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can介質訪問控制機制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can介質訪問控制機制

發布時間: 2022-02-03 21:59:16

A. 介質訪問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是什麼

介質訪問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簡稱MAC。 是解決當區域網中共用信道的使用產生競爭時,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權問題 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分為邏輯鏈路層LLC和介質訪問控制MAC兩個子層。 MAC屬於區域網數據鏈路層下的一個子層。區域網中目前廣泛採用的兩種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分別是: 1 爭用型介質訪問控制,又稱隨機型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如CSMA/CD方式。 2 確定型介質訪問控制,又稱有序的訪問控制協議,如Token(令牌)方式

B. 簡述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的原理

在CSMA中,由於信道傳播時延的存在,即使通信雙方的站點都沒有偵聽到載波信號,在發送數據時仍可能會發生沖突,因為他們可能會在檢測到介質空閑時同時發送數據,致使沖突發生。盡管CSMA可以發現沖突,但它並沒有先知的沖突檢測和阻止功能,致使沖突發生頻繁。

一種CSMA的改進方案是使發送站點在傳輸過程中仍繼續偵聽介質,以檢測是否存在沖突。如果兩個站點都在某一時間檢測到信道是空閑的,並且同時開始傳送數據,則它們幾乎立刻就會檢測到有沖突發生。

如果發生沖突,信道上可以檢測到超過發送站點本身發送的載波信號幅度的電磁波,由此判斷出沖突的存在。一旦檢測到沖突,發送站點就立即停止發送,並向匯流排上發一串阻塞信號,用以通知匯流排上通信的對方站點,快速地終止被破壞的幀,可以節省時間和帶寬。

這種方案就是本節要介紹的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協議),已廣泛應用於區域網中。

(2)can介質訪問控制機制擴展閱讀:

介質訪問控制地址:

在區域網(LAN)或其他網路中,介質訪問控制地址(MAC address,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是您計算機唯一的硬體號。

在區域網(LAN)或其他網路中,介質訪問控制地址(MAC address,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是您計算機唯一的硬體號。(在乙太網區域網中,它與您的乙太網地址相同。)當您從計算機連接到互聯網,一個對應表將您的IP地址連到區域網中您計算機的物理(MAC)地址。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通信協議的數據鏈路層)使用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每個物理設備類型有一個不同的MAC子層。數據鏈路層(DLC)的另一個子層是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C. 介質訪問控制是干 什麼的,它的作用是什麼

它定義了數據包怎樣在介質上進行傳輸。在共享同一個帶寬的鏈路中,對連接介質的訪問是先來先服務的。物理定址在此處被定義,邏輯拓撲也在此處定義。

D. 區域網中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都有什麼

常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有時分多路復用(TDM)、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介質控制(CSMA/CD)和令牌環(Token Ring)。

1、CSMA/CD為標准乙太網、快速乙太網和千兆乙太網中統一採用的介質爭用處理協議(但在萬兆乙太網中,由於採用的是全雙工通信,所以不再採用這一協議)。

2、令牌環工作原理:網上站點要求發送幀,必須等待空令牌。當獲取空令牌,則將它改為忙令牌,後隨數據幀;環內其它站點不能發送數據。環上站點接收、移位數據,並進行檢測。如果與本站地址相同,則同時接收數據,接收完成後,設置相應標記。

該幀在環上循環一周後,回到發送站,發送站檢測相應標記後,將此幀移去。將忙令牌改成空令牌,繼續傳送,供後續站發送幀。



(4)can介質訪問控制機制擴展閱讀

在CSMA中,由於信道傳播時延的存在,即使通信雙方的站點都沒有偵聽到載波信號,在發送數據時仍可能會發生沖突,因為他們可能會在檢測到介質空閑時同時發送數據,致使沖突發生。盡管CSMA可以發現沖突,但它並沒有先知的沖突檢測和阻止功能,致使沖突發生頻繁。

一種CSMA的改進方案是使發送站點在傳輸過程中仍繼續偵聽介質,以檢測是否存在沖突。如果兩個站點都在某一時間檢測到信道是空閑的,並且同時開始傳送數據,則它們幾乎立刻就會檢測到有沖突發生。

如果發生沖突,信道上可以檢測到超過發送站點本身發送的載波信號幅度的電磁波,由此判斷出沖突的存在。一旦檢測到沖突,發送站點就立即停止發送,並向匯流排上發一串阻塞信號,用以通知匯流排上通信的對方站點,快速地終止被破壞的幀,可以節省時間和帶寬。

E. 、目前區域網常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主要有哪些試分別簡述它們的主要特點、

C/S模式:每個終端加裝軟體,伺服器端保存已注冊的移動介質信息,以此做到非授權介質,禁止訪問;安全審計:對刻錄光碟和列印輸出進行審計;

F. 哪種介質訪問控制機制不能完全避免沖突

載波監聽什麼什麼的,能避免沖突,在發送信息之前要先看看是否信息通道被佔用(大概這個意思)

網路上搜的,我去年學的,有點印象記得當時還做過這個題,不過內容已經完全忘了- -

你翻翻書呢?這類比較概念性的內容,應該可以找到比較接近答案的解釋吧。

G. 區域網最常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是哪兩種各有什麼特點

區域網最常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及特點如下: 令牌是一種特殊的幀,用於控制網路結點的發送權,只有持有令牌的結點才能發送數據。1.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Token-Bus)令牌匯流排的優點在於它的確定性、可調整性及較好的吞吐能力,適用於對數據傳輸實時性要求較高或通訊負荷較重的應用環境中,如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它的缺點在於它的復雜性和時間開銷較大,結點可能要等待多次無效的令牌傳送後才能獲得令牌。2.令牌環訪問控制(Token-Ring) 令牌環的主要優點在於其訪問方式具有可調整性和確定性,且每個結點具有同等的介質訪問權。同時,還提供優先權服務,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它的主要缺點是環維護復雜,實現較困難。

H. 什麼是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其主要作用是什麼

介質訪問控制協議(MAC)用以描述幀的定址和識別等規范,並完成幀校驗序列的產生和校驗等功能。

I. 「介質訪問控制」通俗來講是什麼意思啊

您好!「介質訪問控制」通俗來講就是常說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媒體訪問控制子層位於OSI七層協議中數據鏈路層的下半部分,主要負責控制與連接物理層的物理介質。不管是在傳統的有線區域網(LAN)中還是在無線區域網(WLAN)中,MAC都被廣泛地應用。

供參考.

J. can匯流排協議定義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有什麼特點

一、CAN 匯流排的位數值表示與通信距離:CANCAN採用了ISO/OSI的3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應用層),對應的匯流排位數值表示與通信距離。CAN支持的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傳輸介質為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等。採用雙絞線通信時,速率為1Mbps/40m,50kbps/10km,節點數可達110個。

二、報文傳輸特點:CAN突出的差錯檢驗機理,如5種錯誤檢測、出錯標定和故障界定;CAN傳輸信號為短幀結構,因而傳輸時間短,受干擾概率低。這些保證了出錯率極低,剩餘錯誤概率為報文出錯率的4.7x10-11。

三、仲裁特性:在發生沖突時,採用非破壞性匯流排優先仲裁技術:當幾個節點同時向網路發送信息時,運用逐位仲裁規則,藉助幀中開始部分的標識符,優先順序低的節點主動停止發送數據,而優先順序高的節點可不受影響地繼續發送信息,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匯流排沖突,使信息和時間均無損失。

四、可靠性較高:CAN節點在嚴重錯誤的情況下,具有自動關閉輸出的功能,以使匯流排上其它節點的操作不受其影響。可見,CAN具有高可靠性。

五、現場控制的實時性要求:CAN的傳輸信號採用短幀結構(有效數據最多為8個位元組),和帶優先順序的CSMA/CA的通信介質訪問方式,對高優先順序的通信請求來說,在1Mbps的通信速率時,最長的等待時間為0.15ms,完全可以滿足現場控制的實時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