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傷寒是什麼病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傷寒是什麼病

發布時間: 2022-02-04 14:24:23

1. 傷寒是什麼病

傷寒是傷寒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典型的臨床特徵為持續發熱、相對緩脈、全身中毒症狀、玫瑰疹、脾腫大與白細胞減少等。
得了傷寒的人要及時治療,當心傳染哦!

2. 傷寒是什麼症狀

傷寒可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經過及免疫學檢查結果作出臨床診斷,但確診傷寒則以檢出致病菌為依據。潛伏期為5~21天。潛伏期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
1.臨床表現典型傷寒的自然病程約為4周,可分為4期。
(1)初期:相當於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緩慢。發熱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常伴全身不適,乏力,食慾減退,頭痛,腹部不適等。病情逐漸加重,體溫呈階梯形上升,可在5~7天內達到39~40℃。發熱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戰,出汗不多。於本期末常已能觸及腫大的脾臟與肝臟。
(2)極期: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傷寒的典型表現,腸出血與腸穿孔等並發症亦較多在本期發生。本期內疾病表現已充分顯示。
①高熱:稽留熱為典型的熱型,少數可呈弛張型或不規則熱型。高熱常持續2周左右,高峰可達39~40℃,亦有超過40℃者。
②消化道症狀:食慾缺乏,腹脹,腹部不適或有隱痛,以右下腹為明顯,亦可有輕壓痛。多呈便秘,少數可有腹瀉表現。
③神經精神系統症狀:一般與病情之輕重密切相關。患者虛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滯、反應遲鈍、聽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亦可呈現虛性腦膜炎表現。這些表現均與嚴重毒血症狀有關,隨著體溫下降,病情亦逐步減輕與恢復。
④循環系統症狀:常有相對緩脈(脈搏加快與體溫上升不相稱)或重脈。如並發心肌炎,則相對緩脈不明顯。
⑤肝脾腫大:本期常可觸及腫大的脾臟、質軟,有輕壓痛。亦可發現肝大、質軟,有壓痛。肝脾腫大通常為輕度,隨病情恢復逐漸回復正常。如並發明顯的中毒性肝炎時,可見黃疸,丙氨酸轉氨酶上升等肝功能異常。
⑥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現皮膚淡紅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徑約為2~4mm,壓之退色,略略高出皮面。為數不多,一般在10個左右,分批出現,分布以胸腹部為多,亦可見於背部與四肢。大多維持2~4天後消退。此外,出汗較多的患者可見水晶型汗疹(白痱)。
(3)緩解期:病程第3~4周。體溫開始波動,並逐漸下降。患者仍覺虛弱,食慾開始恢復,腹脹減輕。腫大的脾臟回縮,壓痛減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現各種並發症,包括腸出血、腸穿孔等嚴重並發症仍可發生。
(4)恢復期:病程第5周。體溫回復正常,食慾好轉,症狀及體征均回復正常。通常需1個月左右才完全康復。
上述經過是典型傷寒的自然病程(圖1)。由於患者的免疫狀態、入侵菌株毒力、數量、治療措施是否及時與適當、並發症的發生,以及是否原有慢性疾患等因素影響,臨床表現輕重不一。
2.臨床類型除典型過程外,本病又可有下列各型。
(1)輕型:發熱在38℃左右,全身毒血症狀輕,病程短,1~3周即可恢復。症狀不多,缺乏典型傷寒表現,易致誤診和漏診。兒童病例不少見,亦可見於病前曾接受過傷寒菌苗預防接種者,或發病早期已應用有效抗菌葯物治療者。
(2)暴發型(重型):起病急,毒血症狀嚴重,病情凶險,發展快。畏寒,高熱或過高熱,腹痛,腹瀉,休克,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鼓腸。亦可並發DIC等。如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搶救,仍有可能治癒。
(3)遷延型:起病初始表現與普通型(典型)相同,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發熱持續不退,可達數月之久,弛張或間歇熱型,肝脾腫大亦較顯著。伴有慢性血吸蟲病的傷寒病者常有此型的表現。這種患者的抗菌葯物治療不甚滿意,有時需配合抗血吸蟲病治療才能控制病情。
(4)逍遙型:全身毒血症狀輕,病人常照常生活、工作,不察覺患病。部分患者則可突然發生腸出血或腸穿孔而就醫。
(5)頓挫型:起病較急,近似典型傷寒表現,但在1周左右發熱等症狀迅速消退而痊癒。
(6)小兒傷寒:小兒傷寒的臨床過程表現不典型,年齡越小越不典型;年齡越大,則越接近成人的疾病表現。嬰幼兒傷寒,起病急,病情重。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常見,常出現不規則高熱,伴驚厥,脈快。玫瑰疹較少見。外周血象白細胞數增高。常伴發支氣管炎或肺炎。學齡兒童則多屬輕型或頓挫型,與成人表現近似。病情較輕,病程較短,相對緩脈少見,白細胞數不減少。腸道病變亦較輕,腸出血與腸穿孔並發症也較少。
(7)老年傷寒:症狀亦不典型,發熱不高,虛弱明顯。易並發支氣管肺炎與心功能不全。持續的胃腸功能紊亂,記憶力減退。病程遷延,恢復緩慢,病死率較高。
3.復發與再燃
(1)復發:本病易有復發,復發率一般為10%左右。早年應用氯黴素作為特效治療,復發率曾報告上升達20%。患者在熱退後1~3周,臨床症狀再次出現,但常較輕(偶有較初發嚴重者),病程約1~3周,血培養可再獲陽性結果。復發多為1次,2次者少見,偶有復發3~4次或以上者。復發的原因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潛伏在體內病灶巨噬細胞內的傷寒桿菌重新繁殖,並入侵血循環,再次引起菌血症而致。復發多見於抗菌治療不充分的患者。
(2)再燃:在病程的2~3周左右,體溫開始波動下降的過程,尚未達正常,持續5~7天,發熱又回復上升。再燃時症狀可稍明顯,血培養可再次陽性。再燃的機制與復發相似。

3. 傷寒是什麼

傷寒就是陽氣不能正常運轉時的狀態。

陽氣的作用是推動全身的正常運轉,在太陽以衛外,在陽明以消化,在少陽以轉換精微,在太陰以運化精微,在少陰以排泄污濁和寒水,在厥陰以通陽氣。病人如果到了陽氣通向全身的渠道都斷絕了,那就徹底沒有治療價值了。厥陰為筋,筋與骨相連,筋敗髓空,生命即告結束。一般人要治療疾病,不過都在病邪的淺層而已,比如太陽、陽明,重一點的到少陽,再重到太陰,然後少陰。病在太陽,解表即可,在陽明,清之下之可也,在少陽,和解可也,到太陰,則須溫之,到少陰,則須熱之,至厥陰,維持一天算一天而已。

傷寒之來,可因為外侵,可因為郁怒,可因為食積,可因為瘀血,總之是六淫、七情、飲食、外傷等等。不管傷寒因何產生,但人體的陽氣不能正常工作是現實問題,必須解決。六經辨證與方證理論不會過分追究病因,只強調「有是證,用是方」。

傷寒證是陽氣不通與陰寒阻隔相互轉化的,可以由此而彼,也可以由彼而此。陽氣不足的虛證,可以導致體內的堵塞,如濕、痰、食、瘀不能排出體外。相反,體內的堵塞,又可以導致陽氣更加不足,因為堵塞,身體再生能量逐漸減少,陽氣更難運行,然後排濁更加困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中醫治病就是要恢復陽氣運行的正常機制,打破陰濁堵塞的不利局面,所以,經方特別重視和法、溫法和下法。

4. 什麼是傷寒症

腸道傳染病,古代就有的。傷寒桿菌造成之傷寒病,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患者有持續性高熱(40~41℃)為時1~2周以上,並出現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低下,嗜酸性粒細胞消失,骨髓象中有傷寒細胞(戒指細胞),可臨床診斷為傷寒。

5. 傷寒的症狀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持續高熱、腹痛、腹瀉或便秘、白細胞減少、肝脾腫大,部分病人會出現玫瑰疹、相對緩脈等。腸出血、腸穿孔是傷寒的主要並發症。傷寒病的病原體是傷寒桿菌,而傷寒病人或帶菌者是傳染源。主要通過污染水和食物、日常生活接觸、蒼蠅和蟑螂帶菌而傳播。

6. 什麼是「傷寒」

中醫學的「傷寒」並非現代醫學的「腸傷寒」,廣義的是指多種外感熱病的統稱(包括現代醫學的多種急性傳染病)。傷寒在古代曾一度嚴重流行,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危害,從而很早就引起了醫家的重視。早如扁鵲視齊桓侯之病,論邪由外入內,即可能是對傷寒傳變的原始看法。秦漢以來,研究論述傷寒的醫籍與醫家,頗不乏數。醫籍如《素問·熱論》專篇論述「熱病」,《難經》有關於傷寒分類的論述;醫家如淳於意、華佗等,均有治療外感熱病的具體案例和論述;另外,地下發掘材料也有記載,如居延漢代醫簡,甘肅武威漢代醫簡(《治百病方》)為東漢早期文物,其中就記載有傷寒的病名和症狀,治療上則外感風寒以溫法治之。由此可見,秦漢以來研究傷寒者並非只是張仲景一家,而是有不少的醫家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他們在理、法、方、葯上各具特點,不盡相同,但總的體現了一個經驗逐漸積累和理論與實踐逐漸結合起來的進程,這就給仲景的總結性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7. 什麼是傷寒

中醫的傷寒與西醫的傷寒是不同的。中醫的傷寒泛指一切外感;西醫的傷寒是指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兩者是絕然不同的。中醫認為:"久病必虛"。你感冒約一個月,體內已虛,單服感冒葯病不能再好轉,應加補氣養陰葯等同服,才能治癒你的這病了。

8. 傷寒一般是什麼症狀

傷寒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傷寒最常見的症狀是高熱,其中還有出現腹痛,腹瀉,頭痛,身體還會出現玫瑰色斑(比較典型)等。腸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嚴重的並發症。其傳染途徑為糞口途徑,傳染力很高。建議你每天平時多注意衛生保暖休息,多喝水,多補充維生素,忌辛辣刺激食物。

9. 古代傷寒是什麼病

傷寒不是傷風,那不是呼吸科的問題,是傳染科的問題。傷寒是有傷寒桿菌或副傷寒桿菌進入人體後寄生在人體腸管內,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典型症狀有里急後重感,就是想拉又拉不出來。因軍隊里人員眾多,且衛生情況可能沒有太多注意,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引發大流行。回答完畢,謝謝。答案僅供參考。注意,傷寒是傳染病。

10. 在古代「傷寒」是什麼病

在古代的傷寒是傷寒桿菌造成的一種傷寒病。

傷寒是傷寒桿菌造成之傷寒病,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患者有持續性高熱為時1到2周以上,並出現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皮膚玫瑰疹。

肝脾腫大,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低下,嗜酸性粒細胞消失,骨髓象中有傷寒細胞,可臨床診斷為傷寒。

(10)傷寒是什麼病擴展閱讀:

傷寒中的寒氣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東西。從物理學的觀點,熱量會在所有相鄰的物體之間傳遞,從高溫的物體往低溫流動。

因此當人體處於低溫環境時,身體的熱量會不斷流失,直到人體和外界溫度相同為止。人體的體溫下降,在醫學上稱之為失溫,是一種會致命的危險。

因此,當人體面臨低溫環境時,第一個防衛措施是迅速適當的降低體表的溫度,縮小人體和外界的溫差,降低熱量流失的速度,但是人體能夠下降的溫度很有限。

當熱量仍然迅速地流失時,人體會啟動第二種防衛措施,就是利用化學的方法,燃燒某種物質,使之產生熱量。

這種措施必定在皮下靠近體表的部位進行,防止體內重要的器官失溫。這種被燃燒的物質,通常是在體表流動的體液中的某種物質。

這里所說的燃燒和我們日常所說的燃燒不完全一樣,並沒有真正的火焰,只是把兩種不同的物質進行化學反應,使之產生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