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
小人長戚戚君子坦盪盪的意思是:小人總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而君子無論什麼時候總是光明磊落、心胸寬廣。這句我們都熟知的名言出自《論語·述而》。
②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的意思。
語出《論語·述而》
翻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說文》:「坦,安也。」盪盪,廣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慮之稱。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盪然無私。小人馳兢於榮利,耿介於得失,故長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見《論語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與此義同。
③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的釋義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孔子認為作為君子要有廣闊的胸懷,做事光明磊落,坦坦盪盪,不記得失,能容忍別人。而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且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坦,安也。盪盪,指廣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愁思慮之稱」「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自古以來就是人民所熟悉的名言警句,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志。
特別說明一下的是,這里的君子自然是指品德高尚之人,但這里的小人卻不是我們現代常說的「卑鄙小人」中的那個小人,這個「小人」和君子相對,其實指的是沒有那麼高尚的品德修養的普通人。孔子此話的本意應該與先秦時期"君子"和"小人"的含義相吻合。那時,君子指國君、貴族等統治階層的人;小人指底層老百姓。君子是"治人"者,有治理天下的責任,決定了君子應該胸有大格局,坦坦盪盪;小人是"治於人"者,除了心心念念柴米油鹽,當然是戚戚然心無大事胸無大志。
君子為什麼坦盪盪?因為君子無私,無我,大愛。有這個境界了,心中不會有掛礙,仁義普於天下,心中便不會因為一些私利之事困擾。
小人長戚戚,這是因為小人以我為中心,以我自己的利益為主導,以自己安危為重點。心中是非多,自然憂戚,沒有一顆安寧。並且慾望膨脹,毫無休止。
這也是孔子在告訴人們,要如何使得自己生活質量提高?這不僅僅是在於外在事物,更在於內心。有一句話說得好:若無閑事上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④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君子胸懷坦盪、心底寬廣,而小人卻經常憂心忡忡。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⑤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可以翻譯成: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氣安定;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真君子都有著曠達的心胸,他們不拘泥於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夠無愧於心,始終坦坦盪盪。但小人則多以私利為重,經常患得患失,心胸狹隘,故時常憂愁煩惱。這便是「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5)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選自《莊子·山木》。醴(lǐ):甜酒。
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在這理解中, 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所以在常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
君子之間的交情,並不因利益驅使而怎樣,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驅使,利益過後,人與人如過眼雲煙。君子之間,不因無利益不互相關心,小人之間,卻多因利益關系而互相勾結。
⑥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是什麼意思
君子胸襟開闊、心地純潔,因而坦坦盪盪;小人蠅營狗苟、患得患失,因而悲悲戚戚。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這是孔子關於君子形象的一個著名的描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坦盪、心底寬廣,而小人卻經常憂心忡忡。即「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這里作為君子對比的是「小人」,這里說的小人並不是指壞人,而是有些缺陷的普通人。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馬牛請教如何去做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不大明白,接著又問:「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稱作君子了嗎?」孔子的回答是:「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也就是說,如果自己問心無愧,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當然,君子坦盪盪,不僅是一個行為端正的問題,同時也來自於人的內在品德。古人認為,君子有三種基本品德——仁愛、智慧和勇敢。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也就是說人如果有著一顆博愛之心,有著高遠的人生智慧,有著勇敢堅強的意志,那麽他就必然會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從而心底寬廣、胸懷坦盪。
⑦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什麼意思
譯文:君子和小人有著完全不同的內心世界。君子的胸懷坦坦盪盪,光明磊落,無怨無悔;如春風吹拂,象秋月揮灑,看山河大地陽光明媚。而小人卻愁腸百結,怨天尤人,心胸狹窄,猜疑嫉妒,視人生如墳場地獄。
出處:摘自《論語·述而篇》
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始於孔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語主要是從政治角度立論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君」,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布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
《論語·述而》的創作背景:
《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