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蔣干訪問東吳完整視頻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蔣干訪問東吳完整視頻

發布時間: 2022-11-19 09:12:10

1. 蔣干去東吳游說周瑜為什麼沒有成功

因為當時周瑜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還有方式,並不能夠繼續聽從別人的說法了,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2. 白話《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

卻說闞澤字德潤,他是會稽郡山陰人,自幼家貧好學,他給別人當傭工為生,常常找別人借書看,看過一遍後就能不忘,很有口才辯才,並且膽大心細。經別人推薦,孫權任命他為參謀之職,平時和黃蓋關系最為密切。黃蓋了解他能言有膽,所以想讓他去曹營獻詐降書。闞澤欣然答應道:「大丈夫處世,如果不能建功立業,和草木有什麼區別!公覆既然甘願受此苦刑,我又怎會愛惜微生!」黃蓋滾下床來拜謝。闞澤說:「事情不能拖延,我現在立即前行。」黃蓋說:「書信我早已經寫好了。」闞澤領了書信,當夜隻身一人扮作漁翁模樣,駕一葉小舟望北岸而行。

這夜寒星滿天。三更時分闞澤來到曹軍水寨前,被巡江軍士拿住,連夜報告曹操。曹操問:「深夜難道來的是奸細嗎?」軍士說:「只是一個漁翁,自稱是東吳參謀闞澤,有機密大事來見。」

曹操便讓軍士領入進來。軍士領著闞澤來到,只見大帳中燈燭輝煌,曹操憑幾高坐,問道:「你既然是東吳的參謀,化妝來這里做什麼?」闞澤說:「人們都說曹丞相求賢若渴,現在我聽到這句發問,很不順耳。哎,黃公覆,你又找錯人了!」曹操問:「我和東吳正在交兵,你偷偷地潛入到這里,我問問不很正常嗎?」闞澤說:「黃公覆是東吳三世舊臣,現在剛剛被周瑜在眾將面前無端毒打,不勝羞憤,所以想歸降丞相。他想報受辱之仇,所以特地托我來到這里。我和公覆情同骨肉,替他前來獻密書。不知道丞相肯不肯接納?」

曹操問:「書信在哪裡?」闞澤取出書信呈上。曹操拆開書信後在燈下觀看。書中大意是:「我黃蓋受孫氏厚恩,本不應當再起二心。但是就今天的形勢而言:用江東六郡的士卒,抵擋北方百萬雄師,確實眾寡懸殊,這是海內之人都能看透的淺顯道理,東吳將吏都知道其不可為。只有周瑜那小子偏懷淺薄,自負其能,空想以卵敵石。加上他擅自作威作福,使我無罪受刑,有功卻不封賞。我是東吳舊臣,無端被他侮辱,心中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早就聽說丞相誠心待人接物,虛懷納士,我願意率眾歸降,以圖建功雪恥,糧草軍械到時隨船獻納。泣血拜告,萬勿見疑。」

曹操在桌案上反復把書信看了十多次,忽然瞪眼拍案大怒叫道:「黃蓋使用苦肉計,派你來下詐降書,周瑜好在其中取事,竟敢來糊弄於我!」便叫左右推出斬首,左右將闞澤推下。

闞澤面不改色仰天大笑。曹操讓軍士牽回,喝斥道:「我已經識破了你的奸計,你還大笑什麼?」闞澤說:「我不笑你,我是笑那黃公覆有眼不識人。」曹操說:「為什麼說他不識人?」闞澤說:「你要殺便殺,何必多問!」曹操說:「我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你這條計只能瞞哄了別人,怎麼能夠瞞哄得了我!」闞澤問:「你先說說信中哪件事是奸計?」曹操說:「我現在就說出你信中的破綻,也讓你死而無怨。你既然是真心獻書投降,為什麼不約定了確切歸降時間?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

闞澤聽完後哈哈大笑說道:「虧你說話心中不惶恐,還敢自誇熟讀兵書!還不如早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戰,必定被周瑜所擒!無學之輩!可惜我屈死在你手裡了!」曹操問:「你為什麼說我無學?」闞澤說:「你不識機謀,不明事理,怎麼能夠不是無學?」曹操說:「你先講講我說的哪個地方不對?」闞澤說:「你沒有待賢之禮,我為什麼要和你多說!只求速死。」曹操說:「只要你說得有些道理,我自然敬服。」

闞澤說:「你就沒有聽說過『背主作竊,不可定期』的道理?如果早約定好了日期,到時急切不能得手,你這里反去接應,那麼事情肯定泄漏。這事只有隨機而行,怎麼能夠提前約定好日期?你連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還要屈殺好人,真是無學之輩!」

曹操聽完這句話後,轉怒為喜,離座道歉說:「我做事不明白,誤犯尊威,千萬不要掛懷。」闞澤說:「我和黃公覆傾心投降,就像那嬰兒盼望父母,怎麼能有詐!」曹操大喜說道:「如果你們兩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眾人之上。」闞澤說:「我們不是奔著你的爵祿前來,只是順天應人。」曹操擺酒款待。

不一會有人進入帳中,在曹操耳邊低語。曹操說:「將書信拿來我看。」那人把密信呈上,曹操看完後很是高興。闞澤暗中尋思:「這肯定是蔡中、蔡和派人前來報告黃蓋受刑的消息,曹操所以認為我投降之事為真。」曹操說:「煩勞先生再回江東,和黃公覆約定好時間,先通報消息過江,我自然派兵接應。」闞澤說:「我既然已經離開江東,就不能再回去了。希望丞相再派別的人去。」曹操說:「如果別人去,恐怕泄漏機密。」闞澤再三推辭,良久才說:「丞相真要派我回去我就不敢久停了,現在馬上動身。」曹操賞賜金帛,闞澤堅決不接受。

闞澤辭別出營後再駕扁舟重回江東,去見黃蓋,細說前面發生的事情。黃蓋說:「如果不是先生能言善辯,我黃蓋白白受此苦刑了。」闞澤說;「我現在就去甘寧的寨中,探聽一下蔡中、蔡和的消息。」黃蓋說:「好。」

闞澤來到甘寧寨中,甘寧接入。闞澤說:「將軍昨天為救黃公覆,被周公瑾亂棍所辱,我心中很替將軍不平。」甘寧只是笑而不答。

正說話間,蔡中和蔡和來到。闞澤用目光示意甘寧,甘寧會意後說:「周公瑾只知道自恃其能,全不把我們當碟菜。我現在被辱,真是羞於見江東眾人!」說完後咬牙切齒,拍案大叫。闞澤假裝在甘寧耳邊低語,甘寧低頭不語,長嘆數聲。

蔡中、蔡和看看到甘寧、闞澤都有反意,就用話挑撥說:「將軍有什麼解不開的煩惱?先生有什麼不平之事?」闞澤說:「我倆的腹中之苦,你倆怎能了解!」蔡和說:「難道兩位是想背吳投曹嗎?」闞澤失色,甘寧拔劍而起說:「咱倆的事情已經被他們識破,不殺人滅口不能保全性命!」蔡中、蔡和慌忙說:「兩位千萬不要擔心,我們也把心腹之事告訴你們。」甘寧說:「有話速講!」蔡和說:「我們兩人是曹丞相派來詐降的。兩位如果真有歸順之心,我們可以引薦。」甘寧問:「你說的可是實話?」兩人齊聲說道:「我們怎敢相瞞!」

甘寧假裝歡說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是天賜其便!」二蔡說:「黃公覆和甘將軍被辱之事,我們已經報告丞相知道了。」闞澤說:「我已替黃公覆獻書信給丞相,現在特地來見興霸,相約一同歸降。」甘寧說:「大丈夫既然得遇明主,自當真心相投。」於是四人一起飲宴,共同謀劃下一步行動。

二蔡立即寫下書信密報曹操,說:「甘寧和我們都是內應。」闞澤另外也寫一封書信,派人密報曹操,書中說:「黃蓋想要前去投降,只是苦於沒有時機。只要看到船頭插青牙旗而去的,就是我們,要立即派兵接應。」

卻說曹操按接連得到兩封書信,心中卻是狐疑不定,就聚集眾謀士商議說:「江東甘寧被周瑜所辱,願意作為內應;黃蓋受責後派闞澤來納降,這些我都不大相信。誰敢去周瑜寨中探聽一下虛實?」蔣干進前說:「我上次空到東吳,沒有成功,深懷慚愧。現在願意捨身再往,務必探聽得實信後回報丞相。」曹操大喜,立即派蔣干前往。

蔣干乘坐一葉小舟又來到江南水寨邊,叫人傳報。周瑜聽得又是蔣干來到,大喜說道:「我的計謀成功維系在此人身上!」周瑜吩咐魯肅:「速請龐士元來,為我如此如此。」

原來襄陽龐統字士元,因避亂寓居江東,魯肅把龐統推薦給了周瑜,周瑜因為軍務還沒來得及接見,周瑜先派魯肅向龐統問計:「破曹應當用什麼計策?」龐統悄悄地對魯肅說:「要破曹兵,必須使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著火後余船四散,除非獻上連環計,讓曹操把船隻釘在一處,然後大功可成。」

魯肅回報周瑜,周瑜深服龐統之計,對魯肅說:「替我施行此計的,非龐士元莫屬。」魯肅問:「只恐怕曹操十分姦猾,如何派龐統前去?」周瑜沉吟未決,正尋思找不到機會,忽然報告蔣干又來。周瑜大喜,一面吩咐龐統用計,一面坐到中軍大帳,派人請來蔣干。

蔣干見許久也沒有人出來接,心中就生疑慮,便讓把船在僻靜岸口系好,這才進入寨中見過周瑜。周瑜大怒說道:「子翼為什麼欺我太甚?」蔣乾乾笑道:「我和你是舊日弟兄,特地前來吐露心腹之事,為什麼說我欺你?」周瑜說:「你要來說我歸降,除非海枯石爛!前番我念及咱們舊日交情,請你痛飲一醉,留下你共榻。你卻盜走我的書信後不辭而去,回去報告了曹操,讓他殺了蔡瑁和張允,使我大事不成。現在無故又來,必定是不懷好意!如果我不是看在舊日同窗之情上,定將你一刀兩段!本想押送你回去,怎奈我這一二日內便要攻破操賊。留下你在軍中,又怕你泄漏軍機。」便吩咐左右:「送子翼到西山庵中歇息。等到我攻破了曹操,那時再渡他過江去不遲。」蔣干再想說話,周瑜早已退入帳後去了。

左右牽過一匹馬讓蔣干騎上,送到西山背後的一座小庵中歇息,派兩名軍人服侍。蔣干在庵中十分憂悶,寢食不安。這夜又是星斗滿天,蔣干獨步出庵後,只聽得到有讀書之聲。他信步尋過去,看到山岩畔有草屋數棟,有燈光顯現。蔣干偷偷觀看,只見一人掛劍燈前,正在誦讀孫、吳兵書。蔣干暗中尋思道:「這人必定是隱居世外的異人。」

蔣干叩射門戶,這人開門出來迎接,儀表非俗。蔣干問那人姓名,那人答道:「我姓龐名統,字士元。」蔣干說:「難道您就是那鳳雛先生?」龐統說:「正是鄙人。」蔣干喜道:「我久聞先生大名,為什麼隱居在這偏僻之地?」龐統說:「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人,我所以隱居在這里。先生您是什麼人?」蔣干長嘆一聲說道:「我是蔣干。」

龐統邀請蔣干進入草庵中談心。蔣干說:「以先生大才,做什麼不行?如果想投歸曹丞相,我自當引薦。」龐統說:「我也是很久就想離開江東了。先生既然有引薦之心,我這就去走上一趟。如果走晚了會被周瑜發覺,肯定被他加害。」於是和蔣干連夜下山,到江邊尋著原來的船隻,飛棹回奔江北曹營。

兩人來到曹寨後,蔣干先進去說了昨天發現的事情。曹操聽說鳳雛先生來到,親自出帳迎接,分賓主坐定後,問道:「周瑜年幼,恃才欺眾,不用良謀。我久聞先生大名,今天有幸得以惠顧,望乞不吝教誨。」龐統說:「我平日里聽說丞相用兵有法,現在很願意一睹軍容。」

曹操命人備馬,先邀請龐統一起觀看旱寨,龐統和曹操並馬登高遠望。龐統說:「傍山依林,前後顧盼,出入有門,進退曲折,雖然孫武、吳起再生,穰苴復出,也不過這樣。」曹操說:「先生不要過獎,我只是希望先生指教。」

曹操又和龐統觀看水寨。只見向南分二十四座門,都有艨艟戰艦,列為城郭,中藏小船,往來有巷,起伏有序。統統笑道:「丞相用兵如神,果然名不虛傳!」就指著江南說道:「周郎,周郎!近期必亡!」

曹操大喜。回寨後請入帳中,擺酒暢飲,同說兵機。龐統高談雄辯,應答如流,曹操深表敬服,殷勤相待。龐統假裝醉了說:「我想問一下丞相軍中有沒有良醫?」曹操問良醫有什麼用處。龐統說:「我看水軍多病,必須用良醫醫治。」這時曹軍因為不服水土,都患嘔吐疾病,死者很多,曹操正擔心這事,忽然聽到龐統提起這事,怎能不問?龐統說:「丞相操練水軍之法很是高妙,只可惜美中不足。」曹操再三詢問。龐統說:「我有一計,可讓大小水軍都無疾病,安穩成功。」曹操大喜,急問妙策。

龐統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軍不習慣乘舟,經過這番顛簸,必生疾病。如果把大船小船全都配搭起來,或者三十隻為一排,或者五十隻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木板。不要說人可行走,戰馬也能賓士如飛。在這樣的船面上,再任憑他風浪潮水上下,有什麼可懼怕的?」曹操離席謝道:「不是先生良謀,我怎能攻破東吳!」龐統說:「我是淺陋之見,只是請丞相自定。」曹操立即傳令,命令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眾軍士聽說後都是喜悅,齊誇丞相英武,採納大賢之計。後人有詩曰:

龐統又對曹操說:「我看江東豪傑,怨恨周瑜的人很多。我願意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替丞相前去說降,讓周瑜孤立無援,必定被丞相所擒。周瑜被擒,那劉備就興不起什麼風浪了。」曹操說:「先生果真能助我成就大功,我一定奏明天子,封為三公之列。」龐統說:「我不是為求富貴,只是想拯救萬民,丞相渡江後千萬不要多加殺害。」曹操說:「我替天行道,怎能忍心殺戮百姓呢!」

龐統拜求榜文,以保全宗族。曹操說:「先生家屬都在哪裡?」統說:「都在江東。如果我能夠得到此榜,可保全家性命。」曹操馬上命人寫好榜文簽押交給龐統。龐統拜謝說:「我別後丞相要火速進兵,不要讓周郎發覺。」曹操滿口答應。

龐統拜別後來到江邊,正想上船,忽然見到岸上有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龐統說:「你好大的膽!黃蓋用了苦肉計,闞澤來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難道是怕燒不絕嗎?你們使出這等毒手來,只能隱瞞得了曹操,也能連我也瞞過不成?」直喝得龐統魂飛魄散。

黃其軍

      作於2018年8月9日(古歷六月廿八)

白話《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白話《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

白話《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三國周亞夫」徐公明

白話《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3. 群英會之蔣干中計後,為什麼曹操又派蔣干去東吳

曹操明知自己中周瑜之反間計,為了面子卻拒不認錯!而蔣干提出再次出使東吳時,曹操沒有理由拒絕,支有再次派蔣干去東吳。

4. 蔣干到東吳的目的是什麼

曹操率兵東指。東吳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戰信後,即毀書斬使,以表白抵抗的決心。於是引發了曹操與東吳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戰。周瑜打了勝伏,但他仍能謹慎從事,進行調查研究,連夜暗窺曹營。周瑜發現曹操水軍的指揮官是從劉表手下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這兩人「深得水軍之妙」,是東吳破曹的主要障礙,周瑜就產生了「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為破東吳無策發愁時,忽有曹營中的幕僚蔣干出來自薦,說願意去東吳說服周瑜前來歸降,而且表示保證能完成任務。周瑜聽說老同學蔣干來訪,就決定利用施行反間之計。周瑜先在大會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敘朋友交情」,不提「軍旅之事」的規矩,封住蔣乾的口。進而周瑜又向蔣干顯示江東英傑雲集,「兵精糧足」的實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斷絕蔣干說降的念頭。在夜間,周瑜與蔣干「抵足而眠」,佯裝酒醉酣睡,誘使蔣干偷走一封偽造蔡瑁、張允投降東吳的書信,還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來暗聯絡的情節給蔣干看,讓蔣干對書信確信無疑。蔣干原為沒有完成說降周瑜的使命發愁,幸虧得了這份重要「情報」,就連夜溜回曹營去報功。曹操看了這封信大怒,喝令殺了蔡、張二將。周瑜的反間計終於獲得成功。

5. 新三國里蔣干來到東吳是哪一集

蔣干在新版三國的39集末,40集初出現,在赤壁之戰前曹操派往東吳的使者,周瑜利用他的計謀,反而讓蔣干回去報告給曹操,讓曹操錯殺幫他訓練水師的蔡瑁。

6.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蔣干到東吳的目的和結局是什麼

赤壁之戰前蔣干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而當時,不想周瑜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他盜走假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以反間計除去了這二人。後卻自以為立功,成為笑柄。

7. 蔣干兩次到東吳,都上了周瑜的當。第一次怎麼樣,第二次怎麼樣

蔣干字子翼,因與周瑜是同窗好友,自高奮勇去江東游說,第一次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使曹操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這就是著名的蔣干盜書。第二次去請來了龐士元,使曹操又中了連環計,造成赤壁之戰大敗而歸。

8. 怎樣看三國蔣干其人

《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孫劉聯盟隔江對陣,先派荊州軍挑戰被甘寧戰敗,連夜操練水軍,周瑜在南岸心驚,偷偷乘船前往觀看,發現船隻齊整,軍紀森嚴,得知是原荊州宿將蔡瑁張允領軍,深感二人久居長江熟悉水性必為大患,想要設計除去,正思考間,忽報老同學蔣干來見,於是迎入暢談敘舊,一語道破蔣干前來說降的動機,讓他開不了口,又故意借醉酒遺偽書,讓蔣干偷去,蔣干如獲至寶,得書連夜逃走,稟告曹操「雖不能說周瑜,卻與丞相打聽得一件事」,之後曹操盛怒中計,斬了蔡瑁張允,中了周瑜的借刀殺人計,殺後才醒悟中計了。

蔣干見周瑜是打算勸降他,是曹操的一廂情願

「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游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干往見瑜」

,二人相見的對話大致如小說所言,周瑜一見蔣干,知道這個人是辯士,突然到來勸降無疑,開口便單刀直入問是不是為曹操作說客,蔣干巧辯說,因大家鄉里鄉親的,近在咫尺,我特來拜訪觀將軍器度才氣,周瑜說我雖不如師曠聞弦歌而知雅意,尚能猜個七七八。然後吩咐設宴款待,三日後請他觀看東吳軍陣,以表抗曹決心,蔣干便回去復命,說周瑜不是言詞能夠說動的,之後再無下文。

9. 當時蔣干在東吳遇上龐統,並極力扒薦龐統去見誰

當然是曹操。他獻了連環計。坑了老曹一大把。

10. 歷史上真實的蔣干是個什麼人物

蔣干,三國時人,字子翼,揚州九江[今安徽壽縣]人。關於蔣干,且從羅氏的《三國演義》開始吧。 《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的情況: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箭拔弩張,氣焰囂揚。蔣干當時是曹操手下的食客門人,因幼曾與周瑜同窗共讀,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作說客,「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東吳說此人來降」,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若收攬於手下,將如虎添翼,而且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舉奪得呀。故曹操大喜,置酒為蔣干送行,希望他能說動周瑜。不料,蔣干卻漸漸走進周瑜布設的陰謀圈套中去。 周瑜接見蔣干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蔣干說:「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說客,無乃逆詐乎?」周瑜說:「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然後和蔣干一同進食。三天後周瑜邀請蔣干參觀軍營,以示軍威;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以顯富貴,並向蔣干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乾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當時,曹操所帶的北方之兵不習水戰,幸得荊州降將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乃東吳之勁敵。其間,周瑜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讓蔣干入瓮。蔣干回去後向曹操稱贊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辭所能形容,並取出他盜走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致使多疑的曹操錯殺了這二個心頭大患。此一笑矣。 第二次,黃蓋和甘寧要詐降曹操,蔣干又自告奮勇去東吳,意欲探聽軍情虛實。周瑜把他「軟禁」起來,並帶到一處名震天下的高人——龐統隱居的地方。蔣干把避難江東的龐統帶給了曹操,(水鏡先生曾言: 卧龍諸葛與鳳雛龐統,此二人能得一,即可得天下。)鳳雛龐統獻上連環計,把戰船用鐵索連起來,利於北方士兵作戰,但周瑜與諸葛亮如出一轍,堅用「火攻」,使東吳取得戰爭主動權。 曹操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與蔣干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二過江東大有關系。 蔣干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不僅葬送了曹魏的八十多萬人馬,就連曹操也差點命喪黃泉。《三國演義》只是把故事情節拼接組合,使人物具體形象化;在羅貫中的筆下,蔣干確實是個黑色幽默的小人物,一出場,就是周星馳式的詼諧無厘頭,以悲劇般的小人物來襯託大人物的聰明智慧。我想《三國演義》若是我寫,我也會如此描摹的,而後人若也同樣理解,就顯示出讀者一樣被那種可悲的情緒傳染,大都數人不能理解尷尬中的蔣干。而實際上,歷史關於蔣乾的描寫很少,更多的只能憑借想像與推測了。 把蔣干說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我看不然!有人評價蔣干是一個花絮式的幽默色彩濃厚的人物,一晃而過。但蔣干應該是個英俊不凡的儒士。我記得易中天先生也曾在《品三國》中提到「周瑜是帥哥,帥哥的同學應該不會太丑吧」。想想也對,若是像電視劇中的蔣干那樣鼠眉賊眼,恐怕也不好以同學相稱相認了!在當時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里,君臣身份明顯,要知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人以群分嘛;另一方面,相貌醜陋的無名之輩其口才說服力肯定也要大打折扣,而像周瑜這樣的紳士居然與下三濫的人以同鄉兄弟相稱,委實聳人聽聞,試想一下,周瑜何必做這樣的出頭鳥而自找麻煩呢?且說不定,還有好多不測的小道消息、流言蜚語充耳,周帥哥何苦自我遭罪呢?依我推斷,蔣干先生應該歸入帥哥行列! 這里引用黃裳先生四十年前寫過一篇《論蔣干》的「舊戲新談」里的一節:蔣干是《群英會》中的要角。其性多疑。如果沒有了他,這一出戲勢必不能成功。在京劇中,此角屬於所謂方巾丑;曩曾見袁寒雲演之,妙不可言。為什麼呢?因為這角必須帶點「書卷氣」才行。 模仿易中天先生的說法,我把蔣乾的「書卷氣」,看作是「可愛的書卷氣」,也因為這個書卷氣,使得蔣干有點過去的讀書人的迂腐,一點小聰明、好逞才華露一手,好玩花樣,然而卻因為姿態刻板,立意陳舊而雙雙落於拙劣,這個我覺得對於成大事的人而言,無可非議。蔣干先生年少家貧如洗,自幼立志求學,長大後求得仕途錦綉,讀書人的「修齊治平」夢想與抱負存在心中。我思忖著一幅畫,畫里苦讀聖賢書的蔣干在歷史現實下殘酷的鄙視狀態下生存,一看,實在坐不住了,看不下去了,忍不了了! 蔣干若不是滿腹飽學之士,若沒有真才,曹操允許之為其代言?又怎能代表曹氏集團的形象?蔣乾和周瑜自幼同窗受業,琴棋書法無所不能,四書五經也早已爛熟於心。他也不是沒有膽量,在兩軍對壘,周瑜殺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劍影之中主動請纓,駕一葉扁舟,布衣葛巾,獨步去說降統兵數萬的東吳大都督,尤其是第二次過江,面對惡語相加而又心胸狹窄東吳統帥,他置生死於度外,據理力爭。能在智者與梟雄之間周旋,能在針鋒相對的權力集團的夾縫里生存,這是怎樣的一種氣度?蔣干並沒有吃白食,他終盼望著一日能出人頭地,所有的辱罵、被恥笑,他都等閑視之,卻能獨入虎穴,此等氣概,何人能及? 《三國志·江表傳》描述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其餘相關蔣乾的素材甚少,使得在另一面也推波助瀾地使羅貫中先生故意誇張醜化蔣干,以彰顯其筆下某位大人物的光輝偉大,而我們豈能容忍?即使有人沉默了,聲音小了,也絕對不能容忍把蔣干打入卑微下賤之流,這個冤假錯案太多的時代,早就應該有人為他平反了!