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ython爬蟲如何利用多線程
多線程的例子:
(arg):time.sleep(1)print('thread'+str(arg))foriinrange(10):t=threading.Thread(target=show,args=(i,))t.start()print('mainthreadstop')
運行效果:
『貳』 Python爬蟲多線程如何使用多線程
無疑是python,爬蟲是python最擅長的方面之一,有許多強大的爬蟲庫如scrapy。 而node.js雖然也能做爬蟲,但在處理多線程方面受到限制,這是硬傷。
『叄』 python 爬蟲 多進程 多線程 哪個好
看你更喜歡哪個,都差不多的話,python的優勢是跨平台很好,庫很全,但是效率沒有node.js好。 所以如果小爬蟲就python,大規模的用node吧
『肆』 python 訪問 Mysql 資料庫,是多線程好還是多進程好
連接對象可以是同一個,指針不能是同一個。 假設conn是你的連接對象 每個線程使用cur=conn.cursor()來獲得指針。
『伍』 python多線程訪問資料庫,應該怎麼使用
連接對象可以是同一個,指針不能是同一個。
假設conn是你的連接對象
每個線程使用cur=conn.cursor()來獲得指針。
如果有鎖操作的話,有可能產生等待。這個是資料庫級別要處理的問題。看你具體業務吧,比如你需要原子操作,連續寫,中間不能斷的,那你得注意使用事務,或者自己在寫的時候鎖表。這些問題自己搭一個環境一測便知。
『陸』 python多線程訪問資料庫,應該怎麼使用
連接對象可以是同一個,指針不能是同一個。
假設conn是你的連接對象
每個線程使用cur=conn.cursor()來獲得指針。
『柒』 python可以多線程爬蟲嗎
當然可以,比如python的爬蟲框架scrapy就提供了多線程的功能,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寫多線程
『捌』 python爬蟲怎麼實現多線程
多線程的例子:
importthreading
importtime
defshow(arg):
time.sleep(1)
print('thread'+str(arg))
foriinrange(10):
t=threading.Thread(target=show,args=(i,))
t.start()
print('mainthreadstop')
運行效果:
『玖』 有沒有易懂的 Python 多線程爬蟲代碼
Python 在程序並行化方面多少有些聲名狼藉。撇開技術上的問題,例如線程的實現和 GIL1,我覺得錯誤的教學指導才是主要問題。常見的經典 Python 多線程、多進程教程多顯得偏「重」。而且往往隔靴搔癢,沒有深入探討日常工作中最有用的內容。
傳統的例子
簡單搜索下「Python 多線程教程」,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教程都給出涉及類和隊列的例子:
#Example.py
'''
Standard Procer/Consumer Threading Pattern
'''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Queue
class Consumer(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queue):
threading.Thread.__init__(self)
self._queue = queue
def run(self):
while True:
# queue.get() blocks the current thread until
# an item is retrieved.
msg = self._queue.get()
# Checks if the current message is
# the "Poison Pill"
if isinstance(msg, str) and msg == 'quit':
# if so, exists the loop
break
# "Processes" (or in our case, prints) the queue item
print "I'm a thread, and I received %s!!" % msg
# Always be friendly!
print 'Bye byes!'
def Procer():
# Queue is used to share items between
# the threads.
queue = Queue.Queue()
# Create an instance of the worker
worker = Consumer(queue)
# start calls the internal run() method to
# kick off the thread
worker.start()
# variable to keep track of when we started
start_time = time.time()
# While under 5 seconds..
while time.time() - start_time < 5:
# "Proce" a piece of work and stick it in
# the queue for the Consumer to process
queue.put('something at %s' % time.time())
# Sleep a bit just to avoid an absurd number of messages
time.sleep(1)
# This the "poison pill" method of killing a thread.
queue.put('quit')
# wait for the thread to close down
worker.join()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ocer()
哈,看起來有些像 Java 不是嗎?
我並不是說使用生產者/消費者模型處理多線程/多進程任務是錯誤的(事實上,這一模型自有其用武之地)。只是,處理日常腳本任務時我們可以使用更有效率的模型。
問題在於…
首先,你需要一個樣板類;
其次,你需要一個隊列來傳遞對象;
而且,你還需要在通道兩端都構建相應的方法來協助其工作(如果需想要進行雙向通信或是保存結果還需要再引入一個隊列)。
worker 越多,問題越多
按照這一思路,你現在需要一個 worker 線程的線程池。下面是一篇 IBM 經典教程中的例子——在進行網頁檢索時通過多線程進行加速。
#Example2.py
'''
A more realistic thread pool example
'''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Queue
import urllib2
class Consumer(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queue):
threading.Thread.__init__(self)
self._queue = queue
def run(self):
while True:
content = self._queue.get()
if isinstance(content, str) and content == 'quit':
break
response = urllib2.urlopen(content)
print 'Bye byes!'
def Procer():
urls = [
'', ''
'', ''
# etc..
]
queue = Queue.Queue()
worker_threads = build_worker_pool(queue, 4)
start_time = time.time()
# Add the urls to process
for url in urls:
queue.put(url)
# Add the poison pillv
for worker in worker_threads:
queue.put('quit')
for worker in worker_threads:
worker.join()
print 'Done! Time taken: {}'.format(time.time() - start_time)
def build_worker_pool(queue, size):
workers = []
for _ in range(size):
worker = Consumer(queue)
worker.start()
workers.append(worker)
return workers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ocer()
這段代碼能正確的運行,但仔細看看我們需要做些什麼:構造不同的方法、追蹤一系列的線程,還有為了解決惱人的死鎖問題,我們需要進行一系列的 join 操作。這還只是開始……
至此我們回顧了經典的多線程教程,多少有些空洞不是嗎?樣板化而且易出錯,這樣事倍功半的風格顯然不那麼適合日常使用,好在我們還有更好的方法。
何不試試 map
map 這一小巧精緻的函數是簡捷實現 Python 程序並行化的關鍵。map 源於 Lisp 這類函數式編程語言。它可以通過一個序列實現兩個函數之間的映射。
urls = ['', '']
results = map(urllib2.urlopen, urls)
上面的這兩行代碼將 urls 這一序列中的每個元素作為參數傳遞到 urlopen 方法中,並將所有結果保存到 results 這一列表中。其結果大致相當於:
results = []
for url in urls:
results.append(urllib2.urlopen(url))
map 函數一手包辦了序列操作、參數傳遞和結果保存等一系列的操作。
為什麼這很重要呢?這是因為藉助正確的庫,map 可以輕松實現並行化操作。
在 Python 中有個兩個庫包含了 map 函數: multiprocessing 和它鮮為人知的子庫 multiprocessing.mmy.
這里多扯兩句: multiprocessing.mmy? mltiprocessing 庫的線程版克隆?這是蝦米?即便在 multiprocessing 庫的官方文檔里關於這一子庫也只有一句相關描述。而這句描述譯成人話基本就是說:"嘛,有這么個東西,你知道就成."相信我,這個庫被嚴重低估了!
mmy 是 multiprocessing 模塊的完整克隆,唯一的不同在於 multiprocessing 作用於進程,而 mmy 模塊作用於線程(因此也包括了 Python 所有常見的多線程限制)。
所以替換使用這兩個庫異常容易。你可以針對 IO 密集型任務和 CPU 密集型任務來選擇不同的庫。2
動手嘗試
使用下面的兩行代碼來引用包含並行化 map 函數的庫: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from multiprocessing.mmy import Pool as ThreadPool
實例化 Pool 對象:
pool = ThreadPool()
這條簡單的語句替代了 example2.py 中 build_worker_pool 函數 7 行代碼的工作。它生成了一系列的 worker 線程並完成初始化工作、將它們儲存在變數中以方便訪問。
Pool 對象有一些參數,這里我所需要關注的只是它的第一個參數:processes. 這一參數用於設定線程池中的線程數。其默認值為當前機器 CPU 的核數。
一般來說,執行 CPU 密集型任務時,調用越多的核速度就越快。但是當處理網路密集型任務時,事情有有些難以預計了,通過實驗來確定線程池的大小才是明智的。
pool = ThreadPool(4) # Sets the pool size to 4
線程數過多時,切換線程所消耗的時間甚至會超過實際工作時間。對於不同的工作,通過嘗試來找到線程池大小的最優值是個不錯的主意。
創建好 Pool 對象後,並行化的程序便呼之欲出了。我們來看看改寫後的 example2.py
import urllib2
from multiprocessing.mmy import Pool as ThreadPool
urls = [
# etc..
]
# Make the Pool of workers
pool = ThreadPool(4)
# Open the urls in their own threads
# and return the results
results = pool.map(urllib2.urlopen, urls)
#close the pool and wait for the work to finish
pool.close()
pool.join()
實際起作用的代碼只有 4 行,其中只有一行是關鍵的。map 函數輕而易舉的取代了前文中超過 40 行的例子。為了更有趣一些,我統計了不同方法、不同線程池大小的耗時情況。
# results = []
# for url in urls:
# result = urllib2.urlopen(url)
# results.append(result)
# # ------- VERSUS ------- #
# # ------- 4 Pool ------- #
# pool = ThreadPool(4)
# results = pool.map(urllib2.urlopen, urls)
# # ------- 8 Pool ------- #
# pool = ThreadPool(8)
# results = pool.map(urllib2.urlopen, urls)
# # ------- 13 Pool ------- #
# pool = ThreadPool(13)
# results = pool.map(urllib2.urlopen, urls)
結果:
# Single thread: 14.4 Seconds
# 4 Pool: 3.1 Seconds
# 8 Pool: 1.4 Seconds
# 13 Pool: 1.3 Seconds
很棒的結果不是嗎?這一結果也說明了為什麼要通過實驗來確定線程池的大小。在我的機器上當線程池大小大於 9 帶來的收益就十分有限了。
另一個真實的例子
生成上千張圖片的縮略圖
這是一個 CPU 密集型的任務,並且十分適合進行並行化。
基礎單進程版本
import os
import PIL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from PIL import Image
SIZE = (75,75)
SAVE_DIRECTORY = 'thumbs'
def get_image_paths(folder):
return (os.path.join(folder, f)
for f in os.listdir(folder)
if 'jpeg' in f)
def create_thumbnail(filename):
im = Image.open(filename)
im.thumbnail(SIZE, Image.ANTIALIAS)
base, fname = os.path.split(filename)
save_path = os.path.join(base, SAVE_DIRECTORY, fname)
im.save(save_path)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lder = os.path.abspath(
'11_18_2013_R000_IQM_Big_Sur_Mon__e10d1958e7b766c3e840')
os.mkdir(os.path.join(folder, SAVE_DIRECTORY))
images = get_image_paths(folder)
for image in images:
create_thumbnail(Image)
上邊這段代碼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遍歷傳入的文件夾中的圖片文件,一一生成縮略圖,並將這些縮略圖保存到特定文件夾中。
這我的機器上,用這一程序處理 6000 張圖片需要花費 27.9 秒。
如果我們使用 map 函數來代替 for 循環:
import os
import PIL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from PIL import Image
SIZE = (75,75)
SAVE_DIRECTORY = 'thumbs'
def get_image_paths(folder):
return (os.path.join(folder, f)
for f in os.listdir(folder)
if 'jpeg' in f)
def create_thumbnail(filename):
im = Image.open(filename)
im.thumbnail(SIZE, Image.ANTIALIAS)
base, fname = os.path.split(filename)
save_path = os.path.join(base, SAVE_DIRECTORY, fname)
im.save(save_path)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lder = os.path.abspath(
'11_18_2013_R000_IQM_Big_Sur_Mon__e10d1958e7b766c3e840')
os.mkdir(os.path.join(folder, SAVE_DIRECTORY))
images = get_image_paths(folder)
pool = Pool()
pool.map(creat_thumbnail, images)
pool.close()
pool.join()
5.6 秒!
雖然只改動了幾行代碼,我們卻明顯提高了程序的執行速度。在生產環境中,我們可以為 CPU 密集型任務和 IO 密集型任務分別選擇多進程和多線程庫來進一步提高執行速度——這也是解決死鎖問題的良方。此外,由於 map 函數並不支持手動線程管理,反而使得相關的 debug 工作也變得異常簡單。
到這里,我們就實現了(基本)通過一行 Python 實現並行化。
『拾』 Python爬蟲:如何在一個月內學會爬取大規模數
爬蟲是入門Python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Python有很多應用的方向,比如後台開發、web開發、科學計算等等,但爬蟲對於初學者而言更友好,原理簡單,幾行代碼就能實現基本的爬蟲,學習的過程更加平滑,你能體會更大的成就感。
掌握基本的爬蟲後,你再去學習Python數據分析、web開發甚至機器學習,都會更得心應手。因為這個過程中,Python基本語法、庫的使用,以及如何查找文檔你都非常熟悉了。
對於小白來說,爬蟲可能是一件非常復雜、技術門檻很高的事情。比如有人認為學爬蟲必須精通 Python,然後哼哧哼哧系統學習 Python 的每個知識點,很久之後發現仍然爬不了數據;有的人則認為先要掌握網頁的知識,遂開始 HTMLCSS,結果入了前端的坑,瘁……
但掌握正確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做到能夠爬取主流網站的數據,其實非常容易實現,但建議你從一開始就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在目標的驅動下,你的學習才會更加精準和高效。那些所有你認為必須的前置知識,都是可以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學到的。這里給你一條平滑的、零基礎快速入門的學習路徑。
1.學習 Python 包並實現基本的爬蟲過程
2.了解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
3.學習scrapy,搭建工程化爬蟲
4.學習資料庫知識,應對大規模數據存儲與提取
5.掌握各種技巧,應對特殊網站的反爬措施
6.分布式爬蟲,實現大規模並發採集,提升效率
- -
學習 Python 包並實現基本的爬蟲過程
大部分Python爬蟲都是按「發送請求——獲得頁面——解析頁面——抽取並儲存內容」這樣的流程來進行,這其實也是模擬了我們使用瀏覽器獲取網頁信息的過程。
Python爬蟲相關的包很多:urllib、requests、bs4、scrapy、pyspider 等,建議從requests+Xpath 開始,requests 負責連接網站,返回網頁,Xpath 用於解析網頁,便於抽取數據。
如果你用過 BeautifulSoup,會發現 Xpath 要省事不少,一層一層檢查元素代碼的工作,全都省略了。這樣下來基本套路都差不多,一般的靜態網站根本不在話下,豆瓣、糗事網路、騰訊新聞等基本上都可以上手了。
當然如果你需要爬取非同步載入的網站,可以學習瀏覽器抓包分析真實請求或者學習Selenium來實現自動化,這樣,知乎、時光網、貓途鷹這些動態的網站也可以迎刃而解。
- -
了解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
爬回來的數據可以直接用文檔形式存在本地,也可以存入資料庫中。
開始數據量不大的時候,你可以直接通過 Python 的語法或 pandas 的方法將數據存為csv這樣的文件。
當然你可能發現爬回來的數據並不是干凈的,可能會有缺失、錯誤等等,你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清洗,可以學習 pandas 包的基本用法來做數據的預處理,得到更干凈的數據。
- -
學習 scrapy,搭建工程化的爬蟲
掌握前面的技術一般量級的數據和代碼基本沒有問題了,但是在遇到非常復雜的情況,可能仍然會力不從心,這個時候,強大的 scrapy 框架就非常有用了。
scrapy 是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爬蟲框架,它不僅能便捷地構建request,還有強大的 selector 能夠方便地解析 response,然而它最讓人驚喜的還是它超高的性能,讓你可以將爬蟲工程化、模塊化。
學會 scrapy,你可以自己去搭建一些爬蟲框架,你就基本具備爬蟲工程師的思維了。
- -
學習資料庫基礎,應對大規模數據存儲
爬回來的數據量小的時候,你可以用文檔的形式來存儲,一旦數據量大了,這就有點行不通了。所以掌握一種資料庫是必須的,學習目前比較主流的 MongoDB 就OK。
MongoDB 可以方便你去存儲一些非結構化的數據,比如各種評論的文本,圖片的鏈接等等。你也可以利用PyMongo,更方便地在Python中操作MongoDB。
因為這里要用到的資料庫知識其實非常簡單,主要是數據如何入庫、如何進行提取,在需要的時候再學習就行。
- -
掌握各種技巧,應對特殊網站的反爬措施
當然,爬蟲過程中也會經歷一些絕望啊,比如被網站封IP、比如各種奇怪的驗證碼、userAgent訪問限制、各種動態載入等等。
遇到這些反爬蟲的手段,當然還需要一些高級的技巧來應對,常規的比如訪問頻率控制、使用代理IP池、抓包、驗證碼的OCR處理等等。
往往網站在高效開發和反爬蟲之間會偏向前者,這也為爬蟲提供了空間,掌握這些應對反爬蟲的技巧,絕大部分的網站已經難不到你了。
- -
分布式Python爬蟲,實現大規模並發採集
爬取基本數據已經不是問題了,你的瓶頸會集中到爬取海量數據的效率。這個時候,相信你會很自然地接觸到一個很厲害的名字:分布式爬蟲。
分布式這個東西,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就是利用多線程的原理讓多個爬蟲同時工作,需要你掌握 Scrapy + MongoDB + Redis 這三種工具。
Scrapy 前面我們說過了,用於做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