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術前訪視與術後隨訪制度
術前,麻醉師會來跟你聊聊,文些情況如有無過敏,家住遺傳,等。術後隨訪是了解病人麻醉的反應情況
『貳』 淺談基層計劃生育如何開展技術隨訪服務
近年來,隨著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體系全覆蓋工作不斷推進,計劃生育隨訪服務越來越顯得重要。如何深刻領會隨訪服務的內涵,更好開展技術隨訪服務,更好規范基層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及時的、經常的、優質的開展。筆者結合平時工作,對隨訪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隨訪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重視力度不夠。隨訪服務工作開展多年來,沒有得到重視原因有:一是只重視孕檢、康檢服務,沒有把隨訪服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致使基層部門不重視。二是組織不力,沒有把現有的衛生技術資源充分利用好。三是由於基層技術人員編制較少,人力、精力不足導致工作疲於應付、被動應付,服務效果不好。 (二)技術人員服務意識存在誤區。一是把隨訪服務過程理解為技術服務,其實不然,隨訪服務是對生育、節育、不育人員相關信息的訪談,及時了解她們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況,針對不同人群提供心理疏導和生理治療信息。二是對隨訪目的認識不明確。三是隨訪服務不到位,安排村(居)計生幹部上門調查了解相關信息,他們對服務對象的心理動態和生理狀況的相關信息了解不深,對隨訪過程中本應解決的問題無法落實到位。四是對人際關系處理不恰當,與隨訪服務對象缺乏情感溝通,搞得服務對象不知來者何意。五是遇到客觀問題不能迎難而上,尤其是當前農村大量富於勞動力轉移,給隨訪服務帶來諸多不便,沒有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二、解決隨訪服務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強化領導機制,確保責任到位 1、建立隨訪服務工作領導責任制。基層部門主要領導對隨訪服務工作切實做到親自抓、負總責,由領導親自組織協調、親自動員部署、親自督促檢查、親自解決問題,而且做到逢會必講隨訪服務,進村必問隨訪服務,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檢查指導,面對面協調解決問題。 2、優化技術服務隊伍,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按照「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能服務、體貼人」的要求,認真抓好技術服務隊伍建設,把優秀的技術人才充實到一線服務工作中去。 3、完善工作機制,明確隨訪責任。隨訪工作實行劃片包保,按照「誰包保誰負責,誰隨訪誰負責」的原則。層層明確隨訪責任。計生服務部門應及時收集服務對象反饋的不同意見,作為年度計生幹部考核的參考依據,對育齡群眾反映較好的工作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反之,則按照計生幹部考核規定落實相關處理。 (二)、拓展隨訪渠道,豐富隨訪內容。農村育齡人群沒有固定工作單位,沒有固定作息時間,隨時都有外出的可能,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靈活多樣的隨訪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隨訪服務工作落到實處。為拓展隨訪渠道,建議採取以下五種方式:一是上門隨訪,按照服務規范要求,入戶要與隨訪服務對象面對面平等交談,了解相關信息並做好記錄。二是預約隨訪,提前約定隨訪時間和地點,服務人員要與服務對象保留聯絡方式,便於及時服務到人。三是錯時隨訪,技術人員要錯開上下班時間開展隨訪服務。四是電話約訪,對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要利用電話進行預約,雙方選擇適當時間,然後有針對性隨訪。五是信函問卷式隨訪,把所要隨訪的相關內容列印成問卷形式,通過信函郵寄給隨訪服務對象,同時付足回信的郵資,讓她們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填寫,這樣做既能及時採集到很好的信息,又能了解民意,便於優質服務的正常開展。
『叄』 肝癌術後如何隨訪
甲胎蛋白檢測 術前甲胎蛋白陽性的患者術後檢測甲胎蛋白能敏感地發現復發,有的患者認為如果術前甲胎蛋白是陰性的,術後就不用檢測甲胎蛋白了,其實這是不對的。 有很多患者,術前甲胎蛋白是陰性的,但復發後,甲胎蛋白卻是陽性的,這是因為肝癌的復發可以單中心起源,即常說的肝內轉移病灶;另外肝癌的復發也可能是多中心起源的,就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再發生的肝癌病灶,這就造成了一些患者術前甲胎蛋白是陰性的,但復發的病灶卻是甲胎蛋白陽性 同樣,有的患者術前甲胎蛋白是陽性的,但復發的病灶也可能是甲胎蛋白陰性,所以,術前甲胎蛋白陽性的患者,在術後的隨訪中,即便是甲胎蛋白陰性,也不能認為一定沒有復發。 影像學檢查 甲胎蛋白含量檢測很難診斷肝癌是否發生復發,因此如果發生甲胎蛋白的升高或者超聲檢測有可疑的病灶,就需要進一步做超聲造影、CT或核磁共振檢測了。 由於肝癌容易發生肺轉移,因此,肺部X線胸片也需要定期做,必要時做胸部CT檢查。 一般而言,每2~3個月要做一次甲胎蛋白和超聲的檢查,每年做一次X線胸片檢查。
『肆』 麻醉術後隨訪怎麼寫
全麻看有無聲嘶、術中有無知曉、手術後痛不痛!
椎管內自己想想吧!
『伍』 請分析術後隨訪和術後訪視的異同
正確答案:C 解析:惡性腫瘤術後第1年,隨訪的時間是每3個月1次
『陸』 門診隨訪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叫我我們隨時可以去他們醫院門診復查
門診隨訪是在門診治療後,以通訊或其他的方式,進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
隨訪主要負責患者的具體醫師對出院患者的後期跟蹤治療和復查提醒,同時進行患者的滿意度調查。醫院開展隨診的方式有五種:門診隨診、信訪隨診、家訪隨診、委託代隨診、電話及電子郵件隨診。
通過隨訪可以提高醫院醫前及醫後服務水平,同時方便醫生對病人進行跟蹤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進行統計分析、積累經驗。
(6)術前隨訪問題反饋擴展閱讀
一般性隨訪內容:
1、了解患者的基本狀況:包括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容量負荷及體重變化,飲酒、膳食和鈉攝入狀況,以及葯物應用的劑量和不良反應;
2、體格檢查:評估生命體征、心率、心律、容量負荷。
3、評估治療的依從性,有無葯物的不良反應,在ACEI/ARB,醛固酮受體拮抗劑開始使用或者調整劑量後應復查血生化(腎功能、電解質)。
『柒』 四術隨訪總結怎麼寫
在借鑒了上一年度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中心今年4月10日對參加此次隨訪工作的轄區鄉村醫生進行了二級培訓,4月11日至5月31日針對104名在冊的腫瘤患者再次進行了隨訪,數據匯總及資料庫的錄入工作和初步的質控,6月18日進行了資料庫的上報。
在隨訪的同時我們為患者提供了心理輔導、康復指導及疼痛控制的建議,積極促進患者康復,為腫瘤患者及其親屬提供了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
『捌』 術前胃腸道准備的目的和方法有哪些
胃腸道要清空要在頭天晚上禁食
『玖』 怎麼看待患者術後6年收到醫生手寫問候信
「沒想到時隔33年,還有患者保留了信件。」11月27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羅萬俊教授向湖南日報記者展示了一封1987年6月25日寄出的術後隨訪信,收件人是湘潭市的蔡女士。1981年,蔡女士在湘雅醫院接受手術。
就在2天前,60歲的蔡女士帶著保存了33年的隨訪信,輾轉找到了羅萬俊教授。「對醫院和醫生,我只想說謝謝你們!」一見面,蔡女士緊緊握住了羅萬俊教授的手,回憶起當年的情形。
1981年,蔡女士出現吞咽極度困難,甚至連溫水都難以喝下。她來到湘雅醫院求醫,被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隨後在胸外科接受了Heller肌層切開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手術後兩周左右,她順利康復出院。
1987年,蔡女士收到了一封來自湘雅醫院胸外科的信件,信中詳細地詢問了她術後有無吞咽困難,有無胸窩部疼痛,有沒有繼續在當地醫院檢查,術前術後體重是否有差別;並建議她前往湘雅醫院胸外科復診。
「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感到既驚訝又感動,覺得湘雅的醫生非常負責,6年過去了還牽掛著患者的情況。」蔡女士回憶,當時,湘潭到長沙的交通不便,加上術後身體恢復得很好,她沒有前往醫院復診,但這封信被她保留了下來。後來數次搬家,這封信一直在保險櫃中存放著。
今年,出現了當年類似的症狀,擔心舊疾復發的蔡女士再次來到湘雅醫院,經消化內科副主任歐陽淼副教授接診後,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樁心事放下了,但她還有另一個願望:找到當年那位寄出隨訪信的醫生,當面表達感謝。
經過消化內科、胸外科及心臟大血管外科的多方尋找,確認寄出這封隨訪信的是心臟大血管外科羅萬俊教授。
上世紀80年代,賁門失弛緩症Heller肌層切開手術是一門新開展的醫療技術。為了追蹤患者的手術效果,當年還是住院醫師的羅萬俊按照個人的習慣與科室的傳統,對所有接受此項手術的患者進行了信件隨訪。
「術後隨訪是評價醫療效果最可靠的指標,是制定規范醫療指南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對患者的康復治療和術後並發症防治十分重要。」羅萬俊教授介紹,「因為當時電話並不普及,只能用信件的形式進行;同時也考慮到患者的文化層次不一,寫信時我盡量採用了簡單的問題,以追訪了解術後患者的身體情況。收到了一部分回信,還有一些沒有迴音。」
看到自己初入醫院時寫下的熟悉字跡,羅萬俊教授感慨萬分:「曾經有一位醫學大師說過,一個傑出的醫生,隨訪記錄應該從手術前開始一直做到墳墓。雖然術後隨訪工作做起來繁復,但能切實提高我們的醫療質量。我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據悉,湘雅醫院始終堅持著患者術後隨訪的傳統。如今的術後隨訪藉助互聯網優勢,以電話、郵件、微信的方式持續進行。以胸外科為例,患者出院後一個月、3個月、半年、一年都有護士電話進行隨訪,指導患者進行術後康復。
『拾』 心臟起搏器的隨訪及常見故障處理
與其他心臟介入治療不同,成功植入心臟起搏器手術只是醫生完成的第一步相對簡單的工作,大繁瑣但重要的工作是術後患者的長期隨訪。隨訪工作自植入當日開始並貫穿患者的一生。
1.術後教會患者自測脈搏
因為檢查脈搏是監測起搏器工作情況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監測脈搏時要保證每天在同一種身體狀態下,如每天清晨醒來時或靜坐15分鍾後。
安置起搏器的早期往往起搏閾值不穩定,需要及時調整。因此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一般術後1個月內每2周1次,3個月內每月1次(具體視病患情況)。引起閾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與電極位置有關外,睡眠不足、飽餐、抗心律失常葯物、高血壓等因素可能有影響。因此術後患者應保持良好的情緒,保證有規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一切可能的不良因素。隨訪周期及內容隨訪應兩頭緊中間松。
2.常見故障及處理
通常表現為無刺激信號、不能奪獲或不能感知。
(1)無刺激脈沖
可能有下列常見原因之一:
1)如放置磁鐵後可解決問題,則其原因多半是過感知或使用了正常的一些起搏功能如滯後。前者多由於電磁干擾、肌電位、交叉感知或T波過感知等引起,應降低感知靈敏度,而後者無需處理。
2)電極導線或起搏器故障:可能是由於與起搏器相連的螺絲松動或脫接、電極導線導體故障或電極導線絕緣層破損或電池耗竭。處理:重新手術旋緊螺絲或更換起搏電極導線或起搏器。
(2)不能奪獲可能有下列原因之一
1)起搏閾值升高電極導線末端電極的輸出不能有效刺激與電極相連的心肌,是為傳出阻滯。處理:可臨時提高輸出電壓,糾正可能引起的原因,如應用激素、糾正電解質紊亂或更換起搏位置。
2)電極導線故障、電極脫位或電池耗竭根據具體原因採取更換或重新放置電極導線或更換起搏器。
(3)不能感知
可能為下列原因之一:
1)心內膜信號太小(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引起的暫時改變或心肌梗死或心肌病引起的局部心內膜永久性改變):此時需提高感知靈敏度,或更換起搏位置。
2)電極脫位、故障或起搏器故障根據具體原因採取重新放置或更換電極導線或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