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對巴勒斯坦民意和以色列右翼的壓力,特朗普如何施展
原標題:面對巴勒斯坦民意和以色列右翼的壓力,特朗普如何施展平衡術?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正式對外訪問的第二站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由於巴以關系的特殊性以及特朗普本人在巴以關系中微妙的角色,此行備受外界矚目。作為2013年奧巴馬之後首位訪問以色列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巴以之行也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導層十分期待。
特朗普在巴以之間的搖擺
特朗普訪問巴以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朗普本人在總統大選期間以及當選總統初期,曾經多次在巴以問題上表達偏袒以色列的立場,尤其是主張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移到耶路撒冷,藉以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以及將約旦河西岸猶太定居點合法化,尤其是在2月份會見內塔尼亞胡夫婦時,特朗普更是說出了「我支持各方都支持的方案」,卻沒有如以往的美國總統那樣強調在巴以問題上的「兩國方案」,被外界認為是特朗普將不再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信號。
然而,近幾個月來,特朗普在巴以問題上的態度卻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面不再強調「搬遷使館」和「猶太定居點合法化」等議題,而且還在不久前會見來訪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導人阿巴斯時,表達了對於促進巴以和談的決心,暗示將會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而當特朗普到達以色列之後,更是說出了將要促成巴以和談的願望。因此,特朗普在訪問巴以時,如何平衡曾經對以色列的「諾言」以及現實中平衡巴以關系的需要,成為了人們最關注的焦點。
以色列最想從特朗普那裡得到什麼?
特朗普此次訪問以色列的安排似乎並不融洽。比如在訪問之前,特朗普向俄羅斯通報了美國掌握的關於恐怖襲擊的情報,由於該情報是以色列在極端組織內部卧底的特工人員傳出的,以色列認為特朗普此舉將極大地威脅以色列特工人員的安全;在行程安排上美方與以色列方面也產生了一些分歧,特朗普取消了原定前往以色列「愛國主義教育聖地」馬薩達,以及在機場發表講話和握手等流程,還婉拒了內塔尼亞胡希望陪同訪問耶路撒冷老城猶太聖地「哭牆」的安排,這些都讓以色列方面心生些許不滿。
盡管有這些波折,但總的來說,特朗普的以色列之行還是被以色列國內當做頭等大事,予以最高規格接待的禮遇。特朗普下榻的大衛王酒店戒備森嚴,以色列主要政要都前往機場親自接機迎接。而特朗普也「投桃報李」,不僅頭戴猶太教的帽子「基帕」在哭牆前默哀,而且還將前往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訪問,顯示出對以色列和猶太人的支持。
其實以色列內部,對於特朗普此次訪問的期待不盡相同。盡管特朗普宣稱將會捍衛與以色列的「不破同盟」關系,但是在具體內容上,總理內塔尼亞胡希望能夠在巴以和談問題上得到美國「照顧」的同時,更多地期待美國能夠在伊朗核問題上繼續保持針對伊朗的壓力,推動一系列針對伊朗的制裁,遏制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擴張」。
相較於內塔尼亞胡的「務實」,教育部長、右翼政黨「猶太家園黨」領導人本內特則更加激進,期望特朗普能夠幫助以色列將約旦河西岸的猶太定居點「合法化」,支持耶路撒冷整體作為以色列的首都,進而完全吞並約旦河西岸,反對巴以和談和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據傳在接機時,本內特邊和特朗普握手邊說:「歡迎來到以色列,現在是耶路撒冷的50歲生日(1967年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因此現在是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好時機。」面對本內特的「突然襲擊」,特朗普只得尷尬的應付:「不錯,不錯。」
其實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非常清楚,特朗普在「搬遷使館」和「承認約旦河西岸猶太定居點」問題上,已經不大可能履行自己曾經的「諾言」。而且對於內塔尼亞胡來說,如果特朗普在猶太定居點議題上太過「順從」,反而會增強自己右翼政治敵手、年輕的教育部長本內特的支持率,並不利於自己制衡以色列國內政治派別。因此,內塔尼亞胡政府最希望得到的,是特朗普在遏制伊朗問題上的堅定態度,畢竟2015年內塔尼亞胡就是憑借著伊朗議題而最終獲得大選勝利;此外,即將到來的巴以和談,將會促成以色列各個政治派別關系的分化,有利於內塔尼亞胡遙控挾制。
在特朗普訪問之前,內塔尼亞胡已經通過自己的親信,以色列駐美國大使榮·德麥厄和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多次會晤,商定了彼此關心的議題。因此特朗普一下飛機,就不斷宣傳與以色列的關系,強調在沙特之行中成形的「伊朗威脅論」。一個包括美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在內公認的「伊朗威脅」,將會極大的促進以色列和美國「不破同盟」關系的發展,符合內塔尼亞胡政府和特朗普之間的關切,也讓特朗普在以色列右翼不斷高呼的「搬遷使館」「承認定居點」的呼聲中,找到了平衡點。
巴勒斯坦得到特朗普的支持了嗎?
對於巴勒斯坦來說,盡管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也非常期待重啟巴以和談,而且也在不久前訪問華盛頓時得到了來自於特朗普的支持,似乎在巴以和談問題上獲得了一定的主動權。但是阿巴斯還面臨內部的挑戰和其他議題的干擾。
在特朗普到訪之際,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軍警沖突頻發,造成巴勒斯坦示威者傷亡,家屬和憤怒人群不斷示威;而被以色列拘押的巴勒斯坦主流派別地區領導人馬爾萬·巴爾古提仍在以色列監獄里絕食(已經一個月),要求改善監獄待遇。巴爾古提的家人和支持者也不斷在約旦河西岸舉行示威遊行,要求阿巴斯「有所行動」。特朗普即將到訪約旦河西岸的伯利恆,巴勒斯坦人的示威活動無疑會對他產生影響。
對於阿巴斯來說,當然可以利用民意來影響特朗普在巴以和談上的態度,但是如果操之過急,則可能會給特朗普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之前特朗普的顧問格林布拉特訪問約旦河西岸時,多次向阿巴斯表達了美國不支持以色列聲稱的巴勒斯坦「恐怖活動」的立場,因此當以色列右翼稱呼被擊斃的巴勒斯坦示威者為「恐怖分子」,稱呼絕食中的巴爾古提為「恐怖主義領導人」時,如何平衡巴勒斯坦方面的民意和以及以色列右翼的壓力,是對特朗普很大的考驗。
對於特朗普來說,其提出的「打擊恐怖主義」和「遏制伊朗威脅」,似乎能夠促成美國在中東傳統盟友之間的「和解」,而高呼重啟巴以和談,也似乎顯示出特朗普在中東問題上信心十足。但是特朗普的此次巴以之行並不輕松。如何平衡自己曾經的諾言以及當前的政治現實,如何平衡巴以之間以及各自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將會極大的考驗特朗普本人及其外交團隊的政治智慧。
㈡ 特朗普是首位訪問哭牆的美國總統嗎
5月22日,據外媒報道,特朗普訪問以色列,並與以色列總統里夫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會談。之後,還去了哭牆。
以色列是特朗普此次外訪的第二站。此前,他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並分別與沙特國王薩勒曼、海合會成員國領導人以及50多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領導人舉行會談。
㈢ 特朗普這次出訪中國,有哪些深遠的意義
對特朗普此次訪問,外界非常希望從中解讀出他的亞太政策定位。
從時長來看,這是本世紀以來美國總統對亞洲訪問時間最長的一次,凸顯美國對亞洲的重視;從白宮公布的關注話題來說,經貿和朝核問題成為此行重點;從美國國內輿論來講,對中國的訪問是焦點。
無論在官方通電話中還是在個人推特上,特朗普都表達了對此次訪華「加強美中合作」的希望,並說「美國人民都在熱議我即將對中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中方也表達了對共同推動取得重要成果、「為中美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的期待。
㈣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干過哪些大事,退出了哪些組織。
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2017年10月12日,特朗普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2018年6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18年10月,特朗普宣布《中程彈道導彈條約》;2018年10月17日,特朗普宣布退出萬國郵政聯盟;2020年5月21日,特朗普宣布《開放天空條約》。美國總統特朗普可以說是非常的任性,自從他上任以來,一言不合就退群。
他自從退出TPP之後,就已經「退群」成癮,不管是什麼組織只要是不如他意的,特朗普都要威脅一下說要退群,就算是新冠病毒肆虐美國,在全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世衛組織也同樣難逃特朗普「退群」的魔咒。
特朗普執政一周年大事記如下:
2017年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以下是一年來特朗普政府的重要表態和政策措施。
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暫禁全球難民和西亞北非7國公民入境,引發激烈爭議。
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庄園同特朗普舉行會晤,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指明方向。
2017年4月10日,特朗普提名的尼爾·戈薩奇就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保守派在美國最高法院重佔多數。
2017年5月20日,特朗普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開啟任內首次出訪,美沙簽署1100億美元軍售大單。
2017年6月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2017年6月16日,特朗普取消部分奧巴馬政府古巴政策。
2017年8月2日,特朗普簽署法案,追加對俄經濟制裁,俄採取反制措施。
2017年10月12日,特朗普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特朗普對中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
2017年11月20日,特朗普將朝鮮重新列入美國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出台更多對朝制裁措施。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稱將把美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此舉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
2017年12月12日,特朗普簽署總額約7000億美元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案,這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金額最高的國防授權案。
2017年12月18日,白宮公布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俄等國列為「競爭者」,氣候變化從美國戰略威脅名單中消失。
2017年12月22日,特朗普簽署1986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稅改法案。
2018年1月12日,特朗普聲稱最後一次延長針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要求修改伊核協議條款,否則將退出伊核協議。
(4)特朗普訪問迦納擴展閱讀:
2017年6月1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這是繼退出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後,特朗普宣布退出的第二個由奧巴馬簽署的國際協議。特朗普在講話中稱,他深切關注環境議題,「但無法支持一項懲罰美國的協定」。
他強調,退出協定是為了維護美國勞工的尊嚴。特朗普和美國保守派的觀點一致,認為巴黎協定是「一項對美國企業不利的協定」,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使美國處於不利競爭地位。」
㈤ 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訪問哪幾個國家
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共五個國家。
㈥ 正值特朗普訪問,印度爆發20年來最嚴重暴亂,這真的是巧合嗎
從某種方面來說這並不是巧合,因為印度民眾有很多示威遊行者,這些示威遊行者反對的正是特朗普和美國。只能說特朗普的到來加劇了印度一些暴亂的醞釀和產生,因為大環境已經不穩定了,特朗普相當於暴亂發生的催化劑。
正是因為印度內的局勢如此緊張,而印度總統莫迪卻只想著如何接待特朗普以達成軍事合作。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印度總統莫迪的態度讓鎮壓暴動的軍警使用了更加緊張的做法,導致局勢變本加厲。
㈦ 特朗普來中國訪問帶多少人和軍隊
2017年11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北京,這是特朗普第一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十九大之後訪華的第一位外國元首。特朗普是從11月3日展開12天的亞洲之行的,這是26年來美國總統出訪亞洲時間最長的一次。
據悉,特朗普此次訪華除了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國務卿蒂勒森等基本的外交配置之外,還帶著一個多達29人的商貿團,由商務部長羅斯帶領。同時,白宮幕僚長(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一同抵京。
㈧ 特朗普明日訪華都哪些人隨行
8日至10日,特朗普將開啟亞洲行第三站,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他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來華訪問。
值得注意的是,隨行人員中還出現了唯一一位美國政府地方大員:
沃克此行同樣為能源問題而來。阿拉斯加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一直希望打開中國市場。和他一塊的還有阿拉斯加管道開發公司總裁。
中國致力於各國和平共處。
㈨ 特朗普將訪問印度,當地政府修牆將貧民窟圍起來,該舉動是因為什麼
該舉動是不想讓美國總統看到他的家鄉不好的一面。
莫迪是一個熱愛大場面的人,有著濃厚的衣著回家的情結。他渴望與他的家鄉和政治淵源古吉拉特邦最重要的外國領導人會面,為了趕上這一事件,一直拖拖拉拉的印度工人必須加班,並努力使板球場能夠趕上。莫迪去年9月訪問美國時,特朗普特意在休斯敦為他舉行了一場大型群眾互動活動你好莫迪。同時,一堵7英尺高,400米長的隔離牆正在加緊建設。印度政府官員稱隔離牆是出於安全原因,但實際上堵住了隔離牆後破舊不堪的小溪,擁擠了800多個貧困家庭的貧民窟。
㈩ 爛國成就當今美國特朗普為什麼卻過河拆橋
美國1月14日文章刊發題為《特朗普貶低非洲的言論忽視了非洲曾為美國成為世界大國發揮重要作用》的文章稱,事實上,始於15世紀末的西方崛起,得益於西方在地理上毗鄰非洲以及現在的加勒比地區和拉丁美洲,特朗普現在反倒批評起這些地區。西方最終表現出無情的野心,對這些地區大肆劫掠,搶奪勞動力和自然資源。
特朗普過河拆橋
文章稱,特朗普總統貶低海地和非洲移民的言論,令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很多人感到震驚。我認為,這是一個讓美國民眾認清一個事實的機會,這個事實就是:就西方崛起而言,源自非洲大陸的財富,尤其是大量非洲勞動力所發揮的作用,強於其他任何因素。
文章稱,這些史實顯而易見,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500年來一直對其視而不見。西方的崛起被歸功於西方固有的品質,包括理性和發明創新的才能,或者西方的制度。這種對事實的歪曲加劇了白人至上主義,這有時體現為無處不在的細節,有時體現為像特朗普這樣毫不掩飾的公開辱罵。
文章稱,在美國內戰結束後的數十年裡,西方國家的殖民腳步幾乎踏遍全世界,他們通過強制勞動的方式剝削工人,提煉用來建造橋梁和摩天大樓的金屬和製造原子武器的鈾。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壓迫其他人,不但鞏固了影響力,還讓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陷入持續混亂和經濟欠發達狀態。
「爛國」成就當今美國
文章稱,這樣的世界秩序讓美國大大受益,自上世紀中期以來,即特朗普的有生之年,美國一直是這一秩序的領導者。
文章稱,我們的目的並非對歐洲人或歐洲人的後裔進行道德審判。歷史無法更改。但是,鑒於總統的這些言論,應當呼籲人們正視,一些人認為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其他人的血汗建立起來的,而這一點尚未得到普遍的承認。現代商業和工業的締造者,正是來自被現在的一些人輕描淡寫地稱為破爛國家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