料庫對象級別,比如表,創建災難恢復集群。
虛擬化和集群
虛擬機也可以參與到集群中,虛擬和物理機器可以集群在一起,不會發生問題。SQLServer實例可以在虛擬機上,但是性能可能會受用影響,這依賴於實例所消耗的資源。在虛擬機上安裝SQLServer實例之前,你需要進行壓力測試來驗證它是否可以承受必要的負載。
在這種靈活的架構中,如果虛擬機和物理機器集群在一起,你可以在虛擬機和物理機器之間對SQLServer進行負載均衡。比如,使用虛擬機上的SQLServer實例開發應用。然後在你需要對開發實例進行壓力測試的時候,將它災難恢復到集群中更強的物理機器上。
集群伺服器可以用於SQLServer的高可用性、災難恢復、可擴展性和負載均衡。單個更大的、由更多的節點組成的集群往往比小的、只有少數節點的集群更好。大個集群允許更靈活環境,為了負載均衡和維護,實例可以從一個節點移動到另外的節點。
㈡ 資料庫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資料庫設計過程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階段
准確理解和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和處理),它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也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通過對用戶需求的集成、歸納和抽象,形成了一個獨立於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對其進行優化。
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擇最適合應用程序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資料庫實現階段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使用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語言、工具和主機語言,建立資料庫,編寫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倉庫,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試運行後可投入正式運行,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評估、調整和修改。
註:在設計過程中,將資料庫的設計與資料庫中數據處理的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在每個階段同時對這兩個方面的要求進行分析、抽象、設計和實現,相互借鑒和補充,從而完善這兩個方面的設計。
(2)sqlserver資料庫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資料庫設計技術
1、清晰的用戶需求:作為計算機軟體開發的重要基礎,資料庫設計直接反映了用戶的需求。資料庫必須與用戶緊密溝通,緊密結合用戶需求。在定義了用戶開發需求之後,設計人員還需要反映具體的業務關系和流程。
2、注意數據維護:設計面積過大、數據過於復雜是資料庫設計中常見的問題,設計人員應注意數據維護。
3、增加命名規范化:命名資料庫程序和文件非常重要,不僅要避免重復的名稱,還要確保數據處於平衡狀態。為了降低檢索信息和資源的復雜度和難度,設計人員應了解資料庫程序與文件之間的關系,並靈活使用大小寫字母命名。
4、充分考慮資料庫的優化和效率:考慮到資料庫的優化和效率,設計人員需要對不同表的存儲數據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在設計中,還應該使用最少的表和最弱的關系來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
5、不斷調整數據之間的關系:不斷調整和簡化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減少設計與數據之間的聯系,進而為維護數據之間的平衡和提高數據讀取效率提供保障。
6、合理使用索引:資料庫索引通常分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這樣可以提高數據搜索的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料庫設計
㈢ sql資料庫設計怎麼實施
資料庫技術是信息資源開發、管理和服務的最有效的手段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資料庫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從小型的單項事務處理系統到大型復雜的信息系統大都採用先進的資料庫技術來保持系統數據的整體性、完整性和共享性
目前,資料庫的握畝建設規模、資料庫信息的大小和使用頻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識之一橋鎮
資料庫設計時間里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的技術,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中的核心技術,具體說,資料庫設計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敏皮粗,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信息要求和處理要去)
在資料庫領域內,使用資料庫的各類系統通常被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
資料庫技術和產品是計算機領域中最為活躍的部分之一,資料庫技術與產品的發展總是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從主機到現在的Internet/Intranet及網路計算
資料庫總是站在技術的最前沿
本系統採用了SQLSERVER2008資料庫作為後台資料庫,SQLSERVER2008是一個真正的多用戶、多線程SQL資料庫伺服器
㈣ 資料庫設計的四個階段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主要特點:
⑴ 實現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⑵ 減少數據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⑶ 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⑷ 數據實現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