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菌靈稀釋800倍液,該如何配製
是的 稀釋液就是這樣配置的。 (前提是你的多菌靈的純度是100%么,要不是的話公式計算是水的量=多菌靈量÷純度×800)粉劑純度多為50% 所以要水與多菌靈是1600:1 的
這個 不需要那麼准確的 600-1000倍都是無所謂的 說到一毫升 因為你是用粉末 近似的就把1克作為1毫升看吧(這些有機葯物密度多在1g/cm^3左右) 也可以使用可樂的瓶蓋 平平的葯粉 1瓶蓋是7克左右 。。
這樣的話7克 需要水就是11200升 (在你沒有高精度測量器材時候只能提高你的測量量 降低相對誤差 ) 不知道答案滿意不滿意 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我
2. 蘋果花後到套袋前三次用葯治療性殺菌劑如何配置
1、花後第一遍葯
用葯時期:謝花後7-10天
防治對象:白粉病、黃蚜、早期落葉病、霉心病、葉蟎、康氏粉蚧、紅蜘蛛、綠盲蝽
推介用葯:30%吡唑醚菌酯2000倍+30%噠蟎靈3000倍+60%吡蟲啉6000倍+25%甲維鹽·滅幼脲1500倍+鈣肥。
要點:
謝花後之套袋前是蘋果需鈣的臨界期,也是蘋果補鈣預防苦痘病的關鍵時期,從此期開始噴施鈣肥3-4次,間隔10-15天。
2、花後第二遍葯
用葯時期:謝花15-20天,果毛脫除期
防治對象:白粉病、炭疽病、黑紅點病、棉鈴蟲、綿蚜、食心蟲、早期落葉病。
推介用葯:42%戊唑醇·多菌靈1000倍+60%吡蟲啉6000倍+5%功夫2000倍+鈣肥。
要點:
果毛脫除、皮孔形成期是幼果易發生隱性葯害的敏感期,此期禁止噴灑劣質代森錳鋅、退菌特、福美雙、波爾多液及其他銅制劑和增效劑等。
3、花後第三遍葯
用葯時期:套袋前用葯
防治對象:黑紅點病、褐斑病、蘋果黃蚜、金紋細蛾、桃小食心蟲
推介用葯:
1、30%吡唑醚菌酯2000倍+60%吡蟲啉6000倍+25%甲維鹽·滅幼脲1500倍+34%螺蟎酯4000倍+鈣肥。
2、40%氟硅唑50g+絲潤5g兌水30斤、塗抹主幹及枝杈處,此時期是防治腐爛病的關鍵時期。
要點:
1、殺蟲劑和殺菌劑以選擇水乳劑、懸浮劑等為宜。果袋以優質雙層袋尾號,全樹套袋,套袋前澆一次透水;
2、此時期應該繼續加強腐爛病的防治,主要以刮除老皮、保護中央領導干為主;
3、此時期如果白粉病嚴重可以使用30%吡唑醚菌酯2000倍進行防治。
(2)擬南芥多菌靈如何配置擴展閱讀:
謝花後至套袋前要噴三次葯的原因
蘋果幼果和嫩葉上的皮孔(絨毛)是開放的,一般殺菌劑對初侵染病害的有效控制期為7-12天。也就是說上次噴葯後,如果7天內有降雨,殺菌劑的有效期為7天;如果上次噴葯後,天氣晴朗無降雨,殺菌劑的有效期為12天,最遲也必須在上次噴葯後13-15天內噴施第二次。
蘋果黃蚜、紅蜘蛛、卷葉蛾等蟲害也是如此,當它累積到一定數量,噴葯再細也難免有「漏網之魚」,在高溫條件下就會疊加繁殖,因此必須防患於未然。
同時,謝花後30天是果實的需鈣期,幼果吸收的鈣約占整個生育期的90%,由於鈣的移動性很差,套袋後就很難補充。套袋果後期缺鈣就會誘發苦痘病、蜜果病、水裂紋,並影響果實表面光潔度。
3. 蕃薯是怎麼防腐
這幾天紅薯陸續開始收獲,種植戶高興地把一車車紅薯拉回家,經過簡單的晾曬挑選,紅薯陸續開始入窖,在入窖前後種植戶往往會給紅薯噴施一些葯劑進行防腐,降低病害發生幾率,延長保存期,因此這時候選擇一款適合的保鮮劑對於紅薯保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紅薯保鮮劑的那些事兒。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常見的紅薯保鮮劑有哪些?
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紅薯保鮮劑是多菌靈成分,此成分價格低,是早期紅薯種植戶最常用的保鮮劑。
近年來隨著多菌靈抗性的日益增加,一些新成分保鮮劑陸續開始應用,典型的代表如:
甲基硫菌靈,屬於取代苯類殺菌劑,內吸殺菌效果比多菌靈更好;
咪鮮胺以及咪鮮胺錳鹽,均屬於咪唑類殺菌劑,早期被廣泛用於水果保鮮,對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種類的保鮮劑作用機理有一定的差異,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各種保鮮劑的應用方法以及優缺點。
多菌靈保鮮應用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紅薯入窖前,都會使用多菌靈噴施防病保鮮,不過嚴格的來說使用多菌靈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在於殺菌,防治病害,其在於保持新鮮度方面效果還是很一般的,但是這對於很多小種植戶來說可能就無所謂了,因為他們重點是想要紅薯不壞。
多菌靈應用於紅薯保鮮,優點在於通過內吸殺菌,防病能力好,缺點是多菌靈使用年代比較多,抗性嚴重,一些地區使用多菌靈效果越來越差;除此以外多菌靈在保持紅薯新鮮度方面效果一般。
使用多菌靈進行保鮮,具體有兩步,首先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溶液在紅薯下窖前一周左右對地窖進行噴施殺菌,然後,紅薯入窖前浸葯處理,配置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把即將入窖的紅薯在溶液中放置五到十秒,取出晾乾即可入窖!
甲基硫菌靈紅薯保鮮應用
甲基硫菌靈的保鮮原理主要是殺菌防病,其和多菌靈作用相似。甲基硫菌靈噴施在紅薯上以後,一部分在紅薯表面轉化為多菌靈殺菌,另一部分進入紅薯體後轉化為多菌靈,殺菌更徹底!
此成分的最大優勢在於內吸殺菌效果更好,對於窖藏期的各種病害有不錯的預防效果,抗性一般。
在農業生產中往往選擇使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應用時先使用70%的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對地窖進行噴霧處理,然後使用100g兌水70-100斤,保鮮紅薯3000-5000斤!
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紅薯保鮮應用
這兩種葯劑屬於同一類保鮮劑,是目前保鮮市場最火的兩種成分,廣泛用於水果蔬菜等倉儲保存。
咪鮮胺錳鹽是咪鮮胺和氯化錳經過一定的化學反應製成的,又叫咪鮮胺的錳絡合物,兩種成分在進行果蔬保鮮時都會被使用。
相較於咪鮮胺,咪鮮胺錳鹽在保鮮時效果會更突出。首先咪鮮胺錳鹽具有高效的殺菌作用,因為其是絡合物,安全性更高,產生抗性更慢;其次,絡合以後的制劑,有很好的擴散能力,殺菌更徹底;最重要的是,加入錳離子以後,有利於果實新陳代謝進行,避免果內廢棄物積累形成黑斑等!
目前市場上用於紅薯保鮮的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主要有25%咪鮮胺水乳劑、450g/升咪鮮胺水乳劑、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等。
使用時建議先用此類葯劑進行地窖消毒,可以使用25%咪鮮胺1000倍或者50%咪鮮胺錳鹽1500倍噴霧,然後再用100ml的450g/升咪鮮胺或者80g的50%咪鮮胺錳鹽配水100斤,通過噴霧或者浸泡,保鮮紅薯3000斤左右!
注意事項
紅薯在進行保鮮時不單單依靠葯劑,對於管理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在下窖前要剔除有傷口的、帶病的紅薯,這樣能降低病原基數,提高保鮮效果;保鮮過程中注意控制溫度濕度,溫度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
在進行保鮮時,要注意葯劑的輪換使用,多菌靈由於常年使用了,這幾年的抗性已經比較明顯了,建議種植戶使用多菌靈同咪鮮胺等輪流使用效果更好!
窖藏過程中,注意適時通風,及時挑出可能出現病害的紅薯!
這幾天紅薯陸續開始下窖儲藏,科學的使用保鮮劑,對於延長紅薯儲藏期,獲得更大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大家!
4. 盆栽藍莓如何使用多菌靈
盆栽藍莓如何種植
一、盆栽藍莓苗木購進時間與管理
盆栽苗木,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最好時機是在秋季至第二年春季萌芽之前這段時期購進,這一時期的苗木便於運輸,管理、定植比較簡單。秋季定植後,第二年即可少量開花,少量結果,第三年可以正常開花結果,盛果期是第五年後,家庭盆栽藍莓,管理得當,結果期可以保持35年。
二、盆栽藍莓苗木樹種選擇
兔眼藍莓、夏普蘭、奧尼爾自花授粉不實,必須配置授粉樹才能結果充分,家庭盆栽不易選擇此品種,矮叢只適合北方露天栽種,其他品種均可作家庭盆栽。
三、土壤要求
藍莓,喜酸性、松軟、疏鬆透氣、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為4.5~5.5,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為8%~12%,家庭盆栽可買花市常見的腐殖土,視自己條件,加入腐苔蘚或草炭、木屑、腐爛的松樹碎皮等有機質, 要加硫磺,一月一次,直到葉子有輕微灼傷,施肥也應注意施用酸性肥,重點提示:藍莓是嫌鈣植物,土壤中切勿加入骨粉。
四、容器
建議用透氣好的瓦盆,其次用宜沙盆,再其次用塑料盆,不建議用陶或瓷盆。
因為藍莓是須根,淺根系,不需要用大盆,忌用深盆,小苗用盆建議用15cm盆,成品植株用25cm盆即可,忌小苗用大盆。
五、氣候條件
盆栽藍莓保證結果的非常重要因素,是要保證冬季藍莓經受7.2℃以下低溫休眠,忍受最低溫度視品種不同而不同,如作為觀花,可以不用低溫限制。
六、澆水管理
藍莓根系分布較淺,對水分缺乏比較敏感,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而有不積水,在藍莓不同生長季節也有區別。在營養生長階段可以始終保持最適宜的水分條件而促進植株強壯,而在果實發育階段和果實成熟前必須適當減少水分供應防止過快的營養生長與果實爭奪養分,果實採收後,恢復最適宜的水分供應,促進營養生長。中秋至晚秋減少水分供應,以利於及時進入休眠期,為了維持土壤酸性,建議用量:3~5度的醋,每一月施500毫升,其中加半湯勺醋
七、施肥
藍莓屬於寡營養植物,與其他果樹相比,樹體內氮、磷、鉀、鈣、鎂含量很低。由於這一特點,藍莓施肥中要特別防止過量,避免肥料傷害。藍莓在定植時,土壤已摻入有機物,所以藍莓施肥主要指追肥而言。
盆栽藍莓適宜施的化肥為碧卡葉面肥、五氧化二磷、硫酸銨。藍莓過量施肥 極易造成樹體傷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要慎重,要視土壤肥力及樹體營養狀況而定,寧少勿多!另外,藍莓不能施用硝態肥,如:硝酸氨,硝酸鉀等。
八、盆栽藍莓整形修剪
修剪的時期可以分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嚴格的講是休眠期修剪和生長季修剪。
剛剛定植的幼樹需剪去花芽及過分細弱的枝條。對強壯枝,一般也需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定植成活的第一個生長季,盡量少剪或不剪,以盡量迅速擴大樹冠和枝中量。
前三年的幼樹在冬季修剪時,主要是疏除下部細弱枝,下垂枝、水平枝,樹冠內膛枝的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等。可以通過輕度短截剪去枝條頂端的花芽。春季萌芽後,應盡早有選擇地抹除部分新梢,加強留存新梢的生長勢。
進入盛果期以後,樹冠的大小已經基本上達到要求,應開始控制樹冠的進一步擴大,而把有限的空間留給生長較旺盛的枝條或枝組。原則就是去弱留強。除弱枝外,病枝,枯枝,交叉枝,靠近的重疊枝也是需要疏除的對象。
5. 蘭花多菌靈使用方法是什麼
將蘭花從花盆中取出,修剪掉受損根部,將根部浸泡在多菌靈溶液中,可以有效的進行殺菌消毒,減少細菌的滋生,重新將蘭花移栽入花盆中,能夠促進其不斷生長。
通過浸泡多菌靈溶液,能夠有效殺菌、消毒,減少細菌的滋生。除了浸泡根部之外,當蘭花的葉子上出現斑點、腐爛時可以將多菌靈溶液稀釋一下,之後噴灑在葉面上,這樣能減少爛葉的情況。
(5)擬南芥多菌靈如何配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般選擇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的土來養殖蘭花,可以直接用腐葉土種植,也可以配置蘭花土。將腐葉土、珍珠岩、河沙按照7:2:1的比例混合均勻,製成培養土,珍珠岩也可以用堆肥代替。
不同品種的需水量是不同的,但是大體遵循濕潤但無積水的原則,保持盆土的微潮狀態,秋天氣候比較乾燥,水分可以適當增加,也可以用噴壺往葉面上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春秋季節兩三天澆一次水,夏季光照強,蒸發旺盛,可以一天一到兩次。
6. 幸福樹如何配置花土
「幸福樹」學名菜豆樹,它性喜高溫多濕、陽光足的環境。耐高溫,畏寒冷,宜濕潤,忌乾燥。栽培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和沙質壤土。花期5月至9月,果期10月至12月。幸福樹[4]為中等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淺灰 幸福樹(圖2) 色,深縱裂。2回至3回羽狀復葉,葉軸長約30厘米,無毛。中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 厘米至7厘米,先端尾尖,全緣,兩面無毛,葉柄無毛。花夜開性。花序直立,頂生,長25厘米至35厘米,徑30厘米,苞片線狀披針形、早落。萼齒卵狀披針形,長約1.2厘米。花冠鍾狀漏斗形,白色或淡黃色,長6厘米至8厘米,裂片圓形,具皺紋,長約2.5厘米。蒴果革質,呈圓柱狀長條形似菜豆,稍彎曲、多 溝紋。1.溫度:菜豆樹喜暖熱環境,生長適溫為20℃至30℃。盛夏酷暑期間,當環境溫度達30℃以上時,要適當給予搭棚遮陰,增加環境和葉面噴水,或將其搬放 到有疏陰的通風涼爽處過夏。秋末降臨,當環境溫度降至10℃左右時,應及時將其搬放到棚室內。越冬期間,最好能維持不低於8℃的棚室溫度,最低不得低於 5℃,以免出現冷害傷葉或落葉。家庭盆栽,可將其搬放到有空調或電熱取暖器的室內,確保室溫不低於8℃,使其能平安過冬。[3] 2.光照:菜豆樹為喜光植物,也稍能耐陰,全日照,半陰環境均可。其幼苗比較耐陰,夏季要搭棚遮光。盆栽植株,在室內陳列期間應將其擱放於光照充足的窗前 或室內。如果長時間將其擱放於光線暗淡的室內,易造成落葉。家庭盆栽,越冬期間可將其擺放於窗前或陽台前較高的部位,讓其多多接受光照。 3.水分:栽培菜豆樹,要求有一個比較濕潤的土壤和陳列環境。育苗期,要保持苗床濕潤,入夏後的高溫乾旱季節,更應重視水分供應。盆栽菜豆樹,為了使其不 長得過於高大,在春季抽生新梢時,可適當控制澆水,維持盆土比較濕潤即可。在室內陳列的盆株,除要求保持盆土濕潤外,高溫季節每天還要給植株噴水2次至3 次。夏、秋季擱放於室外養護的植株,一定要加強植株及周圍小環境的噴水,為其創造一個涼爽濕潤的適宜環境。冬季擱放於室內的植株,由於一般室內溫度均低於 10℃,植株進入休眠狀態,不可澆水太多,以免出現積水爛根,可每隔2天至3天於晴好天氣的中午前後,用稍溫的清水噴灑植株一次,以維持其清秀的外貌,也 可增加環境濕度。此外,菜豆樹還可進行水培。 4.土壤:盆栽菜豆樹,應選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培養土。通常用園土5份、腐葉土3份、腐熟有機肥1份、河沙1 幸福樹(圖3) 份混合配製。生長季節每月進行一次鬆土,確保其根部始終處於通透良好的狀態。梅雨季節,對擱放於露天環境中的盆栽植株,每次大的降雨後要及時檢查盆土,發現盆內有積水要盡快排除,並於盆土收干後進行翻盆換土。一般情況下,作為家庭盆栽的中小植株,可每年於4 月初出房時進行一次翻盆,以滿足其全年生長對土壤肥力的要求。 5.肥料:盆栽菜豆樹,除要求在培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腐熟餅肥和 3%的多元復合肥外,還應不間斷給予追肥。生長季節可每月澆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餅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對長時間作公共場所陳列的大型盆株, 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緩釋復合肥顆粒,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澆施。北方地區盆栽,中秋後可連續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 氫鉀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於其安全過冬。夏季氣溫高於32℃、秋末冬初氣溫低於12 ℃後,均應停止追肥。 栽培要點:冬季應保持棚室溫度不低於8℃,否則易出現冷害, 甚至全株死亡。[3] 病蟲防治 葉斑病 在高溫、高濕通風不好的環境中,其葉片易感染葉斑病。[6] 防治方法: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應加強通風透光,避免葉面長時間滯水,減少葉斑病發生 的可能。發現少量病葉,及時將其摘除燒毀,定期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半月一次,連續 3次至4次。家庭盆栽,個別植株少量葉片上出現的病斑,可塗抹達克寧霜軟膏。 介殼蟲 在高溫高濕、通風透氣不良的條件下,特別是秋冬季長時間擱放於棚室期間,其莖干及葉片上,易出現介殼蟲危害。 防治方法:加強通風透光,注意控制環 境濕度。發現少量活蟲體,及時用濕布抹去,也可用透明膠帶將其粘去。生產性栽培,可於其若蟲孵化盛期,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噴殺。[3] 蟎蟲 主要的危害症狀為新葉發皺、捲曲,葉面不平整。一般發生的時間在6-9月,高溫、乾燥有利於此蟲害的大量發生,在比較潮濕的條件下蟲害發生較少。主要用達蟎靈、尼索朗等殺蟎葯劑。 蚜蟲 最常見的一種蚜蟲是綠桃蚜。病症包括葉片發皺變形,通常還有晶瑩的蜜露斑。蚜蟲用肉眼就能看到。防治方法:用鋅硫磷、氧化樂果、敵殺死等噴施。[7] 幸福樹的根、葉、果可以作葯用,具有涼血、消腫、退燒的作用,還可以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
7. 平菇栽培料配方花生殼栽培平菇效益如何怎樣配置
栽培平菇培養料的配方:
一、玉米芯:玉米芯50公斤、石膏500克、過磷酸鈣500克、多菌靈50克。先把曬(烘)乾的玉米芯粉研成豆粒大小狀,然後拌入石膏、過磷酸鈣和多菌靈,調節含水量達58-62%為宜。最好覆蓋薄膜悶一夜再播菌種。
二、花生殼:花生殼78%、米糠(或麥麩)20%、白糖1%、石膏1%。把花生殼切成1厘米長或將花生殼粉碎,然後拌入米糠(或麥麩)、石膏,調水後加入白糖。調水量以手握料指縫滴1-2滴水為度。
三、廢紙:廢紙89%、糠(或麥麩)10%、石灰0.9%、多菌靈0.1%。把切碎的廢紙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時後撈出瀝干,再拌入糠(或麥麩)石灰和多菌靈即可。
四、麥草:把麥稈碾碎後切成3厘米-5厘米長的小段,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控制含水量在60%左右即可播菌種。麥草用量視生產量而定。
五、稻草:稻草89%、米糠10%、石膏1%。將稻草切成15厘米左右小段,放入0.5%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時-48小時,再用清水沖洗,使pH值降到7-8.5,瀝干水分,拌入新鮮米糠和石膏,最後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則可播種。
六、酒糟:酒糟88%、稻草或麥草粉10%、石膏1%、石灰1%、0.1%多菌靈,把各種料混合拌勻,調水到60%為宜。
七、鋸木屑:鋸木屑78%、米糠(或麥麩)20%、白糖1%、石膏1%。先將鋸木屑(最好是闊葉樹的鋸木屑)、米糠、石膏粉混勻,再拌入白糖水,調節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
八、甜菜渣:甜菜渣88%、米糠(或麥麩)10%、石膏1%、過磷酸鈣1%。將甜菜渣(鮮、干均可)與米糠、石膏、過磷酸鈣拌勻,調水到60%為佳。
九、豆渣:豆渣70%、棉籽殼(或稻草)30%。用800倍的敵敵畏和多菌靈液拌料。將干豆渣與棉籽殼拌勻,加入多菌靈(它們可以交替噴灑),然後調水至60%為止。注意:豆渣養分充足易發霉生蛆,栽培房要清潔干凈;播菌種後隔10天可在菇房內噴一次葯(多菌靈)。
十、其他:棉籽殼99%、石灰1%、多菌靈0.1%。按比例拌勻加水至60%,然後放料於訂架、地面、竹筐或木箱內,鋪上干凈的薄膜,撒一層菌種鋪一層,照此播上2-3層,最上面撒一層菌種封面,最後用木板輕輕壓平,蓋上薄膜保溫發菌。
十一、玉米芯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石膏粉1千克,尿素 0.1千克, 50%多菌靈 100克,水適量。
十二、玉米秸粉100kg,麥麩5—10kg,豆餅粉3kg,尿素0.5kg,過磷酸鈣1kg,硫酸鎂0.1kg,石灰5kg,水200—220Kg
十三、麥秸 100kg,石膏 1kg,磷肥 1kg,尿素0.5kg,生石灰2.5kg,水 120—140kg。
十四、棉籽殼89%,麩皮10%,石灰1%-2%。
常用的平菇栽培原料有廢棉、棉籽殼、木屑、稻草、麥稈、玉米芯、玉米稈、甘蔗渣、花生殼、干野草等,原料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平菇栽培常用的輔料有麥麩、細米糠、玉米粉、花生麩、石膏粉、復合肥等。常用配方如下:
⑴棉籽殼90%,細米糠或麥麩7%,石膏粉1.5%,復合肥1%,石灰1%~2%。
⑵廢棉94%,多菌靈0.1%,草木灰3%~5%,石膏粉2%,石灰1%。
⑶稻草或麥稈、玉米芯、玉米稈等約81%,細米糠或麥麩10%,玉米粉3%,復合肥1%,石膏粉2%,石灰3%。
⑷木屑84%,麥麩8%,玉米粉3%,石灰3%,石膏粉2%,多菌靈0.1%。
⑸甘蔗渣50%,棉籽殼33%,麥麩10%,玉米粉3%,石膏粉2%,石灰3%。
自然條件下,平菇就是生長在闊葉樹或樹樁上的。所以,鋸木屑應該是最基本的配方原料。由於闊葉樹資源逐漸減少並受到了保護,因此,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利用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如棉子殼、玉米芯、麥草粉、甘蔗渣、豆秸、玉米桿或樹葉等作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養料。這里提供三種以鋸木屑為主要原料的平菇培養料的配方,供你參考:
⑴、 木屑79%、麥呋15%、大豆餅5%、石膏1%、水適量。
⑵、 木屑78%、麥呋20%、糖1%、石膏1%、水適量;
⑶、 木屑80%、麥呋20%、水適量;
配方1:玉米芯:100斤 麩皮:10斤 豆餅面:5斤 石灰:3.5斤石膏粉:1.5斤 磷肥:2斤 蘑菇增產健壯素:0.6斤 多菇豐:0.1包
菇蟲凈:1包 水:135斤 菌種:8-10袋
配方2:玉米芯:100斤 麩皮:10斤 玉米面:10斤 磷肥:2斤 石灰:3.5斤 石膏粉:2斤 蘑菇健壯增產素:0.6斤 多菇豐:0.1包
菇蟲凈:1包 水:140斤
配方3:棉子殼:100斤 復合肥:1斤 石灰3.5斤 石膏粉1.5斤 蘑菇健壯增產素0.6斤 多菇豐0.1包 菇蟲凈1包
希望對你有用
8. 如何配置營養土,種花用的有機營養土。
第一種方法
下面為家庭製作肥料一些指南:
廚余堆肥就是在空氣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蟲分解有機物質(食物垃圾)的過程。最終產品被稱為廚余肥料,其中富含易於使用的植物營養素,形成健康土壤的一部分。 建議可以買一個堆肥廚余的桶和木箱。最好在陽台或室外製作。在廚余堆肥發酵的時候會有味道(主要是氨氣和硫化氫)。
廚余堆肥主要要有下面幾個條件: 含碳有機物如干樹葉、木屑、紙、花生殼、瓜子殼等 含氮有機物如水果和蔬菜廢棄物、咖啡渣、麥芽粉等
1、空氣 2、適量的水 3、處理廚余變廢為寶
簡單的6步驟:
1、將可食用的廚房垃圾(蔬菜皮,果皮,少量浪費的熟食)分開放入容器中。
2、將乾燥的有機物(干葉,鋸屑)收集在一個小容器中。
3、拿一個箱子或一個桶,在容器周圍鑽4〜5個不同的孔,讓空氣進入。
4、在底部鋪上一層土壤。
5、現在開始添加食物垃圾交替濕垃圾(蔬菜和水果皮)與干垃圾(秸稈,鋸末,干葉)。
6、用塑料布或木板覆蓋這個容器,以幫助保持水分和熱量。 一些建議 每隔幾天,用耙子給堆快速轉動以提供充氣。如果您覺得堆太干,請灑上一些水,使其濕潤。
在2 - 3個月內,你的廚余垃圾應該開始形成乾燥,深褐色的土壤的堆肥。也有現成的、成套工具用於廚余堆肥。 隨著時間和一點耐心,你可能會喜歡上堆肥廚余。 不建議使用廚余剩下的肉類、骨頭、剩飯、剩菜等。
通過分類,回收和堆肥,一家四口的垃圾每年可以減少1000公斤到100公斤以下的垃圾。想像一下,欽奈所有垃圾中的90%在一夜之間消失了,一個干凈的綠色城市 - 它將幫助你開始你的堆肥之旅。
9. 如何配置平菇種,需要些什麼
平菇的種植技術:平菇很適合於代料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陽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為優,其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
袋栽平菇的優點:①有利於控制雜菌和害蟲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間,佔地面積小(15~18平方米的培養室可培養1500~2000袋);③生產周期縮短,採用堆積發菌,增高料溫,加快發菌,縮短菌絲生長期;④便於移動管理,可充分利用場地;⑤有利於控制溫度,保持濕度,出菇整齊,菇形好,產量穩定。
袋栽平菇的技術要求:
1、原料的選擇 原料應新鮮、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葯或其他有害化學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以殺死料中的雜菌和害蟲。對包穀芯、豆桿、稻草、麥桿、雜木等原材料,應預先切短或粉碎。
2、培養料配方
① 棉籽殼99% 石灰1% 多菌靈0.1%
② 包穀芯76% 棉籽殼20% 麥麩皮或包穀粉3% 石灰1%
③ 包穀桿87.5% 麥麩皮5% 包穀面3% 石灰3% 尿素0.5% 食鹽1%
④ 稻草74% 包穀粉25% 石膏粉1% 多菌靈0.1%
⑤ 麥桿84% 麥麩皮8% 石膏2% 尿素0.5% 過磷酸鈣1.5% 石灰4%
⑥ 鋸木面60% 棉籽殼30% 麥麩皮9% 石灰1%
⑦ 雜草94% 麥麩皮5% 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鮮、乾燥、易處理、便於收集和保存為原則,配置時注意調節培養料的營養和酸鹼度,原料調制前,包穀芯應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顆粒,包穀桿、麥桿和稻草等均應碾碎並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
3、堆積發酵 按上屬配方要求,准確稱料,將料充分混合(易溶於水的應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後加水拌勻。春栽氣溫低,空氣濕度小,培養料中加水適當多一些,在100公斤乾料中加入150公斤水為宜,不同培養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絨長的棉籽殼可適當加水多一些,絨短的棉籽殼應少加些水。拌好的培養料堆悶2小時,讓其吃透水後進行堆積發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鋪一層麥桿,約10厘米厚,把培養料放在麥桿上,料少時堆成1米高的圓形堆,料多時堆成高1米,寬1米的條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氣眼到料底,然後在料堆上覆蓋草墊或塑料薄膜。當料堆中心溫度升到55~60℃時維持18小時進行翻堆,內倒外、外倒內,繼續堆積發酵,使料堆中心溫度再次升高到55~60℃時維持24小時,再翻堆1次。經過兩次翻堆,培養料開始變色,散發出發酵香味,無霉味和臭味,並有大量的白色放線菌菌絲生長,發酵即結束。然後用pH試紙檢查培養料的酸鹼度,並調節pH為8左右,待料溫降到30℃以下時進行裝袋。生產實踐證明,用發酵料栽培平菇菌絲生長快、雜菌少、產量高。
4、裝袋 選用寬23厘米,長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壓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個左右,每袋可裝乾料0.7~0.8公斤。人工裝袋時,應一手提袋,一手裝料,邊裝邊壓。裝至離袋口8厘米左右時,將料面壓實,清理袋口料物,排氣後緊貼料面用繩子纏3~4圈,扎緊扎牢,防止進水、進氣。裝袋時注意:①裝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濕度以用手緊握指縫間見水滲出而不往下滴為適中,培養料太干太濕均不利於菌絲生長。裝袋時要做到邊裝料、邊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濕;②拌好的料應盡量在4小時之內裝完,以免放置時間過長,培養料發酵變酸;③裝袋時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壓料用力均勻,輕拿輕放,保護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損;④裝袋時要注意松緊適度,一般以手按有彈性,手壓有輕度凹陷,手拖挺直為度。壓得緊透氣性不好,影響菌絲生長;壓得松則菌絲生長散而無力,在翻垛時易斷裂損傷,影響出菇;⑤裝好的料袋要求密實、挺直、不松軟,袋的粗細、長短要一致,便於堆垛發菌和出菇;⑥將裝好的料袋逐袋檢查,發現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膠布封貼。
5、滅菌 技術要點:①清洗鍋內污水,換上清水,將裝好料的菌袋及時進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內採用一袋袋上下對正的直疊式擺放。這樣不僅孔隙大,有利於蒸汽穿透,而且滅菌後的菌袋成為四面體,有利於接種和後期管理。蒸倉內四個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氣道,排與排之間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暢通,確保滅菌徹底;②滅菌時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時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鍋;勤看溫度防止掉溫;③燒火應掌握「攻頭、促尾、保中間」。滅菌開始時必須大火攻頭,力爭在4~6小時之內使灶溫升到100℃,並開始記時。然後穩火控溫,使溫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溫,維持24小時。滅菌最後2小時旺火猛燒,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停火後燜料,當溫度降到70℃左右時,搶溫出鍋,並迅速運往接種室冷卻,菌袋冷卻時應「井」字形疊放,要注意,切勿「大頭、小尾、中間松」;④防止漏氣。常壓滅菌灶的門要密封嚴實。
6、接種 接種要在無菌條件下嚴格操作,一是必須為接種創造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以防止雜菌感染;二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操作,才能防止雜菌進入料袋內,確保接種成功。接種過程:①環境消毒。接種前一周將接種室內外打掃干凈,撒上石灰或波爾多液。使用前3~4天將接種室密閉,用0.5~1公斤硫磺(或1公斤甲醛)熏蒸消毒12~24小時。料袋入室前,用消毒液噴灑室內外地面和空間;②菌種的選擇和消毒處理。選擇菌絲潔白、粗壯、濃密、交織成塊的優質菌種,用消毒液清洗菌種瓶外壁並立即移入接種室,在無菌條件下,敲破瓶壁,取出菌種,將菌種掰成胡豆粒大小的塊,不宜太大也不宜太碎;③在料袋溫度降至28℃~30℃時,解開料袋一端的繩子,拉直料袋,並把菌種均勻撒在料袋口,一定要將料袋口的培養料完全覆蓋,然後收攏料袋,套上塑料圈,蓋上紙,用軟膠圈把紙和料袋一齊扎在塑料圈上。接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做好接種時的滅菌;②接種時動作要快速、准確;③接種及操作人員必須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將手和頭發洗干凈,剪去指甲,手和手臂要用70%酒精消毒。
7、堆垛發菌 菇棚(房)消毒後,把接過種的料袋搬運到菇棚(房)內,在畦床上對垛發菌。堆垛的層次,要看氣溫高低而定,夏秋季氣溫高時,堆放2~4層,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於散熱,垛與垛之間留出60~70厘米寬的人行道,便於操作和通風換氣,還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氣溫低時,畦床應鋪上一層稻草或麥草,以免下層溫度太低影響發菌,同時增高堆垛,堆放10~12層,上面在覆蓋塑料薄膜或草簾保溫,提高堆溫,促進菌絲生長。如菇棚未建好,也可採用露地發菌。露地發菌場地要求乾燥、潔凈、涼爽,堆垛上蓋一層草簾遮蔭,下雨前加蓋塑料薄膜,雨後揭膜,使溫度保持在20℃左右為宜。發菌管理的要點如下:
①保持溫度、注意堆溫變化。堆垛發菌後,要定期在料袋間插溫度計觀察堆溫,注意堆溫變化。發菌溫度以25~30℃為好,高於30℃應及時散堆,加大通風量,防止高溫燒壞菌絲。溫度低於20℃應設法增溫保溫。
②通風換氣。菇棚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分鍾,氣溫高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
③保持乾燥。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60~70%為宜。
④光線要暗。弱光有利於菌絲生長。
⑤翻堆。堆垛後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將下層料袋往上垛,上層的下垛,裡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裡垛,使菌袋受溫一致,發菌整齊。翻垛時發現有雜菌污染的料袋,應將其揀出;若發現有菌絲不吃料的,必須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⑥通氣補氣。採用兩頭扎口封閉式發菌,在發菌早期,袋內含氧量可以滿足菌絲生長的需要。隨著菌絲生長量增大,袋內供氧量不足就會影響菌絲正常生長。當袋兩頭菌絲各長進料內2~3厘米時,可在菌絲生長帶上端1~2厘米處用大頭針(或縫衣針)周身刺孔8~10個孔,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裡扎3~4個孔,或將袋兩頭扎緊的繩子稍加松開,利用松繩後袋口薄膜的自然張力,讓新鮮空氣進入袋內,以通氣補氧,促進菌絲健壯生長。
⑦預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發雜菌污染。
8、發菌階段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①菌絲不萌發,不吃料。發生原因:料變質,孳生大量雜菌;培養料含水量過高或過低;菌種老化,生活力很弱;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加石灰過量,pH值偏高。
解決辦法:使用新鮮無霉變的原料;使用適齡菌種(菌齡30~35天);掌握適宜含水量,手緊握料指縫間有水珠不滴下為度;發菌期間棚溫保持在20℃左右,料溫25℃左右為宜,溫度寧可稍低些,切勿過高,嚴防燒菌,;培養料中勿添加抑菌劑,添加石灰應適量,尤其再氣溫較低時添加量不宜超過1%。PH7~8為宜。
②培養料酸臭。發生原因:發菌期間遇高溫未及時散熱降溫,細菌大量繁殖,使料發酵變酸,腐敗變臭;料中水分過多,空氣不足,厭氧發酵導致料腐爛發臭。
解決辦法:將料倒出,攤開晾曬後添加適量新料再繼續進行發酵,重新裝袋接種;如料已腐爛變黑,只能廢棄作肥料。
③菌絲萎縮。發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發生發酵熱時未及時倒垛散熱,料溫升高達35℃以上燒壞菌絲;料袋大,裝料多,發酵熱高;發菌場地溫度過高加之通風不良;料過濕加之裝得太實,透氣不好,菌絲缺氧也會出現菌絲萎縮現象。
解決辦法:改善發菌場地環境,注意通風降溫;料袋堆垛發菌,氣溫高時,堆放2~4層,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於散熱;料袋發酵熱產生期間及時倒垛散熱;拌料時掌握好料水比,裝袋時做到松緊適宜;裝袋選用的薄膜筒寬度不應超過25厘米為好,避免裝料過多發生發酵熱過高。
④袋壁布滿豆渣樣菌苔。發生原因:培養料含水量大,透氣性差,引發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積,料內出現發酵酸味。
解決辦法:用直徑1厘米削尖的圓木棍在料袋兩頭往中間扎孔2~3個,深5~8厘米,以通氣補氧。不久,袋內壁附著的酵母菌苔會逐漸自行消退,平菇菌絲就會繼續生長。
⑤黴菌污染。原因:培養料或菌種本身帶菌;發菌場地衛生條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徹底消毒;菇棚高溫高濕不通風。
解決辦法:選用新鮮、無霉變、經暴曬的培養料,發酵要徹底;避開高溫期播種,加強通風,防止潮濕悶熱;選用優質、抗霉,吃料快的菌種;黴菌污染發現早,面積小時,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養料,同時搬離發菌場,單獨發菌管理。對污染嚴重的則清除出場,挖坑深埋處理。
⑥發菌後期吃料緩慢,遲遲長不滿袋。發生原因:袋兩頭扎口過緊,袋內空氣不足,造成缺氧。
解決辦法:解繩松動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氣。
⑦軟袋。一般袋料表面長有菌絲,但袋內菌絲少,且稀疏不緊密,菌袋軟而無彈性。發生原因:菌種退化或老化,生活力減弱;高溫傷害了菌種;添加氮源過多,料內細菌大量繁殖,抑制菌絲生長;培養料含水量大,氧氣不足,影響菌絲向料內生長。
解決辦法:使用健壯、優質的菌種;適溫接種,防高溫傷菌;培養料添加的氮素營養適量,切勿過富;發生軟袋時,降低發菌溫度,袋壁刺孔排濕透氣,適當延長發菌時間,讓菌絲往料內長足發透。
⑧ 菌絲未滿袋就出菇。發生原因:發菌場地光線過強,低溫或晝夜溫差過大刺激出菇。
解決辦法:注意避光和夜間保溫,提高發菌溫度,改善發菌環境。
9、出菇管理 發菌階段,在溫度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60%左右,暗光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一般中高溫型平菇25天左右,低溫型30~35天,菌絲即可長滿袋。當部分菌袋出現子實體原基時,表明菌絲已經成熟,這時即可適時轉入出菇管理。將菇棚消毒,灌水浸濕晾乾後,按菌袋菌絲成熟程度分別整齊地堆放於畦床上,堆高7~8層,一般150平方米菇棚可以堆放5000~6000袋(摺合乾料3500~4000公斤)。然後解開菌袋兩頭扎口,當料面見有小菇蕾出現時,用剪刀剪去袋兩頭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長。
(1)、出菇管理要點
①拉大溫差,刺激出菇。平菇是變溫結實,加大溫差刺激有利於出菇。利用早晚氣溫低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拉大晝夜溫差至6~10℃,以刺激出菇。低溫季節,白天注意增溫保濕,夜間加強通風降溫;氣溫高於20℃以上時,可採用加強通風和進行噴水降溫的方法,以拉大溫差,刺激出菇。
②加強濕度調節。出菇場地要經常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現菇蕾後,要特別注意噴水,向空間、地面噴霧增濕,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噴水,只有當菇蕾分化出菌蓋和菌柄時,方可少噴、細噴、勤噴霧狀水,補足需水量,以利於子實體生長。在採收一、二潮菇後,菌袋內水分低於60%時,應給予補水,採用直接向袋內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時用鐵絲在菌袋上扎3~4個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③加強通風換氣。低溫季節一天1次,每次30分鍾,一般中午噴水後進行;氣溫高時,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切忌高濕不透氣。通風換氣必須緩慢進行,避免讓風直接吹到菇體上,以免菇體失水,邊緣捲曲而外翻。
④增強光照。散射光可誘導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則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長,蓋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內有「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強度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曬死菇體。
(2)、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出菇棚內,應按菌袋菌絲成熟早晚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齊一致,有利於同步管理。菌袋進入出菇管理時,先解開兩頭扎口,不要急於把袋口完全張開,以防料表面失水乾燥,影響正常出菇。
(3)、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出2潮菇後,經過補水管理還能繼續出菇,但出菇少,菇體小且不整齊,經濟效益低。採取覆土出菇,則有利於增產。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內開溝整畦,挖寬1米,深20~30厘米,長度不限的溝畦、畦與畦間留50厘米的人行道。將出過2潮菇的菇筒兩頭料面清理干凈,脫去塑料袋,截成兩段,豎直排放在溝畦內,然後用肥襖菜園土填充菌筒間的縫隙,並蓋於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後,在溝畦內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在出菇適溫條件下,約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現,按出菇要求進行管理,可繼續采菇4~5潮。
10、出菇期常見問題分析與處理
出菇期間常見下列現象直接影響種菇效益。
(1)不現蕾 發生原因:①菌種不適,高溫季節用低溫型菌種,或低溫季節用高溫菌種;②缺少溫差刺激;③培養料含水量偏低,料面乾燥;④溫度較高,空氣乾燥,培養料表面出現白色棉狀物(氣生菌絲),影響菇蕾形成;⑤菌絲老化,形成較厚的菌膜;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高,光照不足,延緩菌絲的營養生長。
解決辦法:①選用適溫菌種;②通風降溫拉大晝夜溫差至6℃以上;噴水增濕,使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90%;防止氣生菌絲產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時,用鐵絲耙劃破;④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照,誘導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內注水,補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噴灑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時,在菌袋兩端料面出現大量菇蕾時,再用小刀割去多餘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過早打開袋口,造成料面乾燥,影響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續高溫,幼菇受熱乾枯;②培養料含水量低,空氣濕度小;③二氧化碳濃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解決辦法:①出菇期防高溫,一旦溫度過高,及時進行通風和降溫;②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濕度,噴霧壯水為好,切勿用水直接噴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風,補充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3)爛菇 原因:噴水過多,加上通風不良,菇體表面積水,引起水腫軟化腐爛。
解決辦法:減少噴水,改善通風,一般在噴水後隨即予以通風,讓菇體表面積水及時散發。
(4)菌柄細長菌蓋不分化 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見於地下室,人防地道內種菇;②二氧化碳濃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長,菌蓋形成困難。
解決辦法:①增加光照,增設工人照明燈;②通風補氣。
(5)袋內結菇 原因:①袋口解開晚;②兩頭料面乾燥,不利於菇蕾形成;③料袋裝得偏松,造成培養料與料壁間有較大的間隙。
解決辦法:袋內結菇,多為畸形,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應用隔膜將料壓緊,排出空氣,使營養集中,供袋兩頭出菇。
(6)畸形菇 常見的畸形菇有瘤狀菇、花椰菜菇、藍色菇或藍邊菇和喇叭菇等,甚至二度分化,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原因:①溫度過低,且時間又長,造成菌蓋內外層細胞生長失調,出現瘤狀或顆粒狀突起;②菇棚通風不足,造成空氣溫度過高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形成喇叭菇;③棚內生爐增溫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積累,刺激菇體生長變異,發生變色反應。
解決辦法:①冬季天冷增溫時要注意通風,不宜在菇棚內直接生爐,應修建火牆或火道;②菇棚內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