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近年能源利用結構看我國能源政策取向
丁鋒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石油自20世紀50年代成為第一大能源以來,其戰略地位經久不衰,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重要。1993~2003年,世界石油消費量從757.6百萬噸增至1049.1百萬噸,增長291.5百萬噸;而我國從1993年再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消費量急劇上升,從1993年的140.5百萬噸上升至2003年的275.2百萬噸,增長134.7百萬噸(佔全球總增量46.2%,比10年前增加了28個百分點),且對境外石油的依存度逐年加大,2003年達36.4%。可見,油氣資源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且已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和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受歐佩克的限產和美伊戰爭的影響,國際原油供應一度緊張,再加上西方有些機構的炒作,致使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飆升,2003年連續突破30美元、40美元、50美元和55美元大關。面對如此高的油價和增幅如此高的石油需求(尤其是進口量大增,對外依存度已呈逐年加大的態勢),人們不禁要問,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結構到底如何?如此高的油價對我國影響到底有多大?如果爆發新的石油危機,是否會對我國造成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對西方發達國家同樣甚至更大的打擊?帶著這樣的疑問,根據BP公司的統計資料,筆者對比分析了前兩次石油危機時期和近1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利用結構和近10年來石油、天然氣、煤炭消費的變化,得出了一些結論,並對我國能源政策取向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一些建議。
一、石油危機時期部分國家的能源利用結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清楚地認識到石油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加快了對石油的勘探開發。經過20多年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對石油資源的過分依賴,致使能源利用結構呈現出「一頭沉」的現象。
如表1所示,1971~1972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期,美、法、德、英、日等發達國家在初級能源消費中,石油佔了很大比重。比重最大的是日本(75.6%),其次是法國(66.6%)、韓國(61.9%)、英國(51.2%)、德國(47.4%),比重最小的是美國(44.2%);而我國和印度的主要能源是煤炭(中國79.3%、印度57.4%),石油所佔比重較小(我國16.2%、印度31.3%)。在隨後不久爆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中(1979~1980年),上述6國在初級能源消費中石油所佔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要能源,日本(66.4%)、韓國(62.4%)、法國(57.5%)、美國(43.6%)、德國(41.4%)、英國(40.0%);而我國石油所佔比重則上升至20.6%(印度30.7%),煤炭比例下降至73.6%(印度55.5%)。可見,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對石油的依賴性相當大,這也是造成發達國家經濟在石油危機時期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這期間,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由於對石油的依賴性不是很大,自然受到的影響也就不大,更何況當時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表1石油危機時部分國家的初級能源消費結構(%)
續表
資料來源:表中數據根據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報》計算所得。
二、近10年來部分國家的能源利用結構變化情況
在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時期對石油過分依賴的慘痛教訓之後,發達國家普遍開始調整本國的初級能源利用結構(主要是運用新技術開發天然氣資源、核能、水電等),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而發展中國家對石油資源的開發力度則有所加大。20多年來,雖然石油在各國的初級能源消費中仍占據主要位置,但是相對於19世紀80年代,其比重已有所下降(見表2)。與1980年相比,以2003年為例,美國消費石油比重下降4個百分點(1993~2003年基本上維持在39%左右),天然氣、核能上漲4個百分點;法國的變動幅度較大,石油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1993~2003年基本上在37%左右),核能比重上漲21個百分點(比石油所佔比重還多2個百分點,已成為第一能源),煤炭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德國石油和煤炭比重分別下降4個和13個百分點,上漲則主要是天然氣(9個百分點)和核能(8個百分點);英國在大力減少對石油(下降6個百分點)和煤炭(下降18個百分點)的依賴的同時,加大了對天然氣的開發利用(上漲18個百分點),核能上漲5個百分點;日本的石油比重盡管下降了17個百分點,但依然佔50%左右,天然氣(上漲7個百分點)、煤炭(上漲6個百分點)、核能(上漲5個百分點)占據了日本初級能源的另一半;韓國的石油比重與日本基本一樣,不同的是其利用煤炭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而核能的利用比重上漲10個百分點;中國和印度初級能源利用結構則變化不大,對煤炭利用的依賴性下降的幅度基本上由石油來彌補,主要能源依然是煤炭(中國67.9%,印度53.6%),石油所佔比重與1980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中國23.4%,印度32.8%),核能、天然氣、水電所佔的比重依然不大。
表2近10年部分國家初級能源消費結構(%)
續表
資料來源:表中數據根據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報》計算所得。
三、近10年來石油、天然氣、煤炭消費情況
目前,盡管部分發達國家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初級能源利用結構「一頭沉」的現象有所緩解,但是,石油依然是第一大能源。煤炭地位下降以後,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資源。以下是1993~2003年部分國家和地區石油、天然氣、煤炭消費量對比情況。
1.石油消費情況
如表3所示,中國、印度、韓國、中東地區、美國的石油消費量持續增長,增幅較大的分別是:中國96%(達2.75億噸,躍居世界第二位,佔全球總消費量的7.6%),印度81%(1.13億噸),中東地區20%,韓國33%。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增幅為16%,達9.14億噸(佔全球總消費量的25.1%),依然是世界石油消費的第一大國。俄羅斯降幅最大(34%),法國、德國、英國、日本則分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幅度不大。與石油危機時期相比,發達國家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依賴性卻在加強。
表3部分國家和地區10年來石油消費量情況單位:百萬噸
資料來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報》。
2.天然氣消費情況
如表4所示,單從增長比重上看,我國增長速度最快(增幅102%),印度(89%)、中東地區(87%),美國增幅最小(5%),其他國家增長速度都不很突出。但若從消費的總量來看,則正好相反,美國(佔全球總消費量的24.3%)、俄羅斯(佔15.7%)、中東地區是消費大戶,我國的天然氣消費量也僅僅比韓國、印度多一點。
表4部分國家和地區10年來天然氣消費量情況單位:10億立方米
續表
資料來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報》。
3.煤炭消費情況
如表5所示,1993~2003年,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對煤炭資源的消費呈遞減趨勢(其中英國降幅最大,為27%;德國降幅最小,為11%),韓國、印度、日本、中國、美國的煤炭消費量呈上升趨勢(增幅最大的韓國高達97%,幾乎翻了一番;美國的增幅最小,為15%;我國的增幅為40%)。我國的消費總量和增長量都居第一位,其中2003年消費總量為799.7百萬噸油當量(居第二位的美國為573.9百萬噸油當量),比10年前增長了229.4百萬噸油當量(美國增長74百萬噸油當量)。可見,煤炭依然是我國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表5部分國家和地區近10年來煤炭消費量情況單位:百萬噸油當量
資料來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報》。
四、基本結論及相關建議
通過對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在兩次石油危機時期和近10年初級能源消費結構和消費量變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石油依然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其戰略價值在短期內不會衰退;煤炭雖然在發達國家已不再占據重要地位,但在發展中國家依然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發達國家石油比重的下降量基本由天然氣補充,而發展中國家對天然氣的開采尚在起步階段;核能是另外一種新型能源,但由於開發技術難度大,目前只有法國的利用水平較高(2001年以後已成為本國的第一大能源),其他國家的利用程度雖有提高,但增幅並不大。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取代石油、煤炭重要戰略地位的將是天然氣與核能。由於石油在各國初級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遠低於前兩次石油危機時期,就算是爆發新的石油危機,對大部分國家的影響也遠遠達不到前兩次石油危機的危害程度。
綜合以上分析,結合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能源的大量需求,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對天然氣和核能的開發利用,降低對煤炭的依賴性,調整能源利用結構
這一方面是環境保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優化能源利用結構的需要。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一二十年內我國對石油的消費量還會增加,但總的目標應該是:到2020年,在初級能源利用結構中,石油比重不能超過30%,煤炭比重降至40%左右,核能佔10%左右,天然氣佔15%左右,並為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減少風險打好基礎。
2.對石油開發利用的近期目標應該是建立安全供應體系,保障石油安全
我國石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國內外石油資源、供需狀況以及石油安全對策等3大因素。我國應在准確把握國際石油市場和石油地緣政治特點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石油安全觀,採取綜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境外供應渠道(主要是在穩定中東的基礎上,加強遠東地區,開拓非洲市場);二是加快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加快石油科技發展,爭取在海域和南方碳酸岩鹽地區有新的突破,研發替代產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積極參與國際市場上石油期貨和現貨交易,從市場和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石油產品;四是加強石油戰略儲備和預警體系建設。
3.完善能源管理體制,實現對能源的統一管理
目前,在我國能源管理中既存在管理缺位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沒有統一的能源管理部門),又存在交叉與重疊現象(石油、天然氣的管理職能分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管理,同時3大石油公司也有部分政府職能),致使在管理和政策上難免會出現部門利益沖突和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現象發生。應該將分散在各政府部門的職能集中起來,收回企業保留的行政職能,樹立大能源觀,從國家綜合利用各種能源的角度出發,組成綜合的能源管理部門,建成服務型政府。主要職能應該是:加強對煤、電、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的統一宏觀調控,制定綜合發展戰略,實施綜合管理,制定有關法律法規,打破壟斷,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形成機制,保證市場公平有序競爭,進行市場預測和提供信息服務等。
4.加強國內勘探開發,努力降低對外依存度
我國2003年進口原油9112萬噸(今年將會超過1億噸),占國內石油消費總量的33.1%。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進口的依賴性將會進一步加大,風險也會加大。因此,必須以「立足國內,面向國際,鼓勵節約和替代,促進能源結構合理化發展」為總原則,制定新的能源發展戰略。最近由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開展的「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和「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對於在我國陸地新區和海域尋找突破很有好處,應該繼續加強。並以此為契機,形成動態評價系統與調查評價資料庫,長期持久地堅持下去。力爭發現大油田,建立新的能源供應基地,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降低國民經濟發展的風險,既促進地區間的和諧發展,又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作者簡介
丁鋒,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員,在讀博士。
㈡ EPS的資料庫
在數據領域,EPS數據平台已建成一系列專業資料庫,其中包括:世界貿易資料庫(World Trade Data)世界能源資料庫(World Energy Data)世界宏觀經濟資料庫(World Macro Economy Data)世界經濟發展資料庫(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歐亞經濟發展資料庫(Euro-Asi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China Instry Business Performance Data) 中國工業產品產量資料庫(China Instry Proct Output Data) 中國貿易資料庫(China Trade Data)中國宏觀經濟資料庫(China Macro Economy Data)中國金融資料庫(China Finance Data)中國科技資料庫(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a)中國衛生資料庫(China Health Data)重慶社會發展資料庫(Chongqing Social Development Data)中國農業資料庫(China Agriculture Data)中國教育資料庫(China Ecation Data)世界教育資料庫(World Ecation Data)中國區域經濟資料庫(China Regional Economy Data)中國旅遊資料庫(China Tourism Data)中國財政資料庫(China Fiscal and Economic Data)中國城市資料庫(China City Data)………………………即將上線資料庫:中國上市公司資料庫(China Listed Company Database)中國大型工業企業資料庫(China Large In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㈢ 國際可再生能源民間合作組織是不是聯合國組織
你是指IRENA吧,它不是。但它與聯合國的氣象組織等有合作。見下文。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 2011年的活動
計劃
2011年4月4-5日在IRENA全體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了2011年工作計劃的預算。根據該工作計劃,其2011年的工作包括:
知識管理和技術合作(KMTC):IRENA 正在建立一個知識庫、鼓勵地區合作、為可再生能源行業建立一個平台、鼓勵南北和南南技術合作。
政策咨詢服務和能力建設(PASCB)以可持續方式鼓勵可再生能源投資
創新和技術(IITC):IRENA正在創建技術職稱平台,以降低成本,推廣標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發展成員國
2011年仍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加入進來。截至2011年11月29日IRENA已有85個成員國(包括歐盟)和149個簽約國。
活動類型
2011年期間,IRENA的活動逐步開展起來。自從今年4月Amin接任總裁以來,進展明顯加快。可再生能源可用性評估、可再生能源資料庫和與若干著名可再生能源組織的合作關系逐步建立起來。其更加活躍的網站顯示出該機構已步入正軌。
1. 在西非經濟體和南非區域發展組織以及國際可持續發展學院的合作下,塞內加爾和莫三比克被選為可再生能源可用性評估國家。
2. 在確認可再生能源信息的缺失問題後,IRENA已經開發了一個地圖統計資料庫,它已經被用來生成太平洋和非洲國家可再生能源概況。該資料庫收集所有在線參考資料,並以地圖形式展現,可清楚地表示不足。它是聯合太陽能和風能方面的清潔能源多邊部長工作組和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開發的。
3. 在資源評估方面,已經確認融資方法是瓶頸。目前正在與世界銀行能源管理援助項目(ESMAP)協商融資機制。並且正在與南部非洲發展組織(SADC)和納米比亞政府協商地圖資料庫的方法論示範。這套資料庫將不斷擴展和升級,吸收UN和IEA資料庫的可再生能源產量信息。為了收集IRENA成員國關注的信息,已經開發出一套問卷。
4. IRENA開始在一系列國際會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9月7日在紐西蘭奧克蘭太平洋領導人會議期間,IRENA總裁指出湯加、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已經等已經在朝著他們的能源目標努力。IRENA是它們的可靠的支持夥伴。
5. 為了發揮它的影響力,IRENA還加強世界上的機構和組織建立夥伴關系。它正與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合作,通過10-15個案例,分析研究風能領域的最佳政策支持方法。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的研究計劃也將開展。它與REEEP簽署了備忘錄,共同構建IRENA的可再生能源學習平台(IRELP)。將與REEEP聯合開發和執行能力建設、政策和融資信息交換項目,促進地區成功商業模式的復制推廣,在知識管理和宣傳戰略方面合作,並導入超越活動。
一年來IRENA的活動簡要回顧
2011年6月29日,IRENA 和 RET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Deployment)在伯恩召開研討會,討論2015-2050年的能源情景及其短期內對可再生能源政策需求的影響。
2011年7月8日,IRENA舉辦高層非洲可再生能源論壇,討論可再生能源在非洲的機遇和挑戰,戰略合作夥伴、最佳實踐和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會議發布了IRENA論文Scenarios and Strategies for Africa。
2011年7月12日,IRENA管理理事會正式就職,作為一個政府間組織正式成立。
2011年8月25日,IRENA和REEEP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加強彼此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
2011年9月13日,IRENA的第一次政策與戰略委員會在馬來西亞科倫坡舉行會議,向IRENA管理理事會匯報。
2011年10月7日,IRENA的創新和技術中心(IITC)在德國伯恩正式成立。
2011年10月18日,IEA在奧斯陸舉行Energy for All: Financing Access for the Poor會議。IRENA總裁Amin作為評委參加。
2011年10月28日,IRENA與澳大利亞政府、世界銀行在悉尼召開為期三天的討論會,討論島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及IRENA的工作。太平洋島國是其2012年的關注重點。會議上各個島國和地區表達了希望IRENA在該地區發揮領導作用,成為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一站式商店」。IRENA計劃2012年1月在阿布扎比的IRENA和太平洋領導人會議上進一步討論有關想法。
2011年11月14日,IRENA管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該會議每年召開兩次,由管理理事會向全體大會匯報。第二次會議由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遊部副秘書Martin Hoffman主持。總裁Amin報告了IRENA2011年的活動執行情況。委員會討論了2012年的工作計劃和預算草案,以及中期戰略草案。2012年的工作計劃和預算草案將交2012年1月的全體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中期戰略草案將在1月交由成員國進一步提出意見,那時IRENA的若干高級成員國官員將出席。理事會對2011年4月成立以來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成員國表示希望IRENA繼續成為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中心和可再生能源知識中心。
2011 年11月27日,在德班COP17期間,IRENA召開了一系列媒體討論會,向媒體介紹可再生能源面臨的關鍵問題。討論會是與南非能源部、國際續發展學院、南非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合作組織的。來自私營公司、政府和國際組織和媒體的專家討論了最新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創新的融資方案可再生能源對於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2011年12月6日,在COP17期間,IRENA與世界氣象組織簽署備忘錄,將聯合執行可再生能源潛力評估活動,主題是可再生能源對全球氣象服務的貢獻。這個動議從去年坎昆會議期間發起。合作將把世界氣象組織的科學知識、網路和技術能力與IRENA的知識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號召力結合,來應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精確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地圖將使IRENA能夠為它的成員國提供關鍵的決策信息。IRENA與世界氣象組織將交換出版物,並相互就科學、技術、管理和發展開展咨詢。IRENA將利用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評估目前尚無資料的國家和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潛力。
2011年12月1日,IRENA在印度班加羅爾組織了兩天的討論會,主題是農村電氣化的商業化解決方案。來自20個國家的50多個代表參加了會議,探討促進當地可再生能源的企業家精神的最佳方法。討論會為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參與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它使IRENA認識到在解決能源貧困中小企業的潛力,在會議中發現的好做法可以復制到其它地區。
2011年12月8日,IRENA與南非能源部在德班發布一篇新的工作論文Prospects for the African Power Sector。論文試圖為非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本和機會提出有見解的觀點,通過對市場、成本和其它核心因素的分析來確定發展趨勢、機會和關鍵技術。
㈣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際油氣與固體礦產資源領域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全球資源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因此,在能源戰略甚至是國家發展戰略中,必須把開發利用海外資源作為核心內容,建立相應的信息庫、決策方法庫和動態分析模型。
很多發達國家、石油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以及一些有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很早就已經認識到建立全球資源開發利用的資料庫和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性。比如埃克森公司、道達爾公司和殼牌公司都具有這些資料庫和風險管理系統。其中,埃克森公司的全球油氣系統最為著名。這些資料庫和評價技術在公司范圍內,是核心技術和資源,不會與別的公司和國家共享。同時,有許多權威的國際咨詢公司開發出了類似的資料庫和風險管理體系,比如著名的IH S公司就具有非常詳細的資料庫,對外服務中價值極高。
國外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或政府部門,如:國際能源署(IEA)、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美國能源部(DOE/U.S.),已經建立了旨在輔助決策的能源系統。最具代表性的能源模型是美國能源部開發的國家能源模型系統(NEMS)和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與世界能源委員會(WEC)合作開發的IIASA-WECE3模型。
NEM S模型是美國EIA/DOE(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簡稱EIA)於1993年開發的能源經濟區域決策支持模型,目的是通過模擬美國及國際能源市場來規劃能源、經濟、環境、安全因素對美國能源消費、價格、安全的影響,為決策者制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提供必要的決策信息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模塊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全球生產、消費、資源、貿易和價格運行的動態模型。依賴此模型,可以規避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風險,規避海外油氣進口的供應風險,規避本國能源消費的需求風險。
ⅡASA-WEC E3模型是ⅡASA和WEC於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基於動態線性規劃的能源-經濟-環境決策支持模型,它是以連續的、相互獨立的情景分析方式,研究受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的未來社會、能源消費和技術發展的一系列可能的狀況,從而為決策者制定能源長期和短期規劃提供信息支持。
國內已經意識到海外開發需要現代化的風險管理技術的支撐,但是目前只有一些分散的研究,尚未從國家層面上系統地規劃和協調實施,更沒有形成支持企業海外投資決策的系統。
國內的石油公司,特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的國際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在這方面積累了大量數據和信息,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在資源方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具有世界盆地資料庫和最近開發的區塊圖集,對海外投資環境,特別是法律法規、合同模式、條款數據和投資信息的基本數據和信息,有一定的積累;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CNODC)海外中心具有許多國家的項目資料和一線的實踐者。但是還沒有系統地建立針對海外資源開發利用的風險管理系統。相比之下,中小石油公司,特別是民營石油公司十分缺乏系列的數據和信息支持,更沒有輔助的風險管理系統。
在全球礦產資源利用方面,發達國家的政府機構和許多跨國公司都定期地進行全球礦產資源分布及潛力分析,一方面將其作為制定國家資源安全戰略的重要依據,通過調整資源規劃和政策,以應對資源供應的風險;另一方面為國家制定資源勘探開發戰略、優選有利區塊、確定投資方向提供依據,為正確決策,減少失誤提供可靠保障。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目標是促進環境、資源和經濟因素一體化,把項目部署與國家和公民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服務。礦產資源的研究內容主要有4個方向:一是礦產資源的支撐能力和社會需要,維護相關資料庫,研究礦床評價和分析方法、成礦作用、金屬礦產和成礦環境;二是礦業經濟和國家政策,調查礦產品信息(礦產品概要、礦業調查、礦產年鑒和國際礦業等),為國家公園、森林和土地資源管理提供礦產資源、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資料;三是礦業環境和公眾健康,研究廢棄礦產地、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背景,評價地質環境;四是礦產技術方法和資料發送,進行礦產相關資料庫和信息資料更新。
㈤ EPS數據版本有哪六個版本
EPS(Economy Prediction System)全球統計數據/分析平台是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BFIT)投資500餘萬元傾力打造的專業數據服務平台。
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BFIT)是國內專業的數據、信息和軟體服務提供商, BFIT 始終堅持服務第一、技術領先的理念,自創立以來,憑借先進的軟體開發技術和完善的數據服務,深受廣大用戶歡迎。
其自主開發的EPS數據平台被冠以「國內首家專業數據+分析預測平台」,在業界引起強烈關注。
在數據領域,EPS數據平台已建成一系列專業資料庫,其中包括:
世界貿易資料庫(World Trade Data)
世界能源資料庫(World Energy Data)
世界宏觀經濟資料庫(World Macro Economy Data)
世界經濟發展資料庫(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
歐亞經濟發展資料庫(Euro-Asi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
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China Instry Business Performance Data)
中國工業產品產量資料庫(China Instry Proct Output Data)
中國貿易資料庫(China Trade Data)
中國宏觀經濟資料庫(China Macro Economy Data)
中國金融資料庫(China Finance Data)
中國科技資料庫(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a)
中國衛生資料庫(China Health Data)
重慶社會發展資料庫(Chongqing Social Development Data)
中國農業資料庫(China Agriculture Data)
中國教育資料庫(China Ecation Data)
世界教育資料庫(World Ecation Data)
中國區域經濟資料庫(China Regional Economy Data)
中國旅遊資料庫(China Tourism Data)
中國財政資料庫(China Fiscal and Economic Data)
中國城市資料庫(China City Data)
中國上市公司資料庫(China Listed Company Database)
中國大型工業企業資料庫(China Large In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即將上線資料庫:
㈥ iea資料庫哪些學校有
像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一些一本院校都有。
IEA(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國際能源組織,成立於1974年,總部設在巴黎,初建時旨在保護石油供應的安全。IEA自成立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全球能源對話的核心。
IEA在線資料庫,包含13種數據資源:
1.WorldEnergyStatistics世界能源統計。
2.WorldEnergyBalances世界能源平衡。
3.CoalInformation煤炭信息。
4.ElectricityInformation電力信息。
5.NaturalGasInformation天然氣信息。
6.OilInformation石油信息。
7.RenewablesInformation可再生能源信息。
8.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9.EnergyEfficiencyIndicators能源效率指標。
10.WorldEnergyPrices世界能源價格。
11.EnergyTechnologyRD&D能源技術研發。
12.Projections:能源技術研發。
13.EnergyPricesandTaxes_Quarterly能源價格和稅收_季度。
包含190個國家/地區的燃料燃燒產生的CO2排放量及相關指標以及區域總計。使用IEA能源資料庫以及2006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總帳中提供的默認方法和排放因子來計算排放量。該版本包括190個國家/地區的年度數據,OECD國家自1960年,非OECD國家自1971年,除非在國家/地區層級有不同說明。
9.EnergyEfficiencyIndicators能源效率指標
包含2000年至2017年的年度數據,涵蓋了IEA成員國8種能源產品的最終用途能源消耗、最終用途能源效率指標,以及4個領域(居民、服務、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碳強度指標。通過使用關鍵領域的活動數據來計算相應的指標。
10.WorldEnergyPrices世界能源價格
包含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選定產品和行業的年度最終用途能源價格。作為對經合組織能源價格和稅收季度報告的補充,該數據資源的重點是運輸用汽油和柴油的價格,以及家庭和工業用電。此外還包含所選國家/地區的地方運輸燃料價格以及所有覆蓋國家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提供有關數據源、方法和產品規格的信息,以及某些國家/地區定價框架的說明。
11.EnergyTechnologyRD&D能源技術研發
提供按照類別、指標、國家或地區的能源數據。
12.Projections:能源技術研發
包含30個IEA國家和歐盟的簡化平衡和預測,其中28個是直接從成員國中收集的IEA國家能源政策系列。提供的供需能源平衡為百萬噸油當量(Mtoe)。提供產品和流量的定義,有關各個國家數據的解釋性注釋和指標(包括GDP和人口)。在可用的情況下,給出了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14、2015、2016、2017、2020、2030、2040和2050的數據。
13.EnergyPricesandTaxes_Quarterly能源價格和稅收_季度
包含經合組織國家能源價格的主要國際匯編。該數據資源包括年度和季度最終用戶行業和消費者價格,以及年度、季度和月度原油現貨價格,成品油現貨價格以及按原油流分的進口成本。最終用戶價格涵蓋了主要的石油產品、天然氣、煤炭和電力,還包括有關來源和方法的完整說明以及每個國家的價格機制說明。時間序列可用性隨每個數據序列而有所不同-excel文件按國家和產品顯示最終用戶價格數據的可用性。
㈦ 國內外有哪些能源戰略研究機構
國際能源署(IEA) 網址: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1 簡介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為應對能源危機於1974年11月設立的政府間組織,總部設於法國巴黎。國際能源署致力於預防石油供給的異動,同時亦提供國際石油市場及其他能源領域的統計情報。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國際能源署成立的目的是促進全球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建立一個穩定的國際石油市場信息系統,改進全球的能源供需結構和協調成員國的環境和能源政策。國際能源署秘書處已經成為全球能源統計的權威。秘書處每月發行一期石油市場報告,一年發行兩期全球能源展望,這兩種能源報告在世界上都頗具影響力。
國際能源署有約200位員工主要來自於其29個成員國的能源專家和統計人員。他們開展廣泛的能源研究、數據匯編、出版刊物和向公眾傳播最新的能源政策分析結果及提供良好的實踐建議。主要出版物:《石油市場報告》(月報)、《煤炭信息》(年報)、《電力信息》(年報)、《油氣信息》(年報)和《世界能源展望》(每年出版)。
3 總結及思考
國際能源署(IEA)是一個政府間的能源機構,其目標是提高能效及技術的可靠性,評估最新的能源技術,減少使用能源對環境的影響和與非成員國合作。它具有強大的數據資源和專業化的技術團隊,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能合作共事,同時分享成果。
2.2 英國石油公司(BP) 網址:BP Global
1 簡介
BP(British Petroleum(英國石油),後BP簡稱成為正式名稱)是世界領先的石油和天然氣企業之一,總部位於倫敦,在全球約80個國家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業務領域包括: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煉油、市場營銷和石油化工;以及潤滑油業務。BP為客戶提供運輸燃料、光熱能源、油品零售服務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石化產品。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作為一家主要以經營石油、天然氣為主的全球化企業,BP掌握著全球能源市場的最新數據,並以此開展一系列關於能源統計分析和能源展望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定期以報告或出版物的形式呈現,相關的成果主要有《BP世界能源統計》、《BP世界能源展望》、《BP技術展望》。
(1)《BP世界能源統計》
《BP世界能源統計》已有64年歷史,它主要提供全球能源發展動態的客觀數據,嚴謹地逐年記錄全球能源市場的變化,分析石油、天然氣、煤炭、非化石燃料等各類燃料的發展狀況。《BP世界能源統計》被政府、業界和媒體視為優質、客觀和及時的全球能源市場數據來源。
(2)《BP世界能源展望》
《BP世界能源展望》是BP公司每年出品的重要行業報告之一,旨在通過洞察能源市場不斷演變的貿易模式、能源結構以及環境挑戰,為促進全球能源問題的討論做出貢獻。報告詳細解讀了全球能源未來發展趨勢,透過紛擾復雜的短期能源價格波動來甄別未來20年間影響能源市場的長期因素。
(3)《BP技術展望》
BP於2015年11月發布《BP技術展望》。這是BP第一次與全球業界分享BP能源技術的研究成果,並展望技術發展在未來30-40年對全球能源版圖的影響。《BP技術展望》匯集了此前BP內部專家的能源技術分析,以及商界和學術界著名專家的研究發現,闡述了可供行業和政府選用的能源領域的技術和政策,提供了減少碳排放的各種方法。
3 總結及思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團公司之一,BP非常注重技術的戰略研究,研究范圍已波及到能源領域的各個行業,BP的研究更傾向於宏觀能源領域的分析和解讀。
2.3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EIA) 網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1 簡介
美國能源信息署是由美國國會設立的能源統計機構,創建於1977年,隸屬美國能源部。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能源信息署的宗旨是通過提供有關能源政策的信息及能源預測和分析,提升決策理性和市場成效,促進能源與經濟、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提升社會公眾對能源政策的認知程度。EIA向公眾提供的信息包括能源數據資料、分析、預測、及信息產品說明。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EIA是美國的能源數據及分析預測的主要信息來源。根據法律規定,EIA進行獨立的信息報道,不受政府的影響。EIA主要研究內容有能源的生產、儲備、需求、進出口和價格等各個方面,同時對上述各項內容提出分析意見並對當前關注的各種問題作專題報告。
成果形式主要是以發布周、月、年度報告,以及專題報告的形式呈現。周報告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產、消費與市場,天然氣儲備及最新報告。月報告包括短期能源展望、天然氣月報、電力月報、能源每月評論等。年度報告包括國際能源展望、能源評論年度報告、天然氣年度報告、煤炭年度報告、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年度報告等。專題報告包括能源價格、北極區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家電力概況及區域性分析概要等。
3 總結與思考
EIA對能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能源數據資料搜集、信息分析、信息預測。大多數能源數據資料由EIA工作人員收集,通過統計調查表向能源生產商、信息使用者、運輸者以及其他一些企業收集能源數據資料。公司和用戶則直接向EIA提供報告,有些數據來源於商貿協會和其他政府部門等。EIA信息分析有技術性報告和有關能源問題的分析文章,包括經濟、技術、能源生產、價格、分銷、儲備、消費和環境影響等各個方面。EIA的信息預測涵蓋各種能源類型。預測內容包括供應、消費、價格和其他重要因素。短期預測的時間范圍在6-8個季度,中期預測可延伸到未來20年。
2.4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 網址:http://www.ieej.or.jp
1 簡介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創建於1966年6月,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它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的能源研究所。IEEJ旨在從國際經濟整體角度出發,針對能源領域開展研究活動,通過客觀分析能源問題,提供作為政策制定依據的基礎數據、信息和報告,以此促進日本能源供應和消費行業的發展。IEEJ成立後隨著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發展,也在拓寬其研究領域,將環境問題和能源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納入其研究主題。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IEEJ主要負責為日本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提供能源基礎數據和信息。日本本國能源資源匱乏,但從未放棄其在能源科技方面爭取領先地位的追求和實干,尤其在以技術進步提高能效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主要研究內容有:一是國際能源動向,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是日本國內的能源市場研究,包括產業的趨勢分析;三是能源需求的分析和預測;四是能源政策和企業經營戰略等課題的闡明和建議;五是國際能源有關單位和交流,共同合作項目的推進。IEEJ在預測中十分看重技術進步的影響,設置了相應的參考情景和技術進步情景。在成果形態方面,IEEJ會定期發布報告,出版相關的專著。IEEJ網站主頁還提供了論文檢索和統計情報功能,但是統計情報功能針對會員開放。
3 總結與思考
IEEJ的目標是致力於從全球角度考慮日本和亞洲的能源經濟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方案,成為日本和亞洲能源相關問題研究領域一流的智囊機構。IEEJ在組織架構、人員等方面都比較完善。
2.5 未來資源(RFF) 網址:Home |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1 簡介
未來資源(Resources for the Future)成立於1952,總部設在華盛頓,是美國非營利性的獨立研究機構,其主要運用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以實現對能源和自然資源問題的研究。該機構被公認為是資源經濟學領域的先驅。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RFF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生態系統,能源和電力,環境經濟學,森林,土地利用等。能源和電力領域主要包括:生物量和植物生物燃料,電力市場與監管,能源效率,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頁岩氣等技術領域。在成果形態方面,RFF主要有出版資源雜志,討論文件、發布簡報,和同行評審的報告等。
3 總結與思考
2011日,RFF的人員包括75名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大多數研究人員擁有博士學位經濟學,同時也有很多人持有高級學位涉及工程、法律、生態、城市和區域規劃、美國政府、公共政策和管理及其他領域。高端人才、行業專家以及任職於政府機構的要員成為其主要的人力資源,這或許是開展戰略研究的重要因素。
2.6 國網能源研究院 網址:國網能源研究院
1 簡介
2009年10月25日,國網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它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直屬科研單位,是國家電網公司的戰略與運營管理研究機構。國網能源院擁有一支學歷和職稱層次較高、研究能力較強、專業特色鮮明的能源研究咨詢人才隊伍,形成了由首席專家、各研究領域高級專家、專家及各層級研究咨詢人員構成的人才梯隊,並與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外聘專家、高級顧問、高級咨詢等團隊相結合。國網能源院在編員工193人。其中研究咨詢人員148人,佔在編員工總數的76.7%;高級職稱人員66人,佔在編員工總數的34.2%;博士78人,佔在編員工總數的40.4%。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國網能源研究院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電力行業規劃、能源與環保、電力供需分析、企業戰略與管理、體制改革與電力市場、財會審計、電力價格、能源統計與分析等領域。
《中國電力》雜志,月刊,原名《電力技術》,創刊於1956年,1993年更名為《中國電力》,由國家電網公司主管,國網能源研究院和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主辦,是國家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已被英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等國際期刊資料庫收錄。
《能源研究觀點 專報》是不定期出版的內部刊物,是集納國網能源院已發表論文、文章及接受媒體采訪報道的重要載體,集中展示國網能源院的學術成果和專家觀點。
《研究成果簡報》為內部出版物,從國網能源院研究成果中凝練觀點和決策建議,旨在更好地為國家電網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為能源電力行業科學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能源觀察網(ฤิดนฒ์อ๘--สืาณ)是國網能源院打造的面向國內外的開放性學術交流平台和綜合性能源資訊平台。主要欄目包括最新動態、熱點專題、專家視點、研究觀察、專家訪談、研究報告、能源數據、政策法規、國際能源、信息服務等。
3 總結與思考
國網能源研究院具有很好的平台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領域劃分清晰,擁有眾多行業專家,實驗室建設、信息渠道、人才引進在國內能源電力行業都位居前列。
2.7 中國能源研究會 網址:中國能源研究會官網
1 簡介
中國能源研究會成立於1981年1月,由中國能源科技工作者和熱心能源事業的各界人士組成的學術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中國能源研究會具有多學科、綜合性的特點,是目前中國能源領域以研究能源政策和技術的最具影響的學術團體之一。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主要研究或工作包括:開展能源政策、管理和科技方面的學術研究;接受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委託,開展能源政策、規劃、法規和科技項目的研究與評估;收集和交流能源信息;提供能源管理技術服務及培訓;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
《能源研究》(月刊)系中國能源研究會主管,中能智庫主辦,由《中國能源智庫網》編輯部出版。《能源研究》內容涵蓋宏觀經濟形勢、能源戰略規劃、方針政策、發展態勢、運行狀況、科技裝備、體制改革、國際合作及重要數據等。
2.8 ABB(ABB評論) 網址:http://new.abb.com/cn/about/reviews
1 簡介
ABB在全球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享有盛譽,公司經營業務涉及電力、工業、交通和基礎設施等領域。ABB集團業務遍布全球近100個國家,擁有13.5萬名員工。ABB在中國擁有研發、製造、銷售和工程服務等全方位的業務活動,擁有完善的銷售與服務網路。
2 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形態
作為一家國際化的企業,ABB很重視技術的革新與延伸。《ABB評論》是ABB集團出版的技術刊物,該刊為電力技術研究開發類刊物。主要刊登與ABB公司生產的發電設備、箱配電設備、工業設備及環保裝置等產品有關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技術方面的研究論文、技術報告等,以及報道ABB公司的新產品及動態消息等。專業性較強,每期設定一個或數個主題進行技術探討,主要展示ABB最新的技術研究成果,或敘述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
2.9 其他能源研究機構及網站
由於國內外開展能源研究的機構或組織較多,通過媒介所能獲取的信息有限,整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列出國外一些能源研究機構及其網址,不再單獨介紹。
(1)德國巴登-符滕堡州能源公司 http://www.enbw.com/
(2)愛爾蘭可持續能源署 http://www.seai.ie/
(3)瑞典大瀑布電力公司 http://www.vattenfall.com/
(4)美國艾默生電氣公司 http://www.emerson.com/
(5)新加坡環境部 http://www.nea.gov.sg/
(6)美國技術評論雜志 http://www.techreview.com/
(7)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http://www.statoilhydro.com/
(8)日本關西電力 http://www.kepco.co.jp/
(9)日本東北電力公司 http://www.tohoku-epco.co.jp/
(10)加拿大森科爾能源公司 http://www.suncor.com/
(11)荷蘭GasTerra能源公司 http://www.gasterra.nl/
(12)麥肯錫公司 http://www.mckinsey.com/
㈧ 資源和能源有什麼區別
1.能源:指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能量需要一定形式呈現出來。比如運動產生動能、高
度發生變化產生勢能,再如光能、熱能等。煤炭燃燒能夠產生熱能,因此煤屬於能源。
2.資源:指生產資料,包含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比如典型的土地屬於自然資源,再如
人力資源屬於社會資源。
㈨ 新能源專業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已經連續四年,每年開設一個新能源專業。學校結合國家能源政策和現今社會能源形式的需要,2004年開設了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2005年開設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2006年開設了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成為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開設此本科專業的高校,2007年又新增了水文與水資源以及工程造價等新專業。近期,學校還將以水電和風電等專業為基礎組建全國第一家可再生能源學院,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承擔起責任。
面對世界能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家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對新能源及節能技術、環保科技的戰略需求,華北電力大學積極構建和完善能夠支撐國家能源電力和諧發展的新的電力學科群體系,形成「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學科為支撐」構建大電力學科群的學科發展戰略。
據學校相關部門介紹,在人才培養上,學校側重國際一流工程師的培養,有特色地培養學生的「重實踐和強能力」,同時還在培養方式上進行積極嘗試。在大學三年級就有一定數量的學生通過「雙向選擇」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等企業簽訂「就業意向書」,學生四年級的課程由企業和學校共同開設。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排在前列。
2007年,華北電力大學計劃招生5050人。其中,北京校部招生2700人,保定校區招生2350人。學校還在新生入學一年後提供一次轉專業的機會,有30%的優秀學生可以申請轉專業學習。
學校負責招生部門提醒考生,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考生在報考時應該把學校的綜合排名與專業結合起來考慮。同時一定要將學習興趣與國家發展需要、專業發展前景以及將來就業形勢等客觀情況結合起來,選擇專業應該謀求長遠發展。有不少考生所認識到的自己的興趣是表面的、經不起考驗的,一定要通過多種渠道科學、客觀地評價自身興趣,再結合所選專業的基本要求認真定奪。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人類保護環境的重要出路。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和電力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00年至2020年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領域的人才需求將呈現上升的勢頭,建議考生給予關注。(記者 朱振國 通訊員 吳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