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測繪標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測繪標准

發布時間: 2022-04-26 21:38:59

1. 高解析度影像數據處理及數據建庫技術方法研究

潘振祥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 鄭州 450016)

摘 要:本文通過開展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數據(SPOT5)處理及建庫技術方法研究和探索,制定了《高解析度影像數據處理及基於遙感影像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技術要求》和《省級基於遙感影像 1∶1 萬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製作了覆蓋河南全省的 1∶1 萬數字正射影像圖,建立了河南省基於 SPOT 5 的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資料庫和基於影像信息土地利用資料庫,為全國土地利用二次調查基礎底圖製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土地資源 衛星影像 遙感 資料庫 像控點

0 引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衛星遙感影像處理技術得到了突破性進展,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土地執法監察、土地變更調查以及大中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等方面應用已取得顯著成效。

針對河南省高解析度遙感影像數據處理及資料庫建設項目任務,項目組提出了利用 GPS 外業靜態實測坐標作為影像數據校正的控制資料,制定了《高解析度影像數據處理及基於遙感影像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技術要求》和《省級基於遙感影像 1∶1 萬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等,並根據項目任務要求,制定了切合河南實際的基於遙感影像信息的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同時,通過項目開展,製作了覆蓋河南全省的 SPOT 5 數字正射影像圖(DOM),並建立了河南省基於 SPOT 5的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為土地利用二次調查基礎底圖製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影像數據處理及資料庫建設技術路線

(1)多源遙感信息相結合。選取最佳波段組合的多光譜影像與高解析度全色影像融合,生產具有高解析度空間信息和豐富光譜信息的融合影像。

(2)GPS 像控點、基礎圖件(資料庫)和 DEM 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採用 GPS 像控點,同時利用 1∶5 萬 DEM 對遙感影像進行正射校正。

(3)人機交互與計算機自動提取相結合。以人機交互解譯為主,進行土地分類信息提取。

(4)遙感解譯與地面調查相結合。對提取的地類圖斑信息進行外業驗證,對在室內不確定的地類圖斑,進行外業實地調查。

2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建立

為保證像控點選取精度,首先在 2.5 m 解析度的全色影像上,按照像控點選取的技術要求,每景均勻選取了 25 個像控點,並對像控點進行了全外業 GPS 靜態測量,在 MapGIS 平台下編輯像控點屬性結構,建立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並將像控點外業測量成果表以圖片方式保存在屬性表中。如圖1所示。

圖1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示意圖

2.1 GPS 像控點選取

為保證像控點外業測量精度,像控點選取時,點位分布要相對均勻,特徵明顯,交通便利,數量足夠,盡可能在全色影像上選取,盡量避開高壓線、大面積水域等干擾因素。

為提高外業測量效率,將選取的待測像控點製作成「像控點外業測量成果表」,成果表包括像控點編號、點位及放大的示意圖、WGS84、1954 北京、1980 年西安三套坐標和點位說明等內容。

2.2 GPS 像控點外業施測

像控點外業測量採用附合路線法,各像控點平均間距約 13 km,像控點與 C 級 GPS 控制點組成 GPS 控制網。GPS 像控點外業測量利用河南省 C 級 GPS 控制網成果的三套數據(分別為WGS 84、1954 北京和 1980 年西安坐標)作為起算數據,依據《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採用靜態方式同步進行觀測,三台套 GPS 接收機為一組,觀測時段長度不少於 45 分鍾,衛星高度角≥ 15°,有效觀測衛星總數≥ 4 個。測量數據採用南方測繪軟體進行基線解算、平差處理並進行高程擬合,最後解算出像控點基於三套坐標系統的三套數據和擬合高程。

2.3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的建立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以河南省 1∶50 萬地理底圖作為工作底圖,輸入像控點空間坐標,並採集像控點屬性與圖形信息,建立數學基準統一的像控點圖形圖像文件。像控點圖形圖像信息,除像控點所具有的地理坐標信息之外,還包括與待糾正影像相關的特徵地物的紋理信息、解析度信息等。

3 影像數據處理

影像數據處理包括衛星影像全色數據與多光譜數據的配准、融合和影像數據正射校正、鑲嵌及正射影像圖(DOM)的製作等。本項目所使用到的 SPOT 5 數據是由視寶公司提供的 1A 級數據,只經過了探測器的均衡化處理,為了進行多元數據的復合,製作正射影像圖,必須對圖像進行正射校正,建立地理坐標。影像數據處理技術流程如圖 2 所示。

圖2 影像數據處理技術流程

3.1 影像配准

本項目使用的單景多光譜數據與全色數據是同步接收到的,其圖形的幾何相關性較好,多光譜數據與全色配准難度小、精度高,因此採用相對配準的方法,SPOT 5 多光譜數據波段組合採用 XS2(紅)、XS3(綠)、XS1(藍)形式,影像重采樣間隔為 2.5 m,重采樣方法採用雙線性內插,以景為配准單元,以 SPOT 5 全色數據為配准基礎,均勻選取配准控制點,對接收側視角較大,地勢起伏對配准影響較為嚴重的區域相應增加控制點密度,將 SPOT 5 多光譜數據與之精確配准,並隨機選擇配准後全色與多光譜數據上的同名點進行檢查,以確保數據的配准精度。

3.2 影像融合

圖像融合處理採用最基本的乘積組合演算法直接對兩種空間解析度的遙感數據進行合成,融合後圖像則採用直方圖調整、USM 銳化、彩色平衡、色度飽和度調整和反差增強等手段,以使整景影像色彩均勻、明暗程度適中、清晰,增強專題信息,特別是加強紋理信息。

3.3 影像正射校正

影像正射校正採用 ERDAS 的 LPS 正射模塊,利用 SPOT 5 物理模型,每景 25 個像控點均勻分布於整景影像,各相鄰景影像重疊區有 2 個以上共用點。正射校正以實測點和 1∶5 萬 DEM為校正基礎,以景為單元,對融合後的數據進行正射校正,采樣間隔為 2.5 m。

3.4 影像鑲嵌

影像鑲嵌採用 ERDAS 的 LPS 正射模塊中批量處理模塊,相鄰兩幅影像,均採集了兩個以上共用點,大大提高了影像鑲嵌精度。為驗證鑲嵌精度,以縣(市、區)為單位,在其鑲嵌區隨機選擇 25 個以上檢查點進行鑲嵌精度檢查。

3.5 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

數字正射影像圖(DOM)製作採用 Image Info 工具,按照 1∶1 萬標准分幅進行裁切,覆蓋完整的縣級行政轄區。圖幅整飾依據《高解析度影像數據處理及資料庫建設技術要求》,利用MapGIS 資料庫平台,按照 1954 北京坐標系、1985 年國家高程基準的生成 1∶1 萬標准分幅圖幅整飾。

4 創新成果

項目組在圓滿完成項目任務的前提下,結合項目進展和土地管理需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總結項目進展和取得的成果,創新成果主要體現在:

(1)影像校正控制點 GPS 外業實測數據作為影像校正控制資料,改變了以往利用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資料庫)作為控制資料的傳統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影像校正精度,節省了項目投入經費。

覆蓋河南全省 1∶1 萬標准分幅地形圖共計 6565 幅,而實有地形圖僅 5600 余幅,項目組在徵求部課題組同意的前提下,提出採用 GPS 外業實測控制點作為影像校正控制資料的思路。基於這一思路,項目組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論證,制定了 GPS 外業測量技術要求,並對覆蓋全省的每景 SPOT 5 衛星影像相對均勻地選取了 25 個控制點,相鄰景影像不少於 2 個共用控制點的原則,全省共選取影像校正控制點 1421 個,GPS 大地控制 C 級點 94 個。根據影像數據接收時間和項目進度,共分 13 個測區,對所有控制點採用附和路線法進行了靜態測量,分別計算出各控制點和檢查點的 WGS84、1954 北京和 1980 年西安三套坐標。

(2)河南省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的建立,為今後河南全省土地利用遙感監測、衛片執法監察等提供了技術保障。

為使外業測量成果長期保存和今後使用,項目組在項目任務之外,在 MapGIS 平台上,基於河南省 1∶50 萬地理底圖,建立了 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資料庫的建立,不僅滿足 SPOT 5_2.5 m 高解析度衛星影像的校正精度要求,同時為今後河南全省土地利用遙感監測、衛片執法檢查、礦山環境監測等奠定了基礎。

(3)高解析度影像數據大區域整體正射校正和鑲嵌處理技術的探索,為影像數據批處理技術的推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由於本次試點項目涉及的范圍廣、影像處理工作量大,因此,項目組在保證影像糾正精度的前提下,為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和使用了遙感影像專業處理軟體 ERDAS 的 LPS 模塊提供的大區域整體正射糾正和影像鑲嵌處理功能,達到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鑒於本次試點項目所使用的影像數據均為同步接收的 SPOT 5 多光譜與全色數據,其圖形的幾何相關性較好,多光譜數據與全色配准難度小、精度高,因此,影像數據處理採用先單景融合、後大區域整體正射校正、最後進行大區域鑲嵌配準的技術流程進行影像處理。

正射糾正採用 ERDAS 的 LPS 批量正射模塊。糾正採用 SPOT 5 物理模型,控制點均勻分布於整景影像,每景控制點個數為 25 個,各相鄰影像重疊區有 2 個以上共用點。正射糾正以 GPS外業實測控制點和預處理的河南省 1∶5 萬 DEM 為糾正基礎 , 對 SPOT 5 融合數據進行批量糾正,采樣間隔為 2.5 m。影像鑲嵌採用的是 ERDAS 的 LPS 批處理模塊,由於各相鄰景影像均採集了兩個以上的共用點,大大提高了影像鑲嵌精度。

(4)基於遙感影像信息土地利用分類標准體系的制定,為國家和省級快速掌握和提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項目組根據部課題組要求及國家和省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結合 SPOT 5 衛星影像光譜特徵和紋理信息,經充分研究和論證,制定了切合河南實際、滿足「高解析度影像數據處理及資料庫建設」試點項目需要的基於遙感影像信息的土地利用分類標准,該標准中將土地利用類型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3 個大類,耕地、園林地、其他農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鐵路用地、公路用地、其他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等 10 個二級類,此外,根據個別地類特點,又分別從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中單獨劃分出公路林帶、農業水利用地、水利設施用地、未利用水面和黃河灘地等 5 個三級類,分類標准與現有的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協調、一致,符合國土資源土地分類標准體系。

(5)基於遙感影像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為國家和省土地宏觀管理提供了現勢性較強的土地利用電子數據,為國內同類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技術依據。

考慮到國家和省級土地宏觀管理的需要,根據項目制定的「基於遙感影像土地利用分類體系」,結合中地公司 MapGIS 土地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框架結構,項目組在 MapGIS 資料庫管理系統平台的基礎上,分別制定了《高解析度影像數據處理及資料庫建設技術要求》和《基於遙感影像 1∶1 萬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等,並在標准中明確了基於遙感影像的土地分類、文件命名規則、數據分層格式及要求等,保證了數據標准和數據格式的一致性及資料庫建設質量,為國家和省提供了翔實的土地利用現勢數據。

5 結 語

隨著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高解析度遙感影像數據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同時,遙感影像數據處理的技術手段也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先進,尤其是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全面開展,將遙感影像在土地管理方面的應用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如何在影像數據處理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人力和財力投入已顯得尤為重要。本項目針對上述問題,在科研與生產過程中,提出的採用 GPS 外業實測控制點作為影像校正控制資料、GPS 像控點圖形圖像數據建庫及基於國家和省級土地管理需要而提出的基於遙感影像信息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等,進行了較好的詮釋,為今後同類工作的開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參 考 文 獻

常慶瑞,等.2004.遙感技術導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

陳述彭,等.1998.遙感信息機理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

黨安榮,等.2003.ERDAS IMAGING 遙感圖像處理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湯國安,等.2004.遙感數字影像處理[M]. 北京:科學出版社

徐柏清.1988.正射投影技術與影像地圖[M].北京:測繪出版社

尤淑撐,劉順喜.2002.GPS 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研究[J].測繪通報(5):1~3

張繼賢,等.2000.圖形圖像控制點庫及應用[J].測繪通報(1)

(原載《測繪通報》2008 年第 10 期)

2. 資料庫的質量控制

一、質量保證控制體系

在資料庫建設過程中,各工作單位和計劃項目綜合組均制定了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和措施,從資料的來源、整理錄入、檢查匯總層層嚴格控制。質量保證控制體系內容包括:質量保證組織體系和質量保證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又由承擔單位和計劃單位綜合項目組兩套體系組成。承擔單位按照本單位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和辦法建立了以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項目組和工作組為核心的質量保證組織體系以及完整的質量管理制度體系。以計劃單位為核心的綜合項目組的質量保證組織體系是由計劃項目負責人、工作項目負責人和工作組構成。建立了三級質量檢查監控體系:一是資料庫工作人員的自檢和互檢;二是承擔單位項目組組織的質量抽檢;三是計劃項目綜合組組織的階段性質量抽檢和驗收。在各級檢查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都做了詳細的記錄,並進行了認真修改,保證了錄入資料的准確性。

二、質量保證措施

(一)屬性數據的質量保證措施

屬性數據就是要真實地反映原始資料,質量保證措施最主要的就是質量檢查、核對,形成錄入→檢查→修改→補充→匯總五個步驟的工作流程。每一項內容錄入完成以後,錄入人員必須將錄入數據與原始數據進行校對,自檢率為100%,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之後,再開始下一項數據的錄入。工作每告一段落,要進行互檢,互檢率也是100%;同時承擔單位項目組進行質量抽檢,抽檢率為30%~50%;計劃項目綜合組的階段性質量抽檢和驗收,抽檢率為20%~30%。資料庫工作人員平時工作有記錄,每次檢查有記載,發現的問題修改情況也有記錄,做到出問題有據可查,責任有人承擔,確保數據錄入的准確和可靠。同時,還制定了安全防範措施,即防計算機病毒破壞、防資料庫數據誤刪除、防蓄意破壞。

(二)圖形數據的質量保證措施

1.地理底圖質量保證措施

本次使用的數字地理底圖是國家測繪局1∶25萬地理要素圖,利用Map GIS的裁剪功能以松嫩平原界線為范圍邊界裁剪而成,圖層要素有外圖廓、經緯網、境界線、水系、公路、鐵路、等高線、高程點等,並依據2005年11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頒發的《1∶25萬地理底圖編輯要求》和水環所提供的圖庫進行了修編。原地理底圖自帶圖庫與水環所提供的圖庫有很大差別,都按圖層及圖元參數一一替換圖案號及更改參數,保證了更換圖庫前後地理底圖所示內容的一致性。

2.成果圖件數字化質量保證措施

成果圖件均由編圖人員在噴繪的地理底圖上繪制,然後採用300 dpi以上的解析度進行掃描,提高了柵格文件的清晰度,減小了誤差;制圖人員利用Map GIS將圖像配准到已矢量、修編好的地理底圖上,所有經緯網交叉點都作為控制點採集對象,保證了圖像配準的精度;矢量過程中窗口放大到40倍,滑鼠跟蹤輸入;各類成果圖件中松嫩平原邊界在空間上嚴格重合,在面元建立拓撲時,不能作結點平差,分區線元與邊界相交處分區線元用延長靠近母線、母線加點功能,在此基礎上建立拓撲關系形成面元,保證了公共邊界線元空間拓撲的一致性;對不同成果圖件有相同要素的,要將其單獨提取圖層,根據圖件要求予以增加,保證了不同圖件中相同內容的一致性。通過上述工作方法,使圖件數字化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矢量化後,噴出彩圖檢查圖元信息,圖元信息檢查是保證圖形數據質量的關鍵,這項檢查工作以自檢為主,檢查都在兩遍以上。圖形屬性數據通過MAPGIS屬性管理系統輸入完成,其屬性欄位按照《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料庫標准》要求填寫。

3.提高資料庫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

人是保證質量的主動因素,提高資料庫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是保證資料庫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資料庫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承擔單位,還是綜合項目綜合組都開展了提高質量意識的重要性教育,使每一個工作人員在思想上重視資料庫質量,在行動上保證資料庫質量。

3. 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什麼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

對測繪成果實行統一的管理。

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國家確定大地測量等級和精度以及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國家制定工程測量規范和房產測量規范,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必須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3)資料庫測繪標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新時期的測繪新技術在建築測量中慢慢得以改良,逐漸提高了建築測量數據的精度,保證了建築的質量,我國已步入數字化測繪時代,信息化測繪技術有所發展,各項測繪技術的不斷精進,有效促進了我國從數字化測繪向信息化測繪的轉變。

通過有機結合數據採集與數控繪圖儀,構建從外到內的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繪圖的自動測圖系統,此技術能簡易成圖,實現圖形測繪的自動化,並能搭建專業的資料庫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為以後的圖形測繪奠定基礎。

4. 測繪及資料庫建設人員具體做什麼

測繪及
資料庫建設
人員主要是根據已有的測繪成果資料建立mdb數據,能直觀反應各種地理屬性和其他屬性,方便於數據的綜合管理和調用。

5. 我國測繪資質的分類和業務范圍有哪些

專業標准包括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製作、互聯網地圖服務。
專業范圍及專業子項
1.大地測量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位置數據服務是指通過若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數據中心及數據通信網路等組成的系統提供位置數據服務的活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包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GLONASS、GALILEO等。
2.測繪航空攝影
一般航攝包含膠片航空攝影、數碼航空攝影、機載激光掃描、機載SAR成像。
3.攝影測量與遙感
從事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處理與提供的單位,應當取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專業子項的測繪資質。
4.地理信息系統工程
地面移動測量是指利用集成在地面移動載具上的多種感測器,在移動狀態下採集各種實景地理空間信息及數據後處理的活動。
5.工程測量
(1)規劃測量包含城鄉規劃定線測量、城鄉用地測量、規劃檢測測量、日照測量。
(2)變形形變與精密測量包含精密工程測量、變形(沉降)觀測、形變測量。
(3)線路與橋隧測量包含線路工程測量、橋梁測量、隧道測量。
6.海洋測繪
(1)在內陸江河湖泊等水域從事海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取得海洋測繪專業范圍的相應專業子項。
(2)海洋工程測量包含底質測量、浮泥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水下管線測量、港口與航道工程測量。
7.互聯網地圖服務
(1)互聯網地圖服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傳標注、地圖資料庫開發三項內容。通過無線互聯網路調用的地圖也屬於互聯網地圖服務范疇。
(2)地理位置定位是指將空間坐標與互聯網地圖相應位置進行匹配,並進行地圖可視化表達的服務。
(3)地理信息上傳標注是指允許用戶在互聯網地圖上填寫其感興趣的信息並與他人分享的服務模式。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名稱、地址、分類、屬性、影像、評論等。
(4)地圖資料庫開發是指互聯網地圖服務單位開發互聯網地圖資料庫和有關服務功能,供使用者調用、開發。從功能上包括但不限於地圖顯示、地圖標繪、地圖搜索、公交換乘、行車路線、地理編碼、逆地理編碼等地圖服務,從形式上包括但不限於API、Web Service、SDK等各種類型的地圖介面調用服務。

6. 測量有關的規范有哪些

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 GB 6962--86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 7930--87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 7931--87
4、海圖圖式 GB 12317--90
5、航海圖編繪規范 GB 12318--90
6、中國航海圖圖式 GB 12319--90
7、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 GB 12320--90
8、海道測量規范 GB 12327--90
9、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 12340--90
10、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 12341--90
11、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圖式 GB 12342--90
12、1:25000 1:5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 GB 12343--90
13、1:100000 地形圖編繪規范 GB 12344--90
14、地理格網 GB 12409--90
15、遠程光電測距規范 GB 12526--90
1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 GB 12897--91
17、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 GB 12898--91
18、近景攝影測量規范 GB/T 12979--91
19、坐標展點儀 GB/T 13605--92
20、國土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 GB/T 13923--92
21、1:5000 1:10000 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T 13977--92
2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GB/T 13989--92
23、1:5000 1:10000 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T 13990--92
24、立體坐標量測儀 GB/T 13991--92
25、工程攝影測量規范 GB 50167--92
26、地形圖用色 GB 14051--93
27、短程光電測距儀 GB/T 14267--93
2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修測規范 GB/T 14268--93
29、1:5000 1:10000 地形圖圖式(修訂) GB/T 5791--93
30、工程測量規范 GB 50026--93
31、影象地圖制印規范 GB/T 14510--93
32、地圖印刷規范 GB/T 14511--93
33、1:100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及圖式 GB/T 14512--93
34、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14804--93
35、測繪基本術語 GB/T 14911--94
36、大比例尺地形圖機助制圖規范 GB 14912--94
37、攝影測量與遙感術語 GB/T 14950--94
38、精密工程測量規范 GB/T 15314--94
39、地圖印刷光學密度量測規范 GB/T 15638--1995
40、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修訂) GB/T 7929--1995
4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15660--1995
42、1:5000 !: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 GB/T 15661--1995
43、1:25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及圖式 GB15944--1995
44、電子海圖技術規范 GB 15702--1995
45、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范 GB 15967--1995
46、遙感影像平面圖製作規范 GB 15968--1995
47、航空攝影產品的注記與包裝 GB/T 16176--1996
48、比長基線測量規范 GB/T 16789--1997
49、中、短程光電測距規范 GB/T 16818--1997
50、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平板儀測量規范 GB/T 16819--1997
51、地圖學術語 GB/T 16820--1997
52、地理點位置的緯度、經度和高程的標准表示法 (編碼所) GB/T 16831--1997
5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范 GB/T 17157--1997
54、攝影測量數字測圖記錄格式 GB/T 17158--1997
55、大地測量術語 GB/T 17159--1997
56、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 GB/T 17160--1997
57、數字地形圖產品模式 GB/T 17278--1998
58、省級行政區域界線測繪規范 GB/T 17796—1999
59、地形資料庫與地名資料庫介面技術規程 GB/T 17797—1999
60、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 GB/T 17798—1999
61、數字測繪產品質量要求 第1部分:
數字線劃地形圖、數字高程模型質量要求 GB/T 17941.1—2000
62、國家三角測量規范 GB/T 17942—2000
63、大地天文測量規范 GB/T 17943—2000
64、加密重力測量規范 GB/T 17944—2000
65、房產測量規范 第1單元 房產測量規定 GB/T 17986.1 —2000
66、房產測量規范 第2單元 房產圖圖式 GB/T 17986.2 —2000
67、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GB/T 18314—2001
68、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5—2001
69、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 GB/T 18316—2001
70、專題地圖信息分類與代碼 GB/T 18317—2001
71、城市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規范 GB/T 18578—2001

7. 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中的一,二,三怎麼定義的呢

指的是測繪作業的難度等級。具體的實施細則在國家測繪局的測繪生產定額規范中可以查找

測繪生產定額標准

由於測繪工具的更新換代,測繪作業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充分調動生產經營單位廣大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生產積極性,切實提高生產效率,切實規范項目管理程序,根據目前測繪市場的價格,結合我院測繪工作實際,參照國家測繪主管部門歷年來頒布的測繪收費標准,特製定本定額標准。
一、本標準是將原標准中對主要測繪工作項目「困難地區」收費標准予以剔除,僅保留「一般地區」收費標准;
二、本標准中的海洋測繪定額是按國家測繪局二○○一年一月頒布的《測繪工程產品價格》除以1.8確定的;
三、本標准中的衛星定位技術(GPS)測量定額是按國家測繪局二○○一年一月頒布的《測繪工程產品價格》中的大地測量項目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工程測量項目GPS測量分別除以1.8確定的;
四、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項目定額參照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頒發的《山東省地質勘查費用定額標准》執行;城鎮地籍測量資料庫建設項目費用是參照國家測繪局二○○一年一月頒布的《測繪工程產品價格》數字化數據入庫標准確定為5000元。
五、城鎮地籍測量權屬調查費用經研究確定為 元(此項暫空)。

3

測繪收費標准總說明

一、本標准主要是依據《測繪收費標准試行辦法》和一九九三年修訂的《測繪生產成本定額》,在一九八七年制訂的《測繪產品收費標准》基礎上修訂的。
二、本標准適用於取得測繪資格的獨立核算的測繪生產單位和有關測繪部門。
三、本標准對主要測繪工作項目分「一般地區」和「困難地區」兩種收費標准。「一般地區」和「困 難地區」是用於區分測繪外業作業區域的工作條件;測繪內業的繁簡程度及工作量的大小。
四、本標准由大地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地形測量、地圖測量、印刷、工程測量、數字化測圖、海 洋測繪、衛星定位技術(GPS)測量、測繪成果成圖資料等收費標准組成。
五、未列入收費標準的下列情況,可增加系數一並計算收費。
(一)在屬於十類(含十類)以上工資地區作業的,大地測量外業增加30%;航空攝影測量外業(以下簡稱航測外業)增加4%;航空攝影測量內業(以下簡稱航測內業)增加3%;地圖編制增加4%。
(二)遠距離出收測(指野外作業)按下列規定增加收費系數:
1. 出收測單程距離在1000公里以上的,大地測量外業增加3%,航測外業增加4%; 2. 出收測單程距離在2000公里以上的,大地測量外業增加5%,航測外業增加7%; 3. 出收測單程距離在3000公里以上的,大地測量外業增加7%,航測外業增加10%;
(三) 凡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屬於高原、高寒、高溫地區進行測繪作業時,增加 8-15%收費系數。
(四) 在經濟特區進行測繪作業時,大地測量外業增加10%,航測外業增加12%。
(五) 面積系數:航測外業調繪作業部分,航測內業及地圖編制部分,按標准圖幅增加的面積, 相應地增加系數。
(六) 對作業區域分散、工作量較少等特殊項目或必須有加急限時等要求的測繪項目,可根據各 專業的不同情況確定基本工作量起算點,或參照本標準的有關規定增加15-20%收費標准。
(七) 對作業程序、規格,用工用料等有特殊要求的測繪項目,測繪單位應根據實際(或預計) 費用向委託單位計價收費。
(八) 根據用戶需要增補現勢資料,可適當增加收費。
六、由於委託單位的原因造成返工浪費,應按實際完成的工作量計算收費,由於同樣原因造成停工、 窩工時,委託單位應按下列規定支付停工、窩工損失費:
外業測量,每組日560元; 內業測繪,每工日50元。
七、由於測繪成果質量不合格給用戶造成的浪費和損失,按《測繪法》第三十條處理。 八、各測繪單位要嚴格按照測繪收費標準的規定收費,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收費標准

8. 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一)「十二五」主要成就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二)「十三五」發展形勢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二)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法治建設。(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三、重點任務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四、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1、加快裝備現代化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五、實施保障(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9. 基礎測繪資料庫里包括哪幾項資料庫

地形圖資料庫包括:
1:400萬
1:100萬
1:25萬
1:5萬
1:1萬等幾個比例尺。
數據形式包括DLG、DRG、DEM、DOM。

還有各等級測量控制點如重力、高程、平面、GP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