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說一下,走婚具體是什麼意思啊,大家贊成走婚嗎
在雲南的西北部,有一個神秘而古老的湖泊,其周圍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族,他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婚姻雙方終生各居
母家的婚姻形態,俗稱走婚。
人類的婚姻家庭形式,經歷了漫長的變遷,從群婚到血緣家庭再到那普那路亞家庭,再從對偶婚到現在的一夫一妻制。在全人類都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瀘沽湖卻仍然保留著古代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肖」婚姻形態。
「阿肖」是瀘沽湖摩梭人中有情愛關系的男女雙方的互稱,彼此又稱「肖波」「阿肖」婚姻的顯著特點是:親密的伴侶之間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雙方仍然屬於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當地人又稱這種關系為「走婚」。雙方所生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肖」數目或有多有少。雙方的「阿肖」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
這種婚姻關系不受家長、親族的干預、強迫,也不太注重對方的門第、身份和地位。選擇上較為注重家族(母系血緣的男女之間禁止結交),看重對方的人品、才幹、外貌等,在結交阿肖中女方的意願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以女方的愛憎採取捨。「阿肖」關系的建立較為自由,而且以感情為主要基礎。在勞動中、在轉山、轉海等節日中、在日常生活和相互幫助的交往中或因對方勤勞誠實的品格產生了愛慕,或因對方俏麗的容貌、活潑的性格感染了自己……便可向對方表示自己願意結交「阿肖」的心願。一般是男方向女方贈送諸如花頭巾、衣服等禮物,如果對方樂意接受便可建立關系。如果女方有意,也可以大膽表露,例如主動從男方身上「搶」走一支鋼筆、一塊手巾;或者主動贈送男方自己綉的腰帶.做的食物;如果對方樂意也可以建立關系。還有一種形式是,男女結交「阿肖」,必須先由男方請人履行一種當地人叫「佐佐嘎」的手續(意為互換東西)。當一個男子看中一個女子後,男子要請媒人帶著給女方的衣裙、腰帶、鞋子、茶葉等物品,到女方家給女子的母親說明來意,母親先要徵求女兒的意見,如果同意,當即收下禮物,回贈一條女子親手製作的麻布褲子和麻布腰帶。經過「佐佐嘎」的男子首次走訪女阿肖時必須邀上謀人或自己較親密的男友一人,隨身帶著茶葉、糖食等。女方家中則盛情款待.同時將男子帶來的茶、糖,分送給本村每一戶人家或只分送給自己的親族,表示自己的女兒已有了「阿肖」。入睡時,由女方母親或姊妹將男子送到女子的卧室——花房。男阿肖走訪女阿肖的最初階段都要迴避女子的舅舅、兄弟。隨著時間的推移、便可逐漸隨便起來「阿肖」關系的建立比較自由,解除這種關系也較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相處,雙方如果覺得性格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無論男方或女方,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系都可以。一般情況是假若男方不願再維持「阿肖」關系只要給女方說一聲「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行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以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覺沒趣,就該理智地退出。在結交「阿肖」期間男女雙方無論任何一方,如果知道對方另找「阿肖」時、通常要給其送一個用麻布包著火炭、辣椒、雞毛的小包,以示警告或絕交。如果對方願意改悔,就該向送包者賠禮道歉,這樣就可以言歸於好。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不乏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至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對於「阿肖」走婚為什麼能夠歷經滄桑後,仍存在於滬沽湖摩梭人中間,至今是一道世界級的未解之謎。為此,國內外學者作過大量調查研究,並運用各種人類學現有理論進行分析,然而得出的結論似乎尚不足以解開這道難題。最為詳細的調查是詹永緒先生等於1963年、1965年和1976年進行的調查研究。他對滬沽湖沿岸和永寧平壩的六個鄉的964名女子和785名男子共計1740人進行了婚姻狀況的調查統計。結果,實行「阿肖」走婚的為1285人(女730人,男555人)佔73.5%。對於阿肖婚姻為什麼能長期延續,他認為有五個原因一是摩梭人的母系社會尚未完全瓦解,而外界的影響又還軟弱;二是社會生產力落後,尚未形成個體私有制,而以家庭集體所有制為主;三是婦女仍然充當謀取生活資料的主力;四是血緣紐結關系使傳統的觀念很深蒂固;五是上層土司不反對阿肖婚姻。
這些說法雖有一些道理,但是,為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摩梭人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為什麼不少比摩梭人生產力低下的民族已進入一夫一妻制而摩梭人仍然實行走婚?為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其他形式的婚姻?這許許多多疑問,仍然是摩梭婚姻的難解之謎。
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裡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朴本性,遵循自己心兒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朴的本色;在摩梭人最隆重、最熱烈、最歡樂的格母女神的慶典——轉山節中盡情地唱,盡情地跳,盡情地享受生活的甘甜。
② 走婚 是什麼意思具體一點!
走婚是雲南當地少數民族納西族的摩梭人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也叫「阿夏」婚,因為他們管「走婚」的另一方叫「阿夏」。不舉行婚禮也不辦證
他們確實是女子的地位較高,在家裡老祖母的地位是最高的!女(男)子長到13 歲就由她的老祖母為她舉行「成人儀式」之後就可以「走婚」了。他們的「走婚」是男子到與他相愛女子的房間過夜,但是一大早就要離開了。摩梭人一生可以走好幾次婚,但必須都是與現在的結束了才可以開始下一個。如果女方有孩子了,生下後男方沒有撫養的義務,是養在女方家裡.
③ 「走婚族」是什麼意思啊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後裔的途徑,只是不同於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 摩梭族少女
現在來講「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過「走婚」儀式後或從男女雙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後兩者並不多見,他們長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撫養著下一代。這種定居婚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後,這個家庭中成年男人們就出去了,他們當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對方的姐妹們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到來。她們晚間特別忙,當家長的母親更是雙肩重擔,既要打點舅舅和兄弟出門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與小孩們,還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來幽會。
④ 走婚什麼意思
走婚,即走訪婚,是雲南少數民族摩梭族的一種婚姻模式,也是是摩梭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已經受到外界眾多的宣傳和關注。走婚的男女,維系關系的主要要素一般是愛情,沒有過多的經濟聯系,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者發現性格不合,都可以隨時切斷關系。因此,是感情自由度較婚姻關系都更加純粹的一種婚姻模式。而且,正因為如此,男女關系也較為平等,不像其他民族的婚姻關系中牽系極為復雜的經濟社會網路。
走婚,作為我國少數民族摩梭族的一種傳統婚姻習俗,是有著其深厚的歷史淵源的,我們應當尊重其文化傳統。雖然,不少外界的人會覺得走婚這種習俗早該取締,是一種讓婚姻無法走上正軌的習俗。不過,摩梭族的走婚習俗卻在另一方面讓所有人艷羨,甚至會覺得神秘而又嚮往。
目前,政府也是鼓勵摩梭族的走婚習俗的,大多數摩梭人也願意走婚而不願意結婚,並且這里從未產生過情殺、情斗以及社會、家庭的婚姻紛爭等,雖然與我們常人的結婚習俗形式不同,但核心都是是一樣的:基於男女自願,感情為基礎,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約,不論是走婚還是結婚的每一個摩梭人,在他們的心,只有母親家才是自己真正和永遠的家,母親的家門對兒女永遠是敞開。
⑤ 走婚是什麼意思
走婚
(摩梭人的傳統婚姻習俗)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制度。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的「花樓」
(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干擾。然後在天未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以由正門離開。若於天亮之後或女方家長輩起床之後再離開,則會被視為無禮。
走婚是雲南和四川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系,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⑥ 走婚是什麼意思
走婚的定義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後裔的途徑,只是不同於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不管那種婚俗都得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薩和拜祖宗。在女方家舉行這個儀式,時間一般在半晚,不請客、不送禮,朋友們也不參加。這個禮儀是由男方家請一證人把求婚者領到女方家,當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們的母親及舅舅人也了解和默認後才舉行,男方家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把帶來的禮品按規矩放在火塘上方鍋樁的平台上及經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禮,向鍋樁行禮,再向長輩及媽媽、舅舅、姐姐行禮,然後接受長輩們及姐妹們的祝福。送去的禮品按尊長、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須按摩梭人裝飾,從頭到腳精心打扮。男方會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親手織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帶。女方家決不會向男方家攤派錢物。她們認為男女相愛是平等的,比什麼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當證人向「阿夏」的母親、舅舅們交待完後,從此男女雙方就公開化了,「阿夏走婚」不請客,不操辦,這種古老的風俗又檢朴、又省事,整個儀式一個小時即可完成。
現在來講「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過「走婚」儀式後或從男女雙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後兩者並不多見,他們長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撫養著下一代。這種定居婚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後,這個家庭中成年男人們就出去了,他們當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對方的姐妹們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到來。她們晚間特別忙,當家長的母親更是雙肩重擔,既要打點舅舅和兄弟出門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與小孩們,還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來幽會。
⑦ 走婚族是什麼意思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半夜到女子的「花樓」,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後在天不亮的時候離開。如今,這項傳統婚俗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雖然結婚,卻沒有共同住所,平日各回各家,節假日才聚到一起。
⑧ 「走婚」是什麼意思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後裔的途徑,只是不同於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不管那種婚俗都得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薩和拜祖宗。在女方家舉行這個儀式,時間一般在半晚,不請客、不送禮,朋友們也不參加。這個禮儀是由男方家請一證人把求婚者領到女方家,當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們的母親及舅舅人也了解和默認後才舉行,男方家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把帶來的禮品按規矩放在火塘上方鍋樁的平台上及經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禮,向鍋樁行禮,再向長輩及媽媽、舅舅、姐姐行禮,然後接受長輩們及姐妹們的祝福。送去的禮品按尊長、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須按摩梭人裝飾,從頭到腳精心打扮。男方會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親手織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帶。女方家決不會向男方家攤派錢物。她們認為男女相愛是平等的,比什麼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當證人向「阿夏」的母親、舅舅們交待完後,從此男女雙方就公開化了,「阿夏走婚」不請客,不操辦,這種古老的風俗又檢朴、又省事,整個儀式一個小時即可完成。
現在來講「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過「走婚」儀式後或從男女雙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後兩者並不多見,他們長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撫養著下一代。這種定居婚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後,這個家庭中成年男人們就出去了,他們當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對方的姐妹們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到來。她們晚間特別忙,當家長的母親更是雙肩重擔,既要打點舅舅和兄弟出門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與小孩們,還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來幽會。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間生活,你若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規矩。對於那些外面敲門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們是決不會去開門的,也不問是誰,主婦也不予理睬。除非你在門外吆喝幾聲,說明你是外來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會給你開門。家中成年姐妹眾多,但來幽會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會暗號和傳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會讓他進自己的閨房,姑忍娘的閨門一定要對好暗號她才會輕輕打開,大木摞平房母屋裡住著年老婦女與兒童,她們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在她們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規矩,更不存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養,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處有,東方「女兒國」的女子任我求。在性事方面女方佔主要地位,有了這些實感人們恍然大悟,為什麼摩梭人根本不存在離婚、寡婦、子女無人撫養、財產繼承、流浪兒等等社會問題,他們有自己的性愛觀念與道德標准,與我們完全是兩碼事。在他們這個氏族中,大多數「阿夏」、「阿注」們都是相敬如賓、相互負責,只是沒有其他民族那樣明確而已。在某些村寨和某種宗教的家庭結構及婚姻現實中,不同程度存在這種現象,男性們既不是名正言順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實的父親,對妻子負責任,對兒女盡義務的事,男人們一古腦丟進瀘沽湖裡去了。一生中男人想去想就去,想回就回,落個兩袖清風。一旦他的女朋友關門拒絕,或者男人們喜新厭舊,往日情意便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場春夢,這也是一個迷。
在她們這里男女性愛關系與經濟關系牽連不大,結合是自由的,兩廂情願的,離異更是無瓜無葛,不會發生任何糾紛。男女雙方都有主動權,社會、家庭不幹預,即使發生糾紛,雙方母親、舅舅們也會妥善處理。結合並不是以謀生為目的;離異也不會危及誰的生存,經濟再富裕也不會為彼此結合穩固構築可靠的基礎。摩梭「阿夏」走婚的相互結合、離散,其原因是感情為前導。因此,有的摩梭人成年後,男女雙方感情不合,在無孩子前更換「阿夏」、「阿注」是常的事,而有了孩倉後,就不可輕易更換了。在夜幕降臨之下,在黃昏時分,芳齡女子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許多夜晚使者,暮來晨去。在他們性愛天地里,也不是我們常人所想像的那樣每個女子都可以去愛,每個男子你都可以去求,他們求愛方式是在生產勞動、工作學習、走村串戶、走親訪友、經商與其他活動中進行的,相互了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礎之後,相互交換一些禮物,如手鐲、項鏈、戒指、手錶及衣物等等為定情的信物,這些東西只有他倆和母親才知道。隨著男女之間的感情逐步加深,「走婚」幽會相聚的次數就越多,有的情侶關系就穩定下來直到終生。如果你花言巧語,不誠實,無本事,游手好閑,時間一長,你就得掃興回娘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結構中的事實,是當代人無法想像的,實行自由「走婚」其奧秘在於母子們無後顧之憂,「母系」大家庭是每個人的庇護所,對於成年男子來講,「母系」大家庭是他們賴以生活及養老送終的最好樂園。男子漢們當然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他們「走婚」習俗能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摩梭少男、少女們在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親、舅舅、姐姐們精心照管漸漸拉扯長大,他(她)們具有集體主義思想和互敬互愛的美德。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里接受大家庭的意識和尊老愛幼的教育,服從母親和長輩,按先長後幼分配食物和其他東西,不幹缺德事,這些風俗習慣,道德標准給孩子們打上了深深的印記。近幾年,雖受外界影響,但摩俊人的社會相對於外界是比較安定的。我曾統計過,瀘沽湖上下的自然村,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只有1個人被勞動教養過3年,在這50年裡,全行政村近千人中,犯輕罪的只有1人,沒有犯重罪的。所以說青年一代的思想與從小就受到長輩們良好教育是分不開的。
不管是過去人民公社、生產隊或現在個體經濟,摩梭人至今都保存著古老的「共耕分食」的形式。這種生產勞動過程給男女青年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機會,愛情也就在這種土壤中產生了。他們團結互助、淳樸、寬厚、熱情大方的美德,蔚然成風,真摯動人,令人羨慕不已。
當少男、少女到13歲時,「母系」家庭就要為他們舉行「成丁禮」,給女孩子穿裙子,給男孩子穿褲子,這個典禮對摩梭人一生都至關重要。「成丁禮」在農歷大年初一這一天舉行,等公雞叫第一遍時,母親把孩子叫起來洗臉梳頭,把木摞太平房火塘里的火燒得旺旺的,舅舅們搬來大「豬膘」肉和一袋糧食,祖母和母親拿來新褲子、新裙子,在鍋樁前禱告後給她(他)們穿上。
女孩在13歲前扎小辮,之後開始留長辮。過去是用黑氂牛尾毛,現在改用黑毛線,用黑色絲編成大弱子盤頭,纏大包頭,和成年婦女一樣打扮。母親讓女孩子站在正房中心火塘右邊一根叫「女神柱」的旁邊,給她脫去昔日長衫,穿上金邊交領右開口黑金絨或紅金絨短上衣,白色或天藍色白褶長裙,扎寬綉花紅腰帶,在大辮盤頭上載一朵紅花。摩梭少女們穿的白褶長裙及服裝、頭式非常好看。
年滿13歲的男孩則由舅舅給他脫去昔日長布衫,穿上短衣,寬腿褲,紮上彩色腰帶,同大人一樣了。舉行成丁禮的孩子必須一腳踏在豬膘肉上,一腳踏在糧袋上,表示將來有吃有穿,接受母親和長輩、哥哥、姐姐的祝福,向長輩行禮,向「鍋樁石」行禮,然後由大人領著走訪親友,接受親朋的祝賀和禮物,最後宴請親朋好友。因地域關系,「成丁禮」在有些地方也有不同之處,但大體上還是相同的。
這些古老禮儀使少男少女們接受了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課,從此他們邁開了人生步伐,步入了青春期,成為「母系」大家庭中正式成員。女孩跟母親們學習當家理財本領,男孩跟舅舅們學習男人應懂的知識、技能,這些都是直接經驗的傳授,可謂「言傳身教」。
少女到了13歲「穿裙子」後,媽媽們會說:「小鳥兒出窩了,該學會自家飛了,往後不要再同小娃娃們一起玩了。」到了十七八歲,媽媽或祖母不準她們睡木摞大平房的大火塘邊,叫她們到門樓上專門為女兒准備的閨房裡住,到那時就會有小夥子成天盯著她們,會託人或利用各種交往送來禮物。在這個民族中姑娘們是絕不會向男子討好的,都是男人主動上門,如果姑娘確實喜歡你,她會送給你定情物,叫你到她家去求婚,舉行「走婚」儀式,約定暗語夜晚相會,你一去她就會給你開門,時間長了就會結下百年之好。從此他們的關系便公開化了,不在偷偷摸摸的「走」了,你來了請你到木摞房大平屋火塘邊坐著,母親給你殺雞、宰羊、煮豬膘肉吃,舅舅們給你倒酒喝……
當小孩降臨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天,便要給小孩洗身,便要給小孩洗身,叫「打三朝」,舅舅為之取名,抱出來曬太陽,在院里走一走。滿月後孩子的「阿日」(意為奶奶)背著豬肉、攔著羊、提著雞及小孩的生活日用品,還要帶著送給祖母、母親、舅舅的禮物來看孩子。
在他們這個氏族中「阿噠」(父親)信孩子要舉行儀式:先敬祖宗,後請鄰居老媽媽們吃飯,讓鄉親們知道娃娃是誰家的宗族之系,但不能把小孩抱走,小孩是這個「母系」氏族家庭中一成員,男方家是絕對不能帶走這孩子的。到這時有的男人會在女方家住下來,但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在女方家上門,「丈夫」的地位非常低,只得處處小心,規規矩矩做人,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完成主婦分給的任務。在木摞房客廳火塘邊,這位「女婿」只能盤腳坐在下方的位置上,由當家主婦分給他一份食物。如果這位「女婿」各方面表現不好,自個兒會灰溜溜地回到自己母親身邊,這就是「走婚」全過程。現在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在國家行政機關工作和當工人、教師等類的男女都在外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在農村也有部分的男女是一夫一妻制,約佔百分之三十,解放以來各種習俗都有演變著。
⑨ 走婚什麼意思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系,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⑩ 瀘沽湖走婚是什麼意思
走婚,居住於瀘沽湖的摩梭人稱「肖波吉」或「著烏著咪吉」。是摩梭男女按照習俗制度和規則建立「走婚」關系後,女方原母家,以男方到女方家半上門方式實現的婚姻,或稱以男子的「走」來實現的婚姻。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由男子夜間到女方家上門,次日凌晨歸回自己家中,男女彼此各居母家,不共同組建家庭,彼此也不是對方家庭成員,但雙方家庭因有走婚關系建立了姻親「比子則嘿」或「誇志烏則」而有緊密關系。並按相應規則履行權利和義務。
摩梭母系家庭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制度,也就是眾人皆知的走婚,一種日暮而聚,晨曉而歸的婚姻關系。形式上是男方去女方家住宿,次日早晨回到自己家中。摩梭人的走婚關系,以感情為基礎,雙方所生子女,從母並隨母而姓,舅舅具有威嚴,贍養姐妹子女。
走婚不是摩梭人最重要的文化部分,但是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代表性文化,摩梭文化中,最吸引人的也是走婚這一部分。在真正的走婚關系裡,身體、性愛永遠不是最重要的,感情才是走婚的中樞。摩梭走婚這種相對隨性而自由的地方文化加上外界的片面宣傳和他人的一知半解暍以訛傳訛造成遊客群體對走婚的誤讀。一些不懂走婚的人,將走婚物質化、現代化,甚至有些人認為這是合法的身體交易。雖然很不想承認,可是在我看來,純潔的走婚模式正在被外界摧毀。
參考來源:讓我們好好談談瀘沽湖的走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