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禪是什麼意思
封禪的意思:古代帝王到泰 山祭祀天地的典禮。在泰山築壇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禪。
拼音:[ fēng shàn ]
引證解釋:《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八年》:「時有請封 會稽 禪 國山 者,上命諸儒草封禪儀,欲行之。」
筆畫:
近義詞:
一、祭天[ jì tiān ]
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各少數民族也多有各不相同的祭天儀式。
原註:祭天,是納西族隆重的儀式。時間是正月和七月,正月叫大祭天,七月叫小祭天。
二、祭地[ jì dì ]
天子祭祀地神。
《紅樓夢》第九二回:「或是祭地,或是義庄,再置些墳屋。
2. 什麼是封禪
封禪,是中國古時候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祀典。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就是祭天地。
封禪產生於什麼時候,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里認為,封禪產生於伏羲氏以前的無懷氏。無懷氏曾封泰山,禪雲山。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諸侯後,想舉行封禪,管仲說,古代封泰山,禪梁父(編者註:山名,在山東泰安市東南,泰山的支峰)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皆受命然後得封禪」。經管仲勸說,齊桓公才停止封禪。馬端臨則認為「七十二家」的說法是「陋儒之見」,「詩書所不載,非事實」,所以他在《文獻通考》中敘封禪是從秦始皇開始的。我們且不說七十二家封禪是否確有其事,封禪思想產生很早是無疑的,至少不晚於齊桓公時。封禪起源於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進入階級社會,封禪被統治階級所利用,成了欺騙、愚弄人民群眾的工具。
封與禪一般都是同時進行的。封,都在泰山。據說,這是因為泰山是東岳,東方主生,是萬物之始,陰陽交替的地方;也有說因為泰山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壽命長短。禪,在泰山附近的雲雲山、亭亭山、梁父(甫)山、社首山、肅然山,也有在會稽山舉行的。封禪雖同時進行,但封的儀式重於禪的儀式。這是因為天在上,地在下,人們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天高於地。實際上是因為天比地更能欺騙群眾,天對統治者用處更大。
封禪的儀式不但復雜,而且神秘。傳說時代及夏、商、周三代,雖有封禪之說,但無具體記載。進入君主專制社會,雖有記載,但各朝各代的封禪儀式不盡相同。
中國君權專制時代,舉行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禪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劉)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自南宋後,皇帝到泰山封禪,形式上是廢止了,但實質還保留著,這就是以後的幾朝皇帝把封禪與郊祀合二為一了。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壇,合祭天地。嘉靖年間,又將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澤壇(即地壇)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為天壇,專門祭天。清朝時也在天壇祭天。
進行一次封禪,是要耗費大量資財的。貞觀初,唐太宗要封禪,魏徵進諫說:「陛下東封,萬國咸萃。」「須千乘萬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封禪時「動役數州」,勞民傷財。貞觀時期尚難支付封禪費用,耗費之巨可想而知。封禪並不會真給帝王添德行,有些有見識的人早已認識到,如西晉史學家司馬彪就曾說過:「帝王所以能大著於後者,實在其德加於人,不聞在封矣。」唐太宗雖也想封禪,但他自己也認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缺封禪之禮,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桀紂!」
既然封禪耗費巨大,為什麼歷代統治者還那麼熱衷?答案很簡單,因為封禪有維護統治的作用,他們利用人們對天的崇拜,進行欺騙。封禪的欺騙作用,歸納起來有如下4點:①告訴上天已經改朝換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統治群民。②封禪可以粉飾太平。③封禪可以讓那些「夷狄」之邦感受「大國」威儀,從而朝奉。④封禪能成「仙」。由於這些原因,盡管封禪勞民傷財,統治者也是樂此不疲的。
3. 封禪是什麼意思
接受上天的冊封,就是當皇帝的意思
4. 泰山封禪是什麼意思哪些皇帝有過泰山封禪
中國人信奉上天,五嶽被認為最接近上天的地方,封禪泰山對是上天的尊崇。然而,歷史上卻只有六位皇帝封禪過泰山。
從明朝開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此後,明清兩朝將原來的封禪改為了祭祀。北京的天壇地壇起到了祭祀天地作用,帝王不再去山嶽封禪。
5. 什麼叫作皇帝封禪拜託了各位 謝謝
封禪是一種帝王受命於天下的典禮。這種儀式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齊、魯的儒士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神靈,而泰山是齊、魯分界。後來在齊、魯祭祀泰山的儀式擴大為統一帝國的望祭,並定名為「封禪」。封禪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禪是祭地的意思。封禪之禮,最初見於《管子·封禪篇》,但此篇今已佚。據《史記·封禪書》記載管仲的論封禪:古代封泰山、禪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記得有十二個。從無懷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後舉行封禪典禮。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種不召而來的祥瑞體現,這樣才能舉行這種典禮。《管子》一書出自戰國齊稷下學派手筆,因此或許代表了這批陰陽家們對封禪的看法。 首位真正舉行封禪大典的是秦始皇。始皇三年,巡狩郡縣,與魯儒士討論封禪典禮。博士們議論紛紛,但提不出一個具體的儀禮程式。秦始皇遂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儀典,先到泰山行封禮,然後到梁父行禪禮。漢初,經濟蕭條,漢文帝13年(前167年)雖討論過封禪,但沒有經濟條件去做。武帝後經濟好轉,於是命名儒趙綰、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但因竇太後極力反對而作罷。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才行封禪。然而這次封禪,不但具體儀式主要由方士草訂,並且其行事神秘,史官亦不知其詳。封於泰山,而禪於肅然山(泰山東北),並改元元封。此後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後共舉行過5次。東漢建武30年(54年),張純等大臣奏請漢光武帝封禪,但他以自己無德而不許。兩年後,他認為「赤劉之九,會命岱宗」的讖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禪的制典,遂東巡,封於泰山,禪於梁陰,並改元為中元元年(公元56年)。 其後在中國歷史上,唐高宗、宋真宗都舉行過封禪。
6. 什麼是封禪為什麼要封禪。
封禪
讀音:fēng shàn
中國古代帝王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活動。
封禪,封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禪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封禪,最早出現於《管子•封禪篇》,後太史公在《史記•封禪書》中曾引用《管子•封禪篇》中的內容,並對其內容加以演釋,唐代張守節解釋《史記》時曾對「封禪」進行了釋義,並指出了封禪的目的,大意是說,在泰山頂上築圓壇以報天之功,在泰山腳下的小丘之上築方壇以報地之功。即《史記•封禪書》中的「登封報天,降禪除地」。
戰國時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泰山為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舉行過封禪大典。《五經通義》雲:「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所以封禪活動實質上是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
關於封禪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白虎通》中說「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後世學者認為這是封禪過程中的儀式,是指將封禪所用的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於地下。太史公《史記•封禪書》也有「飛英騰實,金泥石記」之記。
[編輯本段]封禪緣起
在中國政治制度中,封禪可說是最盛大,但也爭議最多的一項典禮。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認為,這純粹是戰國至秦漢間,齊儒憑空杜撰,並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來鞏固政權、誇侈政績的活動。但從近年考古資料看來,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先民築壇祭祀的習俗,是非常幽遠的。
封禪的起源多與當時社會的生產力和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有很大的聯系,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不能准確地把握,因此產生原始崇拜,特別是在恐懼的狀態下,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更是敬畏有加,於是「祭天告地」也就應運而生,從最開始的郊野之祭,逐漸發展到對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則以「泰山封禪」最具代表。
中國古代帝王為加強自己的統治,不約而同的宣傳「神權天授」的理論,為了使這種理論得以證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動,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續,封建統治者的這種行為讓泰山在人們心中的神山地位進一步強化,隨後成為每代帝王一生必須的大事之一。
公元前26世紀,黃帝營建了明堂以祀上帝,開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的先河。以後,中國歷代的統治者幾乎都建造了專用於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周有明堂,秦有四畤,漢有甘泉宮,唐、宋皆建有圜丘,元世祖元世祖定都北京,於麗正門外築壇祭天,元成宗時再於大都城東南建成郊壇,合祀天地。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秦朝。自信傲岸的秦始皇並未忽視上帝的存在,秦王朝於國都立四畤用於祭五方上帝,他曾親赴泰山封椫,雖然那隻是為了標榜他自己的偉大功績,並沒有多大誠意,但也反映了上帝在當時封建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影響。自秦始皇起,封禪活動成為強調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
封禪儀式在中嶽嵩山和東岳泰山中都曾舉行過,但以泰山的次數多且影響大而出名,自秦皇開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禪泰山,較為著名的封禪有:
秦始皇封禪泰山,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漢武帝封禪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掃除邊患;
唐玄宗封禪泰山,開元盛世,國力昌盛,且一改封禪誥文秘而不傳的規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
從明朝開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此後,明清兩朝將原來的封禪改為了祭祀。
雖然到宋朝之後不再進行封禪,但崇拜活動卻進一步擴大,黎民百姓無不知神山泰山
7. 泰山封禪是什麼意思
帝位登基昭告天下。天子么,這個帝位是上天賜予的,為了說明其合法性,進行封禪大典。
泰山為五嶽之首,故選擇於此。
8. 「秦始皇在泰山封禪」中的「封禪」是什麼意思
你好 封禪,封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禪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封禪,最早出現於《管子�6�1封禪篇》,後太史公在《史記�6�1封禪書》中曾引用《管子�6�1封禪篇》中的內容,並對其內容加以演釋,唐代張守節解釋《史記》時曾對「封禪」進行了釋義,並指出了封禪的目的,大意是說,在泰山頂上築圓壇以報天之功,在泰山腳下的小丘之上築方壇以報地之功。即《史記�6�1封禪書》中的「登封報天,降禪除地」。 戰國時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泰山為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舉行過封禪大典。《五經通義》雲:「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所以封禪活動實質上是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 關於封禪還有另外一中解釋,《白虎通》中說「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後世學者認為這是封禪過程中的儀式,是指將封禪所用的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於地下。太史公《史記�6�1封禪書》也有「飛英騰實,金泥石記」之記。
9. 封禪永理什麼意思
劉備的四個兒子的名字
其中劉封是劉備的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