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總分館建設分館設施設備如何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總分館建設分館設施設備如何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4-23 04:58:41

① 中山市總分館服務體系的看法感受以及建議

摘要 廣東省中山市以共享為理念,將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作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和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縱橫結合、暢通體制內外資源為特點的模式,有效擴展了圖書館、文化館的服務陣地和服務資源,推動優質服務向基層延伸。

②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的環境建設

經過「十·五」和「211工程」數字圖書館項目的建設,圖書館系統在網路硬體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圖書館系統擁有伺服器和網路設備86台,存儲容量達到25TB,各類聯網計算機806台,建立了多校區總館與各分館組成的圖書館系統的千兆級光纖互聯,實現了圖書館與網路中心互為容災備份。
圖書館採用INTERLIB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搭建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系統統一的內部業務系統平台,實現了圖書館、學院分館日常辦公、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全面自動化和網路化,從而真正實現了全校文獻資源的共知和共享 。
圖書館在服務空間、時間和功能上不斷拓展、延伸和完善。實行藏、借、閱、參、網一體化的服務管理模式,周開放時間達到92小時以上。除提供書刊借閱服務以外,還提供參考咨詢、網路資料庫檢索、文獻傳遞、課題檢索、科技查新、定題服務、虛擬咨詢等深層次和個性化服務。數字圖書館能全年365×24小時為讀者提供多元化高質量的文獻信息服務。
圖書館十分注重學術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設有湖北高校圖工委主辦的《高校圖書情報論壇》雜志編輯部,負責該刊和《理工圖苑》館刊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圖書館系統每兩年組織一次的武漢理工大學圖書情報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會議論文集,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圖書館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職工業務培訓力度,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

③ 南山圖書館的分館介紹

南山圖書館桃源街道眾冠分館位於紅花嶺工業區北區配套宿舍樓9棟1樓,由深圳南山圖書館、深圳市眾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事處三方共同建設,免費為廣大市民和外來勞務工服務。眾冠分館館舍面積320平方米,館藏圖書2萬冊、期刊100種、報紙20種,現有專職工作人員4名。
眾冠分館和南山圖書館實行統一采編、資源共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總館和分館辦證規則和借閱規則基本一致,並實行通借通還,一卡通用。為慶祝南山圖書館第一個分館即眾冠分館的開館,眾冠分館前1000名辦證讀者免工本費10元、使用1年的注冊費10元,只收取辦證押金;為方便更多的讀者辦理借書證,在南山圖書館原有普通證、兒童證、千禧證的基礎上,新增一種類型的借書證——普及證,該證押金為50元,可借圖書1冊。
南山圖書館桃源街道眾冠分館2005年12月26日開始試運行,試運行期間的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五15:00-22:30;周六、周日9:30-18:30;周一閉館 南山圖書館西麗同富裕工業城分館(以下簡稱同富裕分館)由深圳南山圖書館、西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建設,旨在免費為外來勞務工及周邊市民提供公共圖書館服務。同富裕分館與南山圖書館使用同一個管理系統,與深圳圖書館及其它五個區圖書館進行通借通還。總館和分館之間實行統一采編、資源共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其辦證規則和借閱規則基本一致,實行通借通還,一卡通用。現在專職工作人員五名。
同富裕分館位於南山區西麗鎮同富裕工業城A座商住樓二樓,館舍面積580平方米,閱覽座位200個;館藏圖書3萬冊,訂閱雜志200餘種、報紙近20種。向廣大外來青工提供報紙、期刊、圖書閱覽、外借及網路信息檢索等服務。南山圖書館將在同富裕分館舉辦「大眾電影」、「公益講座」等讀者活動,為提高廣大外來勞務工者及市民的文化素質,構建和諧社區發揮更大的作用。
開放時間:
周一到周五:下午3點到晚上10點半
周六:閉館
周日:早上9點半到下午6點半。
節假日、特殊情況等請看通知。 南山圖書館赤灣分館位於南山區招商街道赤灣六路南開綜合樓三樓,於2008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館舍總面積200平方米,是由深圳南山圖書館、中國南山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辦赤灣社區工作站三方聯合建設、共同管理。該館作為南山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管理成員館之一,配置圖書 1.5萬余冊,報紙20種,雜志100種,電子閱覽室設備10套。赤灣分館遵循「平等、公益、開放」的原則,利用書刊借閱、上網、講座等形式向轄區群眾提供免費的圖書服務。赤灣分館與南山區圖書館實行統一管理、一卡通用、資源共享、活動互動,並可實現各成員館之間以及深圳市圖書館和各區圖書館之間的圖書的通借通還。館藏特色:以少兒、文學為主,不定期舉辦「公益講座」。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4:30~22:00 周六至周日10:00~17:00 逢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乘車路線:乘坐226路、355路、329路公交車至「南山公司」下車即到。 南山圖書館高新分館位於南山區高新技術園區高新公寓五棟一樓,於2008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館舍面積120平方米,是由深圳南山圖書館、深圳市國土房地產物業管理服務中心、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高新社區工作站三方聯合建設,共同管理。該館作為南山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管理成員館之一,配置圖書1萬余冊,報紙20種,雜志100種,電子閱覽室設備10套。
高新分館遵循「平等、公益、開放」的原則,利用書刊借閱、上網、講座等形式向轄區群眾提供免費的圖書服務。高新分館與南山區圖書館實行統一管理、一卡通用、資源共享、活動互動,並可實現各成員館之間以及深圳市圖書館和各區圖書館之間的圖書的通借通還。
館藏特色:以文學、經濟類為主,支持全市通借通還。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4:30~22:00周六至周日10:00~17:00逢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乘車路線:乘坐20路、51路、72路、236路、339路、B609路、E9路、M200路公交車在高新公寓下車進高新公寓內即到。 南山圖書館百旺信分館坐落在百旺工業區綜合樓附樓三樓,於2009年1月20日正式開館,館舍面積840平方米。是由深圳南山圖書館、深圳市百旺信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南山區西麗街道辦三方聯合建設,共同管理。該館作為南山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管理成員館之一,配置圖書4萬余冊,報紙40種,雜志 200 種,電子閱覽設備30套,除提供普通圖書和電子閱覽室服務外,還特設有專用報告廳,可舉辦各類小型講座。百旺信分館遵循「平等、公益、開放」的原則,利用書刊借閱、上網、講座等形式向轄區群眾提供免費的圖書服務。百旺信分館與南山區圖書館實行統一管理、一卡通用、資源共享、活動互動,並可實現各成員館之間以及深圳市圖書館和各區圖書館之間的圖書的通借通還。
館藏特色:以文學、傳記、工業技術為主,特設報告廳,可舉辦各類小型講座,每周五晚放映「大眾電影」,不定期舉辦「公益講座」。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4:30~22:00 周六至周日10:00~17:00 逢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乘車路線:乘坐67、326、227、325、332、392、722、767路至「白芒檢查站」公交站往出關方向約走100米右轉或在「南崗工業區站」下即到。 南山圖書館華僑城分館位於南山區華僑城杜鵑山東路2號體育文化中心二樓,於2009年2月2日開館,館舍面積630平方米。是由深圳南山圖書館、華僑城集團公司企業事務部聯合建設,共同管理。該館作為南山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管理成員館之一,擁有以旅遊、體育為特色的主題文獻,以及公共綜合類圖書共3 萬余冊、報紙40種、期刊200種並專設擁有5000館藏的青少年閱覽室。同時,電子閱覽室配備了20台電腦電子閱覽設備,為讀者提供免費上網檢索。華僑城分館遵循「平等、公益、開放」的原則,利用書刊借閱、上網、講座等形式向轄區群眾提供免費的綜合文化服務。華僑城分館與南山區圖書館實行統一管理、一卡通用、資源共享、活動互動,並可實現各成員館之間以及深圳市圖書館和各區圖書館之間的圖書的通借通還。
華僑城分館針對周邊人居環境特點,設有獨立的少兒閱覽室,配置豐富多樣的少兒圖書5000冊,少兒報紙8種,少兒期刊26種,為少兒讀者提供了一個安全、整潔、優質的閱讀場所,還是開展各種少兒讀書活動的理想場所。
館藏特色:以旅遊、體育為主,並且特設少兒閱覽室,配置少兒圖書五千餘冊,少兒期刊十餘種,不定期舉辦「公益講座」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4:30~22:00周六至周日10:00~17:00逢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乘車路線:乘座20路、59路、90路、96路、222路公交車在「歡樂谷」下,或乘地鐵在「世界之窗」下。 蛇口育才圖書館位於南山區蛇口育才路8號,館舍面積2200平方米,成立於1984年,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是深圳市第一家由企業投資、面向民眾開放的一級公共圖書館。為了建設和諧社會,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優勢,滿足轄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閱讀需求, 2008年10月,將原蛇口工業區圖書館納入南山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管理范疇,由深圳南山圖書館、南山區蛇口培訓中心共同建設、共同管理。
2009年11月10日,修繕一新的蛇口育才圖書館作為南山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管理成員館之一,遵循「平等、公益、開放」的原則,按照南山圖書館的分館模式進行管理和運作。館內配置圖書 6萬冊(其中少兒圖書1萬冊)、300種期刊、60種報紙、30台電腦,利用書刊借閱、上網、講座等形式向轄區群眾提供免費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為豐富周邊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蛇口育才分館特設有少兒閱覽區,配置少兒圖書1萬冊,安靜、輕松、優雅的閱讀環境吸引了眾多的少兒讀者,這里已成為親子閱讀、中小學生自習的首選之地。本館與南山區圖書館實行統一管理、一卡通用、通借通還、資源共享、活動互動,讀者憑本館借書證可在南山圖書館各成員館之間以及深圳市公共圖書館之間實現圖書的通借通還。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4:00~21:30周六至周日10:00~17:00逢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乘車路線:乘31、77、204、105、226、331、355路公共汽車到招商大廈下車,沿育才路向北500米即到。 周一9:30--17:30(一、二樓書報閱覽;恕不外借)
周二14:30--21:30
周三至周五9:00--21:30周六、周日及節日9:30--17:30 周二至周五16:30—21:30
周六、周日、節假日9:30—17:30
周一不開放 周六、周日及節假日:09:30——17:30
周三至周五:9:00—21:30
周二:14:30—17:30
周一不開放
憑借書證入室,午晚餐時間暫閉半小時

④ 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如何推行和發揮總分館制的作用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2

⑤ 陝西省圖書館閱覽室

可以學習 辦票是必須的

⑥ 同濟大學圖書館的分館介紹

圖書館由總館、滬東分館、滬西分館、滬北讀者服務部、嘉定校區圖書館組成
嘉定校區圖書館
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圖書館位於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核心區域,處於三條校園主軸線的交匯點。建築平面輪廓方整,總高度為65.1米,佔地面積1659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462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14層,地下一層。圖書館設計藏書量為150萬冊。嘉定校區圖書館實行「一門式」管理模式。
嘉定校區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收藏與嘉定校區學科專業相關的印刷形資源有中外文圖書32萬多冊、中外文現刊1500種、中外文期刊合訂本6.3萬冊、報紙100餘種;另外讀者還可訪問2萬余種中外文電子期刊和30餘萬冊電子圖書和50餘種網路版學術資源資料庫。
嘉定校區圖書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宗旨,開展文獻借閱、電子閱覽、國內外館際互借、參考咨詢、科技查新、情報教學等,全方位服務全校師生,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同時努力為周邊企業、研究院所提供信息咨詢和情報服務。
嘉定校區圖書館向讀者提供多層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務內容。傳統服務:圖書期刊借閱、館際互借、電子閱覽、讀者培訓;特色服務:異地委託借書、自助復印列印掃描;個性化服務:網路信息檢索、文獻傳遞、課題查新。
二樓和十四樓的學術研究室可為讀者提供一個獨立、安靜、舒適的個人學習研究空間。三樓的報告廳定期放映各類外語教學和參考影片,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
位於十四樓屋頂花園旁的汽車專題閱覽室收藏有汽車類圖書、期刊、報紙、標准、報告、年鑒、會議論文、學位論文等多種文獻資源,內容涉及汽車理論知識(如設計、製造、營銷、物流)、行業政策與法規、企業名錄、車型手冊、駕駛與維修、安全與環保等多個方面,可方便地為讀者提供查詢和閱覽服務。另外還設有公共查詢機10台,讀者可檢索多個專業資料庫及各類網上資源。
位於圖書館五樓和九樓中庭的電子閱覽室配備了近120台電腦終端,每層閱覽室都設有查詢用計算機和無線網路接入設備。所有設施均免費向讀者開放,讀者既可以訪問圖書館網上資源,也可以訪問Internet網上資源。

⑦ 包河區圖書館部門設置及功能

摘要  親~您好,您的問題將由旅行咨詢小智來給您解答,我正在整理您所需要的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大約在五分鍾左右,因為目前咨詢人數較多,您可以查看一下您的問題,補全資料,或者對您的問題進行補充說明。感謝您的支持與信任!

⑧ 圖書館標准化服務體系

1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2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
2.1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應是區圖書館、街道和社區圖書館
2.2中、西部農村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應是縣(市)圖書館
2.3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應轉移到鄉鎮、村(社區)圖書館建設上來。
3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模式問題
多元化的模式,這完全符合我國國情。
廣東的「流動圖書館」,需要省政府資金的大量投入,省館也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設備,數量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其他省級館也未必都能將效仿。
深圳「圖書館之城」模式,在我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有推廣價值。
天津圖書館模式分館面鋪得太開。上海的中心圖書館模式,從嚴格意義上講上海圖書館與區縣圖書館的關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總館與分館的關系
江蘇多元化的模式適用於蘇南地區
縣(市)圖書館逐步實行分館制,這是鄉鎮圖書館鞏固發展的關鍵。
4、公共圖書館服務服務體系的保障機制問題。
第一、充分發揮政府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加快圖書館立法步伐。
第二、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縣級圖書館財政支持。
第三、建立公共圖書館評估服務指標體系。

⑨ 該如何寫康巴什新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思路

一、總體目標

2011至2012年,按照政府主導、公益服務、體系完善、發展平衡、惠及全民的原則,加強城鄉統籌,突出軟體建設和服務開展,到2012年底,努力形成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基本全覆蓋、公共文化新產品生產供給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標准,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有效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益性原則。由政府主導,以財政投入為保障,提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優惠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提供非贏利性的文化服務。

堅持基本性原則。按照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西部)創建標准》要求,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獲得更高層次、更多樣性的文化消費。

堅持均等性原則。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建設覆蓋全社會各階層不同類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讓全市人民群眾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

堅持便利性原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布局合理,就近融入群眾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傳遞、服務指引、服務和產品消費近距離、經常性,適合大眾便捷獲取。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全覆蓋。

2011至2012年,圍繞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目標,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顯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

1.持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面積為1.6萬平方米的寶雞市圖書館新館;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利用原青銅器博物館(籌建中的民俗博物館)建設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非遺陳列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新建、改擴建一批縣(區)文化館和圖書館,建成門類齊全、功能先進、層次分明、省內領先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影劇院等齊全的文化設施體系新格局。

2.大力加強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建設。市、縣(區)兩級圖書館配備流動圖書服務車,市、縣(區)兩級文化館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建成與我市人口分布和地域條件相適應的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市縣(區)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具備流動文化服務能力,廣大群眾能夠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3.實施市、縣(區)兩級公共圖書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縣(區)圖書館達標建設。市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二級館以上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區)隴縣、鳳翔縣、陳倉區、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區)的千陽縣、金台區、渭濱區,以及扶風縣、麟游縣,縣(區)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全市公共圖書館人均佔有藏書0.4冊以上;人均年增新書在0.02冊以上。

4.實施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市群眾藝術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金台區、渭濱區、陳倉區三個區的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隴縣、鳳翔縣、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的千陽縣,以及眉縣、太白縣,縣文化館達到國家三級館的標准。

5.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到2012年底,全市建成85個單獨設置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其設備配置、活動開展、人員配備、綜合管理達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制定的《鄉鎮(街道)文化站建設標准》。

6.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市、縣兩級全部建成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縣區實現60%以上的鄉鎮(街道)、社區建有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水平,維護和發展公眾文化權益。

2011至2012年,以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效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給水平,更好地維護和發展城鄉群眾公共文化權利、培育社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

1.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組織文化部門和單位,繼續開展大型文化下鄉活動、圖書流動閱覽、送書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推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創建工作,鞏固提升現有的4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發展水平。組織農村和城市社區依託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辦好春節廣場文化周、夏日廣場納涼晚會、社區文藝匯演、秦腔大賽、歌手大賽、自樂班大賽、民間曲藝大賽、「非遺」展示展演展覽宣傳活動、夏日周末文化廣場、社火藝術節、周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推進文化惠民活動向縱深開展,努力滿足各階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受眾率和參與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人均參加文體活動的時間每周不少於3小時。

2.逐步實現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多元化。繼續深化市、縣兩級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大力解放藝術生產力。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在全市重點扶持300支群眾業余文藝團隊,支持600支基層農村群眾業余文藝團隊,保障民間文藝演出活動經常性開展,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市場,採取項目補貼、資助和招標采購等方式,通過集中配送、連鎖服務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問題,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3.全面實現公益性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根據中、省《關於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2011年7月1日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於42小時,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56小時,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2小時。

4.積極組織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市、縣兩級文化館業務人員進社區(農村)培訓、輔導和調研人均每年不低於48天;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年均舉辦各類講座、展覽、培訓等活動不少於20場(次),下農村、社區服務點活動不少於200次;博物館每年舉辦講座、培訓活動不少於20場(次)。市、縣兩級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12場以上,流動展覽10場以上;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每年下基層服務次數不低於60次。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舉辦有影響的大中型文化活動不少於4次,開展培訓、展覽、演出等文藝活動12次以上。各村(社區)農家書屋每年開展群眾主題讀書活動4次以上。實現每個行政村每月看1場以上電影、每年看2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年組織3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

5.全面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建設,2012年底,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化服務體系,縣縣有支中心、鄉鄉有基層服務點,實現「村村通」;100%的基層群眾可以通過基層服務點使用文化信息資源及享受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的資源服務。

6.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制定《寶雞市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總分館制管理暫行工作辦法》等相關制度,保證分館(點)規范性、系統性的建設原則。實施以市圖書館為總館,縣區圖書館為分館,鄉鎮(街道)圖書室為二級分館,村(社區)圖書室為分點的總分館模式。吸收大專院校、部隊等單點陣圖書館加盟總分館服務體系,同時做好圖書流動車服務工作,與總館、各分館(點)形成動靜結合、館點結合的圖書館服務網路,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調配、統一檢索、統一分編,通借通還。

(三)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

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明兩年,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推動實踐發展的同時,理論上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媒體的宣傳報道還需要進一步跟進。

1.加強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依託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級文化館(站)和文化研究社團,結合具體實踐,參與文化部及省文化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課題研究工作,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共性問題,總結經驗,並形成課題研究成果,為國家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為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借鑒。

2.加大宣傳力度。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道,形成強力有效的宣傳態勢、積極濃郁的宣傳氛圍,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的新探索、新機制、新做法、新成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帶動我市整體創建工作。同時,向社會公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展情況,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示範區創建工作,接受公眾的考評和社會的監督,推動我市創建工作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

四、建設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按照國家、省關於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工作要求,成立創建組織領導機構,建立明確的工作機制。結合我市實際,制訂創建實施方案、宣傳方案、制度設計方案等,制定並完善創建規劃,明確目標任務。

第二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和省文化廳的指導下,全面展開創建工作。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分別按照創建標准和建設規劃,對照各自承擔的創建任務,制定方案,組織實施。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全面開展各項建設服務工作,基本完成《建設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力爭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創建標准。

第四階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對創建工作進行自查,改進提升,迎接國家檢查驗收,確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驗收順利通過,力爭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五、保障措施

(一)統籌規劃,建立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我市「十二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保障廣大城鄉群眾文化權益,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既是文化部門的重要任務,也是各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明兩年,我市將以創建工作為契機,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並實施公共文化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並實施公共文化績效評估制度,形成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保障。

1.建立有效機制。市、縣(區)制定並實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制定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宏觀管理、行業協會參與、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確保各社會團體對農村和基層的文化援助。

2.嚴格落實政策。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和文化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編制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准》、《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等標准,統籌利用資源,堅決落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用地,公共文化設施門類齊全,布局合理、服務便捷。

3.有效整合資源。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平台,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項目有效整合,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綜合、系統、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體現便民惠民,提高整體服務能力,發揮綜合效益。

4.加快推進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推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形成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制定並落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文化事業建設有關政策,積極扶持民營文藝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和農村(社區)群眾自辦的業余文藝團隊,使其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

(二)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長效資金保障。

1.強化目標責任。實現「五納入」,即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承擔創建任務的各級政府,以及各級文化、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切實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改善當地公共文化設施,增強文化服務能力,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意義,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既定時間、既定路線、既定任務,完成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

2.完善投入機制。建立總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公共文化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市、縣兩級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其增長幅度要高於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按照部頒文化館等級必備條件的標准,對市群眾藝術館的財政撥款總數不低於全市人均0.80元,縣(區)文化館不低於全縣(區)人均0.60元的最低標准;按創建國家示範區的要求,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按所轄人口人均0.60元的標准撥付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落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運行經費,市級每年22.7萬元,縣(區)級每年6.8萬元;縣(區)財政安排的鄉鎮(街道)文化站每年的業務活動費不得低於其所轄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標准。切實保障實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購買重要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開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必需的資金,專款專用。

(三)健全機構,完善隊伍,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和技術全面落實。

1.加強隊伍建設。健全鄉鎮綜合文化站組織機構,至2012年,在現有每鄉鎮已有1名文化專乾的基礎上,再配備1名文化站長,1名網路多媒體技術人員;為每個行政村和城市社區配備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專干。市級文化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7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30%以上),縣級文化事業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8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20%以上)。徹底解決公共文化機構無編制,非文化工作人員占編、文化專干不專現象,充分調動發揮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在職人員培訓教育制度,市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0天,縣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15天,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文化專兼職人員參加集中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5天。

2.建立技術支撐。利用網路、聲訊、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務技術支撐系統。按照省頒標准,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級中心配備8至10名技術人員,縣級支中心配備3名技術人員。落實人員經費,確保系統正常運轉,實現全市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