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庫的發展過程
一、搖籃和萌芽階段:首先使用"DataBase"一詞的是美國系統發展公司在為美國海軍基地在60年代研製數據中引用。
1963年,C·W·Bachman設計開發的IDS(IntegrateDataStore)系統開始投入運行,它可以為多個COBOL程序共享資料庫。
1968年,網狀資料庫系統TOTAL等開始出現;
1969年,IBM公司McGee等人開發的層次式資料庫系統的IMS系統發表,它可以讓多個程序共享資料庫。
1969年10月,CODASYL資料庫研製者提出了網路模型資料庫系統規范報告DBTG,使資料庫系統開始走向規范化和標准化。正因為如此,許多專家認為資料庫技術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資料庫技術的產生來源於社會的實際需要,而數據技術的實現必須有理論作為指導,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又不斷地促進資料庫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二、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大量商品化的關系資料庫系統問世並被廣泛的推廣使用,既有適應大型計算機系統的,也有適用與中、小型和微型計算機系統的。這一時期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也走向使用。
1970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所的E·F·Code發表了題為"大型共享資料庫的數據關系模型"論文,開創了資料庫的關系方法和關系規范化的理論枝旦研究。關系方碼搭鋒法由於其理論上的完美遲晌和結構上的簡單,對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奠定了關系數據理論的基石。
1971年,美國數據系統語言協會在正式發表的DBTG報告中,提出了三級抽象模式,即對應用程序所需的那部分數據結構描述的外模式,對整個客體系統數據結構描述的概念模式,對數據存儲結構描述的內模式,解決了數據獨立性的問題。
1974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所研製成功了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SystemR,並且投放到軟體市場。
1976年,美籍華人陳平山提出了資料庫邏輯設計的實際(體)聯系方法。
1978年,新奧爾良發表了DBDWD報告,他把資料庫系統的設計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需求分析、信息分析與定義、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
1980年,J·D·Ulman所著的《資料庫系統原理》一書正式出版。
1981年E·F·Code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的最高獎ACM圖林獎。
1984年,DavidMarer所著的《關系資料庫理論》一書,標志著資料庫在理論上的成熟。
三、成熟階段:80年代至今,資料庫理論和應用進入成熟發展時期易觀國際發布《IT產品和服務-2007年中國資料庫軟體市場數據監測》,考察了中國資料庫管理軟體市場。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2007年度整體規模達到21.72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5%。從廠商競爭格局來看,國際軟體巨頭占據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Oracle、IBM、Microsoft和Sybase牢牢占據國內資料庫軟體市場前四位,擁有93.8%的市場份額。國產資料庫的市場份額在本季度繼續提升,正在抓住國家提倡自主創新的機遇,以「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契機,滿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信息整合平台需求。2008年,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整體規模達到了28.25億元,比上個年度增長了30%,一方面,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大幅增加,以及中國政府對版權的高度重視。其中,Oracle占據了其中44%的市場份額,IBM占據了其中20%的份額、微軟占據了18%的份額,Sybase占據了10%,而國產資料庫因為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經占據了8%的市場份額,較2007年同比提升了25%。其中,達夢資料庫年銷售額為6600萬元,為國產資料庫中市場份額最大的。預計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在2009年達到31億元的市場規模,同時,國產資料庫在中國政府鼓勵自主創新的基礎下,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另外,包括Mysql等開源資料庫也占據了大量的政府及中小企事業用戶,同時,盜版資料庫更是占據了中國資料庫市場的較大份額,其數值不亞於整個商業資料庫的市場份額。
2. 那位大哥大家行行好個我弄篇《資料庫系統原理論文》啊 小弟在這謝過了!!
UML網上售樓資料庫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摘要] 本文設計和實現了一個B/S架構的網上售樓系統。本系統採用UML建模,Web伺服器軟體是IIS5.5,開發工具是ASP,後台資料庫系統是SQL Server 2000,網頁設計軟體是Macromedia Dreamweaver。
[關鍵詞] 網上售樓 UML ASP
網上售樓系統是一個B2C的電子商務流程,售樓本身業務繁多,涉及金額數量大,根據售樓的實際特點,網上售樓系統在售樓業務完成以後,可以為用戶提供支付信息,將會員所要支付的款項收錄在支付信息中,為後續服務提供依據。
一、系統分析與設計
1.系統用例分析與設計。用例是獲取系統功能需求的一種技術,是從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系統行為。一個用例就是參與者與系統的一次交互,它表達了系統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務。因此,在識別出參與者的基礎上,可確定在網上售樓系統中,有訪客、會員、管理員三個參與者,訪客可以瀏覽樓盤信息、注冊成為會員。會員可以登錄系統、管理個人信息、訂購房屋、退訂房屋、查詢訂單、查詢退單、查詢支付信息、在留言板上留言。管理員可以管理管理員專欄、管理樓盤房屋信息、管理公告信息、管理會員信息、處理訂單、處理退單、管理支付信息、管理留言板。
在分析階段我們分析了訪客用例、會員用例和管理員用例,而在設計階段,所描述的會員和管理員的用例圖是編寫程序代碼、實現系統功能的依據。下面僅以角色許可權最大的管理員為例說明(如圖1)。
圖1 管理員用例圖
說明:管理員登錄系統後台,主要實現幾個大的功能模塊,包括管理會員信息、管理管理員信息、管理留言板、管理公告、管理訂、退、支付單等 。在每個大模塊中,又包含具體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增、刪、改、查的操作。
2.系統類圖分析設計與資料庫邏輯設計。類圖描述系統所包含的類、類的內部結構及類之間的關系,表示的是系統中各個對象及其間各種靜態關系。這種靜態關系主要有兩種:關聯和子類型。
類圖分為分析階段的類圖和設計階段的類圖,本系統需要九個類:「會員」、「管理員」、「訂單」、「退單」、「留言」、「公告」、「支付清單」、「樓盤信息」、「房屋信息」(如圖2)。
說明:在對象模型向關系模型的轉化中需將業務邏輯類進行轉化,即將每個業務邏輯類映射為一個數據實體,在資料庫中用一個或多個數據表表示;類屬性映射為數據表的欄位。本系統涉及的資料庫表有:「會員表」、「管理員表」、「訂單表」、「退單表」、「留言表」、「公告表」、「支付清單表」、「樓盤信息表」、「房屋信息表」。3.系統順序圖分析與設計。順序圖顯示了對象之間的動態合作關系,強調對象之間消息發送的時間順序,同時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順序圖分為分析階段的順序圖和設計階段的順序圖。
設計階段的順序圖是對分析階段在內容上的補充和完善,在系統分析和設計中描述了管理員基本信息管理順序圖、留言順序圖、訪客注冊成為會員順序圖、管理員處理退單順序圖、會員提交訂單順序圖。無法一一描述,僅以訪客注冊會員為例。訪客注冊會員順序圖描述為:兩個參與者,即訪客和管理員。訪客進入售樓系統後可以注冊成為會員。訪客要先填寫並提交注冊信息,當還有必填內容沒有填時,則會出現注冊失敗,系統會自動提示所要填的信息,此時,訪客修改補充並提交,系統將顯示注冊成功。之後,管理員將審核會員信息,如果符合標准,則改變會員狀態,由「未審核」轉變為「已審核」,只有在已審核狀態下的會員才能登錄系統(如圖3)。
二、系統實現
1.系統體系結構。本系統採用B/S架構,B /S模式把處理功能全部移植到了伺服器端,用戶的請求通過瀏覽器發出,無論是使用和資料庫維護上都比傳統模式更加經濟方便. 而且使維護任務層次化:管理員負責伺服器硬體日常管理和維護,系統維護人員負責後台資料庫數據更新維護。
2.系統開發工具。本系統採用採用ASP開發WEB應用程序。ASP (Active server pages動態伺服器主頁的簡稱) 內含於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中,是一套微軟開發的伺服器端腳本環境。通過ASP ,可以結合HTML網頁、ASP 指令和ActiveX 元件,建立動態、交互且高效的WEB 伺服器應用程序,所有的程序都將在伺服器端執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腳本程序。當程序執行完畢後,伺服器僅將執行的結果返回給客戶瀏覽器,這樣也就減輕了客戶端瀏覽器的負擔,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後台資料庫系統是SQL Server 2000,網頁設計軟體是Macromedia Dreamweaver。
3.主要界面的實現。本系統分為前台和後台兩個部分。前台主要的界面有:前台首頁、樓盤信息頁、房屋信息明細頁、公告首頁、公告內容頁、注冊頁、留言頁、會員修改個人信息頁、提交訂單頁、查看訂單頁、提交退單頁、查看退單頁、支付信息明細頁等;後台主要的界面有:審核會員頁、發布公告頁、公告保存頁、管理留言板頁、查看會員信息頁、刪除會員信息頁、修改會員信息頁、查看訂單並受理頁、訂單生成支付信息頁、訂單生成支付信息明細頁、管理員查看支付信息明細頁等。
三、總結
本文結合使用了UML 和ASP, 設計並實現了網上售樓系統。採用UML 建模語言進行分析,具有靈活、高效的特點,為進行可視化系統的開發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 資料庫系統原理論文
庫存管理資料庫系統原理與應用
【摘 要】庫存管理系統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統(MIS),其開發主要包括後台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兩個方面。對於前者要求建立起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強.數據安全性好的庫。而對於後者則要求應用程序功能完備,易使用等特點。
經過分析如此情況,我們使用微軟公司的VisualBasic開發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種面向對象的開發工具,尤其是ADO,是能方便而簡潔操縱資料庫的智能化對象,短期內就可以開發出用戶滿意的可行系統。
關鍵字: 庫存管理 ADO 面相對象 庫存ABC分析
第一章 概述
1.1 庫存管理的必要性
大多數庫存管理理論認為,庫存是物理上和邏輯上庫房庫位的所有有形和無形物料極其價值的總和,具體包括成品、原材料、在製品、在途品、生產前物料、備品備件等。雖然持有一些庫存是必要的,過量的庫存卻非但沒有用處而且佔用了資金。佔用的資金對於公司發展、新產品開發等都是非常需要的;減少資金佔用還可以大大減少來自銀行貸款的利息和風險。對那些采購量特別大、采購件市場價格有波動的物料庫存,加強庫存管理效果更為明顯。因此,平衡公司庫存投資與其它資金需求至關重要。
1.2 庫存分類
企業怎樣管理庫存,是庫存管理的最大難點和挑戰。因此,通過MRPII物料主計劃模塊和采購模塊建立計劃與控制系統以有效地實施庫存管理和采購補償成為題中應有之義。通過調查,我們得知任何庫存均可分為如下三類:
A類物品:高值──價值占庫存總值70-80%的相對少數物品。通常為物品的15-20%。
B類物品:中值──總值占庫存總值的15-20%。物品數居中,通常占物品的30-40%。
C類物品:低值──庫存總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佔5-10%。是物品的大多數,通常佔60-70%。
顯然,A類物品是關鍵;如果我們把精力集中於A類物品,使其庫存壓縮10-50%,就是總庫存的相當可觀的一筆壓縮。
關於ABC分類方法有幾條基本法則:
a. 控制的程度:
對A類物品嚴加控制,包括做完備、准確的記錄,高層監督和經常評審,從供應商按大合同訂單頻繁交貨,對車間緊密跟蹤以壓縮提前期。
對B類物品做正常控制,包括良好的記錄與常規的關注。
對C類物品盡可能使用簡便的控制,諸如定期目視檢查庫存實物、簡要記錄或以簡便標志法表明補充存貨已經訂貨,採用大庫存量與訂貨量以避免缺貨,安排車間日程計劃時給以低優先順序。
b.優先順序
在一切活動中給A類物品以高優先順序以壓縮其提前期與庫存。
對B類物品予以正常處理,僅在關鍵時給以高優先順序。
予C類物品以最低優先順序。
c.訂貨過程
對A類物品提供及時、准確的采購信息和狀態查詢。計算機數據需要人工加以核對,進行階段性盤點,以及頻繁的評審以壓縮庫存。
對B類物品,按一定周期或當發生重大變化時評審一次庫存數據和訂貨點,MRPII操作按例行公事處理。
對C類物品可以盤點處理或訂貨點計算。訂貨往往不用MRPII作計劃。可以憑業務人員的經驗加以控制。
由上可以看出庫存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庫存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需要庫存商品提供給用戶,企業的經營需要庫存保證各種葯品的供應以進行葯品的銷售,庫存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庫存管理系統是計算機管理系統的中心。因為,所有企業的經營活動都離不開物流的活動。
1.3 庫存管理的目標
庫存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對倉庫所有入出庫活動的管理和控制及對庫存數據有效的統計和分析,以保證企業生產中暢通的物流,使決策人員及早發現問題,採取相應措施,調整庫存結構,縮短儲備周期,加速資金周轉,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佔用,同時,通過周期性的倉庫盤點,及時補救管理中的漏洞,使庫存管理系統實時地反映企業中各個倉庫的現時情況,為各類管理人員從不同側面提供所需信息,以便協調企業經營收到更大效益,庫存管理系統是協調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其數據的准確性、方便的查詢、有效的分析是整個計算機管理系統順利運行的關鍵。
第二章 開發背景
企業的庫存物資管理往往是很復雜、很繁瑣的。由於所掌握的物資種類眾多,訂貨、管理、發放的渠道各有差異,各個企業之間的管理體制不盡相同,各類統計報表繁多,因此倉庫的庫存管理必須編制一套庫存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計算機化操作,而且必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
根據當前的企業管理體制,一般的庫存管理系統,總是根據所掌握的物資類別,相應分成幾個科室來進行物資的計劃,訂貨,核銷托收,驗收入庫,根據企業各個部門的需求來發送物資設備,並隨時按期進行庫存檔點,作台帳,根據企業領導和自身管理的需要按月、季度、年度進行統計分析,產生相應報表。為了加強關鍵物資、設備的管理,要定期掌握其儲備,消耗情況,根據計劃定額和實際纖毫定額的比較,進行定額管理,使得資金使用合理,物資設備的儲備最佳。
一個完整的企業物資供應管理系統應包括采購計劃管理,合同收託管理、倉庫庫存管理、定額管理、統計管理、財務管理等模塊。其中倉庫的庫存管理是整個物資供應管理系統的核心。因此有必要開發一套獨立的庫存管理系統來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而所使用的這套庫存管理系統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核心,此系統必須可以用來控制合理的庫存費用、適時適量的庫存數量,使企業生產活動效率最大化。通過對這些情況的仔細調查,我開發了下面的倉庫庫存管理系統。
第三章 系統分析
本系統採用了結構化生命周期法,結構化生命周期法是最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分為四個步驟,即系統調研分析、資料庫設計實現、界面設計實現和系統功能設計實現。其中系統調研分析階段是最基礎、也是最容易被開發人員忽視的環節。
3.1進行資料收集
在整個系統分析階段,我在圖書館認真查看了很多關於倉庫庫存管理方面的書籍,收集到了相應的入庫單、領料單、台賬、物料卡、報表等資料。
入庫單是入庫單位在把相應的零部件送人倉庫時必須填寫的單據;領料單是領料人員從倉庫中領取零部件時必須填寫的單據(即出庫);零部件台賬(相當於本系統中的操作日誌)實際是一個流水賬,用於記錄每天發生的入庫、出庫信息;物料卡(在本系統中用現有庫存信息來表示)的作用是記錄某一種零部件的數量變化,以便庫管員盤查;報表是倉庫向有關領導和部門定期提交的零部件庫存匯總信息。收集到的入庫單、領料單、零部件庫存台賬、零部件物料卡等單據和報表的實物樣式在此略去,有興趣者請參考有關類似企業的樣本即可。
3.2繪制業務流程圖
3.3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分析就是在用戶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方案,完成相應的需求分析報告。在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方案過程中,包括確定應用程序的結構、系統開發環境和系統的功能模塊。用戶需求調研結束之後,應該立即進行用戶需求分析。
3.3.1應用程序結構確定
從用戶應用角度來看,可把應用程序系統的組成部分分成數據存儲層、業務處理層和界面表示層等3個層次,而應用程序結構可歸納為:集中式應用程序結構、單用戶應用程序結構、多層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瀏覽器/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等5種類型。
本庫存管理系統就採用了當前最流行的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程序結構(即C/S結構),此時,客戶機提出請求,伺服器對客戶機的請求作出回應。通過對服務功能的分布實現了分工服務。數據存儲層放在伺服器上,業務處理層和界面表示層放在客戶機上,因此又被稱為「靈敏的客戶機」結構。許多操作可以在本地的客戶機上執行,只是當需要數據時,才向伺服器發出請求。並使應用程序的處理更接近用戶,使整個系統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以並行地處理應用程序的請求、減少了數據傳輸量、降低了伺服器的負荷。由於條件所限,將此系統所有程序都置於一台計算機上,以便調試運行。
3.3.2確定系統開發環境
由於大多數公司內部使用的計算機平台都是基於Windows環境的。為了降低系統成本,應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的資源、兼容現有的環境,可確定使用下面的開發環境:
★網路操作系統:Windows2000;★資料庫伺服器:MicrosoftAccessr2000;
★伺服器平台:Windows2000;★客戶機平台:Windows95/98/NT/2000;
★前端開發工具:visualBasic6.0(企業版);★數據訪問對象:ADO(本系統使用ADO控制項,簡化編程)。
3.3.3確定系統的功能模塊
通過分析確定庫存系統將包含6個主要功能模塊,即系統模塊、入庫業務管理模塊、出庫業務管理模塊、退料業務管理模塊(還庫業務管理模塊)、盤點業務管理模塊(報表輸出)、需求管理模塊。對於每一個功能模塊,都包含了數據錄入、編輯、查詢、統計、列印、應急、幫助等功能。
第四章 系統設計
4. 1總體設計
4.1.1系統目標設計
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是實現企業物資設備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從而達到企業倉庫庫存管理效率的目的。
4.1.2開發設計思想
庫存管理的物資主要是企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各種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進貨時經檢查合同確認為有效托收後,進行驗收入庫,填寫入庫單,進行入庫登記。企業各個部門根據所需要的物資設備總額和部門生產活動需要提出物資需求申請。計劃員根據整個企業的需求開出物資設備出庫單,倉庫管理員根據出庫單核對發放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有些設備使用完畢需要及時歸還入庫,填寫還庫單。根據需要按照月、季、年進行統計分析,產生相應報表。
倉庫庫存管理的特點是信息處理量比較大。所管理的物資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種類繁多,而且由於入庫單、出庫單、需求單等單據發生量特別大,關聯信息多,查詢和統計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上實現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信息的重復傳遞;單據、報表種類繁多,各個部門規格不統等問題。
在本系統的設計過程中,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滿足計算機管理的需要,我們採取了下面的一些原則:
統一各種原始單據的格式,統一帳目和報表的格式。
刪除不必要的管理冗餘,實現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程序代碼標准化,軟體統一化,確保軟體的可維護性和實用性。
界面盡量簡單化,做到實用、方便,盡量滿足企業中不同層次員工的需要。
建立操作日誌,系統自動記錄所進行的各種操作。
4.1.3系統功能分析
本系統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庫存管理的各種信息的輸入,包括入庫、出庫、還庫、需求信息的輸入等。
庫存管理的各種信息的查詢、修改和維護。
設備采購報表的生成。
在材料庫存中加入所允許的最大庫存合最小庫存欄位,對所有庫存物資實現監控和報警。
企業各個部門的物資需求管理。
操作日誌的管理
庫存管理系統的使用幫助。
4.2詳細設計
4.2.1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系統模塊
a. 包括報表的列印及設置,操作日誌的管理。
b. 管理員可以通過管理界面添加或刪除用戶,添加新管理員或刪除原有管理員,驗證用戶的合法性,阻止非法用戶登錄。
c. 管理員或其他用戶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碼。
(2) 入庫模塊
包括填寫入庫單,更新,刪除入庫記錄,查看現有庫存信息,入庫記錄的查詢及列印
(3) 出庫模塊
包括填寫出庫單,更新,刪除出庫記錄,查看現有庫存信息,出庫記錄的查詢及列印
(4) 還庫模塊
包括填寫還庫單,更新,刪除還庫記錄,還庫記錄的查詢及列印
(5) 需求模塊
包括填寫需求計劃表,更新,刪除采購計劃信息,查看現有采購信息,采購信息的查詢及列印,以及預測短期內的需求計劃。
4.2.2資料庫設計
資料庫需求分析
通過對企業倉庫管理內容和數據流程分析,設計的數據項合數據結構如下:
設備代碼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設備號、設備名稱。
現有庫存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現有設備、現有數目、最大庫存、最小庫存等。
設備使用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使用的設備、使用部門。數目。使用時間、出庫時狀態等。
設備采購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采購的設備、采購員、供應商、采購數目、采購時間等。
設備歸還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歸還設備、歸還部門、歸還數目、歸還時間、經手人等。
設備需求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需求的部門、需求設備、需求數目、需求時間等。
有了上面的數據結構、數據項和數據流程,就可以進行下面的資料庫設計。
資料庫概念結構設計
這一設計階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各種實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後面的邏輯結構設計打下基礎。根據上面的設計規劃出的實體有庫存實體、出庫實體、入庫實體、采購實體、還庫實體、需求實體。 資料庫邏輯結構設計
在上面的實體以及實體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形成各個表格之間的關系。
4.3 代碼設計
任何庫存均可分為如下三類:
A類物品:高值──價值占庫存總值70-80%的相對少數物品。通常為物品的15-20%。
B類物品:中值──總值占庫存總值的15-20%。物品數居中,通常占物品的30-40%。
C類物品:低值──庫存總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佔5-10%。是物品的大多數,通常佔60-70%。
4.4 輸入輸出設計
本系統界面標准Windows形式,鍵盤輸入(也可以用條形碼讀取),人機交互,容易使用。輸入輸出的設計考慮美觀實用和通俗易懂,圖文並茂。
4.5系統安全性設計
系統資料庫中包含多個二維表,所以在系統與資料庫的連接上,並沒有把資料庫和系統的連接直接寫入代碼,而是通過對伺服器端進行系統設置,使資料庫名及路徑不可見,並通過ACCESS的資料庫安全設置,保證了資料庫的安全性。系統根據用戶身份不同賦予不同許可權,用戶用密碼登陸,同樣也保證了系統數據的安全性。
第五章 系統實施
5.1、開發工具簡介
本系統的前端開發工具,我選擇了Visual Basic6.0,後台資料庫採用Access2000。
5.1.1 VB簡介
Visual意為「可視化的」,指的是一種開發圖形用戶界面的方法,所以Visual Basic是基於Basic的可視化的程序設計語言。在Visual Basic中,一方面繼承了Basic所具有的程序設計語言簡單易用的特點,另一方面在其編程系統中採用了面向對象、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用一種巧妙的方法把Windows的編程復雜性封裝起來,提供了一種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程序設計方法。
5.1.2 VB功能特點
具有面向對象的可視化設計工具
在VB中,應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OOP),把程序和數據封裝起來視為一 個對象,每個對象都是可視的。程序員在設計時只需用現有工具根據界面設計要求,直接在屏幕上「畫」出窗口、菜單、按鈕、滾動條等不同類型的對象,並為每個對象設置屬性。程序員的編程工作僅限於編寫相關對象要完成的功能程序,因而程序設計的效率可大大提高。
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
事件驅動是非常適合圖形用戶界面的編程方式。在圖形用戶界面的應用程序中,是由用戶的動作即事件掌握著程序運行的流向,每個事件都能驅動一段程序的運行。程序員只要編寫響應用戶動作的代碼,而各個動作之間不一定有聯系。
提供了易學易用的應用程序集成開發環境
在VB集成開發環境中,用戶可設計界面、編寫代碼、調試程序,直至把應用程序編譯成可執行文件在Windows中運行,使用戶在友好的開發環境中工作。
結構化的程序設計語言
VB具有豐富的數據類型和結構化程序結構,作為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它還有如下一些特點:
強大的數值和字元串處理功能
豐富的圖形指令,可方便地繪制各種圖形
提供靜態和動態數組,有利於簡化內存的管理
過程可遞歸調用,使程序更為簡練
支持隨機文件和順序文件的訪問
提供了一個可供應用程序調用的包含多種類型的圖標庫
具有完善的運行出錯處理
支持多種資料庫系統的訪問
利用數據控制項可訪問的資料庫系統有:Microsoft Access、Btrieve、DBASE、Microsfot FoxPro和Paradox等,也可以訪問Microsoft Excel、Lotus1-2-3等多種電子表格。
支持動態數據交換(DDE)、動態鏈接庫(DLL)和對象的鏈接與嵌入(OLE)技術
完備的HELP聯機幫助功能
與Windows環境下的軟體一樣,在VB中,利用幫助菜單和F1功能鍵,用戶可以隨時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幫助信息。VB幫助窗口中顯示了有關的示例代碼,通過復制、粘貼操作可獲取大量的示例代碼,為用戶的學習和使用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VB程序設計的概念就是面向對象的概念,對象就是數據(DATA)和代碼(CODE)互相結合的綜合體。Windows上面的每一個圖標,包括窗口本身都是對象,如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對象處於停頓狀態。當存在外來事件時,程序段執行,它的執 行是由外來事件決定的。因此是「事件」驅動的。
編寫VB程序較為簡單,首先將各個對象放在空白窗體上,然後將程序代碼分別添加給對象或圖標,將它們組合起來就可以隨意運行了。
在VB中,窗體實際上是一個對象,VB的窗體含有許多內嵌特性,這使得用戶界面部分的建立像是從一個目錄中挑選一個個合適的控制項,而不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建立控制項。這種開發者能親眼看到的程序設計過程就是「可視化程序設計」(Visual Programming)
5.1.3 VB中的基本概念
對象:面向對象編程(OOP)的提法大家一定也很耳熟,雖然Visual Basic並不是完全的面向對象編程,但也利用了對象編程技術。對象簡單地說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各種窗口、按鈕、文本框甚至列印機等。
屬性:如同電視有黑白、彩色之分一樣,作為對象的Windows中的窗口也是有大有小,文本框的位置不可能完全一樣,菜單要顯示出不同的功能,這些都是由對象的屬性決定的。不同對象的屬性可能不同。屬性一般決定了對象的位置、大小、顯示等情況。
方法:就是對象能夠做的事,如列印機對象就有列印(Print)方法、窗口對象支持隱藏(Hide)方法、很多對象支持移動(Move)方法等。
事件:就是對象對用戶各種操作的反映情況。如用戶用滑鼠按一下按鈕,就會觸發按鈕的「按」(Click)事件。
控制項:控制項就是Visual Basic提供的編程用的模塊,與對象有直接的聯系,如同積木的木塊,使用這樣的控制項,就可以像拼圖或堆積木一樣「搭」、「拼」你的程序界面。Visual Basic中使用控制項,簡化了Windows中的窗口、按鈕等對象的編程設計。每個控制項都有各自的屬性、事件及方法。只需修改這些特徵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編程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利用成千上萬的各種擴充的控制項來快速構造幾乎能滿足你任何要求的程序。例如,如果你不滿意Windows簡陋的媒體播放器,你就可以使用VB的多媒體控制項在1小時以內設計一個完全自己風格的能夠播放CD、VCD的多媒體播放器,而功能完全與之相當。
5.1.4 Access2000資料庫簡介
作為Microsoft的office套件產品之一,access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桌面資料庫系統。Access與許多優秀的關系資料庫一樣,可以讓你很容易地連接相關的信息而且還對其他的資料庫系統有所補充。它能操作其它來源的資料,包括許多流行的PC資料庫程序(如dBASE,Paradox,Microsoft FoxPro)和伺服器、小型機及大型機上的許多SQL資料庫。Access還完全支持Microsoft的OLE技術。
Access還提供windows操作系統的高級應用程序開發系統。Access與其它資料庫開發系統之間相當顯著的區別就是:您不用寫一行代碼,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開發出一個功能強大而且相當專業的資料庫應用程序,並且這一愉快的過程是完全可視的!如果您能給它加上簡短的VBA代碼,那麼您的程序決不比專業程序員潛心開發的程序差。
Access的總體結構
Access將所有有名字的東西都成為對象(object),在Access 2000中,最重要的對象有表,查詢,窗體,報表,宏和模塊。
表 用戶定義的存儲資料的對象。每一個表都包含有關某個主體的信息。表包括存儲不同種類資料的欄位(列),而記錄(行)則收集特定主體實例的所有信息。
查詢 為來自一個或多個表的資料提供定製視圖的對象。在Access中,可以利用圖形化的實例查詢機制(QBE)或通過SQL語句來建立查詢。你可以在查詢中選擇、更新、插入或刪除資料,也可以用查詢來建立新表。
窗體 窗體是主要的人機介面。大量的操作(幾乎所有)都要通過窗體完成。窗體通過運行宏(macro)或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nns(VBA)過程,來響應大量的事件。Access 2000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同時也是相當方便的向導)來建立標準的Windows窗體。
報表 為格式化、計算、列印選定資料而設計的對象。它是衡量一個優秀的資料庫的重要標准(有時甚至是唯一的標准)。
宏 為了響應已定義的事件,需要讓Access去執行一個或多個操作,而宏就是對這些操作的結構化的定義對象。它可以讓你像堆積木一樣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程序,而無須寫大量的代碼。
模塊 包括用VBA編碼的定製過程的一個對象。模塊提供了獨立的動作流以捕獲錯誤,而宏做不到。模塊能直接響應窗體或報表事件,也可以從應用程序的任何地方被調用。
5.2 系統實現
5.2.1.系統管理模塊實現
5..2.3入庫模塊的實現
5..2.4 出庫模塊實現
5.2.5設備采購模塊實現,程序略
5.2.7設備代碼模塊實現
5.2.9 操作日誌模塊實現
第六章 系統使用說明
參考文獻:
1. 資料庫系統原理教程 王珊 陳紅 清華大學出版社
2. 管理信息系統 王虎 張俊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3. Visual Basic 資料庫開發 E.Winemiller,J.Roff B.Heyman,R.Groom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4. PowerBuilder 8.0資料庫系統開發實例導航 何旭洪 余建英 人民郵電出版社
5. VB6從入門道精通 『美』Gary cornell 著 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6.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s David L.Anderson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7.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aymond Mcleod,Jc George Schell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4. 求資料庫課程設計前言和參考文獻
1.《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錢雪忠主編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7,8 第二版
2.《SQL server 2000數據倉庫與Analysis Services》 Bain T著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
3.《資料庫技術與聯機分析處理》 王珊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
5. 有關大數據應用的論文(2)
有關大數據應用的論文篇二
《大數據技術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摘 要:大數據可以快速幫助財務部門建立財務分析工具,而不是單純做賬。大數據應該不僅僅局限於本單位的微觀數據,更為重要的關注其他單位的宏觀數據。大數據技術不僅帶來了企事業單位財務數據搜集的便利和挑戰,而且也衍生出了諸多關於單位人員個人信息保密等問題橋扒爛的積極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大數據技術(meta-data或big data)對企業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以期為財務數據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一種分析的依據和保障。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管理;科學技術;知識進步
數據是一個中性概念。人類自古以來幾千年的輝煌變遷,無外乎就是數據的搜集和使用過程而已。縱觀古今中外的人際交流與合作,充滿著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那麼他們在爭什麼呢?實際上是在爭奪信息資源;歷史上品相繁多的戰爭,實際上不是在維持什麼所謂的正義和和平,抑或為了人間的正道,而是在爭奪數據的使用權;“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攘攘熙熙皆為利來”的世俗變遷邏輯已經讓位於數據游戲的哲學法則。人類自英國產業革命以來所陸續發明的技術,盡管被人們美其名曰“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實際上不過就是“0”和“1”兩個數字的嬉戲而已。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汽車技術、生命科學技術、基因技術、原子能技術、宇宙航天技術、納米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看起來美輪美奐,實則隱含著殺機,那就是由於人們把技術當成了目的後,導致了“技術專制”後的“技術腐敗”和“技術災難”。人類一方面在懶惰基因的誘惑下,發明了諸多所謂的機械裝置,中國叫“機巧”;另一方面又在勤奮的文化下,發明了諸多抑制懶惰的制度和機制。本來想尋求節儉,結果卻越來越奢侈;本來想節約,結果卻越來越浪費;本來想善良,結果卻越來越邪惡;本來想美好,結果卻越來越醜陋。正如拉美特里所說:“人是什麼?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當人拚命想成為天使的時候,其實他會逐漸變成野獸;當人想極力崇拜野獸的時候,結果會逐漸接近天使。”我們不是在宣講宿命的技術,我們只是在預測技術的宿命。本文主要研究大數據技術(meta-data或big data)對企業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以期為財務數據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一種分析的依據和保障。
一、大數據技術加大了財務數據收集的難度敏漏
財務數據的收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國際上一般採用相對性原則,即首先利用不完全統計學的知識對數據進行初步的計算,接著對粗糙的數據進行系統的羅列,最後對類型化的數據進行明分梳理。使用者如果想進入該資料庫,此塌就必須擁有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由於國際上對於網路數據的監督均採取了實名注冊的模式,所以一旦該用戶進入到核心資料庫之後想竊取數據,一般都會暴露自己的bug地址源,網管可以循著這一唯一性存留,通過雲計算迅速找到該網路終端的IP地址,於是根據人機互動原理,再加上各種網吧所安裝的監控平台,可以迅速找到資料庫的剽竊者。如果按照上述數據變遷邏輯,那麼財務數據的收集似乎變得易如反掌,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①數據的量化指標受制於雲計算伺服器的安全性。當雲伺服器受到不可抗力的打擊,如地震、水患、瘟疫、鼠疫、火災、原子能泄露或各種人為破壞的作用,數據會呈現離散型散落。這時的數據丟失會演變成數字災難;②各種數據版權的擁有者之間很難實現無縫隙對接。比如在經過不同伺服器的不同數據流之間,很難實現現實意義上的自由流通。正如專家所指出的,教育伺服器的事業單位的人員數據、行政部門人事管理部門的保密性數據、軍事單位的軍事數據、醫療衛生事業的數據、工商注冊數據、外事數據等在無法克服實際權力的分割陷阱之前,很難實現資源的共享,這時對數據的所謂搜集都會演化為“不完全抽樣”的數字假象。由此而衍生的資料庫充其量只是一部分無用的質料而已。
二、大數據技術影響了財務數據分析的准確性
對於搞財務管理的人來說,財務數據的收集只是有效實現資源配置的先決條件,真正有價值的或者說最為關鍵的環節是對財務數據的分析。所謂“財務數據分析”是指專業的會計人員或審計人員對紛繁復雜的單位人力資源信息進行“去魅”的過程。所謂“去魅”就是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內外互聯,彼此溝通、跨級交流、跨界合作。在較為嚴格的學術意義上,分析的難度廣泛存在與財務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中。大數據技術盡管為數據的搜集提供了方便法門,但同時加大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原先只是在算盤或者草稿紙上就可以輕松解決的數據計算,現在只能藉助於計算機和雲圖建模。對於一些藉助於政治權力因素或者經濟利益因素,抑或是藉助於自身的人際關系因素上升到財務管理部門的職工來說,更大的挑戰開始了。他們不知道如何進行數據流的圖譜分析,不知道基於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集成線路技術的跌級分類,不知道基於非線性配置的液壓傳動技術的模板沖壓技術,不知道逆向網路模型來解決外部常態財務變數的可篡改問題。由於技術不過硬,導致了領導安排的任務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即時倉促做完的案例,也會因為數據分析技術的落後而授人以柄,有的脾氣不好的領導可能會大發雷霆;脾氣好的領導只是強壓著內心的怒火,那種以靜制動的魄力和安靜更是攝魂奪魄。所以說數據分析難度的增加不是由於財務人員的良心或善根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技術的進步和大數據理念給我們帶來的尖銳挑戰。對於普通的沒有家庭和社會背景的財務管理人員來說,能做的或者說唯一可做的就是尊重歷史發展的周期律,敬畏生生不息的科學革命,認真領會行政首長的戰略意圖,提升自己的數據分析技術,升華在自身的“硬實力”。否則覬覦於領導的良心發現和疏忽大意,期望技術的靜止或者倒退,抑或是在違法犯罪之後天真的認為可以相安無事,可能都只會落得“恢恢乎如喪家之犬”的境遇。
三、大數據技術給財務人事管理帶來了挑戰
一個單位的財務人事管理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其意義不可小視。一般來講,單位在遴選財務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時候,大多從德才績行四個方面全面權衡。然而這種“四有標准”卻隱含著潛在的危機和不可避免的長遠威脅,這其中的緣由就在於人性的復雜性和不可猜度性。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人們,單純看眼前的表現和話語的華麗,不僅不能對人才的素質進行准確的評價,而且還會導致官員的遠期腐敗和隱性腐敗。對於中國的腐敗,國人大多重視了制度和道德的緣起,卻往往忽視了財務管理的因素。試想如果財務管理人員牢牢踐行“焦裕祿精神”,不對任何政治權力開綠燈,國有資產又如何流出國庫而了無人知曉呢?事實上,中國的所有腐敗,不論是國有資產的國外流失抑或是國內流失,都在很大程度上與財務人員有關,可能有些管理人員會強調那不是自己的責任,出納簽字是領導的授意,會計支出費用那是長官的意思清晰表示。實際上,處於權力非法授予的簽字、蓋章、取現、流轉和變相洗錢都是違法的,甚至是犯罪的。間接故意也是應當追究責任的。值得高興的是,伴隨著數字模擬技術的演進,財務管理中的腐敗現象和人事管理科學化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相關領導伸手向財務要錢的行為,不僅會受到數據進入許可權的限制,而且還會受到跟數據存留的監控,只要給予單位科技人員以足夠的許可權,想查找任何一筆資金的走向就變得非常簡單,而且對於每一筆資金的經手者的信息也會了如指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只會指揮、不懂電腦的首長的孵化幾率。
四、大數據技術加大了單位信息保密的難度
IMA(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研發副總裁Raef・Lawson博士曾經指出:“客觀上講,大數據技術的正面效用是非常明顯的,但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大數據技術為財務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我們已經注意到,在歐洲大陸、美洲大陸已經存在基於數據泄露而產生的各種抗議活動,這些活動牽扯到美國的數據竊聽丑聞、俄羅斯對軍事數據的強制性戰友舉動、以色列數據專家出賣阿拉伯世界經濟數據的案件、在東方的中國香港一部分利用數據的竊取而發家致富的頂尖級黑客專家。”在數據集成的拓撲領域,大數據技術的保密性挑戰肇始於蟻群演算法的先天性缺陷。本來數據流的控制是依靠各種所謂的交易密碼,實際上這些安全密碼只是數據的另一種分類和組合而已。在數據的非線性組合和線路的真空組裝模式下,任何密碼都只是阻擋了技術侏儒的暫時性舉動,而沒有超出技術本身的惰性存在。當一個hacker掌握了源代碼的介質性接洽技術之後,所剩下的就是信息和數據的搜集了,只要有足夠的數據源,信息的戶的幾乎是輕而易舉的。
2003年,北京的一家名為飛塔公司的防火牆安全軟體在中關村科技城閃亮上市。該安全控制軟體的開發者隨機開發了一款名曰MAZE天網的軟體,並且採用了“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攻防策略。測試的結果是盡管maze的源代碼採用了24進制蝶形加密技術,但 FortiGate防火牆技術仍然能夠阻擋住善意木馬對電腦終端用戶信息的剽竊和非法利用。FortiWeb已經通過全球權威的ICSA認證,可以阻斷如跨站腳本、SQL注入、緩沖區溢出、遠程文件包含、拒絕服務,同時防止敏感資料庫外泄,為企事業單位Web應用提供了專業級的應用安全防護。飛塔公司之所以耗費人力和物力去開發這一新型的換代產品,就在於大數據時代對單位信息保密性的沖擊。試想,如果一個單位連職工最起碼的個人信息都不能安全存儲的話,那麼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本性將從何談起?只能說,即使在人權保護意識相對薄弱的法治環境里,我們也應該盡量提升自己的保密意識,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和合理運用。
作者簡介:田惠東(1967- ),女,漢族,河北定興人,副高級會計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單位:保定市第一醫院
6. 資料庫論文 急求!!追加1000分
一、三個世界
1、現實世界 人們管理的對象存於現實世界中。現實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間存在著聯系,這種聯系是客觀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例如學校的教學系統中有教師、學生、課程,教師為學生授課,學生選修課程並取得成績。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現實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聯系的一種抽象描述,從而產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現實世界到機器世界必然經過的中間層次。涉及到下面幾個術語:
實體:我們把客觀存在並且可以相互區別的事物稱為實體。實體可以是實際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個職工、一場比賽等。
實體集:同一類實體的集合稱為實體集。如全體職工。注意區分"型"與"值"的概念。如每個職工是職工實體"型"的一個具體"值"。
屬性:描述實體的特性稱為屬性。如職工的職工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職稱等。
關鍵字:如果某個屬性或屬性組合的值能唯一地標識出實體集中的每一個實體,可以選作關鍵字。用作標識的關鍵字,也稱為碼。如"職工號"就可作為關鍵字。
聯系:實體集之間的對應關系稱為聯系,它反映現實世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聯系分為兩種,一種是實體內部各屬性之間的聯系。另一種是實體之間的聯系。
3、機器世界 存入計算機系統里的數據是將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數據化的結果。為了准確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間的各種聯系,資料庫中的數據必須有一定的結構,這種結構用數據模型來表示。數據模型將概念世界中的實體,及實體間的聯系進一步抽象成便於計算機處理的方式。
數據模型應滿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較真實地模擬現實世界;二是容易為人所理解;三是便於在計算機上實現。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和完整性約束是構成數據模型的三要素。數據模型主要包括網狀模型、層次模型、關系模型等,它是按計算機系統的觀點對數據建模,用於DBMS的實現。
關系資料庫採用關系模型作為數據的組織方式。 關系資料庫因其嚴格的數學理論、使用簡單靈活、數據獨立性強等特點,而被公認為最有前途的一種資料庫管理系統。它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商品推出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幾乎都是關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網路資料庫也叫Web資料庫。促進Internet發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術。由靜態網頁技術的HTML到動態網頁技術的CGI、ASP、PHP、JSP等,Web技術經歷了一個重要的變革過程。Web已經不再局限於僅僅由靜態網頁提供信息服務,而改變為動態的網頁,可提供互動式的信息查詢服務,使信息資料庫服務成為了可能。Web資料庫就是將資料庫技術與Web技術融合在一起,使資料庫系統成為Web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實現資料庫與網路技術的無縫結合。這一結合不僅把Web與資料庫的所有優勢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資料庫的信息資源。圖1-1是Web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圖,它由資料庫伺服器(Database Server)、中間件(Middle Ware)、Web伺服器(Web Server)、瀏覽器(Browser)4部分組成。
Web資料庫的基本結構
它的工作過程可簡單地描述成:用戶通過瀏覽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經由Web伺服器來訪問資料庫。用戶向資料庫提交的信息以及資料庫返回給用戶的信息都是以網頁的形式顯示。
1.1.1 Internet技術與相關協議
Internet技術在Web資料庫技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Internet(網際網路)專指全球最大的、開放的、由眾多網路相互連接而成的計算機網路,並通過各種協議在計算機網路中傳遞信息。TCP/IP協議是Internet上使用的兩個最基本的協議。因此也可以說Internet是全球范圍的基於分組交換原理和TCP/IP協議的計算機網路。它將信息進行分組後,以數據包為單位進行傳輸。Internet在進行信息傳輸時,主要完成兩項任務。
(1)正確地將源信息文件分割成一個個數據包,並能在目的地將源信息文件的數據包再准確地重組起來。
(2)將數據包準確地送往目的地。
TCP/IP協議的作用就是為了完成上述兩項任務,規范了網路上所有計算機之間數據傳遞的方式與數據格式,提供了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
1.TCP/IP協議
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規定了分割數據和重組數據所要遵循的規則和要進行的操作。TCP協議能保證數據發送的正確性,如果發現數據有損失,TCP將重新發送數據。
2.IP協議
在Internet上傳送數據往往都是遠距離的,因此在傳輸過程中要通過路由器一站一站的轉接來實現。路由器是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它會檢測數據包的目的地主機地址,然後決定將該數據包送往何處。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網際協議)給Internet中的每一台計算機規定了一個地址,稱為IP地址。IP地址的標準是由4部分組成(例如202.112.203.11),其中前兩部分規定了當前使用網路的管理機構,第3部分規定了當前使用的網路地址,第4部分規定了當前使用的計算機地址。
Internet上提供的主要服務有E-mail、FTP、BBS、Telnet、WWW等。其中WWW(World Wide Web,萬維網)由於其豐富的信息資源而成為Internet最為重要的服務。
3.HTTP協議
HTTP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應用在WWW上,其作用是完成客戶端瀏覽器與Web伺服器端之間的HTML數據傳輸。
1.1.2 Web的工作原理與工作步驟
萬維網簡稱為Web。Web可以描述為在Internet上運行的、全球的、交互的、動態的、跨平台的、分布式的、圖形化的超文本信息系統。
1.Web的工作原理
Web是伴隨著Internet技術而產生的。在計算機網路中,對於提供Web服務的計算機稱為Web伺服器。Web採用瀏覽器/伺服器的工作方式。每個Web伺服器上都放置著大量的Web信息。Web信息的基本單位是Web頁(網頁),多個網頁組成了一個Web節點。每個Web節點的起始頁稱為「主頁」,且擁有一個URL地址(統一資源定位地址)。Web節點之間及網頁之間都是以超文本結構(非線性的網狀結構)來進行組織的。
2.Web的工作步驟
Web的工作步驟如下。
(1)用戶打開客戶端計算機中的瀏覽器軟體(例如Internet Explorer)。
(2)用戶輸入要啟動的Web主頁的URL地址,瀏覽器將生成一個HTTP請求。
(3)瀏覽器連接到指定的Web伺服器,並發送HTTP請求。
(4)Web伺服器接到HTTP請求,根據請求的內容不同作相應的處理,再將網頁以HTML文件格式發回給瀏覽器。
(5)瀏覽器將網頁顯示到屏幕上.
圖1-2 Web的工作步驟
1.1.3 WWW世界中的標記語言
1.HTML語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是創建網頁的計算機語言。所謂網頁實際上就是一個HTML文檔。文檔內容由文本和HTML標記組成。HTML文檔的擴展名就是.html或.htm。瀏覽器負責解釋HTML文檔中的標記,並將HTML文檔顯示成網頁。
(1)HTML標記
HTML標記的作用是告訴瀏覽器網頁的結構和格式。每一個標記用尖括弧<>括起來。大多數標記都有一個開始標記和一個結束標記。標記不分大小寫。多數標記都帶有自己的屬性。例如字體標記<FONT>有FACE、COLOR、SIZE等屬性:FACE定義字體;COLOR定義字體的顏色;SIZE定義字體的大小。
使用格式:<FONT FACE= SONG SIZE=3 COLOR=RED > BEIJING </FONT>。
網頁中有很多文本鏈接和圖片鏈接。鏈接,又被稱為超鏈接,用於鏈接到WWW萬維網中的其他網頁上。在HTML文檔中表示超鏈接的標記是<A>,通過屬性HREF指出鏈接的網頁地址URL。
使用格式:<A HREF=http://www.bigc.e.cn/ > BEIJING </A>。
(2)HTML程序
HTML程序必須以<HTML>標記開始,以</HTML>標記結束。在<HTML>和</HTML>標記之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文件頭和文件體。文件頭用標記<HEAD> </HEAD>來標識,文件體用標記<BODY></BODY>來標識。在文件的頭部通常包含整個網頁的一些信息。例如<TITLE></TITLE>標記是用來說明網頁的名稱;<META></META>標記是用來說明網頁的其他信息,如設計者姓名和版權信息等。所有在瀏覽器中要顯示的內容稱為網頁的主體,必須放在<BODY></BODY>標記中。下面給出的是一個空網頁的HTML程序。
<HTML>
<HEAD>
<TITLE>(在此標記中寫網頁的標題)</TITLE>
</HEAD>
<BODY>
(在此標記中寫網頁的內容)
</BODY>
</HTML>
(3)HTML規范
HTML規范又稱為HTML標准,它總在不斷地發展。每一新版本的出現,HTML都會增加新的特性和內容。有關HTML版本的詳細信息請訪問www.w3.org網站。
在不同的瀏覽器中,網頁的顯示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每一個瀏覽器都使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解釋HTML文檔中的標記,並且多數瀏覽器不完全支持HTML的所有特性。因為,像Microsoft和Netscape公司在HTML標准上又開發了一些特有的HTML標記和屬性,稱之為HTML的擴展。這些標記和屬性只被他們自己的瀏覽器所識別,不可能被其他公司的瀏覽器識別。如果瀏覽器不能識別HTML文檔中的標記,則會忽略這個標記。
(4)HTML程序的編輯環境與運行環境
HTML文檔是一個普通的文本文件(ASCII),不包含任何與平台、程序有關的信息。因此HTML文檔可以利用任何文本編輯器來方便地生成。要注意的是HTML文檔的擴展名必須是.html或.htm。運行HTML文檔可以在任何瀏覽器下進行,並可在瀏覽器上查看網頁的HTML源代碼。
關於HTML語言中標記的種類與使用方法將會在第5章中更詳細地進行介紹。
2.可擴展標記語言(XML)
HTML是Web上的通用語言,隨著Internet的深入人心,WWW上的Web文件日益復雜化、多樣化,人們開始感到了HTML這種固定格式的標記語言的不足。1996年W3C開始對HTML的後續語言進行研究,並於1998年正式推出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在設計網頁時,XML提供了比HTML更靈活的方法。
(1)XML語言的特點
XML是國際組織W3C為適應WWW的應用,將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標准進行簡化形成的元標記語言。簡單地說,XML是使用標記來描述內容或與內容相關的形式信息的通用語言。一個XML文檔由標記和字元數據組成。
而作為元標記語言,XML不再使標記固定,允許網頁的設計者定義數量不限的標記來描述內容,同時還允許設計者創建自己的使用規則。
(2)XML的DTD
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檔類型定義)是一組應用在XML文檔中的自定義標記語言的技術規范。DTD中定義了標記的含義及關於標記的語法規則。語法規則中確定了在XML文檔中使用哪些標記符,它們應該按什麼次序出現,標記符之間如何 嵌套,哪些標記符有屬性等等。DTD可以包含在它所描述的XML文檔中,但通常它是一份單獨的文檔或者一系列文檔。作為外部文件可通過URL鏈接,被不同的XML文檔 共享。
XML把DTD的定義權開放,不同行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定義描述內容的DTD,以適應本行業內部的信息交流和存檔需要。因此,適合於不同行業、不同平台的標記語言大批涌現。
(3)XML的CSS與XSL
強調內容描述與形式描述的分離,一方面可以使XML文件的編寫者更集中精力於數據本身,而不受顯示方式的細節影響;另一方面允許為相同的數據定義不同的顯示方式,從而適合於不同應用、不同媒體,使XML數據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XML文檔數據的顯示形式是通過樣式單定義的。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是XML使用的一種標準的級聯樣式單,XSL(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則是可擴展的樣式語言。
由於XML允許用戶創建任何所需的標記,而通用瀏覽器卻既無法預期用戶標記的意義,又無法為顯示這些標記而提供規則,因此用戶必須為自己創建的XML文檔編寫樣式單,樣式單可以實現共享。
瀏覽器對一個XML文檔的處理過程是,首先去關聯它所指定的樣式單文件,如果該樣式單是一個XSL文件,則按照規定對XML數據進行轉換然後再顯示,XSL本身也是基於XML語言的,可以將XML轉化為HTML後再顯示。如果該樣式單是一個CSS文件,瀏覽器就會按照樣式單的規定給每個標記賦予一組樣式後再顯示。
1.2 Web資料庫訪問技術
Web資料庫訪問技術通常是通過三層結構來實現的,如圖1-3所示。目前建立與Web資料庫連接訪問的技術方法可歸納為CGI技術,ODBC技術和ASP、JSP、PHP 技術。
Web資料庫訪問的三層結構
1.2.1 CGI技術
CGI(Common Cateway Interface,通用網關界面)是一種Web伺服器上運行的基於Web瀏覽器輸入程序的方法,是最早的訪問資料庫的解決方案。CGI程序可以建立網頁與資料庫之間的連接,將用戶的查詢要求轉換成資料庫的查詢命令,然後將查詢結果通過網頁返回給用戶。一個CGI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圖1-4所示。
CGI程序需要通過一個介面才能訪問資料庫。這種介面多種多樣,資料庫系統對CGI程序提供了各種資料庫介面如Perl、C/C++、VB等。為了使用各種資料庫系統,CGI程序支持ODBC方式,通過ODBC介面訪問資料庫。
CGI工作流程
1.2.2 ODBC技術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開放資料庫互接)是一種使用SQL的應用程序介面(API)。ODBC最顯著的優點就是它生成的程序與資料庫系統無關,為程序員方便地編寫訪問各種DBMS的資料庫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統一介面,使應用程序和資料庫源之間完成數據交換。ODBC的內部結構為4層:應用程序層、驅動程序管理器層、驅動程序層、數據源層。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5所示。由於ODBC適用於不同的資料庫產品,因此許多伺服器擴展程序都使用了包含ODBC層的系統結構。
ODBC的內部結構
Web伺服器通過ODBC資料庫驅動程序向資料庫系統發出SQL請求,資料庫系統接收到的是標准SQL查詢語句,並將執行後的查詢結果再通過ODBC傳回Web伺服器,Web伺服器將結果以HTML網頁傳給Web瀏覽器,工作原理如圖1-6所示。
Web伺服器通過ODBC訪問資料庫
由於Java語言所顯示出來的編程優勢贏得了眾多資料庫廠商的支持。在資料庫處理方面,Java提供的JDBC為資料庫開發應用提供了標準的應用程序編程介面。與ODBC類似,JDBC也是一種特殊的API,是用於執行SQL語句的Java應用程序介面。它規定了Java如何與資料庫之間交換數據的方法。採用Java和JDBC編寫的資料庫應用程序具有與平台無關的特性。
1.2.3 ASP、JSP、PHP技術
ASP是Microsoft開發的動態網頁技術,主要應用於Windows NT+IIS或 Windows 9x+PWS平台。確切地說ASP不是一種語言,而是Web伺服器端的開發環境。利用ASP可以產生和運行動態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務應用程序。ASP支持多種腳本語言,除了VBScript和Pscript,也支持Perl語言,並且可以在同一ASP文件中使用多種腳本語言以發揮各種腳本語言的最大優勢。但ASP默認只支持VBScript和Pscript,若要使用其他腳本語言,必須安裝相應的腳本引擎。ASP支持在伺服器端調用ActiveX組件ADO對象實現對資料庫的操作。在具體的應用中,若腳本語言中有訪問資料庫的請求,可通過ODBC與後台資料庫相連,並通過ADO執行訪問庫的操作。關於ASP的編程技術將會在第7章中詳細介紹。
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Web開發技術。作為Java家族的一員,幾乎可以運行在所有的操作系統平台和Web伺服器上,因此JSP的運行平台更為廣泛。目前JSP支持的腳本語言只有Java。JSP使用JDBC實現對資料庫的訪問。目標資料庫必須有一個JDBC的驅動程序,即一個從資料庫到Java的介面,該介面提供了標準的方法使Java應用程序能夠連接到資料庫並執行對資料庫的操作。JDBC不需要在伺服器上創建數據源,通過JDBC、JSP就可以實現SQL語句的執行。
PHP是Rasmus Lerdorf推出的一種跨平台的嵌入式腳本語言,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等流行的操作系統和IIS、Apache、Netscape等Web伺服器上運行,用戶更換平台時,無需變換PHP代碼。PHP是通過Internet合作開發的開放源代碼軟體,它借用了C、Java、Perl語言的語法並結合PHP自身的特性,能夠快速寫出動態生成頁面。PHP可以通過ODBC訪問各種資料庫,但主要通過函數直接訪問資料庫。PHP支持目前絕大多數的資料庫,提供許多與各類資料庫直接互連的函數,包括Sybase、Oracle、SQL Server等,其中與SQL Server資料庫互連是最佳組合。
1.3 網路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層次體系
當前,Internet/Intranet技術發展異常迅速,越來越多的資料庫應用軟體運行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在此之前,資料庫應用系統的發展經歷了單機結構、集中式結構、客戶機/伺服器(C/S)結構之後,隨著Internet的普及,又出現了瀏覽器/伺服器(B/S)結構與多層結構。在構造一個應用系統時,首先考慮的是系統的體系結構,採用哪種結構取決於系統的網路環境、應用需求等因素。
1.3.1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1.二層C/S結構
二層C/S結構是當前非常流行的資料庫系統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客戶機提出請求,伺服器對客戶機的服務請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數據處理操作分開在前端(客戶端)和後端(伺服器端),這個主要特點使得C/S系統的工作速度主要取決於進行大量數據操作的伺服器,而不是前端的硬體設備;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對網路傳輸速度的要求,因為只須客戶端把服務請求發送給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只把服務結果傳回前端,如圖1-7所示。
在設計時,對數據可能有如下不同的處理形式。
(1)在處理時,客戶機先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釋放資料庫,即客戶機發出的是文件請求,在客戶機端處理數據,最後將結果送回伺服器。這種處理方式的缺點很明顯:所有的應用處理都在客戶端完成,這就要求客戶端的計算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以便執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為糟糕的是,由於所有的處理均在客戶端完成,每次運行時都要將文件整體傳送到客戶端,然後才能執行。如:Student表中有30 000條記錄,客戶端發出命令: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
這條命令將要求伺服器將Student表中的所有記錄傳送到客戶端,然後在客戶端執行查詢,結果只用到一條記錄;如果查詢的記錄不存在,網路傳輸的數據實際上是無 用的。如此大的數據傳輸量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人們提出了在伺服器中能夠執行部分代碼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2)在處理時,客戶機接受用戶要求,並發給伺服器;在伺服器端處理用戶要求,最後將結果傳回客戶機顯示或列印。這種處理方式網路通信量較小。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的是處理請求,而不是文件請求,處理請求中的代碼在伺服器端執行後向客戶機傳送處理後的結果。
這樣,為了特定任務,客戶機上的程序和伺服器上的程序協同工作:客戶機端的代碼用於完成用戶的輸入輸出及數據的檢查,而伺服器端的代碼完成對資料庫的操作。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在於軟體、硬體平台的無關性。資料庫伺服器上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集中負責管理數據,它向客戶端提供一個開放的使用環境,客戶端通過資料庫介面,如ODBC(開放資料庫連接)和SQL語言訪問資料庫,也就是說,不管客戶端採用什麼樣的硬體和軟體,它只要能夠通過網路和資料庫介面程序連接到伺服器,就可對資料庫進行訪問。
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中,常把客戶機稱為前台,而把伺服器端稱為後台。前台應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戶界面、接收用戶數據、處理應用邏輯、向後台發出請求、同時接收後台返回的結果,最後再將返回的結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顯示給用戶。而後台伺服器則負責共享外部設備、存取共享數據、響應前台客戶端的請求並回送結果等工作。前台的應用程序和數據一般是用戶專用的,而後台的數據和代碼是所有用戶可以共享的。
由於資料庫伺服器不僅要管理共享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還要執行一部分代碼,完成客戶端的一些處理請求,所以對用於伺服器的計算機提出較高的要求。最好要採用一台專用的伺服器,有較快的處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碟和內存,支持磁帶等大容量的存儲設備。
上面講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將應用分在了客戶機、伺服器兩級,稱其為兩層客戶機/ 伺服器結構。總之,兩層C/S結構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戶程序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SQL請求,伺服器返回數據或結果。
這種C/S結構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客戶來完成表示部分和應用邏輯部分,而伺服器完成數據訪問部分,這種情況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適用於應用相對簡單、數據訪問量不是很大的情況。另一種是以伺服器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應用邏輯部分放到伺服器上,這樣可充分利用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減少網路上需要傳送的數據。通常以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的形式出現,但存儲過程都依賴於特定資料庫,不同資料庫之間很難移植,而三層C/S結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注意:觸發器(trigger)是資料庫系統中,一個在插入、刪除、修改操作之後運行的記錄級事件代碼。不同的事件可以對應不同的動作。通常有3種類型的觸發器:INSERT觸發器、DELETE觸發器和UPDATE觸發器。
2.三層C/S結構
由於兩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應用於一些大型、結構較為復雜的系統中,故出現了3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將兩層結構中伺服器部分和客戶端部分的應用單獨劃分出來,即採用「客戶機—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結構(如圖1-8所示)。典型的資料庫應用可分為三部分:表示部分、應用邏輯(商業邏輯)部分和數據訪問部分,三層結構便是對應於這三部分。
圖1-8 三層C/S結構
其中,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可位於同一主機,也可位於不同主機。客戶機是應用的用戶介面部分,負責用戶與應用程序的交互,運行在客戶機端的軟體也稱為表示層軟體。應用伺服器存放業務邏輯層(也稱為功能層)軟體,是應用邏輯處理的核心,實現具體業務。它能響應客戶機請求,完成業務處理或復雜計算。若有資料庫訪問任務時,應用伺服器層可根據客戶機的要求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SQL指令。應用邏輯變得復雜或增加新的應用時,可增加新的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便是用來執行功能層送來的SQL指令,完成數據的存儲、訪問和完整性約束等。操作完成後再通過應用伺服器向客戶機返回操作結果。
1.3.2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
隨著Internet技術和Web技術的廣泛應用,C/S結構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因為在典型C/S體系中,通常為客戶安裝前端應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現實,並且限制客戶端工作環境只能基於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統也不切實際。於是基於瀏覽器/伺服器結構(Browser/Server)的系統應運而生。
採用B/S結構後,在客戶端只需安裝一個通用的瀏覽器即可,不再受具體操作系統和硬體的制約,實現了跨平台的應用。
基於B/S結構的典型應用通常採用三層結構:「瀏覽器—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瀏覽器以超文本的形式向Web伺服器提出訪問資料庫的請求,Web伺服器接受客戶請求後,激活對應的CGI程序將超文本HTML語言轉化為SQL語法,將這個請求交給資料庫,資料庫伺服器得到請求後,進行數據處理,然後將處理結果集返回給CGI程序。CGI再將結果轉化為HTML,並由Web伺服器轉發給請求方的瀏覽器,如圖1-9所示。
圖1-9 B/S工作原理
在B/S模式中,客戶端的標准配置是瀏覽器,如IE;業務功能處理由獨立的應用伺服器處理,Web伺服器成為應用處理的標准配置;數據處理仍然由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從本質上講,B/S結構與傳統的C/S結構都是以同一種請求和應答方式來執行應用的,區別主要在於:C/S是一種兩層或三層結構模式,其客戶端集中了大量應用軟體,而B/S是一種基於超鏈接(HyperLink)、HTML、Java的三級或多級C/S結構,客戶端僅需單一的瀏覽器軟體,是一種全新的體系結構,解決了跨平台問題。到目前,這兩種結構在不同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雖然C/S結構在Internet環境下明顯不如B/S結構具有優勢,但它在區域網環境下仍具有優勢。
1.3.3 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統的多層體系結構
多層結構應用軟體與傳統的兩層結構應用軟體相比,有可伸縮性好、可管理性強、安全性高、軟體重用性好等諸多優點,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構建應用軟體體系結構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現今軟體體系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目前各種技術層出不窮,如最初的靜態HTML頁面、簡單的CGI網關程序、Java Applet程序,現在的ASP等Web資料庫技術,還有動態的Java在線游戲及PHP技術等。
實際上,多層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來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層應用體系包括4層:客戶層、頂端Web服務層、應用服務層和資料庫層。其中頂端Web服務層是Sun公司多層體系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層,它主要起代理和緩存的作用。頂端Web伺服器的作用是緩存本地各客戶機經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靜態數據,通常被放置在客戶機所在的區域網內,起到一個Java Applet主機(向Web瀏覽器傳送Java Applet程序的計算機)和訪問其他服務的代理作用。與普通代理伺服器的作用相同。構建多層結構應用軟體時,選用Java平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跨越各應用平台。總之,在Java平台上構建多層應用軟體體系代表著今後Internet/Intranet應用的趨勢。
7. 資料庫技術論文
資料庫技術已成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資料庫技術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資料庫技術論文篇一
資料庫加密技術分析
摘 要:從信息產業的形成、壯大到信息社會的到來,特別是以微電子革命為代表的個人計算機的迅猛發展和以網路為特徵的新一輪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社會的信息化已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關鍵詞:資料庫;加密;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資料庫技術的最初應用領域主要是信息管理領域,如政府部門、工商企業、圖書情報、交通運輸、銀行金融、科研教育等各行各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處理。事實上,只要有數據需要管理,就可以使用資料庫。
1資料庫的特點
數據結構化是資料庫和文件系統的本質區別。數據結構化是按照一定的數據棋型來組織和存放數據.也就是採用復雜的數據模型表示數據結構。數據模型不僅描述數據本身以特點,還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這種結構化的數據反映了數據之間的自然聯系,是實現對另據的集中控制和減少數據冗餘的前提和保證。
由於資料庫是從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總體應用來全盤考慮井集成教據結構的.所以數拒庫中的數據不再是面向個別應用而是面向系統的。各個不同的應用系統所需的數據只是翅體模型的一個子集。資料庫設計的基礎是數據模型。在進行教據庫設計時,要站在全局需耍的角度抽象和組織數據,要完整地、准確地描述數據自身和數據之間聯系的情況,建立話合總體需耍的數據棋型。資料庫系統是以資料庫為荃礎的,各種應用程序應建立在數據陣之上。資料庫系統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它的設計方法,即系統設計時應先設計資料庫,再設計功能程序.而不能像文件系統那樣,先設計程序,再考慮程序需要的數據。
1.1有較高的數據獨立性
資料庫中的數據不是孤立的,數據與數據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說,在資料庫個不僅要能夠表水數據本身,還要能夠表水數據與數據之間的聯系。例如布銀行的儲蓄資料庫中,有儲戶信息和賬戶情息,儲戶信息和賬戶信息聯的。 資料庫能夠根據石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方法組織數據,比如順序組織方法、索引組織方法、倒排索引組織力法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或應用程序訪問數據烽的效率。閉於有資料庫技術之前。數據文件都是獨立的,所以任何數據文件都必須含有滿足某一應用的全部數據。而在資料庫中數據是被所有應用共享的。在設計資料庫時,從全局應劇小發,可以使資料庫中包含為整個應用服務的全部數據,然後通過模式定義可以靈活組合數據滿足每一個應用。數據形具有較高的數據獨僅件數據獨立性是指數據的組織和存儲方法與應蝴程序互不依賴、彼此獨立的特性。在資料庫技術之前,數據文件的織糾方式和應用程序是密切相關的。當改企數據結構時相應的應用程序也必須隕之修改,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應用程斤的開發代價和維護代價。而資料庫技術以使數據的組織和存儲方法與應用程序巨不依賴,從而人大降低應用程序的開發代價和維護代價。
1.2數據冗餘度小、數據共享度高
數據冗餘度小是指存儲在資料庫中的皿復數據少。在非資料庫系統中,每個應用程序有它自己的數據文件,從而造成存儲數據的大盆宜復。由於在資料庫系統方式下.教據不再是面向某個應用,而是面向整個系統,這就使得資料庫中的數據冗餘度小.從而避免了由於數據大扭冗餘帶來的數據沖突問題。
據庫系統通過數據模型和數據控制機制提高數據的共享性。數據共享度高會提高數據的利用率,使得數據更有價值,能夠更容易、更方使地使用。
2資料庫加密方法
從所面臨的安全與保密威脅方面來看,資料庫系統應該重點對付以下威脅: 非授權訪問、假冒合法用廣、數據完整性受破壞系統的正常運行、病毒、通信線路被竊聽等。而威脅網路安全的因素:計算機系統的脆弱性、協議安全的脆弱性、資料庫管理系統安全的脆弱性、人為的因素、各種外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數據欺騙:非法篡改數據或輸人假數據;特洛伊木馬術:非法裝人秘密指令或程序,由計算機執行犯罪活動;義大利香腸術:利用計算機從金融銀行信息系統上一點點竊取存款,如竊取賬戶的利息尾數,積少成多;邏輯炸彈:輸人犯罪指令,以便在指定的時間或條件下刪除數據文卷,或者破壞系統功能;線路截收:從系統通信線路上截取信息;陷阱術:利用程序中用於調試或修改、增加程序功能而特設的斷點,插人犯罪指令或在硬體中相應的地方增設某種供犯罪用的裝置,總之是利用軟體和硬體的某些斷點或介面插入犯罪指令或裝置;寄生術:用某種方式緊跟有特權的用戶進人系統,或者在系統中裝人“寄生蟲”;超級沖殺:用共享程序突破系統防護,進行非法存取或破壞數據及系統功能;非同步攻擊:將犯罪指令混雜在正常作業程序中,以獲取數據文件.電腦病毒:將具有破壞系統功能和系統服務與破壞或刪除數據文卷的犯罪程序裝人系統某個功能程序中,讓系統在運行期間將犯罪程序自動拷貝給其他系統,這就好像傳染性病毒一樣四處蔓延。
2.1資料庫加密技術探索
密碼學是一門古老而深奧的學科,對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因為長期以來它只在很小的范圍內(如軍事、外交、悄報等部門)使用。計算機密碼學是研究計算機信息加密、解密及其變換的科學.是數學和計算機的交叉學科,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密碼學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並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數據加密技術主要分為傳輸加密和存儲加密,而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進行加密,常用的有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種方式。
(1)鏈路加密,是傳輸數據僅在物理層前的數據鏈路層進行加密,不考慮信源和信宿。它用於保護通信節點間的數據,接收方是傳送路徑上的各台節點機,信息在每台節點機內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進行,直至到達目的地。
(2)節點加密,是在節點處採用一個與節點機相連的密碼裝置。密文在該裝置中被解密並被重新加密,明文不通過節點機,避免了鏈路加密節點處易受攻擊鉑缺點。
結語
數據加密技術是最基本的安全技術,被譽為信息安全的核心,最初主要用於保證數據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保密性。它通過變換和置換等各種方法將被保護信息置換成密文,然後再進行信息的存儲或傳輸,即使加密信息在存儲或者傳輸過程為非授權人員所獲得,也可以保證這些信息不為其認知.從而達到保護信息的目的。該方法的保密性直接取決於所採用的密碼演算法和密鑰長度。
參考文獻
[1]錢雪忠.資料庫原理及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升.資料庫系統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資料庫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