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苯胺藍溶液用什麼水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苯胺藍溶液用什麼水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4-21 15:12:39

1. 苯胺藍指示劑如何配置

苯胺藍
【中文名稱】醇溶藍;苯胺藍
【英文名稱】Spirit Blue
【結構或分子式】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552.12
【性狀】
棕色粉末。
【溶解情況】
溶於乙醇,不溶於水。
【用途】
主要用於制墨水藍。
【制備或來源】
由鹼性副品紅與苯胺加熱縮合,再用鹽酸酸析而得。

2. 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染色體 可用什麼進行染色

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染色體
,可用龍膽紫、醋酸洋紅溶液等鹼性染料染色。
1、染色體染色劑:
醋酸-洋紅染液
醋酸-地衣紅染液,龍膽紫染液,甲苯胺藍染液配置方法。
配方一
醋酸-洋紅染液
取45毫升冰醋酸,加蒸餾水55毫升,煮沸後徐徐加入洋紅1克,攪拌均勻後加入1顆鐵銹釘,煮沸10分鍾,冷卻後過濾,貯存在棕色瓶內。
配方二
醋酸-地衣紅染液
取45毫升醋酸,跟55毫升蒸餾水相混,加熱,徐徐加入地衣紅粉末1~2克,攪拌溶解後,緩緩煮沸2小時。冷卻後過濾,貯存在棕色瓶里。
配方三
龍膽紫染液
取1克龍膽紫,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後,加蒸餾水,稀釋到100毫升,保存在棕色瓶內。
配方四
甲苯胺藍染液
取0.5克甲苯胺藍,溶解在100毫升蒸餾水中,即成0.5%甲苯胺藍水溶液。
2、觀察染色體行為一定要保持細胞的活性,用鹼性顏料可以在不影響的情況下觀察到染色體。酸性(鹼性)染色劑的界定並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決定的,而是根據染料物質中助色基團電離後所帶的電荷來決定。一般來說,助色基團帶正電荷的染色劑為鹼性染色劑,反之則為酸性染色劑。

3. 苯胺藍需用一定濃度磷酸鉀溶液配置,請問磷酸鉀的作用是什麼

我用酸溶的苯胺藍滴加醋酸溶的、可能水溶的苯胺藍不穩定需要在離子狀態下才能穩定存在、另外磷酸鉀可能有熒光淬滅作用。就這兩個我估計、我做過花粉的熒光檢測、它們自身激發的熒光很強。加入苯胺藍溶液後弱了很多、

4. HJ-T 347-2007 糞大腸菌群濾膜法中的1%玫瑰色酸溶液如何配製

123
222
215

5. 配製好的動物組織固定液有效期有多久

甲醛固定液在4℃可存放半年,這是推薦的存放溫度。

6. 甲苯胺藍的簡介

中文名稱: 甲苯胺藍
2,2'-[(9,10-二氫-4,8-二羥基-9,10-二氧代-1,5-蒽二基)二亞氨基]雙(5-甲基苯磺酸)二鈉鹽
中文別名:氯托洛寧;托洛氯銨
英文名稱: Toluidine blue
Benzenesulfonic acid, 2,2'-[(9,10-dihydro-4,8-dihydroxy-9,10-dioxo-1,5-anthracenediyl) diimino]bis(5-methyl-, disodium salt
Dimethyl toluth ionine, chloride
CAS: 92-31-9
EINECS號:202-146-2
分子式: C28H20N2O10S2·2Na
分子量:305.8256 (一)1.甲苯胺藍液
甲苯胺藍0.5g蒸餾水定容至100ml
2.冰醋酸液
冰醋酸0.5ml蒸餾水定容至100ml
染色步驟
1.組織切片常規脫蠟至水
2.入甲苯胺藍液30min
3.稍水洗
4.入冰醋酸液分化,直到胞核和顆粒清晰。
5.稍水洗,用冷風吹乾
6.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
(二)
①切片脫臘至水。
②蒸餾水浸洗3次。
③0.1%甲苯胺藍液浸染10min。
④水洗,洗去多餘染液。
⑤各級酒精脫水。
⑥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
試劑的配製
稱取0.1g甲苯胺藍,溶於100ml 0.1M醋酸鹽緩沖液中,置室溫5天後,即可使用染液於室溫下可保存3個月,若放於4℃冰箱則可保存半年左右,但該液的染色效果在早期為最佳,若染液存放時間較長,則染色偏淡,應適應延長染色時間。

7. 電泳除銹原理

電泳法,是指帶電荷的供試品(蛋白質、核苷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質(如紙、醋酸纖維素、瓊脂糖凝膠、聚丙烯醯胺凝膠等)中,於電場的作用下,向其對應的電極方向按各自的速度進行泳動,使組分分離成狹窄的區帶,用適宜的檢測方法記錄其電泳區帶圖譜或計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電泳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分類

在電場中,推動帶電質點運動的力(F)等於質點所帶凈電荷量(Q)與電場強度(E)的乘積。F=QE質點的前移同樣要受到阻力(F)的影響,對於一個球形質點,服從Stoke定律,即:F′=6πrην式中r為質點半徑,η為介質粘度,ν為質點移動速度,當質點在電場中作穩定運動時:F=F′即QE=6πrην

可見,球形質點的遷移率,首先取決於自身狀態,即與所帶電量成正比,與其半徑及介質粘度成反比。除了自身狀態的因素外,電泳體系中其它因素也影響質點的電泳遷移率。

電泳法可分為自由電泳(無支持體)及區帶電泳(有支持體)兩大類。前者包括Tise-leas式微量電泳、顯微電泳、等電聚焦電泳、等速電泳及密度梯度電泳。區帶電泳則包括濾紙電泳(常壓及高壓)、薄層電泳(薄膜及薄板)、凝膠電泳(瓊脂、瓊脂糖、澱粉膠、聚丙烯醯胺凝膠)等。

自由電泳法的發展並不迅速,因為其電泳儀構造復雜、體積龐大,操作要求嚴格,價格昂貴等。而區帶電泳可用各種類型的物質作支持體,其應用比較廣泛。本節僅對常用的幾種區帶電泳分別加以敘述。

影響電泳遷移率的因素

⒈電場強度 電場強度是指單位長度(cm)的電位降,也稱電勢梯度。如以濾紙作支持物,其兩端浸入到電極液中,電極液與濾紙交界面的紙長為20cm,測得的電位降為200V,那麼電場強度為200V/20cm=10V/cm。當電壓在500V以下,電場強度在2-10v/cm時為常壓電泳。電壓在500V以上,電場強度在20-200V/cm時為高壓電泳。電場強度大,帶電質點的遷移率加速,因此省時,但因產生大量熱量,應配備冷卻裝置以維持恆溫。

⒉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決定被分離物質的解離程度和質點的帶電性質及所帶凈電荷量。例如蛋白質分子,它是既有酸性基團(-COOH),又有鹼性基團(-NH2)的兩性電解質,在某一溶液中所帶正負電荷相等,即分子的凈電荷等於零,此時,蛋白質在電場中不再移動,溶液的這一pH值為該蛋白質的等電點(isoelctric point,pI)。若溶液pH處於等電點酸側,即pH<pl,則蛋白質帶正電荷,在電場中向負極移動。若溶液pH處於等電點鹼側,即pH>pl,則蛋白質帶負電荷,向正極移動。溶液的pH離pl越遠,質點所帶凈電荷越多,電泳遷移率越大。因此在電泳時,應根據樣品性質,選擇合適的pH值緩沖液。

⒊溶液的離子強度 電泳液中的離子濃度增加時會引起質點遷移率的降低。其原因是帶電質點吸引相反符合的離子聚集其周圍,形成一個與運動質點符合相反的離子氛(ionic atmosphere),離子氛不僅降低質點的帶電量,同時增加質點前移的阻力,甚至使其不能泳動。然而離子濃度過低,會降低緩沖液的總濃度及緩沖容量,不易維持溶液的pH值,影響質點的帶電量,改變泳動速度。離子的這種障礙效應與其濃度和價數相關。可用離子強度I表示。

⒋電滲 在電場作用下液體對於固體支持物的相對移動稱為電滲(electro-osmosis)。其產生的原因是固體支持物多孔,且帶有可解離的化學基團,因此常吸附溶液中的正離子或負離子,使溶液相對帶負電或正電。如以濾紙作支持物時,紙上纖維素吸附OH-帶負電荷,與紙接觸的水溶液因產生H3O+,帶正電荷移向負極,若質點原來在電場中移向負極,結果質點的表現速度比其固有速度要快,若質點原來移向正極,表現速度比其固有速度要慢,可見應盡可能選擇低電滲作用的支持物以減少電滲的影響。

電泳分析常用方法

(一)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

醋酸纖維素是提纖維素的羥基乙醯化形成的纖維素醋酸酯。由該物質製成的薄膜稱為醋酸纖維素薄膜。這種薄膜對蛋白質樣品吸附性小,幾乎能完全消除紙電泳中出現的「拖尾」現象,又因為膜的親水性比較小,它所容納的緩沖液也少,電泳時電流的大部分由樣品傳導,所以分離速度快,電泳時間短,樣品用量少,5μg的蛋白質可得到滿意的分離效果。因此特別適合於病理情況下微量異常蛋白的檢測。

醋酸纖維素膜經過冰醋酸乙醇溶液或其它透明液處理後可使膜透明化有利於對電泳圖譜的光吸收掃描測定和膜的長期保存。

⒈材料與試劑 醋酸纖維素膜一般使用市售商品,常用的電泳緩沖液為pH8.6的巴比妥緩沖液,濃度在0.05-0.09mol/L。

⒉操作要點

⑴膜的預處理:必須於電泳前將膜片浸泡於緩沖液,浸透後,取出膜片並用濾紙吸去多餘的緩沖液,不可吸得過干。

⑵加樣:樣品用量依樣品濃度、本身性質、染色方法及檢測方法等因素決定。對血清蛋白質的常規電泳分析,每cm加樣線不超過1μl,相當於60-80μg的蛋白質。

⑶電泳:可在室溫下進行。電壓為25V/cm,電流為0.4-0.6mA/cm寬。

⑷染色:一般蛋白質染色常使用氨基黑和麗春紅,糖蛋白用甲苯胺藍或過碘酸-Schiff試劑,脂蛋白則用蘇丹黑或品紅亞硫酸染色。

⑸脫色與透明:對水溶性染料最普遍應用的脫色劑是5%醋酸水溶液。為了長期保存或進行光吸收掃描測定,可浸入冰醋酸:無水乙醇=30:70(V/V)的透明液中。

(二)凝膠電泳

以澱粉膠、瓊脂或瓊脂糖凝膠、聚丙烯醯胺凝膠等作為支持介質的區帶電泳法稱為凝膠電泳。其中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普遍用於分離蛋白質及較小分子的核酸。瓊脂糖凝膠孔徑較大,對一般蛋白質不起分子篩作用,但適用於分離同工酶及其亞型,大分子核酸等應用較廣,介紹如下:

⒈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原理概述 瓊脂糖是由瓊脂分離制備的鏈狀多糖。其結構單元是D-半乳糖和3.6-脫水-L-半乳糖。許多瓊脂糖鏈依氫鍵及其它力的作用使其互相盤繞形成繩狀瓊脂糖束,構成大網孔型凝膠。因此該凝膠適合於免疫復合物、核酸與核蛋白的分離、鑒定及純化。在臨床生化檢驗中常用於LDH、CK等同工酶的檢測。

⒉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核酸的基本技術 在一定濃度的瓊脂糖凝膠介質中,DNA分子的電泳遷移率與其分子量的常用對數成反比;分子構型也對遷移率有影響,如共價閉環DNA>直線DNA>開環雙鏈DNA。當凝膠濃度太高時,凝膠孔徑變小,環狀DNA(球形)不能進入膠中,相對遷移率為0,而同等大小的直線DNA(剛性棒狀)可以按長軸方向前移,相對遷移率大於0。

⑴設備與試劑:瓊脂糖凝膠電泳分為垂直及水平型兩種。其中水平型可制備低濃度瓊脂糖凝膠,而且制膠與加樣都比較方便,故應用比較廣泛。核酸分離一般用連續緩沖體系,常用的有TBE(0.08mol/L Tris·HCl,pH8.5,0.08mol/L硼酸,0.0024mol/L EDTA)和THE(0.04mol/L Tris·HCl。pH7.8,0.2mol/L醋酸鈉,0.0018mol/L EDTA)。

⑵凝膠制備:用上述緩沖液配製0.5%-0.8%瓊脂糖凝膠溶液,沸水浴或微波爐加熱使之融化,冷至55℃時加入溴化乙錠(EB)至終濃度為0.5μg/ml,然後將其注入玻璃板或有機玻璃板組裝好的模子中,厚度依樣品濃度而定。注膠時,梳齒下端距玻璃板0.5-1.0mm,待脫凝固後,取出梳子,加入適量電極緩沖液使板膠浸沒在緩沖液下1mm處。

⑶樣品制備與加樣:溶解於TBE或THE內的樣品應含指示染料(0.025%溴酚藍或桔黃橙)、蔗糖(10%-15%)或甘油(5%-10%),也可使用2.5%Fico Ⅱ增加比重,使樣品集中,每齒孔可加樣5-10μg。

⑷電泳:一般電壓為5-15V/cm。對大分子的分離可用電壓5V/cm。電泳過程最好在低溫條件下進行。

⑸樣品回收:電泳結束後在紫外燈下觀察樣品的分離情況,對需要的DNA分子或特殊片段可從電泳後的凝膠中以不同的方法進行回收,如電泳洗脫法:在紫外燈下切取含核酸區帶的凝膠,將其裝入透析袋(內含適量新鮮電泳緩沖液),扎緊透析袋後,平放在水平型電泳槽兩電極之間的淺層緩沖液中,100V電泳2-3小時,然後正負電極交換,反向電泳2分鍾,使透析袋上的DNA釋放出來。吸出含DNA的溶液,進行酚抽提、乙醇沉澱等步驟即可完成樣品的回收。

其它還有低融點瓊脂糖法、醋酸銨溶液浸出法、冷凍擠壓法等,但各種方法都僅僅有利於小分子量DNA片段(<1kb)的回收,隨著DNA分子量的增大,回收量顯著下降。

(三)等電聚焦電泳技術

等電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是60年代中期問世的一種利用有pH梯度的介質分離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的電泳技術。由於其解析度可達0.01pH單位,因此特別適合於分離分子量相近而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組分。

⒈IEF的基本原理 在IEF的電泳中,具有pH梯度的介質其分布是從陽極到陰極,pH值逐漸增大。如前所述,蛋白質分子具有兩性解離及等電點的特徵,這樣在鹼性區域蛋白質分子帶負電荷向陽極移動,直至某一pH位點時失去電荷而停止移動,此處介質的pH恰好等於聚焦蛋白質分子的等電點(pl)。同理,位於酸性區域的蛋白質分子帶正電荷向陰極移動,直到它們的等電點上聚焦為止。可見在該方法中,等電點是蛋白質組分的特性量度,將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混合物加入有pH梯度的凝膠介質中,在電場內經過一定時間後,各組分將分別聚焦在各自等電點相應的pH位置上,形成分離的蛋白質區帶。

⒉pH梯度的組成 pH梯度的組成方式有二種,一種是人工pH梯度,由於其不穩定,重復性差,現已不再使用。另一種是天然pH梯度。天然pH梯度的建立是在水平板或電泳管正負極間引入等電點彼此接近的一系列兩性電解質的混合物,在正極端吸入酸液,如硫酸、磷酸或醋酸等,在負極端引入鹼液,如氫氧化鈉、氨水等。電泳開始前兩性電解質的混合物pH為一均值,即各段介質中的pH相等,用pH0表示。電泳開始後,混合物中pH最低的分子,帶負電荷最多,pI1為其等電點,向正極移動速度最快,當移動到正極附近的酸液界面時,pH突然下降,甚至接近或稍低於PI1,這一分子不再向前移動而停留在此區域內。由於兩性電解質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使其周圍一定的區域內介質的pH保持在它的等電點范圍。pH稍高的第二種兩性電解質,其等電點為pI2,也移向正極,由於pI2>pI1,因此定位於第一種兩性電解質之後,這樣,經過一定時間後,具有不同等電點的兩性電解質按各自的等電點依次排列,形成了從正極到負極等電點遞增,由低到高的線性pH梯度,如圖16-3所示。

⒊兩性電解質載體與支持介質 理想的兩性電解質載體應在pI處有足夠的緩沖能力及電導,前者保證pH梯度的穩定,後者允許一定的電流通過。不同pI的兩性電解質應有相似的電導系數從而使整個體系的電導均勻。兩性電解質的分子量要小,易於應用分子篩或透析方法將其與被分離的高分子物質分開,而且不應與被分離物質發生反應或使之變性。

常用的pH梯度支持介質有聚丙烯醯胺凝膠、瓊脂糖凝膠、葡聚糖凝膠等,其中聚丙烯醯胺凝膠為最常應用。

電泳後,不可用染色劑直接染色,因為常用的蛋白質染色劑也能和兩性電解質結合,因此應先將凝膠浸泡在5%的三氯醋酸中去除兩性電解質,然後再以適當的方法染色。

(四)其他電泳技術

⒈IEF/SDS-PAGE雙向電泳法 1975年O′Farrall等人根據不同組份之間的等電點差異和分子量差異建立了IEF/SD S-PAGE雙向電泳。其中IEF電泳(管柱狀)為第一向,SDS-PAGE為第二向(平板)。在進行第一向IEF電泳時,電泳體系中應加入高濃度尿素、適量非離子型去污劑NP-40。蛋白質樣品中除含有這兩種物質外還應有二硫蘇糖醇以促使蛋白質變性和肽鏈舒展。

IEF電泳結束後,將圓柱形凝膠在SDS-PAGE所應用的樣品處理液(內含SDS、β-巰基乙醇)中振盪平衡,然後包埋在SDS-PAGE的凝膠板上端,即可進行第二向電泳。

IEF/ SDS-PAGE雙向電泳對蛋白質(包括核糖體蛋白、組蛋白等)的分離是極為精細的,因此特別適合於分離細菌或細胞中復雜的蛋白質組分。

⒉毛細管電泳 Neuhoff等人於1973年建立了毛細管均一濃度和梯度濃度凝膠用來分析微量蛋白質的方法,即微柱膠電泳,均一濃度的凝膠是將毛細管浸入凝膠混合液中,使凝膠充滿總體積的2/3左右,然後將其撳入約厚2mm的代用粘土墊上,封閉管底,用一支直徑比盛凝膠的毛細管更細的硬質玻璃毛細管吸水鋪在凝膠上。聚合後,除去水層並用毛細管加蛋白質溶液(0.1-1.0μl,濃度為1-3mg/ml)於凝膠上,毛細管的空隙用電極緩沖液注滿,切除插入粘土部分,即可電泳。

目前毛細管電泳分析儀的誕生,特別是美國生物系統公司的高效電泳色譜儀為DNA片段、蛋白質及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分離、回收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途徑。高效電泳色譜法是將凝膠電泳解析度和快速液相色譜技術溶為一體,在從凝膠中洗脫樣品時,連續的洗脫液流載著分離好的成分,通過一個連機檢測器,將結果顯示並列印記錄。高效電泳色譜法既具有凝膠電泳固有的高解析度,生物相容性的優點,又可方便地連續洗脫樣品。

各電泳法,除另有規定外,照下述方法操作。

一、紙電泳法 1.儀器裝置 包括電泳室及直流電源兩部分。 常用的水平式電泳室裝置如圖,包括兩個電泳槽A和一個可以密封的玻璃(或相應材料)蓋B;兩側的電泳槽均用有機玻璃(或相應材料)板C分成兩部分;外格裝有鉑電極(直徑0.5~0.8cm)D;里格為可放濾紙E的有機玻璃電泳槽架F,此架可從槽中取出;兩側電泳槽A內的鉑電極D經隔離導線穿過槽壁與外接電泳儀電源相連。 電源為具有穩壓器的直流電源,常壓電泳一般在100~500V,高壓電泳一般在500~10 000V。

2. 操作法 (1) 電泳緩沖液 枸櫞酸鹽緩沖液(pH3.0) 取枸櫞酸 (C6H8O7·H2O)39.04g與枸櫞酸鈉(C6H5Na3O7·2H2O)4.12g,加水4000ml,使溶解。 (2) 濾紙 取色譜濾紙置1mol/L甲酸溶液中浸泡過夜,次日取出,用水漂洗至洗液的pH值不低於4,置60℃烘箱烘乾,備用。可按需要裁成長27cm、寬18cm的濾紙,或根據電泳室的大小裁剪,並在距長度方向一端5~8cm處劃一起始線,每隔2.5~3cm處做一記號備點樣用。 (3) 點樣 有濕點法和干點法。濕點法是將裁好的濾紙全部浸入枸櫞酸鹽緩沖液(pH3.0)中,濕潤後,取出,用濾紙吸干多餘的緩沖液,置電泳槽架上,使起始線靠近陰極端,將濾紙兩端浸入緩沖液中,然後用微量注射器精密點加供試品溶液,每點10μl,共3點,並留2個空白位置。 干點法是將供試品溶液點於濾紙上,吹乾、再點,反復數次,直至點完規定量的供試品溶液,然後用噴霧器將濾紙噴濕,點樣處最後噴濕,本法適用於稀的供試品溶液。 (4) 電泳 於電泳槽中加入適量電泳緩沖液,浸沒鉑電極,接通電泳儀穩壓電源擋,調整電壓梯度為18~20V/cm,電泳約1小時45分鍾,取出,立即吹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用鉛筆劃出紫色斑點的位置。 (5) 含量測定 剪下供試品斑點和與斑點位置面積相近的空白濾紙,剪成細條,分別置試管中,各精密加入0.01mol/L鹽酸溶液5ml,搖勻,放置1小時,用3號垂熔玻璃漏斗濾過,也可用自然沉降或離心法傾取上清液,按各葯品項下的規定測定吸收度,並按吸收系數計算含量。

二、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法 1.儀器裝置 電泳室及直流電源同紙電泳。

2.試劑 (1) 巴比妥緩沖液(pH8.6)取巴比妥2.76g,巴比妥鈉15.45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 (2) 氨基黑染色液 取0.5g的氨基黑10B,溶於甲醇50ml、冰醋酸10ml及水40ml的混合液中。 (3) 漂洗液 取乙醇45ml、冰醋酸5ml及水50ml,混勻。 (4) 透明液 取冰醋酸25ml,加無水乙醇75ml,混勻。 3.操作法 (1) 醋酸纖維素薄膜 取醋酸纖維素薄膜,裁成2cm×8cm的膜條,將無光澤面向下,浸入巴比妥緩沖液(pH8.6)中,待完全浸透,取出夾於濾紙中,輕輕吸去多餘的緩沖液後,將膜條無光澤面向上,置電泳槽架上,經濾紙橋浸入巴比妥緩沖液(pH8.6)中。 (2) 點樣與電泳 於膜條上距負極端2cm處,條狀滴加蛋白含量約5%的供試品溶液2~3μl,在10~12V/cm電位梯度下電泳。電泳區帶距離以4~5cm為宜。 (3) 染色 電泳完畢,將膜條取下浸於氨基黑染色液中,2~3分鍾後,用漂洗液浸洗數次,直至脫去底色為止。 (4) 透明 將洗凈並完全乾後的膜條浸於透明液中10~15分鍾,取出平鋪於潔凈的玻板上,干後即成透明薄膜,可於分光光度計上測定和作標本長期保存。 (5) 含量測定 未經透明處理的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圖可按各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測定,一般採用洗脫法或掃描法,測定各蛋白質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 洗脫法 將洗凈的膜條用濾紙吸干,剪下供試品溶液各電泳圖譜的電泳區帶,分別浸於1.6%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振搖數次,至洗脫完全, 於一定波長下測定吸收度。同時剪取與供試品膜條相應的無蛋白部位,同法操作作對照。先計算吸收值總和,再計算各蛋白組分所佔百分率。 掃描法 將乾燥的醋酸纖維素薄膜用色譜掃描儀通過反射 (未透明薄膜) 或透射(已透明薄膜)方式在記錄器上自動繪出各蛋白組分曲線圖,橫坐標為膜條的長度,縱坐標為吸收度,計算各蛋白組分的百分含量。亦可用微機處理積分計算。

三、瓊脂糖凝膠電泳法 1.儀器裝置 電泳室及直流電源同紙電泳。

2.試劑 (1) 醋酸-鋰鹽緩沖液(pH3.0) 取冰醋酸50ml,加水800ml混合後,用氫氧化鋰調節pH至3.0,再加水至1000ml。 (2) 甲苯胺藍溶液 取甲苯胺藍0.1g,加水100ml使溶解。 3.操作法 (1)制膠 取瓊脂糖約0.2g,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熱使溶脹完全,加溫熱的醋酸-鋰鹽緩沖液(pH3.0)10ml,混勻,趁熱將膠液塗布於大小適宜(2.5cm×7.5cm或4cm×9cm)的玻璃板上,厚度約3mm,靜置,待凝膠結成無氣泡的均勻薄層,即得。 (2) 標准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照各葯品項下規定配製。 (3) 點樣與電泳 在電泳槽內加入醋酸-鋰鹽緩沖液(pH3.0),將凝膠板置於電泳槽架上,經濾紙橋浸入緩沖液。於凝膠板負極端分別點樣1μl,立即接通電源,在電壓梯度約30V/cm,電流強度1~2mA/cm的條件下,電泳約20分鍾,關閉電源。 (4) 染色與脫色 取下凝膠板,用甲苯胺藍溶液染色,用水洗去多餘的染色液至背景無色為止。

四、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 1.儀器裝置 通常由穩流電泳儀和圓盤或平板電泳槽組成。其電泳室有上、下兩槽,每個槽中都有固定的鉑電極,鉑電極經隔離電線接於電泳儀穩流擋上。

2.試劑 (1)溶液A 取三羥甲基氨基甲烷36.6g,四甲基乙二胺0.23ml,加0.1mol/L鹽酸溶液48ml,再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置棕色瓶內,在冰箱中保存。 (2)溶液B 取丙烯醯胺30.0g、次甲基雙丙烯醯胺0.74g,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濾過,置棕色瓶內,在冰箱中保存。 (3)電極緩沖液(pH8.3) 取三羥甲基氨基甲烷6g、甘氨酸28.8g,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0ml,置冰箱中保存,用前稀釋10倍。 (4)溴酚藍指示液 取溴酚藍0.1g,加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3.0ml與90%乙醇5ml,微熱使溶解,加20%乙醇製成250ml。 (5)染色液 取0.25%(W/V)考馬斯亮藍G<[250]>溶液2.5ml,加12.5%(W/V)三氯醋酸溶液至10ml。 (6)稀染色液 取上述染色液2ml,加12.5%(W/V)三氯醋酸溶液至10ml。 (7)脫色液 7%醋酸溶液。

3.操作法 (1)制膠 取溶液A2ml,溶液B5.4ml,加尿素2.9g使溶解,再加水4ml,混勻,抽氣趕去溶液中氣泡, 加0.56%過硫酸銨溶液2ml,混勻製成膠液,立即用裝有長針頭的注射器或細滴管將膠液沿管壁加至底端有橡皮塞的小玻璃管(10×0.5cm)中,使膠層高度達6~7cm, 然後徐徐滴加水少量,使覆蓋膠面,管底氣泡必須趕走,靜置約30分鍾,待出現明顯界面時即聚合完畢,吸去水層。 (2)標准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照各葯品項下的規定。 (3)電泳 將已制好的凝膠玻璃管裝入圓盤電泳槽內,每管加供試品或標准品溶液50~100μl,為防止擴散可加甘油或40%蔗糖溶液1~2滴及0.04%溴酚藍指示液1滴,也可直接在上槽緩沖液中加0.04%溴酚藍指示液數滴,玻璃管的上部用電極緩沖液充滿,上端接負極、下端接正極。調節起始電流使每管為1mA,數分鍾後,加大電流使每管為2~3mA,當溴酚藍指示液移至距玻璃管底部1cm處,關閉電源。 (4)染色和脫色 電泳完畢,用裝有長針頭並吸滿水的注射器,自膠管底部沿膠管壁將水壓入,膠條即從管內滑出,將膠條浸入稀染色液過夜或用染色液浸泡10~30分鍾,以水漂洗干凈,再用脫色液脫色至無蛋白區帶凝膠的底色透明為止。 (5)結果判斷 將膠條置燈下觀察,根據供試品與標准品的色帶位置和色澤深淺程度進行判斷。 相對遷移率 供試品和標准品的電泳區帶有時可用相對遷移率(R'<[m]>)進行比較。其計算式如下: 進膠端到供試品或標准品區帶的距離 相對遷移率(R'<[m]>)=——

進膠端到溴酚藍區帶的距離 掃描 將清晰的膠條置雙波長薄層掃描儀或凝膠電泳掃描儀中掃描並積分,由各組分的峰面積計算百分含量。

五、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測定蛋白分子量,是根據大多數蛋白都能與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按重量比結合成復合物,使蛋白分子所帶的負電荷遠遠超過天然蛋白分子的負電荷,消除了不同蛋白分子的電荷效應,使蛋白分子相對遷移率(R'<[m]>)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分子量的高低,因此可從已知分子量的標准蛋白的對數和相對遷移率所作的標准曲線中求出供試品的分子量。

1.儀器裝置 除另有規定外,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2.試劑 (1)丙烯醯胺液溶 稱取丙烯醯胺22.2g與雙丙烯醯胺0.6g, 溶於100ml水中,貯於褐色瓶中低溫保存。 (2) 凝膠緩沖液 稱取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8.82g 、磷酸氫二鈉(Na2HPO4 ·12H2O)51.55g與十二烷基硫酸鈉2.0g,加水至1000ml(若有沉澱析出,可加溫至37℃溶解)。 (3)電泳緩沖液 將凝膠緩沖液稀釋1倍。 (4)染色液 稱取25mg考馬斯亮藍R<[250]>,溶於57%乙醇與9.2%醋酸混合液100ml中。 (5)脫色液 取無水乙醇75ml,加冰醋酸50ml,用水稀釋至1000ml。

3.操作法 除下列規定外,其他均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1)制膠 用丙烯醯胺溶液-凝膠緩沖液-水-1.6%過硫酸銨溶液-四甲基乙二胺(需冷卻)(10.1∶15.0∶3.4∶1.5∶0.045) 配製而成。 (2)標准蛋白溶液及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標准蛋白,加水製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與水解液(取尿素21.6g和十二烷基硫酸鈉0.04g,溶於40ml水中)1∶3混合,置冰箱中過夜。供試品照上述方法配製。 (3)電泳 調節電流使每管為8mA。

4.相對遷移率和分子量計算 將電泳脫色後的區帶用卡尺或用掃描定位法測量染料移動的距離、染色前膠條長度、蛋白移動距離和脫色後的膠條長度。按下式計算相對遷移率: 蛋白移動的距離 染色前的膠條長度 相對遷移率(R'<[m]>)=———×——— 脫色後的膠條長度 染料移動的前沿距離 以R'<[m]>為橫坐標,已知分子量標准蛋白的對數為縱坐標,在半對數坐標紙上繪圖,由標准曲線中查出供試品分子量。

8. 是酸性為什麼也可以用於染色體染色

  • 染色質(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生物學常見的鹼性染料有:龍膽紫、醋酸洋紅、蘇木精、番紅、甲基綠等等。

  • 鹼性染料,basic dye(s),亦稱鹽基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能解離生成陽離子色素的染料,故劃歸為陽離子染料類。

  • 酸、鹼性染料的界定並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決定的,而是根據染料物質中助色基團電離後所帶的電荷來決定。一般來說,助色基團帶正電荷的染料為鹼性染料,反之則為酸性染料。

  • 鹼性染料pH不一定大於7,酸性染料pH不一定小於7。使用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溶液等鹼性染料,這些染料是以龍膽紫或洋紅溶解於醋酸溶液中制——配製後的龍膽紫溶液pH值約小於7(呈酸性)。

  • 拓展:

    染色體(Chromosome ),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染色質),其本質為雙股螺旋之脫氧核糖核酸,是細胞核內由核蛋白組成、能用鹼性染料染色、有結構的線狀體,是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與生物基因有密切關系。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份是脫氧核糖核酸和5種稱為組蛋白的蛋白質。

  • 可用龍膽紫、醋酸洋紅溶液等鹼性染料染色。

    1、染色體染色劑: 醋酸-洋紅染液 醋酸-地衣紅染液,龍膽紫染液,甲苯胺藍染液配置方法。
    配方一 醋酸-洋紅染液
    取45毫升冰醋酸,加蒸餾水55毫升,煮沸後徐徐加入洋紅1克,攪拌均勻後加入1顆鐵銹釘,煮沸10分鍾,冷卻後過濾,貯存在棕色瓶內。
    配方二 醋酸-地衣紅染液
    取45毫升醋酸,跟55毫升蒸餾水相混,加熱,徐徐加入地衣紅粉末1~2克,攪拌溶解後,緩緩煮沸2小時。冷卻後過濾,貯存在棕色瓶里。
    配方三 龍膽紫染液
    取1克龍膽紫,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後,加蒸餾水,稀釋到100毫升,保存在棕色瓶內。
    配方四 甲苯胺藍染液
    取0.5克甲苯胺藍,溶解在100毫升蒸餾水中,即成0.5%甲苯胺藍水溶液。
    2、觀察染色體行為一定要保持細胞的活性,用鹼性顏料可以在不影響的情況下觀察到染色體。酸性(鹼性)染色劑的界定並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決定的,而是根據染料物質中助色基團電離後所帶的電荷來決定。一般來說,助色基團帶正電荷的染色劑為鹼性染色劑,反之則為酸性染色劑。

9. 苯胺藍染色原理是什麼,步驟怎樣

HE染色是組織學、胚胎學、病理學教學與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技術方法.
TTC染色是TTC和活細胞線粒體內的琥珀酸脫氫酶反應,生成紅色的甲月贊,用來表示細胞的活力。配製多為2%,染色要避光,37度條件下,它是評價腦缺血損傷常用的指標。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藉助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的作用而進行的。物理因素如細胞及細胞物質對染料的毛細現象、滲透、吸附作用等。化學因素則是根據細胞物質和染料的不同性質而發生地各種化學反應。酸性物質對於鹼性染料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穩固;同樣,鹼性物質對酸性染料較易於吸附。如酸性物質細胞核對於鹼性染料就有化學親和力,易於吸附。但是,要使酸性物質染上酸性材料,必須把它們的物理形式加以改變(如改變pH值),才利於吸附作用的發生。相反,鹼性物質(如細胞質)通常僅能染上酸性染料,若把它們變為適宜的物理形式,也同樣能與鹼性染料發生吸附作用。
細菌的等電點較低,pH值大約在2—5之間,故在中性、鹼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菌體蛋白質電離後帶陰電荷;而鹼性染料電離時染料離子帶陽電。因此,帶陰電的細菌常和帶陽電的鹼性染料進行結合。所以,在細菌學上常用鹼性染料進行染色。
影響染色的其它因素,還有菌體細胞的構造和其外膜的通透性,如細胞膜的通透性、膜孔的大小和細胞結構完整與否,在染色上都起一定作用。此外,培養基的組成、菌令、染色液中的電介質含量和pH、溫度、葯物的作用等,也都能影響細菌的染色。
二、染料的種類和選擇
染料分為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兩種。天然染料有胭脂蟲紅、地衣素、石蕊和蘇木素等,它們多從植物體中提取得到,其成分復雜,有些至今還未搞清楚。目前主要採用人工染料,也稱煤焦油染料,多從煤焦油中提取獲得,是苯的衍生物。多數染料為帶色的有機酸或鹼類,難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劑中。為使它們易溶於水,通常製成鹽類。
染料可按其電離後染料離子所帶電荷的性質,分為酸性染料、鹼性染料、中性(復合)染料和單純染料四大類。
1、酸性染料
這類染料電離後染料離子帶負電,如伊紅、剛果紅、藻紅、苯胺黑、苦味酸和酸性復紅等,可與鹼性物質結合成鹽。當培養基因糖類分解產酸使pH值下降時,細菌所帶的正電荷增加,這時選擇酸性染料,易被染色。
2、鹼性染料
這類染料電離後染料離子帶正電,可與酸性物質結合成鹽。微生物實驗室一般常用的鹼性染料有美蘭、甲基紫、結晶紫、鹼性復紅、中性紅、孔雀綠和蕃紅等,在一般的情況下,細菌易被鹼性染料染色。
3、中性(復合)染料
酸性染料與鹼性染料的結合物叫做中性(復合)染料,如瑞脫氏(Wright)染料和基姆薩氏(Gimsa)染料等,後者常用於細胞核的染色。
4、單純染料
這類染料的化學親和力低,不能和被染的物質生成鹽,其染色能力視其是否溶於被染物而定,因為它們大多數都屬於偶氮化合物,不溶於水,但溶於脂肪溶劑中,如紫丹類(Sudanb)的染料。
三、製片和染色的基本程序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很多,各種方法應用的染料也不盡相同,但是一般染色都要通過製片及一套染色操作程序。
1、製片
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上一滴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操作,挑取培養物少許,置載玻片的水滴中,與水混合做成懸液並塗成直徑約1厘米的薄層,為避免因菌數過多聚成集團,不利觀察個體形態,可在載玻片之一側再加一滴水,從已塗布的菌液中再取一環於此水滴中進行稀釋,塗布成薄層,若材料為液體培養物或固體培養物中洗下制備的菌液,則直接塗布於載玻片上即可。
2、自然乾燥
塗片最好在室溫下使其自然乾燥,有時為了使之幹得更快些,可將標本面向上,手持載玻片一端的兩側,小心地在酒精燈上高處微微加熱,使水分蒸發,但切勿緊靠火焰或加熱時間過長,以防標本烤枯而變形。
3、固定
標本乾燥後即進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個:
1)殺死微生物,固定細胞結構。
2)保證菌體能更牢的粘附在載玻片上,防止標本被水沖洗掉。
3)改變染料對細胞的通透性,因為死的原生質比活的原生質易於染色。
固定常常利用高溫,手執載玻片的一端(塗有標本的遠端),標本向上,在酒精燈火焰外層盡快的來回通過3—4次,共約2—3秒鍾,並不時以載玻片背面加熱觸及皮膚,不覺過燙為宜(不超過60℃),放置待冷後,進行染色。
以上這種固定法在微生物實驗室中雖然應用較多普遍,但是應當指出,在研究微生物細胞結構時不適用,應採用化學固定法。化學固定法最常用的固定劑有:酒精(95%),酒精和醚各半的混合物,丙酮,1—2%的餓酸等。餓酸能很快固定細胞但不改變其結構,故較常用。應用餓酸固定細胞的技術如下:在培養皿中放一玻璃,在玻璃上放置玻璃毛細管,在毛細管中注入少量的1—2%餓酸溶液,同時在玻璃上再放置濕標本塗片的載玻片,然後把培養皿蓋上,經過1—2分鍾後把標本從培養皿中取出,並使之乾燥。
4、染色
標本固定後,滴加染色液。染色的時間各不相同,視標本與染料的性質而定,有時染色時還要加熱。染料作用標本的時間平均約1—3分鍾,而所有的染色時間內,整個塗片(或有標本的部分)應該浸在染料之中。
若作復合染色,在媒染處理時,媒染劑與染料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細菌的親和力。一般固定後媒染,但也可以結合固定或染色同時進行。
5、脫色
用醇類或酸類處理染色的細胞,使之脫色。可檢查染料與細胞結合的穩定程度,鑒別不同種類的細菌。常用的脫色劑是95%酒精和3%鹽酸溶液。
6、復染
脫色後再用一種染色劑進行染色,與不被脫色部位形成鮮明的對照,便於觀察。革氏染色在酒精脫色後用番紅,石碳酸復紅最後進行染色,就是復染。
7、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時候,用細小的水流從標本的背面把多餘的染料沖洗掉,被菌體吸附的染料則保留。
8、乾燥
著色標本洗凈後,將標本晾乾,或用吸水紙把多餘的水吸去,然後晾乾或微熱烘乾,用吸水紙時,切勿使載玻片翻轉,以免將菌體擦掉.

10. 苯胺藍熒光檢測方面的問題。

樓主,你好。
我是用0.2M的磷酸緩沖液,將醇溶性苯胺藍配置成苯胺藍溶液,注意要現配現用,避光保存。
封片的話,如果你有抗熒光猝滅劑,那是最好的,比如對苯二胺(注意有劇毒),用90%的甘油溶液配製;如果沒有,就用50%的甘油封片,效果也不錯,絕對不會干。不建議用水封片。
我沒有用過市售的配好的苯胺藍溶液。苯胺藍雖然是熒光染料,但是很便宜,自己配製就可以了。
有問題再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