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分布式資料庫查詢優化演算法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分布式資料庫查詢優化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5-07 07:54:50

㈠ 什麼叫分布式資料庫,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1.分布式資料庫是資料庫的一種,是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結合產物。

2.各有優點和缺點.分布式資料庫分為邏輯上分部物理上分布及邏輯上分布物理上集中兩種。

是的,分布式數據文件便於資料庫的管理維護。

㈡ 系統分析師教程的目 錄

第1章 緒論 1
1.1 信息與信息系統 1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1.1.2 系統及相關理論 3
1.1.3 系統工程方法論 6
1.1.4 信息系統工程 9
1.2 系統分析師 10
1.2.1 系統分析師的角色定位 11
1.2.2 系統分析師的任務 13
1.2.3 系統分析師的知識體系 15
第2章 經濟管理與應用數學 19
2.1 會計常識 19
2.2 會計報表 21
2.2.1 資產負債表 21
2.2.2 利潤表與利潤分配表 22
2.3 現代企業組織結構 23
2.3.1 企業組織結構模式 23
2.3.2 企業組織結構設計 26
2.4 業績評價 27
2.4.1 成本中心的業績評價 27
2.4.2 利潤中心的業績評價 28
2.4.3 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29
2.5 企業文化管理 30
2.5.1 企業文化的內容 31
2.5.2 企業文化管理的作用 32
2.6 IT審計相關常識 33
2.6.1 IT審計概述 33
2.6.2 IT審計程序 35
2.6.3 IT審計的方法與工具 37
2.6.4 IT審計的重點環節 38
2.7 概率統計應用 39
2.7.1 古典概率應用 39
2.7.2 隨機變數及其分布 43
2.7.3 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 44
2.7.4 常用分布 46
2.7.5 常用統計分析方法 49
2.8 圖論應用 53
2.8.1 最小生成樹 53
2.8.2 最短路徑 55
2.8.3 網路與最大流量 57
2.9 組合分析 60
2.9.1 排列和組合 61
2.9.2 抽屜原理和容斥原理 63
2.10 演算法的選擇與應用 65
2.10.1 非數值演算法 65
2.10.2 數值演算法 68
2.11 運籌方法 73
2.11.1 網路計劃技術 73
2.11.2 線性規劃 79
2.11.3 決策論 82
2.11.4 對策論 87
2.11.5 排隊論 90
2.11.6 存貯論 93
2.12 數學建模 95
第3章 操作系統基本原理 97
3.1 操作系統概述 97
3.1.1 操作系統的類型 98
3.1.2 操作系統的結構 99
3.2 進程管理 101
3.2.1 進程的狀態 101
3.2.2 信號量與PV操作 103
3.2.3 死鎖問題 105
3.2.4 線程管理 108
3.3 內存管理 111
3.3.1 地址變換 111
3.3.2 分區存儲管理 112
3.3.3 段頁式存儲管理 114
3.3.4 虛擬存儲管理 116
3.4 文件系統 119
3.4.1 文件的組織結構 119
3.4.2 存儲空間管理 121
3.4.3 分布式文件系統 122
第4章 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 124
4.1 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124
4.1.1 信道特性 124
4.1.2 數據傳輸技術 127
4.1.3 數據編碼與調制 128
4.2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131
4.2.1 網路互聯模型 131
4.2.2 常見的網路協議 133
4.2.3 網路地址與分配 135
4.3 區域網與廣域網 138
4.3.1 區域網基礎知識 138
4.3.2 乙太網技術 139
4.3.3 無線區域網 141
4.3.4 廣域網技術 143
4.3.5 網路接入技術 145
4.4 網路互連與常用設備 147
4.5 網路工程 149
4.5.1 網路規劃 149
4.5.2 網路設計 151
4.5.3 網路實施 153
第5章 資料庫系統 154
5.1 資料庫模式 154
5.2 數據模型 156
5.2.1 數據模型的分類 156
5.2.2 關系模型 157
5.2.3 規范化理論 160
5.3 資料庫訪問介面 164
5.4 資料庫的控制功能 165
5.4.1 並發控制 165
5.4.2 資料庫性能優化 168
5.4.3 資料庫的完整性 170
5.4.4 資料庫的安全性 172
5.4.5 備份與恢復技術 174
5.4.6 數據中心的建設 177
5.5 資料庫設計與建模 178
5.5.1 資料庫設計階段 179
5.5.2 實體聯系模型 180
5.6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183
5.6.1 分布式資料庫概述 183
5.6.2 數據分片 185
5.6.3 分布式資料庫查詢優化 186
5.7 數據倉庫技術 190
5.7.1 聯機分析處理 190
5.7.2 數據倉庫概述 192
5.7.3 數據倉庫的設計方法 194
5.8 數據挖掘技術 195
5.8.1 數據挖掘概述 195
5.8.2 常用技術與方法 197
5.8.3 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200
第6章 系統配置與性能評價 202
6.1 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202
6.1.1 計算機硬體的組成 202
6.1.2 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204
6.1.3 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分類 205
6.2 存儲器系統 207
6.2.1 主存儲器 208
6.2.2 輔助存儲器 209
6.2.3 Cache存儲器 213
6.2.4 網路存儲技術 217
6.2.5 虛擬存儲技術 220
6.3 輸入輸出系統 222
6.3.1 輸入輸出方式 222
6.3.2 匯流排 225
6.3.3 介面 227
6.4 指令系統 230
6.4.1 基本指令系統 230
6.4.2 復雜指令系統 232
6.4.3 精簡指令系統 233
6.5 流水線技術 236
6.5.1 流水線工作原理 236
6.5.2 流水線的性能分析 238
6.5.3 局部相關與全局相關 241
6.6 多處理機系統 244
6.6.1 多處理機系統概述 244
6.6.2 海量並行處理結構 246
6.6.3 對稱多處理機結構 247
6.6.4 互連網路 248
6.7 系統性能設計 250
6.7.1 系統性能指標 251
6.7.2 系統性能調整 253
6.8 系統性能評估 256
6.8.1 評估方法體系 256
6.8.2 經典評估方法 257
6.8.3 基準程序法 259
第7章 企業信息化戰略與實施 262
7.1 企業信息化概述 262
7.2 企業信息化規劃 264
7.2.1 信息化規劃的內容 264
7.2.2 信息化規劃與企業戰略規劃 266
7.3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268
7.3.1 結構化方法 268
7.3.2 面向對象方法 270
7.3.3 面向服務方法 274
7.3.4 原型化方法 277
7.4 信息系統戰略規劃方法 279
7.4.1 企業系統規劃法 279
7.4.2 關鍵成功因素法 285
7.4.3 戰略集合轉化法 286
7.4.4 戰略數據規劃法 287
7.4.5 信息工程方法 290
7.4.6 戰略柵格法 292
7.4.7 價值鏈分析法 293
7.4.8 戰略一致性模型 294
7.5 企業資源規劃和實施 296
7.5.1 ERP概述 296
7.5.2 ERP的開發方法 298
7.5.3 ERP的實施 300
7.6 信息資源管理 302
7.6.1 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302
7.6.2 規范與標准 304
7.6.3 信息資源規劃 306
7.6.4 信息資源網建設 307
7.7 企業信息系統 309
7.7.1 客戶關系管理 309
7.7.2 供應鏈管理 311
7.7.3 產品數據管理 313
7.7.4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315
7.7.5 知識管理 316
7.7.6 商業智能 318
7.7.7 企業門戶 319
7.7.8 電子商務 321
7.7.9 決策支持系統 323
7.8 電子政務 325
7.8.1 政府職能 325
7.8.2 電子政務的模式 327
7.8.3 電子政務的實施 328
7.9 業務流程重組 331
7.9.1 BPR概述 331
7.9.2 BPR的實施 332
7.9.3 基於BPR的信息系統規劃 334
7.10 企業應用集成 335
7.10.1 傳統企業應用集成 335
7.10.2 事件驅動的企業應用集成 338
7.11 首席信息官 340
第8章 軟體工程 342
8.1 軟體生命周期 342
8.2 軟體開發方法 345
8.2.1 形式化方法 345
8.2.2 逆向工程 347
8.3 軟體開發模型 348
8.3.1 軟體開發模型概述 348
8.3.2 快速應用開發 351
8.3.3 統一過程 352
8.3.4 敏捷方法 355
8.4 軟體開發環境與工具 357
8.4.1 軟體開發環境 357
8.4.2 軟體開發工具 359
8.5 軟體過程管理 360
8.5.1 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 360
8.5.2 軟體過程評估 363
第9章 系統規劃 366
9.1 系統規劃概述 366
9.2 項目的提出與選擇 368
9.2.1 項目的立項目標和動機 368
9.2.2 項目立項的價值判斷 369
9.2.3 項目的選擇和確定 370
9.3 初步調查 372
9.4 可行性研究 373
9.4.1 可行性評價准則 374
9.4.2 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376
9.4.3 可行性研究報告 377
9.5 成本效益分析技術 379
9.5.1 成本和收益 379
9.5.2 凈現值分析 382
9.5.3 投資回收期與投資回報率 385
9.6 系統方案 386
9.6.1 候選方案的可行性評價 386
9.6.2 系統建議方案報告 388
第10章 系統分析 389
10.1 系統分析概述 389
10.2 詳細調查 390
10.2.1 詳細調查的原則 391
10.2.2 詳細調查的內容 392
10.2.3 詳細調查的方法 393
10.3 現有系統分析 395
10.4 組織結構分析 396
10.4.1 組織結構圖 396
10.4.2 組織結構調查 397
10.5 系統功能分析 398
10.6 業務流程分析 399
10.6.1 業務流程分析概述 400
10.6.2 業務流程圖 401
10.6.3 業務活動圖示 403
10.6.4 業務流程建模 405
10.7 數據與數據流程分析 412
10.7.1 數據匯總分析 412
10.7.2 數據屬性分析 412
10.7.3 數據流程分析 414
10.8 系統需求規格說明 414
第11章 軟體需求工程 417
11.1 軟體需求概述 417
11.2 需求獲取 418
11.2.1 用戶訪談 419
11.2.2 問卷調查 420
11.2.3 采樣 422
11.2.4 情節串聯板 423
11.2.5 聯合需求計劃 425
11.2.6 需求記錄技術 426
11.3 需求分析 429
11.3.1 需求分析的任務 429
11.3.2 需求分析的方法 430
11.4 結構化分析方法 431
11.4.1 數據流圖 432
11.4.2 狀態轉換圖 434
11.4.3 數據字典 435
11.5 面向對象分析方法 437
11.5.1 統一建模語言 437
11.5.2 用例模型 440
11.5.3 分析模型 447
11.6 需求定義 451
11.6.1 需求定義的方法 451
11.6.2 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 453
11.7 需求驗證 454
11.7.1 需求評審 454
11.7.2 需求測試 457
11.8 需求管理 459
11.8.1 需求變更管理 459
11.8.3 需求風險管理 461
11.8.4 需求跟蹤 463
第12章 軟體架構設計 466
12.1 構件與軟體復用 466
12.1.1 主流構件標准 467
12.1.2 構件獲取與管理 469
12.1.3 構件復用的方法 470
12.2 軟體架構概述 472
12.3 軟體架構建模 475
12.4 軟體架構風格 477
12.4.1 經典架構風格 477
12.4.2 層次架構風格 479
12.4.3 富互聯網應用 484
12.5 面向服務的架構 487
12.5.1 SOA概述 487
12.5.2 SOA的關鍵技術 489
12.5.3 SOA的實現方法 491
12.6 軟體架構評估 495
12.6.1 架構評估概述 495
12.6.2 ATAM評估方法 497
12.6.3 SAAM評估方法 499
12.7 軟體產品線 501
12.7.1 產品線的過程模型 501
12.7.2 產品線的建立方式 504
第13章 系統設計 507
13.1 系統設計概述 507
13.2 處理流程設計 510
13.2.1 流程設計概述 510
13.2.2 工作流管理系統 512
13.2.3 流程設計工具 514
13.3 結構化設計 519
13.3.1 模塊結構 519
13.3.2 系統結構圖 523
13.4 面向對象設計 527
13.4.1 設計軟體類 527
13.4.2 對象持久化與資料庫 528
13.4.3 面向對象設計的原則 529
13.5 設計模式 532
13.5.1 設計模式概述 533
13.5.2 設計模式分類 534
第14章 系統實現與測試 538
14.1 系統實現概述 538
14.1.1 程序設計方法 538
14.1.2 程序設計語言與風格 539
14.2 軟體測試概述 540
14.2.1 測試自動化 541
14.2.2 軟體調試 543
14.3 軟體測試方法 544
14.3.1 靜態測試 544
14.3.2 白盒測試 546
14.3.3 黑盒測試 548
14.4 測試的類型 551
14.4.1 單元測試 551
14.4.2 集成測試 553
14.4.3 系統測試 555
14.4.4 其他測試類型 556
14.5 面向對象系統的測試 557
14.5.1 面向對象系統的測試策略 557
14.5.2 面向對象系統的單元測試 559
14.5.3 面向對象系統的集成測試 559
14.6 軟體測試的組織 561
第15章 系統運行與維護 564
15.1 遺留系統的處理策略 564
15.1.1 評價方法 564
15.1.2 演化策略 567
15.2 系統轉換與交接 568
15.2.1 新舊系統的轉換策略 568
15.2.2 數據轉換和遷移 570
15.3 系統的擴展和集成 573
15.4 系統運行管理 574
15.4.1 系統成本管理 574
15.4.2 系統用戶管理 575
15.4.3 網路資源管理 577
15.4.4 軟體資源管理 578
15.5 系統故障管理 579
15.5.1 故障監視 579
15.5.2 故障調查 580
15.5.3 故障支持和恢復處理 581
15.6 軟體維護 582
15.6.1 軟體維護概述 582
15.6.2 軟體維護的影響因素 583
15.6.3 軟體維護成本 585
15.6.4 軟體維護管理 586
15.8 系統監理與評價 588
15.8.1 工程監理 589
15.8.2 系統評價 590
第16章 新技術應用 592
16.1 中間件技術 592
16.1.1 中間件概述 592
16.1.2 主要的中間件 595
16.1.3 中間件與構件的關系 599
16.2 J2EE與.NET平台 600
16.2.1 J2EE核心技術 601
16.2.2 Java企業應用框架 603
16.2.3 .NET平台概述 606
16.2.4 比較分析 607
16.3 虛擬計算 610
16.3.1 P2P計算 610
16.3.2 雲計算 616
16.3.3 軟體即服務 618
16.3.4 網格計算 621
16.3.5 普適計算 623
16.4 片上系統 625
16.4.1 SoC設計 626
16.4.2 SoC驗證 628
16.5 多核技術 630
16.5.1 多核與多線程 630
16.5.2 多核編程 631
16.6 面向方面的編程 632
16.6.1 AOP概述 632
16.6.2 AOP關鍵技術 635
第17章 嵌入式系統分析與設計 638
17.1 嵌入式系統概述 638
17.2 嵌入式資料庫系統 640
17.3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 643
17.3.1 嵌入式操作系統概述 643
17.3.2 多任務調度演算法 646
17.3.3 優先順序反轉 650
17.4 嵌入式系統開發 653
17.4.1 開發平台 654
17.4.2 開發流程 655
17.4.3 軟硬體協同設計 657
17.4.4 系統分析與設計 660
17.4.5 低功耗設計 663
第18章 系統安全性分析與設計 666
18.1 信息系統安全體系 666
18.2 數據安全與保密 669
18.2.1 數據加密技術 669
18.2.2 認證技術 670
18.2.3 密鑰管理體制 673
18.3 通信與網路安全技術 675
18.3.1 防火牆 675
18.3.2 虛擬專用網 680
18.3.3 安全協議 681
18.3.4 單點登錄技術 683
18.4 病毒防治與防闖入 685
18.4.1 病毒防護技術 685
18.4.2 入侵檢測技術 687
18.4.3 入侵防護技術 689
18.4.4 網路攻擊及預防 690
18.4.5 計算機犯罪與防範 693
18.5 系統訪問控制技術 694
18.5.1 訪問控制概述 694
18.5.2 訪問控制模型 696
18.5.3 訪問控制分類 697
18.6 容災與業務持續 699
18.6.1 災難恢復技術 699
18.6.2 災難恢復規劃 700
18.6.3 業務持續性規劃 702
18.7 安全管理措施 704
18.7.1 安全管理的內容 705
18.7.2 安全審計 706
18.7.3 私有信息保護 707
第19章 系統可靠性分析與設計 709
19.1 系統可靠性概述 709
19.1.1 系統故障模型 709
19.1.2 系統可靠性指標 711
19.1.3 系統可靠性模型 711
19.2 系統可靠性分析 713
19.3 冗餘技術 715
19.3.1 冗餘技術的分類 716
19.3.2 冗餘系統 717
19.4 軟體容錯技術 718
19.4.1 N版本程序設計 719
19.4.2 恢復塊方法 720
19.4.3 防衛式程序設計 721
19.5 雙機容錯技術 722
19.6 集群技術 724
19.6.1 集群技術概述 724
19.6.2 高性能計算集群 726
19.6.3 負載均衡集群 728
19.6.4 高可用性集群 729
19.6.5 負載均衡技術 731
19.6.6 進程遷移技術 734
第20章 項目管理 737
20.1 項目開發計劃 737
20.1.1 項目開發計劃概述 737
20.1.2 項目開發計劃的編制 740
20.2 范圍管理 741
20.2.1 范圍計劃的編制 742
20.2.2 創建工作分解結構 743
20.2.3 范圍確認和控制 744
20.3 進度管理 746
20.3.1 活動排序 746
20.3.2 活動資源估算 749
20.3.3 活動歷時估算 750
20.3.4 進度控制 754
20.4 成本管理 756
20.4.1 成本估算 756
20.4.2 成本預算 757
20.4.3 成本控制 759
20.5 軟體配置管理 762
20.5.1 配置管理概述 762
20.5.2 配置標識 764
20.5.3 變更控制 766
20.5.4 版本控制 768
20.5.5 配置審核 769
20.5.6 配置狀態報告 770
20.6 質量管理 772
20.6.1 軟體質量模型 772
20.6.2 質量管理計劃 774
20.6.3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776
20.7 人力資源管理 778
20.7.1 人力資源計劃編制 778
20.7.2 組建項目團隊 780
20.7.3 項目團隊建設 781
20.7.4 管理項目團隊 784
20.7.5 溝通管理 785
20.8 風險管理 787
20.8.1 風險管理的概念 788
20.8.2 風險的主要類型 789
20.8.3 風險管理的過程 790
20.9 信息(文檔)管理 793
20.9.1 軟體文檔概述 793
20.9.2 軟體文檔標准 796
20.9.3 數據需求說明 798
20.9.4 軟體測試計劃 798
20.9.5 軟體測試報告 800
20.9.6 技術報告 800
20.9.7 項目開發總結報告 802
參考文獻 804
XII
系統分析師教程
XIII
目 錄

㈢ 資料庫的表不變,通過什麼手段能提高查詢速度

分布式系統就是將系統的應用層,數據層或其它部分構架成分布(物理和邏輯上的都可以)狀(通常是網狀)。分布式系統通常是為了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穩定性和執行效率。比如在線游戲通常就是分布系統,裡面所謂的「區」就是分布系統里子常式。而分布式資料庫其實也可以稱作分布式系統,數據持久化層是分布的(數據存在不同的資料庫中,可交互,有一套綜管系統來維護數據的完整性和准確性)。所以說分布式系統更准確地說是一種系統構架概念,不是一種技術。

提高查詢速度。

1、用程序中,

保證在實現功能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對資料庫的訪問次數;

通過搜索參數,盡量減少對表的訪問行數

最小化結果集,從而減輕網路負擔;

夠分開的操作盡量分開處理,提高每次的響應速度;

在數據窗口使用

sql 時,盡量把使用的索引放在選擇的首列;

演算法的結構盡量簡單;

在查詢時,不要過多地使用通配符如

SELECT * FROM T1 語句,要用到幾列就選擇幾列如:

SELECT COL1,COL2 FROM T1 ;

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限制盡量結果集行數如:

SELECT TOP 300 COL1,COL2,COL3 FROM T1,

因為某些情況下用戶是不需要那麼多的數據的。

不要在應用中使用資料庫游標,游標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比使用常規的、面向集的SQL語句需要更大的開銷;

按照特定順序提取數據的查找。

2、避免使用不兼容的數據類型。例如

float和int、char和varchar、binary和varbinary是不兼容的。數據類型的不兼容可能使優化器無法執行一些本來可以進行的優化操作。
例如: 

SELECT 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 >60000
在這條語句中,如salary欄位是money型的,則優化器很難對其進行優化,因為60000是個整型數。 

我們應當在編程時將整型轉化成為錢幣型,而不要等到運行時轉化。 

3、盡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對欄位進行函數或表達式操作,這將導致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如: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2=100 應改為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100*2 

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SUBSTRING(CARD_NO,1,4)=』5378』

應改為: 

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CARD_NO LIKE 『5378%』

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 members

WHERE DATEDIFF(yy,datofbirth,GETDATE()) > 21

應改為: 

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 members

WHERE dateofbirth< DATEADD(yy,-21,GETDATE()) 

即:任何對列的操作都將導致表掃描,它包括資料庫函數、計算表達式等等,查詢時要盡可能將操作移至等號右邊。

4、避免使用!=或<>、IS NULL或IS NOT NULL、IN ,NOT IN等這樣的操作符因為這會使系統無法使用索引,

而只能直接搜索表中的數據。例如:

SELECT id FROM employee WHERE id != 'B%' 

優化器將無法通過索引來確定將要命中的行數,因此需要搜索該表的所有行。

5、盡量使用數字型欄位,一部分開發人員和資料庫管理人員喜歡把包含數值信息的欄位設計為字元型, 

這會降低查詢和連接的性能,並會增加存儲開銷。這是因為引擎在處理查詢和連接回逐個比較字元串中每一個字元,

而對於數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較一次就夠了。

6、合理使用EXISTS,NOT EXISTS子句。如下所示:

1.SELECT SUM(T1.C1)FROM T1
WHERE( (SELECT COUNT(*)FROM T2 WHERE T2.C2=T1.C2>0)

2.SELECT SUM(T1.C1) FROM T1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T2 WHERE T2.C2=T1.C2) 

兩者產生相同的結果,但是後者的效率顯然要高於前者。因為後者不會產生大量鎖定的表掃描或

是索引掃描。 

如果你想校驗表裡是否存在某條紀錄,不要用count(*)那樣效率很低,而且浪費伺服器資源。

可以用EXISTS代替。如:

IF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_name = 'xxx')

可以寫成: 

IF EXIST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_name = 'xxx') 

經常需要寫一個T_SQL語句比較一個父結果集和子結果集,

從而找到是否存在在父結果集中有而在子結果集中沒有的記錄,如: 

1.SELECT a.hdr_key FROM hdr_tbl a

---- tbl a 表示 tbl 用別名a代替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dtl_tbl b WHERE a.hdr_key = b.hdr_key) 

2.SELECTa.hdr_key FROM hdr_tbl a LEFT JOIN dtl_tbl b ON a.hdr_key = b.hdr_key 

WHERE b.hdr_key IS NULL 

3.SELECT hdr_key FROM hdr_tbl WHERE hdr_key NOT IN (SELECT hdr_key FROM dtl_tbl)

三種寫法都可以得到同樣正確的結果,但是效率依次降低。

7、盡量避免在索引過的字元數據中,使用非打頭字母搜索。這也使得引擎無法利用索引。

見如下例子: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SELECT * FROM T1 WHERE SUBSTING(NAME,2,1)=』L』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即使NAME欄位建有索引,前兩個查詢依然無法利用索引完成加快操作,引擎不得不對全表所

有數據逐條操作來完成任務。而第三個查詢能夠使用索引來加快操作。 

8、充分利用連接條件,在某種情況下,兩個表之間可能不只一個的連接條件,這時在 

WHERE 子句中將連接條件完整的寫上,有可能大大提高查詢速度。例:

SELECT SUM(A.AMOUNT) FROM ACCOUNT A,CARD B WHERE A.CARD_NO = B.CARD_NO 

SELECT SUM(A.AMOUNT) FROM ACCOUNT A,CARD B WHERE A.CARD_NO = B.CARD_NO 

AND A.ACCOUNT_NO=B.ACCOUNT_NO

第二句將比第一句執行快得多。 

9、消除對大型錶行數據的順序存取,盡管在所有的檢查列上都有索引,但某些形式的

WHERE子句強迫優化器使用順序存取。如: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num=104 AND order_num>1001) OR

order_num=1008 解決辦法可以使用並集來避免順序存取: 

SELECT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num=104 AND order_num>1001

UNION SELECT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num=1008 這樣就能利用索引路徑處理查詢。 

10、避免困難的正規表達式。

LIKE關鍵字支持通配符匹配,技術

㈣ 資料庫優化(ER模型設計)

據訪問需要的完整解datamole4.adoquery2.sql.add('SELECT借書證號,密碼FROM[user]WHERE(借書證號=:tt)');
datamole4.adoquery2.parameters[0].value:=username;
datamole4.adoquery2.open;
在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設置SQL屬性時調用Close方法總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或TADOquery部件已經被關閉了,調用Close方法時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在應用程序中為SQL屬性設置新的SQL命令語句時,必須要調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屬性中現存的SQL命令語句,如果不調用Clear方法,便調用Add方法向SQL屬性中設置SQL命令語句,那麼新設置的SQL命令語句會追加在現存SQL命令語句後面,在程序運行時常常會出現出乎意料的查詢結果甚至程序無法運行下去。
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的,一般情況下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只能包含一條完整的SQL語句,它不允許被設置成多條SQL語句。當然有些資料庫伺服器也支持在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中設置多條SQL語句,只要資料庫伺服器允許這樣,我們在編程時可以為SQL屬性設置多條SQL語句。
在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設置完SQL屬性的屬性值之後,也即編寫好適當的SQL程序之後,可以有多種方式來執行SQL程序。
在設計過程中,設置完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之後將其Active屬性的值置為True,這樣便可以執行SQL屬性中的SQL程序,如果應用中有與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相連的數據瀏覽部件(如TDDGridTDBEdit等)那麼在這些數據瀏覽部件中會顯示SQL程序的執行結果。
在應用程序運行過程中,通過程序調用TQuery或TADOquery組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可以執行其SQL屬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樣的。Open方法只能用來執行SQL語言的查詢語句(Select命令),並返回一個查詢結果集,而ExecSQL方法還可以用來執行其它常用的SQL語句(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這樣會返回一個查詢結果集)
如果調用Open方法,而沒有查詢結果時,會出錯。此時應該調用ExecSQL方法來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沒有返回結果)
當然在設計應用程序時,程序設計人員是無法確定TQuery或TADOquery組件中的SQL語句是否會返回一個查詢結果的。對於這種情況應當用Try…Except模塊來設計程序。在Try部分調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調用ExceSQL方法,這樣才能保證程序的正確運行。
例如:
Try
Query1.Open
Except
Query1.ExecSQL
End
通過Tquery或TADOquery組件可以獲得兩種類型的數據:
u「活動」的數據
這種數據就跟通過TTable部件獲得的數據一樣,用戶可以通過數據瀏覽部件來編輯修改這些數據,並且當調用Post方法或當焦點離開當前的數據瀏覽部件時,用戶對數據的修改自動地被寫回到資料庫中。
u非活動的數據(只讀數據)
用戶通過數據瀏覽部件是不能修改其中的數據。在預設情況下,通過TQuery部件獲得的查詢結果數據是只讀數據,要想獲得「活動」的數據,在應用程序中必須要設置Tquery或TADOquery組件的RequestLive屬性值為True,然而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通過設置RequestLive的屬值True)都可以獲得「活動」的數據的,要想獲得「活動」的數據,除了將TQuery部件的RequestLive屬性設置為True外,相應的SQL命令還要滿足以下條件。
本地SQL語句查詢情況下,要得到可更新的數據集,SQL語句的限制為:
n查詢只能涉及到一個單獨的表
nSQL語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語句中不能含聚集運算符SUM或AVG
n在Select後的欄位列表中不能有計算欄位
n在Select語句WHERE部分只能包含欄位值與常量的比較運算,這些比較運算符是:Like,>,<,>=,<=。各比較運算之間可以有並和交運算:AND和OR
當通過SQL語句查詢資料庫伺服器中的資料庫表:
n查詢只能涉及到一個單獨的表
nSQL語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語句中不能含聚集運算符SUM或AVG運算
另外,如果是查詢Sybase資料庫中的表,那麼被查詢的表中只能有一個索引。
如果在應用程序中要求TQuery或TADOquery組件返回一個「活動」的查詢結果數據集,但是SQL命令語句不滿足上述約束條件時,對於本地資料庫的SQL查詢,BDE只能返回只讀的數據集。對於資料庫伺服器中的SQL查詢,只能返回錯誤的代碼。當Tquery或TADOquery組件返回一個「活動」的查詢結果數據集時,它的CanModIfy屬性的值會被設置成True。
§3.4MSSQLServer簡述
SQLServer是一個後台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功能強大操作簡便,日益為廣大資料庫用戶所喜愛。越來越多的開發工具提供了與SQLServer的介面。SQLServer是一個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開發的。於1988年推出了第一個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後,Microsoft與Sybase在SQLServer的開發上就分道揚鑣了,Microsoft將SQLServer移植到WindowsNT系統上,專注於開發推廣SQLServer的WindowsNT版本。
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最新版本,該版本繼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優點,同時又比它增加了許多更先進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縮性好與相關軟體集成程度高等優點。可跨越從運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電腦到運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處理器的伺服器等多種平台使用。MSSQLServer不但可以應用於大中型資料庫管理中,建立分布式關系資料庫,並且也可以開發桌面資料庫。事實上,SQLServer資料庫處理的基本結構,採取關系型資料庫模式,盡管如此,相信大家都可以輕易的發現,在SQLServer的資料庫處理方式,則是使用面向對象的操作方式與精神,也就是說,SQLServer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於系統已經建立好的一些對象來達成,是相當OO(面向對象)的一個系統結構。
SQLServer企業管理器是SQLServer的主要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個遵從MMC標準的用戶界面,使用戶得以:
·定義SQLServer實例組。
·將個別伺服器注冊到組中。
·為每個已注冊的伺服器配置所有SQLServer選項。
·在每個已注冊的伺服器中創建並管理所有SQLServer資料庫、對象、登錄、用戶和許可權。
·在每個已注冊的伺服器上定義並執行所有SQLServer管理任務。
·通過喚醒調用SQL查詢分析器,交互地設計並測試SQL語句、批處理和腳本
·喚醒調用為SQLServer定義的各種向導。
·
第三章圖書管理系統設計分析
§4.1應用需求分析
圖書管理系統需要滿足來自三方面的需求,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圖書借閱者、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圖書館管理人員。圖書借閱者的需求是查詢圖書館所存的圖書、個人借閱情況及個人信息的修改;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圖書借閱者的借閱及還書要求進行操作,同時形成借書或還書報表給借閱者查看確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功能最為復雜,包括對工作人員、圖書借閱者、圖書進行管理和維護,及系統狀態的查看、維護並生成催還圖書報表。
圖書借閱者可直接查看圖書館圖書情況,如果圖書借閱者根據本人借書證號和密碼登錄系統,還可以進行本人借書情況的查詢和維護部分個人信息。一般情況下,圖書借閱者只應該查詢和維護本人的借書情況和個人信息,若查詢和維護其他借閱者的借書情況和個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圖書借閱者的借書證號和密碼。這些是很難得到的,特別是密碼,所以不但滿足了圖書借閱者的要求,還保護了圖書借閱者的個人隱私。
圖書館工作人員有修改圖書借閱者借書和還書記錄的許可權,所以需對工作人員登陸本模塊進行更多的考慮。在此模塊中,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為圖書借閱者加入借書記錄或是還書記錄,並列印生成相應的報表給用戶查看和確認。
圖書館管理人員功能的信息量大,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實現對圖書信息、借閱者信息、總體借閱情況信息的管理和統計、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信息查看及維護。圖書館管理員可以瀏覽、查詢、添加、刪除、修改、統計圖書的基本信息;瀏覽、查詢、統計、添加、刪除和修改圖書借閱者的基本信息,瀏覽、查詢、統計圖書館的借閱信息,但不能添加、刪除和修改借閱信息,這部分功能應該由圖書館工作人員執行,但是,刪除某條圖書借閱者基本信息記錄時,應實現對該圖書借閱者借閱記錄的級聯刪除。並且還應具有生成催還圖書報表,並列印輸出的功能。
在本系統中由於沒有列印機設備供試驗,所以預先把報表列印改成報表預覽。
設計不同用戶的操作許可權和登陸方法
對所有用戶開放的圖書查詢
借閱者維護借閱者個人部分信息
借閱者查看個人借閱情況信息
維護借閱者個人密碼
根據借閱情況對資料庫進行操作並生成報表
根據還書情況對資料庫進行操作並生成報表
查詢及統計各種信息
維護圖書信息
維護工作人員和管理員信息
維護借閱者信息
處理信息的完整性
對借閱過期的圖書生成報表
圖4-2圖書管理系統資料庫應用需求的總結
根據以上所做的需求分析,並略掉一些細節(如不考慮用戶的登錄;對記錄的維護),得出以下的三層數據流圖。
§4.2系統功能模塊劃分
系統功能框圖如圖4-10所示。
§4.3系統資料庫設計
4.3.1概念設計
在概念設計階段中,設計人員從用戶的角度看待數據及處理要求和約束,產生一個反映用戶觀點的概念模式。然後再把概念模式轉換成邏輯模式。將概念設計從設計過程中獨立開來,使各階段的任務相對單一化,設計復雜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
利用ER方法進行資料庫的概念設計,可分成三步進行:首先設計局部ER模式,然後把各局部ER模式綜合成一個全局模式,最後對全局ER模式進行優化,得到最終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設計局部ER模式
實體和屬性的定義:
圖書(圖書編號,圖書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備注,價格,數量,)
借閱者(借書證號,姓名,性別,身份證,聯系電話,密碼)
身份(身份編號,身份描述,最大借閱數)
圖書類別(圖書類別編號,類別描述)
ER模型的「聯系」用於刻畫實體之間的關聯。一種完整的方式是對局部結構中任意兩個實體類型,依據需求分析的結果,考察局部結構中任意兩個實體類型之間是否存在聯系。若有聯系,進一步確定是1:N,M:N,還是1:1等。還要考察一個實體類型內部是否存在聯系,兩個實體類型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多個實體類型之間是否存在聯系,等等。聯系定義如圖4-5所示。解釋如下:
u一個借閱者(用戶)只能具有一種身份,而一種身份可被多個借閱者所具有;
u一本圖書只能屬於一種圖書類別(類別),而一種圖書類別可以包含多本圖書;
u一個用戶可以借閱多本不同的書,而一本書也可以被多個不同的用戶所借閱。
(2)設計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設計好了後,接下來就是把它們綜合成單一的全局概念結構。全局概念結構不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須合理地表示一個完整、一致的資料庫概念結構。
1)確定公共實體類型
為了給多個局部ER模式的合並提供開始合並的基礎,首先要確定各局部結構中的公共實體類型。在這一步中我們僅根據實體類型名和鍵來認定公共實體類型。一般把同名實體類型作為公共實體類型的一類候選,把具有相同鍵的實體類型作為公共實體類型的另一類候眩
2)局部ER模式的合並
合並的原則是:首先進行兩兩合並;先和合並那些現實世界中有聯系的局部結構;合並從公共實體類型開始,最後再加入獨立的局部結構。
3)消除沖突
沖突分為三類:屬性沖突、結構沖突、命名沖突。
設計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於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並為一個ER模式,而在於消除沖突,使之成為能夠被所有用戶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3)全局ER模式的優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後,為了提高資料庫系統的效率,還應進一步依據處理需求對ER模式進行優化。一個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准確、全面地反映用戶功能需求外,還應滿足下列條件:實體類型的個數要盡可能的少;實體類型所含屬性個數盡可能少;實體類型間聯系無冗餘。
綜上所述,「圖書管理系統」的全局ER模式如圖4-13所示。
4.3.2關系資料庫的邏輯設計
由於概念設計的結果是ER圖,DBMS一般採用關系型(本人所使用的MSSQLServer就是關系型的DBMS),因此資料庫的邏輯設計過程就是把ER圖轉化為關系模式的過程。由於關系模型所具有的優點,邏輯設計可以充分運用關系資料庫規范化理論,使設計過程形式化地進行。設計結果是一組關系模式的定義。
(1)導出初始關系模式
book(圖書編號#,圖書名稱,圖書類別#,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備注,價格,數量)class(圖書類別#,類別名)user(借書證號#,姓名,性別,身份編號#,身份證,聯系電話,密碼)ID(身份編號#,身份描述,最大借閱數)Owner(借書證號#,圖書編號#,借書日期)
圖4-14關系模式集
(2)產生子模式
子模式是用戶所用到的那部分數據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戶用到的數據外,還應指出數據與概念模式中相應數據的聯系,即指出概念模式與子模式之間的對應性。
借書子模式(借書證號#,姓名,圖書編號#,圖書名稱,借書日期)
圖4-15部分子模式
(3)根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本人在寫系統時還加入了兩個關系模式:
1、ownertemp:用於工作人員在處理借書、還書工作時臨時存儲借書、還書信息,以便列印報表時使用。
2、keyer:用於存儲工作人員和圖書館管理員的用戶名和密碼及許可權,以便工作人員或圖書館管理員進入相應的功能模塊時進行驗證用戶的身份。
4.3.3資料庫的實現
我選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企業版)資料庫來進行資料庫的邏輯設計。首先創建七個基本資料庫表如表4-1-4-7所示,然後根據全局ER圖,建立各個表之間的聯系,如圖4-8所示。
表4-1借閱者基本信息表的結構(User)
表4-2圖書信息表的結構(Book)
表4-3圖書類別信息表的結構(Class)
表4-4借閱者身份信息表的結構(ID)
表4-5借閱情況信息表的結構(Owner)
表4-6借閱情況臨時存儲信息表的結構(Ownertemp)
註:在owner表和ownertemp表中加入了索引欄位,用來唯一標識一條借書記錄,並且設置為標識,標識種子為1。
表4-7工作人員和管理員信息表的結構(Keyer)
圖4-8資料庫表間聯系圖
第五章圖書管理系統應用程序設計
§5.1系統窗體模塊組成
§5.2數據模塊窗體的設置
在編寫資料庫應用程序時,經常要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好多組件、窗體同時訪問相同的數據源,如果為每一個組件或者窗體都設置一個數據源將是十分耗時的工件,而且要保證這些數據源的確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麼,能不能將這些數據源集中管理,最好是做成一個統一的模塊,需要時就將該模塊引入而不必直接操作數據源本身呢?數據模塊(DataMole)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簡單說來,數據模塊是用來集中管理數據源的一個窗體,該窗體可被需要的地方隨時引入。
但本人在開發這個系統時,開始使用了一下數據模塊,但在使用過程中卻碰到了一些問題。並且考慮這個系統使用到的TADOQuery控制項比較多,如果使用數據控制項可能會帶來管理上的麻煩,如弄混各個數據控制項的作用。還考慮到使用動態生成ADOQuery可能會更節省資源。所以在本人的系統中,開始做的第一個模塊「借閱者個人模塊」中還稍微使用了一下數據模塊。但在後面做的兩個模塊中大多都是用動態生成ADOQuery來實現的。並且由於SQL語句是動態加入的所以datamole中的控制項也不會多。
§5.3啟動畫面的實現
啟動畫面是為了給用戶一個良好的印像,加深軟體的親和力,沒有實際的功能,在Form1窗體中加入了Image和Time組件。啟動畫面的窗體略,主要的源代碼如下:
§5.4用戶登錄窗體的的實現
本窗體是為三種不同的用戶(一般用戶,工作人員,管理員)提供選擇以進入不同的模塊,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源代碼比較簡單,略。
§5.5用戶密碼認證窗體的的實現
本窗體是為了讓工作人員或圖書館管理員按照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並且跟據用戶名檢查Keyer表中的「許可權」欄位,以分辯進入圖書館管理人員模塊還是進入工作人員模塊。窗體界面、源代碼如下
§5.6借閱者服務模塊的實現
借閱者服務窗體的功能主要是圖書的查詢,個人借閱情況查看及個人部分信息的修改。界面圖如下:
5.6.1圖書查詢功能的實現
在本系統中,任何人都有許可權使用查詢功能,不做任何限制。界面如下,
由於實現的查詢功能有多種,如按圖書編號、圖書名稱等欄位進行完全體配查找和部分體配的模糊查找,還有按多個條件進行邏輯與或是邏輯或的多條件查找。其中實現的方法者差不多,所以只給出多條件查找的代碼,如下:
5.6.2借閱者登錄功能的實現
這個功能的實現與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登錄功能實現的方法大致一樣,並且還要簡單。是從User表中查到到借閱證號與密碼,看與用戶輸入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麼用戶就可查看自已的借閱情況並維護自己的部分信息。源代碼與借閱者登錄界面都略。
5.6.3借閱者借閱情況功能的實現
當借閱者正確登錄到系統後,此功能將被激活,使用戶能查看到自身的借閱情況。在此系統中,信息的顯示一般用ListView來實現,只在較少的情況下用到了DBgrid,因為我覺得ListView更好實現,並能使信息數據對用戶的完全分離。
在這里跟據借閱者的不同要求實現借閱情況的查詢,有檢查所有的借閱情部、某本書的借閱情況、和根據已借閱天數的來查詢。其中根椐借閱天數來查詢更有代表性,有方式一和方式二。以下給出此功能的源代碼
按借閱天數查詢方式一
按借閱天數查詢方式二
5.6.4借閱者個人資料維護功能的實現
此功能實現當前借閱者部份資料的修改,但借書證號和身份類別這樣的信息不允許修改,這是圖書館管理員模塊的功能。在此界面中點擊修改按鈕將出現「修改」窗體(Form8),點擊修改密碼按鈕將出現groupbox8,在這里進行密碼修改。關鍵源代碼如下。
這里給出個人部分信息修改的源代碼:
這里給出密碼修改的源代碼:
5.7工作人員-圖書借閱/歸還模塊的實現
5.7.1工作人員進行圖書借閱功能實現
在這個功能中,工作人員輸入借閱者的借閱證號和所要借閱的圖書的圖書編號,然後點擊借閱按鈕就可進行圖書借閱。考慮到實際中可能會出現只知圖書名而不知圖書編號的情況,在此界面下方加入了一個轉換功能,可以把圖書名稱轉換成圖書編號,再進行圖書借閱。
在借閱完成後會生借閱報表以便借閱者檢查和確認,借閱報表的列印效果如下圖,實現比較簡單,略去實現過程。
5.7.2工作人員進行圖書歸還功能實現
在此功能中,工作人員根據借閱者的借書證號和歸還的圖書編號進行圖書的歸還工作。並且根據現實中可能會出現的只知圖書名不知圖書編號的歸還情況,所以加入了按書籍名稱進行歸還的功能。這個功能是圖書借閱功能中把圖書名稱轉換成圖書編號的一種改進方法,這樣就不用如借閱功能中一樣要先轉換再借閱了。歸還完成後,同樣會列印出歸還報表以便用戶檢查和確認。
5.8圖書館管理員模塊的實現
5.8.1圖書館管理員圖書管理功能的實現
在這個功能中可以在(*圖書編號)中輸入圖書編號,點查找按鈕後就會在各個相應的組件中顯示出信息,或按圖書名稱模糊查找到所要的記錄,在各個相應的組件中顯示第一條記錄的信息,也可在下端的ListView組件中點擊某一條記錄,在各個相應的組件中也會顯示所選記錄的信息。在入庫功能中只要不是相同的圖書編號並且帶*號提示的欄位不為空就可插入新的圖書記錄。刪除則刪除那些Book表中的圖書記錄,如果借出還可依用戶要求連帶刪除owner表中的記錄。因為圖書修改與圖書入庫的功能與工作人員記錄修改和工作人員記錄添加的實現過程一樣,所以下面僅給出刪除功能的源代碼,如下
5.8.2圖書館管理員工作人員和管理員管理功能的實現
在此功能中可以加入工作人員或是管理員,或是修改他們的密碼、許可權。
在此功能中如果選中ListView中的記錄,則在右邊相應的組件中顯示出信息,並且管理員還可對這些記錄進行修改或加入新的記錄。並且也可以點刪除按鈕刪除選中的一條或多條記錄。刪除功能與圖書記錄的刪除一般,所以下面只給出添加與修改的實現過程。
5.8.3圖書館管理員修改圖書類別及統記功能的實現
在此窗體中能對圖書的類別進行刪除,添加和修改,這模塊的功能的實現過程與圖書記錄的刪除,添加和修改一樣的,但是這個窗體還能跟據圖書類別進行統計,還可根據Book表和owner表統計出圖書總數目,庫存圖書數目,借出圖書數目及借閱過期的圖書數目。在這里給出統計圖書總數目,庫存圖書數目,借出圖書數目及借閱過期的圖書數目的實現過程中的幾個函數和過程
5.8.4圖書館管理員借閱者管理功能的實現
查詢借閱者可根據借閱者的借書證號或姓名或身份編號查找到借閱者的信息,也可以實行模糊查找,這個功能的實現與前面圖書查找的實現過程一般,就不再詳細說明。
5.8.5圖書館維護借閱者管理功能的實現
此功能能對借閱者信息進行查看添加、刪除、修改。在這里給出刷新按鈕的實現過程
5.8.6圖書館身份維護功能的實現
這一部分是對借閱者身份進行管理,能對身份進行添加、刪除、修改。並且同樣的在listview中選中某條或多條記錄時會在相應的右邊的組件中顯示出信息。此功能實現過程與前面所敘有雷同,略。
5.8.7圖書館借閱者統計功能的實現
此功能按借閱者身份進行統計,得出具有某種身份的借閱者總數,此種身份的並借閱圖書的借閱者數和所借閱的圖書數,在下面給出實現過程。
5.8.8圖書館統計借閱過期記錄功能的實現
列印出的借閱過期催還報表如下圖所示:
此報表能顯示按借書證號升序排列的借閱信息超過限定時限的信息,其中主要的SQL語句如下:
5.9系統信息顯示的實現
顯過本系統的信息,並且右邊的字向上滾動顯示,主要實現如下: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㈤ 如何在分布式資料庫中查詢數據

分布式資料庫的目錄中存放了系統為保證正確而有效地訪問數據而要使用的全部信息。一般應包括各級模式的描述、訪問方法的描述、關於資料庫的統計數據和一致性信息等。系統根據這些信息將用戶查詢轉換為物理資料庫上的查詢,並進行查詢優化選擇一條最佳的存取路徑,進行事務管理,進行安全性和完整性檢查等。
分布式查詢處理負責將用戶查詢轉換為各站點上的物理查詢,並負責合並各子查詢結果以得到最後結果

㈥ 簡述分布式資料庫的模式結構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在集中式資料庫系統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是資料庫技術與網路技術結合的產物。什麼是分布式資料庫: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在集中式資料庫系統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是資料庫技術與網路技術結合的產物。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有兩種:一種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邏輯上卻是集中的。這種分布式資料庫只適宜用途比較單一的、不大的單位或部門。另一種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在物理上和邏輯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謂聯邦式分布資料庫系統。由於組成聯邦的各個子資料庫系統是相對「自治」的,這種系統可以容納多種不同用途的、差異較大的資料庫,比較適宜於大范圍內資料庫的集成。分布式資料庫系統(DDBS)包含分布式資料庫管理系統(DDBMS)和分布式資料庫(DDB)。在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中,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對資料庫進行透明操作,資料庫中的數據分別在不同的局部資料庫中存儲、由不同的DBMS進行管理、在不同的機器上運行、由不同的操作系統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網路連接在一起。一個分布式資料庫在邏輯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在用戶面前為單個邏輯資料庫,在物理上則是分別存儲在不同的物理節點上。一個應用程序通過網路的連接可以訪問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資料庫。它的分布性表現在資料庫中的數據不是存儲在同一場地。更確切地講,不存儲在同一計算機的存儲設備上。 這就是與集中式資料庫的區別。從用戶的角度看,一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在邏輯上和集中式資料庫系統一樣,用戶可以在任何一個場地執行全局應用。就好那些數據是存儲在同一台計算機上,有單個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管理一樣,用戶並沒有什麼感覺不一樣。分布式資料庫中每一個資料庫伺服器合作地維護全局資料庫的一致性。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一個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

㈦ 分布式資料庫查詢優化寫這個論文的話有推薦的書嗎

Distributed Algorithms An Intuitive Approach.
一個小節的內容就一篇論文至少。作者概括了下演算法細節和給了相關舉例。有人評價很高,我評價一般,結合具體論文看會效果好,不過略吃力,然而直接看也略吃力,因為作者太高度概括,不好理解,沒有大部分原文教材那種怕你不懂的啰嗦的特點。所以書也就挺薄的,才200多頁而已。

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
基本上分布式系統的各基本細節都涵蓋了。系統級別書籍,略硬,算厚。這本我也還在磕。

Introction to Distributed Algorithms second edition.
這本是祖師爺級別的經典教材。不過我還沒讀過,評價略高,某些美帝高校課堂參考教材就是這本。沒有讀是因為網上的pdf都沒有索引,所以先讀上一本了。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inciple, Algorithms, and Systems.
第一本算師父帶入門,對分布式演算法有大致框架和了解的話。這本可以有助於理解得更深。所以建議先讀第一本,再這本。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
這本是我唯一在America Amazon找到的關於分布式資料庫並且評價較高的教材。不過這本還沒排上讓我讀的行程,不知內容如何。

㈧ 目前主流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實現方案有哪些

(1)方案一(資料庫保存所有伺服器索引信息)
全對稱結構,沒有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只從本地資料庫檢索符合條件的記錄,給出結果
每次檢索都要從本地伺服器的海量數據中進行
資料庫方案:
資料庫保存所有伺服器的索引內容
緩存命中率高的記錄,減少檢索時間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每個結點一萬條記錄
web伺服器:同時一百線程在本地資料庫伺服器檢索
資料庫伺服器:每次接收一百個查詢請求;每個請求要從一百萬條索引中檢索(最壞的情況);緩沖機制可以稍微減輕負擔
數據更新操作:
同時更新所有資料庫/只更新本地,伺服器間相互同步

方案二(資料庫保存本地索引及少量緩沖)
每高校作為一個結點
所有結點全對稱結構,網路中沒有一個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接收到請求時同時多線程向其它伺服器同時搜索(伺服器壓力問題?)
資料庫方案:
資料庫保存本地數據
資料庫保存一定量緩沖數據,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
則每個web伺服器同時發起一萬個線程向其它數據伺服器搜索(oops!)
每個資料庫伺服器會同時接收到一萬個查詢請求(oops!)
採用學習過程只能少量減少查詢請求和web伺服器搜索線程
數據更新操作:
只更新本地

方案三(中央伺服器方案一)
每高校一個結點
每結點結構相同,連接到同一個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每個查詢向中央伺服器進行,由中央伺服器實行檢索,中央伺服器返回檢索結果
資料庫方案
中央資料庫保存所有索引信息
每結點可以只用小型資料庫保存本地用戶和其它信息即可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每結點資料記錄一萬條
web伺服器:同時發起一百個進程向中央資料庫查詢
資料庫伺服器(中央):同時接收一萬條查詢請求並返回大容量結果
資料庫伺服器(結點):少量工作
數據更新操作:
只更新中央伺服器

方案四(中央伺服器方案二)
每高校一個結點
每結點結構相同,連接到同一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每個查詢向中央伺服器進行,由中央伺服器根據查詢內容進行轉發到結點資料庫,再由結點資料庫返回結果
資料庫方案:
中央伺服器保存各結點分類信息,根據頁面請求的分類轉發查詢到相應伺服器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每結點資料記錄一萬條,每結點一百個類別
web伺服器:同時一百個進程向中央資料庫查詢
資料庫伺服器(中央):同時接收一萬條請求並轉發
資料庫伺服器(結點):從中央伺服器接收查詢請求,最壞情況下每結點接收到一萬條查詢請求
數據更新操作:
只更新本地伺服器
分類變化時更新中央伺服器

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深度嵌入聚類演算法研究
基於機器視覺的行人重識別演算法的分析與實現
基於動力學模型的屬性網路重疊社團發現
基於Spring-Boot框架的一體化運維監控應用的研究與實現
Android系統中基於手寫密碼與筆跡信息的綜合認證技術研究
公交線路准點預測方法研究
基於深度學習的醫學圖像分割演算法研究
基於CNN的高速公路流量預測
伺服器安全防護與管理綜合平台實現
JavaScript全棧視頻播放系統設計與實現
快速行人檢測演算法的研發
基於數據挖掘的葯物分子篩選方法研究
基於消息隊列的自定義審批流程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CRF的初等數學命名實體識別
基於多尺度 CNN的圖片語義分割研究
基於圖像分割技術的連通區域提取演算法的研究
基於背景因素推理的目標關系識別演算法研究與實現
基於智能移動設備的非接觸式人機交互系統設計與實現
分布式資料庫物理查詢計劃調度優化演算法研究
基於遮擋的人臉特徵提取演算法研究與實現
表情識別應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CloudSim的雲計算與大數據系統的可靠性模擬研究
多源資料庫數據採集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Android和WiFi的無線自組織網路P2P通信系統設計與實現
矩陣分解中的流形結構學習研究
基於無監督的OSN惡意賬號檢測
深度學習在基於視頻的人體動作識別上的應用
用戶評分的隱式成分信息的研究
線性規劃求解演算法的實現與應用
基於freeRTOS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分析與實驗設計
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信息檢索的研究與實現
CPM語言編譯鏈接系統的實現
基於SSD的Pascal Voc數據集目標檢測設計與實現
復雜網路關鍵節點識別演算法比較研究
基於對抗網路和知識表示的可視問答
基於FPGA實現存儲器及虛擬存儲器管理
匿名可信身份共享區塊鏈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圖像的場景分類演算法的設計與實現
惡意APK靜態檢測技術研究與實現
車輛再識別技術研究

㈩ 資料庫得查詢功能是怎麼實現的

資料庫的查詢功能實現原理:

資料庫查詢是資料庫的最主要功能之一。我們都希望查詢數據的速度能盡可能的快,因此資料庫系統的設計者會從查詢演算法的角度進行優化。最基本的查詢演算法當然是順序查找(linear search),這種復雜度為O(n)的演算法在數據量很大時顯然是糟糕的,好在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更優秀的查找演算法,例如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二叉樹查找(binary tree search)等。如果稍微分析一下會發現,每種查找演算法都只能應用於特定的數據結構之上,例如二分查找要求被檢索數據有序,而二叉樹查找只能應用於二叉查找樹上,但是數據本身的組織結構不可能完全滿足各種數據結構(例如,理論上不可能同時將兩列都按順序進行組織),所以,在數據之外,資料庫系統還維護著滿足特定查找演算法的數據結構,這些數據結構以某種方式引用(指向)數據,這樣就可以在這些數據結構上實現高級查找演算法。這種數據結構,就是索引。

圖1展示了一種可能的索引方式。左邊是數據表,一共有兩列七條記錄,最左邊的是數據記錄的物理地址(注意邏輯上相鄰的記錄在磁碟上也並不是一定物理相鄰的)。為了加快Col2的查找,可以維護一個右邊所示的二叉查找樹,每個節點分別包含索引鍵值和一個指向對應數據記錄物理地址的指針,這樣就可以運用二叉查找在O(log2n)O(log2n)的復雜度內獲取到相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