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制定計劃時如何合理配置資源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制定計劃時如何合理配置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5-10 02:01:45

1. 資源如何進行合理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布局的活動。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布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任務是,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布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在空間或不同部門間的最優配置;二是資源的時間配置,根據資源在不同時段上的最優分布特徵,實現資源開發利用最佳時段的控制與決策。

2. 面對資源的稀缺性,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的合理配置資源和充分利用資源

1、市場配置。即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鼓勵市場形成價格和自由交易,強調效率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2、政府配置。即政府發揮宏觀調配的作用對資源進行配置。所採取的手段往往是管制,許可證,配額,指標,投標等。

(2)制定計劃時如何合理配置資源擴展閱讀

各級政府應在這三個方面充分發揮「有形之手」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既糾正「越位」、解決「錯位」,也避免「缺位」,使資源配置更有效,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1、引導性作用。

政府可以通過發揮引導性作用來間接影響資源配置,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均衡和健康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體而言,政府的引導性作用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產業規劃、

市場准入標准等,引導一定資源向某些產業、區域流動;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為主要手段,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平抑經濟波動,促進經濟均衡、可持續發展。

2、彌補性作用。

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中應注意發揮市場的作用,使公共服務的提供與生產適當分離,在生產環節善於運用市場力量,引入競爭機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能夠提高效率,

但也容易造成收入差距過大,影響社會公平和穩定。這就需要政府發揮作用,在保持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基礎上,通過再分配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必要保障。

3、規制性作用。

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規制性作用,就是通過制定規則對市場進行管理和制約,其內容主要包括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和合法利益,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破除各種形式的壟斷,反對市場封鎖和不正當競爭,規范中介組織發展,保護勞動者權益,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完善企業破產制度等。

3. 資源配置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定義
在經濟學中,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廣義資源是指經濟資源或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可以說,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任何社會,人的需求作為一種慾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求的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資源具有稀缺性。

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資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

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相關原理
社會資源的配置是通過一定的經濟機制實現的。動力機制,資源配置的目標是實現最佳效益,在資源配置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經濟主體實現的條件下,實現不同經濟主體的利益,就成為它們配置資源的動力,從而形成資源配置的動力機制。信息機制,為了選擇合理配置資源的方案,需要及時、全面地獲取相關的信息作為依據,而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和利用是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機制實現的,如信息的傳遞可以是橫向的或者是縱向的。決策機制,資源配置的決策權可以是集中的或分散的,集中的權力體系和分散的權力體系,有著不同的權力制約關系,因而形成不同的資源配置決策機制。

相關特點
[1](一)影響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項因素,包括投資者的投資周期,資產負債狀況、財務變動狀況與趨勢、財富凈值、風險偏好等因素。

(二)影響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狀況以及相關關系的資本市場環境因素,包括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狀況與發展動向、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經濟周期波動、監管等。

(三)資產的流動性特徵與投資者的流動性要求相匹配的問題。

(四)投資期限。投資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資產(如債券等)之間進行選擇時,需要考慮投資期限的安排問題。

(五)稅收考慮。稅收結果對投資決策意義重大,因為任何一個投資策略的業績都是由其稅後收益的多少來進行評價的。

基本實現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力量。但市場配置資源客觀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資源配置盡善盡美。當一定時期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存在失衡時,國家可通過財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資源轉移分配到急需發展的領域,使經濟結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如在地區結構調整中,加快西部地區發展,保持東部、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對社會物質資源的安排和搭配。資源配置合理,就能節約資源,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資源配置不合理,就會造成社會性資源浪費。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在增加,而大多數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因此,合理配置資源,使資源得到有效使用是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合理配置資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優化配置資源。使全社會資源生產總量與使用總量平衡,資源的生產結構與需求結構一致,全社會資源配置合理。(2)節約使用資源。努力降低消耗,有效使用,對貴重稀缺資源,可採取替代措施。(3)保證重點產業對資源的需要。根據重點產業對資源的要求,重點支持國家重點產業和企業的生產。資源配置的方法主要有計劃配置和市場調節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配置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即根據市場供求規律和支配資源流向、流量及消費強度。

分類介紹
資源配置的類型按照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容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自然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

計劃方式
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計劃配置方式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設想,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將由全社會佔有,商品貨幣關系將不再存在,因而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計劃,即通過社會的統一計劃來決定資源的配置。在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來實踐的,把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的一段時間里,計劃也曾經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場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計劃資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

市場方式
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始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所有產品、資源都變成了可以交換的商品,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進入市場的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從而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越來越大,市場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作用介紹
積極
資源配置市場調節的積極作用

第一,促進勞動效率

提高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使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和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使自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即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社會價值。在競爭的作用下,勞動生產率較高、個別價值較低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能夠以高於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以此獲得較高的收入。相反,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價值較高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可能按低於其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獲得較少的收入以至蝕本。這樣,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從自身利益出發,會主動地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第二,實現產需銜接

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企業作為市場調節信號的接受者,主要通過市場價格的漲落,了解市場供求狀況,並據此安排和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品種、數量和規模,進行生產要素的組合。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意味著該商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企業就會自動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反之,若某種商品價格下跌,表明該種商品在市場上供過於求,企業則會縮小生產規模,或調整經營方向,轉而生產其他商品。市場是企業的「生命」,關繫到企業經營效益的好壞和企業的發展。所以,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三,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企業從事商品生產經營必然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競爭。競爭以外部的強制力,迫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勵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促使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和銳意進取的活力。

消極
資源配置市場調節的缺陷和局限性

第一: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

市場主體都是從本位利益出發,按照市場信號調整微觀經濟個量資源配置,不可能洞察國民經濟全局並直接按照社會實際需要組織生產。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往往要通過反復多次的市場自發調節並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才能實現供求總量的平衡和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還會帶來過剩供給和虛假繁榮,而一旦支撐虛假繁榮的鏈條受到破壞,經濟運行就會發生紊亂。因此,市場對國民經濟重大的結構調整、重大建設和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對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加以必要的宏觀調控,會導致經濟生活的劇烈震盪。

第二:市場對壟斷產品的調節

市場調節對壟斷性產品的調節是乏力的

在壟斷條件下,壟斷企業可以對其銷售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實行控制,從而通過提高產品價格高於邊際成本或限制產量的辦法來獲取超額利潤。因此,壟斷的存在會約束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阻礙資源配置的優化。

第三:調節會造成外部不經濟

市場調節會造成外部不經濟

各個市場主體的經濟費用和社會經濟費用之間,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一家企業為了節約自己的費用而將污染物排放出去,使得其他企業或社會付出額外的費用甚至更大的費用而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對於這種外部不經濟問題,市場調節是無力解決的。

第四:不能有效提供產品勞務

市場調節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和勞務

例如,國防、社會治安以及社會公共設施,就是這類公共產品和勞務。這一類產品和勞務,是由社會共同消費的,不可能由個別企業按照市場交易規則來提供。

第五:不能解決收入社會問題

不能解決收入不公平和社會不公平的問題

市場調節要求商品生產經營者在市場上遵守等價交換原則和平等競爭規則,但卻默認競爭結果的不平等性,市場不會因為經濟當事人的收入差距和社會不公平而對低收入者採取價格優惠、對高收入者實行高價限制。

4. 如何制定資源配置計劃

市場經濟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來配置資源。市場機制是指市場機內的競爭、價格、供求、風險等要素之間聯系及其功能。市場機制相應包括了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等,這些都是一般機制。具體市場是指各類市場上特有的而獨特起作用的運行過程,如: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機制、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機制等。這些機制之間相互聯系,相系制約,相互作用。
市場經濟通過經濟杠桿來配置資源。它把資源配置到社會最需要的領域與部門中去,實現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二、市場不只是資源配置手段。
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必然導致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表現為:
一、政府調控的變化。
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指令對企業進行直接管理的管理方式,正在轉變為運用經濟手段和經濟杠桿的間接調控方式,以行政手段干預為主轉變為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
二、國有經濟的所有制要從國家的單一所有轉變多元的社會所有。
所有制結構從以全民、集體,這樣單一的公有制結構,轉變為包括全民、集體、個體、三資企業、混合所的制等在內的多種所有制並存及發展的局面。國有企業已由政府的附屬物向獨立的市場主體轉變。
三、個私經濟發展的必然性。
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過程,要想了解這個過程,就必須從商品經濟談起。當商品生產成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形式,市場成為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手段時,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時候,商品經濟就表現為市場經濟了。這既是歷史的發展,也是合乎邏輯的發展。因此,在介紹市場經濟之前,學生必須先了解商品經濟的一般知識。在了解了基礎知識後,尤其是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和作用後,再去學習市場經濟的知識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基本內容:商品

1、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物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有的東西不是勞動產品,那就不是商品,如陽光空氣。又一個是商品必須是用於交換的——如:農民自種的蔬菜用於消費的部分就不屬於商品。總之,只有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就是商品經濟。

2、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重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因為使用價值的不同,我們才需要交換;因為價值,我們的交換才能夠成立。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商品都必須有使用價值,但是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都是商品;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有價值的必然是商品,商品也必然有價值。所以,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但是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3、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加,商品價值總量增加;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商品數量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增加,商品價值總量保持不變。

貨幣

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觀念上的貨幣;原因在於貨幣也是商品,也具有價值)。流通手段(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貯藏手段(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足值的貨幣,即必須是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金銀首飾不能充當。支付手段(用於清償債務、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世界貨幣(必須是黃金或白銀;鑄幣和紙幣都不行;但現在,美元或歐元也具備世界貨幣的某些職能)
對於流通手段,貨幣的讓渡與商品的讓渡是同時進行的,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對於支付手段,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是不同時的,可先支付貨幣或後支付貨幣。

商品、貨幣、紙幣的聯系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紙幣的發行量要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2、紙幣本質是貨幣符號。它沒有價值尺度職能,因為它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紙幣的發行量及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價值規律

1、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注意:
(1)等價交換並不是存在於每一個場合,而從整體上,從商品交換的本質上說的。
(2)價格波動現象並不違背價值規律,這是因為價格波動是以價值為中心的,從較長時間看,商品平均價格還是與價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實行等價交換。

3、價值規律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實際是市場價格在起調節作用)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總的來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的作用從根本上說可以歸結為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經濟效益 。

市場經濟

1、定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為市場經濟。市場配置資源其實就是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在市場上,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支配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即調節著人、財、物的投放方向和數量比例。

2、特徵:市場經濟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競爭,競爭是市場經濟之魂。為了給競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我們就必須具備其他的特徵,平等性、法制性。而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生產是為了滿足市場、消費者需要的,這也就導致市場經濟的開放性。

3、市場經濟的弱點和缺陷。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

4、國家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的目標及手段。經濟手段: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經濟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經濟計劃)。
法律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行政手段: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注)國家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2)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的區別:經濟手段是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計劃來實施的,而行政手段是憑借政權的力量,採取強制措施(如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來實施的;經濟手段的調節具有間接性,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而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快速的特點。

5、在市場經濟中,價值規律是那隻無形的手,而國家的宏觀調控則是只有形的手,無形的手拉著有形的手,一起向前走。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公有制經濟中,國有經濟是主導。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上。第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第二,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我國的分配製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主要是按生產要素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十六大在分配製度上的發展: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十六大報告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為進一步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提供了理論根據。新的提法並沒有否定我國的分配製度,而是有了發展。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本身沒有姓資姓社之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居於主導地位的是公有制經濟,按勞分配是個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會生產目的是滿足勞動者物質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也必須把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根本目標。要實現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第一,「先富」政策,就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承認差距的存在,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以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與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一致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而要同時富裕又不現實,只有先富才能帶動共富。第二,分配政策和稅收政策。即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5. 如何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布局的活動。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布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實現方法: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布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在空間或不同部門間的最優配置;二是資源的時間配置,根據資源在不同時段上的最優分布特徵,實現資源開發利用最佳時段的控制與決策。

6. 在經營資源的分配和制定計劃上如何提高效率

摘要 1、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結合企業現狀,逐步健全企業結構、部門、細化企業管理;

7. 稀缺資源怎樣分配才合理

1、價格機制是最有效率的機制

在現代社會中,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是最為常見的分配稀缺商品的機制。同時,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也是最有效率的機制。由於人們對同一商品的評價不同,因此願意為之付出的成本也就不同。評價高的人,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而評價低的人就只願意付出較低的價格。

通過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可以讓這些商品分配到對它們評價最高的人手中,從而實現稀缺資源的某種社會「最優」配置。關於這種社會最優配置,更學術性的表述是:在均衡狀態時,不可能在沒有使任何他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境況變得更好,這即為經濟學中有名的「帕累托效率」。

然而,僅僅遵循帕里托效率的原則是不夠的,因為我們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追求其他的什麼目標,最常見者,例如公平。價格機制非常有效率,但卻不一定公平。由於先天或者其他原因,人們的收入和財富水平可能存在很大分化,從而人們所能支付的價格就存在很大差異。

因此在價高者得的分配機制中,稀缺商品可能分配給了有錢的,但是對這一商品評價並不是最高的人手中;而那些對這些商品評價非常高的人,卻可能因為沒有錢,而無法獲得這些商品。這里隱含了一個假設,即兩個不同的人的主觀效用評價是可以比較的:窮人的一塊麵包和富人的一塊麵包可以帶來不同的滿足感。

越是必需品,分配的公平感越重要,因此越有可能存在其他「更優」的機制。如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如果純粹根據價格機制來分配醫療和教育資源,可能生小病的人受到了較好的醫療服務,不夠聰明的人受到了較好的教育;而生大病的人卻享受不起優質的醫療服務,聰明的人可能受不起優質的教育。

因此除了價格機制,人們還常用其他一些機制來分配稀缺商品。常見的有配給、排隊、抽簽等等。當然這些機制的存在,皆因為有權者(主要是政府)對商品的出售價格設置了上限,否則價格機制將自動發揮作用,實現有效率但不一定公平的分配。餘下,我們一一簡述這幾個常見非價格機制的優劣。

2、配給機制,非常適用於非常時期

配給制是非價格機制中常見的一種機制。前蘇聯和中國計劃經濟時代,曾利用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在全國大部分資源配置上都採取過這種配給的、計劃的分配方式,例如,糧票、菜票,等等,不一而足。實際上,配給制並不是完全一無是處,在某些條件下也可以使得社會資源分配更加公平。

特別是在地震、災害等特殊時期,這種以強制性為後盾的配給制,可以保證每個人的基本需求,而不至於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因此即便計劃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體制已經被拋棄,但我們仍可以在很多場合看到配給制的影子。

例如在地震、災荒等非常時期,如果有人違背這種配給原則,採取價高者得的市場機制出售生活必需品,他必然會受到道德譴責。

這種行政分配機制,在地震、災荒等特殊時期,可以採用,但長時期施行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商品稀缺的固化。此外,這種行政分配機制的另一個明顯缺點是擁有分配權的人無法知道不同的人對稀缺商品的主觀評價,因而無法將這些商品分配給最需要它的人手中,實現物盡其用。特別是在日常時期,這一點缺陷顯得更為突出。

一個可改良的辦法就是在資源配給之後,允許人們根據市場機制自由交易這些商品或其憑證。在自願交易下,這些商品可以根據人們主觀評價的不同,實現進一步優化配置,從而改進效率,增加社會總福利。只要是自願發生的交易行為,一定會同時改進交易雙方的效用(不考慮短視等因素)。

3、排隊機制在人們社會觀念中根深蒂固

價格機制和政府配給之外,另一個分配稀缺資源的方式是「排隊」。由於商品供給者(或第三方干預者,主要是政府)對商品的出售設置了價格上限,因此在該價格水平上,需求遠超供給,引發「排隊」現象。這在現實社會中非常常見,餐廳排隊、醫院排隊、銀行排隊、春節購票也要排隊(線上線下皆如此)。

排隊使得對該商品評價較高,但支付能力更弱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付出更多的排隊時間來獲得該商品(窮人排隊的時間成本要低於富人)。相對於價格機制的「價高者得」,排隊實際上是「先到先得」。而「先到先得」這種佔有資源的方式其實在人類演化史和所有權起源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些情形下,如果一人「先佔」了某種資源,且一段時間內無人提出異議,那麼該人就獲得了該資源的所有權。相對於依賴市場的價格機制,和依賴政府的配給機制,排隊機制實際上依賴的是社會習俗。因此,排隊機制在維持社會正常秩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至於人們會將不按照先到先得原則而插隊的人視為缺少社會公德。

不過排隊也有自己的缺點。排隊花費了時間,但卻沒有創造價值。這一現象在經濟學中被稱為「租值耗散」。從而,為節省或者獲得這些被浪費的資源,又有很多制度創新涌現。舉其小者,餐廳、銀行的「叫號」制度就是節省了排隊者的成本。

排隊者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做一些其他有價值的事情,而不用擔心其依賴「先到先得」習俗獲得的優先權會喪失掉。消費者獲得效用改進的同時,商家也因為人性化的處理贏得了商譽,這些都可以視為重新獲取了本來會消耗在排隊中的租值。

此外,「黃牛黨」的產生,實際上也是為了攫取這些被耗散的租值。黃牛黨首先付出了時間和金錢,批量購入了車票,然後就按照供求關系,在車站外靈活應變,不斷地調整價格,以求在最後一刻把所有的車票出手,因而原本用來排隊的成本就被黃牛黨所攫取。

但是,黃牛黨往往內外勾結,形成壟斷票源後就大肆提價,因此嚴重干擾了資源分配機制的正常運作,從而為社會道德乃至法律所不容。

當然,為減少「租值耗散」而涌現的技術創新也不一定都是公平的。例如,火車票網路售票,由於黃牛黨等的干擾,價格管制產生的稀缺火車票的排隊分配模式實際上已經根本無法正常運作了,因此網路實名購票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當然,在2014年春節期間,技術黃牛黨再次死灰復燃)。

但這一技術創新又帶來了新的不公,資源分配規則由排隊中的「價格+排隊時間」,演變成了此時的「價格+網路技術+運氣」,那些不熟悉電腦,沒有網路支付手段的農民工,顯然處於新的嚴重不公之中。

4、無法解決抽簽對象的抽簽機制

為了減少稀缺商品非價格分配時無謂的「租值耗散」,抽簽制應運而生。特別是信息技術出現後,使得抽簽制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這其中,北京的車輛牌照抽簽制就是一個典型。由於大城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因此各城市都會對每年新增車輛牌照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導致汽車牌照成為嚴重稀缺的資源。

與上海根據價高者得的拍賣機制不同,北京就採取了搖號抽簽制來分配汽車牌照,成為兩種分配機制的鮮明對照。此外,在新股發行、保障房分配、奧運會門票分配等情形中,都可以看到抽簽制的身影,有人甚至建議春運火車票購票都應該採取抽簽制。

顯然,以拍賣機制分配稀缺的汽車牌照資源避免了無謂的租值耗散,並且拍賣所得資金還可以用於修路、保護環境等。

但由於城市交通是公共資源,因此純粹的價高者得的拍賣機制其實是不公平的。能夠支付這些費用的人就可以享受城市交通帶來的便利,而無力負擔的人就不能享受,盡管他們可能已經為城市的交通建設繳納過稅收。抽簽制則保證了公平,且如果不考慮抽簽成本,也避免了社會資源的無端浪費。

但機械的搖號抽簽機制也不一定是最佳的,因為跟行政分配、票證制一樣,這種分配機制沒有考慮到不同的人可能對同一商品的主觀評價和需求存在不同,而沒有使得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購車者的具體情況不同,如家庭與單位之間的距離、從事工作的性質、個人健康程度等,都決定了不同程度的購車需求,而對此,抽簽制只能視而不見。

一個可改進方式就是允許抽簽後,抽中者可以根據市場機制對稀缺資源進行二次調節分配,以便評價高的人可以獲得該商品,而評價低的人則可以賺取其他分配機制中被無端耗散的租值。然而,在現實中,抽簽制的設計者很少允許人們在抽得該稀缺資源後進行自由交易。

原因在於這種改進後的額外收益被抽中者獲得,而不是設計者。此外,如果一個人得到了該稀缺商品,卻又不需要,而轉讓出去賺錢,則說明他可能本就不該屬於抽簽的范圍,進而動搖了這種機制的設計初衷,因而遭到設計者的反感和限制。


5、陷入悖論的價格+補貼機制

當然一些市場派經濟學家從來就對這些非價格機制不滿,他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通過價格機制來分配稀缺資源,但可以通過其他補充機制來彌補價格機製造成的不公。例如,由於春節期間,中國人回家的意願非常強烈,因此一票難求現象持續了很多年。

一些市場派經濟學家就認為,可以通過提高車票價格來使得車票資源得到最有效配置,而基於維護公平感,則可以在提高火車票價的同時,給窮人發放貨幣補貼。

類似建議不僅僅出現在春運火車票購票時,這些市場派經濟學家還建議擁堵費要自由浮動、電價要自由浮動、房價要自由浮動,並給予那些經一定程序被認定為值得補貼的人以貨幣補貼,並認為這一機制比配給、排隊、抽簽等非價格機制有效得多。

然而,這個建議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發放補貼等於使分配稀缺資源(的貨幣等價物)的權利轉移給了有權者(主要是政府)。即便我們不考慮有權者獲得分配補貼的權力之後,如何避免徇私舞弊、貪污腐敗(這實際上是市場派經濟學家對非價格機制的最重要質疑之一)。

但其中的悖論我們也不得不注意:這些市場派經濟學家一方面認為在任何場合下都應該由價格機制來分配稀缺資源,另一方面又認為政府有權力進行二次收入調節:給買不起火車票的人補貼,給買不起房的人補貼等等。

再如引起廣泛爭議的「住房限購令」,一些人反對行政性限購令,但不反對開征房產稅,認為前者就是非市場調控手段,後者就是市場調控手段。然而,後者是通過價格機制對住房資源進行一次調節,同時通過徵收到的稅收補貼窮人或者建設保障房,進行二次調節。

但是,如何征稅,如何補貼窮人,如何建設和分配保障房,這又會涉及到政府自由裁量權的發揮。究竟是一次調控好,還是二次調控好,其實並無一定結論。當然征稅還有將存量房逼入市場的作用,如果多套房擁有者眾多,則影響可能不同,這是另一個問題,另當別論。

8. 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是什麼什麼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一是計劃,二是市場。
1、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計劃經濟,主要通過指令命令,直接指揮與干預微觀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2、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市場經濟,主要通過供求、價格和競爭,實現資源合理流動。
拓展資料:
一、資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對相對稀缺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做出的選擇。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而言,資源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從而要求人們對有限的、相對稀缺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定義
1、在經濟學中,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廣義資源是指經濟資源或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可以說,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任何社會,人的需求作為一種慾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求的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資源具有稀缺性。
2、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3、資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
4、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5、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9. 如何策劃資源配置,如何實施

一、策劃書名稱
盡可能具體的寫出策劃名稱,如「×年×月××大學××活動策劃書」,置於頁面中央,當然可以寫出正標題後將此作為副標題寫在下面。

二、 活動背景 :
這部分內容應根據策劃書的特點在以下項目中選取內容重點闡述;具體項目有:基本情況簡介、主要執行對象、近期狀況、組織部門、活動開展原因、社會影響、以及相關目的動機。其次應說明問題的環境特徵,主要考慮環境的內在優勢、弱點、機會及威脅等因素,對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將內容重點放在環境分析的各項因素上,對過去現在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描述,並通過對情況的預測制定計劃。如環境不明,則應該通過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分析加以補充。

三、 活動目的、意義和目標:
活動的目的、意義應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目的要點表述清楚;在陳述目的要點時,該活動的核心構成或策劃的獨到之處及由此產生的意義(經濟效益、社會利益、媒體效應等)都應該明確寫出。活動目標要具體化,並需要滿足重要性、可行性、時效性

四、資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動中心都詳細列出。可以列為已有資源和需要資源兩部分。

五、活動開展:
作為策劃的正文部分,表現方式要簡潔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詳盡,寫出每一點能設想到的東西,沒有遺漏。在此部分中,不僅僅局限於用文字表述,也可適當加入統計圖表等;對策劃的各工作項目,應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繪制實施時間表有助於方案核查。人員的組織配置、活動對象、相應權責及時間地點也應在這部分加以說明,執行的應變程序也應該在這部分加以考慮。

這里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方面:會場布置、接待室、嘉賓座次、贊助方式、合同協議、媒體支持、校園宣傳、廣告製作、主持、領導講話、司儀、會場服務、電子背景、燈光、音響、攝像、信息聯絡、技術支持、秩序維持、衣著、指揮中心、現場氣氛調節、接送車輛、活動後清理人員、合影、餐飲招待、後續聯絡等。請根據實情自行調節。

六、經費預算:
活動的各項費用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周密的計算後,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細節:
內外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的會給方案的執行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因此,當環境變化時是否有應變措施,損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損失多大,應急措施等也應在策劃中加以說明。

八、活動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
註明組織者、參與者姓名、嘉賓、單位(如果是小組策劃應註明小組名稱、負責人)。

注意:

1、 本策劃書提供基本參考方面,小型策劃書可以直接填充;大型策劃書可以不拘泥於表格,自行設計,力求內容詳盡、頁面美觀;

2、 可以專門給策劃書製作封頁,力求簡單,凝重;策劃書可以進行包裝,如用設計的徽標做頁眉,圖文並茂等;

3、 如有附件可以附於策劃書後面,也可單獨裝訂;

4、 策劃書需從紙張的長邊裝訂;

5、 一個大策劃書,可以有若乾子策劃書。

附:進行一次大學活動的基本步驟:
一、活動若辦,策劃先行。策劃是辦活動的脈絡,一份好的策劃是成功的前提。

二、獲得支持。獲得領導的認可與支持,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獲得大型媒體的支持,你的活動就會變得特別好辦,而且多半會成功。

三、組織任務小組,分配人員職責。權責相應,每個人都要非常明白自己的責任。注意,分配任務要以人為單位,而不能說某件事「你們幾個做」,這樣這件事情基本做不好。有幾個方向:指揮中心,外聯贊助組,現場工作組,宣傳媒體組,現場秩序、禮儀接待組、應急人員。列印出權責清單,讓每個人看得明明白白。並且,每天碰頭一次,及時匯報進展,以便處理各種信息;

四、贊助或其他經費來源:尋找贊助商,與他們進行艱苦地談判,最後取得雙方能認可的協議,這是活動需要。有了經費,一切好辦;注意:廣告不能太過分,談判一定掌握尺度,否則商業味道可能讓晚會failing!

五、組合資源。有很多的道具、物品需要你盡快找到。就像個RPG游戲,你要懂得怎樣獲得資源,組合資源。

六、進行宣傳。調足參與者的胃口,是廣告、海報或其他媒體的職責。

七、現場必須有一個指揮中心,負責及時調度;

八、進行過程中,要有至少一種讓所有工作人員溝通的方式。比如手機簡訊,紙條或手勢。

九、特別提醒,那些領掌的,托兒,製造氣氛的人員要特別安排好。想辦好活動這是必須。

十、認真把參與活動的高層人物送走,不要失去任何禮節,記得向那些辛勤勞動卻默默無聞的人員致敬!你的榮耀,他們才是真正的締造者。當然,也欣賞自己的成功吧

這是通用市場營銷策劃書撰寫大綱,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活動策劃是廣告活動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良好的活動策劃對公司品牌建設和產品銷售都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一個可操作性強的策劃就需要一份可執行性很強的策劃書,所以策劃書的寫作是很重要的,本文通過策劃書的幾個注意點,淺析了活動策劃的相關內容。
活動策劃方案是公司或企業在短期內提高銷售額,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有效行為,如果是一份創意突出,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動策劃案,無論對於企業的知名度,還是對於品牌的美譽度,都將起到積極的提高作用。
活動策劃案是相對於市場策劃案而言的,嚴格地說它是從屬與市場策劃案的,他們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的。它們都從屬與企業的整體市場營銷思想和模式,只有在此前提下做出的市場策劃案和活動策劃案才是具有整體性和延續性的廣告行為,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受眾群體一個同意的品牌文化內涵,而活動策劃案也只有遵從整體市場策劃案的思路,才能夠使企業保持穩定的市場銷售額。
活動策劃案形式多樣,一般而言,包括ROADSHOW、產品說明會(發布會)、節日促銷、新聞事件行銷等,而對於上述的任何一種方案,針對於不同的企業情況和市場分析,都可以衍變出無數的形式。活動策劃往往對於新產品上市、產品終端鋪貨和產品轉型具有直接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廣告策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一些剛接觸廣告,或者剛接觸策劃的業內朋友來說,可能他們在書寫活動策劃案的時候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是一些從事多年策劃的廣告人,有時候也難免犯錯,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出一份理想的活動策劃案呢?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主題要單一,繼承總的營銷思想
在策劃活動的時候,首先要根據企業本身的實際問題(包括企業活動的時間、地點、預期投入的費用等)和市場分析的情況(包括競爭對手當前的廣告行為分析、目標消費群體分析、消費者心理分析、產品特點分析、等)做出准確的判斷,並且在進行SWOT分析之後,揚長避短地提取當前最重要的,也是當前最值得推廣的一個主題,而且也只能是一個主題。在一次活動中,不能做所有的事情,只有把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傳達給目標消費群體,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能把最想傳達的信息最充分地傳達給目標消費群體,才能引起受眾群關注,並且比較容易地記住你所要表達的信息。
2.直接地說明利益點
在確定了唯一的主題之後,受眾消費群體也能夠接受我們所要傳達的信息,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雖然記住了廣告,但是卻沒有形成購買沖動,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對他們有直接關系的利益點,因此,在活動策劃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直接地說明利益點,如果是優惠促銷,就應該直接告訴消費者你的優惠額數量,而如果是產品說明,就應該販賣最引人注目的賣點,只有這樣,才能使目標消費者在接觸了直接的利益信息之後引起購買沖動,從而形成購買。
3.活動要圍繞主題進行並盡量精簡
很多策劃文案在策劃活動的時候往往希望執行很多的活動,認為只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才能夠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其實不然,其一,容易造成主次不分。很多市場活動搞得很活躍,也有很多人參加,似乎反響非常熱烈,但是在圍觀或者參加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是企業的目標消費群體,而且即使是目標消費群體,他們在參加完活動之後是否紛紛購買產品?目前一些策劃者經常抱怨的一個問題就是圍觀者的參與道德問題,很多人經常是看完了熱鬧就走,或者是拿了公司發放的禮品就走了。其實這里的問題就在於活動的內容和主題不符合,所以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在目前的市場策劃活動中,有一些活動既熱鬧,同時又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就是因為活動都是僅僅圍繞主題進行的。其二,提高活動成本,執行不力。在一次策劃中,如果加入了太多活動,不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直接導致活動成本的增加,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導致操作人員執行不力,最終導致案子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