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分配資源和管理資源
企業的資源分配,大體會在市場、技術、品牌、文化、場地設備、人力管理、謀略等方面。有些資源會成為資本沉澱下去,形成未來讓企業增值的東西,有些則會成為水上的泡沫,成為被浪費或者被揮霍的東西。
企業在進行分配的時候,難免捉襟見肘,不同細分領域的公司,資源分配方式亦不同,基於企業資源分配方式的不同,方法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不同。如果在分配資源的時候,不注重合理性,而且沒有收益方面的具體規劃,隨時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任何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資源分配的水準將直接決定企業的生死。同時,時效性與相應的調整也將決定企業是否能在競爭中處於優勢。
在市場上的投入,是企業的生命線,是資源最容易產生直接效益的領域,不管是公關廣告、形象傳播、展覽會議、客戶招待、溝通協調,都是需要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除非執行鴕鳥政策或者綏靖政策,否則沒有企業敢於忽視市場的作用。
市場上的投入,總是會有相當一部分是被浪費掉的。浪費的時候沒有人意識到,這是頗為遺憾的;浪費了之後又砍掉了那原本發揮作用的那部分,這是更為遺憾的;總是會有人堅定地相信市場調查以及調查所得出的偏頗結論,並導致前進方向是錯誤的,這是最遺憾的。
企業的生存之命脈維系於市場部門,所以市場部的人通常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
技術上的投入是企業的基本支撐,技術上保持優勢,應該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缺乏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是缺乏生命力的,即使宣傳到盡人皆知,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比如網路平台搭建、內部數據傳輸、以及數據的安全性與設備的穩定性,都是需要高度重視的核心,更重要的是那些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更是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利器。
技術的研發與產品的製造都離不開廠房與設備,即使是寫字樓,都可以看作是白領人員的廠房。其實企業的辦公空間與規模不是越寬闊越好,更不是越氣派越好,不是越高檔越好;不同的功能區需要實現不同的作用與價值。
廠房與辦公室的合理布局,以及恰如其分的裝修裝飾,會為企業帶來積極正面的形象傳播。相反就只有造成浪費,並成為企業催命之器。
假如你將資源用在設備上,就是先利其器,後善其事,但設備的更新與升級換代,每次都註定需要花費巨大的投入。
企業的資源也是需要投入到品牌與文化形象中去的。
人過留名,企業的品牌與文化形象就是企業所留下的名聲。假如賺取了大量的金錢,卻沒有良好的口碑,難免會讓人感覺企業缺乏生存的根基。
假如企業形成獨特的品牌與文化形象,就會在傳播與市場確立方面,在人力資源的招募與避免流失方面節省大量的開支與浪費,在外部資源整合方面就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的品牌與企業文化是無形生產力,是企業可以依託的重要支撐。
企業的資源也是需要投入到人力資源之中去的。
假如做企業不曉得去用別人,會讓你達到節省的目的,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影響力與發展速度終究有限。假如用開放的姿態去招募更多的人員,就會陷入人員招募、培訓提升、績效差強人意與人才流失,然後再更換新鮮血液的輪回之中。
假如你一味的招兵買馬,以好大喜功的心態擴充隊伍,總是會有彈盡糧絕的一天。依靠別人會讓你自己的力量得到延展,卻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為給他們提供最有競爭力的待遇和條件,就會讓自己更具有緊迫性。
員工持續地為企業服役的時間不長,就難以讓企業在人才方面的投入得到合理報償。通行的說法是人才在企業做滿兩年,才能讓企業實現在TA身上的投入達到收支平衡。
由於當今通貨膨脹失控,所以企業在人才身上所花費的投入,就勢必要通過更長時間才能回收。外部誘惑與內部消耗都比以往強了很多,所以要想留住優秀的人才難度更大。這就需要針對員工有持續性的激勵。
B. 公司內部的資源配置如何達到最優化
日事清主要從做計劃、做記錄和作總結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因此我們公司對這款軟體一直很信任!它對公司內部的資源配置有很多方法:
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要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把不適應生產一線工作的年老體弱人員調整出來,把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崗位上去,使生
產一線的職工隊伍始終保持精兵強將的態勢,以保證生產一線人員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使之既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又不浪費勞動力。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對可兼職作業的崗位要予以合並,以確保人力資源的舍理利用。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對上崗人員要實行三級動態管理。即:將上崗人員劃分為優秀、合格、臨時三種上崗身份,並根據每個上崗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定期實行三種身份相互轉換制度。讓每個上崗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也應打破大中專畢業生必須分配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的觀念,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上去工作。讓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彌補實踐中的缺陷,以促進相關崗位的技術進步。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每個崗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體能結構都符合優化配置原則,使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職工與精力充沛、體格健壯的年輕職工之間形成一種互補效應,以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的各項既定目標。
C. 如何做人力資源配置
能級對應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企業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它們占據著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能級水平。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縱向上處於不同的能級位置。崗位人員的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能級水平與所處的層次和崗位的能級要求相對應。
優勢定位
人的發展受先天素質的影響,更受後天實踐的制約。後天形成的能力不僅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實踐的環境有關,因此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個性也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其總體的能級水準,同時也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及工作愛好。優勢定位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動態調節
動態原則是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崗位或崗位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崗位的適應也有一個實踐與認識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能級不對應,用非所長等情形時常發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職定終身,既會影響工作又不利於人的成長。能級對應,優勢定位只有在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中才能實現。
內部為主
一般來說,企業在使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時,總覺得人才不夠,抱怨本單位人才不足。其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人才,問題是「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因此,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開發機制,而沒有激勵機制,那麼本企業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緊張與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也並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當確實需要從外部招聘人才時,我們就不能「畫地為牢」,死死的扣住企業內部。
D. HR必看:一個成功的公司怎樣進行人力資源配置
1.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關注三個標准
三個標准簡單地說,一是利潤;二是成本;三是時間。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把自己看作是經營者,所以在規劃或實施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時,必須關注項目的財務指標,必須能為企業創造利潤,必須能為企業降低成本或控製成本,必須注意時間,講求時效。
2.任何事都應當先規劃再執行
人力資源同其他企業的經營行為一樣,需要人力資源經理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規劃。只有詳細而系統地,由人力資源項目有關成員參與的規劃,才是人力資源管理成功的唯一基礎。當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時,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能制定一個新的計劃來反映環境的變化。規劃、規劃、再規劃應該成為人力資源經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3.人力資源經理必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企業管理者、決策者傳遞一種緊迫感
對於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是可以流動的。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是由企業人力資源狀況決定的。所以,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時時向決策者和直線經理們提醒企業人力資源中存在的問題和有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並向他們提出職業建議和解決方案。
4.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應使用一種可以度量、能被證實的目標
企業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是數字驅動的,他們關心企業的利潤、成本、市場份額、銷售額等,所以和他們交流,人力資源必須學會運用他們的語言。
5.人力資源目標和計劃必須生動形象地得以交流和溝通
企業的各個部門都是忙忙碌碌的,都有著自己的壓力,往往會使他們忽視人力資源的管理。再加上他們很可能並沒有接受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訓練,所以,他們常常無法理解你的思想、你的觀念、你的工作以及你的要求,所以,你必須使你的目標設計得非常生動、具體和形象。比如財務數據、圖表等等。
6.採用漸進的方式逐步實現目標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目標只能一點一點地去實現,並且每實現一個目標就進行一次評估,確保所有參與人力資源項目管理的人都能從逐步進步中得到鼓勵。
7.人力資源管理應該得到決策層和經營者的支持
不涉及利益和權力調整的人力資源方案是沒有價值的人力資源方案。除了浪費公司人力和財力之外,沒什麼用處。然而涉及利益和權力調整的工作,如果不能得到公司的決策層和經營者的支持,那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者在自討沒趣了。
8.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對目標進行透徹的分析
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多種多樣,成就也各有不同。同樣的工作在不同的企業可能取得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人力資源必須注意進行人力資源項目的需求分析,並根據需要來制定人力資源目標。在設定人力資源目標和進行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其他部門和公司的經營者和決策層進行良好和充分地溝通。
9.人力資源經理應當責權對等
人力資源經理應當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結果負責,這一點並不過分。但與此相對應,人力資源經理也應被授予足夠的權力以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某些時候,權力顯得特別重要,如獲取或協調資源,要求得到有關部門的配合。
10.所有人都應該主動介入,不能被動地坐享其成
人力資源管理是整個企業的工作,人力資源在其中只能是一個推動者或一個指導者,上場踢球的是各個直線經理和全體員工。
11.所有員工都是你的客戶,客戶管理很重要
人力資源管理應該有市場的觀念,你的經營業務是你的客戶給的。公司的所有員工就是你的客戶,包括你的老闆。所以你工作的終極目標是使你的客戶滿意。不同的客戶需求是不同的,客戶有好客戶也有壞客戶。所以除了全力創造客戶滿意之外,進行必要的客戶管理也非常重要。你必須對客戶進行分類,你必須對客戶進行培訓,反正所有銷售和市場人員對他們的客戶做的一切,你都應該做到。
12.人力資源經理應該是公司業務的專家
你可能不是技術專家,你也可能不是銷售能手,規劃市場你肯定更不善長,但你必須成為公司業務的專家。所謂公司業務專家是指你必須深刻理解公司業務的運行方式和流程,你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司業務的關鍵點,你也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人力資源和這些地方的關系是怎樣的。
E. 如何整合企業內部資源
資源整合是企業戰略調整的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要獲得整體的最優。而在企業的物流資源整合中,內部的資源整合、能力資源整合和信息資源整合一個也不能少。 一、內部資源整合 1、要通過組織和協調,把企業內部彼此相關但卻彼此分離,既參與共同的使命又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使用客戶整合成一個系統,取1+1大於2的效果。 2、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突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尋求資源配置與企業內部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要通過組織制度安排和管理運作協調來增強企業的整體對外競爭實力。整合所有與物流相關的資源,即為使用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內部的物流資源整合是一個以使用客戶需求為導向的不斷演進的整合過程。 二、物流的要害就是資源整合 1、管理是物流的永恆主題 雖然物流是隨著企業生產管理和營銷組織方式的變化在不斷豐富和擴展,但是,管理作為企業物流系統的運行過程和最終輸出卻始終沒有改變。物流始終是一個「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物流管理是總體的策劃和協調,而不是局部的操作。 2、物流管理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 從單點倉庫的選址和庫內空間的分配,到倉庫網路的設計和存貨的分布;從運輸工具的配載,到承運人的管理,到多式聯運的組織,到貨運路線的安排;從物流技術裝備的應用,到技術和流程的標准化,到物流IT系統的網路化;從具體物流運作環節的安排,到總體物流管理解決方案的設計等,無不包含以成本-效益為中心的技術經濟分析,都是物流管理的資源配置優化的過程。實際上,對一系列不同性質的物流運作成本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並尋求總成本最小的物流解決方案,已經構成了物流企業日常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 要謀求客戶物流總成本的最低,就必須對各種物流運作進行統籌的安排。不同的客戶服務需求會提出不同的資源整合的要求。如貨物的緊急發送就可能要求不經過入庫就直接進入現場。顯然,物流管理的范疇越寬,覆蓋的環節越多,實行統一管理和統籌協調的可能性就越大,進而降低物流總成本的運作空間就越大。但同時也對物流企業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物流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供應鏈管理服務 可以預見,隨著經濟全球化,產業鏈的延伸,信息技術的日臻成熟,特別是戰略聯盟和供應鏈管理競爭等理念的普及,將會有愈來愈多的物流企業將其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定位於供應鏈管理服務。因為即使是比物流管理系統更大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的運行,也只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和更大的范圍內進行協調管理和資源整合罷了。
F. 創業時如何做好資源配置,將有限的預算盡量花在刀刃上
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滿足於打工,更多年輕人會選擇去創業,用自己的雙手去打拚自己的事業,可是很多年輕人創業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啟動資金非常有限,那麼這個時候做好資源配置就格外重要了,應該把有限的預算盡量花在刀刃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創業的道路,國家也積極倡導大家創業創新的精神,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去創業呢?首先是現在年輕人不滿足於打工帶來的財富,想要通過自己創業自給自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用自己的能力觸碰更廣闊的天空。
G. 企業如何優化自身的資源配置
企業資源的配置一般表現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資源在時間上、 空間上和數量上的要 求, 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同資源構成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 也可以認為企業資源配置是企業根 據企業的目標將資源的用途在不同的時間上、空間上和數量上進行合理配置。
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
H. 企業家如何讓資源得到有效配置
如何有效配置企業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有效配置,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但是,對於如何實現科學合理的配置,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長期以來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才能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能級對應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企業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它們占據著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能級水平。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縱向上處於不同的能級位置。崗位人員的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能級水平與所處的層次和崗位的能級要求相對應。
優勢定位
人的發展受先天素質的影響,更受後天實踐的制約。後天形成的能力不僅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實踐的環境有關,因此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個性也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其總體的能級水準,同時也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及工作愛好。優勢定位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動態調節
動態原則是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崗位或崗位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崗位的適應也有一個實踐與認識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能級不對應,用非所長等情形時常發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職定終身,既會影響工作又不利於人的成長。能級對應,優勢定位只有在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中才能實現。
內部為主
一般來說,企業在使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時,總覺得人才不夠,抱怨本單位人才不足。其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人才,問題是「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因此,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開發機制,而沒有激勵機制,那麼本企業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緊張與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也並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當確實需要從外部招聘人才時,我們就不能「畫地為牢」,死死的扣住企業內部。
有效配置人力資源方法
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要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把不適應生產一線工作的年老體弱人員調整出來,把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崗位
上去,使生產一線的職工隊伍始終保持精兵強將的態勢,以保證生產一線人員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使之既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又不浪費勞動力。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對可兼職作業的崗位要予以合並,以確保人力資源的舍理利用。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對上崗人員要實行三級動態管理。即:將上崗人員劃分為優秀、合格、臨時三種上崗身份,並根據每個上崗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定期實行三種身份相互轉換制度。實施績效考核原則。讓每個上崗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也應打破大中專畢業生必須分配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的觀念,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上去工作。讓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彌補實踐中的缺陷,以促進相關崗位的技術進步。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每個崗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體能結構都符合優化配置原則,使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職工與精力充沛、體格健壯的年輕職工之間形成一種互補效應,以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的各項既定目標。
如何實現有效配置人力資源
1、高效處理人力資源日常工作,緩解事務性工作壓力
人力資源從業者很少有不加班的,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的具體HR事務操作者,每天從事的都是繁瑣、單一重復、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隨著企業發展,人力資源部的工作量和壓力越來越大,服務滿意度也越來越差。因此,幫助人力資源操作者們優化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是提升HR效率,改善服務形象的關鍵措施。在信息系統中,
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優化工作模式。
首先,夯實基礎人事管理。基礎人事很瑣碎,佔用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陷入這些繁瑣事務,很少有時間考慮戰略、規劃、計劃等事情。對員工的入職、調動、轉正;薪酬的計算與發放等事務性工作,通過批量操作,系統自動處理,可以切實提升HR工作效率,從中節省出更多時間。
其次,利用系統提供的預警提示功能,將具有時效性的工作提示出來,例如:試用到期提醒,簽定過兩次固定期限合同提醒,離職傾向預警等,可極大的減少人力資人力資源管理者在事務性工作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騰出大量時間去做人力資源規劃和咨詢等工作。
最後,發動全員參與。人力資源工作者經常會接到員工的電話咨詢,諸如工資為什麼少了?請假流程批到哪個環節了?業務經理可能會咨詢部門的人員資料信息,人工成本信息等等。一天接幾十個類似的電話,要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將一些自助服務的項目讓員工和業務部門自己去查詢,了解工資扣了哪些、部門人員狀況怎麼樣等,類似的簡單咨詢就不再佔用更多的時間。真正實現從「事務型人力資源管理」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成為企業高層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合作夥伴。
2、業務流程電子化,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規范化
人才進出對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需要什麼樣的人進來?在經濟環境不好時,又需要哪些人出去?企業假設要裁員,是不是看誰的年薪高就裁誰呢?不是這樣簡單。某個員工50萬的年薪確實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但是他可能創造了1億的價值。怎麼辦?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才進出機制,用機制來評估到底應該裁誰,什麼樣的人應該退出。
首先,需要完善任職資格體系。人才進出的依據在於怎樣衡量這個人和他所任職崗位能力的匹配度,即是否符合崗位任職資格。利用eHR系統的招聘業務平台,可有效地控制一些關鍵節點,如招聘需求的審批、應聘人員的人崗匹配,面試評估等功能,有效地進行人才的甄選,化解盲目進人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最後,規范合同用工管理。根據《勞動合同法》,對員工勞動合同進行規范、精細化管理非常重要。信息系統不但可以隨時記錄、監控員工的勞動合同狀態,還可以通過即時統計,幫助企業做好人才成本分析。
3、運用績效系統,讓績效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傳統的考核模式,由於缺乏計算機的輔助,考核成本巨大,管理者不得不選取簡單的考核模式,但簡單的考核模式勢必難以實現量化、多角度的衡量評價,過低的考核頻率必然帶來「近視效應」,「暈輪效應」等,再加上「老好人」等人為因素的干擾,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很難保證。這些令企業頭疼的問題通過使用eHR系統就可以迎刃而解。
運用eHR系統,可以在線完成績效考核的打分,自動計算考核結果,還可以就考核結果進行多角度的智能對比分析,幫助領導選拔優秀人才;通過員工自助平台,員工還可以在線查詢個人的績效考核結果,員工的每一次考核結果都會記錄在系統里,是優秀的,還是不能勝任的,通過系統一目瞭然,如有不同意見,還可以通過系統直接進行反饋,使員工及時了解自己的績效情況。此外,系統後台的各項參數設置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好人」「泄私憤」等人為因素的干擾,使考核結果更加公平與公正。
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實現過程管理。員工在執行績效目標時,上級管理者必須心中有數,要在過程當中做好控制。例如在過程中,員工有良好和不好的表現,可以隨時在系統裡面做記錄。員工表現不好,對工作產生了影響,上級需要對他進行指導,給出改進建議,在過程中幫助員工把握住方向。績效過程管理的數據記錄,對績效評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過程記錄,績效評估時,就會有充分的評估依據。
4、多角度分析應用、輔助決策、支持企業戰略
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決不是單純的功能應用,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力資源戰略的制定需要基於詳實、客觀、深度的分析基礎之上,因此,人力資源的各種分析是人力資源戰略決策的基礎。
對於總經理所代表的決策層來說,更多關心的是: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的全局把控、人力資源狀況的靜態結構分析、人力資源狀況的動態趨勢分析、人工成本的構成情況、人工成本的變動趨勢、人員崗位結構比率、人崗匹配率、關鍵人才到崗率/流失率、員工滿意度、人均產出/費用率等等。
綜上所述,eHR做為一種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和模型,能夠有效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服務,從整體上提升員工的滿意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通過eHR系統的建立,可以實現:1、將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外包給eHR系統,使人力資源工作者騰出時間從事更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性工作;2、通過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顯著降低員工管理成本的同時,極大的提高員工滿意度;3、充分挖掘企業計算機網路資源,向信息技術要效益,實現減人增效。
I. 企業如何實現資源配置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打算經濟時代的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企業發展。面對新形勢,國有大型企業應怎樣轉變人力資源配置問題已成為目前企業面對的一大難題。通過分析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現狀,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管理制度進行探討,並就應處理好的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關系提出幾點意見。
轉變觀念,加大人力資本投資
要加大企業資本投入,把企業發展方案與人力資源開發與打算配套,要把人才造就作為企業領導事跡考核重要指標。對於高級管理人員,要履行持續教導,使其控制市場經濟理論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普通員工要履行在崗培訓,通過培訓進步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步員工整體素質。
塑造企業文化
對文化傳統的繼承,要建立在新的基礎之上,應根據時代的變更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對原有文化進行改革。由於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層次各個文化方面的影響,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它需要企業員工有正視自我否定苦楚的勇氣,需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有遭遇挫折和失敗的心理籌備。營建企業文化,加強職工的理想信心、人生觀、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導,使企業價值觀灌輸到職工思想舉動中,轉化為員工價值觀,形成企業群體精力成為增進企業發展的無形力量。
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
合理配置的前提,是要對所設的崗位進行全面而過細的工作分析,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工作分析,可以檢驗崗位設置的合理性,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履職所必須具備的各種素質(教導背景、經驗和專業知識等等),為合理配置人員供給客觀根據。有了清楚的崗位描寫,既能夠有的放矢地對具體人員的能力、品德和心理素質等進行考核和評價後「對號人座」,又能夠使履職人員明確自己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如果崗位的職位、任務、責任描寫的線條較粗,沒有按工作分析的請求細化地表達,使得崗位職位不正確,崗位責任不明確,那麼就會存在「大材小用」、「小材大用」,有的員工工作吃不飽、有的卻力不從心;或員工對工作應當達到的請求模含混糊、工作未能籠罩所有要素而效率不高;或崗位間工作任務部分重疊、連接不暢,某一事項多人管理,而有些隨機會到的諸多事情卻無人問津等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人力資源部門不僅要通過深入調研做出工作分析,編制好崗位規范,因崗取人,還要定期對員工的工作事跡、工作態度、職務能力和個性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核評價,以此懂得員工對現任崗位的適應程度,同時檢驗企業在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方面的有效性。創造問題後要認真分析,主動調劑和改良,努力使人事相宜、人盡其才。
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系統和長期有效的勉勵機制。
在考核內容方法上可根據企業現狀採用合適的考核方法,如採用目標考核、要害績效指標考核、安穩計分卡等手段。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對各類員工採用有效的勉勵措施,除了通過待遇留人外,企業對不同需要的員工還可採用信任勉勵、職務勉勵、知識勉勵、情緒謝勵、目標勉勵、榮譽勉勵和行動勉勵等,從而構建長期有效的勉勵機制。
制定長遠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企業要想求得和諧化發展,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必須具有超前意識,有一個科學的預測和合理的長遠方案是要害。在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中,既要著眼於近期造就、穩固和吸收高層次人才,還應著眼於長遠方案,制定明確的造就目標.斷定重點造就對象。
對員工進行戰略性培訓
企業在新世紀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應建立全員教導和持續教導培訓機制,應通過企業大學和虛擬培訓組織等新型企業培訓組織情勢,將培訓提升到經營戰略層次上,為團隊供給培訓的戰略導向,讓員工個人在培訓中充分施展主觀能動性等,以最終達到應對來自市場競爭的各種壓力和尋釁的目標。
注意處理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關系
企業其他資源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在企業資源中,人力資源應是第一重要資源,因為企業的物質、資金、信息、產品等,無不受到人力資源的安排,企業功效的施展,要通過人的作用。
企業在靜、動態情勢下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這里說的靜態是一種相對的靜態,即企業在必定時間內的社會環境、資源配置、生產、產品銷售等相對穩固,這時,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配置請求就具有必定的穩固性。但是,企業常常是在動態情勢下進行運作的,從外部條件來說,企業要根據動態世界做出反響,從內部來說,企業也要不斷根據戰略目標的實行進行內部調劑。這種動態的調劑,必定也會帶來優化人力資源方案的調 整。因此,必須科學地處理好人力資源和企業動態的這種關系。
企業信息與人力資源的關系
企業的經營管理運動,都與企業信息息息相干,通過信息收集、處理、傳輸、把持為管理服務,對於人力資源優化來說,就是通過以上過程合理地聘請、培訓和應用各種人力資源,和諧領導企業的人員配置,合理地施展人才資源的潛力,做到人盡其才。
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就是在保證企業良性運轉的基礎上,謀求知識型工作人員與非知識型工作人員的最佳組合比例,既不能全是知識型工作人員,也不能全是非知識型工作人員。配置的現狀是一種符合經濟規律的選擇:即以最小的支付謀求最大的配置效率。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支付成本最小。
J. 企業如何進行戰略資源的分配
戰略資源的分配策略:
在企業戰略資源中,除人力資源之外的有形資源均可以用價值形態來衡量,但無形資源如何配置卻很難把握。目前,當談及企業戰略資源配置時,主要是指對人力資源和資金資源的分配。
1、人力資源分配
戰略人力資源分配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為各個戰略崗位分配現有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其中重點是相關業務領軍人物的配置。
2)、對戰略實施中缺少的人才進行外部招聘,一方面及時提供戰略實施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適時增加企業的人才儲備。
3)、在戰略實施過程中,保持對各單元戰略執行和人力資源狀況的跟蹤,及時調整企業各部門人力資源的配置。
人力資源配置的重點,是詳細考慮某特定戰略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包括所要求的人數、人員所應擁有的技能和水平等。具體配置時需要從人力資源的構成、招聘、培訓這三方面考慮。在招聘和選聘時,需與組織的戰略方向和所經歷的變革強度結合起來。如果戰略變革不大,則可以大量使用現有員工或經過培訓後使用;反之,變革越大,則越應吸收新人加入。
2、資金資源分配
企業戰略調整要求預算同步調整,資金重新分配。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處置不當,削弱執行關鍵性戰略活動的部門所必備的資金,將會損害整個實施過程,導致戰略實施失敗。因此,重新修訂預算使其能夠支持戰略,是戰略實施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每一個組織單位都需要人力、設備、機構或其它資源,以執行戰略計劃中的任務。實施一項新戰略,常常需要將資源由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領域,削減人員過多或佔用資金過多的單位規模,增加那些對戰略成功非常關鍵的單位規模,停止那些不再適宜的項目和活動。
戰略資金分配一般採用預算方式。預算將戰略目標明確為財務指標和數量指標,使其成為戰略執行和考核的依據。一般預算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零基預算。根據階段性戰略目標的要求,將所有經營活動重新進行成本分析,然後確定預算。但零基預算工作量大,如果預算周期短,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確定部門預算時的協調成本較高,但可以防止預算與實際的大幅度偏離。
2)、滾動預算。按照戰略規劃的要求和年度目標,將上階段執行的情況作為下一階段預算的根據,以戰略目標增減為基準進行滾動調整。
3)、規劃預算。它是按戰略所規劃的項目來分配資源。規劃預算覆蓋整個項目期間,與項目規劃期同步,旨在直接考察一項規劃對資源的需求和成效。
4)、靈活預算。預算情況隨執行情況變動,有助於克服「預算游戲」及增加預算的靈活性。但在企業中難以全面操作,多用於重要項目的專項預算。
5)、產品生命周期預算。根據不同產品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對資金的需求,以及不同的費用項目,確定預算額度,編制各項資金的支出計劃及原則。
戰略與資源的動態組合
戰略制定的基點之一是企業資源,戰略的目標也包括不斷積累和擴大企業資源,當企業獲得新的資源之後,就增加了基於資源的戰略能力。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企業戰略與資源的動態組合過程。在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資源會逐漸向戰略重點集中,新資源被不斷引入以支持戰略發展;同時,舊資源與新資源之間也逐步融合,從而形成進一步推進企業戰略發展的基礎。此時,高層管理者必須考慮資源的再調整和組合。使資源與戰略之間動態相輔並發揮乘數效應。
1、戰略與資源的動態相輔狀況分析
業務的資源配置和戰略的動態相輔效果可以劃分為四個方面:資源優勢整合型、資源選擇協調型、資源退出型、資源保持型,可通過以下矩陣進行分析。
第一象限:支持戰略並有盈利。在這一象限中,資源配置符合戰略發展方向,而且能夠產生盈利,表明資源使用效率較高。如果企業將資源繼續投入,可能會放大這種效果,從而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戰略執行,提高競爭能力。在此區域的資源應發展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
第二象限:支持戰略但尚未取得盈利。在這一象限中,資源的整體組合尚存在問題,需要調整資源組合,以盡快實現盈利。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如果業務規模發展符合戰略預期,那麼最可能的是某些資源投入過多,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率,應當調出;二是如果業務規模沒有達到戰略預期,那麼可能是關鍵資源投入不足,應當增加這些資源,推動業務向第一象限轉變。
第三象限:不支持戰略也沒有盈利。這一象限中的資源配置既不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又不能為其它業務發展提供資源,應該果斷退出。
第四象限:不支持戰略但有一定盈利。這一象限中的業務雖不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但能夠產生利潤,表明現有資源的運用能夠為其它業務發展提供新的資源,應該暫時保持該業務的資源配置。
以上分析矩陣可以針對企業中不同業務,進行全面的資源分析。其橫坐標用盈利狀況主要是為了反映現有資源使用狀況,也可以調整為其它指標,如用凈現金流來代替。
2、戰略與資源的動態乘數效應
戰略與資源的動態乘數效應,是指企業在執行發展戰略中產生的資源集聚效應,其中既有有形資源集聚產生的規模效應,也有無形資源與有形資源疊加而產生的乘數效應。
在企業戰略發展中,新業務和舊業務融合中,常需要新的文化、管理體制、機制轉變、品牌價值提升等,從而使企業原有的有形資源基礎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動態乘數效果的產生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企業進入新環境、新市場中,動態重組內部資源提高了企業資源組合的效率;另一方面是新業務與舊業務之間產生的規模效應,如單位產品管理成本下降,單位市場推廣成本降低等規模效應。
企業在戰略推進中,要發揮動態相乘效應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在戰略推進和業務重新組合中,注重無形資源的積累;
2)、戰略推動中,新業務拓展的先後次序應考慮與舊業務的相關性。通常,相關性較強的業務更有利於產生動態相乘效應;
3)、為了提高戰略的推進效率,必要時,可以選擇一些短期看來與資源基礎不符合的戰略舉措,保持現實與目標之間的適度差距,激發內部的變革動力,促進動態相乘效果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